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月
那么萧铣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大举反攻,重新夺回荆襄?杨元庆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萧铣。
。。。。。。。
由于唐军八万荆襄主力意外出现在颍川郡,打乱了隋军的计划,杨元庆立刻分兵四路南下,东路命秦琼率三万军从黎阳渡河占领东郡。
而西路则命徐世绩率一万河东军和一万河内军,共计两万军队从陕县渡河,占领函谷关,截断关中和洛阳的联系.
中路则又分兵两路,一路由李靖率三万军赴荥阳,南下颍川郡拦截李孝恭的荆襄唐军北上,另一路则由杨元庆率领五万主力从盟津渡河,直取洛阳中庭,向进攻洛阳的李世民施压。
几路大军同时渡河,但杨元庆却没有立刻出兵,他还要等待李世民和洛阳战和消耗再打下去,过早渡河对削弱王世充不利,另外,他也要等待李密的特使第二次到来。
。。。。。。。
洛阳的战役已经历十余天。前后打了两仗。皆以王仁则的惨败而告终,使郑军损失了两万精锐。
王世充大怒,他罢免了王仁则的行军总管之职。将他贬黜为民,命太子王玄应主管朝政,他御驾亲征。自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将剩下的五万精兵统统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仁则虽然被罢免督军之职,但他心中并不服气,这天上午,他打听到叔父在军器监巡视,他便立刻赶到了军器监。
军器监广场上,两千工匠正忙碌地制造着各种重型防御武器,材料不足,王世充便命令拆掉一些宫室。获得大量优质巨木,眼看着一架架巨型石炮和一排排巨弩制造完成,他心中格外欣慰。
王世充走到一架巨型石炮前。拍了拍用宫殿主梁制成的炮身。笑问道:“这座石炮可以投多远?”
留在洛阳的二千五百名军器监工匠,都是天下最优秀的匠人。杨元庆几次援助王世充,就是想把这两千五百名工匠要走。
但王世充心里明白,他最终只送给了杨元庆五百人,其余两千工匠还是被他留了下来,此刻,正是这两千工匠给王世充带来了最后一线希望。
一名老匠人躬身回答:“禀报圣上,这叫‘石大将军’,是天下最大的一种石炮,可以将五十斤重的巨石投掷到二百步外,能轻易击毁敌机巢车,也可以攻击步兵。”
“不错!不愧是石大将军。”
王世充啧啧称赞,他又想起隋军的火油,不由叹息道:“可惜洛阳没有火油,否则朕用火油对付李世民,将他烧为焦炭!”
“叔父!”
身后有人叫他,王世充回头,只见王仁则匆匆赶来,王世充脸色一沉,有些不高兴问:“有什么事吗?”
王世充曾经对王仁则寄予厚望,但王仁则却令他失望,两战两败,损失两万精兵,令王世充心痛之极,对王仁则,他就没有了什么好态度。
叔父对自己的不满,王仁则心知肚明,他依然躬身道:“叔父,请容侄儿进一言,侄儿死而无憾!”
王世充见他说得严重,便点点头,“你说吧!”
“叔父,两战之败,并非是侄儿无能,而是另有原因。”
“什么原因?”
“禀报叔父,战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宗室领军,是他们无能所致,第一次是赵王不听指挥,擅自出击,导致兵败,而第二次是荆王在关键时候丢下军队逃命,导致军队崩溃,事实上唐军也快支持不住,叔父如果不改变宗室领兵的局面,以后还是会再败,这些宗室真的不能打仗。”
王世充陷入沉思之中,半晌,他的脸色渐渐和缓了,叹息一声道:“你说的不错,朕也心里也明白,可是现在敌强我弱,人心不定,朕若用大将,就怕他们临阵倒戈,后果更严重,朕是不敢太相信外人啊!”
王仁则沉默一下又道:“事到如今,叔父还不想向杨元庆求援吗?侄儿听说,杨元庆在黄河北线部署了十几万大军,很明显是要应对洛阳之战,如果杨元庆肯提前出兵,分散李世民的军队,那么我们守城的把握就更大了,只要把时间拖下去,唐军最后只能是无功而返。”
“那杨元庆怎么办?你能用什么满足他的胃口?”王世充冷冷道。
“叔父,侄儿一直在考虑,有我们存在,其实对杨元庆是有利而无弊,我们不可能攻打隋朝,矗立在隋唐之间,成为他的屏障,这样,他便可以集中精力攻伐中原,唐朝若想谋中原,首先就绕不过洛阳,这对杨元庆不是更有利吗?”
王世充背着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对王仁则道:“反正都是死,索性死马当做活马医,你再去一趟河阳,说服杨元庆。”
王仁则连忙道:“侄儿愿替叔父分忧,但能否让云定兴和侄儿同去,他口才极好,又和杨元庆有旧,另外,侄儿还想把宇文娥英也带去,以旧情动之。”
天下枭雄 第十九章 虎牢之危
洛阳城外,王世充两战不胜后便退缩回城,不肯迎战,这天上午,李世民在数十名骑兵的护卫下巡视洛阳外城,高大坚固的城墙使李世民眼中露出忧虑之色,他回头对丘行恭叹道:“就算攻下洛阳,我的儿郎也将死伤殆尽。”
邱行恭是前隋朝大将丘和之子,年约三十余岁,身高六尺四,膀大腰圆,武艺高超,骁勇绝伦,箭术百发百中,手执一把象鼻大刀,在天下十大猛将中排名第十,听到李世民叹息,他傲然道:“若殿下攻城,我愿为先锋,杀出一条血路,不死百人便可夺下洛阳!”
丘行恭的豪言壮语使李世民苦笑一声,人非铁躯,岂能百战不死,但他还是鼓励道:“丘将军勇气可嘉,若到攻城之时,我很期待丘将军建立奇功!”
说完,他调转马头向唐军大营而去,唐军元帅主营位于城北,是一座占地数百亩的板墙式大营,坚墙硬壁,防守严密,李世民回了中军大帐,在大帐门口正好遇到房玄龄,房玄龄见他郁郁不乐,便笑道:“殿下可是感到洛阳难攻,心情不佳?”
李世民叹了口气,“杨元庆大军即将渡河,我若不尽快拿下洛阳,就怕到最后反而成全了他,可洛阳城池坚固,守军精锐,我心中烦闷啊!”
李世民走进大帐,走到沙盘前停住了脚步,半晌又道:“其实前两次作战,我应该略有小负,便可使王世充出城与我作战,现在可好,他龟缩不出。。。。。我却要费十倍之力攻城。”
他又叹息一声,神情显得颇为懊悔,他知道王世充至少还有五万精锐之军。城内粮草充足,物资足备,要想攻下洛阳确实不容易。
如果没有杨元庆在外围虎视眈眈,他索性耗费点时日也就罢了,偏偏杨元庆像头猛虎一样蹲在外围,等待他出现疲态。
这时,房玄龄走过来笑道:“若殿下想让王世充出战,我倒有一策。可让他率兵出击。”
李世民大喜。“军师请说!”
房玄龄捋须微微笑道:“王世充应该也知道杨元庆即将渡河作战,我们不妨将计就计,佯作主力向东北去迎战,城外只留少许军队,然后军队北移,王世充肯定会利用我们驻营不稳的机会。出城攻击,那时留守驻军只要牵制住王世充,主力杀回。一定会大败王世充。”
李世民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立刻回头令道:“请屈突将军和长孙将军前来!”
片刻,老将屈突通和长孙无忌都赶来了中军大帐。李世民便将房玄龄的计策给他们说了一遍,长孙无忌欣然道:“此计甚妙,末将愿率军留守,吸引王世充出城!”
李世民摇了摇头,“你的吸引力不够大。还是我留下来,你可率大军佯作撤离,等待北邙山烽火举起,你再率军杀回。”
这时,李世民见屈突通沉思不语,他便问道:“老将军可有想法?”
自从去年从河东成功撤离后,李世民对屈突通便极为看重,对他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屈突通也投桃报李,他身为兵部尚书,对李世民全力支持,使李世民的军权日益巩固,这次东征,李世民邀他副将,他便欣然应允,再次老将出征。
屈突通一直沉思不语,听李世民问他,他便拾起木杆指向沙盘上的虎牢关,“其实我担心的是虎牢关,虎牢关被隋军所占,就截断了我们和东部中原的联系,李孝恭将军既然已率军杀到颍川,杨元庆焉能不知,他如果出兵荥阳,再配合李密的军队,李孝恭就处境危险了。”
他话音刚落,旁边房玄龄便接口道:“老将军所言极是,虎牢关极为重要,夺回虎牢关,我们的军队便可以和颍川郡唐军南北呼应,应趁现在虎牢关只有一千隋军的机会,我们出重兵夺回虎牢关。”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们所言皆是金玉之策,我怎能不从!”
他又对屈突通道:“我听说虎牢关是被隋将罗士信所占,此人勇冠三军,智勇双全,非老将军不能对付,我给老将军一万精兵,望老将军能早日夺回虎牢关。”
屈突通傲然道:“以一万对一千,我若还拿不下虎牢关,愿提头来见……半个时辰后,屈突通率领一万轻骑兵离开大营,向虎牢关方向疾奔而去,不多时,长孙无忌又率六万大军离开大营,向东北方向开去,使主营内只剩下两万军队,李世民随即下令军队北撤,向北邙山方向撤退。
早有郑军斥候得到情报,火速禀报给了王世充,城头上,王世充心中疑惑,注视着远处李世民大营内的调动,心中暗暗思忖,‘莫非是杨元庆大军已经渡河了吗?’
这时,身边大将杨公卿道:“陛下,这必然是隋军已渡河,唐军为防备被里外夹攻击破,所以主力前去迎战隋军,这是千载难逢之机,卑职愿率一支劲旅,袭击留驻唐军!”
王世充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别急,再等一等,确定了再说……屈突通率领一万骑兵疾速向南行军,和他同行的李玄霸极为兴奋,李玄霸听说罗士信在虎牢关,他兴奋异常,这是他期盼已久之事。
李玄霸因为较常人稍微弱智,对谋略攻战他没有兴趣,他心中所思所想便是寻找对手比武,怎奈他打遍关陇,依然找不到一合之将,令他心中颇为沮丧。
他早听说隋朝猛将如云,令他心中异常渴望,杨元庆他没有资格对阵,他便将目标锁住了罗士信,这次他终于等到了机会,让他心中怎能不兴奋,一路之上,他不停告诫屈突通,“对付罗士信必须由我来,谁敢跟我抢,我不管是谁,一锤砸死!”
屈突通心中苦笑不已,这个赵王行事随心所欲,带他来,还真是一件麻烦之事,偏偏谁也不敢惹他,惹恼了他,他敌我不认,恐怕连自己也会一锤砸来。
“殿下放心吧!我一定会把他留给你。”
次日中午,一万骑兵抵达了虎牢关,虎牢关东面是坚城绝壁,攻打极为艰难,但西面却是普通城墙,高仅两丈余,攻打稍微容易,王世充在城内修建了十几座仓库,储存数万石粮食,但粮食都已被太子王玄应运回了洛阳,城内变得空空荡荡。
此时罗士信已经得到河阳的情报,李靖亲率三万大军渡河东进荥阳郡,他只须再坚守三四天,援军即将到来,但与此同时,罗士信也得到另一个情报,屈突通率一万唐军骑兵赶来,已经在二十里外。
这使罗士信极为忧虑,他听师傅张须陀说过,屈突通是能和李景、杨义臣等并列的名将,经验丰富,极有谋略,这次他领一万军前来,十倍于己,自己能否守住虎牢关?
“管他娘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不过咱们就跑,难道活人还会被尿憋死?”
程咬金对罗士信的担忧不屑一顾,让他死守虎牢关,战死到最后一人,他绝不干,对他来说,关丢了还能夺回来,人若死了什么都没了。
他见罗士信颇有死守坚城的决心,便一撇嘴道:“老罗,我先丑话说在前面,我家娇娘出生还不到两个月,要我为国尽忠,我可不干,若你要死战到底,我就不奉陪了。”
罗士信拿他没有办法,只得叹口气道:“看情况再说吧!若真的守不住,我也会保住弟兄们的性命,不会让他们死战。”
就这时,关隘的钟楼上传来了‘当!当!当!’的敲钟之声,这是发现敌情的警报,罗士信一怔,怎么来得这么快,他飞奔上城,向西方眺望,只见一支黑压压的骑兵队正向这边疾速奔来。
“命令所有士兵上城防御!”
虎牢关内立刻紧张起来,一队队隋军士兵奔上城头,搬上来一捆捆的兵箭,他们这两天在外面伐树采石,也制备了不少滚木礌石,皆堆放在城头,城下大门也已关闭,用巨木顶住,有两百士兵专门防御城门。
虎牢关没有护城河,只是在前后城墙下各挖一条旱渠,渠中布满了锐利的矛刺,拉起一座吊桥,城头上,八百隋军手执弩箭,已严阵以待。
远处尘土飞扬,一万骑兵激起的黄尘遮天蔽日,在尘土大旗飞扬,大旗后是黑压压铺天盖地的骑兵,片刻,一万骑兵飞驰而至,在城池四百步外停了下来。
这次攻打虎牢关,李世民命骠骑将军段志玄为副将,协助屈突通,段志玄也是一员猛将,虽然排不进天下猛将前十,但前二十名他却有资格。
他也使一杆铁枪,重八十斤,他也和李玄霸比试过,被一锤砸断铁枪,胳膊被震伤,养了半个月才康复,从此对李玄霸有了畏惧之心。
段志玄一抱拳道:“老将军,卑职这就带人去砍树,制作攻城梯!”
秦王要求他们两日之内拿下虎牢关,压力极大,连驻营的营帐都没有携带,屈突通年轻时曾经驻守虎牢关三年,对虎牢关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捋须微微一笑:“不用做什么梯子,我略施小计,两天之内,隋军必然会撤离……(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二十章 绝户之计
虎牢关只是为了防御东方敌军进攻洛阳,而在荥阳以西地势险要处修建的一座关隘,本身并不是为了防御西面的敌人。
所以在修筑防御体系时,对西面的防御,考虑并不是那样严格,存在着一些防御漏洞。
对于不熟悉这座关隘的人或许还不太了解这些漏洞,但对于曾经驻守这座雄关三年的屈突通,他对这些漏洞却是了如指掌,他知道在最炎热的夏季,什么对守军的威胁最大。
一直到黄昏时分,唐军都没有进攻虎牢关,唐军只是在数百步外的两边山脚处搭起十几架木棚子,这种木棚子高一丈,宽三丈,上面覆盖幔布,放置在原野上,让人摸不透唐军的用意。
虎牢关的地上是中间高,两头底,虎牢关建立在高处,南北都是山岭,所以显得易守难攻,罗士信站在城头,注视着远处的十几座木棚子,尽管他在高处,但他也看不见木棚子后的情形。
“老罗,是不是唐军在木棚子后摆宴喝酒,我老家死人后,就是搭这种棚子请客吃饭。”
程咬金想到了酒,他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罗士信摇摇头,回头令道:“带几个战俘过来?”
很快,几名战俘被带了过来,罗士信指着远处的木棚子问他们,“你们知道唐军在做什么吗?”
战俘摇了摇头,他们也不知道唐军在做什么。
“这个鬼天气,他娘的要热死人了!”
程咬金心中变得烦躁起来。此时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之时,虎牢关位于山谷,四周无风,整个城池内俨如蒸笼,令人闷热难当。
程咬金脱掉盔甲,盔甲内可以倒出汗水,整个内衣都湿透了。他只觉口干舌燥,跑下城头,向水井走去。
虎牢关中没有流水。只靠几口井取水,在炎热的夏季,这几口井就显得尤为宝贵。程咬金跑到井边,只见一群士兵在议论纷纷,程咬金渴得难受,一把推开几人,“他娘的,让老子先喝水!”
“将军,井里干涸了,没有水!”
程咬金一愣,他将桶扔进井走,只听‘咚!’一声闷响。水桶触底的声音,确实没有水了,程咬金呆住了,他忽然骂道:“他娘的,没有水为何不报告?”
“就是刚刚才发现。”
程咬金一把推开士兵。向另一处水井奔去,刚跑出几步,只见一名士兵匆匆跑来,“程将军,那边水井干枯了。”
程咬金咽了一口干唾沫,只觉喉咙中几乎要冒烟了。这么炎热的天气,没有了水,不是要人命吗?
这时,罗士信也闻讯赶来,焦急地问道:“老程,是水井都干了吗?”
程咬金摇摇头,“真他娘的见鬼了,两口水井里的水都消失了。”
罗士信霍地转身,他忽然明白了,那十几座木棚里在做什么,这个屈突通老辣啊……城外搭建大棚内,唐军已经挖掘出了十几口极深的水坑,正汩汩地向外冒水,屈突通站在水坑旁,满脸得意,他知道会有这个结果。
旁边段志玄大为赞赏,“老将军果然厉害,竟然连这种办法也想得到。”
屈突通淡淡一笑,“这并不是我想得到,三十年前我也遭遇过同样的问题,虎牢关地势高,把水引出来,关内里面的水井自然就干涸了,所以关内必须要储存水,估计现在人都不知这个漏洞,这么闷热的天气,没有水,一千士兵还有战马,坚持不了两天,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罗士信跑了怎么办?”旁边李玄霸急道,对虎牢关能否拿下他并不关心,他只关心罗士信还在不在。
“殿下请放心,我已派斥候上山,观察虎牢关内的情形,他们若有异动,我立刻便可知道……炎热的夏季对隋军是极大的考验,而且水源被断绝,闷热的天气使士兵们汗如雨下,更加焦渴难耐。
虽然不少士兵的皮囊中还有一点水,但这对一千士兵及几百战俘,还有一千多匹战马而言,无疑还是车水杯薪。
罗士信无奈,只能开东城门派士兵去数里外的山涧里打水,但屈突通早料到隋军会出城取水,事先派了千余唐军翻山而过,占领了险要之处,伏击取水的隋军。
一场恶战,取水的百余隋兵死了二十几人,还是取不到水,无功而返。
到第二天中午,情况开始恶化了,人有点水滋润口唇,还能熬一两天,但战马支持不住,开始有战马脱水而死。
罗士信匆匆赶到马厩,一名士兵上前忧心忡忡报告:“将军,战马昨晚就不吃草料了,都已支持不住,目前死了六十二匹,到晚上还会死得更多。”
罗士信走到马厩前,很多士兵都站在自己的爱马前,用自己的一点点水喂马。
对骑兵来说,战马就是他们的第二生命,可是这么热的天,一匹战马一天至少要消耗四十升水,这么一点水对它们根本没有意义。
这时,又一匹战马倒下,他的主人跪在爱马前,低声痛哭起来。
因为体内缺水的缘故,罗士信和很多士兵一样,嘴上都起了一串串燎泡,喉咙干得冒烟。
罗士信走出马厩,来到前面的一处井边,这里有数十名士兵在继续挖掘水井深处,企图从深处挖出水来,井边堆满了井泥。
“怎么样?”
罗士信问一名校尉,“有挖出水的希望吗?”
校尉摇摇头,“已经深挖五尺了,没有一点出水的希望,好像唐军很清楚水脉。已经完全截断了我们的水源。”
这时,程咬金一瘸一拐走来,他也变得有气无力,但为了说服罗士信,他还是要强打精神出来。
他有些埋怨道:“老罗,不是我说你,别把任务看得太重。弟兄们的性命才是第一重要,关丢了,以后再想办法夺回来。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大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你何必这么固执?”
停一下,程咬金又劝他:“我知道你是想等援军,可李靖他们有这么快吗?还有管城县要打,顺利的话也要等四五天,那屈突通老成精,他未必是想渴死我们,等明天我们渴得没力气了,他就大举攻城,谁顶得住?与其全军覆没丢关,还不如保存实力。”
罗士信沉思良久。没有粮食他们还能熬几天,可这么热的天,没有了水,很难熬下去。
更重要是,虎牢关虽然可以阻止大军过关。而轻兵依然可以从两边山岭翻越而过,一旦过去几千唐军,把他们退路堵住,就麻烦了。
“也罢!”
罗士信万般无奈,只得心一横,对程咬金道:“我率百名弟兄掩护大家。你先带弟兄们退到荥阳县,我很快就撤回来。”
程咬金眉头皱成一团,“还是一起走吧!敌军可是一万多骑兵。”
罗士信拍了拍他的肩膀,“就是因为有一万多骑兵,我才要抵挡一阵,如果被他们追上,大家都全军覆没。”
程咬金默默点了点头,他从来都不是固执的人,以罗士信的武功,完全可以突围,他程咬金却不行,他留下来只会拖累罗士信,还不如带弟兄们先走,使罗士信没有后顾之忧。
战马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半个时辰后,程咬金率领九百骑兵和数百战俘离开虎牢关向荥阳县撤退。
程咬金把所有皮囊中的水都留给罗士信,罗士信将皮囊中的水都集中起来,得到大半缸水,这些水分给士兵一点,其余全部用来饮马。
隋军的撤退立刻被唐军斥候发现了,报告了屈突通,屈突通经验丰富,他意识到这是隋军要放弃虎牢关了,他当即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唐军连夜制作了数十架攻城梯,战鼓如雷,号角连天,五千唐军手执盾牌战刀,铺天盖地向虎牢关冲去。
城头只有罗士信率领一百士兵,他们举起弩箭,向疾奔而至的唐军射击,一轮箭后,便有十几名敌军栽倒。
但这点死伤对唐军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呼啸杀来,举弓回射,密集的箭矢将城头上隋军士兵压得抬不起头。
唐军奔至壕沟旁,搭上木筏,形成了桥梁,数千唐军搭上攻城梯,如蚁群般向城头蜂拥杀来。
罗士信率领百名隋兵奋勇杀敌,他们推翻五架攻城梯,连杀上百敌军,但数十架攻城梯同时搭上,使他们应接不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