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显然,攻击机群里面能够执行制空任务的战斗机比印度舰队的防空战斗机还要多。
如果把双方战斗机的性能差距、对空弹药的性能差距、飞行员的素质差距、以及舰载预警机提供的支援能力考虑进去的话,一百四十四架f-35m根本不够,甚至没有机会拦截执行主要打击任务的j-32b机群。
第八十八章奢望
第八十八章奢望,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九章 轮番轰炸
第八十九章轮番轰炸
一点二十分,担任首轮攻击的四十八架j-32b到达印度舰队南面五百公里处,即苏瓦迪瓦环礁附近。因为半个小时前,四架前出的舰载预警机截获了印度舰队发出的电报,大致确定了印度舰队的方位,所以攻击机群没有按照通常战术派遣几架战斗机前出,而是利用预警机提供的信息,直接发动攻击。
首轮攻击使用的反舰导弹配备电磁弹头,对攻击准确性的要求并不高。
在几乎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四十八架j-32b在两分钟内陆续投下了反舰导弹。
等到这些战斗机转向返航,爬升到五千米以上的时候,在舰队南面巡逻的印度海军舰载预警机才发现了来袭机群。
此时,能够对返航的j-32b机群构成威胁的,只有在十一点之后升空的那批f-35m。
可惜的是,f-35m即便全速冲刺,也不比以巡航速度飞行的j-32b快多少,而且拦截返航的攻击机根本没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f-35m机群首先面对的是已经冲到前方的护航战斗机。
一点二十二分刚过,空战打响,十六架f-35m对抗八架j-32,准确的说是八架j-32在预警机的支持下,偷袭了十六架f-35m。结果没有任何悬念,在视距外攻击中,j-32机群就收获了十三个战果,剩余三架f-35m还没来得及锁定目标,空战就进入了格斗阶段,结果没有一架逃脱。整个战斗中,f-35m机群只在最后关头发射了几枚格斗导弹,而且没有一枚击中目标。
j-32机群没有撤退,而是继续向印度舰队逼近,其中四架朝印度的预警机杀了过去。
一点二十四分,反舰导弹到达印度舰队上空。
因为配备的是电磁弹头,所以这批反舰导弹没有具体的攻击目标,而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在某一地点引爆。
受到影响的不是担任防空作战重任的护航战舰,而是五艘航母。
美国援助给印度的战舰都安装了电磁屏蔽系统,只是全封闭的护航战舰做得更彻底,采用开放式机库的航母很难彻底屏蔽外界的电磁场。事实上,这也是中美海军在二零二零年之后建造的航母不再采用开放式机库的主要原因。所幸的是,印度的舰载飞机都具有电磁对抗能力,受损情况并不严重。
当时,五艘航母都停止了航空作业。
不是电磁弹头产生的影响,而是搞不清楚来袭反舰导弹的性质。如果这些导弹配备的不是电磁弹头,而是常规弹头,又有一枚非常幸运的突破了舰队防空网,击中了正在进行航空作业的航母,后果将不堪设想。
电磁弹头的最大作用,就是使印度舰队的防空反导系统作战效率大大降低。
也就在这个时候,第二批四十八架j-32b到达,同样在苏瓦迪瓦环礁附近,陆续投下了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因为第一批攻击机群是在两分钟内陆续发射的反舰导弹,所以电磁攻击将持续两分钟。
这就意味着,即便印度舰队有较为完善的电磁对抗能力,也要等到一点二十六分之后才能使防空反导系统正常工作。
到这个时候,第二批j-32b投下的反舰导弹已经飞行了两分钟。
这次,四十八架j-32b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投下的反舰导弹,因此第二批九十六枚反舰导弹将同时到达。
从时间上看,印度舰队再次展开防空反导作战时,第二批反舰导弹离印度舰队的距离不会超过二百五十公里。这就意味着,印度舰队最多只有两分钟的反导作战时间,远程防空反导系统最多进行两轮拦截。
看上去,拦截反舰导弹的几率非常大。
问题是,第二批九十六枚反舰导弹全程超低空突防,速度在六马赫以上,飞行高度不足二十米。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主动雷达对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也不会超过六十公里,而被动雷达的精度又不足以引导反导导弹进行拦截。如此一来,就需要由舰载预警机来锁定反舰导弹,为防空战舰提供目标信息。
显然,前出的j-32护航战斗机不会给印度舰队这样的机会。
在一点二十六分左右,印度舰队最南面的那架舰载预警机就被j-32击落,第二批八架f-35m也在与j-32对抗的时候全部被击落。虽然在这轮战斗中,j-32也进入了印度舰队的防空网,遭到防空导弹攻击,但是只有一架j-32没能及时逃脱,在转向规避的时候被防空导弹击中。这架j-32没有立即坠毁,只是损失了一台发动机,在向南飞行了大约一千二百公里后,因为左翼油箱被弹片打穿,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燃油,被迫在离舰队大约六百公里处迫降。天亮前,舰队派出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就找到了两名跳伞的飞行员,把他们安全带了回去。
结果就是,在第二批反舰导弹逼近时,印度舰队的预警机全部在舰队北面。
留给印度舰队的反导作战时间只有三十秒,而且拦截距离在六十公里左右,远程防空系统只有一次机会。
当时,在舰队南面,也就是前方的只有一艘巡洋舰与三艘驱逐舰。
虽然这四艘战舰都及时调整了航线,让位于后方的火控照射雷达能够发挥作用,但是四艘战舰最多能同时拦截二十八个目标,而来袭的是九十六枚反舰导弹,即便拦截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也有六十八枚反舰导弹能够成功突防。
进入末段反导拦截,印度战舰就没有什么胜算了。
在只有“拉姆”近程防空导弹与“密集阵”速射炮的情况下,印度战舰根本无法有效拦截速度在六马赫以上的反舰导弹。更别说,这些反舰导弹在进入弹道末端,也就是离目标二十公里左右的时候,将抛掉冲压发动机,弹头在小型矢量火箭发动机的控制下靠惯性飞完最后的航程。也就是说,在进入战舰的末段反导拦截系统打击范围之前,反舰导弹的目标截面将缩小五分之四以上。
毫无疑问,拦截弹头要比拦截导弹困难得多。
最先成功突防的十四枚反舰导弹集中攻击了四艘护航战舰,至少有十三枚在击中战舰后爆炸。
其他反舰导弹没有攻击四艘护航战舰,也没有攻击其后方的“维拉特”号航母,而是继续向北突防,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攻击了其他航母战斗群里的护航战舰,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这轮攻击结束的时候,只有最北面的“维经尼亚”航母战斗群没有遭到重创。
根据印度海军的作战记录,以及特遣舰队的作战报告,当时印度舰队里总共有四十五艘护航战舰,平均每支航母战斗群有一艘防空巡洋舰、一艘多用途驱逐舰、三艘防空驱逐舰与四艘远洋护卫舰。在这轮打击中,至少有四艘巡洋舰、十一艘驱逐舰与八艘护卫舰被导弹击中,丧失了作战能力。
只是,没有一艘航母中弹。
原因很简单,反舰导弹的预设攻击程序中,根本没有把航母列为攻击目标,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在印度舰队进行防空反导作战的时候,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除了首批参加战斗的八架j-32耗光了对空导弹之外,剩下的八架j-32与三十二架执行制空任务的j-32b在一点二十七分左右陆续投入了战斗,连执行第二轮攻击任务的j-32b也在投下反舰导弹之后加入了空中战斗,共同对抗一百多架f-35m,而空战的主要战场在印度舰队南面。
不可否认,印度战斗机群有数量上的优势。
可问题是,印度的舰载预警机很难及时发现隐身能力特别突出的j-32与j-32b,而支援中国战斗机的舰载预警机则能轻松找到f-35m,为战斗机提供信息支援,因此数量并不能决定空战胜败。
在最初三分钟内,j-32与j-32b机群就击落了四十多架f-35m。
随着完成攻击任务的j-32b机群加入战斗,数量优势落在了中国战斗机手中。
当然,这个时候,空战也进入了格斗阶段。
在j-32面前,f-35m没有任何性能上的优势,比如j-32能以十五g的过载做出高难度机动动作,而f-35m的最大机动过载只有九g。即便在j-32b面前,f-35m也没有多少可以值得称道的性能优势,比如j-32b的最大机动过载能够达到十二g,在加速、爬升与盘旋等方面,与j-32没有太大的差别。两种战斗机的主要差别在空战系统上,即j-32拥有更加完备的电子设备。
战斗几乎是一面倒的,f-35m机群很快就丧失了与j-32、j-32b机群对抗的能力。
一点三十三分,绕到印度舰队东面的第三批j-32b机群终于到达,并且按照计划首先攻击了最北面的“维经尼亚”号航母战斗群。
直到这个时候,j-32b机群才在攻击行动中遭受了第一个损失。
在突破舰队防空网的时候,三架j-32b相继被防空导弹击落,其中两架的飞行员没能及时弹射逃生。
只是,“维经尼亚”号航母战斗群也就这点本事了。
随着j-32b机群陆续投下反舰制导炸弹,并且首先攻击了护航战舰,印度战舰不得不集中力量拦截来袭弹药。
到这个时候,印度舰队的命运已经无法更改了。
第八十九章轮番轰炸
第八十九章轮番轰炸,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九十章 高效率打击
第九十章高效率打击
一点三十分,牧浩洋收到了第一份战报。
前两轮攻击的效果非常明显,两支攻击机群都严格按照命令完成了攻击任务,重创了印度舰队里的护航战舰。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护航战斗机、以及完成攻击任务的战斗机拥有明显优势。
当时,牧浩洋就在考虑,是否立即发动第二次攻击。
这次,牧浩洋没有犹豫。
一点三十二分,他就让章玉廷下达了命令,为让航空兵为j-25p挂载反舰弹药,只是暂时停留在机库里面,而且集中停放在左舷升降机与右舷一号升降机附近,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在不妨碍回收战斗机的情况下,迅速提升到飞行甲板上。“昆仑山”级航母只有三座升降机,右舷的两座在舰岛前方,左舷在斜角甲板的回收阻拦索左侧。一般情况下,降落的战斗机将从右舷的三号升降机,也就是舰岛前方的那座升降机进入机库,而一号升降机与二号升降机主要用来运出机库里的战斗机,因为这两座升降机离布置在舰首、以及斜角甲板前端的弹射器最近。
当时,牧浩洋拿不定主意的原因只有一个:印度空军的战斗机还没出现。
印度舰队已经打破无线电静默,虽然无法知道电报内容,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只有一个原因能让辛巴这么做,那就是向空军请求支援。也就是说,要不了多久,印度空军的战斗机就会赶到。
牧浩洋必须考虑,是否为第二次攻击提供护航战斗机。
如果有这个必要,他就得做出权衡,即到底是等到第一批攻击机群返航,还是安排部分防空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
显然,牧浩洋更加倾向于后者。
问题是,就算把第一批侦察机群里的十六架j-32算上,特遣舰队也就只有三十二架战斗机可以调动。对于舰队防空来说,这些战斗机都不够充足,再安排部分执行护航任务,肯定会出问题。
要知道,辛巴很有可能在电报中请求空军与海军攻击特遣舰队。
虽然特遣舰队在印度空军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之外,f-35i根本没有威胁,即便是f-44也很难飞过来,而且印度空军剩下的f-44进行本土要地防空都不够,不可能拿来执行对海攻击任务,但是印度海军有足够多的反潜巡逻机,而且这些飞机都有足够大的飞行半径。更重要的是,到这个时候,牧浩洋没有收到母祁铁的战报,也就不知道空军的打击行动收到了多大的效果。
如果印度海军集结一百来架反潜巡逻机发起攻击,绝对是个致命威胁。
也就在牧浩洋考虑着该如何组织第二次攻击的时候,攻击机机群发回了第二份战报,最后一轮突击行动已经开始,机群首先攻击了最北面的“维经尼亚”号航母战斗群,然后攻击了其他航母战斗群。
严格说来,这不是战报,而是陆续发回来的攻击结果。
一点三十六分,“维经尼亚”号被炸弹击中,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内,由陆续被四枚重磅炸弹直接命中。根据飞行员的报告,航母上燃起了大火,甚至能够看到航母上的官兵把一些停放在飞行甲板上的战斗机抛入大海,防止大火引爆战斗机上的燃油与弹药。虽然航母上的自动灭火系统正常启动,但是没能扑灭凶猛的火焰。仅仅三分钟后,大火就蔓延到了飞行甲板下面。
对采用开放式机库的航母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原因很简单,开放的机库就像一座高炉,两侧升降机通道就是烟囱,涌入的新鲜空气极大的增强了火势。在这种情况下,机库内的温度将迅速达到数百摄氏度,损管人员根本无法进入。
损管能做的,只是切断通往火灾区的通道,关闭所有水密门,并且向邻近的舱室注入与喷洒海水,以免水密门被在高温下变形。至于灭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等到大火自然熄灭。
为此,航母必须降低航行速度。
显然,“维经尼亚”号就算没有沉没,离沉没也不会太远了。
只要再次遭到攻击,这艘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的航母就在劫难逃。
也正是如此,第三批攻击机群的领队长机在报告战果的时候,明确提到,应该尽快进行第二次打击。
“维经尼亚”号完蛋了,其他几艘印度航母的遭遇也差不多。
一点三十九分,“维克托”号在一分钟内连续被六枚重磅炸弹命中。其中两枚炸弹的落点几乎重合,前一枚炸弹击穿了飞行甲板,在机库甲板上爆炸,炸穿了机库甲板,还扩大了飞行甲板上的弹口,后一枚炸弹从同一地点进入,连续击穿四层甲板后,在航母舰体内部爆炸。
从命中点来看,这枚炸弹的爆炸点在反应堆舱附近。
结果是灾难性的,“维克托”号立即丧失了主动力,反应堆舱泄露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在顷刻间就灌满了附近的几十个舱室。受高强度辐射影响,损管人员根本无法进入,甚至无法靠近。
对于丧失了主动力的航母来说,就只能在海面上等死了。
可以说,即便不被中国战斗机击沉,印度海军也会抛弃这艘航母,因为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已经使其失去了修复价值。
一点四十一分,“维克拉马迪亚”号遭到攻击。
虽然这艘航母非常幸运,在这轮攻击中只被两枚炸弹命中,但是也非常不幸,因为一枚炸弹落在了舰岛上,导致包括舰长在内的一百多名官兵丧生,另外一枚炸弹则落在了斜角甲板与舰首甲板的结合部位,并且在击穿了飞行甲板后发生爆炸,直接导致四座弹射器不同程度受损。
也就是说,“维克拉马迪亚”号就算没有丧失动力,也丧失了航空作战能力。
显然,这艘航母只剩下逃命的份了。问题是,与战斗机相比,航母那点速度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点四十二分,“维克兰特”号中弹。
因为“维克兰特”号与“维克拉马迪亚”号挨得很近,而且外观上完全一样,所以很多攻击“维克拉马迪亚”号的飞行员误把“维克兰特”号当成目标,结果在一分钟内,这艘航母就被十三枚炸弹直接命中。
结果是灾难性的,十三枚炸弹全部落在飞行甲板上。
根据“维克兰特”号幸存的印度海军官兵回忆,当时在飞行甲板与机库里的官兵,绝大部分被直接炸死,只有极少数非常幸运的人,才逃过这场劫难,其中包括几名被爆炸气浪抛出航母的升降机操作员。
更严重的是,如此猛烈的打击,直接导致飞行甲板崩塌,堵死了大部分通道。
也就是说,舰体内的数千名印度海军官兵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控制损伤,而是如何逃出这座钢铁坟墓。
最后遭到轰炸的是舰队旗舰“维拉特”号。
因为前两轮攻击,特别是第二轮导弹攻击中,“维拉特”号航母战斗群里的护航战舰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所以第三批j-32b中,很多飞行员没有攻击预定目标,把炸弹全部投向了航母。
根据特遣舰队的作战报告,当时至少有十四架j-32b轰炸了“维拉特”号。
要知道,在此之前,轰炸其他四艘印度航母的j-32b总共也就只有二十多架。
两分钟不到,“维拉特”号就被二十多枚炸弹命中,仅直接击中舰岛的就有三枚,还有两枚命中了舰岛下方的舰队作战指挥中心。
辛巴没能幸免,印度舰队司令部的主要官兵都没能逃脱。
这轮猛烈轰炸,几乎当场要了“维拉特”号的老命。只是这艘满载排水量接近十万吨的庞然大物坚持了下来,在轰炸结束的时候,仍然漂浮在海面上,没有丝毫沉没的迹象,战舰上的印度官兵也在拼命抗争。
一点四十五分,攻击机群的领队长机发回最后的攻击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长机飞行员明确提到,攻击已经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是没有能够全歼印度舰队,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打击。
情况再明显不过了,印度舰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但是主力战舰没被全部击沉。
一点四十七分,牧浩洋命令三十二架j-32返航,并且让航空部门在飞行甲板上为这些战斗机补充燃油。
可以说,牧浩洋不能再犹豫了。
第一批四十八架j-32b已经往南飞行了近半个小时,大概在二十分钟之后就将到达。虽然这些战斗机的实际出击距离只有一千三百多公里,剩下了足够多的燃油,能在舰队上空盘旋半个小时以上,但是四艘航母回收三十二架j-32,再让其与九十六架j-25p升空,至少需要四十分钟。
也就是说,返航的四十八架j-32b在盘旋二十分钟后,只有十分钟的降落时间。
照此计算,每艘航母必须在十分钟内回收十二架j-32b。
如果在白天,这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在夜间,战斗机着舰难度大大提高,只要出现几次复飞,就肯定有战斗机无法及时降落。如果再耽搁几分钟的话,牧浩洋就不得不考虑首先回收返航的j-32b。
显然,必然得推迟第二次攻击的发起时间。
也就在j-32机群返航降落的时候,特遣舰队西北方向上,一架f-35m正贴着海面朝舰队飞来。
第九十章高效率打击
第九十章高效率打击,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九十一章 勇敢的代价
第九十一章勇敢的代价
这架f-35m,正是在十四日夜间十一点左右从印度舰队出发的侦察机之一。
在向西南方向飞行了一千四百多公里,即将到达最大侦察半径的时候,飞行员接到了舰队发来的命令。
虽然战斗机上所剩的燃油已经不多了,仅够返回舰队,但是这名在美国接受了半年培训的飞行员没有迟疑,立即掉转航向,朝马尔代夫群岛南面飞去。更重要的是,在剩余燃油已经无法使其返回舰队的情况下,飞行员选择了超低空航线,而不是按照之前的方式在六千米高空飞行。
当时,总共有六架f-35m转向飞往马尔代夫群岛南面。
因为印度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都在美国接受过严格训练,对舰队航空作战战术有了深入了解,更清楚舰队航空作战的精髓,在素质上比那些主要在国内接受美国教官训练的空军飞行员高得多,所以这六架f-35m的飞行员在知道已经无法返回舰队的情况下,都采用了超低空飞行线路。
可以说,他们都做出了自我牺牲。
说得直接一点,舰队打破无线电静默,表明舰队已经暴露行踪,而新的侦察安排表明敌舰队很有可能就在马尔代夫群岛南面。对侦察机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敌舰队,就无法及时发起进攻。也许,他们无法改变舰队遭到打击的命运,但是他们至少可以为舰队争取到反击机会。
关键就是,能否隐蔽靠近敌舰队,而不是在离敌舰队几百公里的地方就被发现。
超低空进入成为唯一选择,而且这也是f-35m唯一有可能避开特遣舰队预警机,隐蔽靠近特遣舰队的办法。
要知道,如果f-35m的飞行高度为六千米,在四百公里外就会被特遣舰队的预警机探测到。如果把飞行高度降低到二十米以下,利用海面对电磁波散射造成的干扰,特遣舰队的预警机在被动探测模式下,对f-35m的发现距离肯定不足一百公里,只有在主动探测模式下才能达到两百公里以上。
如果预警机采用主动探测模式,那么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原因很简单,f-35m上有被动雷达探测系统,即可以让火控雷达以被动方式工作,探测预警机发出的雷达信号,从而确定预警机的大致方位,然后通过调整航线来避开预警机,避免被预警机发现。
1...346347348349350...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