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波波
“休要岔开话题,你只说,那位梅花观主,当如何给我们一个交待”
这等情形下,叶畅除了装聋作哑之外,实在没有别的选择,故此他打了个哈哈:“虫娘,这都是小事,你看,为何是她避着你,而不是你避着她,便知道在我心中孰重孰轻了……”
寿安正待紧追不舍,就在这时,却听得外边有人急匆匆过来:“长安城中来了使者”
来得真是太及时了,叶畅心中大喜,面上却一脸凝重:“定然是出了大事,让我看看,究竟是什么使者……虫娘,过会儿我再给你解释”
若说最初叶畅还只是想要拖延时间,避免寿安和他算总账,可当使者带来了真正的消息时,他神情还是凝重起来。
宋浑去职,萧炅被弹劾,李林甫召他速速回京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这证明李林甫在与杨钊的较量中,再也不占有绝对优势,甚至已经处于劣势
宋、萧二人,乃是李林甫现在的绝对心腹,这位宋浑乃是前名相宋景之子,如今为御史中丞,萧炅更是从对付韦坚开始,就十分坚决地站在李林甫的这一边。动这两人,李林甫最心腹的力量就只剩余另一位御史中丞王了。
“你回不回长安?”跟在叶畅身边的寿安问道。
叶畅眯着眼,想了好一会儿。李林甫召他回长安的用意很简单,便是利用他这两年理财赚钱的本领,加大自己这边的砝码。现在李林甫与杨钊的关系已经是势如水火,双方不可能再有调和。
现在,是不是他介入的最好时机呢?
此时的长安城,全无春日的温暖,被笼罩在阴霾之中。空气里带着沉闷的气味,让人透不过气来。
李林甫站在兴庆宫门前,神情阴沉,他在这里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但是,里面还没有传他入内。
这是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偶尔也有武官、太监从他面前经过,只不过这些禁军的武官或者内廷的太监们,没有一个人上前来奉承他,都仿佛当他不存在一般,匆匆从他面前经过
长安乃是帝都,帝都中人天生就拥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这些小人物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天子有些厌了李林甫。只不过一直离不开李林甫的本领,要靠着这位权奸管理朝政,故此才容他。
但在七日之前,这种容忍随着一件事情而变化了。
李林甫的思绪也回到了七日之前,他心中满是后悔懊恼,自己明明感觉到杨钊的威胁,可是为何还给了他这个机会,莫非真是因为年老昏聩了?
七日前,身为吏部侍郎、度支使的杨钊,说动了李隆基,前往府库去看。结果府库之中堆积如山的棉布、绸缎、粮食、器物、铜钱、食盐,让李隆基大悦。
这是前所未有的富庶,李林甫管理国政以来,虽然先后借助许多“理财能手”经营,给李隆基制造出国库充实的印象,但哪一次都没有现在让李隆基震撼。
往常昂贵的棉布,如今可以⊥数十万人做几套衣裳;绸缎可以张成帷幔从长安接到洛阳;来自淮南道的大米堆满了府库,不得不露天放着;器物多得可以装饰双倍的皇家园林;铜钱的绳串都朽了,单个的铜钱滚得满地都是;食盐则如同雪一般,厚厚地积在那里。
这与其说是杨钊的本领,还不如说是叶畅的功劳。新修的路极大促进了物资的流通,而“飞钱”的推广,让原本有些困难的贸易变得轻松便利,新式漕船带来了江南的物产,来自辽东的奇珍进入长安、洛阳后又转卖天下,将天下的宝货再换回来。
但看在李隆基眼中,却意味着李林甫对他已经没有多少用处了。
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杨钊指使人开始攻击宋浑,在李林甫做出反应之前,便将御史中丞宋浑贬出了长安。紧接着又指向京兆尹萧炅,试图再断李林甫一臂。
若不是李隆基暗示,杨钊哪里会有这般胆量?
李林甫心中冷笑了一声:卸磨杀驴,太宗皇帝如此,李隆基亦是如此。只不过当初太宗皇帝是在魏征死后才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而现在李隆基在他还没有死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要推倒他了。
但冷笑之余,李林甫更感到压力。
他的政敌太多,如今见杨钊轻而易举便拿下了宋浑,萧炅亦是岌岌可危,无数政敌就象嗅到了血腥的豺狗,就在他身边潜伏环绕,只等着冲他下嘴。
群敌环伺之下,李林甫终于重新振作起来,准备进行反击了。
可是李隆基并不给他反击的机会,他今日在兴庆宫前求见,足足等了一个时辰,也没有等到召见的旨意。
眼见天色渐晚,李林甫仍然站在那里,不为所动。
这个时候,他不能露出丝毫软弱,否则便会被群起而攻之
捏着袖子里的密奏,李林甫脸上浮起一丝冷笑,袖子里的这东西,却由不得李隆基不见
“去禀报圣人,有边疆紧急军情需奏明圣人”他厉声道:“汝等小人,若是误了军国之事,休怪老夫杀人以昭天下”
大唐的宰相,当真发起怒来,没有几个人能够扛得住。他对着门前的卫士发火,那卫士只能入内禀报,这一次没让李林甫等太久,过了一会儿,便见高力士匆匆而来:“啊哟,怎么让李相公在门前久候,你们当真是不知死活……李相公,请随我来。”
李林甫阴沉着脸,跟在了高力士身后。
高力士偷偷瞧了他一眼,路上却没有问话,他与李林甫之间,既有合作,亦有争斗,现在杨钊势大,而且勾通内廷,让他在皇宫中的地位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故此他又想与李林甫携手了。
到勤政务本楼前,李林甫见到李隆基正满脸笑容,似乎在与杨钊说什么,杨钊也带着笑,看到李林甫来,只是大模大样地揖了一下,然后继续与李隆基说话。
李林甫没有出声,在旁边静静地站着。
好一会儿,李隆基才象是刚刚发现他,笑着道:“李卿来了……不是说你有边疆军情要禀报么,为何一语不发?”
“想来是哪儿大胜,李相公急着说与圣人听,让圣人高兴高人。”杨钊笑眯眯地道。
“若是如此,还是快快说来朕听。”
他二人一唱一和,言下之意就是李林甫巧取边将之功为己邀宠,李林甫心中暗自一叹,旋即又坚硬如铁石。
“此乃军务,杨钊,你且退下”他对杨钊喝道。
杨钊一愣,李隆基也愣住了。
“机密大事,乃天子与宰相相议,你还不退下,在此做甚”李林甫又厉声喝斥。
这段时间,他都在避杨钊锋芒,而得了李隆基偏向的杨钊,也自觉自己能够与李林甫分庭抗礼,故此颇有不敬之处。但此时李林甫摆出宰相身份,厉声喝斥之下,杨钊脸色顿时变了,不禁连退了几步,竟然为李林甫所慑,不敢争辩一句。
李隆基虽然偏向他,却总不好直接不给李林甫颜面,故此只能咳了一声:“杨钊,你先去外边暂候,过会儿再来陪朕。”
杨钊怨恨地看了李林甫一眼,情知目前这是唯一的选择,便向一个宫女使了使眼色,然后退出了勤政务本楼。可是他才退出去,李林甫又请李隆基屏退了左右,那个宫女也被赶了出来。
“李卿这般神情……莫非出了什么大事?”见李林甫这般做作,李隆基心中有些腻歪,催促着问道。
“南诏国反矣。”李林甫深吸了口气,然后道。
“什么”
李隆基大惊失色,从座椅上猛地站起身来。
他早年英武,可是如今沉湎于酒色,身体已经有些发虚,这一站起来,眼前便是一黑,头昏眼花,身体也有些摇晃,还是旁边的高力士一把扶住他,他才定下神,然后又坐了下去。
南诏竟然反了
李隆基第一个念头,便是蜀地自此多事,然后便又想到,南诏背唐,必勾联犬戎,只怕连陇右、河西和北庭,都要开始新的一轮动荡了。那边高仙芝还在与大食国于安西较力,这边西南又是不靖,大唐的负担会更重吧。
紧接着,他才想起,南诏怎么会反。
“南诏向来恭顺,归义王虽死,其子承位,为何会反?”定了定神,李隆基问道:“是不是边将虚报其事,以求冒功?”
“臣也希望如此,但臣得到的消息,却是确认了其事,南诏已反,且与犬戎相勾结。”李林甫沉痛地叹了口气:“这是臣得到的军情急报。”
他将一封信呈上去,李隆基哪有心情细看,草草扫了眼,然后道:“你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发生得很是偶然,这两年杨钊得势,于是大用私党,其中就包括举荐他的鲜于仲通。此人为剑南节度使后,性子倨傲切躁,对于周边的诸蛮都甚为无礼。而这个时候,被大唐封为云南王的皮罗阁身亡,其子阁罗凤秘密自长安潜归,继承了云南王之位。鲜于仲通不仅凌迫于他,部下云南太守张虔陀还将阁罗凤的妻子上了,给阁罗凤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阁罗凤向鲜于仲通控诉,反受其辱,不愤之下,起兵围姚州,急报来之前,尚未破城,但云南至中原路途遥远,此时姚州,想已不保矣。
“这……怎么会这样”李隆基大怒:“张虔陀该死,鲜于仲通有罪”
“陛下圣明,张虔陀该死,鲜于仲通有罪,不惟此二人,当初章仇兼琼坐视南诏坐大,亦是有罪,而杨钊荐鲜于仲通,所荐不得其人,也当与之同罪”李林甫凛然说道。
鲜于仲通不过是边将罢了,治他之罪,李隆基没有半点心理负担。章仇兼琼老病,在朝中只是挂了个位高清贵的官职,实际上可有可无,故此也可治其罪。但听得杨钊之名,李隆基顿时意识到,李林甫所急着,并不是边事,而在朝中
此次南诏反叛,对于杨钊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李林甫来奏,只是先声,紧接着,依附于李林甫的官员,会闻风而动,对杨钊群起攻之。杨钊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只能忙于自保,怕是再无暇来找李林甫麻烦了。
姜还是老的辣啊……
李隆基心里暗叹了一声,面上却是一笑:“剑南远在千里之外,杨钊虽荐鲜于仲通,确实有荐人不当之过……以朕之见,罚铜便罢了。”
“臣以为不然,圣人寄厚望于杨钊,杨钊不慎之谨之,却荐上鲜于仲通这等人物,上误圣恩,下败民生,若不重治其罪,必有效尤者”李林甫却是不依不饶地道。
盛唐夜唱 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
杨钊被赶出了勤政务本楼,他在宫中的眼线同样被清出,这让他心里惴惴不安起来。
此前他对李林甫的攻击,太过顺利,让他有些飘飘然,觉得老了的李林甫,不过如此。但今日李林甫当众将他喝斥出勤政务本楼,他却不敢有半点抗拒,他才意识到,身为权相近二十载,李林甫的威风,仍非他能正面抗衡。
这让他心中有些懊悔,或许自己曝露得太早了些,应该再等两年……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等,与李林甫打擂台,岂是他自己的本意,分明是李隆基有意推动。若他不站出来,李隆基便会安排别人代替他。
官场之上,不进则退,想要维持一个长期的平衡局面,绝无可能。若是有谁看不透这一点,便要象叶畅一般,被赶到工地上去受苦。
杨钊一直不理解叶畅,好端端的京官不当,却非要跑去修路,而且据说还亲自动手挖泥挑石,与那些满身汗臭的劳工混在一处。当初风流倜傥走到平康坊去无数红袖相招,现在却一身黝黑满脸粗糙还四处骂名……也不知叶畅怎么会蠢到这个地步
他其实是有些知道的,叶畅与他算得上是好友,与李林甫之女又有婚约,夹在他二人之间,又无法让他们关系平衡,便只有躲出长安。
若是这厮得知自己与李林甫可能要进行决战不知他会如何作想。
杨钊正琢磨着,便见到一个小太监领着一个风尘卜卜的人过来,那人走得甚急,仿佛火烧火燎一般。杨钊眉头一皱,然后瞪大了眼:“你怎么回来了
出现在他视线里的,正是他方才在想着的叶畅。
叶畅晒得黝黑,听得他问,灿烂一笑,露出满口白牙:“杨兄在京中做得这么大的事情,我岂能不回来”
杨钊心里一凛,顿时明白,这是李林甫派人将叶畅召回的。
七日前他完全把握了李隆基的心思,开始发动剪除李林甫党羽的攻击,而叶畅此时便赶到,这证明在他发动攻击之时,李林甫便派出了快使。叶畅这么短的时间里,从陈留(汴州)赶回,难怪风尘卜卜了。
“一路还顺利吧?”杨钊有些尴尬地问道。
他能得李隆基支持,倒有大半是因为叶畅能赚钱,但是他又凭借着李隆基的支持,去对付叶畅名义上的岳丈李林甫。
“还好,关中的道路也确实该修了,如今都坏成了什么模样,难怪都抱怨说,粮食到陈留好办,到洛阳难办,到长安难上加难。底下的小吏一个个听得运粮都是叫苦连天,怨不得他们推拖,那道路,十斤粮可以给你颠掉一斤来。无论如何,都得动手整修了,两年之内,须得修好来”
叶畅一堆对路的抱怨乃是有感而发,杨钊听着只是笑:这厮还真是修路修上瘾了啊。
“要想富,先修路,多养孩子广种树。”想到叶畅编的、如今传遍天下的顺口溜,杨钊心情突然轻松了些。
就在这时,里边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跑出来:“杨侍郎,圣人传你入见
杨钊心里的轻松顿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上刑场一般的紧张,同时也燃起了斗志。无论李林甫用了什么手段,他都要将之接下,而且还要反击。至于有些对不住叶畅……待自己登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之后,满足他的愿望,让他全天下去修路就是
带着这样的想法,杨钊向叶畅拱手,然后走向勤政务本楼。叶畅看着他快步向前的背影,神情依旧灿烂,只有目光突然变得凌厉起来。
“这里边是什么情形?”他向边上的一个太监问道。
那太监看了看左右,然后低声道:“杨侍郎正在陪圣人说话,李相公进去将他赶出来了,如今圣人又召他进去。”
简单的一句话,其中却充满了大唐政坛的风波诡谲。叶畅点了点头,看了这个太监一眼,太监拱拱手,笑着道:“奴婢李承,宫里都唤奴婢大眼儿。”
“唔。”叶畅点了点头,这太监抢上来透露消息,无非是看中了他身上巨大的利益,记下他的名字即可。
真正让他觉得惊讶的是,李林甫召他回长安,分明是想着借助他的力量来平衡杨钊,可是在他到之前,李林甫便于天子面前喝退杨钊,丝毫不给其留颜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他没有想多久,便又有太监出来,传他入内。这是李隆基要他介入李林甫与杨钊之争,叶畅对此也有心理准备,当下整整衣裳,不紧不慢地踱进去。
才一接近勤政务本楼,叶畅便感觉到极为紧张的气氛,他扫了一眼,只气李林甫一脸严肃,而杨钊神情则是气急败坏,他二人目光都直直地瞪着自己。
在上边的李隆基,只是一脸疲惫。
叶畅上前行了礼之后,便又开始抱怨:“圣人恕罪,臣大老远地赶来,浑身都是尘土,非是臣有意怠慢,实是急着见圣人听闻圣人今年年底有意去温泉宫?依臣之见,长安至温泉宫这一段辙轨,当先建好,到时乘列车前去,省时省力少花费,也少受颠沛之苦。”
他一上来抢先说修路的事情,其实是向李隆基表态,自己对朝中的这些纷争没有兴趣,有什么事情都不要找他。只是李隆基不可能放过他,若是放了他,这些麻烦,岂不都成了李隆基自己的
“十一郎,你辛苦了……辙轨要修没错,不过朝中的事情你也要过问,你可是身兼数使,都不过问便是玩乎职守,当心朕治你之罪”
说到这里,李隆基脸上隐隐有丝笑意,但旋即他收住笑,面色严肃地道:“今日你来得正好,有件事情正合问你……南诏反了,你以为是当剿,还是当抚?”
“什么,南诏反了?”这消息也让叶畅怔住。
另一世的历史当中,南诏确实也反了,不过他依稀记得,那是几年后的事情,却不曾想这一次,阁罗凤王位未稳,便迫不及待地反了。
“为何南诏会反?”
这个问题让李隆基有些尴尬,杨钊更是垂下头来不出声。李林甫却犯不着为杨钊留面子,故此开口道:“杨侍郎举荐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边将张虔陀奸了阁罗凤之妻,阁罗凤于鲜于仲通处诉之,鲜于仲通反将阁罗凤训丨斥一番,故此激反了阁罗凤。”
真正原因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阁罗凤长期在长安为质,他对于大唐的虚实甚为了解,知道大唐如今四面开战,国力已经达到能支撑的极限。而大食的介入,让西域的情形更为复杂,大唐很难再调动大军向南诏进攻了。
扶持南诏座大,乃是李隆基一贯的策略,如今这个策略中的棋子反噬,李隆基不可能承认是他当初的策略错误,自然需要寻找替罪羊,鲜于仲通作为剑南节度使,哪怕上任还未有几载,却成了这个替罪羊的当然人选。
仅有鲜于仲通,尚且不足,中枢里也必须要有人承担此责,偏偏鲜于仲通乃是杨钊一手举荐的,这事情推不到李林甫头上,而且李林甫抢先抓住这个机会,攻讦杨钊,这才使得杨钊如今狼狈不堪。
“你快说,南诏当抚还是当剿”李隆基又问道。
知边事之朝官数量并不少,但是如今能被李隆基信任的却不多,叶畅可能是仅有的少数几人之一。他问叶畅,确实很迫切。
定了定神,叶畅苦笑:“臣对南诏的情形,近乎一无所知,圣人拿这个问臣,臣实在不知如何作答。”
“你就直管答就是,用不用在朕”
“若是依着臣之意,普天之下,莫非国土,率土之滨,莫非国人,圣人乃国之帝王,自当君临天下,岂有什么云南国、南诏国,这世上只应有云南道、南诏道才是”说到这,叶畅又肃然道:“此时我大唐国力兴盛,不取之以助国力,莫非任其坐大,遗为子孙后世之患?”
话说得慷慨激昂,可是在场的却不是那些容易激动的少年学子,而都是些老油子。李隆基不耐烦地道:“你只说剿还是抚就是……”
“圣人,不论是剿是抚,先都得斥奸邪无能之辈,以安边关士卒之心。”李林甫见李隆基还是一心想要维护杨钊,心里极是恼怒,当下也有些失礼插言:“剿抚之策,吾等皆在长安,不知边地详实,岂可轻易结论,叶畅不愿直言,非是有意慢待圣人,而是他为人谨慎,不是那种轻佻浮浪之辈”
杨钊垂头丧气,却不敢说什么,李林甫没有点名,但这轻佻浮浪之辈指的是谁,大伙都心中有数。
“那你说当如何吧?”李隆基也按捺不住,有些恼怒地道。
“既然我等在京中不知边事虚实,为何不遣一熟悉剑南情形的重臣前去,接替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陛下赐其剿抚专断之权,如此则南诏自安。”李林甫瞅了杨钊一眼:“鲜于仲通乃杨侍郎所荐,其人有罪,杨侍郎亦有职。但念在他为朝廷经营理财,尚有功劳的份上,请圣人以杨钊为剑南节度使,许他戴罪立功。”
在场诸人,听得他说要派重臣替鲜于仲通时,就已经明白他的心意,当他将杨钊的名字点出来时,这就是最后摊牌了。
若李隆基想要保住杨钊,就必须让他外出,去剑南当节度使,等个两三年再回长安。若是李隆基连这点条件都不答应,那么接下来,李林甫就会发动他全部的能力,非要将杨钊治罪不可。
李隆基乃是天子,偶尔飞速提拔一两个高官没有问题,将国库里的钱花光用尽没有问题,砍十个八个大臣脑袋还是没有问题。但是政治自有政治的规则,有的规则,便是李隆基这位强势的皇帝,也不能轻易触碰,李林甫此时拿出的,就是这个规则。
功必赏,过必罚
若南诏的消息先是落到杨钊手中,那么杨钊定然会想法子把过错推到李林甫身上,李林甫也只有老实受处罚。但偏偏消息先落到了李林甫手中,李林甫已经将罪名座实在了杨钊身上,若是李隆基不理不睬,那就完全失去了一位帝王的立场。
故此,李隆基心中虽是恼怒,却也不得不承认,让杨钊去担任剑南节度使,先将此次风头避过去,乃是唯一合适的选择。
“杨卿……”
“圣人,为圣人分忧,臣原是责无旁贷,只是如今臣在圣人身侧,尚有人攻讦,谗言日日入宫,若是臣离了长安,只怕积毁销骨众口铄金……若是如此,臣如何能安于外?”杨钊听得李隆基一开口,情知不妙,痛哭流涕跪了下来,苦苦哀求道。
李林甫捻须冷笑,对李隆基投来的为难的目光视而不见。
这个时候,容不得半点仁慈,将杨钊赶出朝堂,可谓对他的迎头痛击,足以⊥杨钊老实一段时间了。
“爱卿且去,朕信任卿,绝不至被小人谗言坏了我和你的君臣之谊。”李隆基无奈,只能安抚杨钊。
这等安抚却是没有用处的,杨钊想到要去剑南,去面对那些凶恶的南蛮,心里的恐惧便无法控制。他情知能改变这种情形的,就只有李林甫,但是李林甫绝不会为他发一言,唯一可以求的,便只有一人了。
“十一郎,你计多智广,快想出一个法子”他转向叶畅道:“如何剿抚南诏……你知边事……”
叶畅有些无奈,杨钊从无指挥军队的经验,那鲜于仲通是无能之辈,杨钊又能比他好到哪儿去?李林甫要将杨钊派到剑南去,分明就是不将国家气运放在眼中。李隆基也知道李林甫的安排,同样明白杨钊到边疆去的后果,但只因为不愿意真正责罚杨钊而怀有侥幸心理,杨钊自己,同样不愿意引绺自责,只想着自己的品秩官位……这些人,如今大唐中枢中的衮衮诸公,究竟有没有将大唐这千万里江山、八千万百姓放在心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