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兰朵知道郑鹏在推卸责任,可一时让郑鹏说得哑口无言。
想反驳都找不到理由,兰朵气得把牙咬得格格响,偏偏拿郑鹏没办法。
其实郑鹏说得没错,兰朵骑在脚踏车上,踮起脚尖就能到地,不稳定的时候只要把脚撑住就没问题,可慌乱中哪里想到这些。
可恨!
兰朵瞪着郑鹏,气得跺了一下脚,然后拉上春红,气呼呼地走了。
等兰朵跑了,黄三捂着嘴走近:少爷,兰朵郡主走了。
黄三办事细心,很会察颜观色,刚才那一幕,他尽收眼底,当然,他可不会傻傻的跳出来作证,等兰朵走后,这才走过来。
嗯,不用说,看到了。郑鹏懒洋洋地说。
少爷,不去追吗?
追什么,本少爷可没那个闲情。
现在正在气头上,追上去肯定倒霉,郑鹏可不想用自己的热脸贴兰朵的冷屁股。
黄三提点道:少爷,刚才小的隐约听到郡主说要回家,她肯定不是回安西,正在气头上的郡主,不知能做出什么,现在家里除了少爷,没人制得住她,不怕她回去砸东西啊?
对啊,郑鹏心中一个激灵,刚想说什么,可很快就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不行,不行。
一听到听砸东西,第一时间想的是兰朵砸烂东西,自己可以找王昌明报销,多报点,算是以旧换新,烂柴当酸枝,可转眼一想,不妥。
王昌明是一个铁公鸡,把兰朵留在自己哪里,一个月才给三十贯,抠抠索索的,报销这事估计悬,到时他肯定会问,为什么郡主生气得砸东西?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就怕到时顺藤摸瓜,真把这事抖出来。
女人一生气,不知会干出什么事,特别是喝马奶酒长大的兰朵,可不能低估她的勇气和胆量。
郑鹏想了想,很快有了主意,在黄三耳边说了几句,很快,黄三连连点头,然后扛着那辆脚踏车,飞快往家里跑。
希望这个刁蛮郡主不要闹出大事,也不知学到一半的兰朵,答应自己的事还算不算数。
感叹了一下,郑鹏摇摇头,在老胡的陪同下,走进了生产车间。
恭喜少爷升官,贺喜少爷抱得美人归。老胡一边走,一边笑嘻嘻地说。
够轰动啊,像老胡这些不喜欢八封的老匠都知道这年事,郑鹏敢保证,要是长安有人气王的评选,自己肯定能进前三甲。
这次立了大功,陛下高兴,某就得了不少好处,当中有你们的功劳,今晚加酒菜,这个月所有人的月钱翻一番,不,翻三番。郑鹏一脸豪气地说。
人不多,翻三番也没多少钱,郭可棠来了,正式开辟长安这个超级大市场,到时赚钱如猪笼入水,想不发财都难,一想到钱财不用发愁,郑鹏也变得豪气起来。
谢少爷,谢少爷。老胡眉开眼笑地说。
一下子多一笔月钱,这可是一笔飞来的横财。
不用急着谢郑鹏突然一脸正色地说:事情办得怎么样?要是做得不到,赏钱你就不用想,赏你板子还差不多。
老胡闻言,一脸从容地说:少爷,你打算进献的那批脚踏车已经做得差不多,现在只剩上漆最后一个工序,三天,最多三天就完成交给少爷。
哦,是吗,快带我看看。郑鹏闻言一喜,开口说道。
都有些急不及待看到成品了。
217 家家有本难忘的经
一进脚踏车生产的大厅,郑鹏就有一种进入音乐厅的感觉。
没人说话,没人喧哗,所有工匠都沉浸于工作和创作中,现场听到的,有锯子锯木的呲嚓声有凿子开凿的咚咚声有刨子刨木的沙沙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
郑鹏满意地点点头,小声说道:不错,工作都很认真。
能不认真吗,这里吃好住好,还有工钱,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还有,工具和料都是好的,做出了好东西,心里也乐呵,不好好干可留不下来,说句心底话,就是没工钱,能在这里干一辈子小的都乐意。老胡一脸感叹地说。
对一个真正的匠师来说,能在一个安逸的环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种快乐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特别是绝大部分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情况下,相比外面的环境和普遍的待遇,三宝号简直就是天堂。
郑鹏也明白这个道理。
少爷来了。
恭喜少爷。
祝贺少爷高升,抱得美人归。
两人谈话的声音引起了匠师的注意,看到郑鹏来了,匠师们放下手中的活,一个个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郑鹏行礼。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能有现在的条件和待遇,都是郑鹏给的,他们对郑鹏的尊敬是发自于内心,郑鹏没有端架子,很随和地一一回应。
这些匠师都是郑鹏的摇钱树,也值得尊敬。
老胡高兴地说:大伙静一下,有个好消息要宣布。
听到有好消息要宣布,众人都静下来,好奇地看着他们的队正老胡,看从他嘴里说出什么好消息。
老胡环视了一下,把声音提高了八度,一脸兴奋地说:少爷升了官,皇上还赏赐了一个大美人,可谓双喜临门,刚刚少爷说了,让大伙都沾点喜气,今晚加酒加菜,好好吃一顿,还有这个月的月钱,翻三番。
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一片叫好声和欢呼声。
等欢呼声小了一点,老胡不失时机喊道:少爷待我们这么好,大伙得加把劲,把活干好。
还用说吗,没一个偷懒的。
就是,这里太好了,不好好干,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
不用队正提醒,俺们心里有数。
工匠们一个个把心口拍得澎澎响,保证好好工作。
离开作为车间的大厅后,郑鹏和老胡脚步一转,来到一个大厢房前,还没走到,就离到浓浓的漆味,这间房是漆房,专门作作给木器上漆。
里面正在给第一批脚踏车上漆。
少爷,给你这个,里面的气味有点重。老胡恭恭敬敬地递过一块丝帕,让郑鹏可以捂着的鼻子。
郑鹏摆摆手说:不用,进去吧。
推开门,前面还有一道布帘,掀开布帘,这才进到里面。
和外面相比,这里显得更安静,三位年龄约在四十的匠师,正在全神贯注地给脚踏车上漆,只见他们每人捧着一个装满漆的大碗,有人用刷子有人用布,小心翼翼地给脚踏车上漆。
有个面容瘦削的老匠师看到郑鹏,只是礼节性的点点头,然后继续忙自己手里的活。
郑鹏也不介意,因为这里三个匠师,都是工部的大匠,负责宫廷造办,宫里有什么器具需要打造,这三人都是人选,手艺不用说,都是顶尖的。
看他们打造的脚踏车就知道了,样式做工还有用料都是一等一的好,长度和高度每一个零件,都达到一个相对融洽的比例,车架雕龙车身镶石,车把雕花,简简单单的一辆脚踏车,硬是整得高大上。
看起来就像一件精工细作的工艺品,
不光脚踏车高大上,上漆更是不简单,一共要上九遍,前后三十多道工序。
为了做得最好,漆房的窗全关上,门口除了木门,还多设了一道布帘,就是尽可能隔绝灰尘,让上漆的效果更佳。
郑鹏的鼻翼突然动了动,好像在闻着什么,然后一脸奇怪地说:奇怪,这漆怎么有股异香,这是什么漆?
油漆在华夏历史悠久,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漆器,那是用漆树的树汁制成,最初只有天然色,经过不断改良,桐油加色料配成彩漆,这里用的都是天然漆,安全无害,进门不用丝帕捂鼻,可闻着闻着,郑鹏突然发现漆味中有一股异香,那是一种从没闻过的异香,忍不住问了出来。
龙涎香。老胡一脸向望地说。
郑鹏闻言内心一震,连忙问道:哪来的?
龙涎香可是宝贝,据说是掠香鲸的一种分泌物,要在海上漂上百年,经过多种反应才能形成,需要很多机缘巧合,就是放在科技发达的后世,也是千金难求的宝贝,没想到自己有机会见识到。
是高公公差人送来的老胡小声解释:少爷,你没看到,有二个匠师的面很生吗?
正想问这个问题呢,怎么,他们也是宫里派来的?
老胡连连点头:正是,听说陛下也想体验,高公公就让工部加派了人手,要不然没这么多,至于那龙涎香,听说漆中加一点,能带有一股怡人清香,还有效防止虫蛀。
能增加异香不错,至于有防虫蛀这说法,郑鹏还是第一次听说。
皇帝就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一个人所有,什么事都要整出一点与众不同。
也好,现在是用工部的材料工匠,还有宫里的龙涎香给李隆基打造进献礼物,到时功劳归郑鹏,这一手还真是借花敬佛。
郑鹏磨拳擦掌地说:龙涎香还剩多少,拿来我看看。
这么大,还没有见识过传说中的龙涎香,趁机会见识一下,最好看看还有没有机会,顺点回家做收藏,好东西不怕多。
没了老胡摊大双手说:本来只带了一丁点,差点不够呢,哪里有剩下,小太监亲眼看着工匠加到漆中才走的。
郑鹏有些遗憾地点点头,又看了一会上漆,然后走了出去。
那三个上漆的老匠师,完全沉浸在为宫里打造御用器具的幸福中,根本没空搭理郑鹏,郑鹏不会,也帮不上忙,再加上气味有些难闻,看了一会就感到无聊,走出漆房。
少爷,现在去哪?黄三等郑鹏上了马车,一脸恭敬地问道。
算了,回家吧,兰朵怒气冲冲的样子,也不知家里闹成怎么样。
回想一下两人贴在一起的情形,郑鹏嘴边有一丝莫名的笑意:那一刻,兰朵的嘴唇好柔,那手感,更是妙不可言。
只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很多人以为郑鹏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去平康坊风流可以刷脸做官不用点卯还能得到皇帝青睐,青云直上身家丰厚还有漂亮的突骑施郡主缠着,都主动跑到家里住了,可以说艳福不浅,只有郑鹏知道,自己的笑中带着苦涩。
名义上的父母还在元城县,家族可以放弃,但亲情不能辜负,郑鹏忘不了被赶出家门,父母把所有能动用的积蓄缝在衣服中的情形,以前一直很低调,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风流才名上,等这些话题说到厌倦,差不多就要起底,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坎,早晚让人吊打一遍。
当日那个郑老头真把自己从族谱删除就好了。
除了家族的问题,还有博陵崔氏的崔源。
崔源是一位让郑鹏第一次感到生命那么脆弱离死亡那么近的人,也是一手毁掉郑鹏爱情和安逸生活,五品左教坊判官,听起来不小,可在人们跟里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乐官,想跟崔源斗,相差得太远。
算了,发愁也没用,再苦再累也得笑着面对。
就在郑鹏感叹时,皇宫的御书房内,李隆基也正在感叹:家是小家,国是大家,家家有本难的经,姚爱卿,朕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姚崇提出振兴大唐的十谏后,大唐走回中兴的道路,百姓的生活不断提高,大唐的国力不断增强,国力增强的最大表现,就是大唐影响力越来越强,现在大唐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力,比贞观年间还要强,控制的疆域是前所未有广阔。
国富民强,四河升平,姚崇没想到皇帝在御书房召见自己,脸上挂着愁容,问一句陛下为何愁眉不展时,李隆基说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种话。
皇帝心怀臣民,把大唐比喻为家,这是值得赞扬的事,可作为臣子,还让皇帝有难念的经,那就是大不敬了。
姚崇不敢怠慢,连忙问道:陛下,老臣愿为陛下分忧。
李隆基没说话,把一封打着火漆印记的密信放在姚崇跟前,示意姚崇看信。
一看到黑色的信封,姚崇神情一怔,当看到信封上的三个火漆印记,整个人都严肃起来:黑色信封,是不良人传送重要密信的专用信封,不良人是皇帝直辖的神秘组织,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维护大唐皇室,铲除对大唐皇室不利的人或组织。
不良人组织极为严密且低调,平日隐藏各色人群当中,只有大唐的重臣才知道不良人的存在,可每个知情人都噤若寒蝉,三个火漆印记,以示着最紧急等级。
带着三个火漆印记的黑色密信出现在御案,说明一件事:出大事了。
218 姚崇献计
姚崇打开一看,很快,他的脸色变得凝重,看完后,轻轻把信放回御案上,神色也恢复了沉静:陛下,吐蕃和大食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信里有大食吐蕃密使互访,还有两**队的动向,就是西突厥作孽的最新情报也有记录。
大唐有一套很高效收集情报方法,军队的情报系统皇帝直属的不良人组织各附属国友邻为讨好大唐送来的情报,除此之外,无论任何人,都可以到大唐相关衙门都护府提供情报,只要查实情报真实可靠,就会得到相关的奖赏和庇护。
吐蕃在大食还没有行动,相关的密报已在兵部堆积如山,作为宰相,姚崇对这个情况早就有了准备,看到不良人表示最紧急的密报,知道大食和吐蕃已由接触谈判变成实质行动。
自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大唐和吐蕃有过一段蜜月期,吐蕃利用这段蜜月期,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特别是利用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匠师和各种书籍,大大促进吐蕃的国力,可惜天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看到大唐国力变弱,吐蕃马上伸出獠牙,做起了白眼狼。
吐蕃和大唐,大战不多,小型冲突不断,每年入冬前都要打草谷,目标有时是大唐,有时周边国家或部落,没办法,吐蕃位处高原地带,产出不多,物资也不够丰富,没有足够的产出,也没有钱去购买,要想过得好,只能去抢。
要说吐蕃打大唐的主意,情理之中,可一向对大唐毕恭毕敬年年以臣子之礼进贡的大食,竟然也对大唐打起了主意,有点在意料之外。
当年大食让西突厥欺负得够呛,是大唐把西突厥消灭,这才熬出了头,大食在河中四处征战,大唐对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想着让它们相互折腾消耗实力,没想到大食舔好伤疤忘了打,竟然打起大唐的主意。
除大唐和吐蕃,西突厥的作孽也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