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许鸣的军事认识中,是不喜欢谋略和计策一类。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实力,部队训练好,装备配置好,兵种协调好,后勤保障好,这些才是根本。
像三国演义上的诸葛孔明略施小计,十万曹军就灰飞烟灭,纯属扯谈!诸葛亮要真那么厉害,六出祁山怎么都不把曹魏灭了。
许鸣已不在明光,他现在在大塘村,明光东南15公里的一个村庄。
这里位于铁路和另外一条通向明光小路的中央,日军从任何一路经过,他事先得到消息的话,都有应对措施。
他又细细把日军可能的行动再想一遍。
如果日军仍然按原来的节奏进兵,他的一切都会成为笑话,他除了立刻弃守明光,然后对军委会自请处分外,不作他想。
如果日军沿大路急进,他将率军与日军决战,许鸣也不指望能伏击到日军,地形和日军的警戒部队都不允许。战斗初期,他有可能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日军很可能会迅速调整过来,最后战斗能否胜利取决于双方部队的临时发挥,指挥官的应变,日军的兵力,甚至运气!这是一场双方都没有把握的战斗!
如果日军从小路来,这正是许鸣所期望的,他做的一切就想他们这样做。许鸣把自己想象成日军指挥官,在敌人即将闻风而逃的情况下,肯定会令一支轻装部队,急速沿小路突袭。
日军究竟会不会这样做,许鸣也没把握,战争的不可捉摸因素太多。他现在感觉就像一个钓鱼的人,焦急地等待大鱼上钩。
“小邱,咱们出去走走。”已经快到半夜零点,许鸣和邱林枫散步聊天来排除压力。
“小邱,这次打完仗,我放你半个月假,你回老家一趟。”
“算了,师座,别人不回家我也不回。”
“还是回去吧,兵荒马乱的,看看父母也好。”
“那我等这仗打胜了。”
许鸣听到这话笑了,“你怎么就知道这仗会打胜?”
“师座您从来都没失败过。”邱林枫用不可置疑的语气说道。
听着邱林枫孩子气的话,许鸣感到压力更大,但同时也感到一种安慰,自己在整个107师,已经成为大家的依托。
两个人边走边聊,又转回了指挥部,已经到了午夜的零点,谢晋元和杨瑞符也等在那里,准备换班。
谢晋元正在看桌上一封电报,那是战区司令部得知许鸣撤退的消息,要求他不可擅弃要点,就地抵抗的电令。
许鸣对谢晋元笑了笑,“日本人不知道有没有骗到,战区司令部先骗到了。”
抗战雄军 第五十七章 明光之战 二
许鸣说的是:“既然防守守不住,我们有没有可能考虑主动出击。”
会议室里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人说话,众人不好反驳,但也没人违心地赞成。
许鸣主动问道,“谢团长,你看呢?”
谢晋元想了一下,还是决定直说,打仗这事是不能蛮干的。
“师座,主动出击恐怕没有把握,我军刚刚组建,山炮营无法形成战力。”
现在谢晋元的话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进攻战必须有强大的炮兵支援,鬼子为什么那么嚣张,还不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强大的炮兵部队,日军一个师团大口径火炮就有48门,这还不包括配属到大队一级的步兵炮。而且,据说这次日军配属了空前强大的重榴弹炮部队和加农炮部队。
咱们的炮兵完全不是对手啊。
上官敏现在是642团副团长,他的话比较委婉。
“我们可以在夜间施行小部队的袭击,但营团级别的出击需要等待战机。”
如果论战术素养,在座的诸军官大多超过许鸣,毕竟许鸣没有受过完整的军校教育。但许鸣有一个很好的优点,他的想法具有发散性思维。
“既然两种防守方案都保不住明光,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一种战法?”
许鸣知道这种军事会议上是不可能有人和他争论的,最多也就像谢晋元和上官敏那样委婉的说一句。他继续道:
“知道鬼子要来,知道他们有强大的重炮兵,难道我们就只能等他们集结和进攻?
“主动出击,就一定要和对方正面对决,强攻对方的坚固阵地?”
房间里还是没人说话,许鸣与其说是问大家,不如说是自己说给自己听。
“我喜欢下围棋,下围棋遇到遇到高手或者困难局面怎么办?我的方法是摒弃正规的途径,搅乱局面,增加对手的失误。”
“日军有什么失误呢?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狂妄,他们不狂妄,是不会以一个师团三四万人进攻我们的四个集团军。”
“狂妄带来的后果就是,他们经常以一个联队配属其他部队进攻我军一个师,极端的情况甚至以一个大队来进攻。我军新组建,日军也知道,他们会不会轻视我们,我的看法是肯定会!”
“我觉得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怎么让日军更狂妄!怎么让日军更轻视我们!怎么让日军主动失误!他们在狂妄、轻视、和失误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不得不说许鸣的口才是一流的,众军官开始均还不服气,但听着听着觉得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句,非常的令人深思。
特别是张少舫,他以前和当时其他人对许鸣的认识一样,许鸣是个商业奇才,但能指挥打仗吗?作战厅厅长刘斐在张少舫临上任前再三叮嘱,要好好劝劝许鸣,作战千万不能冲动…。他现在知道,有的人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什么位置,都会光彩夺目。
张参谋长心悦诚服地道:“师座的话发人深省,我主张就以师座的方案进行讨论。”
思路一打开,房间开始热闹起来,奇思妙想一条接一条被想了出来。
嘉山县县长杨杼胡子都快急白了,现在各处议论纷纷,说107师要撤出明光。
已经有人有鼻子有眼地说看见装运物资的大车一辆接一辆往蚌埠方向拉,士兵不断地往蚌埠方向撤,工事也不修了。部队来明光才几天?鬼子还没到,就想跑!
这可怎么办?鬼子现在到处杀人,南京据说杀了十几万,滁县和全椒也大屠杀。杨杼急眼了,硬着头皮找到了师长许鸣。
“许师座,听说贵军要撤到蚌埠,您可千万不能走啊,部队这一走,老百姓可怎么办?”
许鸣打起了官腔:“本师长奉命行事,老百姓的遭遇我也深感同情,但军令难为啊。”
杨杼苦苦哀求,“许长官,您能走,我们走不了啊。只要您发话,我一定好好组织百姓帮助修筑工事,搜集粮食,运送伤员都行啊,只要您的部队不走,一切都好商量。”
谢晋元眼一瞪,“军令也是能商量的?这是军委会蒋委员长的命令!你不同意,找蒋委员长!找战区李长官!”
杨杼灰溜溜地从师部出来,边走边骂:“什么豆腐军,见到鬼子跑得比兔子还快,正骂着,看见一列拉着山炮的马队。这群家伙,撤退还撤退得轰轰烈烈,一个个在大路上招摇过市,好像逃跑还多光荣似的。
山田梅二心里烦躁无比,他的第103旅团已经接到师团长的命令,让他率军从全椒出发,攻略明光、蚌埠,但配属的15榴弹炮中队和第10加农炮大队走得比乌龟还慢。
不能说是走,应该说是爬!在滁县这个烂地里,人走路走不好都陷进去,何况10吨多重的野战加农炮!现在他的一个工兵大队整天什么事情都不干,就在修路。
他现在恨不得重炮兵和他一起飞到明光,把阵地上的中国军队轰个稀烂。
“报告旅团长阁下,竹山中佐来电。”一个传令兵急速跑了过来。
竹山重根是师团的情报参谋,特别负责对蚌埠、定远和明光等中国军队的情报搜集和情报分析。
“明光之敌有动摇迹象……”传令兵还没念完,山田一把把电报抢过。
中国军队居然想跑路!
自己准备了这么多,还辛辛苦苦从镇江运来重炮兵,结果当面的中国军队不陪他玩了。
山田毫无唾手可得明光的喜悦,他早就将明光视为囊中之物,他根本就不担心拿不下明光,而是担心捕捉不到中国军队。
后续的情报接二连三传来,清晰地显示:中国军队确实正准备从明光撤退,炮兵和辎重部队已经开始往蚌埠方向脱离,连工事也停止了修建。
第103旅团的旅团司令部炸了锅,65联队联队长两角业作大佐最为急切,“旅团长阁下,现在是做决定的时候了!我军必须扔下一切载重,尽快向明光方向追击。”
第17骑兵大队小野良三也很焦急,“旅团长阁下,事实已经很明显,对面的支那军队摄于我军赫赫皇威,被吓破了胆。我请求即刻出击,否则,我们得到的只是明光一座空城!”
104联队里见金二大佐属于稳重派,“月初派遣军特情部分析,支那军军官许鸣属于冲动型,难以理解他会不战而逃。”
两角业作原本就和他不对付,反驳道:“这非常容易理解,任何一个支那军官见到皇军的重炮部队都会胆寒。明光不过是一个小镇,周边没有任何高山大河阻碍,他们的逃跑不过是支那人惯常的胆怯显示!”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观点,最前面的搜索部队传来了消息:搜索中队已经成功地占领了张八岭和三界。张八岭是明光前唯一的险阻,三界镇是嘉山县治所在地,日军一个中队一枪未放就成功占领。
已经很明显了,支那军队连张八岭和三界这两个防守要地都不设防,逃跑迹象显而易见。
山田梅二看了看面前一个个激动的军官,他充满自信:“里见大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任何一个冲动的人,遇到不可战胜的对手,反而会变得更加怯儒和软弱。我们第13师团,就是为了改变像许鸣这样的对手!
“哈伊……”旅团司令部里一片杀气。
天色已经昏暗下来,在滁县通往明光的一条必经之路上,也许不会有人注意到一个小山坡。
更不会想到这个小山坡,会在不起眼的一处灌木丛多出一根树枝。
即便走近,恐怕都不会发现,这个树枝是由观测镜伪装的。
这一幕如果拍成电影,肯定有人会吐槽这是苏芬战争电影《冬季战争》的桥段。
但貌似在1938年初,苏芬战争还没有爆发。
这个创意确实是许鸣从《冬季战争》电影而来。那也是场实力悬殊的战争,芬兰人在苏军的交通要道上挖了一些掩体作为观测所,非常成功地获取了至关重要的苏联兵力、装备、部队调动的情报。
树枝悄悄消失了,一个躲在地下掩体的士兵轻轻对同伴说道:“鬼子还没来。”
许鸣心神不宁,自己设了一个圈套,就看日军肯不肯望里面钻了。
自己做了那么多工作,鬼子要是当做看不见,可就歇了菜了。
收益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
许鸣的军事认识中,是不喜欢谋略和计策一类。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实力,部队训练好,装备配置好,兵种协调好,后勤保障好,这些才是根本。
像三国演义上的诸葛孔明略施小计,十万曹军就灰飞烟灭,纯属扯谈!诸葛亮要真那么厉害,六出祁山怎么都不把曹魏灭了。
许鸣已不在明光,他现在在大塘村,明光东南15公里的一个村庄。
这里位于铁路和另外一条通向明光小路的中央,日军从任何一路经过,他事先得到消息的话,都有应对措施。
他又细细把日军可能的行动再想一遍。
如果日军仍然按原来的节奏进兵,他的一切都会成为笑话,他除了立刻弃守明光,然后对军委会自请处分外,不作他想。
如果日军沿大路急进,他将率军与日军决战,许鸣也不指望能伏击到日军,地形和日军的警戒部队都不允许。战斗初期,他有可能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日军很可能会迅速调整过来,最后战斗能否胜利取决于双方部队的临时发挥,指挥官的应变,日军的兵力,甚至运气!这是一场双方都没有把握的战斗!
如果日军从小路来,这正是许鸣所期望的,他做的一切就想他们这样做。许鸣把自己想象成日军指挥官,在敌人即将闻风而逃的情况下,肯定会令一支轻装部队,急速沿小路突袭。
日军究竟会不会这样做,许鸣也没把握,战争的不可捉摸因素太多。他现在感觉就像一个钓鱼的人,焦急地等待大鱼上钩。
“小邱,咱们出去走走。”已经快到半夜零点,许鸣和邱林枫散步聊天来排除压力。
“小邱,这次打完仗,我放你半个月假,你回老家一趟。”
“算了,师座,别人不回家我也不回。”
“还是回去吧,兵荒马乱的,看看父母也好。”
“那我等这仗打胜了。”
许鸣听到这话笑了,“你怎么就知道这仗会打胜?”
“师座您从来都没失败过。”邱林枫用不可置疑的语气说道。
听着邱林枫孩子气的话,许鸣感到压力更大,但同时也感到一种安慰,自己在整个107师,已经成为大家的依托。
两个人边走边聊,又转回了指挥部,已经到了午夜的零点,谢晋元和杨瑞符也等在那里,准备换班。
谢晋元正在看桌上一封电报,那是战区司令部得知许鸣撤退的消息,要求他不可擅弃要点,就地抵抗的电令。
许鸣对谢晋元笑了笑,“日本人不知道有没有骗到,战区司令部先骗到了。”
抗战雄军 第五十八章 明光之战 三
三月下旬的安徽东北,依然春寒料峭,刚刚下了一场雨夹雪,使道路更加泥泞。
就在这半夜,从滁县通往明光的小路上出现了一支大军。这支部队一个个身穿黄色军装,身背三八式步枪,有的士兵头上的钢盔油漆掉落,上面的☆型在星光下反射着寒光,配合着这群士兵的杀气腾腾。
这正是奔袭明光的两角支队,在103旅团,两角业作最终中了头彩,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他率领3个步兵大队和1个炮兵大队3000多号人马沿小路向明光急进。
两角毫不怀疑他会取得成功,在中日双方大半年的作战中,日军凭借严格的保密条例和超强的组织能力,加上行动快捷,使他们经常成功偷袭国军。相反,中国军队尽管主场作战,但却鲜有袭击日军的战例。
他不经意地往旁边看了一眼,那是一个十几米高的小土坡,长满了灌木,两角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问旁边的副官:“现在在什么位置了?”
“大佐阁下,已经到了三关,离支那军的明光还有25公里。”
“吆西,命令部队,加快行军步伐!”
他的目光离开了那个山坡,浑没有注意到那里有一根不起眼的树枝,将他的部队一举一动都看个清楚。
“师座,醒醒。”
许鸣听见有人喊他,一骨碌爬起来,“什么事,鬼子来了吗?”
邱林枫点点头,拿过一条热毛巾,“通讯营传来消息,鬼子从小路来了。”
许鸣顾不得整理乱糟糟的头发,拿毛巾清醒了一下,快速向师指挥所走去。
不断有军官快速报到,不一会,连长以上干部均已集合到位。
许鸣看了一下满屋子的下属,107师的关键时刻就要到来!
成军以来,能否打一场漂亮仗,就看今晚的了。
消息不断传来:日军大约三千到五千人,步兵后面是山炮兵,先头部队约200人,主力分两个部分,间隔约一公里……。
房间里众军官也都摩拳擦掌,尤其是营长以上,本来这是一场实力悬殊、胜算渺茫的战斗,但在许鸣大导演和他们主角的合力协同下,日军的行动按他们的剧本上演。
许鸣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战机已经到来,他将战前指定的策略又快速想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
“现在,我命令。”
所有军官一整肃,准备接受任务。
“642团团长彭聪,副团长上官敏,一营陶居戎,二营周始予。”
“到!到!到!到!”
“你部必须首先以最快速度击溃日军先头部队,然后确实占领西方涧和方涧,阻敌前进,并视情况向敌纵深发展。”
“643团谢晋元所部。”
“到!到!到!到!”
“你部必须以火速动作占领马塘岗,取得战场制高点,并应以特别有力之一部,阻断日军前后部队联系。”
“641团秦烈平,副团长章成九,一营柳俊生,三营张镇中。”
“到!到!到!到!”
“你部待642团与敌接触后,即以迅猛动作从左右猛扑敌人,以手榴*弹和白刃战,将敌人第一纵队切割包围,并需派出一部占领余家坳,前与642团,后与643团取得联系。”
“642团三营何书贤,641团二营齐启明,师部特务连组成预备队,由我亲自率领,控置于641团、642团和643团中间,策应此次作战。
“通讯营必须保证各部队连络。“
“本次作战之唯一要点为以快速动作将敌人分割包围,各部队须不要犹豫,不怕牺牲,以猛打猛冲之战术歼灭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停下冲锋的动作,营团长以上军官前线指挥,连长及以下必须亲自带队!
“现在核对时间。”
“民国27年3月24日凌晨3点15分!”
两角支队已经到了石坝,这里离明光不到20公里,按照原先的计划,再前进10公里,部队将展开就地休整一段时间,然后在凌晨对明光的中国军队展开奇袭。那时,正是敌人最懈怠的时候。
“当支那人从热乎乎的被窝里被拎起来,对着皇军冰冷的刺刀,那将是多么的令人兴奋。”两角已经在想象即将到来的辉煌,就让支那军人的鲜血来印证我两角业作的赫赫武功吧!
一切都非常顺利,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唯一的困难是泥泞的路面,但有什么事情比得上成功过后的喜悦呢。他已经许下了豪言,要在中午之前请旅团长山田将军到明光喝酒庆功。
两角业作还在做着他的春秋大梦,忽然从前方的警戒部队传来了枪声,担任搜索的中队与中国军队遭遇。
开始两角业作以为是中国军队的小部队,可听着听着不对劲,他听到了中国军队重机枪和迫击炮的声音。
这两种步兵重兵器,在中国军队中,只有连一级的才有。而且,从响声判断,至少十几架,前方部队很有可能遭遇到一个团的敌军!
“整理队形!整理队形!准备战斗!准备战斗…”两角的副官骑在马上不断传达命令,准备对中国阻击部队的进攻。
忽然,无数的枪炮声又从最后方传来,那是支队的后卫部队,川下诚一中佐的山炮兵大队和配属的部队。紧接着,联队本部的侧后方也发现了中国军队。
“被包围了。”两角的脑中迅速闪过这样的念头,什么支那人不战而逃,什么支那炮兵先撤,全是在演戏,自己被该死的支那人骗了。
最先发起进攻的是彭聪的642团,团长命令所有步兵重兵器集中,向日军的先头部队杀过去。暗淡的夜色中,数不清的中国士兵从四面八方冲过来,日军的一个中队立刻被淹没。
迅速击溃这个中队后,彭聪没有停下,部队尾追溃军向鬼子的本部发起猛攻;日军也反应过来,匆匆抢占周围要地,进行防御,双方在路两侧的山地上展开激烈的战斗。
“一营现在战况如何?”谢晋元站在一个浮桥边。浮桥上,是源源不断急速通过的士兵。
为了保证进攻的突然性,谢晋元将部队放在河流的另一边,与日军的前进路线平行,鬼子的搜索部队很难在急行军的情况下还过河搜索。
“还没有消息。”说话的是副团长杨瑞符。他也很焦急,643团负责的任务最重,而一营则是重中之重。马塘岗是这里唯一的高地,占领了这里,不仅取得了战场最高点,还可以与担任切断日军联系的三营形成相互支援。
“团座,我去前面看下。”杨瑞符说道。
“好吧,节卿,小心些。”
杨瑞符拔起手枪,带着特务排,匆匆地向马塘的方向走去。
上官志标遇到麻烦了,他的一营在向马塘的高地进发时,日军川下诚一大队长也亲自带队,向马塘高地前进。
作战经验丰富的川下诚一自从去年战争爆发以来,一直参与作战,中国军队前后枪声一响,他就意识到日军的处境,已经不是能否占领明光的问题了,是两角支队生死存亡的关口。他第一时间带领大队本部向高地前进,步兵紧随其后。
双方几乎同时发现对方,川下大队长现在完全明白了,中国军队打的是全歼的主意,这个连名字他都不知道山头将要决定支队的命运!
川下把部队分成3个部分,两个小队成波次向山头冲锋,一个小队从侧后迂回到中国军队侧后。可中国军队也是这么想的,上官志标将部队分成两个部分,他亲自带队冲锋,一个连从侧面包抄。
“板载!板载……”,接近山顶的日军发出狂野的嚎叫。
“冲啊!杀啊……”,对面的中国军队也毫不示弱。
双方直接在山头展开白刃战,刺刀的碰撞,扎入肉体的撕裂,士兵临死前绝望的吼叫,和扭滚在一起的厮打。
日军的刺杀教育确实很有传统,他们虽然是山炮兵,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还二三个人、三四个人组成刺杀小组,与成群成群的中国兵对抗。
川下大队长亲自投入了战斗,一个中国士兵看到他拿着指挥刀,料想是个军官,恶狠狠地扑了过来。川下见那个中国兵动作凶悍,但不留余力,他先后退一步,用军刀将刺刀错开,然后立即单刀直入,一刀刺入中国兵胸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