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八零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磨刀堂主

    被包围在人群中的小武,在看到关晓军几人走来时,对几人点头安慰道:“不用为我担心,你们玩你们的,等出去的时候,直接来派出所早我就行。”

    他一脸淡然的看着走向自己的几位民警,“有什么事情,咱们去所里说,我不让大家难做,不过这几个人刮铜缸金粉的行为,你们必须给我一个交待!”

    走过来的三名民警互相对视了几眼,面现踌躇之色,为首的一名中年警察道:“也好,这位同志怎么称呼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打起来了”

    他说话的时候,另外三名警察开始驱赶四周的游客,“都散了,都散了,没什么事了!有什么好看的走走走……”

    关晓军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对小武点头道:“小武哥,那你多注意,到时候我们还想坐你的车呢!”

    小武也笑道:“不会有事的!”

    他这句话说的非常轻松而笃定,旁边的中年警察却感到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在燕京城,最不值钱的就是当官的,有句话说得好,城墙上随便掉下了一块砖,随便砸死一个人,那最少也得是处级干部。这虽然是夸大之词,但也说明燕京城人面关系的复杂性。

    中年警察在燕京城上班多年,自然对这种情形心知肚明,小武虽然一身军装极有威慑力,但最令中年警察感到没有威胁的人反而就是小武,他已经看出来了,小武只是一个孩子的跟班而已,真正的大人物应该是面前的几个孩子。

    在关晓军这几个人中,关晓军少年老成,关山虎英气勃勃,关阳天真浪漫,而张小晚则一身贵气,他们四人无论穿衣打扮还是气度举止,都与普通百姓迥然有异,即便是普通百姓也知道这四人定然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连孩子出来游玩都要有守卫一身军装光明正大的看护,这种待遇可是不低,中年警察不敢怠慢,对小武的态度又和蔼了几分,“这位兄弟怎么称呼在故宫里面,不论什么事情,打架终归是不好,请您配合一下,去所里了解一下情况。还有你们几个,一起去所里走一趟!”

    他伸手指向几个手持刮刀的男子,“你手里拿的什么在这里也敢动刀动枪胆子不小啊都别走啊,一起跟我去派出所!那谁,你把地下的这俩扶起来!”

    中年警察吆喝了几声,将小武与几个刮金粉的人全都带向了派出所。

    关阳有点不放心,小声的对关晓军道:“不会出啥事吧要不要给张伯伯打个电话说一声”

    关晓军笑道:“这点小事情就没有必要麻烦张伯伯了,让小武哥自己处理就行,咱还要逛故宫呢,别因为这个耽误了玩。”

    关阳道:“你心真大!”

    几人继续向前行走,但无论是关阳还是关山虎还有张小晚,都有点神不思属的感觉,小武被抓进了派出所,大家早就没了游玩的兴致。他们毕竟年龄还小,没有经过事,不像关晓军,一脸的淡然。

    其实这件事在关晓军看来,只是一件事屁大的事而已,那几个人,小武打了也就打了,派出所绝不会故意为难小武,反倒会对这些刮金粉的家伙进行处罚。

    有些事情可能他们不想管,但真要落到他们手里,也足够这些人喝一壶的。

    这种刮铜缸金粉的事情,关晓军在上一世的时候,就听关云山说过,当初关云山进故宫游览,就曾见过这种事情,为此也是跟刮金粉的人打了一架,只不过跑的快,警察没有抓住他。

    &n




第一百九十一章 好的时代
    如果关晓军只是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陈又廷未必会快速做出出版《关帝庙》这部长篇的决定,但恰恰因为的关晓军的不安分,陈又廷才确定了关晓军这孩子确实有点与众不同。

    “在学校里闹事,跟老师对着干,打架厉害,心狠手辣,连小混混都害怕”,这种学生对他所在的学校来说,可谓是一个有很大问题的学生,就算是成绩非常好,估计也没有几个老师会喜欢他。

    “不听话”这三个字,在这个时代就是叛逆的代名词,很多老师都不待见不听话的孩子,而关晓军却将“不听话”做到了极致。

    可这种在常人眼中的缺点,在陈又廷眼中却成了关晓军与众不同的明证。

    在他心中,天才本就是与众不同的存在,从古至今,普天下的天才人物,哪一个是规规矩矩的家伙不做惊世骇俗之事,如何成惊世骇俗之人

    关晓军这般年纪便露出峥嵘头角,虽然做事不符合规矩,但却正好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特质来。

    陈又廷本就是特立独行之人,最喜欢的就是行事不合常理之辈,如今听到云泽地区走访的编辑吧关晓军的情况汇报之后,当下再不犹豫,将关晓军的这部书放到了期刊连载之中,同时联系排版人员,等关晓军再来杂志社的时候,就跟他商谈出版事宜,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就需要关晓军的家长来签合同谈版权了。

    此时整个编辑部的人都在关注关晓军的这部作品,如果这部书真能发表的话,那么这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还从未有过十来岁的孩子写出百万长篇小说的先例。

    这件事如果成了,关晓军将会是历史第一人,而当代杂志社也将会因此而受益,所以无论是从个人情感上,还是从单位效益上来说,编辑部的人都希望这部书能够尽快连载刊登,并进行出版。最好是不要在杂志上连载,直接进行宣传出版,让国内外的人士都知道,中国也是有奇才的!

    或许是因为跪下太久的缘故,现在的中国人有一种极为不正常的自卑感,一直都想努力在各个方面证明国家民族的强大,只要有一方面能超过欧美等国,都值得大力宣传。

    于是在这个年代出现了很多夸大其实的事情,像什么气功大师啦,水变油啦,针刺麻醉啦,等等等等。

    这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大行其道,一定有其历史原因,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上级领导需要这些夸大的事情来保住自己的面子自尊心,同时也可以提高民众的自豪感,所以虽然明知是假的,但只要证明是真的就行。

    有很多东西都是应运而生,应时而生,当时代不需要它们的时候,这些东西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渐渐的萎缩消亡。

    气功啊,特意功能啊,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而除了这些歪门邪道之外,真正能振奋民族精神的还是奥运会上的夺金,在许海峰拿到第一枚金牌后,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这种振奋国民精神的事情一炒再炒,这才有了以后的马家军的兴奋剂事件。

    而在体育运动上取得成就的同时,上级领导也迫切需要中国在文化上也能取得“巨大的”“瞩目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成果,只不过体育成绩可以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艺方面想要获得世界级的成就,那可就艰难无比了,比体育事业更令人



第一百九十二章 像流星般飞驰
    关阳口中不菲的稿费,其实只有三万多块钱,而且这还是出杂志社做主,给了最高的价格,千字三十元,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价格一样。

    但不同的是,关晓军不在乎这三万块钱,而路遥却指着这些钱过日子。

    在洽谈稿费的时候,关云山不得不从云泽赶到燕京,在代替关晓军与杂志社谈了稿费的事情之后,又与出版社谈了版税的事情。

    关云山脾气暴躁,但人却聪明,在谈版权的时候,将版权抓的死死的,绝不给出版社可乘之机,宁愿不出版,也不会让出版社占便宜。

    关晓军年纪轻轻就写了这么一部大部头书,老关家一家老小都高兴的紧,对于这部作品看的比什么都重,甚至比自家的产业看的都要重要。

    在关云山眼中,关晓军这本书比自家的超市都要重要得多,这可是老关家的人写的小说,意义重大,花钱都买不来!

    他不缺钱,在谈版权的时候自然不用低声下气,可是这个时候的出版社大都是无良商家,几乎都没有契约精神,即便是谈好了版税,实际上到手的也不会有多少,但好歹版权是抓在自己手里,这就算是不错了。

    这个时代的很多作家的小说版权都被人骗走,书写的再好,卖的再多,也跟作者没有关系。

    将版权稿费的事情全都谈妥之后,关云山匆匆离去,返回云泽市。

    此时的云泽市里正在举行一场招标活动,市区西面的几百亩待开发的荒地正要进行拍卖,关云山与庞文山两人都要参与此次活动,他们想看看这次到底是谁在背后阴他们,现在拍卖就要开始了,他不想耽误时间。

    就在关云山离京的时候,关晓军对关云山道:“爸,这次竞拍,为了保险起见,你只出一把就行,喊一次价,第二次千万别喊。”

    关云山好笑道:“就喊一次”

    关晓军道:“几百万块钱,喊一次就已经是冒很大的风险了,多举牌的话,谁知道会出什么问题。”

    关云山一想也是,“那我干脆不参加得了!”

    关晓军笑道:“其实这样更好!”

    关云山哈哈大笑,“好,我回去跟你大爷爷商量一下!”

    关云山走后,关晓军叹了口气,知道自己的父亲这一次肯定会参与竞拍,弄不清是谁来做局害他们,无论是庞文山还是关云山,两人心中都极为难受,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敌人是谁。

    这次只要参加了土地竞拍,背后的人自然就会露出水面,只要弄清是谁来针对他们,以后的事情就好说了。

    在关云山离开后,关晓军几人在燕京城玩了几天,准备回家,不过在此之前,关晓军还要去当代杂志社走一趟,有些事情还未完结。

    “小军,你要不要起个笔名”

    在当代杂志社内,期刊即将定刊的时候,陈又廷把关晓军叫了过去,“按照文学界的惯例,作家一般都会给自己起一个笔名,你想好为自己起什么笔名没有”

    关晓军在此之前,还真没有想过这个起笔名的问题,闻言一愣,“还要起笔名不起行不行”

    陈又廷笑道:“不起当然可以,可是小军啊,你要是真的署自己的真名,这对你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困扰的,我建议你还是起一个笔名吧,最起码也算是多了一层面具。”

    关晓军想了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这本书写到就是时光交错,年代变幻的一些事情,那笔名就叫子川吧。”

    陈又廷道:“子川好像已经有人叫了,你再想一个吧。”

    关晓军又想了想,道:“直接就叫子曰吧,这个不会再有重名的了吧”

     



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一次见面
    关子川!

    一名十三岁的孩子,竟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而且这部小说写的竟然还非常不错!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如同瘟疫一般,在这个九一年的夏天,快速的在中国大地上传遍开来,而消息灵敏的一些记者已经赶赴云泽,去关晓军家里采访。

    不过虽然关晓军的家人都接受了记者们的访谈,可是作为主角的关子川,也就是关晓军却始终没有在记者面前露面,这让一些记者很不甘心。

    关云山对外的解释是,关晓军正在燕京城游玩散心,而且孩子还小,过度的曝光对孩子也不太好,因此就不让孩子直接面对记者了。

    对于这一点,很多记者都不满意,但关晓军不出面,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转而求其次,采访起与关晓军有关的人来,比如凤山镇中学的老师与学生,比如关帝庙村的村民,以及关晓军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全都成了记者了解关晓军的主要途径。

    一霎时,有关关晓军的报道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大报刊上被刊登了出来,这些记者了解的内容极为细致,差点将关晓军小时候尿过几回床都给写了出来。

    所有报道都围绕一个人与一部书来进行,人是关晓军,而书就是《关帝庙》,这也导致了《当代》杂志这期月刊的发售量激增,很多人慕名之下,都想买一期杂志看一下这少年写到书到底如何。

    而在杂志开始销售的时候,关晓军正在燕京城寻找自己交往多年的笔友,彼此书信来往这么多年,确实应该要见一下了。

    王佳慧已经十九岁了,今年七月刚刚参加完高考。

    在最近这几天,她每到傍晚时分,都会穿着白色连衣裙,拿着一本托尔斯泰的《安娜科列宁娜》,坐在玄武区最大的一家新华书店门口处静静翻阅书籍。

    在一个月前的一个下午,王佳慧收到了一封来自云泽地区的来信,依旧是熟悉的牛皮信封,简简单单的布满红色横线略显发黄的信纸,信纸上的一行行钢笔字体犹如一个个横刀立马的小人,笔力苍劲,好像笔尖随时都能把信纸戳破一般。

    写信人是云泽地区的关晓军,一个与她已经书信往来六七年的书友,也是她交往时间最长的一名异地的朋友。

    在这个喜欢交友的年代,王佳慧六年前的时候,在一家杂志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随后便收到了来自各地的书友的来信,只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那些书友一个个都渐渐的不再联系,只有一个叫做关晓军的农村男孩还时长与她书信来往。

    作为书信交往五六年的笔友,王佳慧与这名云泽农村的关晓军早就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平常一些不适合说给别人听的小秘密以及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恼,也都在书信里都倾诉给了关晓军。

    而关晓军在收到她的信后,基本上都会给出一些极为有用的建议与解决方法,令她减少了很多烦恼。

    王佳慧见过关晓军的照片,那是一年前笔友应她的要求,特意夹在信封里的,照片上是一名身穿白衬衫,抱着篮球的男孩,身材修长,长相阳光而帅气,身上有着普通少年所没有的成熟与青春向交织的奇特气质。

    虽然这位叫做关晓军的笔友,说他如今只有十三岁,但是王佳慧却觉得他应该有二十岁左右才对,因为无论是从照片上的样子还是以往书信上的措词口吻,一切的一切,都不像是十来岁的孩子能写出来的。

    在最近的这封信中,关晓军说要在这几天来燕京城一趟,因为他最近写了一本小说,要跟燕京城杂志社里谈



第一百九十四章 书与花
    在经历过**十年代的少男少女们,或多或少的有会有那么一个两个笔友,这个年代,交笔友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就像后世在社交软件交网友一样,你要没有几个陌生的网友,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不过这个时候的笔友与后世的网友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只是笔友,都是书信来往,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一次面。

    但也这样也恰恰保证了这种友谊的纯洁性,大家都不图对方什么,只是想找一个倾诉对象,有一个在遥远的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回去的地方的推心置腹的朋友,这对这个时代的少年少女来说,颇有一些浪漫的感觉。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种感觉,或者是淡淡的虚荣感,才会对交笔友的事情极为上心。

    关晓军在前世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就曾交往过两三名笔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笔友便慢慢的失去了联系,有时候回想起来,似乎这交笔友的事情就是一场梦境,在记忆的不确定之下,他甚至都难以肯定自己到底有没有交过笔友。

    有时候人本身的记忆都不可信,它会自动美化修正记忆中的一些事情,使美好的愈发美好,丑恶的越发丑恶,而也会使得一些记忆犹如荡漾水面的梦境,连自己都怀疑是不是真的经历过。
1...4748495051...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