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月
李渊也没有任何睡意,他回宫简单洗漱一下,便匆匆去了御书房。。。。。。
武德殿广场上,大雪已被清扫干净,裴寂、陈叔达、萧瑀、窦轨、独孤震等五相国都先后赶来了,此时他们都知道了骊山烽火之事,这个消息同样令他们震惊,五人正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上次我就说了,把军队全部派出去,关中空虚,风险会很大,结果你们谁都不听,谁都不肯劝圣上,现在问题出来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裴寂的声音很大,带着一丝怨气,当时派兵时他是想到了派出倾国之兵不妥,但当时李渊在气头上,他不敢劝,便想让别人提这件事,但谁都没有理会他,现在果然出危险了,他立刻开始埋怨起众人。
其他四人都冷冷瞥了他一眼,裴寂善于在背后做小动作,众人对他很警惕,都不齿和他为伍,对他的埋怨,也没有人理会。
这时,台阶上走出一名宦官,高声道:“圣上有旨,宣五相国觐见。”
五名相国整理一下衣冠,一起走进了武德殿,此时御书房的灯已经点亮了,几盆炭火已将房间烘烤得十分暖和,李渊正负手站在一张关中地图前,久久沉思不语。
“参见陛下!”五名相国先后躬身施礼。
李渊摆摆手,“各位爱卿平身,赐座!”
宦官们搬来了单人坐榻,众人坐了下来,李渊这才叹口气道:“半夜把各位相国找来,实在是很抱歉,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骊山燃起了烽火,现在情况还不明,但朕实在是很担心,隋军极可能趁关中空虚杀进来了,大家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办?”
五人都沉默了,片刻,窦轨微微欠身道:“陛下,微臣认为是隋军从蒲津关杀入关中的可能性比较大,现在蒲津关应该已经不保,如果是这样,最快明天中午,隋军将杀至长安,微臣考虑,应该有两个紧急应对方案。”
李渊大喜,他现在就希望得到有实际内容的建议,窦轨当初为扶风郡太守,曾率领军民奋战半个月,以一万五千军队成功防御住了杨玄感十万大军进攻,在部署防御上很有经验,李渊对他极为信任,便连忙道:“窦相国请说。”
窦轨微微一笑,“其实我的方案大家都想得到,一个是守城,一个是求援,可命羽林军和金吾卫立刻上城防御,同时招募长安青壮协助守城,臣没有猜错的话,隋军应该是轻骑突击,没有带攻城武器,所以长安城的问题不是很大,但隋军骑兵杀入关中,会极大影响军民士气,会动摇军民对唐朝的信心,所以必须求援,让太子的军队和秦王的军队同时回援。”
旁边陈叔达眉头一皱道:“或许隋军的目的就是围魏救赵,逼迫我们撤军,若我们让两军回援,不就正好中了隋军的计策,窦相国有没有想到这一点?”
窦轨摇了摇头,“陈相国多虑了,杨元庆重兵在北方,河东腹地又有三万突厥军在肆虐,他的大军还无暇南下,所以这次偷袭的军队不会多,最多也就两万人,其实我的意思,是把这支偷袭军队歼灭在关中,反而能激奋军民的士气,另外,军队也不必全部回援,各回援五万人便足矣。”
裴寂也接口道:“我们甚至还可以让秦王从陕县渡河北上,反攻河东郡,断这支偷袭隋军的后路,或者索性大举北上,夺取河东郡和绛郡,这两个郡人口众多,农业发达,将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这时,李渊见萧瑀一直沉思不语,便问道:“萧相国有什么想法?”
萧瑀目光里带有忧色,缓缓道:“微臣在想,隋朝为何不在前段时间出兵,那时关内道没有被占领,洛阳也没有被围,那时出兵更能牵制我们,而偏偏现在出兵,难道隋军不知道他们会被围歼在关中?难道隋军不知道,河东郡反而会被唐军攻打?”
萧瑀的疑虑使李渊似乎明白了什么,“萧爱卿的意思是说……萧瑀点了点头,“微臣有七成的把握可以肯定,隋军已经击败了突厥,只有这样,他们才敢这样突袭长安。”
萧瑀的大胆判断令李渊倒吸一口冷气,如果真是这样,局势就要发生变化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奔跑声,有人在门外禀报:“启禀殿下,太原有急报!”
太原唐风已被摧毁,但还有一些唐风势力隐藏在太原,虽然不敢有什么行动,但太原若有什么重大变化,他们也会传来消息。
李渊心中涌起一种不祥之感,难道是。。。。。他连忙令道:“速呈上来!”
一名宦官匆匆走进,双手呈上一份已经抄录好的情报,李渊接过情报看了一遍,上面只有一行字:‘隋军大捷,太原满城欢庆。’
李渊心一凉,俨如坠进冰窟,他苦笑一声对萧瑀道:“果然被爱卿说对了,隋军击败了突厥军。”
御书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李渊坐不住了,他站起身背着手走到窗前,凝视着夜空,心中沉重之极,他最不愿面对之事终于来了。
“陛下,先守住长安,其他可以看形势发展再作决定。”窦轨建议道。
李渊点了点头,回头对众人道:“可让太子和秦王各回兵五万,援助关中!”
他又对窦轨道:“防御守城的重任,就交给窦爱卿了……(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一百零八章 两线反击
丰州以南的河面上也一样被茫茫大雪覆盖,雪已经停了,太阳远远升在半空,温和地照耀着大地。
在宽达十几里的黄河河面上,布满了黑压压的小黑点,远远望去,俨如大把黑芝麻撒在皑皑白雪之上。
当黑点越来越近,却是数千架满载隋军士兵和物资的大雪橇,每辆雪橇由两匹挽马拉拽,在厚厚的白雪疾速奔跑。
在每辆雪橇旁边,跟着奔跑着十几匹战马,它们用厚厚的软布裹着肚子和腿部,长时间地在冰面上奔跑,冰面的寒气会让战马无法忍受。
这是一万五千名隋军将士,为首大将便是丰州总管裴仁基,此时灵武郡已经被一万唐军占领,他们的任务就是南下夺回灵武郡。
可以说,这是隋军反击的开始,当隋军在马邑郡的决战中战胜了突厥,隋军反击唐朝的部署便全面开始实施了。
事实上,早在隋军被迫撤离灵武郡时,杨元庆已经将反击唐军的计划送到了裴仁基手中,所谓危机,就是危和机的组合,在危险中看到机会。
在渡过突厥的危险后,那他们迎来了机会,几乎每一个隋军将士的心中都憋着一股气,甚至包括老将裴仁基,他心中也是充满了复仇的杀机,击溃唐军,把他们赶出灵武郡。
“裴总管,其实让唐军占领灵武郡,他们就会从陇右和关南迁移人口来,那时我们再占领灵武郡,岂不是更有收获?“
问话之事是坐在裴仁基身后的秦怀玉,裴仁基也很喜欢这个年轻机灵的徒孙,总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
裴仁基微微笑道:“灵武郡有丰沛的水源灌溉,又有足够的热量,土地肥沃而广袤。一直便是我们的粮仓,如果被唐军夺走,对我们粮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更重要是,我们必须要配合楚王殿下的全面反击策略,打击唐朝的嚣张气焰。”
裴仁基见秦怀玉还是若有所思,知道他还不是很满意自己的答复,又笑道:“这就好比你和人打架。旁边有多人在看。包括很多依靠你保护的人,刚开始你被人打趴下了,但你马上具有了反击能力,你说会等过几天再来报仇,还是立刻把对方打趴下?”
秦怀玉也笑了起来,“总管当我是孩童呢!我明白总管的意思。我们现在反击是在鼓舞大隋军民的士气,夺回重要的战略之地。”
裴仁基点了点头,他目光又投向远方。他对击溃唐军,夺回灵武郡充满了信心……淮阳郡宛丘县,一支一万骑兵组成的队伍正疾速向南进发。这同样也是一支隋军骑兵,为首大将正是河南总管徐世绩,他也接到了杨元庆的命令,命令他佯攻荆襄。
骑兵队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沿着宽阔的官道迅速向南疾奔。两边是成片的麦田,冬小麦已经种下,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等待着明年开春的到来,再远处是一座座村庄,四周被河流和树林环绕,此时已是清晨,村庄冒起了炊烟。
徐世绩抿着嘴一言不发,这段时间他的心情不太好,中原大战之后,他几乎就没有什么事了,无论是远征高丽的战争还是发生在马邑郡的隋突大战,都没有他的份,他觉得自己有点被边缘化了。
当然,他也明白,关键是隋军没有攻打青州,否则自己也不会这么清闲,心中虽然有点不平,但他毕竟是一方总管,他得服从大局,服从杨元庆的指挥。
队伍又向前奔行了一段路,离宛丘县已经不远,徐世绩见路旁有一片茂密的松林,虽然松树上挂满了积雪,但树林里面似乎还比较干燥,他随即马鞭一指,大家进树林休息片刻。
十几名斥候先向树林里奔去,片刻出来大喊:“总管,树林里没事,可以休息!”
骑兵们纷纷离开了官道,牵马进了松树林,松林里弥漫着一股松脂的清香,到处是一堆堆积雪,这是从树上落下的雪,大部分地方都比较干燥,地上铺着厚厚的松针。
士兵们纷纷找松树坐下,给战马喂了干草和水,从马袋里取出冻得冰冷的面饼和干羊肉片,撒上盐末和辛辣料,卷起来便大口啃咬,又取过水壶猛喝几口,低声谈论起马邑郡的隋突大战,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事情。
徐世绩也坐在一棵树下,慢慢吃着干粮,心中却在想着攻打青州之事,他有一种预感,解决完突厥后,楚王下一步极可能就是取青州了。
这时,他的副将高子开坐在他身边,笑道:“总管,你说我们索性就拿下荆襄算了,干嘛还要佯攻?”
“拿下荆襄,就靠我们这一万骑兵?”
徐世绩瞥了他一眼,冷笑道:“你以为占领一个地方就这么简单吗?洛阳有二十万唐军,一旦他们攻下洛阳,下一步就是吞并中原,也可以,他们占中原,我们拿荆襄,你认为现实吗?”
高子开挠挠头,“这倒也是啊!荆襄和我们隋朝不挨边,朝廷送份公文都过不来。”
“占领一处地方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当地士族是否肯接受你,民众是否拥护,官员是否忠心,军队的粮食怎么解决,这些都是大问题,当年杨玄感占领关中,关中人肯接受他吗?最后还不是一败涂地,还有我们占领河北,仅仅是占领罢了,为了真正控制河北,让河北人归心,楚王殿下不知费了多少心机,耗费多少钱粮,到现在才开始动河北官场,这都快一年了。”
徐世绩说得这,叹了口气又道:“还有中原,其实也是麻烦事,我们撤离时,你看有谁挽留我们?唐军过来时,你看又有谁起义反抗?中原人比较认同瓦岗军,要是瓦岗军还在,我们想夺取中原,那就很难了,这个我比谁都明白,这也是殿下让我留守中原的缘故。”
高子开低头沉思片刻,又道:“这么说,李密离开中原是其实是一个失策,是这样吗?”
“恰恰相反!”
徐世绩笑了笑,“翟让虽然短视,但他很仗义,有肉大家吃,有钱大家用,打土豪,夺官仓,把粮食分给贫穷农民,所以河南民众对他率领的瓦岗军非常拥护,但李密则认为翟让得罪士族,成不了大事,所以把他杀了,自立为魏王,但杀了翟让,他在中原也渐渐呆不下去,只能被迫南迁江南,一方面是避开隋唐的威胁,另一方面是想寻求南方士族的支持。”
高子开虽然也出身北海高氏名门,但他是员武将,只知道服从任务打仗,从没有考虑这种大局,今天徐世绩一番话忽然让他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默默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以后还请徐总管多多指教,我很想知道这些东西,而不是一味的打仗。”
徐世绩拍拍他肩膀,笑道:“那我先给你布置一个题,你自己考虑,为什么殿下不直接拿下青州赈灾,而是让青州灾民逃到河北去再赈灾?”
高子开眉头皱成一团,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徐世绩却笑道:“边走边想吧!”
他又对周围的军官道:“通知弟兄们出发了!”
‘呜——’号角声吹响,这是出发的命令,隋军骑兵纷纷收拾上马,奔上了官道,马蹄轰鸣,一万骑兵又向南方疾奔而去……正如唐相窦轨的预测,杨元庆率军在次日中午时分杀到了长安,军队占领了灞上军营,在军营内他们得到粮食、肉食和草料的补充,士兵们饱餐一顿,都纷纷休息了。
一夜的强行军,使人马都已困顿不堪,在一间空房内,杨元庆则站在沙盘前沉思着下一步的行动。
昨晚行军时,他已看到了一路上的烽火,长安必然已经知道了隋军杀来的消息,他可以想象现在长安城的严阵以待。
虽然从一开始,杨元庆就并没有打算夺取长安,那毕竟不太现实,他们没有带攻城武器,想攻下近三丈高的城墙,那几乎不现实。
但就这么绕城而走,这也不符合他的此行的目的,他要把长安和关中扰得鸡飞狗跳,逼李渊全线撤军,至少把大部分军队都撤回来,为他的反攻创造条件。
这次长安该怎么打?杨元庆久久沉思着,这时,门外传来禀报声,“启禀殿下,斥候回来了。”
杨元庆精神一振,立刻道:“命他进来!”
片刻,一名斥候校尉匆匆走进房间,单膝跪下禀报:“启禀殿下,卑职探得长安情报。”
“说吧!”
“禀报殿下,长安城今天九座城门关闭了八座,只有明德门开了一个时辰,现在已经关闭了,卑职调查了一些情况,听说守城的主将是相国窦轨,守城士兵都是羽林军和金吾卫,还动员了两三万青壮协助守城,城头上混乱,他们主要集中在东城和南城一带。”
杨元庆目光注视沙盘,这时他的目光落到北面,那是他极为熟悉之处,他从小就在那里打猎为生。
“龙首原的驻军有多少?”杨元庆记得龙首原有一个大军营。
“回禀殿下,龙首原军营就是金吾卫的军营,他们已全部入城,军营内空无一人。”
“空无一人?”
这时,杨元庆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一百零九章 兵临宫下
长安城内已经乱成一团,原本天亮开启的城门和坊门皆已关闭,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出行,再加上军方挨家挨户征集青壮民夫守城,使长安城陷入了恐慌之中。
各种传言在长安各坊流传,有人说突厥大军南下杀入关中,也有人说隋军入关,骊山的烽火使隋军入关的传言成为了主流,杨元庆率领十万大军即将攻打长安的消息越传越广,闹得满城风雨。
在长安明德门一带尤其混乱,一夜的烽火使住在城外的数万恐慌民聚集在各大城门外,大声叫喊开城,场面极为混乱,窦轨无奈,只得下令开启明德门一个时辰,放民众进城。
此时,明德门内的朱雀大街上挤满了进城的民众,背着箩筐,挑着家当,哭爹叫娘、吵嚷叫骂,场面极度混乱,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凶神恶煞地驱赶着民众。
紧靠明德门的四个坊,延祚、安义、光显、保宁,坊门已经开启,士兵们要把逃进城的数万民众驱赶进四个坊中。
而坊中很多住户却抵制难民进坊,搬来各种障碍物堵住坊门,使坊门口哭喊连天,拥挤混乱,更有无赖地痞骑在坊墙上用弹弓弹射年轻少妇取乐。
长城周长约有六十余里,但守军只有两万余人,只能部署在东城和南城,尽管如此,三十余里长的城墙上还是显得兵力稀稀疏疏,同时招募的数万年轻青壮也发放了弓箭长矛,命他们协助士兵守城。
窦轨站在东城城头,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远方,他大概已经得到一点消息,确实是隋军入侵,人数约在一万至两万之间,但最让他感到吃惊的是。有人认出为首的隋军将领竟然是杨元庆。
这个消息着实令他感到紧张,目光里充满了焦虑,旁边掌管羽林军的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笑道:“窦相国为何如此紧张,杨元庆亲自领兵来关中不是很好吗?等太子和秦王的军队返回,直接将他瓮中捉鳖,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窦轨叹了口气,“虽说君子不立于危墙,杨元庆亲自带兵入关。好像看似不妥。但他其实是以身为饵,吸引唐军主力的返回,一旦唐军主力返回关中,我担心前功尽弃,而且他绝不会让我们抓住,只会提高他的威望。”
他话音刚落。忽然有士兵惊恐地大喊:“隋军杀来了!”
窦轨和长孙顺德同时一惊,他们向远处望去,只见远方白雪皑皑的原野里。一队黑点正向这边疾速奔来,延绵足有七八里,看起来约有**千人。
城墙上顿时紧张起来。士兵们大呼小叫,甚至有些士兵紧张得浑身发抖,防御东城一带主要是羽林军士兵,羽林军其实就是一种仪仗兵,大多是高门子弟。家境殷实,平时盔甲光鲜,威风凛凛,待遇也十分优厚,更不用上阵打仗,只要仪容整齐,威武庄严便可。
所以他们遇到真的战争时,那种对死亡的恐惧便使他们控制不住情绪,用大声叫喊来发泄内心的恐慌。
长孙顺德大怒,翻身上马向士兵们冲去,用鞭子猛抽这些吓得浑身发抖的士兵,骂道:“不准大惊小怪,再有失惊打怪者斩!”
随着隋军骑兵越来越近,城头上渐渐变得安静下来,窦轨看清楚了,为首大将身材魁梧,银盔铁甲,年轻骁勇,手执一根粗长的大铁枪,他旁边之人脸黑如锅底,相貌凶狠丑陋,手执一把宣花大板斧。
“是罗士信和程咬金!”长孙顺德脱口而出,他认识这两人。
窦轨一怔,那杨元庆在哪里?难道在队伍后面吗?
这时,隋军士兵飞驰而至,竟同时向城头放箭,箭如疾雨,呼啸而至,城头一片惨叫声,守城士兵措不及防,被射倒了一大片,窦轨被一名士兵及时扑倒,但他的帽子却被射飞了。
窦轨狠得抽自己一记嘴巴子,隋军已经杀到眼前,他竟然忘记下令放箭了,长孙顺德也发应过来,他大声叫喊:“放箭!快放箭!”
城上唐军开始反击了,但他们被隋军箭矢压得抬不起头,只得躲在城墙后,用抛射的方式向下放箭,城上城下箭矢如雨,喊杀声震天,气势壮观,但双方的伤亡却不大,唐军躲在城垛后不敢抬头,而抛射的方式,射程却不够,无法伤及隋军。
片刻,隋军的箭矢忽然变成了火箭,一支支利箭带着火团扑向城头,大量的火箭射中城楼,城楼开始燃烧起来,火势越烧越大,熊熊大火直冲天际,浓烟滚滚,城头上一片混乱……就在隋军用一种骚扰方式袭击长安城的同时,杨元庆却带着两千隋军骑兵绕道北城外的龙首原,龙首原也就是后来大明宫的修建处,但此时是一片森林密布,已被唐朝辟为禁苑,为皇室山林,不准任何人入内,当年杨元庆潜伏在这一带打猎,他对这里地形环境了如指掌。
这里是长安地势最高处,临高下望,可以清晰地看见长安城,但离他们最近的,却是长安的皇城和宫城,他们在太极宫后面,太极宫巍峨壮观,瑶楹金栱、银顶玉砌,在阳光下晶莹炫耀,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靠着宫墙,在皇宫和后面的山林之间,还隔着一片森林和草场,那便是皇宫的西内苑,是当年隋文帝杨坚养珍禽异兽之处,同时也是羽林军的驻地。
在龙首原上还有一座巨大的军营,是金吾卫的驻地,但杨元庆并没有去军营,那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唐朝皇宫。
唐朝皇宫平时由一万羽林军守卫,戒备森严,但就是这样,羽林军的作用也只是用来对付盗贼和刺客,并不是用来打仗,关中四面皆是关隘,关内驻防重兵。防御严密,几乎很少有军队能打到长安来。
但这一次却非同寻常,隋军趁关中空虚,直接杀到长安城下,偏偏羽林军又被调去守城,整个宫城内只有两千余名侍卫,长安的防御出现了一个漏洞,而杨元庆又恰恰非常清楚这个漏洞在哪里?
杨元庆率领骑兵穿过龙首原。来到了当年他救杨坚的那条山谷。这条山谷直通西内苑大门,此时山谷已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杨元庆望着这条熟悉的山谷,心中涌起了一种对少年时代的无限怀念。
这时,一只山雉从他头顶飞过,杨元庆迅速抽弓搭箭。弓已张开,但他没有射出这一箭,弓弦又慢慢松了。他自嘲地摇摇头,大战在即,士卒们尚知克制。他一军主帅,却还追忆往昔射杀山雉,让士兵们看见了,会怎么想?
杨元庆催马率领两千骑兵向西内苑奔去,片刻便来到了外墙边。西内苑的外围是一段长长的围墙,墙高两丈,修建得十分坚固结实,在正北的位置上矗立着一座气势壮观的宫门,叫做西苑门,平时这里有三百士兵镇守,但此时这里只有五十余名守军。
士兵们正在门楼上来回巡逻,忽然间,他们发现了远处山谷里疾奔而至的隋军,顿时吓得惊慌失措,大声叫喊:“隋军杀来了!隋军杀来了!”
‘当!当!当!’急促的警钟声在城头上敲响,杨元庆一声令下,“动手!”
两千骑兵迅烈而至,箭如暴风骤雨,射向门楼,十几名守兵被射翻,惨叫着从门楼上摔下,数百名隋军士兵拖来砍下的大树,将树木靠上门楼,沿着树木迅速向上攀爬,其余守军见势不妙,四散奔逃。
片刻,隋军士兵扳动铁链绞索,西内苑大门轰隆隆的打开了,两千隋军骑兵挥舞战刀冲进了西内苑,杀气腾腾地向太极宫正北门玄武门杀去。
玄武门是进入后宫最关键的一道门,城门是生铁铸造,需要三十人在门楼上推动铰链才能打开,而门楼高达四丈,极其雄伟壮观。
此时西苑门的钟声已经惊动了玄武门的守军,这里驻扎有五百羽林军,他们已经看见两千隋军骑兵从草场上杀来,守兵们都惊骇之极,他们做梦也想不到隋军竟然会从后面杀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