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家逆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你我当初
列操作看的人眼花缭乱,还没整明白怎么回事呢并州矿业集团就易主了,现在并州世家对矿业集团已经失去掌控,只有分红权,没了决策权。
当然,董事会上还是可以露下脸发表发表意见的,至于董事长接不接受他们的意见,那就另当别论了。
周不疑吃完接风宴,第二天便收拾行囊,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郭影赶去并州上任了。提起这事,不得不说董昭真特么不是东西,人家两口子分别四五年,好不容易团聚,别的不说,至少放几天假让人家成个亲啊,董昭不愿意,办接风宴的时候顺手就将婚
礼给办了。
郭影她爹郭蕴在渤海当郡守,大哥郭淮跟着曹真在前线,娘家人只有几个留在京城的远房叔伯,董昭干的这叫什么事你说。
成完亲周不疑立刻出发,快马加鞭仅用三天便赶到了晋阳城,并收到刺史杜几的热情招待。
并州矿业集团的总部也在晋阳,各大世家在晋阳也都有负责人,周不疑上任后连夜查看了矿业集团这几年的账本,早晨起来便召集各大股东开会。
大家都是熟人,知根知底的也没什么需要了解的,寒暄过后直奔主题,询问各大矿场的人员设备以及产量等问题,最后再讨论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
他是带着任务来的,必须加快进度让工程走上正轨。在这点上并州各大世家配合的格外积极,虽然股票被无良太子稀释决策权被夺,他们的根本利益并未受到损失,相反,如此一来矿业集团的发展反而更加良性,这是各大
世家都很乐意见到的。当年周不疑离开后,矿业集团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混乱,究其原因,是分赃不均造成的,世家都想多吃多占,谁也不肯服谁,明争暗斗的能不乱吗,现在好了,曹昂收购了
没他们什么事了,乖乖躺在家里等分红就好。
而且五年计划的计划书他们也都看过,知道这个计划对贫瘠的并州意味着什么,作为世族,谁不想将家乡建设的更好。
许都到长安的火车开通已有数年,铁路的好处显而易见,他们又不瞎怎么可能看不到呢。了解完情况,周不疑决定三条铁路同时修建,一条由晋阳穿越上党直奔洛阳,一条由晋阳北上定襄到达雁门关,最后一条由晋阳穿越西河及上郡,再入潼关汇入长安,三
条铁路一旦修成,晋阳便会成为交通枢纽,并州的物资会快速运往全国各地,各地的物资也会快速汇入晋阳,这是大家都期待的事。朝廷之所以如此重视晋阳,主要是看上了并州的煤矿,火车要煤,钢厂要煤,民间取暖还要煤,煤炭可是现下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州煤炭如此丰富,运不出去岂不是朝廷
的损失。至于北上雁门关的铁路,看似多余实则不然,一来草原是中原的宿敌,虽然现在已经内附,但难保以后不会再出幺蛾子,还是有点防备的好,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二来草
原盛产羊毛,如今棉花还没普及,冬天取暖靠的就是皮革毛料,若能降低运往中原的成本,利润还是很惊人的。并州的事并州人干,三条铁路全部承包给世家,这几年并州世家也出了不少施工队,足以胜任,真遇到难题再想办法,走一步看一步先动起来,否则等所有工作都准备好
要你干什么。
工作分配完毕,周不疑立刻带人赶往钢厂视察,准备来个眼见为实。
并州炼钢厂当年还是他负责修建的,几年未见甚是怀念,而且朝廷决定在并州再建五座炼钢厂,并规定每座钢厂年产量不得少于一千吨,任重而道远啊。
炼钢厂在城东百里开外的山脚下,之所以建在那,是因为那里有条河流,取水方便,离晋阳也近,交通便利。
一行人骑着快马,不到一个时辰便赶到了钢厂,远远一看,一座四五米高,两三丈长的大门引入眼帘,看着气势恢宏,很是养眼。
世家最讲究排场,里子可以不行,面子必须行。炼钢厂的厂长是太原王氏的族人,名叫王意,四十来岁,接到消息快速迎了上来,行礼之后恭维道:“周董事长,您可算是回来了,没有您的日子,属下是夜不能寐食不下
咽呐。”
这马屁拍的,听着就舒服。
周不疑笑道:“多年未见,老王你还是这德行,把你阉了进宫伺候陛下绝对能平步青云。”
王意丝毫不以为意,笑道:“我哪有那本事,还是好好伺候钢铁吧。”
玩笑过后周不疑直奔主题,问道:“钢厂情况怎么样?”王意苦笑道:“还行,您离开的这几年又增加了几座炼钢炉,年产量超过两千吨,今年有望突破三千,只是咱们的钢质量比辽东炼钢厂差了不少,属下始终想不明白问题出
在哪里。”
“这个没事。”周不疑笑道:“我已向陈群署长申请调了几个辽东炼钢厂的工程师过来指导,过几天便能赶到。”“那就太好了。”王意大喜,不禁感慨,果然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1731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行人说说笑笑,顺着大门走进钢厂。相比大门的恢宏,里面就有些脏乱差了,道路及铁轨上到处都是煤灰,就连路两边的绿植也被煤灰染的乌漆麻黑的,不见半点碧绿,沿途经过的工人好像对此习以为常,
连看都懒得看。
周不疑却蹙眉道:“刚过去的几波人怎么都是金发碧眼,厂里罗马奴很多吗?”他虽然远在瀛州,却一直关注着中原的消息,对朝廷与罗马的恩怨还是知道一些的,而且最近一段时间罗马奴也开始流入瀛州,石见银山都出现了一些,对于他们,周不
疑并不陌生。王意解释道:“确实不少,现在厂里汉人与罗马奴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三比七,粗活累活都他们干,而且不要工资,管吃管住就行,更重要的是这群罗马人做事特别严谨,有
些已经严谨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真搞不懂他们图什么。”
当奴隶就要有当奴隶的样子,混吃等死就行了,罗马奴倒好,一个个干劲十足,搞的王意很是郁闷,到底谁才是这里的主人。“去瞧瞧。”周不疑脚底生风,很快便走到厂房,刚进门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逼的他下意识的抬手挡住了脸,适应之后再去看,一群人高马大的罗马奴正围着钢炉指指点
点,几个汉人却躲的远远的,好像生怕被烫着。
“人的劣根性啊。”周不疑忍不住摇头。
汉人的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明显,没有依靠的时候会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一旦有了依靠,骨子里的惰性就会快速迸发。
炼钢厂刚建成那会,工人们十二时辰连轴转,恨不得吃住都在厂房,现在有了罗马奴,自然能偷懒就偷懒了。
四下扫视一圈,周不疑来到离炼钢炉最近的罗马奴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罗马奴没有回答,反而看向远处一名光着膀子,手拿蒲扇用力扇的青年,青年连忙上前,行礼拜道:“见过周董,见过厂长,此人明叫戈尔盖,是一名罗马的落魄贵族,学
习能力强做事也很认真,目前已经是这条线的副主管了。”
副主管?
就是干活背锅的呗。
至于主管,指不定在哪个角落躲清闲呢。
青年说完,又用罗马语向戈尔盖介绍周不疑的身份,随着介绍,戈尔盖的脸色渐渐凝重,最后更是激动的说道:“见……见过周董事长,我有……有意见要提。”
这话是用汉语说的,语速极慢吐字不清,周不疑费了很大力气才听懂,笑道:“有什么尽管说。”
戈尔盖的汉语远没到可以畅通交流的地步,说了几句又改成了罗马语,周不疑听不懂,青年的脸色却慢慢变了。
变脸就说明对方说反了点子上,周不疑脸色也拉了下来,沉声说道:“他说什么,原话翻译,不许私自更改一个字。”青年苦笑道:“禀周董,他说咱们厂的管理太混乱,工人都太散漫,天天开会不干正事,还说有些东西需要改进,有些工具需要更新,可报上去便石沉大海,没了音讯,效
率迟迟提不起来,还说……”
戈尔盖显然不懂汉人中庸的那套,每句话都往厂领导心窝子上捅,听的周不疑脸色黑如锅底。
怪不得并州炼钢厂比不上辽东,合着这群王八蛋压根不作为,身为主人还没个罗马奴隶上心,继续下去炼钢厂倒闭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周不疑冷声道:“戈尔盖是吧,从现在起你就是厂里的生产主管,生产之事由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直接向后勤部打报告,尽快给我将厂里的歪风邪气扭转过来。”
王意急了,连忙劝道:“周董,这不合适吧,他毕竟是个罗马人。”“有什么不合适的,自己不干活还不让别人干吗?”周不疑呵斥一句,又耐着性子解释道:“五年计划全力推行,朝廷对并州看的很重,这正是我辈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不好好把握难道非要让人瞧不起吗,瞧不起不要紧,五年之后验收考核,如此成绩怎么向朝廷交待,关乎你我以及并州所有世家前途的事,怎能不全力以赴,难道你想五年之
后回家抱孩子去?”
“还有,罗马人虽然是奴隶,但也是目前的主要劳动力,让他们看到希望才会激起他们奋斗的动力,这比拿鞭子抽着强多了。”“至于罗马人的身份,就更不成问题了,泱泱华夏何时以出身论过英雄,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助大秦一统天下的名相有几个是秦国人,老王,并州责任很重压力很大,
必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懂吗?”
没有雁门关外的威胁,并州人的意志也渐渐消磨了,想让他们快速动起来就必须给这坛死水里扔进一条鲶鱼。
王意无奈,点头说道:“属下遵命。”
周不疑又道:“生产主管在厂里也算高级领导了,吃的用的都得符合身份,而且要将他升职的事大肆宣扬,让其他罗马奴看到晋升的希望,懂……”
不就是千金买马骨,用实际案例给罗马人画大饼嘛。
王意笑道:“属下明白,定将此事办的妥妥当当的。”
周不疑又问道:“绝嗣汤喝了没有?”
王意点头。
每个罗马奴上岗之前都要喝碗绝嗣汤,这是规矩。
青年将任命翻译过去,戈尔盖听罢愣了片刻,然后连忙行汉礼道:“谢……谢董事长。”
接下来周不疑又转了其他产线,最后又转了食堂。
逛了一圈,最满意的还是食堂,里面饭菜不错,而且汉人与罗马人共同进餐,并没有厚此薄彼。
这也是罗马奴积极性高的原因之一,他们在黄河对岸罗马大营的时候,伙食远没有现在好,还经常挨饿。
生死线上挣扎过来的人,生活哪怕只改善一点他们都很满意并且珍惜,最差的都体验过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罗马奴不知道的是,之所以伙食好不是因为厂领导心善,而是此地离城太远,厂领导也在此就餐,若是哪天厂领导不来吃了,你再试试。饭后新任生产主管戈尔盖的宿舍被换成了带卫生间的独立套房,家具被褥全换了新的,还安排了独立办公室,此举羡慕的其他罗马奴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他们这才发现
,原来自己也有升迁的空间,积极性顿时高了好几个档次。天黑之前周不疑离开,他还准备去视察铁路工地呢。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1732章 如火如荼
人都有欲望,种地的想多打粮,经商的想多赚钱,当官的想搞政绩往上爬。
升官最快的途径是什么,不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而是讨好领导上行下效,朝廷最大的领导是谁,自然是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了。
皇帝曹操可是靠讨黄巾白手起家的,奉行的向来都是利益至上,面子第二,曹昂更是只认钱的主,想在这两位爷手底下混饭吃你得拿出真本事,用成绩说话。近几年世道变了,朝廷考核地方官不单只看你收了多少税,而是要看你的辖地增加了多少人口,增产了多少粮食,带动了多少经济,解决了多少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再
加上魏汉无战事,朝廷下大力气搞基建,地方官想要升迁岂能不跟紧朝廷步伐。
世家出身的官员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他们够贪,看见利益就像鲨鱼闻见血腥,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
当年曹昂在徐州率先修路办厂搞改革,几年下来徐州早就超越冀州,成了天下最富庶的州,徐州人出门在外,眼睛都是长在脑门上的。
还有许都到长安的铁路,每年运送的物资不计其数,若无这条铁路,朝廷敢跟罗马人玩消耗?
事实证明,公路和铁路才是最快的致富路,已经有了成功案例,其他郡县的官员岂能不效仿?
并州刺史杜几也是能臣干吏,自然不可能整天在家混吃等死,任上这几年一直在打公路和铁路的主意,官府没钱就号召世家,大伙联合起来搞发展。世家眼界宽,看的都是长远利益,让他们去给其他州郡百姓免费修路自然是不可能的,他们又不是佛陀菩萨,但自己家门口还是很乐意修的,这年头谁家没点产业,修路
可是降低运输成本的主要途径。
在周不疑来之前,杜几将并州未来三十年的公路铁路网全都规划好了,周不疑主抓的三条铁路自然也在其中。
前期工作杜几已完成大半,有些工地甚至已经开始动工,替周不疑省了不少事。视察完炼钢厂,休息一夜周不疑又带着世家代表们赶往晋阳到长安的铁路工地,三条铁路这条最难,因为要经过高奴的群山,如此一来势必要挖山过隧道,以大魏目前的
技术只能用人力苦干,想想都蛋疼。
不过这也彻底激发了周不疑的热情,挖了数年矿的他早已今非昔比,毅力已经配的上他的智力,愚公都可以移山自己有何不可,难道自己连愚公那个死老头都不如?
早晨的太阳不算很热,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还很舒服,晋阳地势又比较平坦,不需要太过费力,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好。
周不疑站在工地上,看着打地基铺设枕木铁轨的工人说道:“铁路比秦始皇的直道和驰道可厉害多了,真期待修成以后的样子。”
身后一名二十六七的官员符合道:“可不是嘛,一旦修成东西南北贯通,好处说都说不尽,下官别的不敢奢望,就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并州铁路修成,让并州与外界连通。”并州的地理位置有些一言难尽,东边是太行山,西南又是高奴丘陵,北上雁门倒是平坦,但没几个人愿意去,跟巴蜀一样自己把自己关的死死的,想发展起来并不容易,
这次朝廷下大力气支援,并州人岂能不给自己争点气。这位年轻官员名叫王杰,也是太原王氏的,京一大毕业后便返回晋阳为家乡做贡献,深受刺史杜几信任,这几年一直在忙碌工程的事,现在被调到了铁路局当副局长,主
管后勤。
王杰继续说道:“与始皇帝相比咱们有个很大的优势,有取之不尽的罗马奴隶,不用征发民夫劳民伤财,而且现在的工具也比当年先进许多,能省不少事哩。”他说的正是朝廷的底气所在,百姓又没分身术,跑来修路就没时间种地,不种地就得挨饿,活不下去就揭竿而起,再强大富庶的王朝也经不起如此折腾,相比之下还是罗
马奴隶好使。
放眼望去,工地上几乎都是罗马人,很少看到汉人的身影。周不疑思忖道:“长安来信说最近几天还有一批罗马奴送到,罗马人越来越多,不能再用以前的办法管了,逼的太狠不但起不到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依我之见不妨让
罗马人来管罗马人,从中选出一批组长队长,给他们明确任务,咱们只关注结果就行。”
“还有,将罗马人和安息人分开,他们两家乃是世仇,万一在工地上打起来,受损失的可是我们,你觉得呢?”
王杰笑道:“周董英明,我回头就安排。”两人说说笑笑,讨论的正激烈呢,前面突然传来一阵吵嚷,不等询问一名穿着铁路制服的工人便跑了过来,行礼拜道:“局长,副局长,长安送来的罗马奴到了,请问如何
安置?”
周不疑与王杰对视一眼,说道:“走,看看去。”
两人快步赶往现场,只见一群士兵押着罗马奴站在空地上,近三千罗马奴男女老少都有,但以青壮居多,老人只是少数,孩子更少。
周不疑上前问道:“我是铁路局局长周不疑,你们谁管事?”一名穿着铠甲的将领走出,来到周不疑面前拜道:“三十七师四连连长孙磊见过周局,我是郝昭将军的部下,奉命押送罗马奴,请周局长给卑职签个字,卑职好回去复命。
”
说完从身后双肩包中取出一个文件夹递了过去,周不疑展开一看诧异的问道:“大都督府现在都这么与时俱进了吗?”
文件是统一格式的,其他地方几乎一样,只有数量和地名一栏空着,需要的时候直接填就行。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文件夹中夹的不是一张而是一沓,除了最上面那张,其他文件都是空白。
除此之外,连长还带着墨水和鹅毛笔,现场就能办理。
周不疑是第一次用鹅毛笔,虽然有些不适,写个名字还是没问题的。
签好字递回去,周不疑笑道:“连长一路辛苦,后方已经备好饭菜,还请连长稍做休息。”
孙磊摇头道:“不辛苦,属下还要回去复命就不多留了,告辞。”
说完转身就走,丝毫不给周不疑挽留的机会。周不疑望着他的背影摇头道:“还真是雷厉风行啊,王兄,赶快将罗马奴分配下去,青壮直接上工地,老人分配的厨房或者其他地方打下手,未满十四岁的孩子就别干活了,找人教他们汉语以及其他能力,学好以后说不定会有大用,咱们不能涸泽而渔。”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1733章 单车租赁
并州发生的一幕在其他州郡同样上演,各级官员忙的脚不沾地,别说花天酒地,连睡觉时间都大大减少,恨不得十二个时晨全泡在工地上,尽快完成朝廷下发的任务。
全国一盘棋,大环境下谁也甭想置身事外,事关考核升迁,哪个官员敢怠慢?
建安二年至今,曹昂牵头朝廷下令,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了不少试探性改革,北方四州甚至还有袁绍留下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平日里看似无用的东西在这一刻全部形成底蕴,爆发出了惊人的活力,让各级官府省了不少事。
比起忙碌的地方官府,许都反而平静了许多。
许都毕竟是京城,能做的该做的早已提上日程,按部就班就好,不用像地方官府一样临阵磨枪。
这天早晨,曹昂看完各地送来的工程进度表,又去交易所走了一遭,觉得无事便带着胡三直奔城中一处休闲广场。临近中午,广场上人不是很多,摆摊的却是不少,其中一个摊位最显眼,放了一堆二八大杠,粗略一看不下三十辆,自行车旁还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自行车出租,一
小时二十铜板,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自行车后面摆着两把太师椅一个小茶几,此刻两名穿着家丁服的青年正坐在太师椅上悠闲的喝茶嗑瓜子。
曹昂上前笑道:“租两辆车。”
见有客人,两名家丁顿时大喜起身上前,一人解释道:“客官想学车吗,一小时二十,只能在广场内骑,下了路沿石我们就报警,懂吧?”
曹昂点头表示明白,现在的自行车比后世的劳斯莱斯还稀缺,一辆高达八千银币,收押金根本不现实,收的低了没逑用,收的高了交不起,索性不收。
交了钱领了车,曹昂低头一看,车前竟印着一行字,租赁产品盗者必查,曹晟。
“这臭小子。”曹昂苦笑道:“小兄弟打听个事,你们这车每天租几个时辰,晚上怎么办,是把车带回去还是派人看守?”当日他之所以将曹回的自行车留下,就是想看看这小子怎么处理,谁料当天就被曹晟打劫,又被曹回抢回部分,现在兄弟俩合伙做生意,不但买了许多股票,还买了几间
店铺。
让曹昂想不明白的是,股票店铺比自行车租赁赚钱多了,他俩为何不将剩下的自行车也卖了赚大钱,反而要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自行车租一天才几个钱?
虽然疑惑他却没有插手,只是静静的看着,他俩说不定有自己的想法呢,没看到结果之前自己贸然干涉不太好。
至于这两臭小子做生意会不会耽误学业,曹昂一点不担心,他们家又不靠文凭混饭吃,只要不垫底就行了,像曹植那样读书读成书呆子反而不好。
问这句话主要是想看看那两臭小子考虑事情的思维怎么样?
做生意不比打工,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售后都要顾及到,而且每个环节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等乱七八糟的问题,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将问题解决很是关键。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这种思维你连地摊都摆不好,更别说做上市企业了。对待客人,两名家丁还是很热情的,笑道:“客官有所不知,我们人多轮流看守,天黑之后便将自行车骑回去了,而且这是秦王殿下的生意,没几个不开眼的敢打主意,就
算真被偷走一辆,警察也会快速破案的。”
曹昂哂笑,不说话了。
再牛掰的思维遇上权力这种不讲理的东西也得甘拜下风,那群孩子哪个身边没有随从,找几个办事的还是很简单的。
经此人这么一说,他有点明白了曹晟租赁自行车的用意。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对新鲜的东西都有好奇心,对自行车也是一样,可这玩意太贵,天下没几个人买的起,既然如此,花几十文钱体验一下也不错。不管谁来,家丁都要解释一遍这是秦王殿下的生意,借此警告他们少动歪念头,久而久之,秦王的名号不就打出去了嘛,如今这个时代,名声可是很重要的资本,有了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