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关云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氏传奇
很快却见一人身高丈八,一脸的霸气,长的十分的威严,在众军士的簇拥下来到了阶前,关羽看了看贾诩遂问道:“汝是何人?”
“武威贾诩,贾文和是也!”贾诩伫立在阶下,一脸的不屑说道,整个人傲然而立,丝毫没有被俘的颓废
关羽闻后疑惑的问道:“汝就是贾诩?”
“大丈夫做不更名站不改姓!”贾诩正襟威严的说道。
关羽见贾诩如此傲慢遂喝道:“‘败军之将何故如此傲慢?”
贾诩遂道:“败军之将要杀要刮随便,士可杀不可辱,为何要低三下四,又何必苦苦告饶?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关羽闻后挖苦的说道:“‘贾文和料敌决胜’今日怎么就成了阶下囚了?”






重生关云长 第280章 收贾诩
永久网址,请牢记!
贾诩被关羽这一质问说的一愣,不过他很快辩道:“哼!要不是你们骑兵厉害,要不是内部出了叛贼,怎么会是这种结果?”
“汝之诡计吾已识破!即使没有骑兵吾也不会上你的当!汝几次三番给李傕献计可最终还是吃了败绩,作何解释?”关羽质问道。()请使用访问本站。
贾诩叹了口气道:“生不遇明主方有今日之败!”
关羽继续盘问道:“哼!拉不出屎来怨地球没引力么?现在服不服气?我们这几次过招,吾皆取胜,作何解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吾没什么好说的,甘愿就罚!”贾诩的气势没了之前的高涨,一下子蔫了。
关羽见贾诩如此笑了笑道:“生不遇明主?你的意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
“纵观当今天下,有几人堪称明主?”贾诩遂道。
关羽闻后继续说道:“河北的袁绍,淮南的袁术,益州的刘璋,荆州刘表,兖州曹操、、、、、、、、、这么多人何谓没有明主?”
贾诩闻后哼了一声遂道:“袁绍多谋少断,见小利而忘命,此人堪称明主?袁术冢中枯骨不足为谈!刘璋暗弱何以成大事?荆州刘表年事已高前途渺茫,兖州曹操奸诈无比,生性多疑,不好辅佐!此些人等何谓明主?”
“汝的意思天下竟没有一人堪称明主了?”关羽好奇的问道。
贾诩坚定的反驳道:“非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生逢乱世岂能说没有明主。当今天下有一人堪称明主!”
“哦?莫非是并州韩遂?”关羽问道。
贾诩不屑道:“韩遂无德无才岂能堪称明主?”
“莫非是江东猛虎孙坚?”关羽接着问道。()
贾诩否定道:“孙坚固然勇猛过人然要想成就霸业尤其是坐拥天下其实力还远远不够!”
关羽闻后道:“这么说来普天下便没有明主了?那么你说的人莫非是吾了?”
贾诩闻后捋了捋胡须说道:“不谦虚的说,将军堪称是一代明主!”
“吾有何德何能居然堪称是一代明主?”关羽故作不解道。
贾诩分析道:“将军骁勇有智。才华过人,壮志凌云,年富力强,深谙兵法,通晓军事,政治敏锐,头脑精明,思维缜密。广聚人才,任人唯贤,如今作拥两京之地,兵强马壮,将军又如此年轻,未来争霸天下无人可敌,纵观天下英雄无论是年龄还是才能或者是实力。哪一个可与将军抗衡?将军才是普天之下真正的明主啊!”
“哈哈哈哈哈你这么一说我岂不是成神了?吾哪有你说得这么厉害,你这马屁拍的吾都有些坐不住了!”关羽闻后遂道。
贾诩镇定道:“吾说的句句属实,要不要吾一一给你说来听听?”
“但说无妨,吾倒要看看你说得对不对?”关羽当即兴奋道。
贾诩随即仔细说来:“说将军骁勇善战这一点恐怕就不必多说了,将军自出道以来先后击败多名猛将,单挑从未遇到过对手。从未有过败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将军跟随董卓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攻城掠地无数,这一点足以证明将军深谙兵法、通晓军事。尤其是虎牢关一战天下闻名,可谓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入驻洛阳以后,明辨是非,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一举将祸害董卓铲除,而后成功控制洛阳兵权,之后铲除洛阳的祸害摩登,拨乱反正匡扶王室,又结好朝中重臣,积累了不少人脉此乃政治敏锐,将军每到一处都不忘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提拔人才此乃用人之道,手下相继有一批能臣武将辅佐,现在的将军作拥洛阳、长安两处京都,将整个关中收于囊中,手下拥有近20万雄兵,而且还实现了专业化,这样的实力天下诸侯有几人能敌?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将军的年龄是普天下众诸侯中最小的,今年也不到32岁,32岁能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在是太难得了,难能可贵,如能这样发展下去将军之志大可实现,一统天下定能实现,此乃真明主也!将军也一定开创千古之业绩!”
贾诩的这一番话说得不仅关羽动了容,连在座的各个谋士将领也都纷纷为之感叹起来,大家被说得频频不住点头,等贾诩说完关羽问道:“说得这么详细,话说回来你如何对我了解的如此详尽?对我的情况如此了如指掌?”
“同在屋檐下怎能不识人,自从将军跟随董卓做事那天起,我们就是同僚了,只不过将军芝麻开花节节高升而吾的地位远不及将军,跟将军没什么接触,但将军名声大噪在军中的影响与日俱增,将军出名之前吾就开始关注将军,说不好听些,吾是亲眼看着将军成长起来的,一步一步步步为营,直到今天!”贾诩接着说道。
关羽闻后遂道:“那你愿不愿意继续看着吾做大做强呢?”
“败军之将惭愧惭愧啊!如果有机会当然愿意了,吾早就想归附将军帐下了,只是在李傕帐下久了,作为吾主吾不能看着他在危难之际抽身离去,这不是吾做人的原则!如果其势强则吾退却,其势衰则吾绝不能弃之不管!”贾诩接着言道。
关羽闻后点了点头劝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既然汝认定吾为明主,吾也认汝为人才,如果我真的杀了你,那就非明主所为,再说我关羽从不妄杀一个好人但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是非吾自有裁决,汝是个人才吾仰慕久矣,不想你我在这里相遇,真是恨相见晚啊!”关羽一边说着一边走下阶来,准备为贾诩松绑开来
关羽这一番话说得贾诩着实有些惊讶,他几乎有些激动起来,眼神也多了期许,就在这时段煨出列道:“贾诩切不可留在身边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李傕已亡,他便贪生怕死,在将军面前演戏以求自保,此等不忠不义之人留此何用不如发配!”
段煨这突然的一说如同当头给贾诩破了一头冷水,贾诩当即就怒了:“段煨汝贼喊捉贼,是你亲手杀了李傕然后附庸他人,而吾却一直追随李傕从未背叛,要说不忠不义也是你这种人,如何血口喷人?”二人当即争执起来
原来贾诩追随李傕屡献妙计,鉴于此李傕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
不久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当时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去投靠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怕贾诩夺其兵权,但在表面上对贾诩十分礼遇。贾诩看出后,心不自安。贾诩经过思虑决定弃段煨而去,贾诩临行时,有人问贾诩:“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
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后来果然如贾诩所说的那样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但二人由此生隙。
此次当听说关羽要留下贾诩,段煨一下子急了:如果关羽将贾诩留在身边,以贾诩的才能日后必能飞黄腾达那还了得?必会做到自己的头上,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他起来,对于关羽收留贾诩段煨简直就是羡慕妒忌恨啊!当年自己把他欺走,就是怕他成精,这回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贾诩得势,所以段煨当即出列阻止关羽收留贾诩开来
关羽当然不知道二人的过结,但是对于贾诩关羽无论是从书中还是今日一见,这都是个人才,绝对是个人才,所以无论如何也得将贾诩留下,不管是谁竭力阻止,关羽都不能为他所动,因为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在识人用人方面自己有着过人的“天赋”,这个“天赋”就是自己曾经读过的《三国演义》,书中将每个人能用不能用说的足够详尽了,这么多年来自己就是凭借这个没有用错过一个人,更没有落下一个人才,更没有收错一个人,这次同样不会,即使段煨出面阻止。
关羽当即将二人的手牵住谓二人劝道:“不管你们之前有什么过节,但从今日起你们都是我帐下的一员了,我关羽这里从没有出现过将士之间不和的现象,希望你们二人也不要这样,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当同心同德共同虏敌才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为你提供精彩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重生关云长 第281章 毒士贾诩
贾诩和段煨听了关羽这一番劝解互相对视了一下,二人的目光里终于现出和平的期许,关羽见状用双手将二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其余的众人见了纷纷鼓掌开来,就这样关羽成功的收了在汉末号称“毒士”的一流谋士贾诩!
当然能归顺关羽这也是贾诩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诚如他说的那般对关羽仰慕已久,贾诩作为一个谋士不但头脑敏捷这口才更是了得,他被俘那时起就已经想好了对策,他知道关羽是个爱惜人才的将领,对于人才一般都能予以收留绝不加害,所以他贾诩自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加上巧妙的口才果然成功将关羽说服被关羽收入帐下。
当然贾诩不但是个聪明人更是一个明白人,为人处世十分的圆滑,在众人面前他给关羽不但留了面子而且还给关羽夸了个够,将关羽的优点一一向众人道来,说的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说的众人不断的点头示意,当然最为风光的还是关羽了,能在众人面前被一个敌人如此夸奖不但给予他赞美还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当然这不能说是虚荣心,这是一种对于赞美的期待,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关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众人面前。
试想如果在这么多人面前作为一个战俘将关羽一顿批判,将关羽的缺点一一暴露,极力的贬低关羽,将关羽说的一无是处,不但关羽的面子挂不住,连众人对关羽也会另眼相看。这就直接对关羽形成负面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无限的扩大下去。作为主子的关羽如何能够容忍即使不想杀他,而因为这个也许会对他起了杀念,即使不杀也不会留在自己身边,留这样一个对立面在身边只会碍事不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将他收拾了
有句话叫做“祸从口出”,一句话能成全一个人同样也能毁掉一个人,“话是拦路虎”说话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官场上混,贾诩作为一个明白人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说话很有分寸,既给足了关羽面子,又成功的塑造了自己,在捧高关羽的同时也抬高了自己,这样一来不但说的关羽从心底里赞成就是连手下听了也是那么回事,就这样凭借着一张巧嘴贾诩成功的留在了关羽的身边。
关羽当然对贾诩也是仰慕已久,这个三国中号称“毒士”的谋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通过研究关羽发现其有几个计谋都是十分歹毒的,第一计:为保命,一句话,造成长安生灵涂炭!
初平三年,董卓被杀。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此计为众人采纳。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10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傕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棣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可以看出,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然而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
第二计:兵败回马枪,使老谋深算的曹操,竟然差点死于张绣之手。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此时,曹操闻悉谋士田丰劝冀州牧袁绍趁虚袭取许都,欲迎献帝号令天下,立即从穰城解围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所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张绣说:“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贾诩说:“兵势有变,亟往必利”张绣遂听从贾诩意见,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第三计,在曹袁相战之时,审时度势,劝诫与曹操有深仇的张绣投靠曹操!保己,保主,保未来!建安四年,官渡之战前,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先于绣坐上对来使说:“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张绣惊惧地说:“何至于此!”并暗中对贾诩说:“若此,当何归?”贾诩说:“不如从曹公。”
张绣说:“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
贾诩说:“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张绣从其言,于十一月率众归顺曹操。
第四计:离间计!
建安十六年,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计于贾诩,贾诩说:“离之而已”。曹操用其计,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第五计:劝曹丕走亲情路线
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曹丕从其言,深自砥砺。后曹操为太子事屏退左右问贾诩,贾诩闭口不答。
曹操说:“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贾诩说:“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曹操说:“何思?”
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曹操大笑,于是于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的“毒”,在于观事准确,眼光犀利,并且有点出人意料,并且切中要害,不计后果!
关羽之所以这么看好贾诩,并不是空穴来风,在现代他通过读书发现这贾诩虽然称作“毒士”,其实是很有能力的,理由如下:
第一,贾诩的出谋之道,乃是先自身,其次主公,再时政,最后才是国家社稷,凭此顺序来制定出谋献策的缓急轻重在第一次张绣投奔曹操时,张绣苦于在袁绍和曹操间作出选择贾诩劝张绣投靠曹操,并对他说:投靠曹操有三点好处一是曹操有英雄之志以天下为重,不记个人恩怨二是曹操和袁绍相比,实力较弱我方若投靠袁绍,绍必不以我们为重三是曹操在政治上有优势张绣听后便采纳了贾诩的建议投靠了曹操果然被曹操所厚待
第二,贾诩的计谋高明之处在于决策者听了之后都乐于采纳并很好的实行一个出谋划策的人关键在于,洞察了主人的人性,知道自己的分量主人对自己的建议是否能接受并实施如袁绍的田丰和沮授,虽然对袁绍忠心耿耿,也善于出谋划策但并不被袁绍所器重最后反而被害而贾诩,从他所投奔的人就能看出李傕,张绣,曹操等如曹操征讨马超时,听从贾诩的建议使用离间计,使韩遂和马超离间结果拿下了这场仗取得了胜利
第三,贾诩深谙通达保身之道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重生关云长 第282章 入住长乐宫
第四,贾诩比其他谋士懂得生活懂得长寿之道郭嘉也是一位好谋士,但身体不怎么好,不懂得保养,喜欢酗酒贾诩是三国寿命寿命最长的谋士薨时七十又七,可谓长寿;官居太尉,可谓显赫;谥曰肃侯,可谓耀祖。
一个小小的谋士,从汉末乱世一路漂泊依附,直至魏文帝前重臣,不得不让后人佩服贾诩的‘谋’之道。同代入世的言官,莫不早已退出政治舞台,或卒于辛劳,或伤于战火,或倒于谗陷,能坚持到底,又封荫子孙的,实在不多。贾先生的算盘如此之精,即成就了自家,也改变了历史,足可以让世人探讨研究,取经立传了。
实话说,三国中聪明人的下场不一定都很好,要么早死(郭嘉,周瑜,吕蒙,鲁肃,都不到50就死了),要么被主公逼死(荀攸,荀彧,陆逊),要么打仗多次无功,忧郁而死(诸葛亮)只有贾诩,先帮李傕大脑长安,再帮张绣打曹操,杀了曹操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然后再投降曹操,曹操还能重用他,立嗣问题都问他,在文帝曹丕时做到太尉,76岁时寿终正寝,贾诩真会做人,所以三国里他才是最聪明的人贾诩最擅长的是为家谋为身谋,而我们最熟悉的诸葛亮却是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者不唯智谋高下不同,品格亦不可同日而语。诸葛亮隐居隆中,非明主勿事;一旦做出选择。便竭尽全力,奋斗到死。诸葛亮虽未能完成一统大业。但却有足够的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而贾诩呢,先投董卓,次投李傕,又投段煨,又投张绣,最后投靠了曹操。
古人讲究“贤臣择主而事”,“忠臣不事二主”。所以贾诩同时代的荀彧,袁绍虽待之以上宾之礼。他却跑去投靠了曹操。他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业,曹操虽然还比较弱小,但将来必成大业。事主而非其人,不可谓智。从这一点看,贾诩远远比不上诸葛亮和荀彧。这种一再更换主人的后果是严重的。贾诩毕竟是聪明人,他最擅长的就是明哲保身。如果当年挟不赏之功的韩信有贾诩的自保功夫,何至于身首异处。
这一次贾诩同样使用了明哲保身的伎俩。不过他成功了,当然关羽作为一个研究过贾诩的人对于贾诩这个人还是认可的,双方这次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烈火遇干柴!”一拍即合,当然贾诩的聪明还是给关羽来了个“见面礼”。他作为一个外人口若悬河的将关羽夸了个够,而且是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作为一个外人如此的夸奖关羽,这意义非同寻常尤其是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这样的夸奖一个主子。主子尽显荣耀,作为下属怎能不更加的崇拜这个主子。怎能不高看这个主子,怎能不尽心尽力的辅佐这个主子?贾诩说这一番话无形中给关羽张了脸面,关羽在心里还是相当高兴的,这种场合如同一个舞台,贾诩将这出戏唱的十分的完美,就冲这一点足以说明贾诩是个灵机应变的聪明人
关羽成功的收了贾诩心中甚为欣慰,这可是个一流谋士,虽然有些自私和歹毒,不过瑕不掩瑜,他的才能和忠心还是值得肯定的,是关羽比较青睐的人才,关羽当即加封贾诩为军司马与陈宫一道辅佐自己,现在身边一下子拥有了两名一流谋士可谓是左膀右臂,这两人的才能那可是相当了得的堪称是算无遗策,有了这两人自己对于未来更增添了信心。
这次西征关羽收了两员重量级的人才,一个徐晃,一个贾诩,一文一武,徐晃乃是传说中的五子良将之一,贾诩则是传说中的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这二人如今同归自己手下,这让关羽比得了一座城池还要欣慰,这二人足以抵得上两座城池,确切的说你拿两座城池换这两个人关羽未必肯舍得,就是这样,千金易得,人才难求,人才确实很重要。
却说关羽得了长安城又收的了贾诩,一切都按计划般那样的进行着,不仅得了城池收了人才,还得以跟妻子重逢,他将妻子安排到了长安城的长乐宫居住,自己跟妻子一起也住进了这里,这长乐宫与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西,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
1...9192939495...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