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过了好一会,李林甫终于打破沉默:“这是殿下的意思,还是丽妃娘娘的意思”
太子李瑛和赵丽妃虽说是母子,可也有意见不同的时候,李林甫在作出决定时,要得到足够的信息。
“都有。”赵常平沉声道。
李林甫犹豫了片刻,很快咬咬牙说:“好,这份卷宗某收下了,但这张柜票,常平兄还是带回吧,能为殿下效劳是哥奴的福气,哪能收钱呢”
“留着吧,李侍郎用不上,可以用它多结好友,这样一来就是发声,也不至于没人附和”说话间赵常平已经站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李侍郎要玩得尽兴些,以后到春风楼的一概费用全免,在下告辞。”
听到赵常平的话,刚刚想叫住他的李林甫楞了一下,脸上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坊间传言,前年春风楼的幕后东家换成太子,只是这事很隐敝,也没人有证据,赵常平的话差不多可以印证传言的真实性,难怪一出手就是一万两黄金的柜票,也难怪自己在包厢里听曲时赵常平能大摇大摆地走进来没人拦截。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太子怎么说也是储君,居然连春风楼这种物业也能弄得到,有春风楼这种日进斗金的产业,区区一万两黄金也就是毛毛雨。
李林甫明白,赵常平最后那句话的目的,一是暗示把李林甫当成自己人,这么隐秘的地方也没瞒李林甫,二来也是变相地在李林甫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最后也有拉拢李林甫的意思。
只要效忠太子李瑛,虽说前程暂时不是很光明,但美女要多少有多少。
再次站好了队,李林甫也顾不得再寻作乐,收好卷宗和柜票,很快就走了。
李林甫不喜欢打没有准备的仗,要成为太子手里的刀弹劾郑鹏,非议很大、压力也很大,既要出击,又要在不利的情况下能全身而退,需要做万全的准备。
运气不错,李林甫赶在宵禁前回到家里,马上把自己的管家、也是自己最信任的智囊马文智前来商量。
马文智听到自家主子要向太子李瑛靠拢、还要跟郑鹏为敌时,吃惊地说:“郎君,可是太子那边的人出现了”
李林甫做过太子中允和太子谕德,本已打上太子的印证,看到太子的地位不是很稳,又想着暗中向武惠妃示好,做一棵墙头草,示好武惠妃时让中书令萧嵩从中作梗的事马文智知道,但这些都不足以让李林甫甘愿充当太子手里的刀的理由。
有心到平康坊买醉的李林甫中途返回,一回来就要弹劾与太子不和的郑鹏,马文智知道事情肯定有了变故,还是很大的变故,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子的人出手。
要是没人背后支持,李林甫肯定不会在郑鹏刚立下盖世奇功的时弹劾他。
马文智是自己心腹,也不用对他隐瞒,李林甫把春风楼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说罢,叹了一口气:“做人最忌就是左右摇摆,我们错过保持中立的机会,本应是太子的人,偷偷示好武惠妃,想做个墙头草,哪边风来哪边倒,没想到时运不济犯小人,现在不仅是武惠妃不同意,想必太子那边也不高兴,这次弹刻,既是对某的惩罚,也是对某的考验,要是再拒绝,那是两头不讨好,把太子和武惠妃都给得罪,那时更没好果子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李林甫稍稍喘了一口气,很快继续说:“现在是最后的机会,某已经没有拒绝的资本,罢了,怎么也是宗室,就算站错队,也不至于掉脑袋吧,呵呵。”
马文智思索一下,很快说道:“有时说错一句话,需要有无数的话来弥补;下错一步棋,让整个棋局都变得被动,郎君也算没有选择的选择,老子在道德经有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e),前后相随。】,很多事讲求一个平衡,朝堂也是如此,郑鹏屡立战功,先是捣弄出火器,又以区区一万人马以蛇吞象之势灭掉吐蕃,拨除大唐西面最大眼中钉,在吐蕃军中声望极高度,虽说不至于功高盖主,但也到了要提防的地步。”
顿了一下,马文智分析道:“除此之外,西域两股最大的势力突骑施和葛罗禄,突骑施的郡主几年前就跟郑鹏纠缠不清,说不定早就关起门来成了一家人,而葛逻禄是郑鹏一手策反,让它重新回归大唐,葛逻禄的现任族长曾跟郑鹏有八拜之交,如此一来,郑鹏对大唐西部的影响力太大了,想必皇上也想到听到不同的声音,郎君可以效仿贞观时的魏文贞,成为一代谏臣,说不定封候拜相会更快。”
魏文贞就是魏征,要说魏征,绝对是一个牛逼冲天人物,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响应瓦岗李密后,魏征也为李密献过策,但李密不用,因为连年混战、局势动荡,先后效忠过长史郑颋、窦建德、李建成,最后才效忠李隆基,三国时吕布因先后做了丁原和董卓的义子,被人讽嘲为三家姓奴,而魏征效忠的人比吕布还多,再说唐初人才济济,武有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大将,文有房谋杜断等谋士,魏征武不惊人文不出采,按理说他很难出头,没想到他独辟蹊径,以直谏出名,专门跟皇帝李隆基作对,气得李隆基多次说要杀他,可最后没杀成,还让他直谏出一条青云路: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入凌烟阁,还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砰”的一声,李林甫一掌拍在案面上,高兴地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文智也,没错,某也是这样想,皇下上位后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跟当日贞观之治何其相似,现在朝野对郑鹏颂声如潮,大有功高震主之势,皇上肯定想听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
萧嵩那草包从中作梗,向武惠妃示好失败,太子那边又逼李林甫作随时牺牲的马前卒,李林甫就想趁着这一阵风,把自己打造成像
805 出城迎接
郑鹏摆摆手说:“什么粉红军团,这种话不要乱说,其实我这个人很保守,很多人对我有些误解。”
没解释还算了,一解释,四周一片扑哧之声,郑鹏扭头看了一下,周围的人都是想笑又不敢笑强行憋着的样子,有几个更是捂着嘴巴,生怕自己笑出声来,有的人还一边笑一边看着金城公主的马车,在吐蕃遭遇雪崩后,一直缠着郑鹏的兰朵变得有些异常,大多时间都是跟金城公主呆在一起,至于什么原因,跟随郑鹏的征西军将士早就心知肚明。
虽说郭子仪下令在场的人封口,可当时现场太多人,纸不包住火,郑鹏把突骑施郡主拿下的事,早就不是秘密。
一看这情境,郑鹏知道自己白解释了,不仅白解释,反而有种越描越黑的感觉。
“郑将军是一个正派的人。”
“哪当然,郑将军一向保守正派,对了,好像是将军自己说过的,这叫万花众中过,片叶不沾身。”
“对对对,叶不要沾身,没说过没采花啊。”
“能采花,谁摘叶郑将军不仅采花,要采还是采花魁,哈哈哈。”
“这话说得太对了,咱们将军就是宁缺勿滥。”
“主要是那些美女太主动了,要知郑将军是个保守的人,有错也是那些美女的错。”
众人嘻嘻哈哈地说,不时引发一阵欢笑声,调侃起自家将军一点也不客气,他们都知道,郑鹏在场上很严肃认真,但在场下很随和,跟将士们打成一片,像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没关系。
郑鹏有些无言地苦笑一下,算了,就算听不见。
征西军在进入长安百姓的视野前,所有人都排好队伍、整好铠甲,跟随郑鹏进京接受封赏的人虽说只有区区八百人,然而这八百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人数是少了一点,但气势十足,在官道上以队列的方式前进。
还没到明德门,郑鹏就看到李隆基在仗卫的陪伴下带着文武百官,已在明德门前等候。
其实一路走来,路边也有士兵在值守,部队距离长安还有二十里时,到明德门的官道已让羽林军封锁,成为征西军的专道,那些值守的士兵看到郑鹏,全都单膝跪下,对郑鹏、征西军表达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郑鹏一行刚出现,明德门前的百姓马上骚动起来,一些百姓还大志喊着“郑将军威武”“征西军所向披靡”“大唐威武”等口号。
区匹一万人,硬是把不可一世的吐蕃灭了,这是何等的功绩,别的不说,光是听到就让人倍感自豪,没人组织、也没有呼吁,长安的百姓奔走相告,一些商贩干脆把店门一关,自发到明德门见迎接大唐的英雄,也看看大唐威武之师的风采,要知郑鹏的功绩,简直可以和贞观时的王玄策相媲美。
王玄策是初唐的一名牛人,出使天竺国时被攻击,他觉得大唐威严受到伤害,也无颜回去见皇帝,再说回去请求出兵惩惩罚天竺又太久,于是他说动泥婆罗部,借到七千五百精兵,当时文成公主已嫁到吐蕃,吐蕃跟大唐处于蜜月期,精明的王玄策又以唐太宗的名义向松赞干布借到一千五百精兵,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以大唐讨逆之名征招人马,最近凑了近一万的兵力杀回天竺,用自己出众的智计和出色的指挥,所向披靡,当时天竺分为东、南、西、北、中五部,硬是让王玄策连平了中、东二部。
出使天竺时,王玄策一行只有区区十三人,回到长安时,不仅带回攻击大唐使团的天竺首领阿罗那顺,带回了牛马大象等大量牲口,还有一万名战俘,金珠贵物不计其数,极大壮了大唐的威望。
凯旋的征西军越走越近,当众人看清走在队伍最前面郑鹏时,一时欢呼声雷动,很多妙龄女子更是兴奋地大声尖叫起来。
郑鹏身穿一袭威武的明光铠,手执马鞭腰挎横刀,骑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上,腰杆挺直、双眼炯炯有神,特别是那种自信从容,把武将的威武和文人的洒脱结合得天衣无缝隙,给人一种卓越不凡的感觉,让人一看就有好感。
坐在龙辇的李隆基看到郑鹏,暗暗点点头,忍不住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个爱折腾的家伙。”
得胜归来,本来是一件好事,李隆基也非常高兴,没想到中途接到吐蕃败将般诺在中途设伏,引发雪崩、山崩,让很多大唐将士被埋在地上,包括郑鹏和突骑施郡主兰朵,区区一个突骑施郡主李隆基还不放在眼内,可郑鹏要是
没了,绝对是大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看到这份八百里急报时,李隆基记得自己双手是颤抖的,当场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幸好,几天后接到消息,郑鹏大难不死,不仅李隆基长长松了一口气,就是宫中的人也暗暗松了一口气:那几天的时间里,李隆基脾气出奇的差,不少大臣、妃子被他训斥,不少宫女、太监赏了板子。
郑鹏中途遭到险情这件事一开始就严格保密,就是连家属绿姝和林薰儿都不知道。
&nbs
806 君民大合唱
金城公主眼眶一红,好像这些年受的委屈都值得一般,有些感激地说:“不敢,这些都是金城应该做的。”
一声“委屈了”的问候,温暧了金城公主的心,让她感到这些年的付出和忍辱负重都是值得的,而自己也没有被放弃。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每当大唐跟吐蕃关系不好时,在吐蕃时金城公主就会变得格外受人瞩目,迫于生存的需要,有时要说出一些对大唐不利的话,有时对大唐会派人带话,请求金城公主协助一些事情,但地位不高、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只能袖手旁观,金城公主一直很怕大唐放弃自己,特别是郑鹏在攻打布达拉宫时不顾自己的安危,采取强攻,这让金城公主内心很不安。
回大唐的路上,金城公主就给李隆基上奏折,说自己的身份不适宜出现游行的队伍,希望找一个庵寺出家,长伴青灯,可等来的答案是李隆基会在明德门接她回宫。
李隆基轻轻拍拍金城公主的肩膀说:“皇妹,昔日你住了的房间,朕已命人打扫干净,先回宫休息,有什么事晚些再说,可好”
赤德祖赞一死,金城公主也成了寡妇,怎么安置金城公主,李隆基还得先征询她的意见,不管怎么样,绝不能亏待这些牺牲自己、为国和亲的公主。
“金城遵旨。”金城哪敢说不好,连忙应承。
此时郑鹏命人把吐蕃的王族押上来,让一行人全部跪在李隆基面前请罪。
赤德祖赞已死,拉拨布成为吐蕃王族的代表,只见他跪在李隆基前面,双手奉上玺印和金刀,诚惶诚恐怕地说:“阳光下最伟大的天可汗,罪臣拉拨布为吐蕃的无理和无知向你请罪,赤德祖赞为他的狂妄和无礼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卑微的拉拨布及其家眷愿供上代表吐蕃权力的玺印和代表武力的金刀,请天可汗饶恕我们的罪行。”
吐蕃已亡,玺印和金刀只剩下象征意义,拉拨布被弟弟赤德祖赞软禁那么多年,雄心壮志早就消磨殆尽,现在的他只想着怎么活命,刚在的那番话,都是在路上事先自己写好,交给郑鹏检阅过同意后才说的。
李隆基点点头,高力士马上双手捧起吐蕃的玺印和金刀,呈在李隆基面前。
看到代表吐蕃代表权力的玺印和金刀,李隆基心情大好,拿起玺印把玩一下,很快放回高力士双手捧着玉盘上,大声说道:“赤德祖赞身为臣子,不行臣子之仪,不履藩属之责,为了一己私欲,屡逾大唐国境,犯下馨竹难书的累累血案,为了大唐安定和繁华,为了大唐子民的安居乐业,朕不得不派兵征伐,尔等可服”
“服,服,服,不过吐蕃都是赤德祖赞掌管,侵犯大唐也是他一个人的主意,我们不知情,请天可汗一定要饶恕了我们。”为了活命,现在李隆基说什么就是什么,拉拨布根本不敢反驳。
李隆基厉声说道:“来人,把这些罪臣全部押下去,待查清罪状后另行处理。”
吐蕃已灭,最重要就是拉拨布代表吐蕃王族承认吐蕃罪行、上交代表权力的玺印表面臣服,让这次征讨吐蕃的行动不仅师出有名,还能名正言顺,现在正事完了,李隆基也懒得跟再跟他这种小人物罗嗦。
迎接凯旋之师、扬大唐国威才是正事。
赤德祖赞自杀前,没有伤害金城公主,现在他死了,李隆基也不好把他们全祭旗,多是找个地方把他们圈养起来。
“大唐威武,皇上万岁”一旁的李林甫脑中灵光一动,突然挥手大声喊道。
“大唐威武,皇上万岁”
“大唐威武,皇上万岁”
李林甫最先叫起来,然后是几个跟他关系好的大臣,接着文武百官,最后连围观的百姓也跟着大声喊了起来,数以万计的声音汇聚成一个巨大的声浪,声音之大,响彻云宵。
一连叫了十多声,面带笑容的李隆基赞赏地看了李林甫一眼,然后伸手示意众人都静下,等众人都静下来后,李隆基这才大声地说:“说得挺好,不过说漏了一点,大唐的将士也很英勇。”
“皇上英明,是微臣考虑不周。”李林甫连忙“认罪”。
“皇上”侍中兼吏部尚书裴光庭走过来提醒道:“皇上,时辰已到,是时候奏乐了。”
迎接凯旋回归的征西军,李隆基非常重视,让朝中德高望重的裴光庭亲自担纲,礼部配合,而裴光庭也制定了相关的迎计划,后面还有拜祭、巡游、庆功宴等项目,现在要做的,就是由教坊人组成的大型乐队演奏。
 
807 春风十里,不如....
“夫人,夫人,你看,少爷,是少爷。”当巡游的队伍到兰陵坊时,小音看到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郑鹏,拉着绿姝的手一边摇,一边兴奋地大叫起来。
绿姝早就看到了,闻言面带笑容,喃喃地说:“是啊,少爷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郑鹏奉旨到西域协助剿灭流匪,绿姝本以为一年半载就能回来,做梦都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七年,虽说李隆基破例让家属到小勃律军营探亲几天,可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绿姝来说,盼这一天,盼得太久、太久了。
前些天还听到一个消息,就是郑鹏中途遇到袭击,被雪崩山崩埋在地下,这个消息是一个桃色事件传开的,就是郑鹏在地洞里与突骑施郡主的风流韵事,虽说知道郑鹏安然无恙,绿姝还是吓了一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