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三国之曹家逆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你我当初
“报,汉军直奔万松岭而来,离此不足五十里……”
“报,汉军离此不足三十里……”
“报……”
斥候不断回报着汉军的最新动向,王凌再三确认对方的兵力,确定徐庶没有分兵之后才召来夏侯尚说道:“汉军直奔咱俩来了你就没必要四处救援了,按照第二套计划在山后防御张郃吧。”
夏侯尚凝重的说道:“徐庶手中有近三万大军,你的兵力略显不足,需不需要我分你一点。”
汉军虽奔万松岭而来,但不保证会虚晃一枪再掉头转往他处,其他阵地的守军暂时不能调动,王凌现在手中连四千人都不到,还没夏侯尚的兵多。
王凌摇头道:“没必要,咱们居高临下占据地利,别的不敢说守两三个时辰老夫还是有把握的,这么久的时间曹都督的援兵应该到了。
“将军保重。”夏侯尚没再多言抱拳一拜,转身赶往自己的阵地去了。
王凌则在自己的临时指挥所中耐心等待,等了约半小时汉军便出现在视线之中,黑压压一片无边无沿。
前有追兵后有堵截,汉军没时间按照常规进行试探,刚到山下便向王凌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还是老套路,火力覆盖轰炸一波,然后集体冲锋。
王凌在阵地壕沟中挖了不少防空洞,往里面一躲炮火基本打不到,听到汉军冲锋的号声之后再出来反击,炮兵枪兵连弩兵狙击手相互配合,打的有声有色。
值得一说的是步枪虽然普及,连弩却因为射速快而被保留,暂时尚未淘汰,等机枪研制成功可能就要退出战争舞台了。
两军之间一边想要快速过去,一边死死挡在前方不让过去,怎么办呢,唯有死磕,往日沉寂的太浮山瞬间炮火连天。
与此同时,身后的曹仁也接到了消息,果断下令乐进率两万大军绕道围堵汉军左翼,曹彰率两万大军围堵右翼,再留一万人押运辎重,自己亲率剩余的五万大军直插敌军后背,加上前方的王凌,大军四面合围根本不给汉军逃走的机会。
“加快速度全力奔行。”命令下达完毕,曹仁宝剑一挥率先跑了出去,都督都拼命了麾下士兵谁还敢偷懒,全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气向万松岭赶去。
一个时辰,仅用一个时辰大军便赶到山脚下,
山下同样有处阵地,阵地上飘着汉军大旗。
明知敌军随时可能捅自己屁股,汉军怎么可能不有所准备,然并卵。
还是那句话,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徒劳,曹仁没心思跟汉军磨砺,同样一上来就是全力,火力覆盖之后大军推着比人还高的铁盾和由愤温车改装而来的简易装甲车自三面向汉军发起冲锋。
在魏军的全力打击之下,汉军仅仅坚持了四十分钟便被魏军突破阵地,杀到近前开始肉搏战,南方人的体格本就略逊北方,魏军兵力又多,很快便被魏军逼的向山上退去。
魏军同样冲上,最后的总攻开始,汉军的生存空间被越挤越小,漫山遍野全是人,密密麻麻的比搬家的蚂蚁都多,到了这个地步,个人武力的作用越来越小,就算汉军个个猛如关张也难挡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
进攻的同时魏军还不忘喊话,还是“降者不杀”那套,不管有没有用喊了再说。
徐庶文聘身处大军中间,眼看王凌阵地的炮火都能打到曹仁大军身上,相互对视脸上写满了绝望,绝望中又残存着最后一丝希望,这丝希望来自于张郃。
张郃若能及时突破夏侯尚的封锁他们就还有逃走的机会,否则……
曹仁显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仗着兵多用切割之术将汉军分割包围,然后亲率主力直奔徐庶的中军。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徐庶逃无可逃,只能眼睁睁看着魏军朝自己杀来。
黄昏时分,夏侯霸终于率军挡住救援汉军,将徐庶的中军包围在了方寸之间。
曹仁带着郭嘉及一众亲信顺着魏军开辟出的人墙通道来到徐庶面前躬身一拜,满脸和善的笑道:“徐大都督,文都督,两位还不投降吗?”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91章 葬在麦城
第2191章 葬在麦城
看着如丧考批的徐庶和文聘,曹仁虽然脸色如常,心底却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
他承认论能力自己与徐庶相差甚远,徐庶虽然兵少,近几年却一直压着自己打,打的自己连襄阳城都不敢出,心里那个憋屈劲就甭提了。
不过你徐庶能力如何,还不是成了自己的手下败将,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你怪不了别人,要怪只能怪你家的国力太弱,自家那位皇帝陛下虽然不着调,搞经济捞钱却是一把好手,而且舍得为军队花钱,这些年大魏军人的日子比当年跟曹操起兵打天下那会不知好了多少,数倍兵力及无限物资供应的优势再打不赢汉军,他真该找块豆腐撞死了。
多年憋屈一朝宣泄,曹仁的心情可想而知。
徐庶与文聘则是另一番心境,盯着曹仁看了半晌,徐庶无奈扔掉手枪叹息道:“你赢了。”
文聘同样没做无谓挣扎,扔掉武器选择束手就擒。
再打下去除了让跟随自己多年的士兵丧命之外没有丝毫意义。
曹仁笑道:“两位放心,我大魏优待俘虏绝不为难二位,只是徐大都督,张郃将军还在对面抵抗,请大都督写封书信劝其投降,麻烦了。”
“不麻烦。”徐庶揶揄道:“我又没打算写。”
曹仁:“……”
没看出来你这么幽默。
他们这种身份的人都讲究体面,对方已经投降曹仁自然不会为难,更不会逼迫对方做对方不愿意做的事,命夏侯霸将两人带下去好生伺候,同时让人喊话劝降。
两位统帅皆已被擒,汉军自然没了战下去的心思,相继跪地投降。
扫尾的事自有幕僚处理不必曹仁费心,曹仁带人赶往前方阵地与王凌汇合,王凌也主动迎了出来,抱拳拜道:“曹都督你可算到了,汉军太疯狂,短短半天时间老夫阵地的守军损失过半啊。”
伤亡过半还没溃退,可见王凌费了多大力气。
曹仁安慰道:“王郡守辛苦了,告诉你个好消息,关羽马超皆已战死,徐庶的七八万汉军只剩张郃那点,此次战果如此辉煌,王郡守可是首功啊。”
王凌大喜,却谦虚的说道:“不敢,全赖都督和军师指挥有方,老夫哪敢居功。”
曹仁继续谦虚,与王凌互相奉承,见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郭嘉连忙提醒道:“都督,王老,回头再叙旧吧,目前还是解决张郃要紧。”
“哦对对。”王凌连忙说道:“夏侯尚将军那边的压力也不小,急需要支援。”
曹仁扭头喊道:“夏侯霸,立刻率军过去。”
张郃占领着长矛岭的交通要道,进可攻退可守,加上张郃一向鸡贼,曹仁压根没报抓住他的希,派人过去打退就行,相信张郃在得知徐庶文聘被擒的消息后也不会久留。
南边阵地。
夏侯尚的压力确实不小,张郃为了接应徐庶文聘向夏侯尚的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夏侯尚则像钉子一样死死插在阵地上,不给张郃丝毫突破的机会。
双方交战正酣之际,夏侯霸率领援军赶到,他一出现张郃就知道徐庶完了,果断率军撤退。
夏侯尚夏侯霸兄弟两自然不会放他轻易离去,率军冲出阵地掩杀,但张郃占据着山脊长矛岭,兄弟俩的冲锋也只能稍微扩大战果而已,打到晚上十点多张郃顺利离去,兄弟俩无奈退回。
山下魏军大营。
夏侯尚夏侯霸找到曹仁郭嘉抱拳拜道:“都督,军师,张郃率领五六千残军退走,我二人追之不及请都督降罪。”
曹仁哈哈笑道:“无所谓,以后有的是机会,你二人下去休息,奉孝,写信向陛下报捷吧,对了,陛下现在在哪?”
郭嘉面色古怪的说道:“陛下原本打算赶来江陵,听说关羽战死又觉得大局已定,退回了襄阳。”
曹仁无语,襄阳到临沅七百多里呢,他撮着牙花子违心的说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乃真君子也,留下值守士兵,其他人都休息吧,其他事等明天睡醒再说,这段时间大家都怪累的。”
郭嘉害怕张郃趁夜袭营,留了不少士兵防守,结果张郃没来让人有些失望。
天亮之后大军移师临沅城,在那商讨下一步计划。
其实没什么可商量的,荆州的抵抗力量就剩张郃那么点人成不了气候,继续分兵占领各郡县就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荆州战事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只不过是收拾残局而已。
却说张郃,得知救援徐庶无望便率领残军退出长矛岭,率领数千残军退往长沙郡治临湘,在益阳遇上赶来支援的关平,关平得知汉军全军覆没自然不会再去送死,与张郃合兵一处退往珠崖岛,准备乘船退往贵霜。
将士们对报捷领赏的事最为积极,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江陵,刚到江陵屁股还没坐稳便准备退回襄阳的曹昂闻言大喜,嘉奖诸军的同时任命王凌为荆州刺史,并将二十万预备役交由王凌暂时统领,全权负责荆州搜民安民事宜。
所谓搜民,就是将各处村镇尚未被汉军迁走的百姓找出来,分配土地重新安置。
江陵城。
徐庶文聘被擒,魏军大局已定,曹昂也就没必要急着逃走了,安心在江陵住了下来。
这天庞德曹冲押着关羽的灵柩返回,出于对关二爷的尊重,曹昂亲自出城迎接。
庞德曹冲还以为曹昂是来接他们的,急忙上前行礼。
曹昂随意应付一声便将目光投向了他俩身后的棺材,问道:“那就是关羽?”
两人点头,曹昂上前说道:“打开。”
棺盖被推开,看着棺中双眼紧闭的关羽曹昂一阵唏嘘,堂堂关二爷,后世混混古惑仔必拜的祖师爷竟落得今天这部田地,也不知道是谁之过,他叹息道:“追风关羽为寿亭侯,运到麦城厚葬吧,把屠龙刀拿来,放入棺中给关羽陪葬。”
曹冲诧异的问道:“皇兄,为何不葬在他老家河东解县,而要葬在麦城。”
麦城只是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把关羽葬在那里确实有些奇怪。
曹昂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合适的理由,恼羞成怒的说道:“老子乐意,你瞎操什么闲心。”
曹冲:“……”
我随口一问,不说就不说呗,干嘛这么大火气。
曹昂则转移话题道:“进城吧,一堆事没办呢,曹冲你也别歇着,年轻人要多干活,回头亲自押送关羽的灵柩过去,再催一下后方物资。”
曹冲:“……”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92章 渡江作战
第2192章 渡江作战
此次南征,大魏统一天下的决心空前坚定,倾举国之力调百万大军南下,战火烧遍了整个边境线,长江两岸无一处幸免。
徐晃曹仁打的火热,东路军主帅张辽自然也不甘落后。
时间回到一个月以前,张辽率领二十万精锐直扑合肥,准备拔掉汉军在江北的最后一个据点。
合肥虽然城高墙厚,但汉军在江北的其他城池都已沦陷,只剩孤城一座孤立无援,魏军兵力又太盛,什么都不用做直接四面合围切断粮道就足以将汉军困死在城中。
汉军主帅周瑜自然不会犯这种自困死地的低级错误,不等魏军到来便主动放弃合肥退守濡须。
张辽顺利拿下合肥,在城中商议渡江作战之策。
郡守府议事大厅,诸将齐聚。
张辽目光从诸将身上一一扫过,最后看向地图说道:“诸位,自古北人南征,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长江天险,渡过长江便能轻松将整个江东收入囊中,对于接下来的渡江战役,诸位可有什么建议?”
镇守淮南多年,他日思夜想的都是渡江作战,对于接下来的战斗心里早已有了一套详细的计划,只是身为主帅不能独断专行,要多听听下面人的意见,万一有什么其他妙计或者自己没考虑周到的地方呢,集思广益嘛。
军师庞统笑道:“渡江作战最重要的就是渡,找到合适的渡口最为重要,离咱们最近,也最适合渡江的便是濡须口,不过濡须口地形狭窄,别说二十万兵马,就是数万也未必施展的开,而且周瑜在濡须口布置了重兵,想从此处经过怕是不易,依我之见不妨分兵。”
濡须水源于巢湖,巢湖水向东南流出,经七宝,濡须两山对峙间,以口名之即濡须口,此口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经濡须水流入长江,是南北水上的战略和交通要道。
从地形来看,濡须山在东七宝山在西,山势壁立险峻,夹岸对峙如门阙,濡须水冲关而过,形成天然的关隘,是南北间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他们能想到的敌人自然也能想到,从这里渡江不太现实。
庞统继续说道:“以前大魏水师不够,地形又不熟,只能从已知的渡口过江,现在却大可不必,长江如此之长,哪处不能渡河,周瑜手中兵力只有五万出头,想守住如此漫长的防线简直痴人说梦,都督请看,目前周瑜守濡须,吕蒙守羡溪,董袭守牛渚,汉军兵力仅是我军的四分之一还敢分兵,很明显他们压根没打算击败我军,只不过是想拖延时间而已,我们不妨也给他来个分兵,攻打三处阵地吸引汉军主力,再命一员上将另选地址渡河,过江绕到汉军后方。”
濡须口往东有座小城名为羡溪,地处江北,地形平坦适宜渡江,再往北便是历阳,历阳不远处有座渡口名为横江渡,江对面就是牛渚,牛渚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采石矶。
庞统说的不错,长江太长,可供渡河的地方很多,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没有战船,敌军战船一直在江上游弋,你的船厂还没建成人家就打来了,你能怎么办?
今时不同往日,近几年张辽一直为渡江战役做准备,各类战船打造了近万艘,又从甘宁黄祖手下专门请来教官训练水师,水师规模丝毫不比汉军的小,完全可以全面开花直扑长江,没必要玩什么战略战术。
张辽看着其他人说道:“诸位还有没有意见?”
众将低头不语,张辽也懒的再问,站直身体严肃说道:“诸将听令。”
众将同样脚步一顿站的笔直,张辽这才说道:“郝昭率三万大军据守羡溪,伺机渡江攻打吕蒙,侯成领三万大军驻守历阳与横江渡,伺机攻打董袭夺取牛渚,陆逊领五万大军西下,绕道居巢,由枞阳渡江,之后绕道东进夺取濡须坞,截断周瑜后路,其余兵马随本督直奔濡须口吸引汉军主力,都去准备吧,明天一早出发,争取一战尽全功,我东路军说什么也不能被其他几路大军看了笑话,明白吗?”
此次四路大军攻汉,他们内部也有竞争,都是都督级别的,谁肯落后他人,若是作战不利等曹仁那边来救援,东路军诸将的脸可就丢大发了。
“喏……”众将齐声领命,抱拳一拜就要退去,门口的哨兵却突然跑了进来,跪地拜道:“都督,军师,太上皇来了。”
张辽心里咯噔一声,与庞统对视一眼急忙说道:“走,出城迎接。”
曹操突然赶到合肥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也是极不欢迎的,仗打的好好的,谁愿意头上突然多个婆婆,现在大军上下士气高扬,不需要他来前线鼓舞,但来都来了能怎么办呢,谁有胆量把他老人家赶回去。
张辽带着众将离开大厅,刚出府门就见曹操背着双手仰头看着门上牌匾,哼哈二将有样学样看的聚精会神,一个破牌匾还能被你们看出花来不成。
张辽等人小跑上前躬身拜道:“臣等拜见太上皇,不知太上皇驾临有失远迎,还望太上皇恕罪。”
曹操抬手扶起张辽温和笑道:“爱卿毋须多礼,朕就是过来看看而已,你们忙你们的。”
这话可就有些违心了,听话听音,张辽若真理解成字面意思也坐不到都督的位置,老曹征战半生闻战就喜,让他待在后方保障后勤供应绝对比杀了他还难受,前线才是老曹该在的位置。
张辽莞尔笑道:“禀太上皇,臣等正在商议渡江事宜,有些委决不下,既然太上皇来了,可否指点臣等几下。”
曹操摆手道:“不不,朕这次负责后勤,过来也只是看看你们有什么需要而已,战事就不插手了,爱卿才是主帅,怎么打你决定就好。”
负责后勤,你完全可以向陛下一样躲到千里之外去嘛,来前线干嘛,怪危险的。
张辽谦虚说道:“太上皇有所不知,臣从未统领过十万以上的大军,这次统领二十万精锐实在力有不逮,还请太上皇多多赐教,提点微臣,微臣感激不尽。”
曹操苦笑道:“既然爱卿执意如此,那咱们就一起商讨商讨,提前说好,朕只是建议,具体如何还要爱卿拿主意才行。”
张辽连忙侧身弯腰,做出请的手势说道:“太上皇请。”
曹操也不推辞,背着双数走进府门来到大厅,听完张辽的计划没发现纰漏,便没再更改什么,听罢恶狠狠的说道:“此战朕没别的要求,只有一点生擒吕蒙,朕要活剐了他。”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93章 太费钱了
第2193章 太费钱了
夏侯渊之死是整个大魏的痛,作为夏侯渊的发小玩伴,曹操做梦都想杀了吕蒙替兄弟报仇。
包括张辽在内的大魏诸将同样没忘记这事,闻言同时抱拳拜道:“请太上皇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一夜无话。
天亮之后大军兵分四路同时出发,张辽率领九万大军直奔濡须口,曹操自然也跟着。
行进途中曹操说道:“最好的防御永远是进攻,久守必失的道理周瑜不可能不懂,而且他经略淮南多年熟悉周边地形,肯定会派小股部队过来骚扰,伺机偷袭我军粮道,这点不可不防。”
曹操最擅长偷袭敌军粮道,自然也怕别人给他来这么一下。
张辽笑道:“太上皇放心,石亭无为等地都有驻军,成廉也率领骑兵四处巡视,另外我军粮草辎重都有重兵押运,汉军不来则罢,若是敢来,臣绝对能教他有来无回。”
曹操笑道:“既如此朕就放心了。”
大军行进速度很快,下午三点便来到了濡须口。
濡须口顾名思义就是濡须水的入口,处在七宝濡须两座大山之间,最宽处不过二里,而且没有着陆点,只能从水上通过,周瑜沿着漫长的濡须水足足建了三座关口,攻破一座还有一座,另外在两座山上也建了许多阵地,魏军想从山上过去难度同样不小。
张辽站在大军前方,拿着望远镜看向关口,打量许久才扭头问道:“太上皇,要不要试探进攻一波?”
曹操摇头道:“你决定就好。”
这种险要地形上的坚固堡垒最好的办法是从内部攻破,可惜曹操抢了周瑜的老婆,夺妻之恨在身,周瑜是不可能投降的,只能硬拼。
张辽也不矫情,当即下令道:“放几艘船过去试试汉军的火力。”
大军后方的河中战船无数,接到命令,十几艘龟甲船越阵而出,扬帆向濡须口划去。
龟甲船是曹昂给出图纸,又经过工匠改进的新型水师战船,船上安装了类似房顶的顶棚,船长三十余米,宽超过十米,高度足有五米,左右各十个橹,桅杆可以竖起也可以倒下,船上有七十多个空洞,可以放枪炮或者射箭,铁甲上还有很密的刀子和锥子形铁签,因船头似乌龟状而得名。
此船结构轻巧又坚固,船速快火力大,最适合长江作战,更重要的是顶棚可以有效防御敌军的枪炮,因而被魏军大批量制造。
濡须水由巢湖流出汇入长江,魏军正好处在濡须水的上游,就算没有船帆,战船也会顺流而下,有了战船速度更快,没多久便驶进了汉军的射程。
城上汉军很快做出反应开炮还击,火炮威力虽大,轰炸的效果却很不理想。
龟甲船的顶棚由厚木制成,上面还镶了层铁板,铁板上又包裹了一层生牛皮,防御力那是杠杠滴,汉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十几艘龟甲船炸毁。
张辽指着城下的战船碎片笑道:“太上皇请看,龟甲船的防御力还是不错的,这样的船我军有六千多艘,不知汉军有多少炮弹。”
“哈哈……”曹操同样兴奋,被炸毁的龟甲船中根本没人,船开出去顺流漂下去的,用战船消耗敌军炮弹的买卖绝对不亏。
曹操笑道:“那就轰吧,矛盾相击,是矛锋利还是盾坚固,只有试过才知道。”
“喏。”张辽兴奋的说道:“炮兵出击。”
炮兵很快上前,近千门重火力炮对着濡须关口展开轰击,炮声此起彼伏炸的城头烟雾缭绕,土石横飞,张辽依旧不满足,每隔一段时间便放出几艘龟甲船顺水流下。
龟甲船四面封闭,船舱里藏多少人外面根本看不到,未知的东西最为恐惧,汉军哪敢放他们过来,靠近射程便立刻轰炸,结果自然是白白浪费炮弹。
几次之后汉军学乖了,不再用炮轰炸,反而派人下来查看,进入船舱仔细探查。
濡须关建在两山的江面上,江上建筑与陆上不同,地基只能建成桥墩那样的柱状以供水流通过,城墙离河面有近三米高。
没办法,水是流动的,真将地基打到河中将河水堵实,不用魏军进攻,聚集的洪水就足以将关口冲垮。
汉军乘坐小船来到龟甲船面前,想将船开回去仔细研究,可惜龟甲船高达五米有余,站在船顶都快爬上城墙了,被关墙挡着根本过不去,汉军无法开走又不敢在关下炸毁,只能任由它们在关前漂着。
张辽见此脑中灵光一闪,凑到曹操面前耳语几句,曹操闻言大喜,竖大拇指赞叹道:“好主意,去试试。”
1...636637638639640...6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