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随后,其他海军基地也发来了消息。
汇总之后,除了四支“泰山”级航母战斗群、以及去向不明的西印度洋舰队之外,中国海军只剩下了四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与十四艘护卫舰,另外还有六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与八艘护卫舰可以修复。
从舰队规模上看,中国海军在这场突然袭击中损失了百分之六十的大型战舰。
这个结果,没有超出牧浩洋的预料。
吃过早饭,牧浩洋把周渝生叫了过来,然后通过视频电话>,跟戚凯威、母祁铁与庞跃龙商讨了战况。
虽然大家都料到美军会发动突然袭击,但是没人想到美国会不宣而战。
只是,眼前的情况已经告诉所有人,美国打破了规矩,也没有遵守交战原则,因此中国军队也就不再需要顾这顾那了。
战争已经爆发,剩下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
通报完情况后,牧浩洋下达了第一份总参谋长命令,要求空军全面加强戒备,在接下来的十二个小时内完成动员工作,陆军则要紧盯北面的俄罗斯,做好遭到突然袭击的准备,陆战队的任务则是尽快加强本土外围防线,向扶桑、琉球群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南部地区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基地增派兵力,加强反登陆部署。
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杜小蕾乘坐的专机也已到达首都国际机场。
第十三章希望尚存
第十三章希望尚存,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十四章 宣战
第十四章宣战
从军事上讲,美军的突然袭击取得了了不起的胜利,甚至可以说几乎为美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可是从政治上讲,美军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已经犯下了一个严重错误。
二十一日下午,美国国会召开了紧急会议。
商讨的议题不是向中国宣战,而是总统卢卡斯擅自下达作战命令,是否已经违反了宪法修正案。
要知道,交战权不在总统手里,而是在国会手里。
按照美国的法律,美国总统只能直接调动陆战队执行防卫性质的军事行动,任何涉及到与他国交战、或者向他国发起进攻的军事行动,都需要由国会授权,总统只能在获得国会授权之后才能下达命令。
超越国会下达进攻性军事命令,等于违背宪法。
在美国,违宪是非常重的罪名,就算总统有司法赦免权,也足以因此引咎辞职。
问题是,法律是有弹性的。
在讨论中,国会议员明显分成了两派,而争论的焦点就是:主动攻击中国海军基地是否属于进攻性质的军事行动。
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就算总统的做法依然涉嫌违法,性质也轻了许多。
辩论一直持续到当天晚上,两派议员仍然没有能够达成共识。
晚上八点三十分,卢卡斯来到国会,做情势说明。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卢卡斯已经违宪了,因为在当天中午,他就通过康拉德向中国总理递交了宣战书。
只是,在处理手段上,卢卡斯耍了点花招,即没有公开向中国宣战。
有趣的是,杜小蕾也没有立即公布消息。
也就是说,当时外界并不知道美国总统已经向中国宣战。
卢卡斯先斩后奏的行为,已经把美国国会逼到了角落里,美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中国宣战、要么承认犯下战争罪行。事实上,只有一个选择,因为就算那些反对战争的议员也不可能选择后者。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国会中,和平主义者只是少数。
在卢卡斯做了情势报告后,众议院议长就发起了“战争表决”。
十一点不到,众议院以三百七十四票支持,通过了“战争表决”,并且决定赋予卢卡斯战时特权。
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参议院也在欢呼声中,以七十八票支持通过了“战争表决”。
由此可见,当时在美国国内,战争派占绝对多数,支持以战争方式解决中美纷争的绝对不是少数人。如果考虑到美国国会议员与西方集团、特别是财团的关系,可以肯定财团才是战争的最大支持者。
显然,卢卡斯是有恃无恐,早就知道国会不会给他制造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会需要的就是一位敢于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把时间花费在辩论上的总统。
在顺利摆平了国会之后,卢卡斯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等他回到白宫的时候,战争已经爆发了十多个小时,而美国却没有正式向中国宣战,即美国在实质上已经是不宣而战了,也就是说美国已经违反了国际法,需要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与非议。
当时,卢卡斯首先做的是跟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与以色列等主要盟国首脑通电话>,对情势做出详细说明,解释美国的立场,以及为什么要突然袭击中国。
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取盟国的支持。
问题是,并非所有盟国都与美国穿一条裤裆。
在视频电话>会议上,澳大利亚总理首先提出,除非美国能够为澳大利亚提供实质性的安全保障,不然澳大利亚不会向中国宣战,而所谓的“实质性安全保障”,主要指美国必须向澳大利亚派遣足够多的军事力量,并且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发动进攻,把澳大利亚的本土防线向外延伸数百公里,确保澳大利亚不会遭到中国的战略打击,更加得阻止中国在西南太平洋上发起进攻。
随后,以色列总理也表达了担忧。按照以色列总理的说法,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下,以色列不会参战,而让以色列参战,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美国出兵帮助以色列击败周边的阿拉伯国家。
事实上,连加拿大与墨西哥都表示了担忧。
当时,较为积极的只有英国,而且也不是无条件支持美国,即美国必须在英阿福克兰群岛问题上表明立场。
针对盟国的要求,卢卡斯都做出了明确回答。
只是,在具体军事措施上,卢卡斯建议首先成立盟军司令部,统一调动与部署盟国的军事力量。
可惜的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大部分盟国的拒绝。
澳大利亚与以色列都要求美国首先采取行动,即提供直接军事支援,才会考虑加入盟军司令部,而巴西更直接表示不会加入盟军司令部,也不会参与军事行动,只保证正常的贸易往来不受影响。
当时,巴西的理由很直接:美国首先发动了战争,而不是中国打的第一枪。
虽然在这个时候,新加坡总理没有表明立场,但是也表达了担忧,或者说是对美国在不知会的情况下发动战争表示了反感。
从立场上看,新加坡恐怕是最靠不住的。
原因很简单,在大战时期,中国肯定不会在乎与美国的关系,也就会首先对新加坡发起攻击,而美国在短期内不可能为新加坡提供军事援助,也就不可能确保新加坡的安全。即便美国提供了军事援助,以新加坡的基本情况,也不可能顶住中国军队的地面进攻,而且倒霉的肯定是新加坡。
看得出来,盟国的立场对美国非常不利。
换个角度看,就能发现盟国的立场大多与当前局势有关,即美国已经取得的军事胜利并不具备决定性,战局肯定会有反复,而任何国家都得考虑一个问题,即美国能否像保证的那样战胜中国。
所幸的是,卢卡斯也早就有所准备。
在盟国首脑提出质疑的时候,卢卡斯提到了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即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最终只有一方能够取得胜利。中国取胜的话,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以色列,都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会因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战后沦落为二流、甚至是三流国家。只有协助美国打赢这场战争,其利益与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证,因此任何质疑美国的行为都起不到帮助作用,只会对自身利益构成威胁。没有来自盟国的支援,美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对美国的盟国来说,与美国同盟的基础就是共同利益,因此在美国已经与中国交战的情况下,只能无条件的支持美国。
最终,几个盟国首脑表示,美国向中国正式宣战之后,将在二十四小时内采取行动。
这下,问题变得简单了。
卢卡斯要做的,只是向中国正式宣战。
只是,在进行电视讲话之前,卢卡斯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与俄罗斯总统进行单独通话。
如果说,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这些盟国的主要价值是增强美国的战争实力,那么俄罗斯的价值就体现在军事层面上,即帮助美国牵制庞大的中国陆军,让中国不得不在战争初期把重点放在大陆方向上。
问题是,说服俄罗斯总统的难度更大。
与其他盟国不同,在美俄同盟协议中,俄罗斯不承担义务,特别是在美国主动挑起战争的时候,俄罗斯没有义务向美国的敌对国宣战,只有在美国遭到攻击的情况下,俄罗斯才有义务参战。
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局势非常不明朗。
虽然中国海军遭受重创,但是在欧亚大陆上,海军根本派不上用场,中国陆军依然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而且中国空军没有遭受损失。即便美国能在太平洋上取胜,也不见得能在大陆上帮助俄罗斯。
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宣战,俄罗斯等于自寻死路。
除此之外,美俄同盟关系并没公布,因此俄罗斯在政治与外交上还有回旋余地,没有必要立即与中国摊牌。说得直接一点,就算美国战败了,中国也不会立即拿俄罗斯开刀,因此在战后的世界新秩序里,俄罗斯仍然能够保住其二流强国的地位,处境不会比美国战胜中国差多少。
正是如此,俄罗斯总统的立场非常明确,俄罗斯不会参战,但是也不会支持中国,将保持中立地位。只是俄罗斯总统同时表示,俄罗斯会维护与美国的良好关系,确保俄美贸易不受影响。如果美国肯给予适当的帮助,俄罗斯还会在中立政策上偏袒美国,比如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这个答复,早在卢卡斯的预料之中。
虽然对于俄罗斯的立场,卢卡斯非常不满,但是他仍然得让俄罗斯总统相信,美国才是俄罗斯的盟友。结果就是,在俄罗斯总统拒绝参战之后,卢卡斯依然做出了承诺,即在俄罗斯遭到攻击之后,美国会兑现同盟协议,为俄罗斯提供直接军事援助,并且在太平洋方向上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谈好这些,卢卡斯才在白宫发表了电视讲话。
美国东部时间二十二日凌晨一点,即中国北京时间二十二日十四点,美国总统卢卡斯正式向中国宣战。
第十四章宣战
第十四章宣战,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十六章 中东战争
第十六章中东战争
牧浩洋要强调的,不是以色列的重要性,而是可以通过以色列的立场来判断美军舰队的作战意图。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以色列参战,美国必须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支援以色列,二是阻止中国支援阿拉伯国家。前者,可以通过派兵参战的方式实现,而后者则需要牢牢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也就是说,如果以色列参战,美国海军就会在印度洋上大打出手,主动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事实上,这也间接证明了一点,即以色列很有可能立即参战。
原因很简单,如果李明阳提供的情报没有错,美军向印度洋派遣了六支航母战斗群,而且全部来自大西洋舰队,那么美国海军就有足够的把握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而且不会因此动摇在太平洋上的主导地位。只要美军夺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切断了中国通往中东地区的航线,以色列就会动手。
没过多久,牧浩洋的猜测就变成了现实。
北京时间二十二日夜间十点,即以色列时间下午五点半左右,以色列总理正式向埃及与叙利亚宣战。
半个小时之后,以色列国防军越过了埃以边境线,攻入西奈半岛。
在历史上,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为“第六次中东战争”,只是,作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一般称之为“中东战争”。
消息送来的时候,牧浩洋正在向黄瀚林汇报海军情况。
“已经确认了,以军跨过边境线,埃及国防军正在撤退,很有可能一口气退到苏伊士运河西岸。”
“埃及国防军如此不堪一击?”
牧浩洋笑了笑,算是做了回答。
黄瀚林显得有点惊讶,因为在他看来,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扬眉吐气的埃及国防军,不应该如此脆弱。要知道,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如果不是美国扬言参战,中国也不想在中东地区与美国交战,埃及国防军很有可能攻占大半个以色列,帮助巴勒斯坦复国,甚至有可能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
这才过了十五年,情形就完全掉转了过来。
至于其中的原因,牧浩洋知道,却不好说出来。
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纳杰夫一跃成为阿拉伯民族的最高精神领袖,在阿盟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埃及国防军的表现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埃及因此成为了阿拉伯世界里最强大的国家。
这些光辉,遮盖住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埃及仍然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国家。
虽然在阿拉伯世界、在中东地区,埃及是经济、军事、外交等实力都位居前列,但是在本质上,埃及仍然是一个高度依赖外界,特别是对华贸易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
与基础实力相比,埃及的国防力量明显过头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两只足够大的拳头,却没有强壮的身体。
在一场十多天的战争中,埃及军队还能正常发挥,可是在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中,问题就暴露无遗了。
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的国防实力并没有实质性增长,基本上在吃老本。
别的不说,在二零三七年之后,埃及只从中国采购了第二批二十四架j-30i,没有按照原订计划用j-30i替换三分之一的现役战斗机,连j-22m的改进工作也一拖再拖,陆军换装计划更是连续三次推迟,到二零五零年的时候才启动24式主战坦克的改装计划,并且计划在二零五五年引进地面战平台。
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埃及的经济实力,二是中埃关系。
经济实力上,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纳杰夫不再把以色列看成巨大威胁,开始按照他的设想提高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比如与叙利亚联合,拉拢约旦等国共同帮助巴勒斯坦复国,此外还为其他较为贫穷的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结果就是,埃及把大量的资源花在了对外援助上,而没有集中力量巩固自身实力,更没有在国防建设上投入大笔资金,导致国防力量增长缓慢。
当然,后者起到的影响更加重要。
从本质上讲,中国并不希望出现一个泛阿拉伯联盟,更不希望阿拉伯世界统一在一个政府之下。说得简单一些,中国的中东政策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都是利用中东国家间的矛盾来控制中东地区,只是着手点与美国不同,即美国支持以色列、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
在这个大背景下,纳杰夫的政策自然与中国的利益背道而驰了。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不再为埃及提供无偿军事援助,也降低了军事援助级别,即便没有禁止向埃及输出先进武器装备,也采取了基本贸易原则,即埃及必须以市场价格从中国购买军火。
显然,以埃及的实力,根本买不起先进武器装备。
要知道,j-30i的市场价格为每架二十七亿元,算上人员培训费用的话,超过了三十亿元人民币。二零五零年,埃及的国防预算为五千七百亿埃及磅,约和四千四百亿元,仅能采购一百多架j-30i。
从某种意义上讲,埃及国防力量增长缓慢,受中国的影响最大。
比如,在第五次中东战争前,中国出售给埃及的j-30i的单价仅为十八亿元,比中国空军的采购价格还低了百分之十五,而且其中百分之四十的货款是通过易货贸易,即埃及用资源支付的。
按照中国的中东政策,埃及的国防力量必须受到限制,只需要与以色列维持相对的战略均衡就行了。
可以说,这也是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在对埃政策上最突出的一点。
牧浩洋没有说出来,不表示黄瀚林不清楚。事实上,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在此之前还是国务院总理,黄瀚林不可能不清楚埃及的情况。
至于埃及军队有多少战斗力,牧浩洋是比较清楚的,因为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他访问过埃及三次,与埃及军方高层将领有过密切接触,还到埃及军队视察过情况。最近的一次访问是在二零四九年,当时他还与埃及总参谋长谈过,而且正是这次访问,促成埃及在次年确定了24式主战坦克的改进计划。
不可否认,埃及军队依然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只是比起以色列,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要知道,在过去十五年间,以色列的基本政策就是增强国防力量,而且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援助。
比如,以色列空军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就用f-44替换了所有战斗机,而且优先对f-44进行改进。如果不是美国不答应,以色列空军在二零四四年就将采购轰炸机,获得远程打击能力。
陆军方面,以色列国防军的动作更大,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就用m27a1替换掉了所有的主战坦克,从二零四四年开始把m27a1升级到a3的标准,在二零四五年推出第七代“梅卡瓦”主战坦克,并且在二零四八年单独启动了地面战系统的研制工作,两年后并入美国陆军的“未来地面作战系统”,并且获得了有限采购权。到战争爆发前,以色列陆军拥有近五千辆m27a3与“梅卡瓦7”型主战坦克,而且美国研制的“未来地面作战系统”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测试工作。
可以说,以色列在不遗余力的增强军备,美国也在不计代价的帮助以色列。
别的不说,在二零三八年到二零五一年的十四年间,仅海外犹太人社团就为以色列捐助了四万七千亿美元。在二零三九年底,排名全球第三的富豪、犹太人巴拉特逝世前,把大约三千六百亿美元的全部资产都捐献给了以色列,而且明确规定,这些资产只能用于以色列的国防建设。受巴拉特影响,在此之后的五年间,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富豪就为以色列捐献了近三万亿美元。
要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民族之一。
保守估计,西方国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财富掌握在犹太人手里,而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犹太人愿意在去世后捐出家产,就足以帮助以色列用最先进的武器准备,打造一支规模在百万以上的现代化军队。
显然,阿拉伯国家没有这么团结。
早在二零四四年,牧浩洋在第五次中东战争后第二次访问埃及之后,就向时任国家元首的黄瀚林提出,应该适当提高对埃及与叙利亚的援助级别,确保埃及与叙利亚的国防力量能够正常发展。
可惜的是,这个建议因为第二次印度洋战争而没有受到重视。
在此之后,中国自身忙于扩充军备,也就没有把中东的事情放在心头了。
此消彼涨之下,埃以之间的军事平衡早就不存在了。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以色列国防军的现代化还很不彻底,比如以色列陆军的主战装备依然是第四代主战坦克,而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也只有第五代水准,但是肯定比埃及国防军先进得多。
中东战局的情形如何,牧浩洋想都不用想就能猜到。
第十六章中东战争
第十六章中东战争,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十七章 远景
第十七章远景
“元首,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中东战事,而是埃及与叙利亚会何去何从。”
“什么意思?”
“毫无疑问,纳杰夫与阿萨德肯定会向我们求援,而且希望我们能够直接出兵。”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以色列在这个时候攻打埃及,绝对不是偶然事件。”
黄瀚林立即锁紧了眉头,等着牧浩洋说下去。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消息,以及我的判断,美国肯定会支持以色列,比如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切断我们与中东的海上交通,在必要的时候还会直接参战。作为交换条件,以色列将向我们宣战。”
“有确切的情报?”
“已经有情报表明,六支美军航母战斗群进入了印度洋,而我们在印度洋只有两支航母战斗群。如果仅仅是针对我们,美军最多只需要动用三支航母战斗群。”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从军事上讲,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固然重要,可是利用前期有利的战略局面巩固主战场上的优势地位更加重要,因此没有明确的目的,美国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太平洋上,多出三支航母战斗群,足以决定未来一两年之内太平洋战场的发展方向。而美国的明确目的,就是在中东地区扶持以色列,首先打垮阿拉伯国家,切断我们与欧洲的联系,迫使欧洲保持中立,或者倒向美国。从战略上讲,美国必须走出这一步,至少得让欧洲暂时放弃一体化工作,成为美国的附庸。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会在印度洋部署六支航母战斗群,把印度洋变成主战场。”
1...378379380381382...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