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对了郑鹏大声地说:张御史真有见地,陛下也就是这样说的,也就是这个原因,就把某放配到这里,说是副监军,实则没有训练过,也没有从军的经验,怕是不能帮上二位,还请张御史和吕都护多多包涵。
谁要你帮忙?
帮不上才好,只要不在一旁妨碍指手画脚就行。
张孝嵩和吕休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有松一口气的神色。
吕休笑着说:郑副监真是谦虚,都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同僚,理应相互照应。
就是,万事开头难,总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郑副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就是。张孝嵩大方地表态。
郑鹏一脸高兴地说:一定,一定,张御史,大食吐蕃还有西突厥余孽太可恨了,竟然公然入侵拨汗那国,现在拨汗那王还有长安心忧故土,我们什么时候出兵,替拨汗那王讨回公道?
年轻人,就是毛毛燥燥,凳子还没坐热,就想着打仗,说是副监军,实则和那些热血的新兵蛋子没什么区别。
张孝嵩呵呵一笑:郑副监,此事不急。
不急?为什么?
吕休在旁边解释道:郑副监也不是外人,也没必要隐瞒,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天气,现在已经入冬,天寒地冻,路面湿滑,不适宜作战;第二个原因是这次动荡,西域大部分的部落和国家都卷入,让他们先争个你死我活,完了我们大唐再出兵收拾他们,这事省时省力多了。
一直就任由他们残害拨汗那的百姓?郑鹏一脸吃惊地说。
真是一个楞头青,是拨汗那的百姓,又不是大唐的百姓,更不是你的家人,那么紧张干什么?
张孝嵩不紧不慢地说:不是任由,而是战略,某很同情拨汗那的百姓,也要为大唐将军的生命安危考虑,更要卫护大唐的利益,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所以暂时不出兵。
顿了一下,张孝嵩出声:等于冰雪融化之时,就是出兵教训吐蕃和大食之日。
张孝嵩有些无奈,要不是朝廷的一旨密令,现在自己早就在拨汗那的宫殿中享受战胜的喜悦,说不定这时候朝廷的封赏都下来了,可现在还得苦等。
战场上要么抢占先机,要么后发制人,错失了先机,只能等待机会。
在冬季贸然行动,相当于多了一个叫天气的敌人,不仅对将士,就是对马匹也不利。
郑鹏也想到张孝嵩不会在冬季用兵,闻言有些困惑地说:那我能做些什么?
李隆基让自己尽快到赶到西域,一路风餐露宿,可没少吃苦,没想到到了西域,负责这里的张孝嵩却说不急着出兵,这让郑鹏郁闷得不行。
早知这样,不如慢慢赶路,也可以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
张孝嵩和吕休对视一眼,很快说道:虽说要到春天才用兵,但我们也不能闲着,筹备粮草,整顿军务等,郑副监刚来,很多事不熟悉,这样吧,先去你的护卫队,跟他们磨合一下,如何?
密令中明确指出,要拨一队人保护郑鹏的安全,张孝嵩并不打算打折扣,先安排郑鹏去跟他的护卫队会合。
这次到西域,只是观察和学习,一切唯张御史马首是瞻。郑鹏恭恭敬敬地说。
吕都护,郑副监在龟兹,这是你的地头,那队护卫就在安西都护府出吧,你安排一下,一定要安排最精锐的队,保全郑副监的安全。
没问题吕休一口应下,接下有些的为难地说:安西的府兵,最精锐的就虎营的虎头队,可是
张孝嵩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没什么可是,郑副监的安危最重要,不要舍不得,只是暂借,又不是要了你这队兵,就这样说定了,把最精锐的虎头队拨作郑副监的亲卫队。
252 宴无好宴
解决了护卫队的问题,作为东道主的吕休,在都护府内设宴给郑鹏洗尘。
三人坐下后,相互敬酒,吃菜,说一些奇闻趣事,场面很是融洽,看到时机差不多,吕休开口道:很多人都说我们武夫粗鄙,郑副监,你怎么看?
也不尽然,有很多将军是文武双全的,例如张御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楷模,出之为将入之为相。郑鹏笑呵呵地说。
那是,像我们这些为将的,哪个没仔细研读兵书推演历朝历代的各大战役,像《六韬《孙子兵法《兵法二十四篇这些兵法,就是不能倒背如流,也是耳熟能详说到这里,吕休话音一转,开口问道:对了,郑副监,不知你喜欢看哪本兵书?
考验来了。
郑鹏苦笑一下,很坦白地说:吕都护使所说的兵书,都是前人兵家经典,一直没机会拜读,可惜,以后还请吕都护使多多指教。
很明显,吕休在测试自己的军事素养,这本来是一个容易出风头获得吕休和张孝嵩赏识的机会,可郑鹏还是没抓住。
想从军的念头是突然泛起,路上买本《孙子兵法想恶补一下,可马车颠来颠去,眼睛一会儿就花,整个人也昏昏的,根本就看不下去。
想蒙混过去不可能,吕休和张孝嵩都是沙场老将,随便出几个问题就能揭穿,到时更尴尬。
反正一开始就说到这里是观察和体验,也不用藏着掖着。
好说,好说。吕休呵呵一笑,对郑鹏的军事素养又多了一层了解。
张孝嵩哈哈一笑道:郑副监是一个才子,吕都护使考兵法,真是为难了,要考也考学识啊。
好啊,那还请张御史出题考一下,让某也看看郑大才子的文才风流。吕休微笑地说。
考就考,郑副监,你不会介意吧?
两人一唱一和,郑鹏都不知说些什么好,只好说道:大才子都是虚名,不能当真,张御史考哪能介意,就怕我这个小乐官才疏学浅,不能让张御史满意。
不管两人是测试还是有意让自己难堪,这个洋相还真是出定了。
胸有成竹才能应付自如,可论起真本事,还真是短板。
早点把乐官这两个字提出来,就是答不上,也有台阶下。
把姿态放低的好处是摔倒时,不会很痛。
张孝嵩说了一声过谦,然后开口问道: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启;樵苏海畔,东郊不开。方议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画,兹理何从?
郑鹏一听,整个人都有些懵了。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大约是:两军交战,死亡很大,要是能做到战而屈人之兵,这才真正胜利者,最近国家边境多有外敌骚扰,朝廷正在讨论征伐之事。如果通过外交途径罢战息兵,使朝廷不发兵卒,不仅避免生灵涂炭,还能节约大量的国库开支,利国利民。对当下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意思郑鹏明白,可张考嵩是用策问的方式,这是大唐开科取士的一类的试题,郑鹏也不知用什么格式去回答。
真是出人意表,郑鹏以为张孝嵩出一个命题,命自己作诗,心想大多是与边塞有关的诗句,都准备剽窃一首好诗,好歹挽回一点点颜面,没想到张孝嵩出乎意料,以科举策问的方式来考自己。
张孝嵩这一招厉害,考题中文中有武,正好摸郑鹏的底牌,简直就一棍打在郑鹏的七寸上。
郑鹏张张嘴,可什么也说不出来,整张脸就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吕休看到,心中明了,主动举起酒杯说:喝酒喝酒,难得有机会好好吃一顿,我们这些武夫最怕就是考这个验那个的,说得再多也没有杯中的酒更有意思,来,干了。
表面是在替郑鹏解困,心里已经作好了打算:这个郑鹏,文不成武不就,就是靠着陛下的宠信,跑到这里也不知是好奇,还是跑到这里为自己的履历增添光彩的一笔。
以后安排工作,得安排好,在军事上别指望郑鹏能帮什么忙,没有帮倒忙就谢天谢地。
张孝嵩用眼角的余光瞄了郑鹏一下,很快举起酒杯说:我们三人能在这里相聚,也算是一种缘分,来,今天来个不醉无归。
两位都是我的前辈,这一杯是我敬二位才对,先干为敬。郑鹏头一仰,把琥珀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
西域盛产葡萄陈年佳酿,口感爽畅果香味浓郁,是一等一的好酒,可到了郑鹏嘴里,却变得有些苦涩。
吕休和张孝嵩主动给自己台阶下,可郑鹏知道,自己在两人眼里,真的变成可有可无,有什么好的差事,也轮不到自己。
虽说还是笑脸相对,可用屁股想也知是看在李隆基的份上:郑鹏可以面圣,直达圣听,吕休和张孝嵩也算是一方大员,久浸官场,是八面玲珑的官油子,就是不刻意讨好,也不会故意得罪。
这顿洗尘宴,郑鹏吃得不是滋味,吃了没多久,三人很有默契地结束,张孝嵩有事要到北庭都护府,而郑鹏休息过后,也要到虎头队的驻地接收。
安西都护府外,库罗和自己族人聚会去了,只有郭子仪和阿军在门外候着,两人一边啃着西域特有的大饼,一边聊着:
阿军,你家少爷进去,也有些时候了吧?
超过二个时辰了。
郭子仪看了看手上干巴巴的大饼,又看看守卫森严的都护府大门,有些羡慕地说:老三进去了那么久,他可是钦差大臣,说不定这家伙美酒喝着,美女搂着,也不想想我们在寒风中啃着冷冰冰的大饼,真是过份。
阿军看看都护府的大门,有些担忧地说:西域六大都护府,其余五大都护有可能以礼相待,至于安西都护吕休,骨子耿直,就是有宴也不是好宴。
咦,阿军,你认识这这位吕都护使?郭子仪有些吃惊地说。
不认识,当年有幸在战场上看到他率兵冲锋陷阵。阿军说话间,眼神有些迷离,好像在回忆着昔日的峥嵘岁月。
郭子仪正想打听当年的情况,无意中看到都护府的府门大开,郑鹏脚步有些轻浮地走出,也顾不得打听,连忙走上去扶住,小声地说:三弟,你没事吧?
没事,上车再说。郑鹏脚步有些飘,可头脑还是很清醒。
葡萄酒的度数不高,对郑鹏作用不大。
上了马车,阿军赶车,郭子仪看着郑鹏有些复杂的神色,忍不住问道:进去了那么久,还以为你陷进了温柔窝,看你神色,这次拜访,好像不是很愉快啊。
大哥,要是你被晾了一个时辰尴尬半个时辰再虚伪半个时辰,就是你也不能保持情情愉快吧。郑鹏自嘲地说。
郭子仪一听,安慰地说:不是一个圈子,很难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张孝嵩和各都护使磨合得不错,朝廷突然派个副手来,换哪个也不高兴,对了,张御史说什么时候出兵?
要是看得起,早就让人把郭子仪等人也接进去,酒菜伺候,可作为郑鹏私卫的郭子仪和阿军,一直在门外吹着寒风,郭子仪早猜到郑鹏这行不会很畅顺。
郑鹏也不隐瞒,把刚才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什么?郭子仪吃惊地说:虎头队?他们把虎头队派给三弟作护卫?
253 虎头队
看到郭子仪的表情,郑鹏有些不解地说:怎么,这个虎头队有问题?吕休说它是最精锐的队。
郭子仪苦笑地说:三弟,真想不明白,你来西域凑哪门子的热闹。
不熟兵书,没有从军经验,就是连西域最基本的调查都没有,贸贸然跑到这里,太儿戏了。
看到郑鹏有些尴尬的脸,郭子仪也不忍心再寒碜郑鹏,主动解释道:官员分三六九等,士兵也一样,三国时吕奉先手下有一支部队叫陷阵营,听说过没有?
听说过,是吕布手下大将高顺亲率,虽说人数不足千人,营中皆是装备精良的百战精兵,号称将从整齐,每战必克,关羽张飞都吃过它的苦头。
三国时期,时势造成雄,出了太多英雄人物,像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赵云吕布典韦等知名人物,也有不少士兵也很出彩的,像强悍的丹阳兵精锐的虎豹营陷阵营等。
陷阵营在三国时期,相当于特种部队一样的存在。
郭子仪点点头说:说对了,在西域,虎营相当于陷阵营一样的存在。
那还不错啊,把精锐派给我当护卫,看来吕休还是挺够意思。
别高兴太早,我还没说完呢郭子仪有些无语地说:虎营的各队,以虎的各个部位命名,冲在最前面的人叫排头兵,需要冲锋时,虎营冲在前面,而虎头队会冲在最前面。
按理说虎营的都是精锐之士,然而,军中有很多仗着自己能力强,不服管教,也有的仗着自己家势,成为兵霸,这些人,要么不舍得他的作战能力,要么不好得罪他们的背后势力,于是把他们全编一起。
郑鹏苦笑地说:不是全编在虎头队吧?
郭子仪很认真地点点头,然后一脸睿智地说:很多有经验的将军也管不好虎头队,张孝嵩把这个包袱丢给三弟,到时光是管理他们就头疼,哪里还有精力做监军的工作,他们倒是乐得轻松。
排头兵啊,到时开战,他们不用上战场?郑鹏有些不解地说。
三弟,这次拨汗那事件,朝廷都不用从关内调兵,把战事全交给巡察御史张孝嵩处置,从这里可以看出,规模肯定不会大,杀鸡焉用牛刀,这种战事多是练新兵,这种百战精兵不用上场。
郑鹏有些傻眼了,所谓的精锐虎头队,原来是问题队。
郭子仪有些担心地说:三弟,这虎头队不好管,特别是安西的虎头营,是出了名硬骨头,要不,去跟吕都护使说几句好话,他们跟你没怨没仇,想必不会为难你。
商行千里只为财,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机会,一行人从长安跑到西域趟这滩浑水,不是为财,可没点收获,就是郑鹏同意,郭子仪也不同意。
不用郑鹏咬着牙说:还没接手就低头,以后更让人看扁,一队人都搞不掂,以后还怎么混?
军队不比官场,讲什么尊卑资历,要人信服,得先拿出真本事,郑鹏立志在军队做一番成绩,自然不肯轻易认输。
一队人满编也就150人,郑鹏还真不相信,自己连一个小队都收拾不了。
看到郭子仪有担忧,郑鹏拍拍他的肩膀说:要是只凭我一个,估计难收拾他们,可现在不是有大哥和二哥吗,我就不相信,凭我们还收拾不了这队兵痞。
郭子仪是难得一见的将帅之才,库罗能跟他称兄道弟,实力不会很差,再说郑鹏手下还有经验丰富曾经担当过小头目的阿军,痞的怕恶的,恶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有这三个人帮手,还怕什么硬骨头?
对,要是太简单,也显示不出我们的能耐。郭子仪闻言心中一动,磨拳擦掌地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