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三国之曹家逆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你我当初
国渊也曾是他的老师,哪有学生不怕老师的,可惜讲台视线良好,还没来得及逃走国渊便看见了他并向他点头示意,曹昂只好拉着胡三,硬着头皮走进教室,说了句“老师好”便转道去了后排座位。
曹晟和曹童坐在最前排,看见老爹就要开口打招呼,国渊手中的的粉笔头率先砸了过来,呵斥道:“上课期间禁止大声喧哗,专心听讲。”
兄妹俩吐了吐舌头正襟危坐。
儒学是必修课,其他学科不及格可以用挣来的学分补充,唯有儒学不行,考不合格压根不给毕业,偌大的教室几乎坐无虚习,只在最后留了两个空位,好像特意为曹昂和胡三准备的,两人坐定专心听讲。
国渊今天讲的是屈原怒投汨罗江的故事,儒学和史学是分不开的,因为汉语的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典故,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历史背景,搞不清这段历史背景就读不懂文章的意思,所以国渊讲的很详细,从屈原上任屡屡变法劝谏,致使楚国国力大增雄霸列国,到楚怀王老年昏聩不听劝谏,被秦国囚禁致死,再到比他老爹还昏聩的楚顷襄王即位直接将屈原流放,随后被秦军大败,无奈迁都,屈原得知怒投汨罗江。
讲完故事还要总结,国渊义正言辞的说“为人臣者要向屈原一样不畏权贵,拼死劝谏,为人君者却要以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为戒,切不可偏听偏信……”
罗里吧嗦讲课一大堆,曹昂怎么听都有种指桑骂槐的意味,这死老头故意的吧。
下课铃响,学生们起身行礼,有序离开教室,他们走后国渊才顺着过道来到曹昂面前躬身拜道:“老臣拜见陛下。”
曹昂双手虚抬将他扶起,笑道:“老师讲的很是精彩,学生受教了,犬子最近没调皮吧。”
国渊捋须叹道:“时间过的真快啊,一转眼太子殿下也上大学了,殿下还好,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话听着怎么有种资深老师开家长会,进教室一看过来的家长全是昔日学生那种感觉。
曹昂讪笑道:“那就好,那就……”
不对啊,你啥意思,什么叫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夸奖吗?
想想他当年上课时的情景,那个逆子不会跟他一样,花钱找人做作业吧。
“我先去看看儿子,咱回头聊啊。”曹昂有些不确定他这话是字面意思还是有某种潜台词,只好脚底抹油快速溜走。
国渊望着他的背影发出一声叹息,也不知道在叹什么。
曹晟曹童两兄妹正在门口等着,见曹昂出来急忙迎上,曹童穿着儒袍女扮男装,但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她是女孩,亲昵的挽住曹昂的胳膊笑道:“爹爹,你终于回来了,孩儿想死你了。”
曹昂戳着他的额头笑骂道:“吹吧你就,你哥最近打架没?”
曹童笑道:“最近没有,又打不过军事学院,整天上去不是找虐吗。”
曹晟脸皮有些发烫,急忙狡辩道:“我可不是怕他们,只是年纪大了不喜欢动刀动枪了,再说咱来学校是读书的不是打架的,要多跟他们讲道理嘛。”
曹昂:“……“
讲道理一般都是打不过,你小子也有怂的时候。
他拍了曹晟一巴掌笑道:“走吧,随为父到各处转转,对了闺女,听说有个姓班的对你有意思,带过来让爹看看。”
“爹爹你,不理你了……”曹童虽然活波却也是个未经人事的少女,提起这事脸瞬间红到耳根撒腿就跑。
曹昂只好将目光投向曹晟道:“听说他跟你一宿舍。”
曹晟苦笑道:“别提了,这小子打架挺猛的,说起这事却秒变怂货,现在见了童童立马退避三舍,有多远跑多远,恨不得跑到天边去,我就搞不明白了,咱们曹家的女儿有那么吓人吗?”
京一大熟人太多,他的假身份没坚持几天就被戳穿,学生之间又没什么秘密,一传十十传百的,他和曹童早就暴露了。
曹昂叹息道:“皇家的女儿难嫁啊,走吧。”
京一大的老师们可不信奉填鸭式教育那一套,任何文章都要求他们理解透彻后才教下一篇,因此学校课程不是很多,上完大课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活动期间自然是操场最为热闹。
操场占地极广,有两个足球场四个篮球场,外加羽毛球,单双杠等各种项目,还有好几个兵器架,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但都没有开锋,兵器架旁边则是擂台,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比武训练。
京一大目前只有曹童一个女生,大伙对她又都敬而远之,血气方刚的精力无从发泄,自然就以训练为主了。
奇葩的是任何场地都有穿白大褂的医学生盯着,望着训练学生的眼神就好像猎人在寻找猎物。
足球场围的人最多,如此热闹用脚趾头想也知道里面有人在踢比赛,曹晟拉着曹昂挤进人群,扫视完全场便指着红队守门员说道:“爹,那小子就是班宫,他是儒学院最优秀的守门员,有他在的地方……”
话未说完足球便横飞而出,直奔班宫身后的球门,这一球又快又急,班宫离球的距离又远,有很大的几率射进门,观众们见此无不爆发出欢呼声。
眼看球离球门越来越近,班宫急冲过去猛的跳起,用手抓住球门上方的栏杆,身体前倾一记甩腿,脚尖堪堪擦中足球,改变了其飞行轨迹,让足球贴着栏杆飞出球门外。
正在欢呼的观众集体傻眼,蓝队更是集体骂娘,唯有红队热情欢呼。
曹晟同样兴奋的欢呼道:“爹爹你看,我就说他比较厉害吧。”
曹昂抱着双臂笑道:“你也去玩吧。”
这个年纪的男孩正是体力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多参加体育活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换言之,就算摔个鼻青脸肿,遍体鳞伤之类,不还有医学生在旁边呢嘛。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37章 让他们纠结去
第2137章 让他们纠结去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魏自然也是一样,虽有几个挖墙脚的蛀虫,但总体风气还是好的,学生好学将士好战,士大夫们也不缺与敌皆亡的风骨和奋发向上的决心,各阶层共同努力,不断将大魏的国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伪汉未灭了。
时间匆匆很快到了开皇二年,崔琰处理完儿子的丧事回京到任,与毛玠满宠一起制定规范民间借贷的律法。
律法这东西可不是拍拍脑门就能制定的,要经过大量考证才行,三巨头向曹操申请,锦衣卫和警署联合行动,主要调查民间借贷,这次不是查案,而是以摸清借贷手段为主。
不搞清楚游戏规则怎么改变甚至重新制定规则。
通过调查,三巨头很快掌握了借贷关系,借贷合同,借贷利率及还款方式等各种手段,同时通过银行和交易所的数学专家们弄清楚了各种借款利率的计算方式,根据这些信息成功制定出相关法律,将民间借贷这个巨无霸关进笼子,将它的危害禁锢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原这块大地从来不缺打擦边球的聪明人,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找到漏洞,借此牟取暴利,因此曹昂特意下令,大魏律法五到十年重新修订一次,每次修订之后都要倒查,哪个胆肥的不怕秋后清算尽管来。
获得曹操和曹昂批准,新的律法正式实行并同时展开倒查。
新的律法通过报纸,行商等手段快速通报全国,有前科的人坐不住了,大骂胡聪坑人的同时四处走动,想将曾经的痕迹抹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哪有那么容易,法网之下,又有无数人被发配边关。
这天早晨曹操没有批改奏折,而是坐在后花园的凉亭里与曹昂聊天。
父子俩隔桌而坐,曹操叹息道:“这套规范借贷的律法真是及时啊,你瞧瞧锦衣卫报上来多少人,大魏还真是不缺蛀虫。”
曹昂苦笑道:“人不是神仙,不可能预判到所有未来,制定律法时也不可能将所有隐患全部考虑进去,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每隔一段时间修订一次,但这么做也有隐患,毕竟律法是由人来制定的,将来若有赵高那样的人掌权,将法律修订成有利他的武器,遗祸无穷。”
曹操叹息道:“是啊,但未来的事当代人哪做的了主,做好咱们自己吧,至少你我父子活着的时候决不允许某些人乱来。”
曹昂点头道:“爹,今天找你是为另一件事而来,孩儿觉得世家的影响力还是有些大,得想办法拆分一下。”
曹操嘴角一抽,蹙眉说道:“你又想对世家动手?”
“不不。”曹昂笑道:“没必要非拼个你死我活的,咱们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前几天幽州司马卢盛给我送信,说他哥卢毓自知罪孽深重,无颜留在中原,想去曹洲生活,这是个好机会啊爹。”
“曹洲鲁颖汉晋四国立国也有数年,远洋舰队每年都有往返,将曹洲夸的天上少有,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世家对遥远的海外多少有点顾忌,从而兴趣缺缺,既然如此何不组建一个使团去曹洲走一遭,使团成员除朝廷官员之外再让各大世家每家出上一到两人,让世家们亲自去曹洲看看,曹洲若真有远洋舰队说的那么好,您觉得世家会放过吗?”
曹操猛拍桌子道:“好计,这是阳谋,让他们纠结去吧。”
以世家比饕餮还贪婪的德行及汉人对土地独有的情怀,曹洲土地若真像奏折里说的那么肥沃,世家岂有不分一杯羹的道理,想占那边的土地势必要派人过去打理,如此一来分家就成了必然。
家一分力量不就弱了嘛,世家的势力越弱,朝廷对天下的掌控力就越强。
现在电话与飞机尚未问世,中原与曹洲又只有一条航线,一年只能往返一次,分出去的支脉与主脉的联系必然会无比衰弱,支脉在曹洲站稳脚跟,有几个还愿意回归主脉的怀抱?
人性都是贪婪且复杂的,说白了就是利己,没几个人愿意将吃进去的再吐出来,各支脉也是一样,有另立门户的机会,谁还跟你掺和。
后世百家姓前几名哪个不是人口数千万乃至上亿,就拿张姓来说吧,河北张姓跟湖北张姓谁认识谁啊,还不是各过各的。
不分家也不行,主脉和支脉联系再弱那也是一个祖宗,打断骨头连着筋总比外人亲近,过个几代仇人的支脉在曹洲发展壮大,主脉也没衰落,联合起来收拾你,你能对付得了?
这是一块带毒的肥肉,吃下去就要分家进入衰弱期,不吃就要看着仇家发展壮大,怎么选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谁遇上能不纠结。
不过此计有个前提,那就是曹洲必须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引起世家的贪欲。
曹昂笑道:“既然您也同意我就给卢盛回信了,此事由他上书最为合适。”
曹操点头道:“那就办吧,使团往返曹洲至少需要两三年,等他们回来伪汉估计就灭了,再着手处理此事正当其时。”
事情商议完毕,曹昂拍着大腿起身就要离去,一道身影快速朝这边跑了过来,抬眼一看竟是曹童。
曹童端着盘子来到他俩面前,给每人递了一碗白粥笑道:“爷爷,爹爹,这是我亲自下厨做的,你们尝尝。”
曹昂诧异的笑道:“今天怎么舍得下厨了,你从小到大可是连厨房都没进过,先说说有什么要求吧,我怕这粥我喝不起。”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谁知这鬼丫头打什么主意。
曹童坐在身边挽住他的胳膊笑道:“哪有,今天不是周末嘛,老师说要孝顺长辈,我长这么大还没给爹爹做过饭呢,快尝尝。”
曹昂揶揄道:“以前怎么不孝顺,女生外向,不会是看上哪个男同学想在人家面前显摆,又怕厨艺不过关拿你爹我练手呢吧。”
“才没有,不吃算了。”曹童气咻咻的顶了一句伸手就要抢碗,曹昂连忙伸手搂进怀中笑道:“吃吃,啥时候说不吃了。”
等了多年终于等来闺女孝敬,怎能不给面子,说完拿起勺子果断将粥往嘴里送。
曹童满脸期待的看着他问道:“爹爹怎么样,好吃不?”
曹昂脸色古怪,纠结半天才说道:“没熟。”
曹童的脸当场跨了下来。
曹操连忙将已经拿起的勺子扔到一边,暗叹幸好没吃。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38章 项庄舞剑
第2138章 项庄舞剑
大朝会。
曹昂一身冕旈,高坐龙椅俯视众生,曹操坐在旁边面色淡然,群臣大礼参拜,礼毕朝会开始。
商议完日常琐事,太傅董昭出列拜道:“陛下,太上皇,幽州司马卢盛昨日上书,说曹洲四国立国日久,其中尤以鲁国为最,建国时间比大魏还早,至今已十几载,四国如今皆已在曹洲站稳脚跟,朝廷对四国情况的了解却仅限于纸面之上,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因此卢盛建议朝廷派使团亲自前往曹洲考察,不知陛下和太上皇意下如何?”
各地报来的奏折都要先送往中书省进行初步审核,一些日常琐事中书省自己就给办了,不用送到皇帝案头上去,毕竟中书省是一个团队,皇帝却只是一个人,全送进宫,皇帝一个人累死也忙不完啊。
日常琐事中书省可以自己办,涉及到重要情况就必须上报了,比如董昭正在说的这件,哪个不开眼的敢私自扣下,将来东窗事发有你好果子吃。
接到卢盛奏折董昭不敢怠慢,第一时间送进宫向曹昂和曹操汇报,商量半天两人都没给出明确意见,却让他在大朝会上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议。
集思广益嘛。
曹昂闻言扭头看了曹操一眼,这才笑道:“诸位爱卿觉得呢?”
群臣沉默片刻,王朗率先出列拜道:“陛下,老臣以为卢司马说的在理,曹洲四国立国日久,按理来说已经站稳脚跟可以自给自足,但朝廷每年拨付给四国的钱粮却不曾减少,长此以往可不行啊,毕竟国内也却钱。”
远洋舰队每年往返于曹洲和中原之间并不是去做生意或者接受四国贡品,而是给人家送钱送粮送装备的,按照四国的说法,曹洲野兽既多且猛,经常出山伤害百姓,没有好武器不行,毕竟是朝廷的藩国,又都立国不久,实力如风中残烛般薄弱,朝廷岂能不护着。
一年两年如此可以理解,三年五年,年年如此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你们在曹洲都不发展的吗?
尤其是鲁国,立国比大魏还早,每年上报的奏折却如出一辙,长篇大论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鲁国穷呐,而且每年从鲁国运回来的橡胶也不是免费,都是要付钱的。
身为户部尚书,每次看着大把资金流入海外,王朗都像媳妇跟人跑了似的心疼的直滴血,现在有机会将这笔钱扣下,他岂能不积极。
杨修出列拜道:“臣附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看总归是没错的。”
“臣附议,臣附议……”百官相继出列纷纷附议,四国之中又没有他们的亲戚,犯不着因为这点小事得罪王朗。
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文武百官一向团结,而且行事效率高的出奇,涉及自身利益时却个个义正言辞,争吵激烈的恨不得在朝堂上打起来,办事效率可想而知。
难得的一次全票通过,曹昂扭头与曹操对视一眼,这才笑道:“既然如此礼部就组建使团吧,曹洲路途遥远,往返一次需要一年,如此耗时费力,使团的规模自然不能小了,除礼部出使官员之外各大世家也从族中抽调几名骨干随行,报社也抽调几名记者过去,多走走多看看多写写,远洋舰队还在海上漂着,此事不急,等明年开春,远洋舰队出海时准备好就行。”
“臣等遵旨。”百官同时领命,曹昂向身边的新任黄门侍使了个眼色,黄门侍上前扯着公鸭嗓喊道:“退朝。”
百官行礼有序离开,走出未央宫顺着台阶离开,荀攸追上董昭问道:“董太傅,陛下组建使团所谓何事啊。”
站在朝堂上的哪个不是人精,荀攸一听就是曹昂的意思,卢盛闲的没事上这种奏折干嘛,况且真要只是个使团,也没必要拿到大朝会上说啊,曹昂最后那句各大世家抽调骨干随行简直就是此地无银。
对此别人可以漠不关心,荀攸却不行,他们家在曹洲有封国的,只是刚才全票通过,自己独木难支便明智的没有开口。
董昭苦笑道:“那谁知道,陛下做事一向天马行空。”
这明显是在打官腔,荀攸知道从这老家伙嘴里问不出什么,懒的再罗嗦,抱拳离开追上已经走远的郭嘉笑道:“奉孝,这事你帮我分析分析。”
郭嘉做贼似的四下瞅了瞅,展颜笑道:“陛下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荀攸蹙眉道:“你的意思,陛下针对的不是曹洲四国?”
郭嘉捋着胡须,高深莫测的离去。
荀攸却站在原地思忖起来,根据郭嘉提供的思路很快想明白其中缘由,望着百官背影脸上露出神秘笑意。
确实,针对四国的话随便派几个人过去就成,何必让各世家抽调骨干随行,刚开始他还以为是针对曹洲四国的,现在看来……
有些地方官员丈量土地的时候最喜欢将土地分成数块,打个比方,按规定,张家可以分到十亩地,有些人为了以后巧取豪夺,便将十亩地分成数块,一块在自己村一块在别的村,甚至在别的县,张家从这块地里走到那块地里需要几十分钟乃至好几个小时,一天时间大多耽误在了路上,根本耕种不过来,怎么办呢,只能选择耕种力所能及的一两块,忍痛将其他土地贱卖,这一损招坑了不少百姓。
曹昂让各世家前往曹洲考察,他们看不上还好,若看上那边的土地,以世家的尿性岂能不入坑。
原来陛下不是意在曹洲四国,而是在图谋中原世家。
想通此点,荀攸的心情瞬间好了不少。
他们荀家已经分成三份,曹洲那边的土地再好他也不惦记了,其他人可就未必,同行一分拆,他们荀家的机会就来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完什么《聊斋》。
聪明人不止荀攸一个,其他人后知后觉同样很快想明白其中关窍,晚上下值之后很多人家门前都车水马龙,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商议的结果就是没对策。
陛下只是让他们派人过去公费旅游,又没干别的,你有什么理由反对,看过之后是不做理会还是前去占地,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朝廷又没逼你。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无法破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根据局势变化调整策略,给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皇宫之中,曹昂接到官员聚会的汇报没做理会,安心睡起了大觉。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39章 强国外交
第2139章 强国外交
早晨起来,曹昂正式颁布了组建使团考察曹洲诸国的圣旨。
接到升值,礼部不敢怠慢迅速投入准备工作,除敲定出使的内部人员之外还从各大世家中选择优秀骨干。
世家家大业大人口众多,有资格做官的却没几个,毕竟朝廷的官位有限,因此很多骨干都只能留在家中读书或者打理族产或干别的,听到使团招人响应特别积极。
公费旅游谁不喜欢,况且旅游回来还可以借此丰富自己的履历,毕竟是为朝廷出差的嘛。
时间在一片忙碌声中如期来到开皇三年春,使团人员齐聚津港城。
大魏四大港口,辽东港是后方基地,琅琊港是海军驻地,东海港原是商港,却因为太靠近前线经常遭到汉军袭击几乎废弃,远洋舰队只能在津港停靠。
这次使团的主使是司马孚,副使则是太原王氏家主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忙碌多日一切准备妥当,就等明早开船出海。
终于得了空闲,司马孚和令狐愚结伴去逛津港城,过来多日还没好好逛过呢。
随着海运便利,靠海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如今的津港道路宽阔,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放眼望去一片繁华景象。
司马孚与令狐愚并肩走在街上,抬手指着周围店铺笑道:“还是陛下英明啊,在他手里一座座新兴城池拔地而起,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大魏超越秦汉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令狐愚附和道:“可不嘛,就是不知道咱们能不能看到那一天,对了叔达兄,朝廷上下都说陛下命我们出海是为将来的分封做准备,若真如此你是愿意出海还是愿意留在中原。”
纸是包不住火的,各家事后一琢磨一商量,曹昂的目的也就成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很多世家都已开始纠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谁不想两头都要。
司马孚捋须笑道:“急啥,考察过实际情况之后再考虑也不晚,万一那边是一片大沙漠就不用纠结了。”
令狐愚笑道:“也是,属下倒不是纠结,只是我一北方旱鸭子,第一次上船就是远航,在海上漂几个月有点害怕而已。”
司马孚拍着他的肩膀笑道:“没事,船离开港口就好了,人嘛,没有后路的时候就会勇往直前。”
令狐愚:“……”
谁说不是呢,有选择才会纠结,没得选便只能硬着头皮干,船一旦驶离海岸线自己就没得选了,他可没本事从海里游到岸上。
两人逛了一天回到驿馆,休息一夜,天亮吃过早饭火速赶往码头准备出海事宜。
此次礼部组建了一支规模空前的使团,使团成员高达五百人,每人再带两三个扈从,人数就更多了,除此之外朝廷还给使团配了支千人护卫队,都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精锐,由司马孚统领,毕竟他们除了考察四国之外还有探索曹洲未知之地的任务,不多派点人手可不行。
码头之上人员到齐,在司马孚的主持下有序上船,远洋舰队数十艘战舰准备完毕成功驶离海岸线,港口锦衣卫火速将消息送去京城。
1...620621622623624...6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