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当然,做为战术攻击,首先就要获取战术情报。
为此,从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起飞的四十八架f-44c一直在前方飞行,而之前探测到西印度洋舰队的预警机则伴随护航战斗机活动,除了指挥护航战斗机作战,还负责确定西印度洋舰队的准确方位。
八点三十五分,章玉廷派出的舰载预警机终于发现了逼近的美军机群。
预警机首先探测到的是美军的大型预警机,虽然航空作战指挥官没有立即下达命令,预警机的机长还是非常及时的调整了雷达的工作模式,准确测出了美军预警机的飞行数据,随即判断出美军预警机正在逼近。
只是,这个时候,预警机没有发现美军战斗机。
收到消息后,章玉廷犹豫了几分钟,才下令让待命的战斗机升空。
以当时的情况,章玉廷肯定知道舰队已经暴露了,只是在他看来,那架美军预警机应该刚刚发现舰队不久,因此美军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攻击准备工作,因此他有足够的时间增强舰队防空力量。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章玉廷仍然没有打破无线电静默。
也就是说,他没有向部署在印度的空军部队求援。
也许,在章玉廷看来,西印度洋舰队有足够的能力抵挡来自第四舰队的打击。
事实上,西印度洋舰队也确实办到了。
八点四十分,美军预警机在四百五十公里外,探测到了西印度洋舰队。只是伴随的美军战斗机没有立即前出,也就没有被舰载预警机发现。按照美军的战术,护航战斗机将在负责近距离攻击的机群之前进入,而不是去掩护那些携带反舰导弹的机群。由此可见,美军指挥官非常有信心。
当然,这也与西印度洋舰队没有及时扩大防空范围有关。
如果在傍晚的时候,章玉廷把舰队防空范围扩大到六百公里,超过美军轻型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那么美军就必须提前动用护航战斗机,也就有可能暴露战术意图,而执行外围攻击任务的美军机群也将受到阻挠。
可惜的是,章玉廷没有这么做。
八点五十分,一百二十架美军战斗机在距离西印度洋舰队五百到五百五十公里的区域内发射了反舰导弹。
一百二十架战斗机,总共发射了四百八十枚反舰导弹。
虽然这样的攻击不足以干掉西印度洋舰队,甚至不会构成严重威胁,但是足以消耗掉西印度洋舰队的防空火力。
要知道,战斗机与战舰上的对空弹药都非常有限。
也就在这个时候,四十八架f-44c提高了飞行速度,开始为后面跟进的九十六架舰载战斗机开路,也同时引开西印度洋舰队上空的防空战斗机,不让防空战斗机去拦截逼近的反舰导弹。
三分钟后,舰载预警机探测到了逼近的反舰导弹。
只是,舰载预警机也同时探测到了逼近的美军战斗机。
防空作战立即展开,已经升空的四十多架j-32全部迎战逼近的美军战斗机,而拦截反舰导弹的任务交给了防空战舰。
这一战术安排没有多大的问题,因为舰载预警机探测到目标的时候,反舰导弹群离舰队已经不到两百公里了,而舰队区域防空系统的最大拦截范围超过了二百五十公里,动用战斗机拦截反舰导弹,只会干扰反导防空作战。更重要的是,当时谁也不知道那四十多架美军战斗机是护航战斗机。如果这些战斗机携带的是反舰制导炸弹,那么就得用防空战斗机进行拦截。
所幸的是,美军使用的轻型反舰导弹在巡航阶段以亚音速飞行。
如此一来,反导作战并没有立即开始,而是延迟了五分钟。在此期间,两艘航母各派出了十二架j-32。
直到八点五十八分,反导作战才开始。
拦截行动非常顺利,对付亚音速轻型反舰导弹,区域防空导弹的单发命中率接近百分之百。即便有漏网之鱼,也将遭到中程防空导弹拦截,而极少数能够逼近战舰的反舰导弹根本没有机会突破末段拦截系统。
必须承认,中国舰队的防空能力非同一般,特别是末段反导拦截能力。
在不到两分钟的战斗中,四百八十枚反舰导弹悉数被击落。
只是,这绝非真正的威胁。
第十九章伏击
第十九章伏击,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二十章 进攻意识
第二十章进攻意识
西印度洋舰队里的防空战舰拦截反舰导弹的时候,空战也打响了。
虽然f-44c是f-44a的改进型,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格斗能力,但是在空战性能上,仍然没有超越j-32。要知道,在二零五零年,中国海军就把所有j-32送回成都飞机制造厂,进行了性能升级,主要就是增强机体机构强度,安装新的抗荷系统,把最大机动过载提高到了十八g。虽然这离j-32设计时要求的二十g还有些差距,但是已经比第一批的十五g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以格斗为主的空战中,机动性的丝毫差距都能左右结果。
从性能上讲,f-44c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达到十八g的最大过载,而j-32改进后能在任何允许的情况下飞出十八g的最大过载,而且在盘旋角速度、瞬间转向角速度、爬升率等多个方面都超过了f-44c。
这场空战,美军战斗机唯一的优势就是得到了预警机的直接支持。
一架大型预警机,能够同时指挥五十架以上的战斗机,而一架舰载预警机最多只能指挥十二架战斗机。
当时,指挥j-32作战的只有两架舰载预警机。
所幸的是,在进入格斗阶段之后,预警机的价值就不大了,更多的时候得由战斗机的性能、以及战斗机飞行员的能力来决定胜负。只是在这种情况下,空战不再是相互发射导弹的简单过程,而是持续的缠斗,特别是在双方都有足够燃油、不用为返航发愁的时候,缠斗往往会持续十多分钟。
也就在双方的战斗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携带反舰制导炸弹的九十六架美军舰载战斗机赶到了。
当时,首批升空的j-32根本无法拦截这些美军战斗机,而刚刚拦截了反舰导弹的防空战舰也正在调整作战状态。可以说,美军战斗机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迅速逼近了西印度洋舰队。
只是,美军飞行员没有高兴多久。
在已经能够通过夜视仪看到西印度洋舰队的时候,二十四架j-32分成八个编队,从万米高空俯冲了下来。
第一轮交战,美军战斗机就被击落了二十一架。
剩余的七十五架战斗机也被冲散了,有的直接抛掉了炸弹,转而与j-32格斗,有的则降低了飞行高度,继续向西印度洋舰队突击。
只是,跟防空战斗机相比,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显然没有任何优势。
更重要的是,这批j-32在起飞的时候,只携带了三分之一的燃油,空战重量比首批升空的轻了六吨。
这就意味着,这些j-32的空战推重比高出了零点二,能够在更大的飞行包线内做出十八g的机动动作。
第二轮冲击,又有二十三架美军战斗机被击落。
到这个时候,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甚至没能咬住一架j-32。
结果就是,在眼看就能攻击西印度洋舰队的时候,美军战斗机不得不抛掉炸弹,转为应付防空战斗机。
九点十五分,美军的第一轮攻击结束。
从战术上讲,美军此轮攻击收获的只有苦果,没有战果。
根据西印度洋舰队的作战记录,在这场战斗中,防空战斗机击落了八十八架敌机,此外防空战舰还击落了十七架敌机。后来,美军也承认,在当晚的第一轮攻击中,损失了一百零八架战斗机,比中国海军统计的战果还多了三架,其中七十三架是舰载战斗机。在这些被击落的战斗机中,大部分飞行员要么阵亡、要么被俘、要么失踪,只有不到二十人获救,而且只有八名飞行员有机会再次驾驶战斗机升空。
相对而言,西印度洋舰队的损失小得多。
根据可以考证的资料,西印度洋舰队在这场战斗中最多只损失了二十三架战斗机,而且大部分飞行员获救。而根据幸存飞行员会议,当天晚上在空战中被美军击落的舰载战斗机不会超过二十架。
相对而言,美军取得的战果就无足轻重了。
攻击结束的时候,没有一艘战舰被导弹或者炸弹击中,只有一艘远洋护卫舰在高速规避导弹的时候与邻近的驱逐舰发生侧碰,而且损伤并不严重,没有对后继战斗产生影响,也没有人员伤亡。
只是,这轮攻击收到了一个预料之外的效果:让章玉廷放松了警惕。
前面已经提到,章玉廷认为美军第三舰队从珀斯出发之后,即便沿最短航线以最快速度航行,也要到二十三日下午才能赶到,此时应该在三千公里之外,根本没有办法出动舰载战斗机攻击西印度洋舰队,而美军部署在迪戈加西亚的轰炸机肯定撤走了,不然应该在第一时间到达。
也就是说,按照章玉廷的判断,美军没有能力发动第二波攻击。
严格说来,他的这个判断没有错。如果美军仍然有部分轰炸机留在迪戈加西亚,就应该派遣更多的战斗机夺取制空权,让轰炸机首先用重型反舰导弹发动攻击,然后让战斗机用反舰制导炸弹进行补充攻击。
事实上,第三舰队也确实在三千公里之外。
只是,在军事情报局发给西印度洋舰队的情报中,没有提到美军在迪戈加西亚部署了二十四架大型加油机,因此章玉廷也就不可能知道,这些加油机足以支持一百九十二架战斗机发起攻击。
更重要的是,第四舰队与迪戈加西亚还有上百架战斗机没有出动。
别忘了,第四舰队的三艘航母都是满载排水量超过十四万吨的超级航母,正常情况下的载机量也在一百二十架以上,其中至少应该有四个各含二十四架战斗机的中队,因此第四舰队总共拥有二百八十八架战斗机,而迪戈加西亚的八十架战斗机中,只有四十八架参与了首轮进攻。
如此一来,美军不但可以用第三舰队的舰载战斗机发起攻击,还能出动数量多得多的护航战斗机。
与之相比,章玉廷却认为战斗已经结束了。
九点二十五分,章玉廷就让防空战斗机返航,而他在这时候只让十二架j-32升空执行巡逻任务。
此时,美军的第二批攻击机群离西印度洋舰队已经不到一千公里了。
从时间上看,第二次攻击将在九点四十分开始。
事实上,在第二轮攻击的时候,美军只出动了三十六架战斗机护航,其中二十四架来自第四舰队,十二架来自迪戈加西亚。
很明显,美军的护航力量仍然不足。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军指挥官,即第四舰队司令金梅尔少将认为能够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所以没有安排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因为在首轮攻击结束之前,第二批攻击机群就已出发,所以金梅尔无法及时增派护航力量。只是在九点二十分左右,他紧急出动了二十四架舰载战斗机,而这批战斗机在没有加油机支持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追上提前一个小时出动的攻击机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西印度洋舰队保持了防空强度,哪怕让j-33挂上对空弹药升空巡逻,结局都会截然不同。
要知道,第三舰队派来的战斗机,全部携带反舰制导炸弹。
也就是说,这批战斗机只要遭到拦截,就很难攻击西印度洋舰队,结局与首轮攻击中的第二批攻击机群差不多。
可惜的是,章玉廷没有增派防空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当时章玉廷甚至把已经升空的四架舰载预警机中的两架招了回来。
根据幸存官兵回忆,当时章玉廷并没打算撤离战场,而是决定在顶住了美军的攻击之后发动反击,因为按照他的判断,第四舰队肯定在迪戈加西亚附近,而且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不少战斗机,只有及时反击,才有可能阻止第四舰队再次发动攻击,一味逃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严格说来,章玉廷的这个判断没有错,因为战舰的速度比战机慢得多。
如果第四舰队就在迪戈加西亚附近的话,西印度洋舰队根本不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之内逃出美军的打击范围。
事实上,第四舰队确实在迪戈加西亚附近。
也就是说,如果章玉廷不设法发起反击,哪怕第三舰队没有赶到,第四舰队也能在三个小时之后发动第二次攻击。
问题是,西印度洋舰队只有两艘航母,而且已经在防空作战中损失了部分战斗机。
受此影响,章玉廷肯定不会拿宝贵的空中力量来执行战术侦察任务,而是决定采用七年前牧浩洋对付印度洋舰队的战术,让护航战斗机掩护预警机前出,在搜寻第四舰队的时候顺带夺取制空权,然后组织舰载战斗机发动决定性的攻击。
幸存的官兵已经证明,在再次遭到美军攻击之前,章玉廷已经下令为j-33挂上反舰制导炸弹,而且让航空作战参谋给飞行员分派作战任务,返航的防空战斗机则转为执行护航任务,并且安排优先升空。
后来,通过对西印度洋舰队沉船遗骸进行的考证,也证明了这一说法。
问题是,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即便西印度洋舰队的官兵素质在中国海军中排名第一,也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指挥官的意志改变不了客观事实,而留给章玉廷的时间只有仅仅十五分钟了。
第二十章进攻意识
第二十章进攻意识,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二十二章 主要与次要
第二十二章主要与次要
战斗结束的时候,北京这边已经是二十三日凌晨一点过了。
根据空军在凌晨一点五十分发来的消息,美军舰队确实发动了第三次攻击,只是规模并不大,只出动了不到一百架战斗机,而且在与中国空军的战斗机遭遇后,放弃了攻击舰队的想法。
凌晨两点半,牧浩洋收到了最后一份战报。
此时,“福州”号还没有沉没,要等到上午十点过后,牧浩洋才会收到“福州”号沉没的消息。
只是,已经遭受的损失,已经足够惨重了。
最让牧浩洋痛心的,不是损失了西印度洋舰队,而是章玉廷阵亡。
当时,牧浩洋甚至认为是自己害死了章玉廷,因为是他派遣章玉廷去西印度洋舰队,如果他没有下达这道命令,章玉廷就不会殉国。
章玉廷之死,也确实是中国海军的一大损失。
不管后来对他的评价如何,在战争爆发的时候,章玉廷是中国海军中地位与能力都仅次于牧浩洋的高级将领。在很多人看来,章玉廷甚至是牧浩洋的接替人,是海军参谋长的热门人选。
客观的讲,排除不确定性因素,章玉廷在这场战斗中没有犯任何错误。
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军事情报局没能及时获得第四舰队进入印度洋的情报,使西印度洋舰队错过了逃离战场的机会。如果在二十一日、哪怕在二十二日上午获得了第四舰队的情报,牧浩洋都会让章玉廷率领西印度洋舰队撤离阿拉伯海,前往孟加拉湾,或者干脆返回本土。
如果西印度洋舰队在二十一日就向东航行,最多在二十二日白天,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附近与第三舰队遭遇。因为早知第三舰队离开了珀斯,所以章玉廷肯定会有所防范,不会被打得措手不及。如果海战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附近打响,西印度洋舰队能够得到部署在南安达曼岛上的航空兵掩护,很有可能挫败第三舰队,打通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在第四舰队到达前离开印度洋。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分析。
直到“阿拉伯海海战”打响,牧浩洋都不知道第三舰队的具体行踪,也就无法断定第三舰队去了马尔代夫群岛。如果第三舰队留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域,就有可能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伏击西印度洋舰队。
事实上,也正是这个判断,让牧浩洋决定让西印度洋舰队留在阿拉伯海。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情报上。
可是,这也不是李明阳的错,因为第四舰队之前一直在中南美洲活动,按计划要到二十二日才能返回诺福克海军基地。事实上,李明阳能在二十二日夜间做出判断,认为第四舰队已经进入了印度洋就已非常不错了,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从美国海军内部搞到了第四舰队的部署情报。如果没有这份情报支持,恐怕要到西印度洋舰队遭到伏击的时候,才能知道第四舰队已经进入印度洋。
章玉廷阵亡后,牧浩洋去前线指挥战斗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暂且不说还有没有人可以取代章玉廷去指挥舰队作战,就算有,牧浩洋也不会把这个重任交给他人。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已经三去其二,只剩下四支航母战斗群。在中国海军对面,美国海军却拥有足足十五支航母战斗群。如果再有什么闪失,哪怕只损失一艘航母,后果都难以设想。
凌晨…,牧浩洋再次找到黄瀚林,在汇报了西印度洋舰队覆灭的消息后,正式提出前往太平洋舰队指挥作战。黄瀚林没再阻挠,只是要求牧浩洋在离开之前,必须制订好详细的作战计划。
当然,不用黄瀚林多说,牧浩洋也会在准备妥当之后去太平洋舰队。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如何用剩下的四支航母战斗群扭转战局。
显然,这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情。
在取得绝对兵力优势之后,美军肯定会加强进攻力度,而且会同时在两个方形上发动战略进攻。印度洋方向上,美军舰队不会急于开赴红海,而会转移到东印度洋,封锁所有进入印度洋的航道,同时掩护与支持新加坡。太平洋方向上,美军舰队肯定会在扶桑与琉球群岛方向上大展拳脚,或者在菲律宾方向上撕开中国的本土外围防御圈,在空军的协助下打开几道缺口。接下来,美军会加强轰炸力度,甚至会在舰队取得突破之后,轰炸中国本土的战略目标。
深思熟虑后,牧浩洋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酷的现实:不管的战术部署如何,短期内很难扭转局面。
说得直接一点,短期内的首要任务不是派舰队去印度洋夺回制海权。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军队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本土外围防御圈,应付即将开始的战略轰炸。
在具体方面,主要有两件事要做:一是立即对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发动反击,削弱美军在该地区的战略打击能力,从而减轻本土外围防御圈的压力;二是尽快完善这条战略防线,即出兵攻打新加坡。
除了这两个主要任务,还有两个次要任务:一是加强本土北方防御部署,提高对俄罗斯的警戒级别,防止遭到来自俄罗斯的突然打击;二是尽快出兵中东,帮助埃及与叙利亚稳住阵脚。
想明白后,牧浩洋在天亮前让秘书安排了高级将领会议。
吃了早饭,视频电话”>会议就开始了。
对于牧浩洋提到的问题,戚凯威、母祁铁与庞跃龙都表示忍痛,而且各自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反击问题上,母祁铁提议动用战略轰炸机与中程弹道导弹,重点打击关岛与澳大利亚的美军基地,并且安排部署在扶桑、琉球群岛、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的战斗机掩护,以增强轰炸机的突击力度。
对此,牧浩洋没有反对,只是提到反击以打击军事目标为主。
随后,庞跃龙提出,应该尽快加强在扶桑、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与印度尼西亚的军事部署,应对美军有可能在这些方向上发起的登陆作战行动,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在西南太平洋上发起两栖进攻。
对于前者,牧浩洋表示赞同,但是并不支持立即发动两栖进攻。
原因很简单,没有制海权,两栖进攻显然等于白谈。
问题是,庞跃龙坚持认为两栖进攻是拖延美军战略进攻的最佳办法,而且陆战队登陆成功之后,可以利用庞大的战略运输机群,以空运的方式投送作战力量,降低对海运的依赖程度。
在庞跃龙的坚持下,牧浩洋没有反对,只是让戚凯威也加入了进来。
说白了,如果要打一场以空运为主的地面进攻战,肯定少不了陆军的份,因为战略空运本身就是为陆军量身定做的。
在北方防御问题上,戚凯威的答复非常直接:他已经在北方部署了四个集团军,其中两个在东北、两个在西北,而且正在动员四个预备集团军。在战争动员开始之后,还能在北方增加一百万兵力。
按照戚凯威的估计,这些部署足以阻吓俄罗斯。
至于驰援埃及与叙利亚,戚凯威的立场更加明确:在海运不畅的情况下,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经巴基斯坦、伊朗与伊拉克,通往叙利亚的铁路,而伊朗与伊拉克保持中立,所以首先得在外交上做文章。
按照他的估计,如果拉拢了伊朗与伊拉克,这条战略铁路线至少能够支持一个集团军在中东地区作战,至少能够稳住叙利亚,在戈兰高地方向上对以军构成严重威胁,从而迫使以色列国防军转移重点。
当然,前提是必须拉拢伊朗与伊拉克。
在最为重要的问题上,即攻打新加坡,戚凯威的态度比较保守,但是也很乐观,即中国部署在东南亚地区的空中力量足以抵消美国海军的优势,把美军舰队挡在战场之外,只是需要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提供更多的军事基地,并且在作战行动上予以配合,陆战队也应该出一分力。
1...380381382383384...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