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坤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时镜
万休子闻言,自然喜不自胜。
他虽知道这些话多少有些恭维的成分,可几万人来投军确实不假,朝廷吃了败仗军心涣散更是不假,天底下谁又不爱听恭维话呢?
谢危袖手立在一旁,闻言也不作半点评价。
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几万人投军又能如何?打仗可不像吃饭那样简单,有正经营生的普通百姓,谁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主动投军呢?这里面只怕大部分都是流民山匪,各有习气。若有人约束,渐渐也能整编作战;可若无人约束,或约束不当,天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只是这帮人不问,他自然不会主动提及。
前面既是坑,就这么看着他们往下跳,何乐而不为?
昨夜他已经将自己的计划与姜雪宁和盘托出,接下来大半月的进展也几乎完全符合他的推测。
到许昌分舵后,前线再传捷报——
天教大军再次拿下一城,这一次甚至都没有太大的伤亡,打到一半守城的兵士抵抗不住潮水一半的进攻,终于开了城门投降。
这一战比起前一战更振奋士气。
朝廷都主动开城门投降,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天教的声威,已经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彻底打垮朝廷不过是个早晚的问题。
因为此战消耗不大,索性短暂一个修整,连口大气都没休息完,又往前推进急行军,去攻打下一城。
这种打法,谁能想得到?
那一州府没有丝毫准备,也没有提前收到半点风声,等人打上门来才急急反应,早都迟了。州府各官员都被抓起来,游街示众,推上断头台,在城中百姓的围观下,被他们砍了脑袋。
所以,在许昌他们待了有十好几天,才转到南阳,可到了南阳之后还没等上两天,便再传捷报。
乍闻消息,整座分舵都为之沸腾!
连万休子都没忍住,红光满面,大笑不止,连声赞叹他们干得好。既然前线又胜,索性不在南阳多留,径直启程前往汝宁府。
姜雪宁已经得知了谢危全盘的计划,一路上自然也不由为他捏把汗,生怕万休子选择动手的时间在谢危之前。
还好万休子一直没有动静。
可在听说马上就要去往汝宁府时,她的心着实高高地悬了起来:因为,汝宁就是谢危先前已经选好的动手之地,胜负在此一举!
眨眼已是江南三月,物候一新,杨柳依依。
这日下午,众人启程前往汝宁。
姜雪宁与谢危同车而行。
马车前后都是天教教中,连赶车的车把式都是教中好手,两人并不敢明目张胆地说些什么。
谢危拿了一卷琴谱在看。
姜雪宁看他这般沉得住气,都这时候了还能静心看看谱,不免佩服:“你也真是还看得下去。”
谢危手指轻轻搭在书册泛黄的边缘,抬眸看她一眼,轻轻一笑,只道:“每逢大事有静气,你呀,躁得很。”
姜雪宁翻个白眼。
谢危知道她内里就是这般性子,可即便是看她翻白眼,都觉得有一种嗔怪的娇态,带着点不作伪不矫饰的真性情,心内不觉缠绵,也不想如何忍耐,伸手便把人捞过来抱坐在自己腿上,把着那不盈一握的细腰,绵密地亲吻。
换作前世,姜雪宁可不敢想自己能与谢危如此亲密,搂搂抱抱都这般视若寻常。刚开始那阵自然是不免陌生抗拒,可躲不开,也不好躲开,一个多月下来,便渐渐没了最初那种防备不适,开始变得习惯。
就像是喝酒。
刚喝几口辛辣不惯,可三五杯下肚,便上脸上头,昏昏沉沉,飘飘忽忽,不知所以,甚至能从这醺醺然的状态里觉出一种万事摒除在外、天地仅有其二的愉悦。
她檀口小小,舌尖软软,被他含着抵弄,不觉便面红耳赤。
毕竟眼下还是白日。
以往都在夜里时,再怎么也有一层黑暗作为遮挡,如今却是你能看清我,我能看清你,且马车的车帘还偶尔会被风吹起一角,让人看见外面奔走的马蹄,教众垂下的衣角。
姜雪宁即便脸皮厚,也不敢在此般境地下放肆。
眼见谢危渐有过分之意,她不由瞪视。
他便突地一下笑出声来,依了她,慢慢把手放下来,只将她搂在怀里,背靠着车厢后壁。目光则调转来,向那时不时飘起一角的车帘看去,瞳孔深处却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般轻松。
汝宁府渐渐近了。
天色也渐渐暗了。
姜雪宁轻蹙蛾眉擦拭自己唇角晕开的口脂,只想谢居安早些时候做一些事还会难为情,可偏偏特别能装,很难被人瞧出来,如今倒是熟门熟路,跟吃饭喝水似的视若寻常了。
她暗自腹诽,倒也没注意谢危。
过了片刻抬眸,却见他低头去解自己腕上那柄藏着的刀刃。
自从洛阳那晚杀过人后,这薄薄一片刀刃就被谢危藏了起来,再也没有出现在人前。而他那日用此刀杀人后又在伤口上补了一刀更深的,天教收敛人尸首毕竟不是查案,轻易看不出伤口的差别,只当是都被他夺来的那柄刀杀的,自然从未怀疑,所以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身上还有这么一柄刀!
此刻眼见他解刀,姜雪宁眼皮都跳了一下。
然而谢危解下刀之后,竟然叫她伸手。
她不明所以。
谢危却抿着唇,搭着眼帘,只将她手腕拉过来,将那片薄刃仔仔细细地绑在她腕间,道:“届时情况不知,倘若有乱,未必能顾周全。时隔数年,密室之中若出意外……”
眸底覆上了一片阴翳。
他没有再说下去。
姜雪宁忽然有些恍惚,看着他,又缓缓低头,看着自己腕间的刀刃,慢慢抬手压上,却梦呓似的问:“给我刀做什么?”
谢危觉得她神情有些奇怪。
便先回答:“身怀利刃,好过两手空空。万一有点什么,能用来防身。你虽未必会用,但带着总比不带好。”
接着又问:“怎么啦?”
这一刻,姜雪宁眼前却朦胧起来,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
上一世,谢危也叫人送来过一把匕首。
就安静搁在漆盘上。
来的太监一句话也不敢多讲,只说是谢太师选了送来给她的。而彼时朝野上下,因着燕临频繁出入她宫禁,纷纷责斥她伤风败俗,红颜祸水,贻害无穷,要她为先皇殉葬……
可她有什么办法?
燕临欺侮她,她无力相抗。想来想去,好不容易买通了乾清宫的小太监,放她进去,像是抓住根救命稻草似的,想要一求他庇护。
哪怕自甘下贱,自荐枕席。
然而次日一早就听说那小太监受了罚。
傍晚时分,便有人送来了匕首。
连着鞘,镶嵌了宝石,很是精致,然而残阳似血,覆在冰冷的刃尖,实在寒得彻骨。
后来她拿匕首自戕殉葬,他和燕临都站在宫门外……
谢危见她哭,不免也多了几分无措,抬手为她抹泪。
可泪珠子却跟没断绝似的。
好半晌她才缓过来,将脸埋进臂弯,将双目闭紧,哑着嗓音缓缓地道:“我没事。”
外面日光已斜,车马辘辘,汝宁府终于是到了。





坤宁 第231章 上天台(补)
第231章 上天台(补)
汝阳府与凤阳府毗邻, 距离已为天教占据的安庆、徽州等地极近, 更何况东南各州府诸多陷落, 百姓们惧怕战事, 有家有口财产颇丰的早听到风声时, 就收拾行囊往北面逃去。留在城中的, 要么是觉得天下兴亡都无所谓的, 要么是觉得天教比朝廷好的,又或者只是无力出逃的孤寡妇幼……
是以众人入城时,城中连人影都少。
举着火把提着灯笼从道中走过, 城中满地狼藉,街门紧闭。
万休子自然不将这些看在眼底。
汝宁府分舵乃是旧年占了一个和尚庙,把庙里的和尚赶走之后修建的, 佛像推了换三清, 佛经扔了换道藏,还运来一块块大石料, 在里面修建起了一座高高的天台, 专为教中议事集会、公示赏罚之用。
众人才到分舵口, 舵主鲁泰便带着教众在外相迎。
其人面黑身壮, 环眼鹰鼻,阔口宽颌, 作武人打扮, 两手手腕与腿脚都紧紧地扎了起来, 拳头握起来大如沙包,像那种力气猛起来一拳能锤死一头牛的。
然而实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
只那一双眼睛扫看人时便带着点天然不善的阴鹜, 尤其是看见后方谢危与他身边的姜雪宁时,目光停了一停,同万休子见过礼后,才问道:“听闻此次我教中与公仪先生齐名的度钧先生也来了,属下久在教中,却从来只闻大名,未曾得见。不知教首,可否为属下指点一二?”
万休子便向后看了一眼,随手一指道:“这便是了。”
鲁泰便顺着他所指,重新看向了谢危。
这一瞬间,他眼神中分明地闪过了一分杀意,动作快得连万休子身边的道童都没有反应过来,竟然直接拔了一旁教众腰间所挂的刀,冰冷的刃锋径直压在谢危脖颈之上!
姜雪宁就站在谢危身后,惊得险些叫出声来。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鲁舵主这是做什么?!”
万休子却看着没作声。
谢危想过对方会向自己发难,却没想到对方连一句话的功夫都不肯费,心底便微微凛了一凛:看来万休子比他想的还要迫不及待,只是不知燕临他们何时能到了。
毫无疑问,鲁泰便是先前谢危与姜雪宁交代今日计划时所提到的那名分舵主,是公仪丞的旧部。
据传公仪丞早年救过他一命,是以忠心耿耿。
谢危轻轻伸手,先将姜雪宁往自己身后挡开,示意她避远,才从容不迫地道:“看来鲁舵主是有事指教。”
鲁泰可不管那么多,早在当年他就怀疑通州一役有鬼,此次更得教首暗中知会,必然不会让谢危安然无恙地从汝宁府走出去,便冷笑道:“三年前,上万教众,还有公仪先生,是怎样无辜枉死,你难道不清楚?!”
周遭顿时一静。
几位分舵主早在洛阳的时候,就亲耳听谢危承认过此事了,只是当时教首没提,谁也没有往外传,鲁泰如何这般肯定?其余身份微末些的教众,更是从未听闻。因而所有人的神情,不管起于何因,又是真是假,倒都是一般的震惊至极。
谢危当日说自己杀了公仪丞时,就想过会有今日了——
万休子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既想要抢在自己之前动手,可又怕自己并无反心,一旦他先动手,试探失当,只怕要逼他反过来与天教作对。那时若让自己跑了,是为天教增加了强敌;即便没跑,留下来也无用,杀不杀都会失去一大助力。
所以,需要一个进得又退得的合适位置。
谁能比鲁泰更合适呢?
公仪丞的旧部,忠心于天教,只要将公仪丞之死的真相告知,鲁泰必定向他发难。如此,万休子身为教首,表面主持公道,作壁上观。若他有反心,自是立刻当着教众的面,就地正法;若他没有反心,之后也无异常,则可大度地网开一面,对他施恩,以换他忠心回报。
实在是一招难以舍弃的妙棋。
只可惜,万休子或恐没有想过,杀公仪丞这件事,是他主动提起的。
为的,就是给他这么个合适的位置。
有了这个位置,他才会如他所想一般行事,而不会一个念头便狠辣不留余地地直接下杀手,如此尽管吃些苦头,却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等待着燕临那支从黄州杀来的军队!
谢危目视着鲁泰,只道:“公仪先生与我也是相识已久,彼时潜伏于朝廷,未能及时对他施以援手,使他遇害,我心中也甚是愧疚。鲁舵主有心责怪我,也是应该。”
“放你娘的狗屁!”
鲁泰最厌恶的便是同这样的文人说话,黑的都能说成是白的!
他握着刀的手都在发抖。
“好端端的,公仪先生的行踪为何会泄露?萧氏那一帮酒囊饭袋也能有那样的好筹谋?更不用说,现在你身边这相好的女人,当年就在通州!甚至与兄弟们的死有莫大的关系!”
姜雪宁单听“公仪丞”这三个字时,还没想起来,可待听得“通州”二字,当年那血腥的画面便瞬间涌流回了脑海,使得她激灵灵打了个冷战!
她没想到,这人连自己都知道!
谢危一双眼更是瞳孔骤然紧缩,冰寒至极,挺直的脊背隐约绷紧,却向鲁泰逼视:“鲁泰,你因公仪丞之死对我有所偏见,倒是无妨。只是血口喷人,未免下作。你既想要分辨个明白,不如今日上天台,看谢某是否给你一个交代!”
鲁泰登时一声冷笑:“好!”
他倒也爽快,原本搭在谢危脖子上的刀立刻收了回去,竟然俯身撑着单膝向万休子一跪,躬身请道:“教首明鉴,实非属下想要为难度钧先生,实在是当年一番恩怨事关上万条人命。我天教众弟兄岂能白死?今日即便赌上这条性命,属下也要向他问个明白!恳请教首恩准,为公仪先生,为通州一役中殒身的弟兄们,主持一个公道!”
周遭可是众目睽睽啊。
且这本来就是万休子想要看到的,自然不会拒绝。
只是他仍旧做出了一副略显为难的神情,看了看谢危才道:“你二人都是教中难得的英才,本座实不愿见你们生了龃龉。这中间,或恐是误会居多也不一定。只不过,你二人既然提出要上天台一辩,那便一辩,也好叫大家都来听个明白,断场是非!”
天教之所谓“上天台”,取的是“众生平等,无愧天地”之意,诸般是非皆由台下人定,不分i身份人人都有定夺之权。
只可惜,近些年来已形同虚设。
乍一听闻要上天台,所有人都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万休子身为教首都已经发话,这事便是板上钉钉了。
谢危原本就是如此打算,自无异议。
不汇集教众于天台之下,怎能一举全歼?况情况越乱,姜雪宁才越好趁乱逃走。若如以往一般,才到分舵便锁入房中,那真是半点逃走的机会都没有。
众人入得分舵,纷纷聚拢在那离地两丈高的石台周围。
石台前有台阶。
其实分作了两层,一层在一丈半高处,宽阔平台;一层还在更高处,竟然设了张椅子,乃是专给上位者的位置——
说是众生平等,实则仍分高低。
万休子当先走上去,端坐正中。
谢危与鲁泰也随之步上。
可没想到,他们才上天台,鲁泰竟然躬身向万休子一拜,回首一指姜雪宁,道:“今日既是要议通州之事,这个女人为官府通风报信,与度钧里应外合,也当上来,让我们教中兄弟们看看,什么叫‘狼狈为奸’!”
后头立刻有人推搡了姜雪宁一把。
她险些摔在台阶上。
谢危垂在袖中的手指悄然握紧,一时已杀心四起,然而时机未到,到底没有发作,只是折转身走上前去,将她扶起,淡淡问:“怕吗?”
怕?
姜雪宁自然是怕的。
只是当他将自己扶起来时,她指尖触着他温热的掌心,感受到他传递过来的力量,又好像没有那么怕了。这样糟糕的境地,倘若只有一个人,那自然是该怕的。
所幸,他们是两个人。
姜雪宁没有回答,只是扶着谢危的手站稳了,回转头去重新向身后看了一眼。
那些个天教教众都站在后面。
原本都不觉得自己之作为有什么,可被她这一眼一看,竟不知为何生出几分心虚来:欺负弱女子倒也罢了,被欺负的人并未表现出受欺负的卑弱姿态,反倒透出了一种蔑视和坦荡。
全场安安静静。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
姜雪宁收回目光后,才搭垂下眼帘,拎了自己的裙角,向谢危道一声“没事”,而后一步步踏上台阶,站到了台上去,正正好在鲁泰的面前。
但并不说话。
她甚至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愤怒,只是抬起手来,向对方微微躬身道了礼。
这一瞬间,台下忽然就有了许多嘈杂的声音。
人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姜雪宁即便是素面朝天也有着惊人的容貌,身形纤细却并不颓弱,脊背挺直倒有风骨。人在这春夜里立到台上时,晚风吹拂裙摆,四面高烧的火把照亮她身影,像是一抹瑰丽的颜色,点缀在黯淡世界。
只这一道礼,便煞是好看。
更何况,鲁泰可骂她与度钧“狼狈为奸”啊。
对个姑娘来说,这无论如何说不上是好听。
谁能想到,她不仅不哭不闹不害怕,甚至还主动向鲁泰道了一礼?美人本就赏心悦目,根本不需多做什么,就已经分出了些许的高下。
教中可不仅仅都是什么为了天教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更何况他们原本就不知道通州一役的真相,只把这上天台当做是一场真实的好戏,眼见得这般精彩的开局和强烈的对比,都不由沸腾了起来。
高位者的笑话谁不想看呢?
甚至有人已经忍不住笑起来,大声朝着台上喝起了倒彩:“堂堂的大老爷们儿,还没个女人有风度!鲁舵主不行啊!”




坤宁 第232章 还不起
第232章 还不起
汝宁府城外, 吕显正与燕临立在道旁, 望着远方的城池, 等着前方去探消息的人回来。
比起往日, 这位分明进士出身却跑去经商的大老板, 似乎消瘦了一些, 精明算计的市侩眉眼里, 也多了一种奇怪的萧索。
看着像没事儿人,实则不是。
燕临心知是才从尤芳吟之死缓过来没多久,还要一阵子恢复, 也不多问,只道:“天教举义旗,眼看在南方声势虽然不小, 可要与我们抗衡只怕不能。我等只需虚与委蛇, 假意与其联手,便可交涉, 虽或许多费些功夫, 可谅他们不敢不放宁宁。谢先生却偏要以身犯险, 大费周折, 我不明白。”
吕显心里有些懒怠。
旁人看不清谢居安,是因为不了解, 可在他眼底, 一切却是清清楚楚的。
本来不想解释。
可问话的毕竟是燕临, 他也有心想走出这些日来的阴郁,便吸了口气呼出来, 答道:“擒贼先擒王。”
燕临看向他。
吕显便问:“如今天下,我们,朝廷,天教,算是三分鼎立。倘若是你,当如何争得胜局?”
燕临略一思索道:“合纵连横,连弱抗强。第一该打朝廷,所以不妨与天教合作,纵然与虎谋皮,也先谋了京城,剩下的再争胜负。”
吕显于是笑一声:“所以你是正常人。”
燕临忽然蹙了眉。
吕显却垂眸喝了一口水囊里装着的酒,才道:“正常人都会想以二打一,可世子,你这位兄长,他是正常吗?”
燕临回想,慢慢道:“他不是。”
吕显叹:“是啊。”
他不是。
他是疯狂。
谢居安冷静理智的筹谋深处,永远藏着一种近乎极端的疯狂。
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
倘若朝廷和天教,都看不破他究竟是个什么人,为他旧日那一身皮囊表象所蒙蔽,但凡对他抱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幻想,以为他就算有野心也不会与另一方同流合污,是一个能争取到己方来的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可惜,不幸的是——
天教与朝廷都还没有意识到,而万休子也只是个正常人罢了。
他们或恐对谢危还有疑虑,谢危却绝不会对他们心慈手软。
天教也好,朝廷也罢。
都是他要铲灭的,他已经忍了二十余年,一朝得机,只会用最快的速度、最残忍的方法,将这两方一网打尽,以偿当年的血仇!
燕临闻言,沉默了良久。
他没有再问。
所以吕显也没有再提:二十余年都忍过了,这一时半刻,有什么忍不得的呢?以身犯险固然有利益的诉求,可他相信,倘若被天教挟持之人不是姜雪宁,他绝不会做出眼下的选择。
前方一骑疾驰而来,马上兵士翻身下马,神情振奋,语速飞快:“禀告将军,前方探得,天教诸贼首已于半个时辰前入城!”
燕临与吕显于是对望了一眼。
挥手间,停驻于城外的两万人迅速集结,黑暗里犹如一片阴云迅速朝着汝宁城卷去!
*
高台之上,鲁泰一张脸几乎已经难看成了猪肝色。
姜雪宁的坦荡与教养,简直将他衬成了不入流!
更何况下面还有那一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教众,什么也不知道,还在下面起哄!
姜雪宁虽然容貌端丽,还向他行礼,可在鲁泰看来,却越发面目可憎,甚至让人现在就恨不得撕了她!
无论如何,他也不愿还礼。
索性就这般面带冷笑地立着。
下头顿时又嘘声一片。
谢危原以为姜雪宁会害怕,会无措,可在看见她一步步走上去,甚至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将了鲁泰一军时,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姑娘终究是长大了。
能独当一面了。
若说姜雪宁的镇定还有几分怒火在强撑,他的平静便是真正的平静了,同样不曾多言,很快也踏上了高台,同面向鲁泰而立。
1...134135136137138...1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