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盛唐夜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波波
南霁云盯着他,觉得叶畅似乎有些疯了。
他手中没有一兵一卒,上司又有意陷害,却还这么自信满满
“不过,要做到此事,手中无兵却是不可,南八,这两天你就多与王难得部下交往,只求一事,到时我要带三千人出去割麦,请王难得选派三千人。”
南霁云愣了一下,叶畅倒是信任他,不怕他被王难得挖走。想了想,王难得部下精锐,若是能得他们相助,至少小股犬戎来袭击,他们不怕担忧了。至于犬戎大举来袭,只要广布斥侯,对方来之前就迅速撤入城中,最多是割麦的任务完成不了,也不会丢了性命。
“是。”他应了一声。
“我呢?”和尚问道。
“善直师,你就跟着我……唔,跟着我先去一下匠营那边,有些东西要做一做。”
叶畅自然不会忘记善直,皇甫惟明的态度让他对周围很警惕,若是出现一两个刺客,他绝对不会惊讶。
皇甫惟明为何对他会如此敌视?
这是叶畅始终想不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只能等以后想法子去打探了。
来到匠营当中,虽然皇甫惟明不待见他,随他一起来的那老军吏也有气无力,可是匠营的工匠们却不敢怠慢他。听得叶畅要打造东西,忙笑着道:“参军若是打造镰刀,那大可不必,咱们备有一万柄镰刀,参军只要去取就是。”
“这镰刀不堪用,我要打的是这种镰刀。”叶畅拿出准备好的图纸给他们看。
这些工匠都是军中积年效力的,虽然不懂如何看图纸,可叶畅画的实在是太形象,他们一看便知:“咦,这东西……这东西好”
确实,这东西好。叶畅拿出来的,就是所谓的“推镰”,这玩意儿的前端类似叉开的剪刀口,有锋利的齿刃,这一点和镰刀一般。它底下是嵌在一块同样叉开的木板架上,木板架再下,则是四个小轮。在上方则是弯曲的长柄,收割之时,只要握着长柄向前推动,刃口自然将麦秆割断。因为不需要弯腰,也不需要反复挥镰,所以它的效率比起单纯的镰刀要快得多。
这种推镰,原是叶畅看到宋金之时发明的,之所以未曾大行,原因主要是家里总共不过些许田地的自耕农用这个不合算,而且它对于田中环境有要求。叶畅是亲眼去看了军屯营田,发觉营田中的麦子都种得一排一线极为整齐,正合着推镰使用,这才灵机一动,将它拿了出来。
有了它,再加上合适的分工,叶畅可以肯定,能在麦熟之后的最短时间里将麦子收割完来。
“我要一千具这种推镰,五日时间,你们打得出来么?”叶畅问道。
那营匠顿时叫苦不迭:“参军可是难为我们了,五日一千具,一日就要二百具,我们全营总共就这么些人,如何忙得过来?”
叶畅略一沉吟:“此事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乃铁匠之活,军中铁匠也不须另做,将原先的镰刀改成这镰刃,这总不难,一日改二百具改得出来么?”
“这倒是没问题。”
“第二部分要用木匠,营中木匠手巧的做轮,较差的做底盘,再挑些军士学着做曲柄,我向大夫去请调人手,这个也没有问题吧?”
木匠营头点了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叶畅最后道:“只需按着一致的度量,最后一道便是装起来,这个可以现教现学,我也另调人手来……大伙全力以赴,一日以二百具为数,少于二百具,自然受罚,多于二百具,每多出一件,我便请赏钱一百文,诸位自行商议如何分赏,如何?”
工匠们顿时欢声雷动






盛唐夜唱 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计
“此人倒不完全是草包。”
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推镰,皇甫惟明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听得他的评论,那边王难得笑着道:“据闻长安城中,他制出的水泥,可化泥砂为石,已经用于铺路建房和筑城之上,他倒是有几分本领的……只不过性子傲了,得罪了大夫。”
“嘿”皇甫惟明瞪了他一眼:“休想替他求情,一无知竖子,胆敢擅评边事,不受些教训丨哪里知道天高地厚”
这是他第一次透露自己为何为难叶畅。
王难得知道长安城中的事情,皇甫惟明如何不知?而且,有些事情,他知道的比王难得更清楚,比如说,叶畅拿金城公主的旧事,猛烈抨击和亲之策。
这可是皇甫惟明的旧伤疤
当初金城公主和亲之时,朝野内外,不是没有反对之声,特别是后来犬戎屡屡背盟,侵犯边疆,故此李隆基也是心怀憎恨。开元十八年时,入侵屡屡受挫的犬戎又向大唐求和,李隆基原是不许的,可是皇甫惟明得知后劝说李隆基,将犬戎的强盗本性造成的边患,说成“边军将务邀一时之功”,“伪作功状以希勋爵”,劝李隆基接受请和,以为如此可以“永息边境”,是“永代安人之道”。
也就是说,他皇甫惟明原是对犬戎的竭力主和派,还被李隆基遣为使者,入犬戎看望过金城公主。只不过犬戎狼子野心,岂会因为他一力主和而有改变,内侵依然,边患不宁,还大败了麻痹大意的陇右节度使盖嘉运。
而李隆基不知是如何想的,竟然派此时已经高升为检校司农卿的皇甫惟明来接替盖嘉运。至于是因为他曾出使犬戎熟悉边境情形,还是想到他力主求和而致今日局面,才派他来此,那就不得而知了
故此,主和,乃是他皇甫惟明洗刷不掉的旧伤疤,虽然他成为边将之后,也拼命备战,期待能以战功升官回到长安,但若是有人提起他当年主和事,他必然心中大怒。
偏偏叶畅的那番议论,也通过某种渠道,被他所知晓。
他自然明白,让他知晓此事的人不怀好意,想借他的刀,除掉叶畅这个眼中钉,不过无所谓,叶畅那番边策,让他难堪,他原本也就没有多少善意。
至于玉真长公主的面子,象他这样跟太子关系亲近的人自然知道,爱给就给,实在不给,难道说玉真长公主还能跑到三郎皇帝面前去哭去?
王难得听得他这样说,只能嘿嘿一笑。
皇甫惟明待他不薄,甚至可以说有知遇之恩,王难得犹自记得,杀死犬戎赞普子后被皇甫惟明推荐给天子,殿前演试当时情形的荣耀。
“这东西留着,无论他此次成不成事,今后都能有用。不过你放心,我只是给他一点教训丨他既然有这等本领,总不好让他真送了性命……他不是向你借人么,你就与他方便。”
得了皇甫惟明的许可,王难得大喜,他想挖叶畅身边的人不假,但若能连叶畅一起收伏,岂不更美
“某在大夫那边为你说情,总算是得了大夫应允,叶参军,你要尽力,莫令我丢脸”
回自己军中,叶畅正在等着,王难得正色说道。
“将军放心,收麦之事,必不出错,另外……还请将军许我调动军将便宜行事之权。”叶畅笑道
“那是自然,我遣至你手中的人,自然会听你的。”
王难得口中是满口答应,实际上他当然不会忘记交待部将,有些不该听的命令,还是不要听。
得了王难得派来的三千兵,叶畅又东拼西凑,寻了两千余民夫,带着这五千人马和新铸造出来的推镰,开始准备收割。有推镰相助,这五千人轮流动手,人歇工具不歇,收割进展得很快,两日之间,便割掉了洪济城周围的麦田。待第三日,他们就开始向更远的地方收割。
那匠营里的工匠得了叶畅的赏赐,倒是分外努力,加班加点,不但将原先存着的镰全都改成了推镰,而且还以每日三百柄的速度在增加,不唯叶畅手中的人力分得了两千五百柄推镰,还每日有大量运往廓州其余各地。
这也是叶畅定下的收割方略,借着犬戎不了解推镰的功效,赶紧抢收边境之粮,至于更靠后方的鄯州,可以放到后面再来收割。
不过犬戎人对于何时麦熟也有计算,他们这边开镰收割,周围时不时便有犬戎游骑窥视,第一、二天在洪济城堡周围,犬戎游骑只是远远张望,不敢靠得太近,第三天离城堡稍远,犬戎游骑便开始靠近窥探。
“当真如苍蝇一般,叶十一,得想个法子将他们驱走,否则军民都不敢收割了。”
李白对此大为不耐,他向叶畅提议道。
“确实……可是当如何驱走呢?”叶畅也有些伤脑筋,这些犬戎和苍蝇一般,你追击它它就跑掉,你不管它它就嗡嗡嗡飞回来,有他们在旁边游荡,军民都不能专心收割。
“他们马快,骑术又好……想要擒之不易。”高适皱着眉,然后看向南霁云。
叶畅同样看向南霁云,对付这样的敌人,毫无疑问弓弩当先。
“某试上一试。”南霁云没有打包票,他骑上一匹马,背着麦田行了数十步,然后下得马来,坐于地上。
见他唯有一人,犬戎游骑略一迟疑,然后便有三骑靠了过来。他们最初时不快,见南霁云没有反应,稍稍加快了一些,待靠近不过百余步时,他们猛然呼喝,然后加速前冲。
在他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大便宜
叶畅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另一边,高适也目光闪闪,仿佛想到了什么东西。
南霁云仍然未动。
对方速度越来越快,南霁云却象是吓呆了一般,一直未动。但当对方进了南霁云射程之内后,南霁云猛然翻身而起,从马鞍上摘下自己的弓。
瞬间上弦,然后抬手便射,几乎没有瞄准,连接着三箭便射出。
那三骑犬戎,一个一个应声而倒,他们身下的马一时间收不住脚,待冲到南霁云身边时,才缓过来。却被南霁云抓住其中一匹上佳好马,翻身而上,然后拨转马头,向着慌乱中的犬戎游骑便冲去。
南霁云射术可谓神射,但他的骑术却只能算是上佳,比起这些生长在马背上的犬戎,尚差一筹。故此他虽然奋力追赶,那些犬戎却还是逃脱,只不过这一次犬戎并不象前几次一般,逃出一段距离就停下观望,而是径直远遁。
显然,南霁去的射术,让他们惊惧了。
南霁云追出半里,见距离越来越远,便停下来,将散落的几匹马牵到一起,昂然而归。叶畅亲自捧得一个水杯,递到他手中:“在此处暂不宜饮酒,畅以水代酒,敬南八一杯——真壮士也”
“正是,我们都得敬”岑参道。
众人一一向南霁云致敬,这让南霁云脸上微微发红,眼睛也亮了起来。
如同叶畅对他的判断,南霁云此人性子傲,他能待士卒如手足,可是因为出身低,所以最怕被士大夫所瞧不起。叶畅自不必说,李白高适岑参都是当真名士,能以此待他,他心中哪有不感激的
“惜哉,马力不济,若不然,必不叫一敌逃走”他慨然说道,掷地有声。
“饮不尽的犬戎血,砍不完的胡虏头,南八,你还怕没有继续杀敌的机会?”叶畅哈哈一笑。
他神情轻松,一直以来,笼罩在他面上的惨淡愁云,现在都荡然无存了。
这一次震慑住犬戎游骑之后,果然周围太平了不少,连窥视的犬戎都没有了。叶畅见此情形,略有些犹豫,那边高适上来道:“时机至矣,不取,必有后患”
叶畅心中一凛,看着高适。
“以麦诱敌。”高适道:“乘机破贼。”
“怕是不周密……”
“周密与否,却不是十一郎你操心的,咱们只是献策罢了,莫非十一郎还想独占其功?”
叶畅笑了起来,他只是怕走漏消息,哪里会是要独占其功?
不过,高适此时提出这个……
叶畅心中有些惋惜,自己终究是不能指望着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能够投靠自己啊。既是如此,不如顺水推舟,帮他一反,高适早些有发挥他才能的机会,或许到时候,自己就能够寻他相助。
至少他比起皇甫惟明之流可靠得多了。
“此事我不可出面,就请高公前往了。”叶畅低声道:“我是如此想的……”
他二人在一旁咬着耳朵,却有意避开了岑参和李白,岑参倒还罢了,李白是个大嘴巴,几乎藏不住什么心事,若是给他知晓了,没准什么时候就说漏了嘴。既然要瞒着李白,于脆连岑参一起瞒住算了。
两人反复商议,将其策讨论得没有什么漏洞,高适向叶畅拱了拱手:“畅然,多谢了。”
“有劳高公了。”叶畅道。
二人会心一笑,高适上马向着洪济城回去,那边李白与岑参正围着南霁云说话,此时见了正要问,结果叶畅又走过来,拉着他们商量,若是犬戎再来骚扰当如何是好,这个问题吸引了他们,他们便暂时将高适的离开放在了脑后。
大半日之后,高适才又返了回来,他向叶畅使了个眼色。
“好,好,按着今日情形,咱们定然能赶在犬戎大举进犯之前将粮食收尽。”叶畅道:“大伙继续,我回城中为大伙请功——南八,你留在此处,带着游骑驱赶犬戎,休叫他们扰着大伙”
南霁云领了命令,叶畅便与高适等联袂回洪济城。
原本陇右节度使的驻地并不在此,只是皇甫惟明心急立功,想要早些凭借边功回到长安,故此将驻跸之处前移到洪济城,对外扬言则是防秋。
当叶畅赶到时,却见今日城中,比起平时人要更多一些了。
“据闻乃监军大使到了——朝廷也是,弄什么监军大使”高适低声说道。
叶畅心中雪亮,这监军使便是边令诚,这厮早不来,若是能比他早来几天,叶畅就用不着瞧皇甫惟明脸色。不过结交阉宦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故此叶畅闭口不言,倒是旁边的李白叹息道:“朝中所用,非竖子便是阉宦,天子再圣明,群小包围,又何能为?”
他是有感而发,将他驱离长安的诸势力当中,高力士也颇出了不少力气。
“呵呵……西面两节度加安西四镇,会有大唐全部兵力的一半,朝廷不遣监军使才怪。”叶畅犹豫了一下,想到李白这个站队从来站错的政治幼稚病,觉得还是有必要点醒他一下:“天子虽倦政,却还不愿意大权旁落。”
高适、李白与岑参都是聪明人,只不过政治上李白有些幼稚、岑参还缺乏经验,被叶畅一点醒,顿时领悟。
这不仅仅是不信任边将的问题,还有一个大问题在,便是皇甫惟明与东宫太子的关系。
皇甫惟明在陇右,王忠嗣在朔方,这两镇节度兵力几乎有天下兵力的一半,他们又同为太子李亨的密友,而大唐王子将父皇拱去当太上皇,可是有传统的。
这可是一个残酷的结论,岑参倒还罢了,李白就有些怔忡了:“这个……十一郎,是你瞎猜的吧
“你随侍天子身边,天子心性如何,你自己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叶畅想到自己的嫂嫂,最后又补了一句:“太白,三庶人之事,殷鉴不远……对了,今日所言之事,太白你嘴巴紧些,说出去我是坚决不认的”
高适与岑参都大笑,李白顿时面红耳赤:“我是那种大嘴乱说之人么?”
“我看是。”叶畅道。
“我看也是。”高适也道。
“同意楼上。”岑参跟贴——自然又是和叶畅学的。
李白垂头丧气:“却不知在诸君心中,白竟然是这等人物——白要与汝等绝交”
“这是好话,非阔口大嘴,如何能大吃四方,如何能滔滔不绝咏出一篇篇绝唱?”叶畅安慰他道
“叶十一,你这当真是在安慰我么?”
“真心,十足真心……”
几人笑闹之时,确实是没长没幼,高适李白都年过四十,岑参刚刚三十,而叶畅则还不到二十,不过所谓忘年之交,便是如此。他们直到军衙之前才收敛起笑容,叶畅又与高适交换了一个眼色,高适点了点头,叶畅向里迈步而入。
既然高适已经将一切安排好了,那么……加上又来了个边令诚,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盛唐夜唱 第170章 人心反复岂可测
皇甫惟明坐得十分之不自在。<-》
这几年,他在陇右节度的位置上独断专行惯了,便是王难得这样的悍将,也要窥其眼色行事,这令皇甫惟明充分体会到了权力的妙处。但如今,他却有些不适,虽然他尽可能不让自己眼睛向军衙主位另一侧望去,可眼睛余光,还是映出了那边一张笑嘻嘻圆团团的脸。
朝中有奸邪
皇甫惟明当看到公文时第一个念头便是如此,朝中有奸邪,不仅提议派监军使到他这儿来的是奸邪,没有阻止此事的宰相,同样是奸邪
看来边疆真不能久呆,才几年功夫,朝中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自己还是得想法子回中枢去。
就在这时,叶畅阔步行入。
“唔?叶参军,你如何来了,难道说,只是花了三日功夫,你就已经将全部田地都收割完结了?
“某是来向大夫请功的。”叶畅笑道:“有推镰收割,一镰一日可收十亩,如今已经收割了近两百顷,再有三五日,便可将达化余下诸田都收尽。”
“哦?这么快?”皇甫惟明讶然。
这是真惊讶,他知道,叶畅总共造出了几千具推镰,但叶畅手中的人力有限,按照往常经验,这些人能收到六七千亩就了不起,现在来看,一具推镰可以相当于过去三柄镰刀,收割效率,几乎是提高了三倍
这个速度,他皇甫惟明想不到,犬戎当然也想不到。
“若真能如你所言,确实是大功一件。”皇甫惟明道:“此事我知之矣,待粮食入仓之后,必折成功勋发放。”
“只有一事,麦收之后,屯放何处是个问题。”叶畅道:“洪济城中地方狭小,几座囤仓已经都堆满了。”
“此事易耳,将粮送入化隆,杨景晖”
诸将中最偏远的一个应声而出,皇甫惟明看了他一眼:“你引你宁塞军,守化隆城,切勿自误
杨景晖有些没精打采地应了一声,他的宁塞军在诸军中兵力最少,仅有五百兵,马五十匹,还比不得一个守捉使。这让他在皇甫惟明面前地位不高,好的任务向来是没有的,但象是看守粮草辎重之类的,却从来不少。
“我大军军资,大半皆在化隆,只有一军镇守,不免太少……”王难得听得此语,前出进言道:“大夫,大使,以职下之意,当多遣些兵将才是。”
“还有,叶参军进献推镰,实有大功,大夫当重赏才是。”有人也跟着道。
说话的却是皇甫惟明的一个亲信,众人都有些讶然,皇甫惟明不待见叶畅,这是大伙都知道的事情,现在他的亲信却出面来要为叶畅请功,莫非叶畅收粮收得好,让皇甫惟明对他改观了?
却见皇甫惟明不耐烦地推了推手:“推镰确实是功劳,但不过是一器械罢了,此功且记着就是…
“皇甫大夫,此秋防之时,有功即赏,这才合乎兵法吧?”旁人没有开口,有一个人坐不住了。
边令诚的话,让皇甫惟明愣了,也让军中诸将愣了。
几乎没有谁会喜欢一个阉人来当监军,边令诚来此才不过半日,什么情形都不明白,就开口说话,无论他说得有理没理,都不受欢迎。
就连叶畅都不欢迎他此时开口。
“边大使,边疆之上,战功第一。”皇甫惟明脸也抽了一下,面色不悦地道:“军中事务,自有本官作主,若是本官有错,汝可以禀报天子。”
边令诚哈哈笑了起来:“哪里的话,方才边某说了,天子派咱来之前还专门交待,咱来就是代天子慰劳前线将士的,除此之外,都听大夫的。”
皇甫惟明横了他一眼,心中暗道算你知趣,自己却看着叶畅:“你也算是辛苦了,这样,你负责押运粮草,将已经收割下来的麦子都送至化隆,然后就留守化隆吧——王难得,你手中拨一部人马,一千人随他前往,加上杨景晖的五百人马,有一千五百人,民夫两千,足够支撑了。至于剩余的收割事务,我另安排人手,如何?”
说到这,他看着叶畅,神情有些深沉。
叶畅点点头:“卑职听令。”
“呵呵……”皇甫惟明似乎又想到什么:“守粮太闲,另外匠营你带一大半回化隆去,负责监造推镰,有了此物,我们今后可以在河曲种更多麦子,少了军粮转运的麻烦,也是大功一件。”
众人当中便有暗笑的,皇甫惟明口口声声说是大功一件,可是在座当中,谁愿回去看守粮草?杨景晖的神情便是明证,看守粮草,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战毕论功,既无斩首又无俘虏,论财,也没有掳掠劫获。相反,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哪怕是失火,都是大责任。
叶畅也不愿意与皇甫惟明呆在一起,当下应了一声,那边边令诚看不顺眼了:“这个……皇甫大夫,咱听说行军之时,粮草乃重中之重,当以重兵护卫,只给他一千五百兵……这是不是有些大意了
“军中之事,汝勿多言。”
此时监军大使的威风,还远不是后来,边令诚在皇甫惟明这边连碰了两次壁,他嘿然一笑,对叶畅露出卫个爱莫能助的神情。
这厮是坑队友的典范,原本叶畅是巴不得他早些来的,好压制皇甫惟明,让自己日子好过一些,可现在么,他又觉得这厮还是不出现在这里为好。
出来之后,李白第一个冷笑:“叶十一,这个皇甫惟明,你是不是得罪了他?”
“我哪里知道”叶畅也是莫明其妙,他却不知,自己本人虽然没有得罪皇甫惟明,但边疆的主张却让皇甫惟明觉得被打了脸,这纯粹是无妄之灾。
“他屡次三番为难于你,朝中所用多奸邪小人,边境将领亦是如此”李白说到这,突然仰天长啸:“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1...9293949596...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