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因为变化因素太多,所以牧浩洋没有给出最后的结论。
事实上,在战争爆前,谁也说不准会打成什么样子。
别的不说,埃及的主力部队就不在西奈半岛,而是在苏伊士运河西岸。按照四十多年前埃及与以色列签署的和平协议,埃及不得在西奈半岛部署进攻性军事力量,只是象征性的部署了一支用于维持治安的军事警察部队。如此一来,即便以色列主动起进攻,也不见得能够迅打垮埃及军队,最多只是扩大了战略纵深,给埃及军队制造了麻烦。因为苏伊士运河不是不可逾越的天险,所以即便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也无法抽调主力北上,仍然得盯住运河对岸的埃及军队。结果就是,在戈兰高地方向上,以军很难取得兵力优势,甚至难以取得主动权。如果以色列空军无法夺取制空权,并且在战争爆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打垮埃及与叙利亚空军,就算埃及地面部队没能渡过苏伊士运河,也能够通过空中打击,支援叙利亚在戈兰高地上的作战行动。只要戈兰高地失守,以色列就将进入内线作战,而其狭小的国土面积,根本不足以抵挡叙利亚大军。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戈兰高地争夺战将决定以色列的存亡。
根据这个结论,牧浩洋做出了另外一个推断,即埃及与叙利亚主动起进攻,而且埃及军队成功渡过了苏伊士运河,牵制住了以色列陆军的主力军团,那么一周之内,以色列就将亡国。
这个推断,间接证明了牧浩洋的分析,即以色列将主动起进攻。
在牧浩洋提交了这份情势分析报告后,李明阳提供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以色列的军事动员已经在十八点完成,八十万预备役军人全部归建,一百二十个预备役陆军旅将在二十二点之前部署到位。
不可否认,以色列的动员机制确实非常出色。
如果以人口比例为准,以色列的动员能力绝对全球第一。要是把装备等硬件设施的动员度也算进去的话,以色列绝对是一个能够让任何对手畏惧的军事强国,因为以色列动员的不仅仅是八十万预备役军人,还有武装一百二十个陆军旅的全部主战装备,包括封存的三千辆主战坦克
只有时刻处于生存威胁之中的国家与民族,才有如此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
问题是,以色列的动员能力,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安全。
在完成动员后,以色列陆军总兵力过一百万,拥有五千辆主战坦克、七千八百辆装甲战车、三千二百门自行火炮与火箭炮、四千八百门各类牵引火炮与大口径迫击炮,以及难以计数的无坐力炮、小口径机关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单兵武器。
如果把兵力除以国土面积,相当于每平方公里上都有一个排。
可惜的是,跟已经展壮大的埃及、叙利亚相比,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仍然不够强大。
埃及与叙利亚完成动员之后,陆军总兵力将过三百万,拥有七千八百辆主战坦克、一万二千六百辆装甲战车、五千六百门自行火炮与火箭炮、八千四百门各类牵引式火炮与大口径迫击炮
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双方的差距依然明显。
拿主战坦克来说,以军拿得出手的“梅卡瓦6”型主战坦克总共只有八百辆左右,而埃及与叙利亚的第四代主战坦克过了两千辆。作为主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即以色列的“梅卡瓦5”与“梅卡瓦4”型,总共只有二千四百辆,而埃及与叙利亚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过了三千八百辆。
也许,在别的战场上,陆军只是次要角色。
在狭窄的中东战场上,不管空中力量有多么强大的威胁,在绝大部分时候,陆军仍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
事实上,即便是空中力量,以色列也没有优势。
在作战飞机总量上,以色列只有一千二百架左右,而埃及与叙利亚过了两千架。在战斗机的质量上,以色列的第五代战斗机不比埃及多,而双方第四代战斗机的数量对比是一比一点七。
虽然在作战指挥体系上,以色列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在飞行员素质方面,以色列也有优势,但是在如此狭窄的战场上,当兵力密度达到饱和状态,决定胜负的往往是进攻的突然性与兵力规模。
此外,以色列还有一个极为严重的致命缺陷:没有战略纵深。
虽然埃及与叙利亚的国土面积也不够广袤,完全在以色列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但是以色列的国土面积更加狭窄,不但在埃及与叙利亚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甚至在远程炮兵的打击范围之内。
对以色列来说,只要本土军事基地遭到打击,战败就是必然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只要边境防线、特别是戈兰高地遭到突破,以色列就没有任何能力抵挡敌人的装甲部队。
从战术上讲,即便以色列能够突袭成功,也不见得能够取得胜利。
原因很简单,除了空军之外,埃及与叙利亚有足够多的远程炮兵,还有上千枚精确性非常好的战术弹道导弹,足以用导弹突击瘫痪以色列的空军基地,使以色列空军彻底丧失作战能力。
没有了空中掩护,根本不占优势的以色列陆军将很难取胜。
这些因素都决定,埃及与叙利亚很有可能凭借已有的优势进行军事冒险,而以色列在判明对方肯定会进行军事冒险之后,就会毫不迟疑的动突然袭击,即便不谋求单独击败埃及与叙利亚,也要为美国介入争取时间。
这下,难题交到了黎平寇手上。
如果美国大举介入,中国该如何应对?
燃烧的海洋 第六章 点火
第六章
点火
在牧浩洋提交了第七份情势分析报告后,黎平寇批准了派遣印度洋舰队前往阿拉伯海的军事部署方案。
因为“昆仑山”级航母的第二批,即“秦岭”号与“太行山”号已经服役,“南岭”号与“武夷山”号也完成了验收工作,所以在年初的时候,“长江”号与“黄河”号被调派给了印度洋舰队。按照腾耀辉亲自制订的海军部署方案,“昆仑山”级航母的第三批,即“喜马拉雅山”号、“喀喇昆仑山号”、“大兴安岭”号与“阿尔泰山”号服役后,将再向印度洋增派两艘航母,组建以瓜达尔港为基地的“西印度洋舰队”,原印度洋舰队则改编为“东印度洋舰队”,让印度洋与太平洋上的航母战斗群保持在一比二的基础之上,增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力度。[bsp; 当然,这要到二零四零年之后。
如果一切顺利,在二零四五年前后,c3型航母就将取代“长江”级,并且争取在二零五五年之前,把航母战斗群的数量增加到十五支,达到与美国海军同等的水平。至于“华盛顿条约”,将在二零五零年作废。
在黎平寇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美国海军的两艘航母已经进入地中海。
虽然黎平寇没有给牧浩洋直接指示,但是他做出的决定,已经表明了立场,即之前就已经确认了的基本策略:只要美国采取行动,中国就将采取行动,绝不容许美国单方面干预中东局势。
在此之前,黎平寇已经让杜小蕾向美国当局表明了立场。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当时杜小蕾已经向美国国务卿提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无助于解决危机,只会使局势进一步恶化,而且中国肯定会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针对性行动。受中国态度影响,美国国务卿在十九日上午就提出,美国愿意与中国共同采取军事行动阻止战争爆。只是,杜小蕾拒绝了这一提议,而且提出了反对理由,一是中美有没有权利采取军事行动,二是如何界定军事行动的范围,三是谁来承担打击任务是用战争制止战争并不可行。
事实上,中国反对的主要理由,还是担心美国借机扩大影响力。
要知道,在这场危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埃及与叙利亚,或者说是阿拉伯国家。如果中国赞成用军事打击来阻止战争爆,肯定会得罪埃及与叙利亚,甚至会得罪整个阿拉伯世界,使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白费。通过军事行动,美国则能重塑威信,巩固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地位。
此外,还要考虑欧盟与俄罗斯。
中国与美国采取军事行动,不管理由多么充分,肯定会得罪欧盟与俄罗斯,从而导致国际局势朝未知方向展。
从法理上讲,中国与美国也没有理由因为某一国准备动战争,而对其进行军事打击。
如果有了这个先例,那么在今后处理类似的国际问题时,任何一个大国都可以用同样的理由对其他国家进行军事打击。也许,中国能从中获益,但是最大受益者肯定是美国,因为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几场局部战争,甚至包括第二次朝鲜战争,美国都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向其他国家开战。
黎平寇在其回忆录中也提到,如果中国以美国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复兴,那么中国永远也不可能越美国。
只是,九月十九日夜间生的事情证明,中美联合对以色列、埃及与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肯定是阻止第五次中东战争爆的最后机会。
开罗时间二十二点左右,叙利亚副总统阿萨德进行电视讲话。
在号召全体叙利亚人武装起来之前,阿萨德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叙利亚情报机构已经逮捕了策划爆炸案的两名**卫队军官,证明他们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服务,以色列必须为此负责。
几乎同时,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收到了叙利亚的外交照会。
必须承认,叙利亚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
为了说服其他阿拉伯国家,叙利亚拿出了足够充分的证据。在被逮捕的两名**卫队军官中,一名参加过二零三二年,南黎巴嫩的军事行动,曾经被以色列国防军俘虏,直到二零三四年才返回叙利亚。另外一名担任过叙利亚驻突尼斯武官,在此期间多次与摩萨德的谍报人员接触,其三个海外账户中有五百五十万美元的不明资产,而且全部通过加勒比海的私人银行汇入。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叙利亚情报机构在逮捕两人的时候,查获了一批爆炸设备,以及用来制造炸药的化学原料,经化验证明与汽车炸弹的炸药完全吻合,而这些化学原料由一艘经土耳其停靠的货轮运入叙利亚,在此之前则在以色列的海法停靠了三天,货轮上的一名船员在爆炸生前来到大马士革,在一家小旅馆居住了三天,期间与被捕的两名军官、以及在爆炸中丧生的一名军官有过直接接触。根据叙利亚提供的资料,这名船员在十九日经黎巴嫩进入以色列。
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其他阿拉伯国家也无法提出反对意见。
一个小时后,纳杰夫通过电视讲话,向以色列出了最后通牒,即在十二小时内交出爆炸案嫌疑人。
在纳杰夫表电视讲话的时候,埃及军队已经开始了战前动员。
叙利亚军队的战斗动员还要稍微早一点,只是效率比不上埃及军队。
更重要的是,纳杰夫在这个时候出最后通牒,意味着以色列如果没有在十二小时内交出爆炸案嫌疑人,埃及与叙利亚将以以色列情报机构密谋刺杀两国总统为由,向以色列正式宣战。
从法理上讲,这绝对是充分的开战理由。
别说刺杀国家最高领导人,就算是在他国策划爆炸案,也足以构成开战条件。
问题是,以色列能够交出爆炸案嫌疑人吗?
暂且不说爆炸案是否是摩萨德策划的,就算是,以色列也不可能交出嫌疑人,因为这等于主动承认策划了刺杀行动。要知道,就算埃及与叙利亚不因此向以色列宣战,也会提出对以色列进行全面制裁。当然,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以色列承认了之后,埃及与叙利亚照样向以色列宣战。
受此影响,以色列保持了沉默。
当时,李明阳向黎平寇提交了一份绝密情报分析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李明阳明确提到,刺杀行动很有可能与摩萨德没有关系,而是埃及与叙利亚情报机构策划的,叙利亚拿出来的证据都是伪造的,只是没有办法证明,或者说没有办法推翻。
可以想像,战争即将爆。
李明阳还提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如果叙利亚拿出的证据无法被推翻,其他阿拉伯国家至少不会反对向以色列开战,部分阿拉伯国家还很有可能参与这场战争,或者为埃及与叙利亚提供援助。
果真如此的话,这就绝对不是一场局部战争了。
说得简单一些,阿拉伯国家根本不需要派兵参战,只需要像第三次中东战争那样,用石油做武器,就能迫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靠边站,阻止外来势力介入,让埃及与叙利亚打赢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也许,这对中国没有多大影响。
即便阿拉伯国家制裁中国,禁止向中国出口石油,中国受到的影响也不明显,因为可以通过扩大其他进口渠道获得足够的石油,比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与文莱的石油日产量就能在一周之内提高一百五十万桶,东海与南海的油田也能在一周之内把日产量提高大约一百五十万桶,加上在对日战争期间的战略石油储备量,至少在今后一年之内,中国不会出现能源危机。
一年之后,随着第二批聚变核电站投产,影响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真正受到影响的美国与欧盟。
相对而言,美国的问题还不是很大,因为美国本身就是全球第三大产油国,仅墨西哥湾与得克萨斯封存的油田的日产量就能达到两百五十万桶,此外还可以从巴西、尼日利亚等国扩大原油进口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美国已经建立起地区经济体,石油自给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最害怕遭受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的正是欧盟。
要知道,阿拉伯国家提供的石油,占到了欧盟石油总进口量的百分之四十五,过了俄罗斯的百分之三十,而欧盟的石油自给能力只有百分之二十五,而且大部分来自北海与罗马尼亚,而这两个地区的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能够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根本填补不了石油禁运的空白。
如果遭到石油禁运,欧盟经济肯定会受到重创。
事实上,这个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七月十九日,伦敦期货交易所在八月份交付的原油期货价格暴涨了百分之二十八。如果战争爆,在月底之前上涨一倍绝对不是没有可能,而是铁定的事实,欧洲经济绝对承受不起如此沉重的打击。如果遭受石油禁运,那么欧洲获取石油的成本提高三倍、甚至五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就是,欧洲不得不向阿拉伯国家屈服。
在欧盟倒戈之后方机制成为摆设,中国与美国肯定无力阻止战争爆。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燃烧的海洋 第七章 突然袭击
第七章突然袭击
九月二十日,凌晨一点三十分。
沉默两个多小时后,以色列总理亲自召开新闻布会,宣称大马士革的爆炸案与摩萨德没有关系,以色列不会以刺杀他国元的方式来谋求和平,以色列不会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向敌对国家妥协。
因为早就收到消息,所以牧浩洋难得的守在了电视机旁边。
“我问过老李,大马士革的事情确实与摩萨德没有关系。”马明涛一边说着,一边掏出香烟。“俗话说,欲加其罪,何患络获得的消息还没有整理出来。至于从巴基斯坦空军基地起飞的战略侦察机,要在北京时间十一点半左右才能到达战场上空。
受此影响,牧浩洋决定在收到确切情报之后,再向元汇报。
也就在这个时候,马明涛赶了过来。
“又有什么事?”
“才收到的消息,纳杰夫与阿萨德即将表电视讲话,向以色列正式宣战。”
看到马明涛打开电视机,牧浩洋皱起了眉头。
遭到以色列的突然袭击,埃及与叙利亚向以色列宣战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纳杰夫与阿萨德不这么做才是怪事。
“我看了局里来的消息,觉得非常奇怪。”
“你也觉得奇怪?”
马明涛点了点头,说道:“更奇怪的是,老李没有解释,而且在半个小时前,我们与军事顾问团的联络完全中断。我已经派人检查了通信设备,没有问题,肯定是军事顾问团那边出了事。”
牧浩洋一愣,说道:“是不是有人员伤亡?”
“就算有,也不可能几百人全部伤亡,而且通信部门分开设置在市区内,不可能完全中断联系。”
“这……”
“我觉得肯定有问题。”
“什么问题?”
马明涛点上烟,说道:“我也不知道,不过很快就有答案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也没再多问。
十五分钟后,电视上出现了纳杰夫的身影。
开罗时间二十日凌晨五点整,纳杰夫通过全国电视讲话,正式对以色列宣战,并且号召全体阿拉伯国家共同抵抗犹太复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以军事的、非军事的、直接的、非直接的各种方式捍卫阿拉伯的利益。
十分钟后,阿萨德以代总统身份,也通过电视讲话,向以色列宣战。
到这个时候,以色列当局依然没有表战争宣言。
在纳杰夫与阿萨德向以色列宣战之后,埃及空军与叙利亚空军联合出动,向以色列空军起挑战。
空战打响的时候,中国空军出动的战略侦察机正好赶到红海北部上空。
紧接着,从“长江”号上起飞的一架舰载预警机也赶了过来,全程记录下了生在西奈半岛上的空中战斗。
如果说,在“六日战争”,也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与叙利亚在空中惨败给了以色列,最终导致彻底失败。那么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至少埃及空军的表现远远过了五十多年前。
在这场空战中,埃及空军出动了六个中队的七十多架战斗机,两个中队的二十架j-30i是绝对主力,支援力量则是两架战略预警机、两架战术预警机与两架战略电子侦察机,此外地面指挥中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方则是以色列空军的四十多架战斗机,主力是近二十架f-44a。
空战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双方都损失惨重。
虽然埃及空军没能夺取制空权,也没能把以色列战斗机赶出西奈半岛上空,但是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根据中国海军预警机探测到的战况,埃及损失了二十三架战斗机,以色列则损失了二十七架。虽然埃及与以色列都宣称没有损失第五代战斗机,但是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j-30i与f-44a都有战损,而且数量都不是太少,前者有五架,后者为六架,而且还有几架严重受损。
这场空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以色列空军被迫取消了当天清晨的第二轮空中打击。
直到开罗时间上午十一点左右,以色列空军才出动两百多架战斗机,对埃及的空军基地与防空设施进行了第二轮空中打击。
这个时候,以色列地面部队已经在西奈半岛上飞挺进了一百多公里。.。
燃烧的海洋 第八章 高歌猛进
第八章高歌猛进
换班的参谋军官把午餐送过来的时候,牧浩洋收到了李明阳来的最新情报。
来源非常可靠,埃及与叙利亚空军在凌晨遭到的轮空中打击中,损失远没有军事顾问团说的那么严重。因为提前进行疏散,加上格外重视机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所以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打击中,埃及空军只损失了不到一百架作战飞机,大部分是j-10,只有少数j-22,而j-30i则全部安然无恙。叙利亚的情况稍微糟糕一些,损失了大约一百四十架,但是也没有预料的那么糟糕。更重要的是,埃及与叙利亚空军都做了防范,在机场安放了大量假目标,包括充气式战斗机模型,所以军事顾问团没能立即搞清楚情况,在提供的第一份报告中出现了严重错误。[bsp; 除了没有损失多少作战飞机之外,埃叙的空军基地也迅得以修复。
这完全在牧浩洋的预料之中,因为按照他给埃及制订的战争计划,最应该防范的就是以色列的突然打击,以及在遭到突然打击后迅恢复作战能力,所以埃及空军格外重视机场的修复能力,在二零三六年底就组建了专业工程部队,还囤积了大量预制设备,比如用来铺设临时跑道的预制板。
在激烈的战斗中,埃及空军不用急于修复基地的所有设施,而是应该先让跑道恢复作业能力,让战斗机升空作战。在制空权有了保证之后,再设法修复机场的基础设施,提高战斗机的作战效率。
凌晨的空战,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埃及空军的战斗机及时升空作战,所以有效阻止了以色列空军的第二轮打击,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情报中,还提到了另外一条信息。
在北京时间十一点左右,也就是埃及空军与以色列空军在西奈半岛上交战时,叙利亚空军也在戈兰高地方向上主动挑战了以色列空军。虽然叙利亚空军的损失非常惨重,在出动四十多架j-10与二十多架j-22战斗机,应战以色列空军四十多架战斗机的情况下,依然损失了近四十架战斗机,仅击落十三架以色列战斗机,但是叙利亚空军的积极行动,在很大的程度上牵制了以色列空军。说得准确一点,让以色列空军再也不敢小瞧北面的对手,因为戈兰高地上的以色列地面部队很有可能遭到轰炸,叙利亚陆军也将借此动进攻,而以色列绝对不希望两线作战。
正是受此影响,在上午的第二次大规模空袭中,以色列空军只出动了两百多架战斗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