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弃妇的医路荣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然宅
未秋看了那小姑娘一眼,不管怎么说,祝氏和陈方总是她的长辈,见了长辈连声招呼都不打,也太没礼貌了点。
祝氏一点都没在意这些,招呼着未秋他们跟她一起进屋,还热切的和大舅母说道:“刚才那个姑娘是蝉儿吧,都这么大了!当年我们走的时候,她还在吃奶……”
几个人一进屋,立刻就有个老太太哭喊道:“湘儿,真是湘儿回来了!”
祝氏瞧见主位上坐的两个老人后,立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嚎啕大哭着扑了过去,和两个老人抱头哭成一团。
未秋眼睛也有点泛红,她想起了前世的父母,倘若她能回去,再见到父母,肯定也会像祝氏一样哭的不能自已。
堂屋里光线有些阴暗,正中的墙上挂着松鹤延年的字画,已经有些泛黄了,和祝氏哭成一团的老头老太都已经头发花白。
陈方劝了几句,也没劝住,便小声对三个孩子说道:“咱们先出去一会儿。”推着三个孩子先出来了,把堂屋留给了祝氏和祝家老头老太,让他们说说私房话。
院子本来就不大,被马车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再加上他们四个人就显得更拥挤了。
不一会儿,先前跟着大舅母出来的女孩领着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出来了,看了眼站在院子里的陈家人,便领着小女孩走了,那个小女孩还好奇的看了眼未秋怀里抱着的茜茜。
“爹,大哥……”未秋扯了下陈方和陈泰的衣襟,神色有些凝重。
祝氏见了娘家人满心满眼都只剩下高兴了,亲香的不行,把他们当初送了那么多信没回音的事都抛到了脑后,看大舅母的态度,对他们并不热络。
他们站在这里这么久,连招呼他们进屋歇息喝茶的人都没有,这就是祝家对远来探亲的女婿一家的待客之道?
陈方叹了口气,还是陈泰小声说道:“过了今天再说吧。”祝氏正在兴头上,计较太多只会让两边人心里都不舒服,他们现在是投奔亲人,哪有那么多挑剔的。
六月看了看父兄姐姐,到这会儿上,她才真正理解了未秋之前说过的话,在一个陌生环境中寄人篱下,等人安排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这是人家的家,他们什么都做不了主。
过了好一会儿,大舅母才掀开帘子出来,笑着喊他们进去。
未秋他们再进屋时,祝氏已经止住了哭,洗过脸了,只有眼睛略显红肿。
“来,来,见过你们外公外婆。”祝氏笑道。
陈泰,未秋和六月便一字排开,恭敬的给姥姥姥爷磕头行了礼,喊了外公外婆。
“哎!”两个老头老太笑着应了,对陈方和祝氏说道:“你们是有福气的,孩子个个都长的俊!”
祝氏不好意识笑了笑,谦虚道:“俊啥啊,在乡下地方长大,能俊到哪去!大哥二弟呢?他们没在家?”
大舅母接口道:“咱们家就你大哥还在秦家当管事,没回来,家里在外面开了间铺子,二弟和二弟妹忙着铺子的事,到中午估计就回来了,要是知道大姑姐你回来了,不知道得高兴成什么样!”
“是得高兴!这都多少年没见了,他们兄妹几个打小感情就好!”祝老太太笑道,又问祝氏,“秦家的事,你们知道了吗?”
祝氏迟疑的点点头,看了眼未秋,小声说道:“那秦家人忒不是东西,拿个过继出去的庶子糊弄我们,坑了我大姑娘的一生……我也不想让大姑娘再跟秦家有啥攀扯了,准备再给她找个好人家。”
祝姥姥就看向了未秋,慈爱的问道:“这就是那个孩子?”
祝氏点点头。
“好孩子,过来让姥姥看看。”祝姥姥朝未秋招了招手,示意她走近点。
未秋便抱着茜茜走了过去。
从近处看,姥姥和祝氏长相颇有几分相似,只不过现在年纪大了,头发白了,脸上也有了皱纹。
祝姥姥从旁边小木架的抽屉里拿出一个木匣子,打开后摸出了一对小银镯子,塞到了茜茜手里,慈爱的笑道:“给孩子戴吧。”
“谢谢姥姥!”未秋真心实意的说道。
“谢个什么!”祝姥姥笑道,“都是一家人,别生分了。”
祝氏笑着说道:“你姥姥疼你才给的,你就接着吧。”
“大姑姐,你们还不知道吧,秦家马上又要起来了。”一旁的大舅母说道。
祝氏吃了一惊,“不是说秦家老爷被捋了官么?怎么又要起来了?”这老天也太没眼了!
大舅母撇嘴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哪知道那么多!听说是誉大公子在洛阳哪个县里头找到了一个犯事的人证,把人带回来洗脱了秦老爷的罪名,立了大功!”
祝氏沉默了一会儿,勉强笑道:“秦家能复起也好,大哥也能沾光。”
大舅母嘴撇的能挂个油瓶子,笑的讥讽,“大姑姐真会说笑,秦家就是当了三公,你大哥也落不到好!人家那些得势的,吃香的喝辣的,攒下金山银山的,你大哥连口剩汤都轮不到,好的差事轮不到他,得罪人辛苦活都是他的,到现在一大家子还挤在转圈都转不开的地方!要不是脱了奴籍,一家子早饿死了!”
“你就少说两句吧!”祝老太太皱眉说了一句,“中午饭准备了吗?跟刘嫂子说说,家里来了客人,得多准备点菜。”
大舅母见祝老太太生气了,虽然有心想多说几句,最后还是说道:“好,我去看看。”
“你大嫂就这脾气!”祝老太太叹道,“就是喜欢嘴上絮叨啰嗦,没啥坏心眼,你别跟她一般见识。”
祝氏笑的有点尴尬,点头道:“大嫂这些年操持家,确实辛苦。”
未秋原本就怀疑当初陈家人被发配到汴州,是因为得罪了秦家人,现在看大舅母这么抱怨,更加坚定了她的猜测。
等大舅母走了,祝氏才像是放开来了,和陈方陈泰围坐在祝姥爷和祝姥姥身边,说这些年的事。
六月有些坐不住了,拉了拉未秋的手,贴着未秋的耳朵小声说道:“姐,我想去茅房。”
“我跟你一起去。”未秋说道,她不耐烦听祝氏在这里抱怨汴州乡下这不好那不好,这比不上京城,那比不上京城,汴州再不好,那也是他们陈家人的家。
未秋抱着茜茜和六月出来后,正好碰上出来洗菜的刘嫂子,便笑着问道:“刘婶子,茅房在哪里啊?”
刘嫂子给她们指了地方,看着未秋怀里的茜茜,笑着问道:“这是你哥的孩子还是你的?”
未秋大大方方的说道:“是我的。”
“那孩子爹呢?咋没跟着一起过来啊?”刘嫂子连忙问道。
未秋笑了笑,简短的说道:“他忙。”便带着六月去了茅房。
“嘴真碎,一点规矩也没有!”六月不满的嘀咕,“问那么多干什么?还是京城人呢,咱们在汴州乡下买的下人都不敢问主子的事!”
未秋笑道:“她又不是咱家的下人,没规矩也是他们家没规矩,不值得跟她生气!”
等六月上完茅房出来,两个人经过后院一扇窗户时,听到一个女孩笑嘻嘻的说道:“娘,大姑母戴的那对耳坠不是真金的,是鎏金的铜片子!”
“你怎么知道?”这个声音像是大舅母的。
“我看到了,他们站院子里的时候起了风,姑母的耳坠子让风刮的飘了飘,那么轻的东西,肯定不是真金的!”祝蝉儿说道。
大舅母笑道:“乡下地方来的,能戴什么好东西!”





弃妇的医路荣华 59.第59章 祝氏的过往
六月顿时气的眼都红了,祝氏的耳坠子是她和姐姐卖草药攒钱给祝氏买的,搁这对母女嘴里怎么就成了“乡下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了!
未秋连忙拉住了要叫嚷的六月,示意她不要开口。
屋里的说话声还在继续。
祝蝉儿的声音就有些不高兴了,“不是说姑母在汴州置办了不少地产吗?怎么还戴鎏金的铜片子?都来这么大会儿了,连个见面礼都没有!我看姑母就是会吹,打肿脸充胖子罢了!”
大舅母冷哼了一声,“你那个大姑母厉害着呢!她可不只会吹!当年她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有点颜色,一门心思攀高枝,想当秦老爷的姨娘,结果惹恼了姓姚的那女人,高枝没攀成,让姓姚的配给了你姑父,她倒了霉不要紧,连累的一家子都在主母面前讨不到好,你看你爹到现在还只是个小管事,不就是摊上了她这个扫把星妹子!以前跟你爹一起做事的人,现在都是大管事了,这些年扒捞的好处数都数不清,就咱们家吃没的吃,穿没的穿,住没的住!”
说到最后,大舅母的声音都带上了狰狞的意味。
六月气的牙咬的咯嘣咯嘣响,眼睛都红了,未秋赶紧拉着她走远了,再听下去,不定大舅母那个嘴上没把门的说出什么不中听的来。
等到了前院,六月擦掉了眼眶里的泪水,愤愤然对未秋说道:“咱娘肯定不是那样的人!”
未秋咂咂嘴,鉴于祝氏曾经那么满腔热血的送她去给秦家少爷当“二奶”,并坚定的认为这是一条阳光大道,这个她可真保证不了……
没准祝氏年轻的时候真的是以当秦老爷“姨娘”为最高理想的,然而有野心的“小三”被强势的“大婆”以奥特曼打小怪兽的速度给消灭了,不但他们一家被发配到了汴州乡下,连祝家人在秦家都讨不到好。
过了十几年,还一直被小心眼的大婆记恨在心,两年前又利用秦隽把陈家人当驴子戏耍了一把,不过这回的牺牲品变成了她和茜茜。
这样一来,似乎一切都说的通了。
两人又进屋听祝氏和姥姥姥爷说了一会儿话,大舅母领着祝蝉儿进来了。
祝姥姥笑着对祝蝉儿说道:“蝉儿,过来见过你姑父姑母,这几个是你表哥还有表姊妹。”
祝蝉儿撇嘴笑了笑,冲祝氏和陈方喊了一声,“姑母,姑父。”
祝氏连忙拿过桌上的糕点纸包,往祝蝉儿手里塞,热情的说道:“蝉儿,吃点心吧。”
祝蝉儿拿着纸包翻来覆去看了几眼,又放回了桌子上,遗憾的说道:“姑母,你怎么不买九味斋的点心啊?杂货店里卖的点心不好吃。”
一句话呛的祝氏脸一阵红一阵白的,尴尬的说不出话来。
大舅母连忙扯了下祝蝉儿的胳膊,嗔怪道:“你姑母刚来京城,哪知道什么九味斋?”又对祝氏笑道:“这孩子,天天吃这个吃那个,嘴都被我们惯刁了,你别理她。”
未秋拉住了想要开口发火的六月,笑眯眯的看着大舅母,说道:“早就听说舅舅家日子过的好,我们也是来对了,看来托蝉儿表妹的福,以后天天都有九味斋的好点心吃了,是不是啊大舅母?”
大舅母呵呵笑了笑,略胖的脸上僵硬的厉害,笑过之后又仔细打量了未秋好几眼,暗地里骂祝氏不是什么好东西,生出来的姑娘也嘴利的很,不是省油的灯!转而说道:“爹娘,大姑姐他们的房间都收拾好了,不如让蝉儿领她两个表姊妹去房间里收拾下行李?”
“好,赶紧去吧,她们表姊妹也好一处说说话,得空了就领秋儿她们出去转转。”祝姥姥笑道,警告的瞪了眼祝蝉儿。
祝蝉儿不情不愿的站了起来,冲未秋和六月笑道:“表姐,表妹,你们跟我来吧。”
未秋让六月抱着茜茜,她提着两个人的行李包袱跟着祝蝉儿进了东厢房的一间屋子。
“这本来是蝶儿表妹的屋子,现在你们来了,就腾出来让给你们了,她跟我挤一间屋子。”进屋后,祝蝉儿说道。
“那多谢两位表妹了。”未秋笑道。
房间挺小的,放下一张床后就没有多少空地了,站三个人加一个孩子显得有些拥挤。
六月把茜茜放到了床上,就打开了包袱收拾东西。
祝蝉儿靠在门框上,眼珠子滴溜溜转到未秋和六月脸上,又转到两人包袱里装的东西上。
她是土生土长的京城姑娘,虽然家境一般,比起那些千金小姐差的远,但自认为是高出未秋和六月不止一等的,理应样样都高出两人一大截,她看未秋和六月眼神中都透着高高在上的意味。
然而未秋和六月长的漂亮,尤其是六月,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长的比她强多了,这让她心里百般的不舒坦。
“表姐,这孩子是你的啊?”祝蝉儿笑的很是亲热。
未秋点点头,“是啊,叫茜茜。”
“那孩子的爹是谁啊?”祝蝉儿问道,没等未秋开口问,又捂着嘴笑道:“表姐,我听说你们来京城这一路上可乱了,又是流民又是土匪的……这孩子是谁的啊?表姐,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未秋没搭理她,继续和六月收拾着东西。
祝蝉儿也不嫌难堪,又说道:“表姐,怎么我一问孩子爹,你就不高兴了?”
“你还有完没完?”六月瞪着她叫道,“茜茜的爹是谁跟你有关系吗?用得着你操心?”
祝蝉儿撇撇嘴,冷哼了一声,“我就是随口那么一问,你着急什么?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当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六月气呼呼的说道,“茜茜有爹,叫姜泽,姜大哥不但人长的好看,家里有钱,脾气还好的很,过两天你就能看到了!”
祝蝉儿差点没笑出声,觉得姓陈的一家子都是吹牛皮的大王,谁不知道这个表姐的小孩是怎么回事啊!她从门框上站直了身子,问道:“真的?”
“蝉儿表妹这么关心表姐啊?”未秋笑道,“不如把你的九味斋点心拿出来,咱们一边吃一边聊?我们从乡下地方来,没见过什么好的,也想尝尝这好吃的点心。”
“表姐说笑了。”祝蝉儿笑的尴尬,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九味斋的点心那么贵,我们过年都吃不上一回,家里哪有啊!”
一群乡巴佬还想问她要九味斋的点心吃,做梦吧!她都吃不上!
未秋停下了手里的活,看着祝蝉儿笑的意味深长,“哦,那可惜了,刚听蝉儿表妹说话那意思,我还以为蝉儿表妹经常吃呢!原来是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回啊!”
祝氏对亲人亲的没边,什么都能包涵容忍,她陈未秋可不能忍,被人这么赤果果的打脸,当然要打回去。
“就是,吃都吃不起就别吹了!”六月看着祝蝉儿涨红的脸,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心里大感解气。
祝蝉儿恼的脸蛋通红,强挂着笑脸说道:“我这不是听说姑母在汴州又是置地又是盖大房子的,想着姑母肯定有钱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带礼物罢了。”
未秋和六月便不吭声了,实在没什么话能接的,他们确实没给祝家的孩子们分别带礼物,但买了点心,还给老人带了人参,已经不算失礼了,况且他们是一路逃难到这里的,哪有多少余钱。祝蝉儿一张嘴,要的就是他们过年都不见得吃的起的点心,真把他们当冤大头宰啊!
祝蝉儿笑吟吟的看着未秋和六月不说话了,还当她们是心虚了,心里不屑鄙夷的感觉更甚,又觉得这群人厚着脸皮来他们家里白吃白住,害得自己跟祝蝶儿挤一间屋子,连个见面礼都没捞着,实在是亏的厉害。
不多会儿,刘嫂子过来喊未秋她们,说是中饭做好了,家里人都回来了,可以开饭了。
未秋连忙过去帮忙端饭,嘱咐六月收拾好了就赶紧过去。
到吃饭的时候,未秋才见到了大舅二舅二舅母,还有祝家别的孩子。
大舅祝连庚四十来岁,黑瘦的身材,二舅祝连寿三十五六,看样子像是个脾气温和的,二舅母也是一副笑眯眯的脸。
祝蝉儿是大舅母所出,祝蝶儿是二舅母所出,还有三个男孩,十九岁的祝承和十二岁的祝满是大舅家的,十六岁的祝亮是二舅家的,三个男孩都在祝家的铺子里帮忙,祝承已经定亲了,过几个月就要迎新娘子过门。
堂屋里摆了两桌才坐下了,祝姥爷和祝姥姥看着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乐的嘴都合不拢。
“姐,那个祝满是不是有点毛病啊?”吃饭前六月偷偷跟未秋咬耳朵。
未秋抬头看了眼祝满,看上去呆头呆脑,都十二岁了还鼻涕拖的老长,说话也粗声粗气,不像他的两个哥哥那样灵光。
“他们不说,咱们就当不知道。”未秋小声说道,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她可是深切体会到了。
饭桌上,男人们坐了一桌,女人们坐了一桌。
祝蝉儿看着六月的衣裳,笑着问道:“表妹,你的衣裳可真好看,绣的花跟活的一样,谁给你做的啊?”




弃妇的医路荣华 60.第60章 不受欢迎
“我娘做的。”六月说道,这衣裳还是过年的时候姜泽买的布料做的,她和祝氏进京城之前都换上了新做的衣裳。
祝姥姥看着祝氏,笑道:“你不知道,你这个姑母啊,从小就是个手巧的,又爱好爱干净,穿的衣裳绣的花样子谁都夸!”
祝蝉儿坐在祝氏身边,盯了眼六月的衣裳,眼珠子一转,扯着祝氏的胳膊撒娇道:“姑母,你也给我做一身漂亮衣裳吧,我都没衣裳穿!”
“好,好,姑母给你和蝶儿一人做一身。”祝氏笑着应了,都是侄女,她不好厚此薄彼,既然要给祝蝉儿做衣裳,那不好不给祝蝶儿做,不然二弟媳妇肯定不高兴。
果然,二舅母笑的很是开怀,道:“那我们蝶儿可是沾了蝉儿的光了,还不快谢谢大姑母!”
祝蝶儿连忙甜甜的道了谢。
祝氏笑着摆手,只不过她嘴皮上答应的利索爽快,可没敢去看自家两个姑娘的脸色。
吃过饭回屋歇息的时候,一家人都聚到了祝氏和陈方还有陈泰的屋里,房间一样很小,离大床两步路的地方搭了一个布帘子,放了一张小床,是给陈泰睡的。
领他们过来的大舅母说道:“家里地方小,实在是再腾不出来一个屋子了,就委屈下大侄儿跟大姑姐你们挤一挤吧。”
“不委屈,不委屈!”祝氏连忙笑道,“有住的地方就不错了,又是在自己家里,有什么委屈的!”
大舅母笑了笑,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便走了。
等大舅母走了,六月坐在床上生闷气,眼圈都有些红了,嘟着嘴说道:“娘,你许她们衣裳干什么?我都还没新衣裳穿呢!这几年了,我就这么一身新衣裳,还被蝉儿表姐拿出来说嘴!吃饭前我收拾衣裳的时候,她还笑话我都是旧衣裳!”
“我看娘也不该答应给她做衣裳。”未秋看六月委屈成那样,忍不住开口说道,“她既然看到六月的衣裳都是旧的,就那么一身新衣裳穿在身上,还问咱们要新衣裳,也太不懂事了,她又不是不知道咱们一家逃荒过来的。再说了,咱们来是为了看姥姥姥爷,又不是为了看她。”
六月插嘴讥讽道:“人家不让我喊姥姥姥爷,非得让我喊外祖父外祖母,说姥姥姥爷是乡下人的喊法,京城里不兴这么喊。她就当咱们是乡下人,看不起咱们!”
祝氏脸色有些不好看,训斥六月道:“瞎说什么!都是一家人,什么看得起看不起的?蝉儿年纪小,不懂事,你们别跟她一般见识。”
未秋可没打算就这么糊弄过去,直接说道:“祝蝉儿年纪小不懂事,大舅母和二舅母还年纪小不懂事?祝蝉儿嫌我们没给他们见面礼,那大舅母他们是长辈,怎么不给我们见面礼?我和哥是大人就不说了,六月还是孩子,比祝满还小两岁,祝蝉儿要衣裳,大舅母怎么好意思坐在那里一声不吭的?”
陈泰叹了口气,接口道:“娘,大妹说的在理,我看大舅二舅都不太欢迎咱们,当初那信的事,娘你也抽空问问吧……”
不管事实到底如何,祝氏回到京城都是兴奋的,喜悦的,对待亲人都是满腔热情,亲的不行。刚高兴的吃过一顿团圆饭,就被三个孩子轮番说道了一通娘家人如何不好,祝氏的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下来。
“怎么?我连给娘家侄女做两身衣裳的家都当不了?我这个当大姑的没给她们准备见面礼就够寒碜了,孩子都张嘴要了,我还能说不给?”祝氏问道,目光一一扫过了三个子女,语气中充满了火药味。
陈方暗中摇了摇头,打圆场道:“别说了,做两套衣裳罢了,咱们还得在这里住几天,关系得打好了。”
未秋撇了撇嘴,“娘,你还有钱去买布吗?”
祝氏不自在的低下了头,半晌才说道:“我那还有根银钗子,不用动咱们的钱。”
未秋忍不住看了眼陈泰,暗自庆幸还是大哥有先见之明,没让她把银子给祝氏,否则真是多少钱都不够亲情泛滥的祝氏做人情的。
下午的时候,祝氏就带着陈泰和六月出去了,回来的时候扛了不少布料,原来除了祝蝉儿姐妹的两身衣裳,祝氏还把三个侄儿的份也买了。
祝氏看未秋盯着那些布看,脸上有些发烧,心虚之下讪讪然说道:“这布便宜……”
未秋叹了口气,没理会祝氏,直接拉着六月进了屋。
六月靠在床上抱着茜茜玩,忍不住说了一句,“姐,姜大哥什么时候能来找我们啊?”
“我不知道。”未秋说道,“今天咱们刚到京城,肯定不会今天来的。”
“要是姜大哥能给咱们找个地方住就好了。”六月嘟囔道,她一点都不想在舅舅家住了,住的憋屈不说,还要忍受祝蝉儿的尖酸刻薄。
未秋没听清楚,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六月连忙说道:“没什么,我说咱们这屋子真小。”她虽然年纪小,可也明白事理,知道要是什么事都要姜大哥帮忙,姐姐会被姜大哥的家里人看不起。
“忍忍吧。”未秋笑道,“反正也住不了几天,等回了汴州自己家里,不就自在了。”
1...2223242526...1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