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不得不说,三杯虎骨酒下肚,李林甫腹中很快升起一股暧流,整个人也有了某种期待。
大约等了一刻多钟,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而脚步声越来越近,很快在李林甫所有的禅房外停下,然后响起了三下熟悉的敲门声,就在敲门声响起的一瞬间,李林甫有种内心一荡的感觉。
正当李林甫满怀期待时,门外却传来阿满的声音:“郎君。”
李林甫打开门,只见阿满站在门口,往他身后看看,空空如也,并没有出现自己熟悉的身影。
“郎君,这次去裴府没有看到夫人,她的贴身婢女拿来这封亲笔信,让小的转交给郎君。”不待李林甫细问,阿满马上解释道。
说话间,阿满把一封密封的信恭恭敬敬地递给李林甫。
李林甫接过信一看,一眼就认出信封上的字是裴武氏的亲笔,急不及待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廖廖数语,大致意思李林甫办事善后做得不好,声名狼籍,最近不要走得太近。
看完信,李林甫的脸色变得铁青,突然发疯地把信
911 钱粮告急
“什么发现”朱元芳眼眸一亮,瞬间就来了精神。
皇上都关注这件案,朱元芳也是在跨部联合调查中,第一次担任这么重要的角色,兴奋之余,还有感到如山般的压力,眼看限期一天天逼近,可以说吃不好、睡不香,仅仅三天,整个人瘦了一圈,终于等到有好消息,自然格外兴奋。
李岘开口道:“前面我们把案子归纳成一个案查,把精力花费在受害者彼此的人际关系中,分散了精力,也浪费了时间,还好李侍郎提出把每一个受害者作为一个单独的案件,成立不同专案小组负责,这样一来明显简单了很多,其中有一户受害者,记得提卤肉回家途中,在一间茶馆歇过脚,也是那包卤肉唯一一次离开他的视线,可以确认是那间茶馆有问题,巧的是,那间茶馆负责泡茶的一位茶博士在当天告假回家,派人暗中了解过,那名茶博士跟东家所说的地址是假的,身份也有问题,运气不错,那个茶博士的行踪已被密探锁定,某已派人布下天罗地网,相信很快就会有好消息。”
朱元芳闻言心中一喜,不过他有些谨慎地说:“回家的路上有可能被人动手脚,?不能排除回家后也让人动手脚,排除这个可能了吗”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朱元芳的习惯,即使李岘说得头头是道,朱元芳并没有被好消息冲昏头脑。
“排除了”李岘点点头说:“苦主有三个半大小子,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那包卤肉刚提到家就让三个小子抢着吃了,外人就是想动手也晚了,也就是说,那个请假的茶博士有很大嫌疑,当然,茶馆里的所有人,包括当日有可机会下手的客人都有嫌弃,现在都在我们的严密监视当中。”
朱元芳一下子站起来:“李兆尹,我们去看看。”
终于有了突破口,朱元芳哪里坐得住,马上去调查指挥,争取早日破案。
没多久,一大队全副武装的捕快从京兆府冲出,向四面八方散去。
卤肉中毒案、太子府遇袭案,这二件案把长安都搅动了,在限期的重压下,刑部的刑侦好手和京兆府的衙役、捕快把长安弄个鸡飞狗走,然而,驻扎在修路工地的郑鹏能置身事外,全副心思都放在修路上。
需要开挖一条大约一里长的隧道。
虎啸岭位于长安以东大约五十里处,据说曾在老虎在过里出没,经常听到老虎在这里吼叫而得名,山高约二十来丈,形状有点怪,两边长中间狭窄,正好挡在郑鹏修建的长洛路上,绕路要多走近三十里路,炸山的工作量又太大,再三斟酌下,开凿隧道最合适,工程量太大,方彬有些拿不定主意,请郑鹏前来坐阵。
“少爷”方彬请郑鹏虎啸岭的山脚下,指着前面做好标地的地方说:“都准备好了,准备从这里开始挖,为了节约工时,加快工程进度,从山的另一面同时开工,只要两边一挖通,隧道即可以完成。”
“双向施工这个方法不错”郑鹏忍不住开口问道:“方组长,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确认两边挖掘的隧道能挖通,要是一面深,一面浅,或方向错了,两条隧洞不能相通,怎么办”
长约一里的隧道,放在后世也是一个大工程,在科技落后的大唐,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没有水平尺,也没有激光方向引导,要是方向错了怎么办
就以海拨来说,要是两边海拨相差几米,那挖掘出来的隧洞就很难相通,挖掘的方向稍有偏差,也可能出现很多问题。
方彬一脸轻松地说:“确保两边的隧道都在同一个位置,过程稍稍有点麻烦,但并不难,先用罗盘定位,确保两边隧洞都在同一个方向,然确认一边隧洞的高度和位置,然后通过拉线的方式,绕着山体一路拉,每三丈设一个桩,每个桩头拉线的位置放一个制底的小水槽,小水槽两头都有持平的刻线,只要里面的水平于刻线,即是高度相同,这样一来,可以确保两边的高度保持一致,开挖隧洞时,可以用罗盘和箭塔的方式来确认方向,少爷你也清楚,罗盘有时会失灵,设立一个固定的箭塔,通过短距离射弩箭的方法,也能较正方向,当然的,箭塔和所用的弩箭都是特制的,跟战场上用的有很大的距离,精度准很多。”
解释的方彬说得轻描淡写,而聆听的郑鹏都有些听呆了。
本以为开挖这么复杂隧洞,方彬等人束手无策,自己说一点方法和方向,会引起起他疯狂的膜拜,没想到方彬把问题都解决了。
起码是准备工夫都提前完成。
郑鹏擦了擦自己的鼻子,有些苦笑地说:“方组长都准备好了,其实也不需要我到这里来。”
好吧,大唐可是现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华的国家,能进工部的人,都是行业精英,方彬作为技术骨干,像开山填海、挖河修渠的事没少做,区区一个隧道,肯定难不倒他,郑鹏暗暗安慰自己:这次不能装b,说明自己手底下有能人。
方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少爷,这么大的工程,小的可不敢自作主张,再说有些困难,也得找少爷解决。”
“困难什么困难”郑鹏有些惊讶地说。
“工具不足,特别要开挖隧道,需要大量的铁器,而衣裳、车辆、粮草等供给,还有给聘请工匠的工钱,这些都是问题”方彬有些为难地说:“少爷,限期在哪里,要是后勤供应不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郑鹏终于明白方彬急着找自己的原因,技术没问题,是后勤出了问题。
“二管家,到底怎么回事”郑鹏皱着眉头,扭头质问崔二。
正好崔二也在工地,郑鹏当场就问个究竟。
崔二不仅是自己的二管家,也负责长洛指挥部的财务和后勤,听方彬的意思,好像工地的基本供给都不能维持。
关键时刻掉链子,不像崔二的作风啊。
崔二示意郑鹏走到一边,苦笑地说“姑爷,方组长说得没错,最近帐面有些紧张,老奴已经在想办法了。”
郑鹏皱着眉头说:“家里的现钱是不多,怎么,黄三那笔钱还没到”
“半个月钱就到了,但现在用得七七八八了,不瞒少爷,小的还在小姐的私库中,挪用了八十万贯,可这点钱杯水车薪,方组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奴也不能点石为金啊。”
“什么这钱花得这么快”郑鹏吃惊地说。
自己打仗其间,家里开销不大,虽说打赏、安抚和出钱让阵亡的将士魂归故里用了不少,但钱还是攒了不少,再加上战场的缴获,修路前,不算三宝号和酒坊的流动资金,足足有七百多万贯现钱,正式修路也就三个月多一点,这钱就告急了
&nbs
912 小气的李隆基
“微臣参见皇上,不知圣驾光临,有失远迎,请皇上恕罪。”郑鹏给李隆基行礼。
李隆基摆摆手:“免了,平身吧。”
“不知皇上这次大驾光临,有什么吩咐”
“朕就是想看看你都在忙什么”说到这里,李隆基一边走,一边四处打量,看到工场上热火朝天的场景,满意地点点头:“还不错,像模像样的,不像是胡闹,朕还以为你要打退堂鼓了呢。”
听说郑鹏要以一己之力修一条新路时,而这条新路还要逢山开路、逢水架桥,成本已比原来的要高,除此之外,还要用价格不菲的铁来铺路,李隆基第一想法是郑鹏只是一时冲动,等几天静下心就会不了了之,没想到,郑鹏不仅坚持下来,还做得有声有色,就是李隆基都有些佩服。
说干就干的人,不多。
郑鹏最擅长就是打蛇随棍上,闻言马上苦笑地说:“皇上谬赞了,微臣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了。”
“哦”李隆基有些惊讶地偏了偏头,不过他很快回过神,很快若无其事地向前走:“郑聊家,前面带路,看看现在在忙什么。”
郑鹏略带失望地应了一声,连忙跟上,向李隆基讲解工程的进展,特别是遇到的困难。
真是精明,郑鹏想趁机提出自己的困难,只要李隆基稍稍露出一点点口风,就打蛇随棍上,伸手要好处,没想到李隆基明显看出自己的意图,死活不接招,一时间也不开口,只好先给他介绍。
看到繁华的工地、努力干活的壮力、还有各工种之间的默契配合,李隆基内心有些触动,当他看到那些壮力好像比赛一样,一个个甩开膀子卖力干的样子更是惊讶,忍不住小声对陪在一旁的高力士说:“力士,你看看这修路的工地,有什么特别?”
高力士压低声音说:“大家,这工地给人一种很有活力、很有干劲的样子,很难得,要知像这些工地,特别是用到大量奴隶和战俘的工地,大多是懒洋洋、死气沉沉的样子,而这里截然相反,那些人,好像比干自家活一样用心。”
“的确是这样”李隆基点点头:“这个郑鹏,办事还真有一套,仅仅三个月,就修了近八十里的路,还是高标准,了不得,比朕预计的还要快。”
高力士领会李隆基的想法,扭头问跟在后面的郑鹏:“郑将军,咱家有个问题,不知方不方便问。”
“方便,方便,高公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项目的进程不错,特别是那些壮力的精神风貌很好,不知郑将军用什么方法”高力士径直问道。
“也没什么创新,就是分摊责任制,把人分伙分队,以伙为单位,让他们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即可,提前完成就可以休息,不休息选择工作的,有奖励,超额做得越多,奖励也就越多,相反,不能在限量内完成的,就要接受惩罚。”
高力士有些不解地说:“郑将军,咱家知道,工地上只有一部分工匠是聘请过来的,剩下的不是从吐蕃押解里来的吐蕃战俘,就是你府上的家奴,不用对他们客气,不肯干活,抽他们就行,给他们一碗干饭吃,已是天大的恩赐,还给他们赏赐没必要吧。”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奴隶,初期多战俘,现在战争相对少,罪官也不多,可唐律规定奴隶所生的儿子,自动归为奴籍,这就是家生奴的由来,对主人家来说,家生奴比养牲口还划算,以至市集设的奴市,年初到年末都那么兴旺。
郑鹏解释道:“高公公,一个人主动卖力工作和被动假装努力工作,效率相差得太远远了,先不说善心不善心的问题,讲求效益,怎么说呢,用同样的钱可以做更多事,何乐而不为呢”
“郑将军的意思,分摊责任制的效果好,咱家可以这样理解吗”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气,郑鹏高兴地说:“高公公真是才思敏捷,没错,这个方法的效果很好,在分摊责任时,就事先做过估算,把他的劳力充分利用之余,但又给他们留有希望,让他们卖力地干,举个例,平整一块地,正常要十天完成,当他只用了八天就完成,可以省下二天的口粮和工钱,把这份口粮和工钱的一半赏给他,这就是刀切豆腐两面光,都有好处,当然,不可能平分,能分他三成或二成就不错了。”
“不错,一个人像懒驴一样磨工和像干自家活一样卖力苦干,差太远了,这样做挺好,气氛一片和气。”高力士一脸赞同地说。
李隆基也点点头说:“还是郑爱卿有主意,都算计到尽了。”
这是赞扬还是讽刺郑鹏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讪笑地说:“皇上谬赞。”
说着说着,一行人走到虎啸岭,李隆基看着山脚下标记着准备挖掘的隧道口,有些惊讶地说:“郑爱卿,看样子,这是要挖一条隧道”
“皇上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了,的确从这座虎啸岭挖掘一道隧道,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李隆基轻皱着眉头说:“这么大的一座山,开凿隧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耗资想必也巨大,为什么不选择绕过去,是不是征地方面出问题,或是像黑山坳一样,把这座山炸平呢”
郑鹏解释道:“皇上,虎啸岭跟黑山坳不同,比黑山坳大多了,要是选择炸山,不知要耗费多少火药,不划算,再说现在也是一个敏感的时候,在还没有证明自己的清白前,收敛一点;至于绕路,这一绕得多绕二三十里,太远了,不切合微臣的初衷。”
“知道避嫌就好,朕还以为你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呢,不肯绕路就是不肯将就,那就得多拿钱,郑爱卿,你的那点家底,说不定要折在这条路上。”李隆基突然感叹道。
七百多里的路,还是高标准,就是朝廷来做,户部和工部也得扯皮几年,又筹备几年才能成行,郑鹏硬是凭一己之力来修,就是李隆基也对郑鹏另眼相看。
“已经折在上面了,不瞒皇上,修路到现在,拿出的钱快一千万贯,连拙荆的嫁妆也动用了,一会管家就回家变卖物品筹钱。”郑鹏可怜巴巴地说。
李隆基没好气地说:“?朕一到就大献殷勤,就知另有用心,现在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
郑鹏几次把话题往钱上面引,李隆基哪能没看出来,只是故意不接话题而己,看到郑鹏在自己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还坚持不将就,要在虎啸岭下开挖隧道,心里暗暗动容,稍稍松口,而郑鹏随即打蛇随棍上。
“皇上英明,微臣为官清廉,就指着那点俸禄,手里的物业不大,平日开销又大,只有厚着脸皮向皇上求助了。”郑鹏笑容可掬地说。
长洛路十字还没有一撇,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可是手里攒下的钱不多,收入又很难一下子暴增,要是不尽快筹一笔钱,只能暂
913 公开筹借
“借钱,向老百姓借钱”李隆基有些疑惑地说:“郑爱卿,怎么个借法为什么不向亲朋好友借”
“有时候,人情比债大,再说微臣要筹的数目也很大。”
高力士有些疑惑地说:“郑将军的名气是大,可百姓也不能无缘无故借钱给你吧,刚刚郑将军也提到,需要筹备的钱款很大,普通老百姓手里没多少钱,得跟多少人筹备才够”
郑鹏信心十足的说:“公开筹备,不会拒绝亲朋戚友、大官巨富的钱款,至于老百姓肯不肯借,只要给予一定的好处,许以一定的红利,想必他们会很乐意。”
“什么好处和红利”高力士追问道。
“筹备的钱,每一百贯为一份,只要花上一百贯,就可以得到特制的凭证一份,凭着这份凭证,可以得到名仕酒坊送出的好酒一坛,拿着凭证,可以到我府上的帐房换回钱银,凭证持满一年,可以领取二贯钱的利钱,购买得越多,利钱和回馈也越多,当然,这只是初步构想,后面可能还有一些变动。”
郑鹏的话音刚落,李隆基一脸吃惊地说:“怪了,听郑爱卿的说法,不像老百姓存钱进银号,也不像郑爱卿借利钱,这方法倒是新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