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雄霸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东一方
“服!”
黄忠二话不说,直接趴在地上。
“末将服气!”
管亥点头,也是干脆利落的趴在地上。这打在身上的痛楚,比眼看着王炎挨打的无奈,反而更痛快,至少不会心中为难。
王炎喝道:“行刑!”
一声令下,行刑士兵抡起笞杖,先杖责黄忠。
十五军棍下去,黄忠屁股上也是鲜血长流。他的情况和王炎差不多,也没有伤及筋骨。行刑士兵又依葫芦画瓢杖责管亥,十五军棍下去,管亥屁股遭到重创。
处罚了军中的两位主将,王炎才看向许壮、姜涛等人,道:“你们在军中斗殴对峙,虽然是由于本官和军营主将没教导好,但聚众斗殴,擅自动用武器,必须处罚,每人十军棍,可服?”
“心服口服。”
许壮恭敬应下,然后趴在地上。
紧接着,姜涛等其余士兵,在高台上排开了趴下。
要同时处罚二十名士兵,一名行刑兵不够,王炎调了四个行刑兵过来,五人一批,逐一的行刑。对士兵的行刑,不可能太轻。十军棍下去,二十个士兵全都蔫了,脸上表情痛苦,屁股感觉像散了一样,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
处罚完所有的士兵,王炎转身面对麾下的四千士兵,朗声道:“今日之事,本官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要铭记在心。”
“让你们铭记的,不是教训,是军中士兵都是兄弟,都是手足相依的同袍。”
“既然是兄弟同袍,就必须团结一心。”
“一个连自己的同袍兄弟都要动手的人,能指望他干出什么大事?我的士兵,必须是敢担当的男子汉。有我在,你们理直气壮的做事,出了事,我给你们担着。但我的士兵,不能内斗,不能欺负自己人。欺负自己人算什么本事。有本事,给我剿匪去。”
王炎声音高亢,近乎于嘶吼道:“听清楚了吗?”
“清楚了!”
杂乱的声音,在校场中回荡。
王炎再一次高声道:“没听清楚,再来一遍?”
“清楚了!”
“清楚!”
“清楚!”
整齐高亢的声音,带着激动和亢奋,震撼云霄,在营中回荡着,经久不息。
这一幕,令胡昭心中震撼。
军中发生的斗殴事件,在王炎的处理下,军心空前的凝聚,黄巾兵和阳都县士兵的隔阂,也随之消散。在胡昭看来,这支军队渐渐的有了灵气。
假以时日,必定会大放异彩。
三国之雄霸天下 第99章 初见诸葛亮(5更)
时间匆匆流转,转眼进入四月。
胡昭在阳都县主政,也有了半个月。在这短短时间内,胡昭折服了阳都县九镇十八乡的大小官员,没一个人不佩服胡昭的治理能力。
阳都县政务井然有序,效率也提高了许多。
农忙时节过去,王炎和胡昭商量后,定下了修水利的方针,开始开辟沟渠,为下一步灌溉农田做准备。依照王炎和荀威提及的计策,开辟沟渠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
对百姓而言,农耕忙完后,便没了事情。
这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影等,普通的百姓,便呆在家里编竹篾、簸箕等,亦或上山砍柴到城里贩卖,以补贴家用。
官府出了政策,以工代赈修筑沟渠,一时间,响应的百姓多不胜数。
九镇十八乡的百姓参与进来,按照规划的线路动工。
在沟渠开动时,胡昭又按照王炎规划的方案,在阳都县城内划出了一片区域,用于商人贩卖药材、粮食、衣物等等。
一时间,整个阳都县在蓬勃发展中。
阳都县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士兵的训练,王炎也抓得愈发严苛。
许壮、姜涛发生冲突后,黄巾兵才算是真正的融入到阳都县的军队中,不再有隔阂。同时,士兵眼中的王炎,公正严明,俨然是正义的化身,一个个士兵心中无比敬服。
军营中,士兵光-着膀子,正在训练。
王炎在营中巡查,看着士兵奋争努力的状态,心中也略微安心。就目前的局势来说,看似风平浪静,可平静之下,却是暗潮汹涌。
因为洛阳的天子刘宏,已经病入膏肓,再也难以医治。在这时候,何进、张让正在为谋取权利而展开明争暗斗。
可以说,如今的洛阳,早已经暗潮汹涌。
这一情况,很快会波各州各郡县。
王炎清楚记得,刘宏会在五月驾崩,也就是说,距离刘宏驾崩只剩下一个月左右。尤其是董卓现在必定收到了何进的命令,准备兵进洛阳。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炎首先做的便是加强自己的实力,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拥有自保的力量。
王炎巡阅了普通士兵的训练,然后,又来到十八骑训练的地点。
十八骑的训练,和普通士兵不同。
箭术、骑术、搏杀之术、药物、药理、兵法等,都必须要精通,不能仅仅局限于武艺高强,要博学才行。
黄忠按照王炎给的训练手册,一点点的针对性训练。在十八骑的眼中,黄忠早已经是恶魔的化身,白天让他们辛苦训练,晚上还地让他们读书,当真是痛苦。
不过痛苦归痛苦,十八骑的成长,却是毋庸置疑的,相较于之前,有了极大的进步。王炎把这一情况看在眼中,心中也颇为欢喜。
回到营帐中,一名士兵跑来,禀报道:“督军,县衙传来消息,说诸葛瑾求见。”
“我马上回县衙!”
王炎点头,和黄忠、管亥打了个招呼,便离开军营返回县衙。
大厅中,诸葛瑾一身深色长袍。
他站在厅中,来回走动,沉稳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急切。一开始,诸葛瑾不打算拜访王炎,毕竟在南城县的时候,和王炎也只是一面之缘,尤其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自己误会了王炎,更是过意不去。
可是家中出事,他求助无果,无奈之下,只得来找王炎。
“哒!哒!”
脚步声,自外面传来。
诸葛瑾连忙转身,见王炎走来,拱手道:“草民诸葛瑾,拜见县令。”
王炎进入厅中,托起诸葛瑾,微笑道:“诸葛贤弟,咱们又见面了。我到了阳都县后,实在是太忙,否则我早就登门拜访了。坐,不要客气。”
听着王炎热络的语气,诸葛瑾心中松了口气。
诸葛瑾坐下后,说道:“多谢县令!”可停顿了一下,诸葛瑾又站起身,恭敬的道:“王县令,草民这次来拜访,却是要麻烦县令。”
王炎说道:“直说无妨!”
诸葛瑾神色无助,缓缓道:“阳都县划出一片区域用于经商,叔父诸葛玄买了一块地打算囤起来,等涨了价再卖出去。可是,阳都县望族王家也看中了这一块地,让叔父减价一半转让。叔父不同意,王家找了个理由,把叔父抓走了。草民求助无门,只得找县令帮忙。”
王炎说道:“贤弟的事情,我自当帮忙。这样吧,我和你走一趟王家,你看如何?”
诸葛瑾连忙道:“不用,不用。一件小事,怎能让县令亲自屈尊前往。只需要大人一道手令,让王家放了叔父即可。”
王炎想了想,也点头同意,他能不出面也好,毕竟是阳都县的县令,一旦他直接前往王家要人,便有些以势压人。
传出去,对王炎的名声不好。
当即,王炎写了一封书信,递到诸葛瑾的手中。
书信里面,没有勒令放人的话,也没有谈及地皮的事。王炎只说了一件事,说诸葛瑾是王炎好友,诸葛玄是王炎的长辈,请王家高抬贵手放人。
这样一来,也没有伤到王家的面子。
如果王家识相,收到书信,便会借坡下驴,放了诸葛玄。
诸葛瑾把书信装好,道谢道:“县令的大恩大德,诸葛瑾铭记于心。”
王炎笑道:“救人如救火,快去吧。”
“多谢县令,草民告辞。”
诸葛瑾心中感激,行了一礼后,急匆匆的离开了。
王炎看着诸葛瑾离去的背影,也不由得感慨世事无常。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诸葛瑾,现在也要找他办事儿,这种感觉颇为奇妙。
处理完事情,王炎便把诸葛瑾的事儿扔到脑后。
下午,王炎在书房看书。
房间外,传来敲门声,侍从禀报道:“大人,府外有一个名叫诸葛亮的孩童求见。他说,他的哥哥是诸葛瑾。”
“请!”
王炎眼中,流露出一丝笑意和期待。
没想到,他和诸葛亮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换了一套衣服,王炎径直到大厅等待。不一会儿,一个十岁的童子进入厅中。
此时的诸葛亮,没有成年后的器宇轩昂,卓雅不凡。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大眼睛,目光清澈,脸蛋肉嘟嘟的,长相精致的萌娃。进入厅中,诸葛亮一板一眼拱手行礼,说道:“诸葛亮见过大哥哥,家兄从南城县回到阳都县,就说大哥哥长得器宇轩昂,今日一见,果然英俊潇洒。”
一番话,很老成,像是从大人嘴中说出来的。尤其是他年龄小,不似诸葛瑾,言谈举止可以稍稍放肆。称呼王炎为大哥哥,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然而,诸葛亮年纪小,心智却早已成熟。
一言一行,都是仔细考虑过的。
事实上,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十岁的他年龄虽然不大,却极为懂事,心思更是远比统领的人细腻。
王炎微笑道:“能得到小亮的夸奖,我也很荣幸。你一个人来了,你兄长呢?”
诸葛亮年龄不过十岁,还没有长大后喜怒不形于色的心态。提及诸葛瑾,诸葛亮眉头皱起,肉嘟嘟的脸上,露出愤怒的神色。
见此,王炎知道出事了,问道:“你兄长遇到什么事了?”
诸葛亮握紧拳头,回答道:“兄长带着大哥哥的书信去王家拜见,可王家直接扣下兄长,让人拿地契去换人。王家见了大哥哥的书信,还这么嚣张,简直是目中无人,胆大包天。大哥哥身为阳都县的县令,匡扶正义,不能让恶人逞凶啊。”
一番话,带了一丝的激将。
王炎看出诸葛亮的意图,却没有拆穿,起身说道:“也罢,我亲自陪你走一遭王家。看看王家到底有多霸道,竟然扣人不放。”
三国之雄霸天下 第100章 总有人欠抽
王炎带着诸葛亮,以及两个侍从,乘坐马车便往王家行去。王家位于城南,占地极广,府邸雕梁画栋,气度恢弘,堪称阳都县第一望族。
前往的路上,诸葛亮道:“大哥哥,王家虽然骄横,却也不是易于之辈。”
王炎问道:“有什么来历?”
诸葛亮说道:“琅琊王家,大哥哥知道多少?”
王炎并未回答,微笑道:“说来听听?”
诸葛亮稍作停顿,才不急不缓的开口道:“琅琊王氏的祖籍在临沂县,如今的宗族也在临沂。追根溯源,琅琊王氏最早能追溯到秦朝的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在大秦之内,王家可以谈得上声威赫赫。”
“西汉宣帝时,王离长子王元的曾孙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汉成帝年间,王吉之子王骏官职御史大夫。”
“王氏一门,在西汉时期,可以说荣宠不断。”
“本朝光武皇帝开国,王吉的曾孙王遵,受光武皇帝器重,官至太中大夫,封向义侯。王遵之子王音,担任大将军掾。王音之子王融,官至南康尹。这王融,便是这一代的王家族长。”
“王家的宗族在临沂县,却是足以影响琅琊国的巨擘。阳都王家,是临沂王家的支脉。有临沂王家在背后撑腰,阳都王家少有人敢惹。”
诸葛亮一一道来,把王家的情况,阐述得清清楚楚。
王炎听后,脑中豁然开朗,明白了王家的情况。
琅琊王家,不正是“书圣”王羲之的宗族吗?事实上,如今的王家,谈不上真正的兴盛。在东晋时期,王家的影响力,才臻至顶峰。
西晋永嘉之乱,朝廷动荡,而北方又有胡人肆虐,北方的各大家族纷纷举族南迁。
琅琊王氏,也在这一时期南迁。
在这一时期,王家拥立了司马睿建立东晋,才进入最兴盛的巅峰时期。如果只是提及阳都县王家,王炎没有太大的印象,但琅琊王家,王炎却非常清楚。
王炎微笑道:“小亮真厉害,年纪不大,却了解得这么清楚。”
诸葛亮宛如骄傲的孔雀,昂着头,说道:“那是必须的,我可是过目不忘的天才。这一点,连兄长都自愧弗如。”
王炎轻笑,伸手摸了一下诸葛亮的头,笑吟吟的道:“我记得,王融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王祥、次子名叫王览,两人是同父异母,对吧?”
“呀,大哥哥怎么知道?你认识他们。”
诸葛亮很惊讶,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他年纪小,却极为聪明。从刚才阐述王家情况时王炎的反应判断,王炎不知道王家。
可是,王炎怎么知道王祥和王览呢?
怪了!
诸葛亮眨着大眼睛,分外好奇。
王炎竖起右手,说道:“我有能掐会算的能力,掐指一算,便知道了。”
诸葛亮肉嘟嘟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迟疑。旋即,他肯定的说道:“我不信,大哥哥肯定是认识他们,或者听过两人。”
王炎笑说道:“你小子,还真是聪明。”
事实上,王炎之所以知道王祥和王览,是因为前世幼年读书启蒙,便看了《二十四孝》、《二十四悌》的连环画,知道了王祥和王览和典故。
这两人,一个“卧冰求鲤”,一个“王览争鸩”,都是历史名人。
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为人刁钻刻薄,对王祥很是苛刻。一年冬天,朱氏生病了想吃鲤鱼,天寒地冻的,河面结冰根本无法捉到。王祥为人至孝,为了满足朱氏的愿望,光着膀子卧在冰上祈祷,然后冰面裂开,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达成了王祥的愿望。
这一故事,王炎是不相信的。一个年纪不大的孩童在冬天的卧冰求鲤,不冻死算是好的。再者,冰河中的鲤鱼主动跳出来,根本不可能。
王览至孝,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极为善良。
朱氏经常找理由打王祥,王览看到后,很不赞同母亲的做法,却不敢阻拦,只能事后道歉。等王祥长大后,创出了一番名堂。朱氏嫉妒之下,打算用毒酒毒死王祥。王览得知了这一消息,竟是抢了酒要喝,朱氏气急之下,把酒夺来摔在地上。因为这件事,朱氏幡然醒悟。
诸葛亮话锋一转,问道:“大哥哥,王家如果不放人,怎么办呢?”
王炎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到了自然知道。”
诸葛亮似懂非懂的点头,肉嘟嘟的脸上挂着笑容,可眼中却闪烁着忧虑之色。
马车在王家门口停下,侍从立即递上拜帖。
不一会儿,大门嘎吱大开。
府门内,一名身穿褐色长袍,相貌清癯,略微弓着背的老者,拄着一根拐杖走出来。在他的身后,跟着几个中年人,都是王家的主事人。
老者走出来后,略微躬身,道:“老朽王铭,拜见县令大人。”
语气给足了尊敬,却透着疏远冷漠。
王炎面带笑容,说道:“老丈多礼了,本官上任半年,现在才来拜访,甚是惭愧。”一番话,王炎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低,没有一来就勒令王家放人,这不合适,容易把事情闹大。
如果王家的配合,把诸葛玄和诸葛瑾放了,一切都好说。但王家不愿意配合,王炎也不是怕事儿的人。一个王家的支脉,不足以让王炎畏惧。
王铭领着王炎、诸葛亮等人进入府内,在大厅落座。
旋即,又有侍从奉茶。
王炎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才微笑道:“听闻阳都王家和临沂王家一脉相传,都是武成侯王翦传下来的。今日一见,王家气度恢弘,家风严谨,果然不凡。”
王铭的老脸上,浮现出一丝骄傲的神态。王家的荣耀,是每一个人为之自豪的。他知晓王炎的来意,可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道:“大人谬赞了。”
王炎又说道:“本官姓王,出身太原祁县,乃是先秦之地。说不得,数百年前,和老先生更是一家人,都是武成侯的后人。”
“哈哈哈……”王铭心中欢喜,觉得眼前的县令很不错,夸赞道:“老朽也认可县令的话,数百年前,有可能是一家人。”
诸葛亮看在眼中,心中暗暗着急,怎么尽是废话呢?
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谈到重点。
王炎语气不急不缓,表情透着一丝热络,却始终保持不冷不热的姿态,又说道:“正所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本官这一次来,是为了王家百年声誉而来。”
此话一出,王铭老脸顿时发生变化,他知道王炎要说什么了,正色道:“事关王家数百年的清誉,请县令明示。”
王炎轻叹声,微笑道:“本官的叔父诸葛玄,因为一点摩擦和王家起了冲突。现在,诸葛叔父却被扣在王家。诸葛瑾带着本官的书信前来拜谒,也被扣下。其实,本官认为这都是芝麻大小的事儿,不值一提。把人放了,事情到此为止。老丈,您认为呢?”
王铭面色微冷,浑浊的眸子盯着王炎,宛如一头老豺,透着内敛的凶狠。他深吸口气,缓缓道:“县令大人有所不知,诸葛玄涉及偷盗我王家的玉器,此事人证物证俱在。纵然县令求情,这件事也不能就此罢手。”
一个诸葛玄,王铭不看在眼中。
王铭看重的是王家的威信,王炎登门拜访,王家立即就释放了诸葛玄,意味着王家向王炎服软了,以后再想领导阳都县的各大家族,便非常困难。
如果换了一个有身份的人找王铭求情,或许,王铭会释放诸葛玄。但王炎登门,事情已经不仅仅是王铭和诸葛玄的事情,更上升到了阳都县和王家的权威争斗上。
这件事,不可能罢手了。
王炎盯着王铭,语气微冷,道:“老先生这点面子,都不给本官吗?”
王铭说道:“国有国法,老朽也无可奈何。”
王炎哈哈一笑,俊朗的面颊,渐渐地流露出一抹森冷笑容。王家打算一扛到底,那么便不能怪他动手。机会已经给了,可王铭不接下,他便不会留情。
一个王家,王炎没有放在眼中。
王铭把脸凑到面前,王炎自然不会吝啬给一巴掌。
三国之雄霸天下 第101章 有兵就是任性
当着王铭的面,王炎没有翻脸,话锋一转,面带微笑,“本官执政阳都县半年,老丈对这半年的变化,有何感受?”
突兀的转变,让王铭这个历经风霜的老狐狸都愣了下。
莫非,眼前的小子服软了?
王铭琢磨了一下,觉得王炎才十六岁,欺软怕硬也实属正常。他也是人精,避而不谈诸葛玄的事情,回答道:“县令执政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堪称典范。阳都县遇到县令,百姓之福、阳都县之福。”
王炎道:“老丈过奖了,当不起这样的赞誉。”
两人谈笑风生,完全忘记了之前的争执。
诸葛亮却是小脸纠结,一颗心沉甸甸的,郁闷无比,最终只得轻叹一声,无精打采的坐着。原本想依靠王炎救出叔父和兄长,没想到还是靠不住。
王炎和王铭交谈了一刻钟,又邀请王铭前往县衙做客,才起身告辞。王铭礼仪做周全,亲自带人送王炎出门。
上了马车,诸葛亮直接道:“我要回家,麻烦大哥哥送我一趟,谢谢。”
王炎轻笑道:“小亮认为我怕了王铭,不敢帮忙了?”
“难道不是吗?哼,欺软怕硬。”
诸葛亮撇撇嘴,肉嘟嘟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鄙夷之态。他对王炎抱了极大的希望,没想到王炎事到临头,却成了软脚虾,直接就怂了。
王炎轻敲诸葛亮的脑袋,笑骂道:“傻小子,无可救药。”
“大哥哥,你是故意敷衍王铭的?”诸葛亮人小鬼大,心思极为活泛,一下反应了过来。他也不管王炎敲他的脑袋,明亮的眼眸中,浮现出浓浓的期望。
王炎表情肃然,道:“朋友落难,我若是置之不理,那还算朋友吗?刚才和王铭说话,只是为了降低他的警惕心,避免他狗急跳墙。现在,去军营调集士兵。”
撩起马车门帘,王炎吩咐道:“去军营!”
马夫点头,直奔军营。
诸葛亮心中的阴翳瞬间消散,连忙拱手作揖,赔罪道:“大哥哥,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就别和我计较了。您看,我一个十岁的孩子,口无遮拦,该打,该打。”
王炎又伸出手,捏着诸葛亮肉嘟嘟的脸,笑吟吟的道:“我如果计较,还会去军营?”
对于诸葛亮,王炎总是忍不住想蹂-躏一下。能蹂-躏这位留名青史的牛逼人物,王炎心中的恶趣味,大大的得到了满足。只不过诸葛亮的脑子里面,全都是救出叔父和兄长的憧憬,根本没有察觉王炎的那点心思。
马车在军营停下,王炎带着诸葛亮直奔中军大帐。
营帐中,黄忠、管亥正在议事。
见到王炎走进来,两人赶忙起身行礼,黄忠问道:“主公怎的来了军营?”
王炎简单说了诸葛玄、诸葛瑾和王家的事情,又说了刚才去拜谒王铭的结果,吩咐道:“调集一百士兵,随我去王家要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