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月
晋阳宫军器监,十几名军器监官员都纷纷赶回官署,军器监令韩筠,少监张雷也纷纷赶到了。
此时天色已晚,夜幕笼罩在军器监试验上,杨巍带着康巳斯和两名来自东罗马的工匠也已赶到,他们带来了十几壶炼制的火油。
几名士兵将火油倒在一口铁锅里,足足装满了半锅,放置到百步外,在旁边的一口铁锅中,也一样盛上半锅火油。
两名神箭手站高台上,手执弓箭,等待着杨元庆的命令,杨元庆也站在百步外,注视着黑暗中的两口铁锅,铁锅旁边插着火把,火光猎猎,照亮了两口铁锅。
这样的场景曾经不止一次演练过,火箭射入火油锅中,如果火油很浅,只有一到两寸左右,不要淹没箭上的火焰,那么可以燃烧起来。
但如果火油厚度超过三寸,粘稠厚重的火油淹没了火箭,就很难燃烧起来,那今天呢?两锅火油的厚度都超过了四寸。
每个人的心中都十分紧张,但也充满了期待,一名校尉奔至杨元庆面前,单膝跪下禀报,“一切已准备就绪,请总管下令。”
杨元庆点了点头,“可以射箭!”
校尉站起身,高举令旗,大声喝道“射箭准备!”
两名箭手旁边,一名手执火把的士兵点燃了他们的火箭,箭头上火焰燃烧起来。
箭手慢慢拉开了引,弓弦一松,两支火箭腾空而起,两团火焰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精准地射进了油锅里,箭的速度太快,箭上的火焰瞬间没入火油中,‘嗤!,的一声,火焰熄灭了,左边铁锅没有燃烧起来,和从并的试验一样。
但火箭熄灭并不令人失望,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能燃烧起来才是奇怪之事。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住了右边铁锅,这才是今天的重点,西域胡人所带来的新火油能否有突破。
火箭射进了铁锅之中,只在一眨眼,铁锅内‘轰’地燃烧起来,烈火熊熊燃烧,赤红的火焰舔向夜空,并没有出现滚滚黑烟的情形。
试验场内鸦雀无声,没有欢呼,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十分复杂,隋军火油熄灭了,但西域胡人带来的火油却燃烧了。
杨元庆慢慢走上前对众人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西方人的火油确实比我们厉害,我们应该承认,但我们要学习,要学会他们怎么炼制火油,这便是我把大家召集起来的原因,大家去议事堂吧!”
众人来到了议事堂内,各自坐了下来,杨元庆笑着给众人介绍康巳斯,“这位粟特大叔最早也是隋军,当年我在丰州为火长时,他是我手下一名小兵,后来做了茶酒生意,他的女儿也就是杨将军的妻子,这次他从粟特回来,带来两名西方大秦国人,曾经是大秦国军中的工匠,我们今天看到的火油就是他们炼制。”
杨元庆向康巳斯一摆手,康巳斯上前向十几名军器监官员拱拱手,用极为熟练的汉语笑道:“各位,在下康巳斯,其实只是一个小胡商,蒙楚王殿下看得上,深感荣幸,由于语言的问题,就由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域火油炼制的过程,他们炼制时,我也在场,看得很清楚。”
他对众人介绍道:“其实炼制火油很简单,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沉淀,火油从井中采出来后,需要挖一座沉淀池,先沉淀杂质,和现在咱们的办法一样。”
康巳斯喝了一口茶,又道:“第二是过滤,用极细的网将尖油中的粘稠物体过滤掉,然后是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举起一张图,图上是一个球状的容器,容器上有一根管子,“这是一个铁瓮,里面装满火油,然后架火在下面烧,火油沸腾后,就会蒸出比较清亮的火油,顺着管子流出来,其实和蒸酒是一回事,第四步还是和第三步一样,再蒸第二遍,这样就能得辫大家今天看到的火油。”
康巳斯的介绍令众人连连点头,其实说破了确实很简单,这时,杨元庆又对众人道:“方法大家都大致明白了,但光明白还不行,关键是要做出来,明天开始,在城外西军营内进行试验,打制各种器具,张少监何在?”
军器监少监张雷立刻站起身,躬身斯匕道:“殿下,卑职在!”
“此事就由你负责,我希望在一个月之内,看到我们隋军炼制出来的新火油。”
张雷连忙躬身答应,“卑职遵命!”
……
夜已经深了,沉沉的乌云遮蔽着天空,使夜晚变得格外漆黑,两名罗马工匠被送去鸿胪寺馆舍休息,而康巳思则跟着楞元庆来到了紫微阁的官房。
侍卫将官房内的蜡烛点亮了,康巳斯跟着杨元庆进了房间,杨元庆笑道:“随意坐吧!”
康巳斯虽然和杨元庆有旧,但他是一个极为精明的商人,懂得尊卑有序,他知道杨元庆已经身为楚王,几乎就是一国之主,他不能真的随意,那样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他必须保持足够的尊敬,他知道东方人很讲礼,礼就是尊卑有序,只有他遵从这个礼,他才能得到相应的尊严。
他恭恭敬敬道:“康巳斯不敢随意!”
杨元庆拿他没办法,只得正式请他坐下,又命亲兵上了茶,这才问道:“我想了解一下西突厥的情况,你知道多少?”
“我知道一点,西突厥射匮可汗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又将四分五裂的西突厥又重新统一起来,从葱岭以西到几乎整个粟特地区,都被他控制住了,他在粟特各国设立官员收税,获取西方的铁器,武装自己军队,据说有三十万大军。”
“那葱岭以东的情况呢?”杨元庆又问道,他很担心西突厥再次向东扩张,如果西突厥向东扩张,必然会侵犯到大隋的利益。
康巳斯摇了摇头,“葱岭以东的情况也不乐观,原来铁勒各部在契芯的率领下,和西突厥对抗,但契苍又逐渐衰落了,铁勒内部为了争领导之权,内部斗很厉害,从我个人的感觉,西突厥很可能要向东扩张了,殿下,恕我直言,西突厥入侵伊吾郡已是必然会发生之事。”
……
(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七十章 北方消息
时间已经过了亥时,康巴斯也送去休息了,但杨元庆的官房内依旧灯火明亮,杨元庆负手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黑沉沉的夜空。
在他身后桌上,放着一份来自敦煌郡的奏疏,这是苏定方不久前写来的奏疏,奏疏里讲述了西突厥的重新崛起,达头之孙射匮统一了西突厥,又开始进攻铁勒诸国。
天山南北三十几个铁勒部落中,已有近半被他征服,成为他的附庸,西突厥的势力已经兵临伊吾郡,因为伊吾郡是南下高昌、龟兹的必经之路,苏定方很担心西突厥会向伊吾郡发动攻势。
不仅苏定方担心,杨元庆也极为担心,今天他和康巴斯详谈,主要就是想了解西突厥在葱岭以西的情况,从康巴斯的描述来看,西突厥在在西方的统治已经稳定下来。
这个时候,穆罕默德还在奋斗的路途上,东罗马处于醉生梦死之中,强大的西突厥在西方没有敌人,如果西方稳定下来,那么西突厥必然会发动对东方的征服战争。
当然,西突厥的战刀并不一定是指向隋朝,而更多是指向东方突厥,这也是杨元庆所期望之事,但西突厥的势力在东扩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和隋朝的利益发生冲突,这个冲突的焦点,就是伊吾郡。
而伊吾郡又将是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这就让杨元庆处于两难之中……
次日一早,杨元庆和平常一样出门准备上朝,数百名侍卫纷纷翻身上马,护卫着杨元庆的马车从王府府桥出来。
尽管朝野上下都呼吁节俭,朝廷六十岁以下官员不得乘坐马车,但又从安全上考虑。这个禁令不包括紫微阁七相和楚王杨元庆。
杨元庆昨晚二更时才睡。这几天他的睡眠都不太好,显得精神有些疲惫,杨元庆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身体随着车子的行走微微晃动。
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疾奔的马蹄声。杨元庆慢慢睁开了眼睛,只听有人喊道:“启禀殿下,马邑郡紧急鹰信。”
杨元庆蓦地坐直了身子,马邑郡的鹰信使他一下子想到了北方突厥,“把鹰信拿过来!”
一名亲兵将鹰信递给了杨元庆,杨元庆接过鹰信,打开看了一遍,鹰信上写着突厥颉利可汗登位,派使者前来告之隋朝。现在使者已进入马邑郡,由隋军士兵护卫前来太原的路上。
这个消息令杨元庆心中有了想法,立刻令道:“速去晋阳宫!”
不多时。车驾一行驶入晋阳宫。在紫微阁停了下来,杨元庆一路上三楼。走到楼梯口,他又吩咐身后亲卫,“去把杜相国和小崔相国请来!”
小崔相国也就是崔君素,区别于年迈的崔弘元,亲兵飞奔而去,杨元庆则直接进了自己官房,走进房间,裴青松上前替杨元庆脱去外袍,杨元庆又吩咐他道:“等会儿派人去把李靖给我找来!”
“卑职明白了!”
裴青松退了下去,刚出门,他又回头道:“殿下,杜相国和崔相国来了。”
“请他们进来!”
门开了,杜如晦和崔君素二人走了进来,杨元庆摆手笑道:“坐下吧!”
两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大早杨元庆便将他们找来,肯定是有什么大事,杜如晦听说昨晚军器监发生了一些事情,不知是否和此时杨元庆找他们有关。
两人坐了下来,一名茶童进来上了茶,杨元庆也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这才徐徐道:“今天得到一个消息,突厥新登基的颉利可汗派使者前来大隋。”
杜如晦和崔君素对望一眼,其中崔君素是主管对突厥事务,突厥使者到来之事,他却不知道,崔君素心中有些惊疑,连忙问道:“突厥使者已经到太原了吗?”
杨元庆摇摇头,“我是接到边军鹰信,突厥使者刚刚进入隋朝边境。”
崔君素心中稍稍放下,如果突厥进入太原他却不知,那真是他的失职了,既然只是进入边境,那就好得多了。
旁边杜如晦又问道:“不知突厥使者到来,是什么缘故?”
崔君素笑了笑,“应该只是试探之意,去年我们和突厥达成了和解,同时开启了官方贸易往来,这次颉利登基,自然会派使者来告之,同时他们或许还想得到更大的利益。”
“那他们想获得什么更大的利益?”杜如晦又问道。
崔君素没有回答,目光却向杨元庆望去,杨元庆负手站在墙边的地图前,凝视着北方的辽阔的草原,半晌,他淡淡道:“突厥人的目的很简单,政治上,他们想获得和隋朝平等的关系,而经济上,他想获得更大的战略资源。”
去年隋军和突厥达成了和解,其中一条就是突厥承认现在的隋朝是原来隋朝的继承,这就意味着现在的隋朝依然是突厥的宗主国。
而突厥可汗在即位后,就需要接受隋朝的册封,但自从北地突厥乌图部消亡后,突厥又再次强大起来,尤其颉利可汗野心勃勃,他未必肯接受隋朝成为突厥的宗主国。
这次突厥使者前来,必然是寻求政治上的独立,如果突厥真的承认隋朝是宗主国,就应该是颉利可汗亲自前来觐见,但颉利可汗并没有来,突厥的态度就有点值得玩味了。
而去年隋朝和突厥建立官方贸易联系后,只允许茶叶、蜂糖、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运往突厥,生铁、铜器、粮食等战略物资却坚决不准运往突厥,更不允许私人和突厥贸易,一旦查到就是死罪。
而西突厥控制了丝绸之路,更是严禁粟特商人前往突厥,前段时间隋军洗劫高丽,逼迫高丽国王签定了许多条款,其中一条就是严禁高丽和突厥贸易。
这样一来,突厥获取各种生铁的各条路径都已断绝,他们也必然会来寻求隋朝开禁。
“这次突厥使者到来,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有任何贸易上的松口。”
在这一点上,杨元庆也绝不含糊,他很清楚,今天把铁器给了突厥,明天突厥就会用铁器打造的战刀屠杀隋民。
“另外,为表示我们大隋礼仪对等,崔相国可前往马邑郡,迎接突厥使者到来,他们派来之人也是相国。”
“微臣明白了,立刻动身前往。”……
崔君素先回去准备了,杜如晦却留了下来,杨元庆喝了一口茶,又笑问道:“银钱入市反响如何?”
三天前,朝廷将第一批三千枚银钱投入市场,由于重量稍轻,改成了一比三十钱,却不知情况如何,杨元庆极为关注。
一种货币能不能成功,市场就是最好的决定者,金钱流入市场的可能性不大,毕竟量少,而杨元庆却准备大量将银钱投入市场,随着白银产量的不断增加,银钱最终将取得和铜钱一样的地位。
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试探性入市,它能否受市场欢迎,至关重要,尽管杨元庆也知道效果不会太差,但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他还是不放心。
杜如晦呵呵一笑:“说起来既在意料之中,但也出人意料,主要是朝廷已经事先透出风声,所以银钱一入邸店,立刻被兑换一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拿它去购买物品,几乎全部被收藏了,这两天整个京城都在谈论此事,再过几天,准备再投入一万枚,看看市场上的效果。”
杨元庆从抽屉里取出了十几枚银钱,在手上轻轻一掂,哗哗作响,笑道:“等到中午时,我去试试市场上的反应。”
杜如晦也笑了起来,“若殿下真拿银钱上市,我估计会引来一点小麻烦。”
他却不说是什么麻烦,起身施一礼笑道:“微臣先告辞了,好像外面有人要见殿下,已经等候多时。”
杨元庆知道外面之人一定是李靖,他点点头,等杜如晦退下,便吩咐道:“让他进来!”
从早上到现在,已经过去大半个时辰了,杨元庆一直没有休息,不过一些事情不处理完,他也无法休息。
门开了,李靖快步走了进来,他现在依然出任楚王府长史,楚王府掌军,李靖负责军队的日常政务,算得上是军队的第二号人物。
他走进房间,躬身施一礼,“臣李靖参见殿下!”
自从杨元庆以自我贬黜的方式,被免去太师一职,朝中大臣对他的称呼也渐渐发生改变,很多大臣都开始自称臣,而军方也逐渐改成他为殿下,不再称总管,因为主要是现在总管逐渐增加,容易混淆了。
“李长史辛苦了,请坐!”
李靖坐下,也笑着道:“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打青州,已经几个月不打仗了,连我的腰也有点疼了。”
“打青州再等一等,等青州的十几万青壮替我修一修河北的水利,一旦青州夺取,这些饥民全跑回家了,我去哪里找劳动力?”
李靖忍不住笑了起来,“要是窦建德知道殿下是这个想法,恐怕要气得吐血了。”
“他应该是感到庆幸才对,庆幸自己能再有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我是他,我就会想法设法尽快灭掉刘黑闼,向徐州、泗州一带发展,或许还有那么一点机会。”
青州之事,杨元庆只是点一下,他立刻把话题转了回来,沉吟一下,他对李靖道:“把你请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我打算让你出任代州总管,主管雁门、马邑和定襄三郡。”(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七十一章 北市试钱
杨元庆这个任命着实让李靖吃了一惊,由楚王府长史转任代州总管,从品阶上看,都是从三品衔,但从权力上看,却是有点降格了。
代州总管主管三郡军事,有地方实权,而楚王府长史掌管全军政务,是军方第二号人物,手中权势极重,调去代州任总管,明显在权力上降了一级。
但李靖的吃惊并不是调走他,而是去代州任总管,这意味着北方可能要出事。
“殿下,出什么事了吗?”
“暂时还没有出事,但突厥已经在逐渐恢复强盛,迟早会南下,我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打造边境防御的铜墙铁壁。”
李靖默默点了点头,“臣明白了,愿意为殿下分忧。”
杨元庆沉思一下又道:“现在马邑郡和定襄郡共有一万军队,我可以再给你一万军队,最多只有这两人,但你可以实行民团保甲制度,藏兵于民,三郡二十余万人口在形势危机时,临时调动出数万军队。”
“微臣明白,不知殿下希望我什么时候上任?”
“尽快吧!你的任命明天会下来,休息两天,然后去马邑郡赴任。”
“不知微臣去边疆上任后,谁来接手长史一职?”这也是李靖很关心的问题。
“这个我还没有考虑好,我倾向于让杨善会出任,但这又涉及到相国的变更,所以有点为难,就暂时让司马姚胜文代一下。”
李靖不再多问,他站起身行一礼道:“既然如此,微臣就回去办理交接了,不打扰殿下。”
“去吧!我期待你能有出色表现。”
李靖行一礼,转身退下去了。房间终于安静下来。杨元庆又回到桌边,提笔给苏定方写一封信,他考虑了一夜。四面树敌并非良策,苏定方的手中只有一万军队,现在隋军需要在西域转为防御。
必须要引导东西突厥发生火并。这才符合大隋的根本利益……
中午时分,杨元庆偷得片刻闲暇,来到了北市,尽管今年是灾年,粮食紧张,各种物资供应也并不充裕,但北市毕竟是大隋最大的市场,还是热闹异常,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杨元庆略略化了妆。戴一顶胡人的卷檐虚帽,贴了两片胡子,两颊涂上黄粉。穿一件胡人的窄袖皮帽。乍一看便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商人,而且是往来于西域和中原那种商人。衣着华贵,囊中多金。
杨元庆也时常去北市视察,每次他都是这样打扮,倒也没有人能认出他,马车就停在北市外面,这里是进入北市的一条必经街道,叫做北凤街。
街道不长,只有一里多路程,但街道两边却开满了密集的店铺,主要以酒肆、客栈和青楼为主,酒肆和客栈沿街,而青楼则藏身在几条小巷里,巷口站着几名年轻的妓女,正风情万种地向来往行人抛着媚眼。
杨元庆背着手在人群中悠悠闲闲地走着,身后七八步外,十几名亲卫紧跟着他,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情况,事实上,根本没有人能认出这个商人居然是权倾天下的杨元庆。
杨元庆眯着眼打量两边的商铺,记得上一次他来北市还是中原战役结束没有多久,他来了解太原粮价,这才几个月时间,他便发现了有不少变化。
一品居酒肆消失了,变成了元安酒肆,几间原本破旧的半沿街房屋也修葺一新,增高为两层,出租为店铺,太原沿袭隋制,除了特殊的几座府邸外,一般不准修建楼房,临视人家,但只有太原北市可以出现楼房,这里是商业区,寸土寸金,只有修建楼房,才能容得下更多的商铺。
这时,两名站在巷口拉客的青楼女子看见了杨元庆,他服饰名贵,身材高大,器宇轩昂,使两名青楼女子眼睛一亮,上前一左一右拉住了他的胳膊,“阿郎,怎么好久不来看小妹了,把人家忘记了吗?”
声音又娇又嗲,拉着他的手,指甲却在他的手心里轻轻挠着,勾人魂魄,杨元庆怎么对她们看得上眼,但他也不恼,挣脱了她们的手,笑眯眯道:“我要去谈笔生意,回头再找你们。”
谈生意哪是这么悠闲的样子,分明就是推托之辞,两人女子不肯放过他,又抱住他的胳膊,将丰满的胸脯在他胳膊上蹭,秋水如波,声音变得可怜起来,“阿郎,照顾一下生意吧!年景不好,小妹快没饭吃了。”
两人可怜楚楚地哀求他,这时,几名亲兵冲了上来,一把将她们推开,其中一名女子站立不稳,被推翻在地,两女顿时吓得容失色。
不远处的巷子里藏着几名青楼打手,他们任务就是专门防止客人动粗,但几名打手不傻,杨元庆的十几名亲兵又高又壮,一看便是武艺高强之人,还佩着刀,这不是他们惹得起之人,他们知趣地躲在巷子里,不敢出来。
杨元庆见其中一个女子的手背被路边石头磕破,还流血了,心中有点歉疚,便摸出两枚银钱扔给她们,“买点药包扎一下吧!”
银钱在地上骨碌转了一圈,发出的声音和铜钱不一样,两个青楼女子拾起银钱,惊讶地仔细查看,尽管几天前银钱已经上市了三千枚,但以她们的青楼身份,自然是无缘见到。
两个青楼女子从未见过这种银钱,端看半晌,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一名女子问道:“客人,这是什么钱?”
杨元庆已经走出了十几步,听她这一问,便回头笑道:“这是大隋新出来的银钱,听说过吗?”
青楼一向是消息集散中心,两名女子听客人说起过,说这种银钱很值钱,黑价一钱能当五十钱用,顿时又惊又喜,转身向小巷里跑去。
这时,旁边一名商人却听见了杨元庆的话,他心中一动,立刻跟了上来,又走了二十几步,商人奔了上来,拦住杨元庆,拱手道:“这位仁兄,能否借一步说话。”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见他长得矮矮胖胖,小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亮色,便微微一笑,“我认识你吗?”
“我有点事想和仁兄商量。”
这个商人知道刚上市银钱,一上市便被抢兑一空,一般人想买都没有地方买去,而这位大爷竟然随手打赏给两名妓女,要么就是败家子,可败家子显然不像,那么就是不懂银钱的价值了,这种机会,商人可不想放过。
后面的亲兵刚要上前,杨元庆却摆手止住了他们,笑眯眯问商人道:“有什么事吗?”
商人低声道:“我愿意用高价买你的银钱,有多少买多少。”
杨元庆见旁边有一家酒肆,便指了指,“进去说话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