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在第二轮侦察中,牧浩洋派出去的十六架侦察机都遭到了拦截。
虽然在空战中,j-32大获全胜,击落了九架印度战斗机,自身没有损失,但是在空战中也消耗了不少燃油,而且高速突防极为费油,所以这些侦察机在到达两千公里的最大侦察半径后都立即转向返航了。当然,飞行员也有所顾虑,毕竟他们没有得到预警机支持,在返航的时候还有可能遭遇印度战斗机。如果再次与印度战斗机交火,就算能够取胜,也没有足够的燃油与加油机会合。
结果就是,这批侦察机没能发现印度舰队。
十点不到,在侦察机已经过了到达最大侦察半径所需时间,仍然没有发回侦察报告的情况下,章玉廷派出了第三批侦察机。
这次,出动的是j-32b。
虽然是多用途战斗机,但是j-32b的空战能力并不差,至少不会比f-35i差,所以每架侦察机都携带了四枚空对空导弹。
如此一来,在没有加油机支持、又必须在末段进行高速突防的情况下,这些侦察机的最大侦察半径不会超过一千七百公里。
当时,航空作战参谋非常灵活的安排了侦察任务,即在没有遭到拦截的情况下,侦察半径必须达到两千公里,只有在遭到拦截之后,才能把侦察半径缩短为一千七百公里,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由飞行员自行决定。
只是,这批侦察机最快也要在十二点之后才能完成侦察任务。
第三批侦察机起飞之后,第一批侦察机陆续返航。
损失并不大,在最初几轮交战中,只有一架j-32b被击落,还有一架负伤,最终不得不放弃着舰,在航母附近迫降。
这个时候,舰队里的气氛很紧张,官兵的情绪也有点烦躁不安。
谁都知道,印度舰队就在北面某个地方,可是没有准确的战术情报就无法发起攻击,也就只能干瞪眼。
牧浩洋却很冷静,似乎一点都不焦急。
章玉廷是习以为常了,在对日战争的那几场海战中,牧浩洋就非常冷静,甚至在与日本舰队突然遭遇的时候,他都没有慌张。只是,在其他参谋眼里,特别是那些在二零三五年之后才服役的参谋眼里,这不叫镇定,更像是六神无主,或者说对战局的了解还不够,没法及时做出准确判断。
事实上,牧浩洋已经做出了准确判断。
吃午饭前,他把章玉廷叫到了司令官办公室。
“十二点过后,让舰队把航速降低到二十节,下午再安排两次侦察,然后让飞行员好好放松一下,准备夜间的战斗。”
“夜间的战斗?”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今天晚上,就将与印度舰队决战。”
章玉廷锁紧了眉头,似乎不大明白牧浩洋的意思,因为到现在为止,他们还不知道印度舰队的准确方位呢。显然,即便下午进行两轮侦察,也不见得能够找到印度舰队,又如何与印度舰队决战呢?
“老章,我们得换个位置考虑问题。”
“怎么换?”
“站在辛巴的立场上来考虑印度舰队会何去何从。”牧浩洋点上烟,说道,“现在,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印度舰队就在马尔代夫群岛北面的某个地方,也许已经离开了,但是不会离马尔代夫群岛太远。也许在九度海峡或者八度海峡里面。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他也不知道我们在哪。”
章玉廷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牧浩洋的意思。
“也许,印度海军会出动反潜巡逻机来寻找我们,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扩大防空圈,阻止反潜巡逻机靠近我们。更重要的是,辛巴会因此做出一个极为重要的判断,从而限制反潜巡逻机的活动。”
“什么判断?”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印度舰队,下一步该怎么办?”
“前往迪戈加西亚。”
“这就对了,可以说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是在正常情况下做出的正确选择,而且辛巴肯定能够想到。”
“你是说……”
“很明显,只要我们去迪戈加西亚,印度舰队就有了偷袭我们的机会。”
“怎么偷袭?”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我们去迪戈加西亚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拦截美国船队。”
“那么,如果你是辛巴,会让印度舰队去哪?”
“这……”
“是不是迪戈加西亚北面?”
章玉廷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我们在到达迪戈加西亚附近后,会重点搜索北面海域,争取在美国船队出发之前干掉印度舰队,让美国放弃向印度运送军火的企图。因为远离孟加拉湾,我们部署在巴基斯坦的反潜巡逻机又没有几架,所以只能依靠舰队自身的侦察力量,也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这个时候,印度舰队出现在马尔代夫群岛南部海域,也就是我们的东面,会有什么后果?”
“这……”章玉廷立即锁紧了眉头。
“很明显,我们不可能在迪戈加西亚北面找到印度舰队,反而会在明天上午的某个时候遭到突然打击。”
“你的意思是,印度舰队会在今天晚上南下?”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按照三十节的速度计算,印度舰队要想在天亮前把距离缩短到一千五百公里以内,那么就得在今天傍晚之前转向南下,在天黑的时候进入买而大夫群岛海域,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十来个小时内向南航行五百多公里,在明天清晨的时候出动侦察机找到我们。”
“这么说来,我们应该在这里守株待兔?”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反伏击,利用印度舰队在今天夜间全速南下的大好时机,给予迎头痛击。”
“那么,我们就得有所准备。”
“当然得有所准备,而且得针对印度舰队指挥官进行准备。”
第八十四章守株待兔
第八十四章守株待兔,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五章 欲擒故纵
第八十五章欲擒故纵
十四日下午,特遣舰队又出动了两批侦察机。
到了五点左右,当天的第五批侦察机到达最大侦察半径,仍然没有任何收获,而特遣舰队已经以二十节的速度航行了四个多小时。
五点三十分,“昆仑山”号航母战斗群里的“台湾”号巡洋舰发出了一封简短的电报。
这是发给空军司令部的电报,主要内容是让空军在夜间加强对印度南部地区空军基地与海军航空站的轰炸力度,重点打击印度海军的反潜巡逻机,削弱印度岸基航空兵协助印度舰队的能力。
当然,关键不是电报内容,而是电报本身。
牧浩洋没有使用“昆仑山”号上的电台,而是动用了护航战舰上的电台。
第一批“台湾”级巡洋舰都是按照旗舰标准建造的,配备了舰队远程通信电台,而且型号与“昆仑山”级航母上的远程电台相同,只是每部电台都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就如同人的指纹。也就是说,即便采用相同的通信频率、相同的通信密码,也无法欺骗专业的电子战部队。
仅仅五分钟后,辛巴就收到了印度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
特遣舰队打破了无线电静默,启用旗舰上的远程通信电台
辛巴当即就吓了一跳,因为这是非常反常的举动,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打破无线电静默等于暴露行踪。
要知道,通过三角定位法,就能确定信号源的大致方位。
虽然无线电三角定位的精度不是很高,在不考虑无线电测向设备误差的情况下,定位精度会受距离与定位电台相对位置、也就是角度大小影响,但是再不精确,误差也不会超过一百公里,足以作为空中打击的战术情报使用。即便退一步,也可以利用三角定位法提供的数据安排侦察机,获取更加准确的情报。
显然,牧浩洋不会愚蠢到这种地步。
辛巴心里全是疑问,直觉告诉他,这是牧浩洋设下的圈套,目的就是吸引印度舰队前去决战。
问题是,辛巴无法肯定这个猜测。
原因很简单,即便立即出动反潜巡逻机,也要四到五个小时之后才能到达,而空军的战斗机与舰载战斗机都没有足够大的航程,而四到五个小时之后,特遣舰队已经航行了一百多海里,早就跑远了。
当然,就算特遣舰队没有跑远,印度舰队也无法及时发起攻击,因为离得太远了。
根据海军司令部提供的情报,特遣舰队发出电报的海域离甘岛有七百多公里,与印度舰队的距离在二千三百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即便印度舰队立即全速南下,而且特遣舰队留在原地不动,也需要大约十五个小时,才能把距离缩短到一千五百公里,而特遣舰队在这十五个小时之内,不可能留在原地不动。
考虑好后,辛巴就命令舰队转向南下,而且把航速提高到了三十节。
不管怎么说,特遣舰队就在马尔代夫群岛南面,而且很有可能正在向西航行,因此就算印度舰队南下,也不会立即与特遣舰队遭遇。几个小时之后,特遣舰队很有可能把侦察重点转向迪戈加西亚以北,不会继续盯着马尔代夫群岛。
大约一个小时后,印度海军司令部发来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
经过电子战部队核对,发送电报的不是航母,而是一艘“台湾”级巡洋舰,而且很有可能是“台湾”号巡洋舰。
这下,辛巴猛然明白了过来。
显然,这就是牧浩洋设下的圈套。
只是,一时之间,辛巴没有想明白牧浩洋设下这个圈套的目的。
让一艘巡洋舰暴露行踪,而且使用的是旗舰的通信频率,表明牧浩洋想要欺骗对手,让对手认为特遣舰队还在马尔代夫群岛南面。果真如此的话,那么留下来的恐怕就只有那艘巡洋舰,特遣舰队正在向东航行。
问题是,牧浩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欺骗产生了作用,印度舰队就会南下,印度海军也会集中反潜巡逻机,协同舰队发起攻击。也就是说,牧浩洋肯定知道印度舰队还在马尔代夫群岛附近,而且会在天黑之后转向南下。如果他的目的是寻找印度舰队决战,特遣舰队就不会走多远,而会留下来,伏击印度舰队。
如此一来,现在向南全速航行,等于是去与特遣舰队决战。
想到这,辛巴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即在过去的几天里,印度舰队已经多次错过了决战机会,因此牧浩洋很有可能认为,印度舰队在回避决战,不会主动靠近特遣舰队,因此在判断特遣舰队留在马尔代夫群岛南面后,不但不会南下,还会向西航行,前往迪戈加西亚北面海域。
这样的话,特遣舰队就不会留下来,而会全速向西航行,在十五日重点搜索迪戈加西亚以北海域。
显然,这两种判断所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
这让辛巴有点束手无策,或者说让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反复思索之后,辛巴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首先是,印度舰队确实在竭力避免正面决战,不然几天前就在孟加拉湾南面与特遣舰队遭遇了,而印度舰队一路向西撤退,有足够的理由让牧浩洋做出同样的判断,也就有足够的理由让牧浩洋把决战战场选择在迪戈加西亚附近。
其次,在美国即将做出援助印度的战略决定时,特遣舰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干掉印度舰队,而是封锁迪戈加西亚,让美国船队无法到达印度港口,因此特遣舰队肯定会前往迪戈加西亚附近。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即便不让巡洋舰发出电报,特遣舰队也会继续向西航行,而且牧浩洋肯定能够想到,对方也会做出同样的判断,因为白天的几场空中遭遇战,已经使特遣舰队的行踪不再是秘密了,因此牧浩洋故意摆下迷魂阵,就是希望让对方做出误判,认为特遣舰队还在马尔代夫群岛南面。
这一点,也正好符合印度海军司令部得出的结论,即特遣舰队在故弄玄虚。
想好之后,辛巴没再犹豫,也没有调整舰队的航向与航速,只是让航空作战部门为凌晨的侦察行动做好准备。
在他看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清晨的时候就能发现特遣舰队,然后由反潜巡逻机发动第一次攻击,舰载航空兵负责第二次与第三次攻击,连续三次空中打击,足以耗光特遣舰队的防空反导弹药。
当然,这就不能动用反潜巡逻机执行侦察任务了。
因为离本土太远,也不能动用空军的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所以只能由舰队安排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
这不是大问题,因为反潜巡逻机可以提前集结待命,甚至可以提前部署。
也就是说,在侦察机发现了特遣舰队之后,反潜巡逻机就能赶在特遣舰队组织反击之前发起攻击,不给特遣舰队任何机会。
为此,辛巴在当天晚上派了一架舰载运输机回去。
按照他的要求,印度海军必须在凌晨五点之前,集结一百架反潜巡逻机,并且部署到马尔代夫群岛西南方向上,以确保在侦察机发现了特遣舰队之后,只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攻击准备。
如果运气好,侦察机提供的情报就能引导反潜巡逻机发起攻击了。
当然,这都是辛巴的美好设想。
天黑后不久,牧浩洋亲自部署了一次非常特殊的侦察行动。
按照他的安排,四艘航母各出动一架舰载预警机与四架j-32战斗机,组成一个独立的侦察编队。在侦察行动中,战斗机负责为预警机提供掩护,由预警机以被动搜索的方式搜寻印度舰队。
当然,搜寻的不是战舰,而是印度舰队的防空战斗机。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只要空军按照他的部署行动,重点打击印度南部空军基地,那么印度空军就无法在夜间为舰队提供掩护。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当天晚上,母祁铁为此动用了三百多架战斗机。
按照他的安排,这些战斗机全部派往印度南部地区,负责夺取制空权,压制印度空军的作战飞机。为此,空军还在孟加拉湾上空开辟了一处加油空域,安排二十四架加油机轮番出动,为返航的战斗机提供帮助。
当然,夺取制空权,不仅仅是在空中与敌机战斗,还包括轰炸敌人的空军基地。
受到影响的不止是印度空军,还有印度海军的岸基航空兵。
在中国空军的高强度打击下,印度海军的反潜巡逻机都没能及时完成任务,到十五日凌晨的时候,只有不到四十架反潜巡逻机按照辛巴的要求完成了作战准备,并且飞往马尔代夫群岛西南海域。
这个情况,更让辛巴相信,特遣舰队正在开往迪戈加西亚,而且准备在十五日天亮后与印度舰队决战。
当然,辛巴没有忘记加强舰队防空。
毕竟他还不知道特遣舰队到底在哪,也就不会有丝毫大意。在空军无法提供防空掩护的情况下,就只能靠舰队自身了。
牧浩洋需要的,就是印度舰队增强防空力量。
只要发现了印度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就等于发现了印度舰队。即便预警机无法飞到印度舰队附近,也可以让随行的战斗机完成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侦察任务,为攻击机群提供准确的战术情报。
问题是,这么安排的话,侦察效率不会高到哪里去。
原因很简单,预警机的飞行速度比战斗机慢得多。
第八十五章欲擒故纵
第八十五章欲擒故纵,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六章 精心部署
第八十六章精心部署
四支侦察机群在十点过后才出发。
章玉廷建议早点把侦察机派出去,但是牧浩洋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印度舰队真要在马尔代夫群岛的话,那么最快也要在傍晚才会转向南下,需要四到五个小时之后与特遣舰队的距离才会缩短到两千公里以内,而战斗机在伴随预警机活动的时候,航空燃油利用效率比较低,最大侦察半径达不到两千公里,所以在十点让侦察机群出发,两到三个小时之后才有可能发现印度舰队,只要印度舰队全速南下,双方的距离就应该在一千八百公里到一千九百公里之间。
也就是说,在十五日凌晨一点之前,侦察机群就能有所发现。
当时,牧浩洋还以同样的模式安排了第二批侦察机群,并且计划让这些侦察机群在凌晨零点左右升空。
如果第一批侦察机群发现了印度舰队,则第二批侦察机群可以转为执行防空任务。
事实上,这等于把舰队的防空作战半径扩大到了八百公里,比正常时的六百公里多出了两百公里。
考虑到印度海军的反潜巡逻机很有可能参与战斗,适当扩大防空范围,能够更有效的确保舰队安全。
如果第一批侦察机群没有发现印度舰队,则第二批侦察机群还能在天亮之前进行第二轮搜索,因此有机会在清晨的时候发动攻击。到时候,第一批侦察机群已经返航,四架预警机不用立即降落,还可以在舰队上空巡逻三个小时左右,而十六架战斗机在降落补充燃油之后可以用来执行护航任务。
当然,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即第一批侦察机群发现了印度舰队,那么在发动攻击的时候最多只能安排十六架j-32执行护航任务,还得额外安排一批j-25p,而j-25p在执行护航任务时的作战半径无法超过一千五百公里,也就得在机群返航的时候安排加油机,从而耽搁了第二轮攻击行动。
这样一来,牧浩洋就只能把赌注全部押在第一轮攻击上。
按照他的要求,第一轮攻击将出动二百二十四架j-32b,即每艘航母在出动四架护航战斗机之后,各出动五十六架攻击机。只是在战术安排的时候,将根据侦察机提供的情报做具体安排。比如说,如果攻击距离只有一千八百公里,那么每架攻击机在携带基本反舰弹药之后还能各携带两枚对空导弹,也就具备一定的对空作战能力,不用额外安排护航战斗机。如果攻击距离在两千公里左右,那么就得让部分j-32b执行护航任务,而具体数量将由航空作战参谋决定。
至于是否安排j-25p执行护航任务,牧浩洋暂时觉得没有必要。
只要空军成功压制了印度空军,牧浩洋有理由相信,十六架j-32加上部分执行护航任务的j-32b有足够的能力击溃印度舰队的防空战斗机,而且安排j-25p执行护航任务会占用大量航空资源。
可以说,牧浩洋在这个时候面临的问题,是舰载航空兵的结症。
受航母出动能力限制,舰载航空兵在作战的时候,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也就必须在攻击与防御之间权衡。
事实上,这也是海军航空兵为什么对作战飞机的性能有更高要求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在同一代战斗机中,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往往比空军的战斗机更加先进,作战能力更加全面。
在舰队作战中,一次成功的攻击往往就能决定胜负。
此外,因为战斗的突然性,舰队作战很少能够获得第二次机会,也就很少出现反败为胜的情况。
相反,空军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也就不要求一击致命。
事实上,因为空军基地较为分散,空军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也很难用一次大规模空中打击来击败对手。即便是面对较为弱小的对手,比如现在的印度、十年前的日本,中国空军也需要花几天时间,用几轮、甚至几十轮空中打击来击败对手,使对手丧失争夺制空权的能力。
这些战术上的区别,直接影响到了装备的技术标准。
这也对海军将领的作战与指挥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比就能发现,海军将领往往更加果断,某些时候甚至显得比较武断,而空军将领则更有计划性。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航空勤务人员为第二批侦察机做好起飞准备工作之后,开始为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进行准备。
在攻击战术上,牧浩洋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只是要求在凌晨一点之前,让所有攻击机完成基本准备工作,而且以一次打击彻底瘫痪印度舰队、至少使印度舰队丧失航空作战能力为基本要求。
为此,航空作战参谋做了特殊安排。
在保证每艘航母出动四十八架攻击机的情况下,其中十二架攻击机携带配备了电磁弹头的反舰导弹。
虽然电磁弹头的威力早就不如三十年前了,所有在二零二零年之后服役的战舰都有较为完善的电磁对抗系统,在二零三零年之后建造服役的战舰还具备了在恶劣电磁环境下正常作战的能力,但是电磁弹头仍然有一定的战术价值,比如干扰战舰的观瞄系统,降低战舰的防空作战能力。
当然,在二零四零年代,电磁弹头的最大价值是掩护攻击力量突防。
说得简单一些,电磁弹头能够有效干扰被动探测雷达,降低被动雷达的工作效率,从而迫使敌舰与敌机启用主动雷达。在探测隐身目标方面,被动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远远超过了主动雷达。也就是说,在主要依靠主动雷达的情况下,敌舰与敌机很难及时发现突防的隐身战斗机与隐身导弹。
此外,还有十二架攻击机携带反舰导弹。
因为作战半径肯定在一千八百公里以上,所以每架j-32b只能携带两枚反舰导弹。
如此一来,四十八架j-32b只能投射九十六枚反舰导弹。
显然,反舰导弹不是打击印度舰队的主要力量。
1...344345346347348...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