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下枭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月
这时,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很快奔至近前,风雪中传来李靖的声音,“殿下在这里吗?”
亲兵们大喜,纷纷迎上去,风雪快步走来一人,正是代州总管李靖,“李总管,劝劝殿下吧!他已经站了半个时辰了。”亲兵们低声而焦急地说道。
李靖一惊,这会冻坏身子的,他快步向杨元庆走去,快靠近时,土丘上传来了杨元庆低沉的声音,“是李总管吗?”
“殿下,是我!”
李靖放慢了脚步,刚刚才杨元庆的语气里,他能体会到一种失去亲人般的悲伤,李靖能理解杨元庆的哀伤,作为一个体恤士卒主帅,这样惨重的伤亡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但是。。。。战争远远没有结束,李靖慢慢走到杨元庆身旁,低声劝道:“现在还不是伤感的时候,还有三万突厥骑兵在河东腹地肆虐,还有唐军在趁火打劫,我们的危机并没有消除。”
“我知道。”
杨元庆的语气变得十分平静,“我要连夜南下,在临走时,我要和他们告别,请求他们原谅我不能送他们入土。”
李靖怔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杨元庆竟然要连夜南下,这时,杨元庆转身走下山丘。向战马走去,远远听他的声音传来,“回大营再说吧!我有很多事情要交代你。”
李靖忽然明白了,杨元庆是要把突厥战役的后事交给自己,他心中一热,快步走下山丘。
风雪中,数百骑兵调转马头。向十几里外的隋军大营奔去,风雪很快便湮没了骑兵的身影,只有在战场上,数千名隋军士兵仍在辨认尸体,将一具具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首搬上了马车……和马邑的暴风雪不同,河东郡也下了两天的大雪,天已经放晴了,一座座村子披上洁白素装。树木变成了臃肿银条,远处一段废弃的长墙像条白脊背的巨蛇,伸向远远的紫红色的朝阳霞光之中。官道两边坎坷不平的洼地和沟渠,被雪填平补齐,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平地。
这里是河东城以北约三十里的五柳镇,正值清晨,官道上行人不断,厚厚的积雪已被踩踏结实,人踩下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在路边一块大石上,坐着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农,他的马车车轮陷进了沟壑里。五六名年轻的壮小伙正一起帮他抬车,几次都没有成功,引来几个过路年轻少女银铃般的笑声。
远处,一群孩子从村子里奔出,沿着被积雪覆盖的田埂欢笑着向这边奔跑而来,几只家犬跑在最前面。
在雪地里。一群农民正在专注地测量着雪的厚度,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发出内心的喜悦,这是他们渴盼了大半年的瑞雪,这场大雪滋润了极度干涸的土地,使大地又恢复了生机。
这时,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一队五六百人的骑兵从北方疾速奔来,远远便可以看见他们,俨如一条在雪原中奔跑的长长黑线。
官道上的行人们纷纷向两边闪开,片刻,骑兵疾奔而至,每个人都配着双马,由于这边是路口,行人颇多,骑兵们放慢了速度,但还是极快地从人们面前飞驰而过。
坐在大石上的老农忽然站了起来,惊讶地对旁边几名年轻人道:“你们看清为首的军官是谁了吗?”
几名年轻人一起摇头,他们都没有注意到,他们见老人神情惊讶,立刻七嘴八舌问道:“秦老爹,是谁呀?”
“你们这几个笨蛋,为首将领不就是楚王殿下吗?”
旁边几名商人也围上来,急问道:“老爹,能肯定,真是楚王殿下吗?”
“没错,我见过他好几次,去年他视察河东时,还来过我们村子,还问过我有几亩地,肯定就是他。”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楚王殿下不是在北方抗击突厥人吗?怎么出现在河东郡,老农轻捋白须,饱经沧桑的眼中露出会心的笑意,他对众人兴奋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我们军队一定是战胜了突厥,取得了大胜利!”
众人一声欢呼起来,几名商人却对望一眼,眼中都露出震惊之色,这个重要的情报,他们要立刻向秦王殿下禀报……尽管大半个河东道都沉浸在瑞雪的喜悦之中,但杨元庆却没有心情和沿途的官民共庆瑞雪。
一方面固然是隋突之战的惨烈结果令他郁郁不乐,另一方面,对唐军乘火打劫的忧虑始终沉沉甸甸压在他心中。
他不知道局势已经发展到了哪一步?尤其是中原,有没有突破他的底线?一路上他得不到洛阳的最新情况,只知道洛阳被围,但那是三天前的情况,现在呢?
事实上,杨元庆并不是担心洛阳城破,王世充的覆灭是迟早之事,不是灭在唐朝手中,就是被隋军干掉。
洛阳虽是中原图大之地,但同时也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王世充夹在两大强敌之间,这种平衡局面不可能延续多久。
王世充也是枭雄之辈,杨元庆对他的死活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唐军东扩,一旦唐军拿下洛阳,而隋军和突厥的战役还没有结束,那么李世民必然会继续向东扩张,拿下大半个中原。
这才是杨元庆的底线,是他绝对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他才给王世充一个五天的期限,那不过是为激励王世充死守城池,为他争取时间,而今天已是第四天。
这时,身后传来一声惊呼,打断了杨元庆的思路,他一回头,只见一匹战马摔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蹄不断地抽搐,这是极度疲劳的样子。
杨元庆立刻勒住战马,目光关切望向从马上摔下的亲兵,亲兵翻滚出一丈多远,很快爬了起来,地上有厚厚的积雪,他并无大碍,杨元庆点点头,又向前方看了看,这里离河东城只有十几里了。
“大家放慢速度,休息战马!”
他又对程咬金道:“知节,你先去河东城,告诉来将军,就说我已经到了。”
“哎!”
程咬金答应一声,换了一匹马,加快速度向河东城奔去。
这时,罗士信终于找到了机会,上前低声道:“殿下,解洛阳之围应该去河内郡,我们来河东城,是不是……你小子想说我牛头不对马嘴,对不对?”杨元庆瞥了他一眼,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罗士信脸一红,挠挠后脑勺道:“卑职不敢这样说,卑职只是想说远水不解近渴。”
“谅你小子也不敢乱说。”
杨元庆笑了笑,却不回答他的疑惑,他们又走了一段路,罗士信终于忍不住,又问:“我们是不是准备从风陵渡过河?截断唐军后路。”
杨元庆笑着用马鞭在他头盔上敲了一下,“我有这么笨的师弟吗?给你时间考虑,你竟然想到风陵渡,真是让我失望,你为何不想到蒲津渡?”
“蒲津渡!”
罗士信愣住了,忽然,他脑海里一道灵光闪过,他顿时明白杨元庆的意图了,他一下子捂住嘴,激动得简直叫出声来,杨元庆是要直接攻打长安啊!
杨元庆见他一脸激动,知道他明白自己的意图了,便笑问道:“怎么,你觉得不妥吗?”
“没有不妥!”
罗士信连连摆手,“卑职只是觉得太刺激了,直接进攻长安,最好能攻破长安,把李渊老儿从皇座上赶下来!”
罗士信越说越激动,他拍打自己的脑门,“我真是笨,这么好的计策居然没有想到,关中空虚,这就是围魏救赵啊!”
罗士信忽然又想到什么,迟疑一下,问道:“只是。。。这条计策为何不早实施,其实在唐军出潼关时就可以实施了,也不用我们千里迢迢急赶而来,一路上担惊受怕。”
“你以为我想不到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这条计策风险太大,如果贸然杀入关中,李建成从关内撤军,李孝恭再从潼关增援,就变成瓮中捉鳖了,更要命是,隋军杀入关中,河东必然空虚,这时候李世民再趁虚北上河东,而隋突还在马邑大战,你说怎么办?”
罗士信清醒过来,默默地点了点头,“这就会得不偿失。”
杨元庆也微微感叹一声,“还不止得不偿失,这样非但不能围魏救赵,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停一下,杨元庆又道:“这条计策的关键就在于隋突之战结束,这样隋军就能腾出手来,李世民不敢轻易北上河东,所以我才急急南下,只要我在河东郡露面,李世民就能知道隋突战役已经结束,他不敢再轻举妄动,而且防止万一,我又从河内郡调一万人增防河东郡,这样,便可以实施这条围魏救赵之策了。”
杨元庆刚说到这,只见远处奔来一队人马,为首大将正是镇守河东的主将来护儿……(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一百零六章 雪夜踏关
在河东郡的防御主将上,杨元庆一直在考虑最优人选,作为河东主将,首先是要稳重,其次则要有名气,能震得住关中唐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杨元庆先想到的是秦琼,但秦琼虽然稳重,但名气不够大。
这样一来,来护儿便成了最佳人选,他是隋朝老将,在军中极有资历,无论权谋兵法,都是上佳人选。
唯一的遗憾就是年事已高,不过杨元庆不需要他征战,只要他能替自己守住河东郡,那就是天大之功了。
“楚王殿下来得好快!”
来护儿笑呵呵迎了上来,在马上抱拳施礼,“殿下一路辛苦了。”
杨元庆心念一转,便明白过来,急问道:“莫非太原有消息传来?”
来护儿点点头,”昨晚半夜太原传来急报,让我转告殿下,有一个好消息。”
“可是三万突厥骑兵的消息?”
这是他最关心之事,楼烦郡和太原郡除了太原城未受损外,其余县城皆被破坏焚烧殆尽,死亡上万人。
这令杨元庆极为恼火,他临走前着令李靖和秦琼,联手歼灭这支突厥军,所以来护儿提到好消息,他首先便是想到此事。
“正如殿下所想,就是三万突厥军之事,他们听说马邑突厥兵败,便从井陉转道河北,卑职估计他们是想去辽东,太原急报上说,秦将军率两万军堵住了井陉关,侯莫陈乂将军率军一万,扼住了东面的土门关,这样便将三万突厥军困在井陉之内。”
这个消息令杨元庆大喜,他立刻回头令亲兵道:“立刻发鹰信去鄯阳县,命李靖再向土门关增援一万军,务必将突厥人困死在井陉内。”
三万突厥军被困井陉,迟早必亡,搬去了杨元庆心中的一块大石。但此时,他更关心的是关中和洛阳的情况。
“走吧!去城内再详谈。”
一行人加快马速,向河东城疾奔而去……河东郡衙议事堂内,杨元庆的亲兵们很快拼出了关中地区的沙盘。沙盘只有一丈大小,分解为十六块,便于携带。
杨元庆站在沙盘前,凝视着关中地形,却在聆听来护儿关于洛阳战况的汇报。
“洛阳战役打得很惨烈,二十万唐军连续三天攻城,死伤至少数万人。但城池还没有攻下,听探子说,王世充逼迫全城男女皆上城防守,又在城头上浇水,使城墙光滑无比,唐军很难攻城。”
杨元庆微微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王世充很善于打仗。不过。。。他最后还是会守不住。”
这时,旁边新任河东郡太守魏征起身施一礼道:“王世充待民残暴,百万人的大都最后凋零破败。他在洛阳是民之不幸,殿下何必为他伤感?”
杨元庆看了魏征一眼,笑了笑,“我不是为他伤感,若是我攻下洛阳,我也会杀他平民愤,魏太守不必想得太多。”
不等魏征再说话,杨元庆便对来护儿道:“不提洛阳了,来将军说说关中和长安的情况。”
来护儿取过木杆指向长安道:“现在唐军倾巢而出,蜀中和荆襄几乎无兵。不过长安还有一万羽林军和一万金吾卫,另外,在潼关和蒲津关还有五千守军,由蒲津关守将王长谐和潼关大帅李神通率领。”
杨元庆眉头一皱,“李神通怎么在潼关当大帅?”
来护儿冷笑一声道:“听说只是临时兼任,李神通准备出任洛阳留守。现在潼关等唐军攻下洛阳,他就要上任了。”
杨元庆沉思片刻,毅然道:“那就今晚出兵,夜袭蒲津关……入夜,空气清晰而寒冷,一轮孤月挂在深蓝色的夜空,星辰寥寥,清冷的月辉撒在大地,雪月相映,使大地变得格外清亮,宽达十几里的黄河早已冻得结结实实,厚厚的白雪覆盖在河面,没有人走过的踪迹。
自从银钱事件后,唐朝已经断绝了和隋朝的贸易往来,严禁商人过河,也不准河东商人进入关中,再加上战争持续不断,使得隋唐之间几乎断绝了往来,偶然会出现的人影,大部分都是两军派去的探子。
在清冷的月光下,一支约万余人组成的骑兵队正在河面上疾速踏雪而行,直向对岸的蒲津关进发。
蒲津关是秦晋之间的一道险关,也是古渡口所在,蒲津关以北的黄河两岸皆是悬崖峭壁,也就是著名的秦晋大峡谷,或者再北上两百余里,可以从禹门渡过河,然后沿驿道南下。
但走禹门渡,时间上已来不及,隋军只能从蒲津渡入关中,离蒲津关还有七八里时,杨元庆手一摆,队伍渐渐停止了前行,从河面向西望去,已经隐隐可以看见西岸黑黝黝的山体轮廓,蒲津关便矗立在两边的悬崖峭壁之中。
杨元庆远远凝视着关隘,他在等待着前锋的消息。。。。。。
月光下,一支商队无声无息地上了渡口,沿着斜缓的山道向一里外的蒲津关而去,商队约两百余人,牵着三百多匹毛驴和骡子,满载着箱笼草包等各种货物,几匹毛驴上打着旗帜,旗帜上写着‘蒲南商行’四个字,看得出这是一支规模很大的商队。
为首的商人叫做张元重,是河东郡的商人领袖,体重足有两百斤,又高又胖,走路都困难,必须坐在乘舆上,由四人抬着他,在他左右各跟着一人,正是罗士信和程咬金。
程咬金一脸阴沉,这种诈关之事是他的拿手好戏,现在却让他为副手,而让一个肥胖的商人来诈关,夺了他程咬金的功劳,着实令他不爽,若不是罗士信在旁边,他早就掏个冰窟窿把这个胖商人扔进去。
张元重能感受到程咬金的敌意,他心中忐忑不安,便对另一边的罗士信陪笑道:“现在唐朝禁止隋朝商人入关中,但上有禁令,下有对策。生意还是要做,只是白天不能走,必须晚上过关,付一笔过关费。守军就会放过去,所以这些守军都抢着晚上当值,就是这个缘故,这里面油水很大。”
罗士信看了一眼程咬金,笑着安抚张元重道“张东主不要有什么担心,殿下请东主帮忙,自然不会亏待你。有殿下替你做主,别人不敢把你怎样。”
程咬金翻了翻白眼,这是在说他呢!他想扔几句狠话撑撑面子,嘴唇动了动,还是忍住了,前面已经到了蒲津关。
两边山势遮住了月光,投下了巨大的黑影,使关隘前变得有些昏暗。看不清城头上的情形,黑暗中只城头上有人喊:“是什么人?”
商队停止了前进,张元重从乘舆下来。在两名随从的扶持下走上前道:“城上是哪位将军当值,是马校尉还是丁校尉?”
这时城头传来另一个粗犷的声音,“我是丁滔,下面之人是张东主吗?”
张元重往来蒲津关几十年,大家早已很熟悉,张元重连忙笑道:“正是在下!丁将军,今晚能否行个方便?”
城头上有人探身出来,是一个身材极高之人,他看了半晌道:“张东主,有点难办啊!朝廷昨天刚下了旨意。要求严查过关之人,超过五人者,不准过关,你要是早两天来就没有问题了。”
旁边程咬金大急,他刚要说话,罗士信却一把拉住了他。只见张元重不慌不忙笑道:“丁将军也知道前两天下了大雪,哪里出得了门,好容易等大雪停了,这才急急赶来,再不开张,弟兄们都要喝西北风了,丁将军,还是请帮帮忙吧!”
城头上之人沉默了一下,又道:“张东主,不是我不肯帮你,大家打交道已经十几年了,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我理解你的难处,可我的难处,你也要理解啊!我冒这么大的风险放你过关,你说万一被上面查到,丢这个卑官还是小事,说不定还要掉脑袋,你看这件事……张元重呵呵一笑,“那过关费就再加两成吧!”
程咬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讨价还价,自己还真不懂这些商人过关的规矩,他心中的不满顿时消了,若让他来诈关,还不一定成功。
城头上军官似乎嫌少,又道:“这次非同寻常,加三成。”
“加三成的话,我的利润就没了,丁将军让一让吧!”
“谁不知道张东主的货都能卖高价,几倍的厚利,张东主也要让我们这些小兵喝点稀粥吧!”
“那好吧!就三成,不能再多了。”
双方讨价还价,达成了协议,很快,蒲津关大门缓缓开了,张元重回头给罗士信使了个眼色,罗士信握紧了藏在骡背上的铁枪,牵着骡子率先走进了蒲津关,商队加快速度,陆续进入了关隘,忽然,城门内传来一声惨叫,随即关隘内爆发出一片喊杀声……数里外,杨元庆依然在耐心地等待着消息,他有备用方案,如果诈关不成,那就只能强攻了,其实也并不是攻打不下,只是要费些周折,还会有伤亡,杨元庆现在实在不想再有伤亡。
就在这时,有士兵指着关隘大喊:“殿下,有火光了!”
杨元庆也看见了,蒲津关城头一片火光,他当即下令道:“全军出发,杀进蒲津关!”
一万骑兵骤然发动了,马蹄如雷,疾奔向黄河对岸,不多时,一万隋军骑兵杀进了蒲津关,冲进了关后的敌营内,守将王长谐仓惶脱逃,逃向潼关报信。
拿下蒲津关,隋军并不停留,继续向西疾奔,三更时分,隋军从兴德津过了渭河,一万隋军骑兵在杨元庆的率领下,风驰电掣般向长安杀去……(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一百零七章 紧急应对
太极宫白莲殿,这里是尹德妃的寝殿,此时已是一更时分,宫殿四周布满了宫廷侍卫,一队队侍卫来回巡逻,在黑暗处还藏有暗哨,种种迹象表明,大唐皇帝李渊今晚就留宿在白莲殿内。
夜已经深了,侍卫们都穿着厚底软靴,脚步尽量放轻,宫殿内外十分安静,这时,一阵急促的奔跑声传来,使侍卫们纷纷警觉起来。
“是谁?”侍卫们奔上去,拦截住了敢放肆奔跑的人。
“是我!”来人声音很严厉,侍卫们认出是直阁将军周俊,都吓得纷纷闪开。
周俊狠狠瞪了众侍卫一眼,快步走上台阶,两名宦官却拦住了他,“周将军,圣上已经安歇,不要打扰!”
周俊连忙抱拳道:“我知道,但我十万火急的大事要禀报圣上,请两位公公通报圣上。”
两名宦官对望一眼,一般是不能惊扰圣上休息,但周俊作为直阁将军,他应该更懂这个规矩,肯定是有重大事情,若误了事,他们也担待不起,一名宦官点点头,“周将军请稍候!”
宦官转身向寝宫内走去,尹德妃的寝殿内更加安静,屋角两只香炉青烟袅袅,弥漫着一股浓冽的檀香,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地毯,墙上挂满了色彩艳丽的蜀锦,大殿上方在几幅长长的丝幔中间坠着一颗柚子大的夜明珠,将淡淡清辉洒向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大殿中间两道厚厚的幔帘低垂着,将大殿一隔为二。八名宫女站在幔帐的外面,手捧各种用具,等待圣上和娘娘的召唤。
而在大殿内的玉阶上,放着一张象牙金丝床,床上挂着厚厚的芙蓉暖帐,帐内,大唐皇帝李渊正和年轻美貌的尹德妃相拥而眠。
此时已是一更时分。但帐内还传来尹德妃嘤嘤的声音,“臣妾父亲之事,陛下一定要答应。不答应,我可不依。”
“爱妃放心吧!你的父亲是国丈,朕怎么会追究?早点休息吧!朕很累了。”
“不行。陛下一定要亲口答应臣妾,要不然臣妾就哭给圣上看。”
“好!好!好!朕正式向爱妃保证,绝不追究你父亲之事,一言九鼎。”
“多谢陛下,陛下睡吧!臣妾给陛下暖身子。”
这时,帘幔外传来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宦官禀报,“陛下,有紧急大事要禀报。”
李渊和尹德妃刚做完恩爱之事,已经疲惫不堪。这时候却有人来打扰,令他十分恼怒,但听说是有紧急大事,他便忍住怒火,冷冷问道:“什么事情?”
“启禀陛下。是直阁周将军来禀报,他说骊山左峰有三锅烽火点燃。”
骊山烽火点燃,那就意味着外敌寇边,不是突厥就是吐谷浑,但突厥和唐朝基本不接壤,可以排除。应该是吐谷浑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这也算是大事,但李渊实在太疲惫,可以暂时放一放,便道:“朕知道了,明天再和大臣们商议。”
停了一下,宦官又小心翼翼提醒道:“陛下,是左峰的烽火。”
“什么!”
李渊腾地一下坐了下来,骊山有两座烽燧,右峰烽燧是关西和北方报警,而左峰烽燧是关东报警,关东出警,这就意味着关中有敌入侵了,吓得李渊困意全无,慌忙披上外袍爬起来。
尹德妃也不敢再睡,她喊了一声,几名宫女立刻进来,替李渊穿上厚袍,戴上平巾,李渊这才匆匆走到外宫。
直阁将军周俊等在这里,他见李渊出来,连忙上前禀报:“陛下,烽火刚刚燃起,很可能是蒲津关那边出事了。”
李渊也猜到是蒲津关那边出事,那应该是隋军侵入关中了,这令他心中惶恐异常,关中空虚,长安也只有两万军队,若真有隋军袭击关中,让他怎么应对?
李渊后背惊出一身冷汗,他连忙令左右道:“速去把五相国都召来朕的御书房。”
1...404405406407408...4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