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这次寿宴设在御花园,算是家宴,不是国宴,邀请不是邀请个人,多是邀请一家,当然,就是一家也有人数限制,每家都安排坐在同一张桌上,桌是四方桌,也就是坐四个人。

    像李林甫,光是儿女都有五十人,再加妻妾,那得准备多少席

    绿姝和林薰儿应了一声,一起坐了下来。

    “都坐下,不要喧哗。”这时邻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郑鹏扭头一看,顿时苦笑一下,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不是冤家不聚头,刚想以李林甫作例,没想到李林甫就坐在自己旁边。

    李林甫一行四人,李林甫夫妻,然后是两个儿子,李岫和李屿,郑鹏注意到,李屿抱着一个用绸布包着的盒子,要是没猜错,里面十有**是送给惠妃的寿礼,而御花园里,很多人都抱着大小不一的礼盒,都是给武惠妃准备的贺礼。

    郑鹏在打量李林甫一行的时候,李林甫也在观察的着郑鹏,刚才郑鹏三人说话时他就竖起耳朵在听,听到绿姝和林薰儿都得到惠妃娘娘的赏赐时,又是眼红又是羡慕:自己花了那么多钱讨好裴武氏,连自己都“送”了出去,还有宗室这层身份的加持,这才坐在第三排,而郑鹏都停职了,还可以会在这里,他的妻妾还没开宴就得到武惠妃的接见,连赏赐都有了。

    差距也太大了吧。

    “郑将军,真是巧了。”

    “是啊,没想到跟李侍郎坐在一起,巧啊”李林甫装作漫不经心地说:“惠妃寿宴,不知郑将军准备了什么贺礼”

    这次寿宴不设登记,也就贺礼要当众献上去。

    李林甫为了在寿宴上出彩,挖空心思准备了一份特别的贺礼,看到郑鹏两手空空,忍不住问道。

    自问阅人无数的李林甫,有点猜不透郑鹏,不知为什么,一碰上郑鹏,总感到被他压一头的感觉。

    “对哦,郑将军,这次准备了什么贺礼”一旁的张九龄也好奇地附和道。

    真是巧,李林甫的席在左右,而张九龄坐在右边,这算什么,左奸右忠

    郑鹏笑呵呵地说:“宫中什么也不缺,寻常的物件也看不上,知道惠妃娘娘喜欢喝酒,正在酒坊里还有点上好花雕,就献上二坛,二位又给惠妃娘娘准备什么贺礼呢”

    张九龄淡然一笑,开口说道:“某有个亲戚,多在雷州走动,无间中得一颗还不错的南珠,就讨来献给惠妃娘娘。”

    “原来是南海奇珍,李侍郎又准备了什么贺礼”郑鹏把目光投向李林甫。

    李林甫打了个哈哈,很随意地说:“最近家里事多,一时也顾不上,就送点寻常女子用品,惭愧,惭愧。”

    郑鹏用眼角瞄了李林甫一眼,面上没说什么,心里冷笑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武惠妃这次寿宴,私人性质大于公事,有没有请太子李瑛不清楚,反正宴会上没看到李瑛,而跟武惠妃不对眼的李林甫出现在这里,位置还这般靠前,不用说,肯定有人为李林甫铺路,铺路的人,十有**是李林甫的老相好裴武氏。

    据黄三送上来的情报,李林甫最近跟裴武氏走得有点密。

    没想到李林甫还有吃软饭的能耐,郑鹏都有点服他了。

    这时越来越来宾客在太监或宫女的带领下过来坐下,郑鹏也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像尚书右丞韩休、兵部尚书王睃、户部尚书杨崇礼、中书令萧嵩等等,熟悉的人看到,相互招呼,郑鹏、李林甫和张九龄都属于人缘不错的那种,不时有人上前跟两人打招呼,郑鹏、李林甫和张九龄都忙着应酬,也没有多说什么,绿姝和林薰儿也坐不住,站起来笑着跟那些参加寿宴的妇人打招呼。

    折腾了二刻多钟,郑鹏口都快说干了,这才把那些人应付过去,坐下来后,一连喝了两杯茶水,这才感到喉咙好受一些,回过神看看四周,郑鹏顿时又感叹起来。

    听宫女说这次宴开一百九十九席,请的都是皇亲国戚、朝中重臣,现在正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刻,原来雅致的御花园挂满了各种精美的灯笼,就连花园里的栏杆、树木也饰以锦绫,在宫女和太监的精心打扮下,宛如仙景一般。

    现在正是大唐盛世,国库充盈,百姓富足,李隆基可以肆意挥霍的时候,要知李隆基最喜欢排场,最宠爱的妃子摆寿宴,自然不吝啬,怎么奢侈怎么过,现场布置得金碧辉煌,不过郑鹏感叹的不是豪华的寿宴,而是大唐这种开放、包容地风气。

    论




929 抛砖引玉?
    “好,好,瑁儿有心了。”武惠妃拿着儿子送上的黄金蟠桃,眉开眼笑,看着儿子,眼眸里满是宠爱。

    武惠妃得到李隆基的宠爱,自己也很争气,一胎接着一胎,不停地生儿育女,让武惠妃伤心的是,前面二个儿子都夭折,第一个儿子李一,很少自己替儿女取名的李李隆基,亲自给他取的名,在古代?,“一”代表的意义有很多,其中包含天的意见,足以看出李隆基对他的器重,可惜不到二岁就夭折。

    第二个儿子李敏,颜值极高,用“貌丰秀基图画”来形容,李隆基对他也非常喜爱,可也没活成人,没了二个儿子,武惠妃对李瑁格外珍重,请李隆基封其为寿王,平日待他如珠如宝,放在手心怕摔了,含到嘴里怕化了。

    对武惠妃来说,最高兴不是收到儿子精心准备的礼物,而是看到儿子李瑁长大成人。

    十四岁,算是成人了。

    李隆基满意地点点头:“寿礼尚可,不枉你阿娘这般疼你,往后要多孝顺你阿娘。”

    “儿臣谨遵父皇意旨。”李瑁不敢反驳,恭恭敬敬地说。

    李瑁退下后,一早准备好的咸宜公主走到武惠妃面前,学寿王一样跪倒在上,大声说道:“咸宜一拜,祝阿娘身体康健,仙颜永驻,益寿延绵;二拜,祝阿娘万事如意,笑口常开;三拜,祝阿娘与父王美满恩爱,日月共辉。”

    咸宜说一句,就拜一次,拜完三次,一旁的宫女把一个锦盒递到咸宜公主手上,由咸宜亲自献给武惠妃。

    高力士打开礼盒,打量一下,很快大声说:“咸宜公主献上松鹤延年灵犀宝梳一支,为惠妃娘娘祝寿。”

    灵犀是传说中的灵兽,其角中有白纹如线,贯穿两端,能感应灵异,用灵犀角制成的梳子,据说越梳头发越乌黑浓密,珍贵异样。

    “咸宜长大了,这份贺礼阿娘很满意,快快起身。”武惠妃一脸宠溺地说。

    为了得到李隆基的宠爱,武惠妃一边对李隆基百般逢迎,一边想方设法打压潜在的敌人,以达到“独霸”李隆基的目的,别看武惠妃一脸慈眉善眼,可下起手绝不心慈心软,虎毒儿不食儿,对自己的儿女发自内心的宠爱。

    咸宜公主刚退下,一名太监毕恭毕敬地向武惠妃行礼:“太子殿下身子不适,不能出席惠娘娘娘寿宴,特命老奴携贺礼前来,祝惠娘娘娘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惠妃脸上不喜也不怒,很淡然地说:“太子有心,代本宫谢过太子。”

    说到这里,惠妃开口道:“丽珠,收下吧。”

    一旁的贴心宫女应了一声,走到太监面前收下锦盒,随手交给另一名宫女,由始置终都没有打开看什么,也不经过高力士,也就没有大声唱礼,刚才还喜气洋洋的寿宴现场,突然多了一丝尴尬。

    “惠妃娘娘和太子,成见很深啊。”绿姝压低声音,一脸八卦地说。

    郑鹏小声应道:“二人早就斗得不可开交,就差没兵刃相见,现在连表面的和平也不能维持,太子和太子妃都不亲自到场贺寿,倒是明智之举。”

    太子没表现出足够的孝心,武惠妃也没表现出宽容,就算在公众场合,双方都不掩饰彼此时的嫌弃,可见斗争之激烈。

    也对,寿王都十四岁,可以跟李瑛一争了。

    林薰儿压低声音说:“那个丽妃真不是东西,差点把我们坑了。”

    要是被丽妃的人接到含象殿,到时武惠妃怎么想

    “慎言”郑鹏连忙说:“宫廷的斗争,我们看个热闹就好,千万不能掺合其中,免得自己找不自在,弄不好还要折在里面。”

    绿姝和林薰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就在三人密议的时候,一众来宾选择无视刚才那段不太和谐的小插曲,继续向武惠妃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负责唱礼的高力士好像打了鸡血一般,大声唱起礼来:

    “中书令萧嵩,献上金玉如意名一柄,为惠妃娘娘祝寿。”

    “户部尚书杨崇礼,献上天官赐福金饰一套,为惠妃娘娘祝寿。”

    “申王献上万寿图一幅,为惠妃娘娘祝寿。”

    “中门门下平



930 高力士做托
    武惠妃对李林甫的印象很一般,觉得李林甫太狡猾了,二面三刀,不能信任,现在李惠妃得势,想投靠的人有如过江之鲫,没必要用到像李林甫这种立场不坚的人,可架不住裴武氏的请求,而高力士也有帮李林甫说话,不用僧面看佛面。

    实在推不过,看在裴武氏和高力士的面子上,给了李林甫一个机会,邀请他到宫中赴自己的寿宴。

    刚才那么多人祝贺,听祝福都听到起耳茧,收贺礼收到手软,武惠妃差点忘记了李林甫的存在,直至李林甫主动站出来献礼,不管怎么样,在这么多人面前,给他一点面子。

    李林甫不顾武惠妃想什么,把声音提高了八度,大声说道:“微臣不才,无意中得到的一件宝物,自知福缘浅薄,知道怀壁其罪的道理,特献与惠妃娘娘。”

    “李侍郎破费了,收下吧。”武惠妃淡淡地说。

    答应过要给李林甫面子,武惠妃尽可能和颜悦色。

    这时包着宝盒的红布已揭开,高力士看到巧夺天工的宝盒,明显有了不少的期待,接过来时手微微一沉,比想像中的还要重,郑鹏稍稍一上手,就知宝盒子的材质很上乘,而包镶四角的,也是成色很好的真金。

    还真舍得,光是这宝盒就价值不菲。

    高力士打开宝盒,看到那面铜镜时,开始没觉得什么,一拿出到手里,马上察觉到它的不平凡:镜背极为精巧,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人物,栩栩如生,廖廖几刀就有了神韵,还不怕费时,饰以黄金,最难得的是,也不知镜子是什么材料制成,不像铁,比铜轻,就镜面的清晰度来说,比市场上最上等的铜镜还要好上三成。

    绝对是一件宝贝。

    高力士只是稍稍一打量铜牌镜,就知自己猜不出它的来历,往宝盒下面一看,嘴角很快就有笑意:箱底有一张介绍这件贺礼的纸条。

    贺礼那么多,要当众展示、唱出来,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见识也不可能全能鉴定出来,还是要求在很短的时候内鉴定出来,为了不说错,每一份贺礼都要写一个单子,注明送礼人、礼品的名称、来历等等,要是唱礼单的人认不出,直接读纸条即可。

    走马观花看了一遍,高力士心中了然,很快大声说:“没想到,临了来一个大惊喜,诸位,请允许咱家卖个关子,提个一个小小的问题,陛下,老奴想玩个小说,为娘娘的寿宴增些趣味,请陛下恩准。”

    高力士虽说是寿宴的主持人,有李隆基坐镇这里,肯定要征求李隆基的意见。

    “爱妃,意下如何”李隆基想也不想,就把这个问题交给武惠普妃。

    喜欢,就玩;不喜欢,直接停止。

    武惠妃哪会在这种问题上拂李隆基的意,再说也要给高力士一个面子,闻言掩嘴一笑:“臣妾全凭陛下作主。”

    李隆基觉得气氛稍稍有些沉闷,闻言大手一挥:“准了。”

    高力士连忙谢过李隆基和武惠妃,然后大声问道:“诸位,我们都知道惠妃娘娘国色天香,是大唐的第一美人,这事相信在场没人质颖,咱家想问的大唐以前,哪一位美人的名声最响”

    “当然是萧皇后,当年艳名可是远播海内外。”萧嵩第一个站出来发表意见。

    “不对”一名姓王的少卿笑着附和道:“要说第一美人,肯定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所说的阴丽华,不是有首诗吗,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张九龄很给高力士面子,主动参与讨论:“某以为,第一美人不仅要有如花的容颜,还要高贵的品质、超人的才华和高尚情操,第一美人当属王昭君,王昭君出塞,以一己之力维系了半辈子的和睦共处,把第一美人的声誉放在她头上,当之无愧。”

    “非也,像春秋之西子、三国之貂蝉,同样有以身伺狼、舍己为人的精神。”杨崇礼也来了兴趣,开口发表了意见



931 似曾相识
    吊足了胃口,高力士笑着说:“那些已逝去红颜的美人,我们已无缘相见,谁是第一美人,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话题,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众人传出一阵善意的喝倒采声,高力士话音一转,很快说道:“美人的容颜我们是无缘亲眼目睹了,不过我们可以领略一下美人们用过的宝物,也算是睹物思人,诸位请看,这是吏部李侍郎送上的荑光镜,为惠妃娘娘贺寿。”

    说话间,高力士已经拿出那面镜子,高高举起。

    荑光镜

    在场大部分都是博学、见识广的人,听到荑光镜,再联想高力士的话,马上猜出荑光镜就是以西施命名的镜子。

    “荑光镜那可是以西施命名的镜子,看起来真是精美。”坐在第一排的裴武氏有些惊讶地说。

    只知李林甫花了不少心思准备礼物,但准备什么礼物,裴武氏还真没过问。

    “高公公,这面夷光镜看起来有些不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人群中有人大声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高力士举高镜子,大声介绍说:“这面宝镜,相传是范蠡为西施打造,采用一块天外玄铁请名匠打造,重量比铜要轻,而镜面照得比铜镜清晰很多,可以说世之罕有。”

    “有趣,高公公,让本宫瞧瞧。”武惠妃也来了兴致,满心欢喜地说。

    高力士一听,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把荑光镜献给武惠妃。

    武惠妃拿过一看,果然很轻巧,照了一下,意外的清晰,?翻来覆去看了一会,满意地说:“李侍郎有心,这份贺礼,本宫很喜欢。”

    李林甫一听,满心喜欢地道谢,然后退了下去。

    刚坐下,看到郑鹏若无其事地跟妻妾在说笑,李林甫一下子又不平衡起来,眼珠子转了转,故意提高声音说:“在场就剩下冠军候一人,冠军候压轴出场,不知有什么奇珍让我等开开眼界呢”

    凭什么寿宴还没开始,郑鹏的家眷就得到惠妃的奖赐暂停了职务还能坐得这么前,刚刚听郑鹏说准备不足,李林甫哪肯放过让郑鹏丢脸的机会,当场挤兑起郑鹏来。

    钱库被盗,李林甫气得牙齿快要咬碎,恨不得把郑鹏煎皮拆骨,偏偏找不到证据,也动不了郑鹏,只能硬生生吞下这口气,郑鹏为了修路,又是公开筹资又是变卖物品,不会穷到连一份体面的贺礼都拿不出来吧像了,剩下他一个人没送礼,假装跟身边人聊,装作没有这回事,十有**是没准备好,要不然,早就进献了。
1...443444445446447...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