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不过再惨也不值得同情,谁让他得罪自家夫君呢,活该!

    绿姝左右打量了一下,总感到好像少也什么,想了一下,终于想起有二天没看到郑鹏的贴身侍卫红雀,忍不住开口问道:“夫君,红雀姐姐呢,这二天怎么不见她”

    经绿姝一提,林薰儿也有好奇地问:“对啊,红雀姑娘不是夫君的贴身侍卫吗,要不是姝儿提醒,奴家都忘了这件。”

    贴身侍卫,应该是贴身保护主人的安全,红雀作为贴身侍卫,二天不见人,失职。

    郑鹏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说:“红雀姑娘这二天有点不舒服,感染了风寒,我怕她传给我,就让她休息几天,放心,没事的,现在出入都带好几个护卫,再说皇上也会派人暗中保护。”

    李林甫对郑鹏爽快地答应有些意外,还以为要费很多口水才能说服,不过他也没想那么多,因为二人的谈话卓有成效,第二天郑鹏就派人把黄金、白银送到了李林甫府上。

    跟轻飘飘的柜票相比,李林甫更喜欢实实在的真金白银,每次看着、摸着那些金元宝银元宝,心里就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满足。

    郑鹏表态全力支持征地,李林甫也把全副精力放在征地上。

    李林甫最喜欢郑鹏的一点,就是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这让李林甫省了很多解释的工夫。

    机会只有一次,李林甫不会客气,地价能压一分,相当于能赚一分,一开始吃相就不好,后面也不准备改了,充分发挥自己人脉和权力的优势,想尽方法压价,还跟当地的地主豪绅、官员勾结,大发征地财,对于那些敢反抗或要告他的人,也进行无情的打压,一时怨声沸腾,名声越来越差。

    郑鹏对李林甫的行为不闻不问,一门子心思放在修路上。

    逢山开路,逢水架桥,




919 李朝隐发难
    “李侍郎好”崔二向李林甫行了一个礼:“柜票有些不足,用金银和等值的财货交割,可否”

    小额的交易,用现金交易最好,而大笔的交易,多是柜票相对简单一些,一百八十万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崔二要先征得李林甫同意。

    李林甫闻言呵呵一笑:“当然没问题,最好全部用金银交易。”

    最喜欢就是真金白银,比起轻飘飘的柜票,金银财宝显得更有真实感,再说柜票取出来时,需要交纳手续费,一万贯至少要收一百贯,一百八十万贯,那可足足少了一万多贯,这笔手续费就能买上百名美婢了。

    崔二应了一声,没有半分拖延,马上进入交割环节。

    李林甫本以为这交交易会有大量的铜钱,没想到一箱箱从库房运出的钱箱打开后,那五颜门色的珠光宝气,快要把李林甫的眼耀花了:黄的是金,白的是银,还有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等上等宝石,最让李林甫砰然心动的,是一盒颗粒浑满、每一颗都指头般大的珍珠,要知道那么大的珍珠本来就难得,要找几十颗同样大小的珍珠,简直可遇不可求。

    只是一上手,见多识广的李林甫心里就知道,光是那一盒珍珠的价格不会低于三十万贯。

    郑鹏看到李林甫贪婪的目光,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上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李侍郎,真是抱歉,最近需要购置的东西太多,现钱给了出去,而这些财货还没来得及套现,需要用财货折现,给你添麻烦了。”

    “不麻烦,与人方便也就是与己方便。”李林甫有些憨厚地笑道。

    没问题后便是估值,李林甫身边有精于估值的人,经过点算后,惊喜地发现,郑鹏提供的金银财货,估量超过一百八十万贯。

    还以为郑鹏会在估价方面夸大一点,变相克扣钱钱款,没想到郑鹏在估值方面很大方,例如说一颗上品的猫眼石的估价是二千贯,实则给点耐心,多卖二三百贯完全不是问题,下人小声向李林甫保证,那批财货变卖后,价值在一百九十万贯以上,李林甫对郑鹏的表现非常满意。

    回去的时候,骑在马背上的李林甫,看着跟在身后运送财货的车队,一想到马车上的财货全属于自己一个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整个人轻飘飘的,感觉到天也清了,风也轻了,路边的花儿更加艳丽,就是道路二边的田舍奴,也显得顺眼了很多。

    一夜暴富。

    回到家里,马上让人搬进自己库房,在盯着下人搬的时候,李林甫突然皱起了眉头,旁边叮叮当当的,也不知在干什么。

    “怎么回事,隔壁的郭府在捣弄什么,吵死人了。”李林甫有些不耐烦地说。

    隔壁正好住着一名姓郭的的折冲都尉,因为是邻居的关系,李林甫跟他的交情还不错。

    二管家老洪恭恭敬敬地应道:“回郎君的话,郭府在修葺府第,已经弄了小半个月,不过郎君最近忙着外出征地,不知道也不足为怪。”

    李林甫有些好奇地说:“姓郭的过年前还嚷着花销大,入不敷出,这么快就有钱修葺宅子了”

    “是这样的,半个月前,有一辆马车马车失控,撞倒了郭府的一面墙,经过调解后,马车的主人拿一笔钱出来用作修葺之用,郭都尉相当于用别人的钱修自家的宅子,都乐开花了。”

    原来是这样,那马车的主人真是倒霉,撞倒一面墙,得给别人修宅子。

    得知答案后,李林甫也不再发问,看到下人搬钱箱时有些毛毛燥燥,连忙走过去一边责骂,一边指挥下人搬运财物。

    钱库就设在地下,李林甫盯着下人们全部抬进地下钱库,检查无误后,这才哼着小曲,亲自动手锁上地库的大门。

    心情好啊。

    除了一小部分钱补充到帐房,收益绝大部分都入库,没征地前,李林甫的地库里只有区区二千多贯现钱,空得可以跑老鼠,现在不同了,足足有价值三百五十万贯的财货,地下库房里的财货都堆积得像小山那么高。

    跟郑鹏打赌许下的承诺完成,狠狠地大捞一笔,而裴武氏也派人送来私信,说跑官的事进展顺利,让李林甫好好想想,怎么谢他。

    以前老是觉得郑鹏不安好心,防着郑鹏从中作梗,没想到事情得比想像中还要顺利,不管怎么样,现在钱都进自家钱库,李林甫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彻底放下,心情一好,当晚就让厨房设宴,跟家人好好喝一杯,就是李府的下人们也得到加菜的赏赐。

    李林甫的自制力非常好,当晚喝得大醉,第二天一大早准时起来,准时上朝。

    征地主要是因为承诺,顺便大赚一笔,对李林甫来说,权力才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上朝后,先是议论政事,眼看议论得差不多时,高力士出列,大声叫道:“众臣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眼看朝会就要结束时,御史大夫李朝隐大步出列,朗声说道:“皇上,微臣有事要启奏。”

    看到李朝隐出列,不少大臣心中一凛,站在人群中的李林甫也瞳孔一缩:御史台的人,没一个是好惹的,特别是李朝隐,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出列,十有**不是好事。

    李隆基也楞了一下,很快开口道:“准!”

    “皇上,微臣要弹劾的,就是站在朝堂上的吏部侍郎李林甫,李侍郎在征地期间,勾结土豪劣绅,鱼肉百姓,以至民怨沸腾,这里有十三份状纸,全是状告李侍郎仗势欺人的状纸,请皇上过目。”

    果然是针对自己,李林甫眼里闪过一丝寒芒,不过他没有说话,反而稍稍低下头,低头时用眼角瞄了太子李瑛一眼,看看李瑛有什么反应。

    让李林甫失望的是,李瑛面无表情,不悲不喜,好像事不关己一样眼观鼻、鼻观心,很明显,在李瑛的眼中,已经把立场不定的李林甫给边缘化,两人犹如战略同盟般的关系,已一去不返。

    李隆基有些意外地说:“哥奴上朝了”

    李林甫为郑鹏征地,还是告假去征,这件还是李隆基亲自批准的,李朝隐的话,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

    “微臣拜见皇上。”听到李隆基的话,李林甫主动出列,恭恭敬敬给李隆基行礼。

    李隆基看了看李林甫一眼,点点头,让他平身后便不再多言,示意高力士把状纸拿上来。

    让李隆基惊讶的,不是看到阔别已久的李林甫,而是李林甫的出现,意味着长洛路的征地全部完成,这速度,很可以了。

    看完状纸,李隆基让高力士把十三份状纸拿给李林甫,沉声说道:“



920 黄梁一梦
    李林甫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很快说道:“这种事,本来不想说的,看形势,不说是不行了,老实说,替郑将军征地,是因为在一场赌约中输了,本应不拿报酬,?不过郑将军大气,坚决要给,给了十万贯作为跑脚费,不拿还不行,这钱太烫手,受之有愧,上早朝前已让犬子拿其中的九万五千贯捐到大慈恩寺,用作施衣粥之用。”

    征地的事,动静那么大,李林甫早知有人会跟自己发难,提前作了准备,签字画押等手续一步不落,帐面做得无痕可查,最重要就是得到郑鹏的承诺,永远不公开给自己征地的价格,作了不少承诺后,精明的李林甫连写给郑鹏的亲笔收据也全部拿回,不夸张地说,就是郑鹏想反口也没有证据。

    对李林甫来说,只要不是铁证如山,打死也不承认。

    李朝隐并不找算放过李林甫,面无表情地说:“征地之事,民间早已民怨沸腾,更有百姓因为征地之事弄得家破人亡,李侍郎真是好口才,三言二语就撇得一干二净。”

    “有句话不知李御史有没有听过,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不瞒李御史,郑将军这次修的路,规格高、路途远,要征的地很多,时间又急,某分身乏术,很多事都是让下人去跑脚,若然他们有做得不好或做得过份之处,还请李御史提出来,情况属实的话某也绝不包庇,定将他们重重惩罚后再交由法办。”李林甫一脸正色地说。

    李林甫也不敢把事说得太满,给自己留有足够的余地,真有事,也可以把下人或合伙的人推出去顶罪。

    “十万贯的报酬,拿出九万五千贯作善事,辛劳一年只拿五千贯,李御史真是宅心仁厚”李朝隐冷笑地说:“昨日李侍郎从冠军候府运回大笔财货,这件事长安城很多百姓都亲眼目睹,想必李侍郎不会否认吧。”

    “有这事”李林甫大方承认:“征地需要的费用太多,郑将军修路建桥,这是一件大好事,这也是某尽心尽力帮忙的重要原因之一,征地不仅是一项工作,也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有时郑将军周转不灵时,某从亲朋戚友处调济一下,垫支了不少,诸位同僚也清楚,郑将军为了修路,想了很多办法,前二天还公开集资了一笔钱,有了钱,就把前面垫支归还,哦,对了,听说李御史也派下人兑换了凭证哦。”

    御史台这帮人的手段,李林甫非常清楚,喜欢捕风捉影,有枣没枣,先捅几竿再说,反正他们负责监督、弹劾百官,而调查取证则是刑部的事,再说御史台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隔三差五弹劾官员,李林甫熟谙为官之道,自然不怕李朝隐。

    李朝隐肯定不说自己图赠送的美酒,也看中承诺的那笔利钱,闻言一脸正色地说:“郑将军修路是福泽子孙后代的事,老夫为善不甘人后,不用向李侍郎报备吧”

    “不敢,只要李御史不要无中生有、无的放矢即可。”

    “李侍郎不用阴声怪气,有句老话说得好,百姓心里有一把称,别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做过什么,自己心知肚明。”

    “是吗”李林甫毫不怯色地反驳:“呵呵,要是李御史有证据,刑部的方尚书就在朝堂上,把证据交给他即可,虽说某很支持御史台的工作,但容忍度有限,若是再抵毁,某就要告李御史一个诬告之罪。”

    “停”李隆基皱着眉头说:“这里是朝堂,不是集市,吵吵闹闹也不嫌事大,此事容后再议,散朝。”

    看到二人争论了那么久也没什么干货,估计再扯皮下去也没结果,武惠妃说散朝后给李隆基一个惊喜,李隆基一直期待着,哪里有心思看两个老臣在这里吵吵闹闹。

    再说二人吵的事,还与郑鹏有关,在李隆基心中,李林甫是大唐宗室,自家人,天下都是大唐宗室的,就是李林甫拿点好处也不是大不了的事,不是李林甫拿好处,就是郑鹏从征地中得利,省钱也是为了办实事。

    一句话,在李隆基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

    退朝后,李林甫在朱雀门又碰上李朝隐,双方相互嫌弃地冷哼一声,一个朝东,一个朝西,各奔东西。

    李林甫回到府中,一向注重养生的他先补了一个回笼觉,大约睡了半个时辰,起床稍稍梳洗一下,正好赶上吃午饭。

    “郎君,喝了这盅人参炖鸡汤,奴家亲自炖的,都炖了二个时辰。”

    “这块鹿脯不错,郎君尝尝。”

    “奴家敬郎君一杯。”

    席间,新纳的小妾香菱一边秋波暗送,一边小心侍伺着,把李林甫哄得心花怒放。

    吃饱喝足,香菱给李林甫斟了一杯热茶,然后很贴心给李林甫捶腿。

    看着美艳、乖巧的香菱,李林甫心中一动,笑着说:“小浪蹄子,最近表现得这么好,说吧,想要什么”

    “侍伺郎君,是奴家的本份,不敢有要求。”香菱小心翼翼地说。

    李林甫伸手轻轻捏了一下香菱那张吹弹可破的小脸蛋,笑呵呵地说:“给你机会,再不说,以后可不要说不疼惜你哦。”

    香菱眼前一亮,一双如黑宝石的眼眸转了转,很快有了主意:“昨晚无意中听郎君跟管家说新入库的那批财货,又是珠珠又是宝石,奴家听得好生羡慕,郎君能带奴家瞧一眼,长长见识”

    难得李林甫心情这么好,有机会充实自己的私己,香菱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自己二八年华嫁给一个老叟为妾,不就是图个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吗张口要,显得有些贪婪,知道李林甫得了一批价值不菲的财货,还不如去库房里挑。

    拿钱到外面买和到库房里挑,自然是到库房里好,也显得自己懂事。

    “好,就依了你这个小浪蹄子。”李林甫笑容可掬地说。

    香菱的小心思,李林甫哪会看不出来,不过他也不意这点小钱,最近香菱表现不错,理应奖励一下,再说香菱是自己的小妾,东西给她,相当于左手交右手,一想到那批巨大的财货,李林甫心里也有点庠庠的,上次还没看个仔细,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再欣赏一番。

    那杯茶还没喝完,李林甫揣上钥匙,携着香菱,去钱库巡视。

    “好了,你们都在这里候着,没我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打开钱库的大门后,李林甫对一旁的二管家说。

    二管家老洪恭恭敬敬地说:“老奴得令。”

    说话间,老洪把火把双手递给李林甫。

    钱库建在地下,没有光线,需要火把照明。

    李林甫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搂着美妾香菱的腰肢,有些迫不及待向下面走。

    刚走几步,香菱突然用香帕掩着鼻子说:“什么怪味,好难闻。”

    不用香菱提醒,李林甫早就闻到了,闻言一脸铁青地说:“肯定是那些不知死活的田舍奴随处拉撒,回头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尿骚味,李林甫猜想有下人搬运财货时,趁人不注意,在钱库里随地撒尿,回头查出来,直接把那玩意儿废了,让他以后一撒尿就想起。
1...440441442443444...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