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针对戚凯威提出的问题,庞跃龙的答复很简单:如果陆军不愿意出兵,陆战队愿意担负起攻打新加坡的重任。
如此一来,牧浩洋就顺水推舟,对陆军与陆战队的部署做了明确安排。
陆军主要负责本土北方警戒,以及在外交取得突破之后出兵中东地区。陆战队主要负责加强本土外围防线,为攻打新加坡做准备。除此之外,陆军与陆战队还应该各自抽调出部分兵力,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发动战略反击,即在西南太平洋上发动两栖进攻,迟滞美军的进攻行动。
总结下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外交上。
除了伊朗与伊拉克仍然保持中立之外,作为中国盟国的印度尼西亚也暂时没有向美国宣战,而在攻打新加坡的战斗中,印度尼西亚是必不可少的战略屏障,因此必须尽快让印度尼西亚参战。
会议结束的时候,牧浩洋收到了“福州”号沉没的消息。
没有时间让他悲痛,因为他必须立即找到杜小蕾,让总理在外交上下点功夫,让那几个摇摆不定的国家选择立场。
第二十二章主要与次要
第二十二章主要与次要,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二十三章 俄罗斯的野心
第二十三章俄罗斯的野心
当时,外交上的主要问题不在中东,而是在东南亚。
二十三日上午,在牧浩洋召开军方高级将领会议的时候,杜小蕾也在跟黄瀚林商讨当前的局势,随后在牧浩洋找过来之前,就通过外交渠道向伊朗与伊拉克当局表示,如果支持中国的正义事业,中国将为两国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包括向两国提供武器装备、派遣防御性军事力量等等。
两个小时后,伊拉克当局就做出了答复:已经在为向以色列与美国宣战做准备了。
此时,牧浩洋刚好找上门来。
只是,伊朗当局没有立即做出答复。原因很简单,自从埃及搞“泛阿拉伯运动”后,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大大降低,甚至因此失去了叙利亚的支持,为了争夺领导权,伊朗与埃及的关系行同水火。
在与牧浩洋商量后,杜小蕾决定以黄瀚林的名义派一名特使去德黑兰。
伊朗与埃及的矛盾再大,也会努力争取叙利亚,因为在阿拉伯世界中,叙利亚是埃及的主要支持者。从政治上讲,如果伊朗能在这个时候为叙利亚提供援助,就能利用这个机会分化埃及与叙利亚。按照杜小蕾的判断,伊朗肯定会向美国与以色列宣战,因为伊朗一直奉行反美政策,还在推行“泛伊斯兰运动”的时候把以色列当成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敌人,但是伊朗肯定会对援助行动做出限制,即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必须以拯救叙利亚为主,而不牵涉到埃及。
显然,牧浩洋肯定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在杜小蕾的开导下,牧浩洋也承认,拯救叙利亚就是拯救埃及,因为以色列不可能背对着强大的中国军队作战。
只是,杜小蕾还没做出安排,李明阳就送来了一份情报。
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
根据军事情报局截获的消息,俄罗斯正在向高加索地区增兵,很有可能在近期攻打外高加索的几个国家。
在牧浩洋与杜小蕾看来,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这表明俄罗斯暂时不会在远东地区用兵,中国本土受到的威胁大大降低,可以让戚凯威从北方防线上抽调一个集团军前往中东地区,而不是像之前计划的,从南方地区抽调部队。
其次,俄罗斯此举,只会促成伊朗参战,而且是无条件的参战。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进军外高加索地区,必然会对伊朗构成致命威胁。
从性质上讲,俄罗斯出兵外高加索地区,肯定不是为了攻打伊朗,而且俄罗斯也没有必要攻打伊朗。
按照杜小蕾的分析,俄罗斯是想借此机会平定外高加索地区。
要知道,在四个主要国家集团中,俄罗斯的实力最弱,影响力最差,大部分原因就是三个外高加索国家不大听话。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一直是俄罗斯的眼中钉,是俄罗斯战略扩张的最大障碍。
早在二零零八年,俄罗斯就出兵教训了妄图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
在平静了十多年后,在二零二二年,俄罗斯以铲除车臣地区分裂份子为名,再次出兵外高加索,推翻了格鲁吉亚政权,然后迫使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签定城下之盟,重新回到了独联体的怀抱。只是好景不长,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相继发生颜色**,新政府变得更加亲华。原因很简单,在全球自然灾害期间,只有中国为这三个小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帮助它们渡过了难关。灾难结束之后,亲华政党相继在这三个国家上台执政。对俄罗斯来说,这显然是无法容忍的事情,只是在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的主要强权时,俄罗斯也不敢贸然采取军事行动,只能忍气吞声,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动手。
事实上,这也是中俄渐行渐远的原因之一。
在俄罗斯当局看来,中国正疲于应付美国的战略进攻,因此收复外高加索地区的时机成熟了。
必须承认,俄罗斯当局确实有点短视,或者说拥有与实力不相称的野心。
虽然中国与三个外高加索国家没有签署同盟条约,但是在经济层面上,三个外高加索国家早已融入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体,而且其战略地位对中国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中国精心构筑的大中东防御圈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除了挡住北面的俄罗斯之外,还起到了威迫伊朗的作用。
可以说,只要俄罗斯入侵外高加索,中俄矛盾就无法化解。
就算短期内,中国会忍气吞声,避免两线作战,但是只要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局势有所好转,中国就不会放过俄罗斯。
当然,现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伊朗这边。
在中国全力扶持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时候,伊朗没有与中国翻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构成的直接威胁。
虽然在中东,随着叙利亚与埃及结盟,成为中国的友好国家,俄罗斯一度提高了对伊朗的重视程度,但是俄罗斯在外高加索地区的野心,也一再使伊朗有所顾虑。到了二零四五年之后,随着俄罗斯与美国越走越近,特别是在二零四九年,刚当上总统的卢卡斯在访问莫斯科的时候,提到美国将无条件的支持俄罗斯在独联体内的利益诉求,伊朗就不再把俄罗斯当成可以信任的国家了。
从政治上讲,伊朗不但不再信任俄罗斯,还得提防着俄罗斯。
要知道,在历史上,俄罗斯一度想从高加索进入伊朗,获得“暖水港口”,而这也是促成伊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倒向美国,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头号盟国的主要原因。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甚至高于以色列。如果不是伊斯兰**,伊朗不会成为美国的对头。
站在伊朗的立场上,更得担心俄罗斯替美国卖命。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俄罗斯控制了外高加索地区,等于美国在靠近伊朗首都的地方获得了前进基地。别忘了,德黑兰在伊朗西北部地区,往北不到两百公里就是爱沙尼亚,而德黑兰离伊拉克远得多。
对伊朗当局来说,如果俄罗斯成了美国的帮凶,其地位就保不住了。
可以说,这正是二零四五年之后,俄伊关系的写照。特别是在二零四九年之后,伊拉克倒向埃叙同盟,来自南面的威胁几乎消失,伊朗调整了军事部署,把原先放在两伊边境地区的三个**卫队师全部派往西北地区。这一部署调动,表明伊朗不但不再把俄罗斯当成盟友看待,还开始提防俄罗斯了。
这下,俄罗斯出兵外高加索的话,等于帮了中国大忙。
当然,俄罗斯是否出兵还是个问题。
杜小蕾也看到了机会,当即就给外交部打了电话”>,安排前驻伊朗大使钟镇江以元首特使身份前往德黑兰,向伊朗总统与最高精神领袖正式提出结盟,然后提出借用铁路运送军队的事情。
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外交工作。
回去后,牧浩洋给戚凯威打了电话”>,让他尽快加强在北方地区的军事部署,但是以防御部署为主。
此举,就是要逼迫俄罗斯进军外高加索。
虽然杜小蕾提出,应该从北方地区抽调部分兵力,降低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以便让俄罗斯放松警惕,但是牧浩洋认为,这么做根本起不到正面效果,反而有可能使俄罗斯放弃外高加索。
原因很简单,中国此时是四面楚歌,而且美俄关系摆在那里,没有任何理由放松北方地区的警戒力度。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从北方地区抽调兵力,就算俄罗斯并不认为这是进攻中国的大好时机,也会有所提防。只有继续加强戒备,做好与俄罗斯打打仗的准备,才能让俄罗斯相信,中国没有别的计划。
这么做,还有一个明显好处,即美国会鼓励俄罗斯进军外高加索。
在明知道打不过中国军队的情况下,就算美国希望俄罗斯参战,也没有理由让俄罗斯在远东地区葬送主力部队。虽然美军已经夺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权,但是中国部署在南亚地区的空中力量并没受到影响,因此美国必须想法切断地面交通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俄军越过高加索山脉,攻入伊朗境内。
事实上,这也是确保以色列能在中东击败阿拉伯国家的重要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把陆军主力留在北方地区,还能让美国坚定发动战略进攻的决心,从而把主力投入到东南亚或者东亚地区。从军事角度讲,这等于为美军挖了个陷阱,让美国在完成战争动员之前,把本来就没有多少优势的地面部队消耗在次要战场上,而不是在主要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地面战场的中心不在东南亚与东亚,而是在中东地区。
如果能够在东南亚或者东亚消耗美军的部分兵力,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冒险。
毫无疑问,不管是牧浩洋与戚凯威、还是庞跃龙,都更加乐意在本土附近跟美军作战。
有这么多的好处,牧浩洋自然没有理由选择别的手段了。
第二十三章俄罗斯的野心
第二十三章俄罗斯的野心,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二十四章 反击
第二十四章反击
二十三日夜间,在被动挨打了三天之后,中国军队终于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反击。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海军与中国空军已经进行了反击。
二十一日清晨,一艘在西太平洋上活动的中国潜艇就用巡航导弹攻击了关岛,只是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几个小时之后,另外一艘在中途岛附近活动的攻击核潜艇遭遇了一支美军的快速运输船队,结果在发起攻击前暴露行踪,于二十二日凌晨被美军反潜巡逻机投下的鱼雷击沉。二十二日上午,中国海军的一架反潜巡逻机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大约一千二百公里处发现了一艘美国籍货轮,随后用反舰导弹将其击沉。当天晚上,中国空军出动轰炸机,攻击了前往关岛的美军快速运输船队,击沉了四艘运输船、击毁三艘。事实上,这就是在二十一日与中国潜艇遭遇的那支船队。
当然,这些反击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相对而言,中国在这几天内遭受的损失更加惨重。
仅在二十一日,就有四十多艘中国籍货轮被美国扣押。因为当时美国还没有正式向中国宣战,所以这些货轮的船员都在当天经中国使领馆安排,搭上了回国的专机,没有被美国扣留。
二十二日,在美国正式向中国宣战之后,美国由扣押了十八艘中国籍货轮,并且扣留了四百多名船员。
到了二十三日,美军在印度洋上拦截与击沉了十四艘中国籍货轮。
要知道,这些都是运载了货物的货轮。
仅在二十三日遭到拦截与击沉的十四艘货轮中,就有十一艘是超级货轮,运载的物资超过了四百万吨。
相对而言,美军损失的货轮,排水量都在十万吨以内。
当然,中国军队的反击也收到了一些效果,比如从二十三日开始,美军就不敢贸然让没有得到掩护的船只进入西太平洋了。
只是,这些反击仍热不够。
在牧浩洋下达了反击命令之后,母祁铁只花了四个小时就制订好了第一份计划,或者说是调整好了计划。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总参谋部与各军兵种司令部就拟定了很多作战计划草案。
战争爆发后,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草案进行修改与完善。
这次反击,空军动用了部署在本土的两个轰炸机联队,总共八十架h-30,另外还从扶桑地区出动了四十架j-30掩护轰炸机群。在反击开始前,陆军则动用了两个旅的中程弹道导弹,对关岛的美军战区防空反导系统进行突然打击。整个突击行动安排得非常到位,只是在执行的时候出了问题。
按照由空军司令部拟定的作战计划,陆军的两个导弹旅在二十二点三十分,准时向关岛发射了一百二十枚配备子母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按照计划,空军的轰炸机群应该在二十点四十五分起飞,在弹道导弹落下前五分钟到达北马里亚纳群岛西北,然后在二十二点四十分左右投射巡航导弹。如此一来,在弹道导弹落下后大约两分钟,巡航导弹就能到达,突破美军的反导系统。
问题是,轰炸机群在二十一点才升空。
虽然在此之后,机群提高了巡航飞行速度,追回了十分钟,但是仍然比预定时间晚了大约五分钟到达。
结果就是,弹道导弹落下后,巡航导弹并没立即到达。
对于现代化防空系统来说,五分钟就足以展开了。
根据美军的战报,中国陆军的导弹攻击产生了非常大的效果,部署在关岛的三套战区防空系统均遭到重创。美军的反导导弹只能拦截单一弹头,无法拦截子弹药,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拦截导弹可用。
问题是,在二十三日之前,美军就加强了关岛的防空部署。
在二十一日与二十二日,美军动用上百架次大型运输机,向关岛运送了十二套野战防空系统,而且还在阿拉普港与安德森空军基地各部署了四套末段拦截系统,增强了重要军事设施的防御能力。
这些部署,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空军轰炸机群投射的巡航导弹到达时,美军已经进入防空作战状态,十二套野战防空系统与八套末段拦截系统在对付巡航导弹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八十架h-30投射的近千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中,只有不到一百枚突破了防空网,在计划打击的目标中,只有八个被彻底摧毁。
与巨大的投入相比,取得的战果并不算大。
要知道,一百二十枚弹道导弹与九百六十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价值高达数千亿元,而被摧毁的八个军事目标不过几十亿元。更重要的是,这轮打击并没瘫痪关岛的军事基地,对美军后继作战行动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仅仅两天之后,从关岛起飞的美军轰炸机就对扶桑地区进行了报复性打击。
所幸的是,在这轮打击中,中国空军没有遭受损失。
事实上,双方交战力量并没面对面相遇。在完成打击之后,h-30机群与护航的j-30机群都顺利返航,美军紧急出动的防空战斗机在半个小时之后才到达h-30机群发射巡航导弹的区域。
当然,这轮打击也产生了一些较为长远的影响。
一周之后,美军在关岛与塞班岛各开辟了两座大型机场,把部署在该地的作战飞机数量提高到了六百架。在此之前,美军撤走了部署在关岛的反潜巡逻机,增派了八架大型预警机与八十架战斗机,把防空巡逻范围扩大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即便在此之后,美军部署在关岛与塞班岛的预警机也一直维持在十二架以上,确保随时有四架在空中巡逻,战斗机的数量则维持在两百架以上。
由此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关岛作为战略基地的意义大幅度降低。
虽然在此之后,美军仍然多次利用关岛出动战略轰炸机,打击扶桑、琉球群岛、菲律宾与中国本土的战略目标,但是这些轰炸机都不是部署在关岛的,而是从夏威夷、或者美国本土起飞,仅在关岛补充燃油。
显然,这极大的降低了轰炸机的作战效率。
部署在关岛的轰炸机,一天能执行两次轰炸任务,而部署在夏威夷的轰炸机一天最多只能出动一次。因为往返航程超过一万八千公里,所以部署在美国本土的轰炸机两天才能出动一次。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空军在二十三日夜间反击关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要知道,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战略性军事基地,而离关岛最近的战略性军事基地是几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
关岛的战略价值降低,意味着中国在西太平洋方向上的威胁大幅度降低。
如果没有这次打击,仅安德森空军基地就能在战时容纳两百架轰炸机,随后开辟的两座机场还能各容纳一百架轰炸机。如果这些轰炸机全部用于对中国本土作战,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说得直接一点,为了对付这些轰炸机,中国至少需要在西太平洋防线上部署一千架战斗机与上百架各类支援性飞机。
对中国空军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要知道,就算把转移到岸上的海军舰载航空兵算上,中国军队在二零五二年也只有不到五千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只有三千六百架左右。虽然中国在年底就进入了战争状态,军品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受战斗损失影响,要到二零五三年底,中国的战斗机数量才能突破四千架。
由此可见,如果在二零五二年,把一千架战斗机放在西太平洋方向上,中国空军就很难在其他方向上投入重兵了。
对接下来两个月的战斗来讲,这无疑具有毁灭性的灾难。
当然,中国空军没有因为这次不算太成功的反击而放弃,接下来的几天内,中国空军除了又对关岛发动了两次不大成功的空中打击之外,还在二十五日出动轰炸机,首次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地区。
在二十四日,澳大利亚已经向中国宣战。
由此促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印度尼西亚在二十四日夜间宣布向中国开放所有军事设施。
虽然要到一年之后,随着中国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发动战略性进攻,在本土受到的威胁有所缓和之后,印度尼西亚才会参战,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印度尼西亚答应开放军事设施已经帮了大忙。
在中国的本土外围防御圈中,印度尼西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除此之外,印度尼西亚还是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缅甸与柬埔寨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屏障。
也正是印度尼西亚表明立场,泰国才在当月月底宣布参战。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空军轰炸澳大利亚的基础,即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能在完成任务后飞往印度尼西亚的空军基地,不用直接返回国内,等于缩短了数千公里航程,在进行第二次轰炸之后,才用得着返回国内的空军基地。如果不是印度尼西亚的空军基地过于简陋,根本用不着这么麻烦。
不过,最直接的影响还是促成了攻打新加坡的作战行动。
第二十四章反击
第二十四章反击,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二十五章 第一个转折点
第二十五章第一个转折点
二十五日,牧浩洋收到了杜小蕾发来的消息。
虽然伊朗当局拒绝跟中国结盟,但是答应开放本国铁路交通线,并且为过境的中国军队提供三处驻扎营地与物资保障。当然,中国得为此向伊朗支付一笔租借费用,并且掏钱购买物资。
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当时能够取得的最好的外交成果了。
在回复的时候,伊朗总统提到,伊朗还没有遭到难以抵抗的战略威胁,因此没有理由卷入这场战争,但是伊朗非常重视与中国的传统友谊,也支持中国为遭受到的战略打击所进行的军事反击,因此希望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与中国进行进一步的合作,也希望中国当局能够理解伊朗的苦衷。
说白了,伊朗不想立即卷入战争,但是更不想在不得不卷入战争的时候孤立无援。
从政治上讲,伊朗是在利用与中国的关系向俄罗斯示威,或者说是让俄罗斯放弃进军高加索的想法。
当然,牧浩洋要的只是这个结果。
收到消息后,他就联系上已经去了伊斯兰堡的戚凯威,让他立即派遣一支铁道工程部队进入伊朗,确定伊朗铁路线的基本情况,控制主要的铁道枢纽中心,然后派遣地面部队前往叙利亚。
牧浩洋没有忘记提醒戚凯威,得安排一名合适的前线指挥官。
戚凯威本来打算亲自去大马士革,只是牧浩洋说得很清楚,他是陆军参谋长,必须留在国内负责本土防御工作。
最后,戚凯威把当初跟随他去开罗与大马士革的虞世辉少将派了过去。
在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虞世辉还是戚凯威的少校参谋。在协助叙利亚国防军攻打戈兰高地的战斗中,虞世辉一直在前线奔走,代戚凯威传达作战命令,表现非常突出,对叙利亚国防军也深有了解。
除此之外,虞世辉还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阿拉伯语。
两天之后,第十三集团军到达伊斯兰堡。
按照戚凯威的安排,第十三集团军将开赴叙利亚,作为中国陆军的先头部队,此后还将派遣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前往叙利亚。从番号上就看得出来,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是战争爆发后组建的。按照二零五零年实施的陆军编制条例,预备部队的番号都是“一xx”,而且平常只保留编制与一个数十人的军参谋部,在战时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作战部队。在战时组建的预备部队,番号为“二xx”与“三xx”,前者面向太平洋,后者面向印度洋,都有明确的战略指向。
1...381382383384385...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