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关云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氏传奇
办法总是在问题中产生而问题又在办法中得到解决,这就是辩证法,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考验,如何将理论用的更好同样考验着一个人的素质,关羽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凡。所以他将自己学到的理论与当下的境况充分结合起来,正逐步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马斯洛的理论告诉他人有五种需求,如果这五种需求得到满足那么这个人就会生活的幸福、愉快,在军队中也是如此,在满足士兵们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的同时,关羽这个格外的给他们放松开来,俗话说“只有懂得休息的人才懂得工作”,在紧张忙碌之余给将士们放个假透透气,这也是对他们身心的一种放松。这种放松会让他们感到惬意增加他们的“幸福指数”。
这些都是在这个时代的士兵极少拥有的,关羽推出的这一政策是这个时代的士兵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个时代的人推崇的思想是“仁义礼智信”,也就是儒家的思想,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忠义二字,所以作为士兵对于上司是绝对忠诚的这是大环境造就的,而且在这个阶级社会里。还存在着等级,关羽作为一个现代的首领,受过现代思想的熏陶,思想是先进的,理念同样是先进的。
作为领导关羽在军中推崇一些现代思想和理念,在这种背景下为军队注入新鲜的活力。将整个大军的思想搞活,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挖掘先前军中精华的基础上对军队进行改造提高,打造一支绝对服从自己领导,忠诚于自己。英勇善战,有着过硬的军事素质也良好的身心素质。在思想上不至于偏颇,整个大军从上到下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时又贯穿着一种虎气,一种拉得出叫得响打的赢的这样一支队伍,既高度集中又生动活泼的这样一种生活作风。
当然关羽的这种治军思想是潜移默化的,要改造这样一支队伍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一步一步的进行,一个人的思想要彻底改变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必须按部就班的进行,关羽正是摸索出了这么一套规律随即逐步展开起来,他还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汇集成册,并且记录下来,奋笔疾书写了很多关羽军队建设以及军事思想建设的文章,还有之前的一些军事经验和做法等,关羽将这些充分收集起来,形成一个合集,装订成册,用来指导以后的工作,这些都是他亲历亲为得到的宝贵财富,也许在未来它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个至高的领导者,关羽想得多、做的多、考虑的多、执行的多,不过他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从里到外、从外到里,要将自己的部队塑造成普天下最优秀的队伍,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对军队的希望,所以他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奋斗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做一个强者的梦想催人奋进。
物质决定意识,当置身来到这个大时代之后,关羽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着,从自我提高到认识到团队精神,从认识到团队精神到管理,伴随自己角色的变化,关羽的观念也在逐步调整之中,而且思想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从之前在众将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武将再到后来独当一面的大将军,从大将军再到后来的军事首领,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每一步都走的坚实有力,现在的关羽已经将自己打造成为集武力、军事才能、政治才能、管理于一身的多方面人才,自己已经成了多面手,这期间有奋斗也有经验更为宝贵的是自身的经历,多年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逐步成熟起来,而现在的他仅仅32岁
夺下长安关羽及众将士都轻轻松松的放假开来,关羽也想轻松一下腾出些时间多陪陪妻子和儿子,这么多年的聚少离多,让这对母子吃尽了苦头,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关羽总感觉心里有愧,欠他们母子的太多,现在一家人重逢了,他想花些时间多陪陪这对母子,感受感受亲情,儿子关平现在已经十多岁了,该是培养他的时候了,这可是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啊!虽然自己还年轻,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不过自己终究有老的那一天,自己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一统天下,在自己有生之年实现这个夙愿,如果能够实现那么也就死而无憾了。
但世事难料,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是有天命的,也就是说有自己的天数,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这就是他的天数,诸葛亮不是没有才能更不是没有兵马,可是他就是无法超越他的天数,即使他有通晓鬼神之术也是无济于事,人不可以跟天争的,就是这个道理,结果诸葛亮最终病逝五丈原,这不能不说不是个悲剧,每当看到这个情景关羽总是感慨万千,这种壮志难酬的悲壮几近让他落泪,自己这次重生了,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啊,自己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他不想负了平生更不想负了天下黎民,如果自己真的能做到一统天下,那么自己的文治武功也将载入史册,关二爷就可以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为了达成这个夙愿,自己一直在努力着,现在已经小有成就了,关羽不怕道路有多艰难,也不畏前方有多险阻,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天数会不会让他如愿以偿,如果真的是天数已尽,那么自己总得想一想后路。
重生后自己有了妻室,有了自己的骨肉-关平,也就是说关平作为自己的长子,其意义非同凡响,现在的自己已经是雄踞两京的人物了,总揽大批的军马,绝对的实权派,说不好听些自己现在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自己开创的这份基业足可以与普天下众诸侯争雄了,有了这份基业,他的儿子关平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了,虽然现在的关平不过十岁的年纪,但他未来肩负的责任和重担都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身处这个时代的关羽经过打拼创下了这份基业实属不易,如果未来自己真的有何不测,他的这份基业还是准备交给自己的儿子关平继续打理,这个个世袭制的时代,将手中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这样才放心,而且也会得到部下的认可这是大势所趋,他不能拱手将这一切交给一个外人吧?
所以必须将关平尽早的培养起来,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培养再过十年关平就可以随同自己出征了,那时他还要交给他很多很多,让他慢慢在军中树立威信,这样就等于给关平设计了一个人生的规划,而现在他最需要做得就是交关平一些基础的武艺,让他苦练一些基本功,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之前关平由胡定金带大,在农村长大,没怎么学过什么,因为他的母亲胡定金虽然很能干但没怎么上学,知之甚少,传授他的东西很有限,现在该是给他补课的时候了
关平对于眼前的这个父亲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这个父亲跟他接触的时间甚少,二人在一起的时光十分短暂对彼此还不甚了解,而之所以熟悉是因为二人是父子,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二人很快便熟悉起来,在关平身上关羽似乎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个十来岁的孩子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甚至是性格都有很多地方跟自己相像,而关平面对关羽也能体会到作为父亲的关羽带给他的那种无形的父爱。






重生关云长 第286章 为父之道
关平简直不可思议自己能有这样的父亲,自己的生活突然一下子变得美好起来,这一切就如同做梦一般,虽然是个孩子但他能切身感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再不是粗茶淡饭,取而代之的是山珍海味,上等佳肴;穿的再不是棉麻布衣取而代之的是绫罗绸缎;住的再不是低矮木屋取而代之的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这种生活让关平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这个父亲的不一般,自己的父亲居然是堂堂的大将军号令这么多人,真的是威风八面,关平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居然这么牛,之前他也听母亲提过父亲是个将军,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居然是这么大的将军。
关羽见关平生的结实,通过接触他发现关平的智商还可以,性格也很会来事,懂得讨好自己,关羽就利用这闲暇的时间简单的交了交关平一些基本的动作要领,一开始关平就对这种功夫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十分的感兴趣,一招一式都学的十分认真,这让关羽十分欣慰,关羽还简单的交了交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关平也表现的十分投入,在关平看来父亲是个有着神秘力量的神人,懂得多知道的多,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东西需要发掘。
而在关羽看来现在这个关平是个好苗子,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要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军官绝非易事,这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不过关羽很快给关平的人生做了一个大致的规划,那就是最近的这几年让他好好读书研习武艺。在成年之前让他好好学习,尽量接受一些特殊的教育,尤其是拜访一些名师,在名师的指导下潜心学习,这是作为成才的储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关羽决定给关平找几个得力的老师,在武术方面关羽经过考虑决定回到洛阳之后让婉儿交关平武艺,自己如果有时间也会亲自传授他武学。除此之外,关羽还要给关平物色一个得力的恩师,带着关平学习文化知识。
除此之外关羽还决定让关平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吃穿住行也有一定的标准,既保证他的吃穿足用又不至于奢华,关羽深深的记得诸葛亮的一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虽然他的儿子关平达不到诸葛亮那种地步。但最起码的保证他不随波逐流,作为一个官二代尤其是作为他关羽的儿子,这么好的老爹这么好的背景这么好的生活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人产生堕落的思想,关羽白手起家打拼到现在未来还要有更大的作为。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靠人不如靠己,关羽这一路走来凭借的全是自己的实力和努力,从一个汉末**丝到现在的大将军,现在的他也深深的明白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不想自己的儿子依仗他的声名和地位腐化堕落的生活。更不愿看到他成为纨绔子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甘罗七岁为宰相,刘秀十二走南阳;韩信十八拜大将,刘备曾是卖鞋郎;汉高祖刘邦是流氓,石勒出身是农奴;刘裕更是一赌徒,狄青当年一小卒;朱元璋要饭当和尚,失业的驿卒是闯王;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在陈曾绝粮;韩信讨食拜了将,百里奚给人放过羊。”这一句句耳熟能详的故事并非虚话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优势的生活的确没什么可取的地方,他不想自己的儿子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不求上进,恰恰相反他要让自己的儿子能有一番很好的作为,所以他必须对他严格要求
现在的关羽身上又多了一份担子,什么担子呢那就是对于自己儿子的培养,要知道这可是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啊,即使不是接班人关平也要在未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未来有很多空间用于他施展,所以必须将他锻炼成才,在关羽面前关平表现的还是十分规矩的,关羽强大的气势让这个十来岁的小孩不得不规规矩矩,到了关羽面前关平就得拘束。
关羽见关平如此,便耐心的给关平讲解一些道理,做他的思想工作,先是给关平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关羽深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童年,童年应该是美好的,而不应肩负太大的压力,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孩子跟自己接触的时间不长,二人还有些不习惯对方,作为父亲他不能像批评下属那样,用严厉的方式,考虑到这一点关羽对他也是实行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进行劝说,关羽利用摆事实、讲故事的形式对关平进行规劝。
这种形式让关平着实赶到父亲的不一般,他侃侃而谈,内心丰富多彩,故事也是层出不穷,讲得绘声绘色,在关羽身上关平似乎找到了另一种元素,另一种内涵,他不仅威风凛凛更是博学多识还懂得幽默,身上有着很多故事,在关平眼中父亲简直神了,之前的那种距离感顿时消失,很快父子俩就交成了朋友。
这天关羽正给关平讲着故事,忽然手下进来称有重要军情通报,关羽闻听是重要军情便安排关平去研习武艺,自己则前往未央宫前殿,此时的未央宫前殿已经成了关羽议事办公的地方,整整有三天了关羽一直陪着妻子没有来前殿办公了,关羽在周仓的护卫下径直往未央宫前殿走去,心中不禁寻思:到底是什么军情呢?
关羽在周仓的护卫下来到了前殿,关羽正中危坐,周仓册立一旁,手下将军情的折子呈上,关羽接过折子一看,原来是前番安排的事项有了回信,什么事项呢?那就是前番在前殿议事时,关于长安城右面门户扶风的收服,此事关羽酌新投降的段煨去办了,段煨当即给扶风郡的伍习取了信函,劝其归降关羽,这伍习原本是郭汜的部下,虽然是郭汜的部下,伍习跟郭汜的关系却是貌合神离,二人之间有隙,伍习早就对郭汜心存不满,二人之间的隔阂也越积越深,以至于发展到了无法相处的地步。
主副不合,也就是俗称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不合,一把手跟二把手不合那这个班子就没法搭了,但这种情况一经发生,直接的后果就是作为二把手的部下走人,因为你的权力和人脉是无法与一把手抗衡的,这个班子又搭不下去,所以没说的只好一走了之即使你不走,上面的领导也会给你另谋出路,伍习就是这样,因为跟主将郭汜不合被董卓调到李傕手下为将。
李傕对于伍习的到来还是十分欢迎的,伍习是个人才,更是李傕一直渴求的,之前伍习在郭汜手下为将,李傕就向往不已,不过作为同僚他不好意思将伍习挖过来,毕竟同僚之间的和谐最重要么,不能因为这个伤了和气,这次伍习被迫来到了自己身边,李傕喜出望外,随即带上伍习一同前往三辅赴任,为了能体现对伍习的器重,李傕安排伍习就任右扶风的郡守一职,当然他也是相信伍习的才能才作出的决定。
伍习与段煨乃是多年的至交,这次二人同归到李傕手下为将,段煨受到李傕猜忌,而伍习却成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这让段煨更加的内心不平了,更加的记恨李傕,所以段煨杀死了李傕,伍习的主子被杀,长安发生了惊变,伍习镇守的右扶风一下子成了孤城,此时的伍习也犹豫了
当初李傕让伍习镇守右扶风是为了防范西凉的马腾,在董卓离开西凉奔赴洛阳之后,董卓撤去了西凉的大部兵马,只留下些许兵马防守,西凉的防守一下子空了,西凉空虚给了马腾以可乘之机,马腾借助羌人的势力很快集结了重兵,并且逆流之上很快席卷西凉开来,董卓搬走了西凉的全部主力,大军撤出之后,西凉的防务根本不堪一击,马腾节节胜利很快占领了西凉各郡,并且在西凉站稳了脚跟。
李傕奉命奔赴三辅、镇守西凉,就在李傕奔赴三辅之际,马腾已经先下手为强了,先他一步占领了西凉,马腾占领了西凉,李傕本想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在征讨之前李傕书信给董卓,以求征得董卓同意,董卓寻思再三决定放弃西凉,要李傕固守三辅以拒马腾,董卓入驻洛阳之后,西凉在他眼里已经无足轻重了,跟中原比起来西凉对他来说已经没了吸引力,人口稀少,地方欠发达,不要也罢,只要三辅重地还在,西凉的得失也就无所谓了。





重生关云长 第287章 扶风伍习
李傕奉命奔赴三辅、镇守西凉,就在李傕奔赴三辅之际,马腾已经先下手为强了,先他一步占领了西凉,马腾占领了西凉,李傕本想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在征讨之前李傕书信给董卓,以求征得董卓同意,董卓寻思再三决定放弃西凉,要李傕固守三辅以拒马腾,董卓入驻洛阳之后,西凉在他眼里已经无足轻重了,跟中原比起来西凉对他来说已经没了吸引力,人口稀少,地方欠发达,不要也罢,只要三辅重地还在,西凉的得失也就无所谓了。
董卓要李傕按兵不动固守三辅,李傕进攻西凉的念头一下子打消了,遂固守长安开来,右扶风乃是长安西面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李傕经过考虑决定要伍习镇守扶风以拒马腾来袭,马腾占据西凉之后便要起兵攻打长安,马腾大军经过修整,又从西羌借了些兵马就兴兵讨伐李傕,就在这时他收到了袁绍的檄文,要其起兵攻打洛阳勤王剿贼,马腾只要放弃攻打长安,起兵与关东军一道攻打洛阳开来。
虎牢关大战之后,关东联军惨遭失败,马腾带着残兵败将再次退回西凉,马腾回到西凉之后,继续厉兵秣马,积蓄力量,这次他把目标锁定在了长安,不过马腾动手还是慢了些,等到他集结了八万大军准备攻打长安的时候,关羽先下手为强夺得了长安,此时的马腾大军已经向扶风逼近了,马腾得知关羽袭了长安不禁大怒。连番的败绩皆是由此人造成,让马腾吃透了苦头。这次又占领了长安,马腾怎能不气愤交加,他当即决定进攻扶风,一雪前耻。
而身处右扶风的伍习正是困在马腾和关羽之间,一面是主子李傕已死长安沦陷,另一面是马腾携大军来袭,何去何从一下子困扰伍习开来,但无论如何右扶风想在这二者之间求得生存和独立是不可能的。他必须作出决定是投靠关羽或是马腾,二者必选其一,这就是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伍习正在徘徊之际,来自长安的段煨送来了书信,书信是一封劝降信,信中的意思无非就是让伍习投降关羽。伍习伫立在扶风城上,开始思量起来,想自己担当这扶风郡守不到一年的时间,居然走到了如此地步,真是世事难料啊!这扶风郡乃是西部大郡,是仅次于长安和冯翊的大郡。人口众多,市井繁荣,是为官者的理想之地,自己能在这里为官可谓是个不错的去处,当时伍习高兴的不行。可谁想到好景不长,扶风居然陷入了危机之中。
眼下两股势力对扶风虎视眈眈。无论是关羽还是马腾都是他伍习所得罪不起的,按理说李傕待自己不薄,他为关羽逼死,自己理应为他报仇,不过现在的情势是自己这势单力孤的实力无论如何也不是关羽的对手,所以硬碰关羽是不可取的,这次好友段煨要自己投靠关羽,投靠这个杀死自己主子之人,伍习有些不甘心情愿,不过这次关羽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意在劝自己归降,关羽的实力他是知道的,如果归降了关羽攀上了这个高枝,自己日后的生活定然妙不可言。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关羽那里人才济济,自己又无半点寸功以后能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呢?段煨之所以荣升是因为在关键时刻杀死了李傕,自己举城投降会受到如此礼遇?伍习有些质疑,不过情势所迫如果不归顺关羽自己的扶风很可能受到致命攻击,自己独木难支必败无疑,下场自然也是可想而知
如果归顺马腾又会是什么结果呢?马腾之前就与董卓对抗,自己固守扶风防的就是马腾,这是自己的宿敌,贸然投靠他会是什么结果呢?弄不好献了城池,马腾还会砍下自己的头,对比之下还是投靠关羽划得来,再说自己和关羽曾经同在董卓手下共事,所以他眼下已经无路可走了唯有投靠关羽,投靠关羽的结果可能是自己不能再坐拥这座城池了,也有些对不起李傕,不过事到如今李傕已死,关羽一统三辅已成定局。
自己这小小的扶风改变不了这种趋势,既然关羽给了自己台阶下,如果自己不抓住这个机会仍然不识时务,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如果自己趁此机会归顺了关羽不仅或许可以在关羽那里谋求个一官半职,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普天下能称得上明主的人也不多了,关羽这小子有能力年轻有为,之前跟他一起在董卓手下共事,关羽的能力无人能及,他的军事才能他的武力他的谋略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
关羽反叛董卓之后,很快掌控了军政大权,控制了帝都洛阳的局势拿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普天下迅速崛起的军阀,实力也在不断扩张起来,这次攻下了长安,将洛阳与长安连成一片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开来,实力也更加的壮大了,关羽年纪尚轻,将事业拓展到这个地步,实属不易,这小子头脑精明,有野心,广招人才,深谙军事和治军之道,是普天之下最有前途的实力派。
伍习之所以不愿意追随关羽不是因为这个主子没有前途,而是这个主子实在太优秀了,手下聚有一批能臣武将,因为这么多年在同在董卓手下做事,关羽可能不太了解伍习,因为他职位高高在上接触的皆是主将,像伍习这种角色根本没机会接触到关羽,但身在下面的伍习对于关羽却看得清楚,伍习亲眼看着关羽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巅峰,也亲历了关羽的才华,曾经他也十分的仰慕关羽,对关羽钦佩有加,当然对于关羽的为人他也是了解的,关羽十分注重挖掘提拔人才,几乎从未用错过人,伍习根本没有进入关羽的眼线,也就是说自己一直未能引起关羽的注意,也就是说自己在关羽眼中还算不上一个人才,这多少让伍习有些失落。
得不到关羽的认可,也就是他伍习还不够资格入列关羽的帐下,其实伍习在心里一直向往着归顺到关羽头上,无奈自己的能耐有限又无机会,最主要的是关羽没有挖掘自己,也就是说关羽没瞧得上自己,现在关羽终于认识到了他伍习原来是个人物了,居然放下架子派段煨来劝降自己,也算是给了自己个面子,其实把自己当成人才看待的唯有李傕,却不料李傕已死,自己的伯乐没了,也就是说他这匹千里马能不能有未来就很难说了
虽然有些不情愿,不过归顺关羽却是他唯一的选择了,也许自己未来不是很被看好,不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将来只要自己活着,就有机会继续做事,还有跟着关羽混前途一片光明,以关羽的才干在未来绝对可以攘除四方,甚至一统天下,主子的未来是光明的,作为他的手下即使再不被看好未来也会跟着借上点光混个一官半职还是没问题的。
伍习打定了主意决定投靠关羽开来,将扶风城两万兵马交出,并且给段煨去了回信,言称归顺之意,这才有了之前的一幕,关羽在未央宫前殿收到了伍习的回信,伍习举城投降,愿意归顺自己,这是何等的快事,两万人马就这样收于囊中了,而且还得到了一种不小的城池,自从出征以来还是头一次遇到如此幸事,关羽真是喜出望外,当即决定克日奔赴扶风,举行受降仪式。
1...9394959697...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