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天书奇谭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楚白
这一幕当然瞒不过修士们,于是很多修士从四面八方赶来,想要知道究竟,顺便捞一点好处。
这两个看门的,自然也是如此。
“文华化龙?开始写诗文了?”吴解皱起了眉头,心中升起了一丝奇异的猜想……如果说这文华是从林麓山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才出现的,那么它们应该就是林麓山本人的没错了。
可为什么他的文华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呢?
莫非……又是什么“感天动地”之类?





天书奇谭 第三章 应运之人
修士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正常情况下他们游走在尘世之外,视名利如浮云,视钱财如粪土,很有些超然物外的感觉。但当他们发现可以通往更高境界的机缘出现时,他们就会摇身一变,变得急切甚至于急躁,完全没有了世外高人的风度。
比方说那两个通幽的修士,明明已经是明了真性不惧生死的人物,但却完全不顾身份,居然跑到宰相府当家丁,来为林麓山看门,当真是奇哉怪也!
须知,通幽修士在天下各派都是值得重点培养的人物,除了青羊观这类名门大派,大多数门派甚至二三十年才能出一个这样的弟子,每一个都被视为未来的门派中坚。平时悉心教导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让他们看门!
“我们也是没办法啊……”当吴解如此取笑的时候,那两个修士满脸愧色,其中一人叹道,“我踏入通幽境界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明明感觉心性的积累已经足够,但却因为功法不够上乘,无法凝聚阴阳二气冲激而成罡风……”
“我更惨,已经好几次冲激罡风成功,却因为真气强度不够,每次形成的罡风都会溃散……”另一人更是充满了悲戚之色,涩声说道,“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真气的强度就是不够!无论我怎么努力修炼,无论我怎么积累,真气的强度始终就是不够!”
“但这跟你们跑到我兄弟家里来看大门,又有什么关系呢?”吴解纳闷地问。
二人对视了一眼,有些疑惑地反问:“难道前辈不知道吗?”
“我最近这一年多,一直都在闭关。”
二人不约而同地“哦”了一声,这才恍然大悟,急忙详细解释了一番:
自从长宁城上空出现文运如龙流动的异象之后,各方修士便纷纷过来查看究竟。后来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消息,说这景象乃是有人顺应天命厚积薄发所形成的,待得他的天命结束,这股强大的文运就会转化为大气运。若是谁走运分润了一星半点,立刻就能够事事顺心,修炼寻宝、无往而不利!
起初,修士们并没有轻易相信这怎么看都很荒谬的谣言。但不久之后,便有出身名门的修士在本门典籍之中查证了这种说法,并且详细补充了其中的内容:
五运乃是天地造化的大气运,但它们不仅仅是气运,也是一种责任。得天运者,需要治理天下,繁荣国家;得道运者,需要著书立说,教化苍生;得福运者,需要行善积德,造福一方;得文运者,需要诗书万卷,著作等身;得武运者,需要投身军旅,征战沙场。
假设一个人得了运势却不履行责任,运势之力就会渐渐累积起来,不能给他应有的好处。而如果这个人并不想要这份好处,也坚持不履行这份责任,运势之力便会积累到一个惊人的地步,最终等他死后消失在天地之间,等待下一个应运之人。
有时候,这个人在临死的时候会突然改变主意,重新履行责任。这就如同在大坝上开了个缺口一般,长久积累的运势之力会如同洪水一般倾泻出来,磅礴浩荡,势不可挡。
临死之前的一点努力,自然不可能将长久欠下的责任全都补上。所以这人死后,那些没有补上的责任便会伴随着残余的运势之力散开,这时候只要有人发愿心继续履行责任,运势之力就会落在那人身上,化为气运加持。
“也就是说,你们打的是等我兄弟死后接收遗产的念头,对吧?”吴解笑了笑,直接了当地问。二人犹豫了一下,不安地点头承认。“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运势也是一样。”吴解笑了笑,浑然不以为意,“你们愿意接替他完成文运的责任,我没意见。不过这跟你们跑来看大门,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觉得,离得近的话,他死的时候,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最早发愿。”
“你们还真是煞费苦心了!”吴解愣了片刻,摇摇头,感叹了一句。
既然这两个人并不打算对林麓山不利,他也就懒得再管,正打算放了他们,却又想到了一件事,问道:“这相府里面,冒充家丁的修士还有多少?”
“大概十来个吧。”
“我兄弟生活简朴,相府的家丁总共就不到二十人,居然有十来个是修士?!”吴解大吃一惊,急忙追问,“那么,原本的家丁们呢?”二人顿时显得有些犹豫和窘迫,不敢回答。吴解的脸色沉了下来,冷冷地问:“他们人呢?别告诉我说已经被你们杀了!”
“没有没有!我们只是把他们送到了千里之外,还给了他们一大笔钱呢!”见他眼中杀气毕露,一个修士急忙回答,“我们可没有杀人啊!”
“这么说,就是也有杀害无辜的,对吧?”
“是。”
吴解冷笑起来,眼中的寒气让二人看得心惊胆战。
“带我去见那几个杀害无辜的家伙。”他冷冷地说,“杀人偿命,修士也不例外!”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很多修士并不这么觉得,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是超乎凡人之上的存在,凡人对他们来说只是蝼蚁,随手杀了也不算什么,别说是偿命,就连在意都不值得在意。
比方说,杀害了相府的两个家丁,顶替了他们身份的那两人。
他们当然不可能像真的家丁那样每天忙着做事,当吴解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厢房之中修炼。
“就是他们没错吧?”
“没错,他们是积云山苍龙洞——”
“我对他们的来历没兴趣。”吴解打断了介绍,手一扬,两道火光飞了出去,化作两条赤红色的绳索,将二人捆得犹如粽子一般,更用真气封住了他们的穴窍,令他们昏昏沉沉睡去,再也不能挣脱。
“前辈!您这是要怎么处罚他们?”一人不安地问。
“送到官府,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吴解淡淡地说。
“这,不大好吧?”
吴解眉头一皱,反问:“有什么不好的?”
“我们修士早已脱离红尘,就算有什么过错,也轮不到人间的官府来审判啊!”一个修士面露不忿之色,“前辈您觉得他们做错了,让他们一命还一命,我们没有意见。可送他们去官府,折辱他们,却又何必呢!”
吴解目光一冷,看得这人心惊胆战,但却没有低头的意思。
过了片刻,吴解点了点头,目光渐渐缓和:“你说得有理,修士是红尘之外的人,不该走红尘里面的法律流程来判决。”
“前辈明鉴!”
“既然这样的话,我也就懒得多花时间了,这事情交给你们去办。”吴解接下来一句话,让他们的笑容顿时变成了苦色。
“可是……以我们的本事,哪里镇得住场面啊!”
“如果谁有意见,就让他来找我。”吴解转身朝着相府内院走去,只一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话音在空中缭绕,“我叫吴解,要找我的话,可以来安丰县城或者青羊观,随时恭候!”




天书奇谭 第四章 千古风流
从见到这两个修士开始,吴解一直没有挑明自己的身份。二人显然对于林麓山并不熟悉,也不知道这位大楚国宰相的结拜兄长就是名满天下的小火神吴解,直到此刻吴解自报家门,他们才明白了吴解的身份。
于是他们顿时愣住,过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青羊观吴解吴知非!”
“小火神吴解!”
两人面面相觑,眼睛瞪得简直比鸽蛋还大。
东海仙山的那一战,吴解以一人之力压制住了上百名散修,更以一敌众,击败接近十位炼罡中期以上的高手,甚至还和魔门凝元长老过了一招,这份战绩,放眼当今天下的炼罡修士,大概没第二个人再能做得到。
如果说这一幕还不够惊人,那么他随后凝聚火焰化为巨刀,将偌大的仙山一刀两半,甚至连茫茫沧海都一刀劈开,就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斩山分海,这已经不是“厉害”可以形容的事情,乃是那些名门大派长老级别才能拥有的大神通大法力,莫说他们这些通幽境界的修士,就算是一般门派的掌门人,也未必做得到啊!
这一战之后,吴解已经被誉为天下炼罡境界之中的最强者,或者至少是有资格角逐这个称号的那寥寥几人之一。对于他们这些通幽修士来说,简直是需要把脑袋仰到连脖子都痛了,才可以仰视到的人物!
“我竟然跟吴解争执?!老天啊!”刚才和吴解争执的那个修士摸了摸脖子,只觉得凉飕飕的,心中满是后怕,“没有被他一把火烧死真是太走运了!”
“是啊!原来这独秀公林麓山的结拜哥哥居然是小火神!他的运气可真好!”另一人却想到了别的,“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结拜哥哥该多好啊!他手指缝里面漏一点点东西出来,我就享用不尽了!”
“是啊!当初他可是把那座仙山里面的东西刮走了十之七八啊!光是顶级法器就有二十多件,其中据说还有从法宝退化下来的——那种宝物,只要带在身上温养个上百年,就很可能重新变成法宝的!”
“如果我有一件法宝的话,就能开宗立派了……”
“呸!就咱们这点修为,开宗立派有什么用?还不如把法宝献给那些散修宗师们,这样他们一定愿意收我们为徒。有一位凝元宗师指点的话,突破炼罡境界岂不是易如反掌!”
二人你一言我一句,说得热火朝天,心中都激动不已。
不过等他们的激动之情平息下来,看着那两个被捆得如同粽子的同道,兴奋之色便荡然无存,变成了愁眉苦脸。
再怎么美好的幻想,终究也只是幻想,眼前的这个难题,却是实实在在的啊!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咬咬牙,一人提着一个驾起遁光飞出了长宁城。
吴解指派的任务,他们是绝对不敢推搪的。所以就算是再怎么麻烦,就算是后患无穷,他们也只有咬着牙硬着头皮把这件事办了。
而且在他们的心中,还有一个小小的念想——如果这件事能够办得妥当,办得漂亮,能够让吴解满意的话,没准自己可以得到一点好处……
吴解这种大高手给予的好处,就算只是一点点,也很了不起了!
于是这两人便分头出去联络长宁城中的各路修士,将他们聚集起来,将吴解的话公诸于众,并且当众处死了那两个随手杀人的修士。
可怜那二人修炼上百年,好不容易踏入了通幽境界,结果却因为杀害了区区两个凡人而稀里糊涂送了命——不知道他们泉下有知,会不会悔得连肠子都青了!
这些事情吴解暂时都不知道,他交代了那件事之后,便来到了相府内院,找到了正在书房奋笔疾书的林麓山。
林麓山的身体瘦得惊人,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给吹倒。但他的精神却很好,眼中精光四射,更有一股无形的气势油然而生,令吴解这在天下修士之中已经赫赫有名的大高手都为之一震。
每当他写完一句,身上就有青光一闪,然后天空中那条白色气运凝成的游龙便会翻滚,犹如是在为他欢呼一般。
也不知道林麓山已经写了多久,只见书房之中此刻已经满是青光,久违的文运不断散发出来,似乎将书房中的一切都罩上了一层迷蒙的青霞。
林孝也在书房之中,正在给父亲磨墨。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悲戚,但却也有一分喜色——一直以来,林孝都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故事里面那位文采盖世的东南魁首林独秀,是那么的传奇,那么的出色,那么的卓尔不凡,令人为之心折。
但在林孝记忆之中的父亲,却根本和“文化”二字搭不上关系。他先是户部的尚书,每天都在跟钱粮数字打交道,后来虽然当了宰相,也只是每天忙于政务,提起笔来不是写奏折就是批文书,从不见他写诗作文。
甚至……就连他平常交往的人物,也多半是长于事务而不善诗书的。
传说中的独秀公和现实中的林宰相,俨然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
林孝智慧开得很早,小时候就问过母亲,询问为什么父亲和传说之中完全不像。杜丹儿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摸摸他的头,笑着说“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现在他已经长大了,二十多岁的年纪,无论在那里都是足以撑门抵户的大人了。他已经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从传说中诗文盖世的独秀公变成记忆力整日忙碌的林宰相,理解了父亲的选择,也对此十分赞同。
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还是期望着父亲能够有朝一日放下那些繁杂的政务,重新提起尘封已久的笔来,写下一篇篇精彩绝伦的诗文,重新恢复成那位传说之中才冠天下文盖东南的大才子林独秀!
而此刻,他所期待的事情,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眼前!
林孝小心地磨着墨汁,侧过头注视着父亲。父亲正在专心地推敲文字,完成一篇讲述东南风光的散文。
此刻的父亲,眼神中有他从未见过的璀璨光芒,整个人散发出他从未见过的强大气息,和父亲相比,过去见过的那些所谓才子文豪,全都成了土鸡瓦狗。
那些人并非没有才华,并非没有气质,可如果他们是高山大河的话,此刻的父亲就是师父带着自己去过的青羊山!或许不是那么高大雄伟,但却有无以伦比的灵秀之气,足以将名山大川对比成不值一提的小土丘,小沟渠!
纵然明知父亲现在的光芒是燃烧生命而来的,但他心中却欣慰多于感伤。
人总是要死的,别说是身为凡人的父亲,就算是身为半妖和修仙者的自己,也不能例外。在死之前,能够散发出如此的光芒,这一生就是值得的,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林麓山一直很忙碌,林孝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夫人杜丹儿,杜丹儿的脾气柔中带刚,温婉之中颇有偏激之处。不求寿与天齐,只求璀璨一时,是她从小就常常对儿子说的话。
母亲的教导,林孝从不敢忘。他继承了杜丹儿的血统,更继承了那股柔中带刚,温和之下充满锋芒的妖气。所以对于父亲最后的选择,他实在是万分欢喜。
吴解并没有打扰林麓山,也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于是他就注意到了徒弟的眼神,心中不由得暗暗叹了口气。
徒弟的心思,他是知道的。但徒弟的想法,他并不赞成
修道求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常常会有不得不绕道,乃至于不得不等待,甚至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的时候。有所取舍,才能不断前进。如果要有所取舍的话,他觉得除了大是大非之外,别的事情都是可以放弃的。
但林孝显然不这么想,他像他的母亲一样,哪怕是将数百年的修行毁于一旦,也要追求一时的灿烂;哪怕是将生命燃烧成划过天空的流星,只要能够尽情燃烧,就无怨无悔!这样不好!这样不是长生之道啊!吴解为此劝说过林孝多次,但他的劝说显然没有多大的效果——正如当年他没有能够说服丹儿一样,现在他也没办法说服丹儿的孩子。这让他非常遗憾,却也无可奈何。林孝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做师父的只能帮他设法弥补一点,却不能将他强行从那条道路里面拉出来。
对于那种性格飞扬的人来说,强行抑制他们的性情,反而等于害了他们。
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林麓山身上,此刻的林麓山光芒万丈,比他过去几十年里面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耀眼。耀眼得连他心中的悲伤都被驱散,只剩下由衷的赞叹。
他当然希望林麓山能够长命百岁,但就像林麓山自己当年说过的那样,男子汉大丈夫,如果能够博一个名闻天下千古流芳,别说能活五十年,就算只能活三十年,也已经心甘情愿!
人生若流星,划破天空留下痕迹,好过像一堆煤炭,藏在深山之中千秋万载!
……或许这就是他们的道路,不求长生不老,唯以事迹留芳。
千古风流,此之谓也!




天书奇谭 第五章 激扬文字
过了好一会儿,林麓山终于写完了手头上的那篇文章,又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一边,提笔修改了两三处,这才微微颔首,放下了手上的毛笔。
他抬起头来,见到吴解和林孝,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笑容。
“三哥,孝儿,你们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吴解看着他清瘦的面容,忍不住叹了。气,“身体不舒服就该躺在床上好好休养,这么冷的天气,当心着凉啊!”
“不会的,我这几天精神挺好。”
“你这是存心要气死太医吧,我可是听说了,陛下派了两位太医来给你看病,结果被你给气走了。”吴解摇摇头,苦笑着将刚才听到的街头闲聊的事情说了出来,“真的假的?你究竟干了什么?”
“也没什么,我只是说‘有神仙给我算命’说我注定活不到五十岁,眼看着我就要过第四十九个生日了,大概是阳寿将尽两位还是别浪费时间了……”结果他们就气走了。”
“你平时挺厚道的,怎么突然说得这么尖刻?”吴解皱起了眉头,“这可不是你一贯的风格啊!”
“大概是临死转性吧,不是说有人一辈子作恶多端,结果死到临头的时候大彻大悟痛改前非吗?我可能属于反面例子。”林麓山脸上带着笑容,很轻松地谈论着关于死亡的话题,一点也没有惧怕之意,仿佛在说诸如今天的天气或者晚上吃什么似的,轻描淡写。吴解看在眼里,叹在心里。以他的道行,已经能够看到凡人身上的寿元之火,此刻林麓山的寿元之火的确衰弱到了极点,眼看着随时都会熄灭。如果不是天空中翻滚的气运之龙不时地分出一丝白光渗入他的身体,让寿元之火继续燃烧的话,很可能他已经死了。
换句话说,林麓山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恰恰是因为他重新开始写诗文,文运的反哺延长了他的寿命。
可文运的反哺不会一直下去,吴解已经注意到了,从刚才到现在,前后不超过半个时辰,长宁城上空的气运之龙就已经小了那么一丝。
这一丝看起来似乎微乎其微,但实际上数量不少,而且文运对于护主方面的效果是极差的,就算气运之龙没有耗尽,也不能一直保住林麓山的性命。
那些聚集在这里的修士们,不就是在等着林麓山在气运之龙耗尽之前死去,好立下愿心继承他的气运吗。
闲聊了一阵,林麓山便请吴解评鉴自己刚写好的那篇文童。
这篇文章不长,用词也不华丽,甚至可以说相当朴实,朴实得简直充满了土气。
当今天下的诗文,大多讲究一个对仗工整、音韵合拍,若想要得到美誉,还得多用典故——昔年林麓山独占魁首的那几首诗,就是用了许许多多的典故,甚至于被称作“无字不用典……”俨然是堪称诗文教科书的典范之作。
吴解知道,林麓山是能够写出那样的文章来的,但为什么却不写那种符合文坛主流的文章,反而写这么朴实的,实在让人有些疑惑。
“这文章不像你当年的风格。”他很直率地说。
林麓山笑了:“的确不像,我当年的风格很华丽的,就像画舫上的舞姬,衣服穿着一层又一层,行动之间都要将裙摆和袖子抖出个节奏来,以示行云流水。现在这种文章,如果我当初看了,只怕会很不屑地摇摇头,说一句‘粗俗不堪’吧。”
“那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因为需求不同。”林麓山说,“当年的文章,是写给文人墨客们看的,是写来吟诗作对的,是跟人一起指点江山的。可我现在的文章,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是写给那些我希望他们能够多读点书,多点学问多点见识的人看的——我甚至希望,就算是不识字的街头老妪,也能听得懂我的文章,而且能够感受到我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能够真正明白我的意思。”
“父亲,这可是有损文人身份的!”林孝闻言,有些担心地劝道,“天下文人,都把自己摆得很高。文字既是他们用来交流和记录的工具,也是他们用来彰显身份,和普通人拉开距离的凭借。你写这样的文章,岂不是砸了文人高高在上的地位?”
“砸了就砸了吧,虚无缥缈的东西,要它作甚?”林麓山微微一笑,“高高在上……是能吃还是能喝?是能治病还是能治国?是能移山倒海还是能长生不朽?都不能!既然都不能,那它就是多余的!”
“古往今来,你恐怕是第一个这么说的……”
“凡事总要有第一个的。”林麓山很平静,一点也不把这“第一个”背后的刀光剑影当回事,“我都快死了,当然要写我想写的东西。天下文人就算再怎么口诛笔伐,难道还奈何得了死人吗?”
“但你的身份不同啊!你可是公认的天下第一才子,写这样惊世骇俗的东西出来……我怕日后免不了许多骂名。”
“没什么,骂就让他们骂吧。”林麓山全不在意吴解的担忧,很从容地笑着,“我这辈子做了很多事,其中很多事都有人在骂。我当初夺了解元,有人骂;中了状元,有人骂;得了魁首,有人骂;后来做了户部尚书,在朝堂上都有人当面骂……至于做了宰相之后,当面骂的倒是没有了,背后骂的只怕多了几倍。既然都已经这样了,又何必在乎日后有没有人骂呢?”
1...106107108109110...5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