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孙大眼的组员也受赏赐,每人的工匠等级都提升了一级,别看只是提升一级,可这一级可以提升很多待遇,除此之外,李隆基还赏赐给孙大眼所在的团队一万功绩点。
火器署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除了指导的郑鹏,其余的全是奴隶,为了保密起见,他们终身不得接触外人,也不能离开火器署的范围,钱和官职对他们没有意义,功绩点可以在火器署换兑换各种物资,包括用功绩点兑换各种物资给外面的亲人,一万功绩点看似不多,要知在火器署内,一只肥鸡只需要一点功绩点,二十个功绩点可以兑换一头肥羊了。
作为火器署的一把手兼设计师,郑鹏的首功谁也抢不走,得到的赏赐最多,除了破格赏了金鱼袋外,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一大堆。
赏赐看似来,除了能提高逼格的金鱼袋外,其他的对郑鹏来说可有可无,不过郑鹏也不在意。
以郑鹏对李隆基的理解,李隆基不会这般小家子气,要是猜得不错,应是在自己儿子的生辰宴上给予补偿。
一想到儿子,郑鹏心里泛起一股暧意,自己的血脉有了传承,对了,崔源那老头一直催着自己起名呢,这件事可不能拖,还有...也不知兰朵和孩子怎么样了,这件事早晚得解决啊。
郑鹏跟兴奋莫名的孙大眼叮嘱几句,主要还是让他再接再励,改进火器,指点一下他研究的方向,二人还商议在火器署里建立独立的铁匠铺,专门研究适合打造火器的材料,一直商议到响午才离开。
换作平日,碰上这种喜事,郑鹏会跟工匠们吃个庆功宴,来个一醉方休,大不了在火器署专属的厢房内休息一晚再走,不过现在不同,心里多了牵挂的人,是时候回去看看儿子了。
长洛路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问题,郑鹏一时还真走不开。
回到家里,还没看望绿姝和儿子,就看到崔源架着二郎脚在品尝,看到自己回来,脑袋偏了偏,示意郑鹏坐下说话。
郑鹏刚坐下,崔源就开口问了:“去了火器署?”
“是。”
“皇上心情如何?”
“尚好,龙颜大悦。”
崔源眼光在郑鹏腰间的金鱼袋停留了一下,点点头说:“看出了,连金鱼袋都授了,这样看来,新式火器的检验没问题,如此一来,不仅新军的领军人选可以确定,想必新军的武器也有着落。”
退而不休是崔源的工作模式,郭子仪回京的事崔源知道,郑鹏提议建立新军的事崔源知道,就是李隆基有意栽培郭子仪成为新军统领的事也清楚,当然,新军是郑鹏提议的,看来这次主外的御林新军很快就会提上日程。
对郭子仪来说,这是他仕途一个新起点。
没等郑鹏说话,崔源突然开口说道:“建立一支新军也不错,现在大唐的军队,除了戍边的那点兵丁还有点血性,其余多是不堪重用的花架子,是时候变一下了。”
郑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没有经历战场历练、没有见过血的士兵,战斗力有待提高,练一支新军补充一下新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唐现在还是实施府兵制,这种制度有利有弊,刚刚建国的时候,为了好日子,将士都为了爵位军功,浴血奋战,是一支敢打敢拼的无敌之师,然而,随着大唐国力的不断增长,战争越来越少,别看大唐差不多年年有战事,但大多都是负责守一部分将士能参与战斗,大部分士兵已多年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
都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有时难的不是敌伺在四周的敌人,而是自己的冲劲在太平盛世中慢慢被腐蚀、消耗,给大唐注入一些新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大唐最重要的拐弯点。
李隆基一个饱受争议的皇帝,大唐在他手中变得极盛,又从他手中变得极衰,他一手缔造了让无数的后人向往的盛世大唐,又一手将这个让无数人梦回的大唐盛世推入深渊,可以说李隆前半生有多成功,后半生就有多糊涂,除了李隆基贪图美色享乐外,与大唐的兵制也有关系,设立的节度使权力过大,手中不仅兵精将广,将士还骁勇善战,外重而内轻,以致手握大权的将领心生异心、窥视大宝。
“好了,这事不能一蹴而就,还要做一些功夫,朝中的决议,老夫退了,你也算了远离了朝堂,这些事尽可能多看少说。”
这算是长辈的教导,郑鹏也不跟他抬讧,连忙应了。
崔源干咳二声,从袖中拿出一张纸递过来:“公事说了,谈谈私事吧,不对,是家事,飞腾,这是老夫找高人议的几个名字,五行和命格皆有兼顾,你挑一个合格的。”
对崔源来说,最重要就是这件事,这也是他坐在这里等郑鹏的目的。
孩子人出生才几天,这取名的速度可以说是杠杠的。
郑鹏知道崔源很重视孩子,还在腹中就盘算名字的事情,取了一大堆,男女都有,现在就是从中挑选合适的就行,崔府中也有眷养占卜吉凶的能人异士,普通人家取个好名字有点困难,但对崔源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只是一看这些名字,郑鹏露出苦笑神色。
“什么表情,难道老夫起的名字不好吗?”崔源一直在观察郑鹏的脸色,看到郑鹏的表情后,当场不满了起来。
郑鹏有些为难地说:“也不是不好,只是有点一点点怪....”
“说,哪个怪!”看到自己的取的名字被质疑,崔源当场就不满起来。
有些人越老,好胜心反而就是越强,崔源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郑鹏指着排在第一个的“郑崔雄”说:“这个名字,别人一看就像双姓,要是直呼其名,会引起别人误会的。”
姓郑名崔雄?有这样起名字的吗,明明是郑家人,一取这个名字,感觉像是改了姓一样。
“肤浅”崔源振振有词地说:“先别说孩子取双姓自古有之,再说崔雄这名字取自诗经南山”
说罢,崔源自顾念起了诗经.南山篇: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念完,一脸鄙视地说:“听清楚没有,崔雄二字取自诗经,有根可查有理可鉴,还说是什么大才子,这都看不出。”
郑鹏看着一脸倔强的崔源,有些无奈地说:“大父,这山和雄狐跟名字联系不大吧,再说这首诗晚辈也拜读过,其实是讽刺鲁桓公和文姜的,诗中很多事有待商榷,从这首诗经中取名,似有不妥吧。”
据《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同去齐国,原先就与文姜有**关系的齐襄公趁机又与文姜私通,被鲁桓公发觉,谴责了文姜。文姜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酒宴请桓公,将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驾车送桓公回国,在车子里扼死了桓公。此事传开后,齐国上下引以为耻,便作了这首讽刺诗。诗的一二两章讥刺齐襄公荒淫无耻,三四两章责备鲁桓公懦弱无能,对妻子不严加管束。
作诗讥刺本国及鲁国的君主,不能不有所顾忌,在遣词用语方面要避免过于直白显露,而只能用隐晦曲折的笔墨来表现。此诗很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如第一章用雄狐急切求偶来暗射齐襄公急切觊觎回娘家的文姜,第二章用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来比喻世人都各有一定的配偶,暗中影射齐襄公**的无耻行为。既鞭挞了讽刺对象,又不让别人抓到任何把柄。
妙书屋
986 薰儿寻亲
崔源有些不服气地说:“话可不能这样说,南山之雄伟,不显得有气魄吗?狐是灵兽,雄狐不仅是狐中之长,还暗指是男性,崔雄博取二家之长,又何不可?”
“这名字是不错,不过容易惹人争议,长大后有人拿这个作文章笑话,那就不美了,要是没条件,我们将就一下没事,不过现在有这个条件,可以慢慢选,对吧。”郑鹏心情不错,也不想跟他争执,婉言劝道。
连诗经都搬出来了,这老头为了给自己正名还真没少下功夫,郑鹏有点无语了。
郑鹏的话很有道量,崔源也反驳不了,虽说心里有些不太情愿,不过还是指着第二个名字说:“暧,看看这个如何?”
崔思源?
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思源?思念崔源?这老头这般自恋,起个名字让后辈思念他的?
“如何?”崔源瞄了郑鹏一眼,径直开口问道。
虽说离开了工作岗位,可崔源在郑鹏面前依然强势,事实上他也不需要看郑鹏的面色行事,相反,郑鹏在很多事上还要请教崔源,有时还不得不借一下他的光。
郑鹏有些纠结地说:“名字看起来不错,就是不知有何深意?”
崔源最近二年越发变得平易近人,没了在位时的咄咄逼人,更像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当他的气场突然全开时,郑鹏都泛起一种心悸的感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是无牙,老虎依然是老虎。
干脆让他说说哪里好,看看这个变成老顽童的老头怎么把他的“小心思”圆回去。
“根据时辰八字,孩儿是五行缺水,源是不仅有水,可补其中不足,这是其一,其二思源这名字取自饮水思源这个词,有种说法是水为财,能饮水也就是得了财,跟你这个掉到钱眼里的家伙正好相衫,说不定还能旺你的财呢。”
说到这里,崔源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瞄了郑鹏一眼,继续说道:“最后一点,就是让孩子要学会饮水思源的道理,学会感恩,只有感恩的人,才会走得更远,飞腾,你说这名字起得好不好?”
崔源心里有些不甘,以郑鹏的能力和功劳,别说区区一个候爵,就是异姓封王也不是梦,偏偏他人在朝堂,心在江湖,整天啄磨一些看似无边又花费巨大的事,不知明里暗里劝了多少回,嘴上说得好听,可没一句听进耳里,这让崔源非常无奈。
“好,挺好”郑鹏察觉崔源的不悦,也不好说不好,只能应付着。
“那决定用这个名字了?”崔源心中一动,眼里多了几分希冀。
郑鹏笑着说:“名字可是要陪伴一生的,不能草率,就是上街买点东西,还得货比三家呢,这纸上不是还有很多吗,先把这个名字列入候选,多选几个好,到时来个优中选优。”
“有点道理,行,再看看,老夫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看到郑鹏顺着自己的意,崔源心情大好,欣然同意。
接下来的名字,多是郑海博、郑洋陵一类,郑鹏算是看明白了,崔源那老小子起的名,怎么也要跟博陵崔氏沾点关系才行。
见识了崔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脾气,郑鹏也没有反对,选了几个不错的名字,说要跟绿姝商量一下,崔源这才放过郑鹏。
起名的事一直磨了几天,郑鹏都有点烦了,找个由头让崔源和绿姝自行协商,自己躲工地去,长洛铁路正是建设的关键,每天都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在郑鹏心中,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要是取个好名字就能大富大贵,那谁还用努力?华夏那么多人,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在百家姓内,同名同姓的人不知有多少,然而,同名同姓不同处境的人多了去。
再说崔源也是一片好心,他乐意忙就让他忙去。
让郑鹏没想到的是,绿姝对自己的事不是很在意,但对儿子的事格外在乎,崔源挑的几个名字都不合她的心意,爷孙二人天天凑在一起商量,听说不仅请了精通易学的高人,还搬出不少古典,足足折腾了一个月,最后在孩子满月前的一天,取了一个二人都满意的名字,思远。
既思念根源,也有远大的目光和理想,再说远和源也近音,多少照顾崔源的脸面,崔源跟郑鹏提的时候,郑鹏一口就应了下来。
名字取好后,崔源又闲不住了,主动请缨策划玄外孙郑思远的百日宴,忙得不可开交的郑鹏简直就是求之不得,很爽快答应。
折腾了一个月的名字终于取好了,而新军的事尘埃落定。
崔源没有骗郑鹏,新军很快成立,而新军的督军也是郭子仪,只是成立的过程有些转折,先是郭子仪被人弹劾用兵不当、贪墨军粮军资、用人唯亲等等十八条罪状,朝中一番争议后,郭子仪被撒去将军一职,改督领新军神火营。
神火营是李隆基新设的新军,对外宣称是用作巡视大唐皇室的产业,编制只有一千人,从边疆统领超过五万精锐的将领变成一个统御千人的营正,即使配备了火器,也是贬黜,一时间不少人冷静嘲热讽,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郭子仪是明降暗升。
郑鹏猜得出,神火营有点像当年的万骑,万骑在唐朝军队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它本来是唐太宗组织的一直贴身骑射部队,最初只有百十来人,号称百骑。这些人都是从官奴隶和少数民族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打扮的与众不同,平时穿着虎皮纹衣服,跨在豹纹装饰的马鞍上,整天跟在皇帝身边,专门负责在皇帝出门打猎的时候随行左右,捕杀猎物。后来随着皇权逐步加强,这支队伍的规模也日渐扩大,达到一千人左右。曾参加过重俊政变。后来阵前倒戈,使中宗渡过危机,中宗后来把队伍的规模扩大到一万人左右,号称万骑。
要是没猜错,玄宗有心效防先帝太宗一样,创立神火营,先是埋下一种子,然后发芽、成长。
时间的年轮永远向前,郭子仪得到任命后,没有半点抱怨,很快在万骑中挑了一千人开始组建神火营,崔源风风操办郑思远的百日,而郑鹏也把重心放回修路上。
修路的事是自己挑起,一天没完成,一天就不能放下心,反正活就那么多,早点完成早点解脱。
跟以前动不动就在工地住大半个月不同,有了儿子后,郑鹏离家的第三天就抽个时间回家看望老婆孩子。
绿姝有专人调养,气色很好,怀孕时的臃肿也明显减轻,仅仅一个月就回复昔日八分的光彩,身上还多了一种好像母爱的圣光,魅力不减反增,而思远也大了很多,一双大眼睛骨碌碌地转,好像一个好奇宝宝一样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变得最多的崔源,一有空就推着郑鹏特意为儿子做的小车到处看,一边推一边跟玄外孙说话,没半点疲态也没半点不耐烦,整天都是笑意盈盈的样子,整个人好像年轻了十岁一样。
一切都都安了,除了林薰儿。
“什么,薰儿去见亲人了?她不是自幼被卖了,与家人早早失散了吗?”郑鹏吃惊地看着绿姝,一脸不敢相信地问道。
听绿姝说,她是三岁就被卖到青楼,就是老鸨都不知她生父生母的消息,也不清楚卖她的人是亲生父亲还是人贩子,怎么突然跑出亲人了?
绿姝眼里闪过一抹狡黠的神色,很快说道:“这事奴家也不清楚,就是有人送来一封信,还有一件信物,薰儿姐就急着要出门,夫君放心,我让府中四名护院陪薰儿姐一起去,还拜托大父派了高手暗中保护,安全方面不是问题。”
987 封妻荫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林薰儿去找自己的亲人,并没有通知郑鹏,不过郑鹏也不责怪林薰儿,反而对她有些愧疚。
作为丈夫,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自己应该陪在她身边,然而,林薰儿选择一个人独自上路,显然是知道自己忙,连招呼都不打就上路,懂事得有点让人心痛,幸好绿姝派人了人在身边照顾,还央求崔源派人暗中保护。
“希望薰儿能找到她的亲人吧,绿姝,要是有薰儿的消息,记得及时通知我。”郑鹏感叹了一下,很快吩咐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