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龙道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风拂剑
起初李家族人不理解李霖为何要设计一道这样结构复杂的庄墙,但是听罢了李霖的解释之后,便明白了李霖的用意,李霖这是要把李家堡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堡垒,确保可以承受住大批敌人的进攻。
李霖用泥土做了一小段庄墙的模型,很容易便让族人们明白了他这么做的原因,当看到进攻者从一个地方攀爬庄墙的时候,必须要承受两侧射下的箭支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再言语,如果换成他们攻打这样的庄墙的话,估计没有十倍以上的兵力,根本无法攻入到庄子之中,而且在进攻的时候,肯定还要付出巨大伤亡为代价才行。
至于庄子之中,李霖把内部分成了几个区域,占地二百亩的庄子,其实已经差不多算是一个小城了,里面的面积足够李霖未来几年使用了,李霖将庄子的北面,也就是临海的一面,划为了李家未来的居住区,南面划为了未来李家堡的工坊区,东面则规划成了家奴的生活区,西面留出一块空地,必要的时候可做仓储还有兵营,当然他暂时绝不会说这里可能未来会建起兵营,否则的话让外人得知的话,那就麻烦大了。
如此规模的一个大庄,目前在山海县境内,可以说是独一份,还没有任何一个庄子可以达到李家堡这样的规模,看罢规划之后,李家族人便有点傻眼。
其他且不说,单单是这道庄墙,想要立起来,所需的人力物力,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个几千贯恐怕都建不起来。
更何况以后还要建起庄子里很多建筑,这就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行。
而目前他们手头上掌握的资金,如果刨去要对付给山海县的一千贯之外,仅剩下了区区几百贯,想要建起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庄子,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于是就连李业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傻眼,倒是作为主事之人的李霖,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丝毫不为这件事担心。
“你们先不用发愁,这个庄子并不是一下就要建起来的,而是会分成几步,在今后两三年之中,逐步建成,这还只是对围墙来说,而且庄内目前我们李家的人还没有过来,未来到底过来多少,还是未知数,所以庄子之内,目前只需要建起部分建筑,够我们现在用就可以了!
所以现在看似我们的人力财力还有物力都不足,但是实际上如果只先做第一期工程的话,那么所需银钱并不很多!
更何况给山海县对付的一千贯钱,也不见得马上就要给他们,这些钱我们可以先用嘛!如果万一到时候没钱对付给他们的话,也大可先拖着,大不了每年给他们交几十贯的利钱,这不就结了?”
李霖翘着二郎腿,坐在桌子边,对在座的所有族人说道。
众人一听,原来李霖做的是这样的打算呀,于是想了想之后,觉得确实有道理,李霖给山海县县衙打的欠条说的明白,一年之内结清余款,现在距离一年到头,还有九个多月,他们为啥急着把钱交给山海县县衙呀!
再说了,李霖在欠条上写的清楚,如果一年之内不能还清的话,还可以继续欠着,每年不过只是需要给山海县交几十贯利钱罢了,所以现在他们手头的这一千贯钱,完全可以拿出来先用,等回头有钱了之后,再还不迟!
“可是这也不见得够用呀!按照老大的规划,这道庄墙要高两丈,厚六尺,这需要的土方量之大,以目前我们的人手,全部都去干这个,恐怕一年两年也干不完呀!”李业计算了一下之后,还是摇头道。
李霖翻了翻白眼,露出一副孺子不可教也的表情,摇头道:“我刚才不是说的明白吗?庄墙是要分成几期逐步完成的,第一期只需要建起一丈高,厚三尺足矣!以后等人力充足之后,另外再加高不迟!谁说一次就要建好了?你难道没听我刚才说的话吗?”
李业一算,这一下工程量立即巨减了一大半还多,于是尴尬的笑道:“刚才小弟只顾着默算工程量了!嘿嘿!老大见谅!”
定下了这件事之后,李霖立即当了甩手掌柜,直接把这件事甩给了这次跟着来的这些族人,将他们分成几组,没组负责一面庄墙的修建事务,而现有的人力,也被他分配给这些族人,每个组带一批家奴,负责修建寨墙。
而李业则负责居中调度,由他检查施工进度还有施工质量,剩下的一批工匠,则被他用来干其他事情,至于彭家的族人,并不是李家的家奴,但是被分派到了各组之中,去帮忙建寨墙去了,彭明则需要带着几个族人,天天出海打渔,为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足够的鱼鲜,满足这里的人们的需求。
而他自己,则留下了二十个家奴,也不知道他要用来做什么。
李桐嘟囔着私下对李霖问道:“老大,你把这些活都丢给了我们去做,你干什么呀?”
李霖一瞪眼答道:“你以为老大我闲着没事不成?这么多人在这儿人吃马嚼的,难道坐吃山空不成?老大我当然是要想办法去赚钱了!切!居然怀疑老大偷懒,真是该打!好吧,这些天正需要不少木料,我看你伐木很有一套,就给你几个人,去伐木吧!”
李桐不过只是随口问了一下,结果便捞了个如此的下场,于是顿时哭天抢地了起来,可是在李霖的高压之下,他也只能服从安排,带着几个庄丁,去附近伐木去了。
此地因为荒芜时间很长,再加之以前本来就开发不够,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未来李家需要开荒,就必须要将这一带平地的树林给彻底伐掉,这一下有的李桐忙活了。
而李霖自己,带着二十多个家奴,神神秘秘的跑到了东面一块地势平坦的海滩上,开始折腾了起来。
当族人问及李霖要做什么的时候,李霖给他们了一个回答,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开田!当然是开田了!我们来这里买下这么大的地方,不开田能做什么?”李霖信誓旦旦的答道。
(求月票!)
争龙道 第七十一章 温柔乡
“我说老大,开田也不能在海滩上开田呀!那一片海滩,开出来的田能种粮食吗?这海水一涨潮,岂不把田给淹了?就算是海水淹不到,这滩地上也长不出粮食呀!”一个族人对李霖叫到,所有人都觉得李霖可能又疯了,哪儿有在海滩上开田的呀!这要是能在海滩上开田种地的话,岂不成了怪事了吗?
“这个你们不用管,总之我就是要开田,不过种什么就不是你们需要过问的了!天马上就要暖和起来了,时不我待呀!你们只管建庄的事情,这开田的事情你们就不用管了!”李霖根本不听他们的劝告,这一次要一意孤行下去了。
新来的族人们对李霖的了解还不算非常深,有些人觉得李霖这么做简直是在胡来,这根平时他们见的李霖不太一样,于是还想要规劝一番。
但是作为跟着李霖已经一年多的李桐、李业等人,却已经感觉到李霖恐怕又要鼓捣出什么好东西了,于是赶紧拦着这些试图继续规劝李霖的族人说道:“我说弟兄们,老大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想法,肯定不会是胡来的!老大的想法,岂是你我这些庸人可以猜测的?既然老大说要在这儿开田,那么肯定就错不了,你我就不用再管了!老大早晚肯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咱们还是做好咱们的事情好了!就别管老大干什么了!这儿是老大说了算,你们都歇歇吧!这累了一天下来,吃饱睡觉!睡觉去!呵呵!”
于是这些族人只能摇头带着满腹的狐疑各自忙他们的事情去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之中,李霖果真带着二十多个青壮家仆,在庄子东面的滩涂上平整出了一大片田地,奇怪的是他弄出的这片田地,只建起了横平竖直的田字格一般的田埂,但是却并未开垦田地之中的土地,反倒还反复将这一大片田地的滩涂给淋水并且用石磙碾实,这就更让李家族人看不懂了。
临近海边的田埂,在海潮涨潮的时候,已经直接涌至了最外侧的田埂上,这是做什么呀!李家族人是越来越看不懂李霖要干什么了,而李霖也始终都不给他们解释,只是闷头带着这些族人,在滩涂上忙活。
范进这些日子由周成和李春陪着,在这里玩儿了几天之后,过足了吃海鲜的瘾,于是便呆不住了,这里毕竟是一片荒地,虽然风景不错,但是新鲜劲一过去,就觉得没啥好玩儿的了。
于是李霖干脆拿钱,让李春和周成继续陪这这家伙,去临海州州城那边转转,但凡他感到新鲜的东西,就给他卖,总之让他玩儿高兴就行。
其实人总是关在屋子里读书,并不是一件好事,李霖认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很有必要出去经常走动一下,多开开眼界才行,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范举总是把范进关在家中读书,这样做只会扼杀范进的求学的兴趣,并不足取。
这次范进死乞白咧的要来山海县,其实就是想要脱离长辈的控制,出来散散心,好好的玩儿一番,虽然在离开余杭的时候,范举给李霖交代,这次带范进出来,不要让他荒废了学业,但是李霖离开了余杭之后,直接就把范进带的一些书给丢到了箱子里,由着这家伙随便玩儿。
所以范进到了这里之后,基本上也没怎么烦李霖,只顾着到处跑着玩儿了,又是下水摸鱼,又是上山狩猎,真真是玩儿的不亦乐乎,李霖倒也很羡慕这家伙,能如此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他却要苦逼的呆在这里,天天忙活不停。
倒是这次兰儿过来之后,让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再那么单调了,而且这次在余杭上岸的时候,他按照当初的承诺,把沈万的小女儿小丫也一并带到了山海县来。
原本兰儿对小丫是持有相当的敌意的,但是当两个丫头在扬州船上见面之后,起初几天兰儿还总是对小丫横挑鼻子竖挑眼,总是看不惯小丫这个那个,但是没几天下来,两个小丫头就混熟了。
小兰和小丫年纪都不大,并且年纪相仿,同样也都属于心地良善之人,原本心眼就不很多,加之也都是穷人出身,所以倒是能说得来,于是没多长时候,两个小丫头就混的烂熟,居然开始姐妹相称了起来,小兰比小丫大半岁,于是就成了姐姐,小丫只能当了妹妹,这让小兰很有点成就感,于是也不再那么敌视小丫了。
在余杭上岸之后,小兰和小丫坐在牛车上,一路上叽叽喳喳,倒是让李霖一行人多了很多的乐趣,省的一大群老爷们,天天大眼瞪小眼,说多了话之后,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两个小丫头到了李家堡这里之后,更是兴奋异常,特别是小兰,看着从未见过的大海,简直高兴的快疯了,拉着小丫在海边结结实实的玩儿了好几天,这才消停了下来。
这段日子,两个丫头算是逐渐安生了下来,开始琢磨着怎么伺候李霖,回归了她们的正业,在此之前,小兰已经跟着李霖学了不少做菜的手艺,加之有马婶时常传授她一些做菜的经验,现在倒是也能做不少好菜了,至于小丫,则善于做各种鱼鲜之类的东西,用最简单的食材,往往能做出不少美味的鱼鲜。
于是两个小丫头暗地里又较上了劲,你争我抢的天天琢磨着怎么给李霖做好吃的,讨好李霖,这一下让李霖可就掉到了温柔乡之中,天天开小灶,顿顿都能吃上各种美味,颇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
自从李霖重生以来,他还从未享受过如此平静的生活,虽然他天天还是很忙碌,可是却不需要考虑太多的事情,也不急于在这一带去推广他的信仰,眼下这里已经有一百多号人,可以让他推广信仰了。
这里新聚集起来的家奴,就是他在这里的第一批信众,短短一个月之后,在之前的两个信众还有彭家族人的引导之下,李霖偶尔略施手段,这一百多家奴,便迅速的都转化成为了他的信众。
但是有一点他还是很在意,那就是严格要求李家族人,不得信奉游神,特意还在新的李家堡的庄址之中,建起了一个小型的临时的祖祠,专门供这里的李家族人供奉李家祖灵,虽然李家祖灵是地缚灵,不可能来到这里,可是却还是可以收到这些族人的香火之力的,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自己的老祖宗去争夺族人的香火之力,这一点也是李霖的底线。
而且李春和李方也格子受命,不断的为李家庄招买新的家奴,江南虽然富庶,但是这也只是指的那些大户人家,普通的平民百姓,却还是十分困苦的,经常会有普通百姓,因为各种原因破产,成为失地之人,没有了土地,那么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就是去给有钱有地的人家当佃户,二就是只能卖身为奴。
对此李方和李春都受命,随时随地为李家堡招募佃户或者购入家奴,不管是愿意到李家堡当佃户的,还是愿意卖身给李家为奴的,只要身体条件可以,那么就都统统来者不拒,李家堡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这么大的土地,填入个几千人根本不成一点问题,李霖对待人口方面,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的。
所以随着李家堡建庄的工程展开之后,每隔几天这里便会新添一些人口,多是李方或者李春,在临海州境内搜罗来的流民,签下了卖身契或者佃契,被送往李家堡进行安置。
李霖对待这些不肯卖身为奴的佃户,暂时免去他们一年的佃租,但是在这一年之中,却要按照李家的吩咐每日出工,而李家则负责给他们提供住宿、饮食的供给,而且还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工钱,条件并不算太宽松,但是对于这些流离失所的佃户来说,这也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温饱了。
毕竟佃户往往都是拖家带口之人,家中往往都有一些小孩儿或者老人,没有劳动能力,需要他们供养,而李家只负责给能够出工的劳力提供较为充足的食物供给,但是对于佃户带来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亲属,就需要他们自己靠着劳动来养活他们。
而家奴则不同了,家奴是整个人在签下卖身契之后,都属于李家的人了,而卖身为奴之人,往往多是一些少年或者少女,家里养不起他们了,便将他们卖掉,个别的也有一些光棍汉,实在是混不下去,也没胆去当贼人,于是干脆就自己把自己给卖了。
这些人今后就完全要听李家的吩咐了,而李家也要承担起他们所有的食宿以及穿着方面的供给,掌控他们未来的一生。
两个月之后,李家堡围墙的工程,在一众族人率领家奴的努力之下,已经初见规模,而且两个月下来,这里又新增了几十口人,既有新来的佃户,也有新买来的家奴,使得这李家堡的人口短短几个月,便形成了二百余口的村落。
这样的人口数量,在山海县境内,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了,当然目前和那几家山海县境内的大户的庄子,还没法比。
像一般的世家大户,往往族人的数量就有几百口之多,一些大的世家豪门,甚至族人高达千人的都有,加之族中的家奴家丁,还有佃户,一个庄子上千人都实属正常,包括李家在兰县的时候,李家庄也足足有五六百口,还不算在庄外小李村住的一些佃户。
虽然李家堡这里人口暂时还不算多,但是也已经初具规模,已经让这边初步拥有了一些人气。
(感谢诸位赏给月票的朋友!继续求几张月票!有推荐票也行呀!呵呵!)
争龙道 第七十二章 盐田法
原本山海县许多大户,都暗中等着看李家的笑话,他们虽然慑于李家背后站的有范家这样的江南豪门,可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喜欢李家,表面上最多也就是不得罪他们罢了,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李家在他们这里站稳脚跟。
这李家堡所在之地,以前是本地出了名的一块凶地,连灭了三个小村,所以早就凶名远播,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李家在这里建庄立业,认为这些外乡人迟早都会被当地的鬼类所害,弄不好甚至可能把所有人的性命都丢在这里。
可是没成想几个月下来了,李家在这里却屁事没有,连一桩鬼类袭人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还让他们生生在李家堡聚集起来了二百多口人,而且眼见着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庄子,正在这些人手中被建造起来,一道周长几乎达到三里多地的庄子的围墙,已经初步被他们建造了起来,这就让山海县境内的几家大户,都感到大跌眼镜,觉得这次他们好像是猜错了什么,难道这块凶地早已不是凶地了吗?于是有几家大户便开始后悔了起来。
如果早知道这里鬼类已经不多了的话,这么大一块好地,怎么也留不给这外来的李家呀!现在山海县的大户们谁不知道,这么足足三万多亩的土地,县老爷居然只卖了两千五百贯,其中还有一千贯是欠条,如果早知道这里已经不是鬼类横行的凶地的话,那么他们岂能留给李家占这么大的便宜呀!
于是几个大户为此心中便产生了一些疙瘩,暗地里大骂李家走了狗屎运,居然误打误撞的碰上了这样的好事。
而李家在李家堡这一带的活动,也引起了周边二三十里范围的很多小村的村民的注意,这些当地的村民们在初次听闻李家买下了这块凶地的时候,也同样绝大多数人都并不看好李家能在这里建起庄子,认为他们这些外地人简直就是在找死,只等着听他们传出噩耗了。
可是几个月下来之后,李家的人在这块凶地上却一点事都没有发生,还聚起了二百多口人,生生在这块凶地上建起了一座庄子,当然现在只能算是一圈庄墙,可是这在当地还是引起了相当的轰动。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因为整个江南吴地,开发比较晚,而且人口不多,也不受朝廷重视,更不受大的道门的重视,这也导致了南方吴地之中,很多地方成为了鬼类横行之所,在余杭等比较繁华的地方,这鬼类袭人的事情还少一些,想临海州这样暂时属于比较偏僻的地方,则经常性的有鬼类袭人的事情发生,各县的禁鬼司曹,多不怎么管用,所以时不时就会听闻有一些小的村落,遭遇到群鬼屠村的灭顶之灾。
加之李家所购的这块地,本来就是当地著名的凶地,而李家却能在这里站稳脚跟,这就让很多人感到惊奇了,于是好事者便络绎不绝的前来这一带看热闹,顺便打听一下这些外来的李家族人,又是如何保护自己不被鬼类侵袭。
于是在李霖暗自推波助澜之下,游神的名声便逐渐的开始在当地传播开来,在李家的佃户还有家奴信誓旦旦的蛊惑之下,当地很多人开始第一次听闻到了游神的存在,以及逐渐听闻到了各种有关游神灵验的事情。
于是渐渐的一些周边的当地人,便出于一种试一试的心理,开始也去请了游神的牌位,放在家中供奉,如此一来,李霖渐渐的发现,周边二三十里范围之内的十几座小村之中,开始渐渐出现了零星的他的信众。
李霖不禁暗中大为高兴,虽然山海县这边的人口稀少,远比不上北方徐州那边的人口密集,而且这里多丘陵山地,很多地方并不适合人类耕作,可是却并不代表这里就不是一个推广信仰的好地方,这里民风淳朴,而且受鬼类侵害比较严重,人类也缺乏信仰,沿海一带还经常有一些海妖为祸,所以他的信仰推广起来,比之当初在兰县那边的时候,要轻松许多。
即便他没有刻意的去专门到处跑着推广他的信仰,可是这里的人们依旧很快将他的信仰传播了出去,虽然现在人数还很有限,可是这却是一个好兆头,让李霖顿时信心大增了许多。
于是他便将留在兰县游神法域的童双通过连接游神法域的甬道调至了这边,专门负责代李霖执掌山海县这边的信众户籍造册事务,而他则亲自坐镇此地,负责照章给这些新增的信众们提供庇护,并且按照规矩满足他们的诉求。
有了在兰县推广信仰的经验之后,在山海县这边推广信仰便显得一切都轻车熟路了起来,李霖拥有随意使用托梦术的能力,想要让信众转化为他的忠实信徒,根本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更何况现在他已经积存下了大量的神力,随时都可以调用神力,施法满足信众的诉求,故此他的信仰在当地很短的时间里,便获得了很大的成效。
虽然这一带沿海经常遭到海贼的袭扰,但是自从收了傲海这个小弟之后,这一带海面就显得平静了很多,两个月来,又有一股海贼途径此地,探知这里正在兴建一座庄子,于是这伙海贼便立即兴冲冲的杀奔了过来,结果刚到海边,船只便被一股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大浪掀翻,海贼也纷纷落水,被淹死的淹死,喂鱼的喂鱼,大部分海贼则被淹的半死,丢到了岸上。
结果又让李霖白捡了二三十个海贼,直接就被他收服成了李家新的家奴,为此李霖好好犒赏了一番傲海,丢给了傲海一大堆美酒,把傲海乐的屁颠屁颠的,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如果这一带没有了海贼,他准备干脆去外面找一些海贼,给李霖拖回来换酒喝,结果被李霖笑骂了一顿,这才作罢。
偶尔伏击一下一两伙海贼倒还没啥,但是傲海要是跑出去,到别的地方抓海贼,这事儿传出去可就闹大了,这世上从来没听说过海妖剿匪的事情,而且海贼都被拖走,丢到了李家堡,这事儿要是传出去的话,估计立即就能掀起轩然大波,李霖想要在这一带闷声发大财的梦想,估计当场就要破灭了。
所以李霖把傲海笑骂了一顿之后,让他安分一些,想喝酒的话只管找他便是,用不着跑去抓海贼回来换酒喝,傲海这才憨笑着挠着他的光头答应了下来。
随着庄墙初步成型的时候,李霖在滩涂上开田的大计也基本上告一段落,这一段时间,他指挥着二十多个家仆,在这一带滩涂上,足足开出了二三百亩之多,被分成了上下两级,低一些的田地面积远超过高处的田地,但是全部都没有开垦,只是垒砌起来了一道道田埂,还用石磙将田中的滩涂地彻底压实,让李家族人一个个都糊涂的找不着北,真是看不懂李霖想要干什么了。
这一日李霖当最后检查了一遍他建起的“田地”之后,终于暂停下了继续扩张滩涂的田地,眼看着涨潮之后,他下令在一块块低处的田埂,扒开了一个个预留的口子。
随着海水涨潮之后,顿时大量清澈的海水从这些田埂的豁口处涌入到了田中,眼看着海水逐渐灌满了这些低处的田块之后,李霖立即又下令将这些田块的豁口堵上,当海潮退去之后,这些海水便被留在了田中,变成了一个个水池,所有在场之人,都不知道李霖这么做的目的,难道李霖想要在这里面养鱼不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