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少爷,我们现在去哪?黄三突然开口问道。

    就在这时,阿寿急匆匆地走来,一看到郑鹏马上说:少爷,门外有个自称是鸿胪寺的杂役,说奉王寺卿之令,有要事找你。




177 鸿胪寺寺卿
    郑鹏让阿寿把人带进来,认出是平日跑腿的杂役钟明。

    小的见过郑乐正。钟明一看到郑鹏,马上恭恭敬敬地行礼。

    郑鹏和崔云峰斗法,实质的好处没捞到多少,自己也落得一个不务正业的名声,可也有好处,就是鸿胪寺的人,对郑鹏多了敬畏。

    明眼人都看得出,郑鹏和原鸿胪寺崔少卿不对路,崔云峰硬是摔碎了好几件瓷器,斗到最后,郑鹏还安然在这里,而崔云峰惨遭流放,还让人痛打,虽说过程大家都不了解,可结果一目了然。

    不必多礼,钟明,你说王寺卿找某,有事?

    崔云峰是鸿胪寺少卿,在他头上,还有寺卿,也就是在家养病的王昌明,出自太原王氏,这也是名门子弟,据说得了一场风寒,在家里养了半年多,没想到代理主事的崔云峰一倒下,他马上就出山。

    回郑乐正的话,王寺卿邀郑乐正到鸿胪寺,商议接待安禄可汗一事。

    崔云峰被流放了,马上就有人收拾摊子,效率还真不错。

    稍等,某换件衣裳,马上随你去见王寺卿。

    二刻钟后,郑鹏在鸿胪寺卿专用的办公房间,见到了这位年过花甲脸带倦容的王昌明。

    年近花甲的王昌明,是一个头发花白,面色和蔼的胖老头,长得白白胖胖,有点虚肥,应是养尊处优的结果,身穿着一套紫色官服。

    衣紫为贵,别看眼前这个胖老头好像人畜无害,可他却是三品大员。

    一番礼仪过后,王昌明突然笑着问道:郑乐正,怎么,没带你的乌龟阿土?

    郑鹏楞了一下,没想到这位鸿胪寺的**oss,一见面就问这种敏感的话题,反应过来,很快说道:这病好了,也就不用阿土。

    名门大族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他们家族兴旺,从小就注重教育和培养,人才辈出,还因为他们相互之间不断联婚不断吸收优秀人才,以致家族越来越强大。

    也不知这个王昌明和崔云峰是什么关系。

    王昌明呵呵一笑:那可以练习礼仪了?

    可以郑鹏苦笑地说:教习不是陈公公吧?

    哈哈哈哈哈王昌明突然大笑起来,笑得郑鹏都有些不淡定,少倾,笑毕的王昌明微笑地说:郑乐正放心,教习不是陈公公,也不是其它公公,据某所知,郑乐正已经学会基本的拜君礼,其余礼仪只需稍加了解即可,也就是说,不需要再花费时间练习。

    不用练习?郑鹏瞪大眼睛,吃惊地说。

    王昌明笑着说:是的,不用练习。

    看到郑鹏有些疑惑的眼神,王昌明解释说:大唐是天朝上国,外番进京,都是他们学习礼仪去面圣,我们无须跟他们行过于复杂的礼仪,要知道,那些多是不通教化的野蛮人,跟他们行太多礼反而不自在,也有损大唐的威严。

    可,可崔少卿,不是,是崔副都护使说,我要学习稽首礼,到时上朝时用。

    上朝堂至少要五品,郑乐正暂时无须上朝王昌明笑着说:陛下说了,郑乐正要做的,就是在安禄可汗离开长安时,带左教坊的人,唱那首感人的《送别即可。

    顿了一下,王昌明解释道:至于稽首礼,的确是很重要的礼仪,新年第一次上朝,群臣百官庆祝新年的礼仪,一年只跳一次,嗯,估计是崔副都护使给郑乐正开一个小小的玩笑。

    尼玛,郑鹏这才恍然大悟,随即气得七孔冒烟。

    崔云峰那家伙真是太坏了,明明就是唱个歌,他倒好,弄得很隆重的样子,把有辱国体的话都说了,把郑鹏吓唬得一楞一楞的,明知陈公公有心折腾自己,还是咬牙忍受,原来一开始就抱着把自己玩残的想法。

    给他们送吐过口水的卤肉都是浪费。

    想想也对,开元年间,大唐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天朝上国的霸气外露,那些附属国邦交国,来长安绝大部分都是朝圣的,见不见还得看大唐的心情,哪里需要跟他们太客气。

    就是真行礼,那些复杂的礼仪他们也不懂。

    前面还觉得对崔云峰稍稍过份了一点,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太仁慈,早知多加几分力,让崔云峰彻底玩完才好。

    就是带人唱首歌就行,那自己这个副使还真是来混功劳的,现在看来,李隆基对自己真不错。

    难怪有人弹劾崔云峰玩物丧志,在轮值期间玩癞蛤蟆,失仪,自己在皇城溜龟也没人说。

    也不知是不是级别太低,那些大臣都不屑理会。

    郑鹏恭恭敬敬地对王昌明行了一个礼,一脸真诚地说:谢谢王寺卿点拨,某感激不尽。

    呵呵,郑乐正言重了王昌明笑着说:郑乐正名满天下,诗字双绝,某也向往已久,今日一见,果然是盛名无虚,听说郑乐正的字在大唐独殊一帜,就是陛下也啧啧称奇,不知某依老卖老,跟郑乐正求一幅字,可否?

    这是某的荣幸。

    王昌明这么上路,一个三品寺卿给足一个八品乐正面子,郑鹏自然不会小气。

    来人,笔墨侍候。王昌明高兴地叫道。

    很快,有人奉上文房四宝,郑鹏拿起笔,扭头问道:王寺卿,不知写什么合适?

    就写那首《赠薰儿姑娘吧。

    一听到赠薰儿姑娘,郑鹏心动一动,眼前浮现一个容颜出众气质迷人的绝色美女,那个敢爱敢恨,敢在台上大声示爱的美少女,可惜郑鹏囊中羞涩,一直想着赚了钱就替她赎身,没想到,一首《赠薰儿姑娘的诗,把她推上平康坊花魁的位置,也让她被神秘人买走。

    这一去,芳踪无处觅。

    不仅林薰儿,就是绿姝,也不知博陵过得怎么样。

    自己的日子过得逍遥,可不自在,郑鹏突然觉得,自己到目前为止,还是挺失败。

    郑乐正,郑乐正

    王昌明连叫几声,郑鹏这才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真不好意思,刚刚走神了。

    呵呵,想必是郑乐正想起薰儿姑娘了吧,嗯,本是天造地设的才子佳人,可惜花开无果,老夫一时口误,勾起郑乐正不愉快的回忆,恕罪。王昌明有些抱歉地说。

    郑鹏淡然一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某相信,只要有缘,终有相逢之日。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王昌明小声吟诵一遍,眼前一亮,然后大声赞道:不愧是大才子,出口成章,还富含人生哲理,有如黄钟大吕,发人深省,也不用写《赠薰儿姑娘,那是郑乐正赠给薰儿姑娘的,就写刚刚这两句即可。

    行,那就依王寺卿之言。

    郑鹏倒也爽快,说完提神沉气,然后笔如游龙,刷刷刷在纸上用瘦金体把刚才说的两句话龙飞凤舞写在纸上,还按王昌明的要求在后面留字。

    三品寺卿,在家休养半年还能稳坐寺卿之位,能量不容小视,最重要是对自己坦诚以礼相待,接了副招待使这个任务,以后还需要这位寺卿多照料,对他的要求自然尽可能满足。

    郑鹏写完后,王昌明小心翼翼吹干墨迹,这才拿起来,放在眼前细看,一边看一边赞道:好,字好,诗更好,得此句,当瓢一浮白,哈哈哈。

    说完,看看手里的字,又看看郑鹏,一抬手,从腰间扯下随身携带的玉佩:郑乐正,这玉佩请收下,就当是给你的润笔费,要是不收,那就是看不起某,没二话,某转身就走。

    这,这长者赐,不敢辞,那就谢谢前辈了。看这王老头说得那么严肃,郑鹏只能接受。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两句其实出自佛经,原句是:肇曰前缘相生,也因;现相助成,缘也。宋朝一名不知名的人在一本名为《张协状元中,把它翻译名流千古的诗句,刚才无意中说出,没想到获得这么大的认同。

    附带还得了一块美玉,赚了。



178 一个小测试
    有一个欣赏和包容的上司,工作会很顺利,如果有二个,那日子过得更是滋润。

    挂职左教坊,调到鸿胪寺当副使,钱公公对郑鹏,一向非常包容大方,只要没事,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走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郑鹏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就行,那点俸禄也全孝敬他,这种属下哪里找;而王昌明对郑鹏也表现出极大的包容,让郑鹏负责最后唱歌的那一部分即可。

    郑鹏的日子,又回到熟悉的节奏,偶尔去鸿胪寺露露面,不时到左教坊检查一下那帮小家伙唱歌的进展,更多时间是放在三宝号,跟郭子仪库罗一起喝酒聊天,打理三宝号的生意。

    不知是不是崔云峰这尊瘟神送走了的原因,最近郑鹏感到自己的运气又回来了,仕途畅顺不说,就是收入也大幅增加。

    现在三福号每天都有上百贯纯利润收入,郑福来信说,田地的长势很好,店铺的生意蒸蒸日上,而郭可棠的卤肉生意,一年内在青州苏州郑州连开了三个分点,每天卖卤肉的钱数以万计。

    郭可棠认为每个月都分红有点麻烦,于是她就每家每月先分一千贯,就当是维持双方的日常花销,剩下到年结时才一次分成。

    郑鹏算了一下,就是不计年底的分红,卤肉的定额分成三宝号的分红田庄店铺的收入,现在一个月差不多有二千贯的收入,这可是一笔巨款。

    有了钱,郑鹏也大方起来,请吃饭给赏钱,送礼物,无论是左教坊鸿胪寺还是三宝号的人,就没一个说郑鹏不好的。

    连平康坊的美女们,也收到不少郑鹏送的贵重礼物,一时声名更盛。

    三宝号的事,早就上了轨道,交给郭七就行,郑鹏最喜欢就是和郭子仪库罗一起饮酒作乐,谈天说地。

    郭子仪很健谈,说话很有条理,往往有不同常人的见解,库罗的话不多,往往一针见血,给郑鹏说很多边疆情况和异域风情,至于郑鹏,二世为人,脑里多了一千多年的文化积累,偶尔抛出一个观点也把两人雷得不轻,三人算是很不错的酒肉朋友。

    这天三人到西市附近一间名为胡儿郎的酒楼喝酒。

    郑鹏点了一桌子酒桌,三人坐在二楼的雅间,一边高谈阔论,一边看着人来人往的西市,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形成一个国际性的市场,他们带来香料象牙药材珍宝到大唐出售,又从大唐购买丝绸瓷器等物回家售卖。

    来一趟,赚二份钱,一个字:美。

    放眼看去,西市商贾云集,邸店林立,比东市还热闹几分,最惹人注目的,就是人群一张张带着异国风情的脸庞。

    看到东市人头挤涌,车水马龙,库罗有些羡慕地说:真不愧是长安,也就是长安能看到如此繁华的景象,在安西,我的族人,有时买了一只铁锅购一把盐巴,需要骑马走上百里才能买到,有时还没货,假如族里能有这里十分之一那么繁华,那真是上天庇佑。

    库罗来自一个叫葛逻禄的小部落,部落的位置有点偏僻,草地也算不上肥美,虽说领地有很多胡商经过,但他们都不屑停下,因为葛逻禄族的人没有购买力,记得有一次有族人看中一颗珠子,想用牛羊想求别人换,可人家根本就没兴趣,用很骄傲的语气拒绝。

    来到长安的商人,和经过葛逻禄领地的商人,完全是换了一副嘴脸,他们低下仰起的脑袋,冰冷的脸上换上殷勤卑微的笑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因为这里是大唐,这里是长安。

    郭子仪笑着说:库罗兄,这难度不小,要知道这些商人,皆是逐利而来,要想他们来,就得给他们利润,贵族对他们的吸引力太小了。

    为什么呢?

    这个郭子仪苦笑一下,指着郑鹏说:某只是一介武夫,这事还得找飞腾兄,他可是经营的天才。

    库罗很认真地说:还请飞腾指教。

    这家伙,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不是合伙经商,赚钱赚得爽,本来想到大唐游历加参加武举,现在改变主意想做商人了吧。

    看到库罗一脸真挚的眼神,郑鹏想了想,然后开口道:长安能这么繁荣昌盛,有很多原因,像京师所在安全的经商环境货物的多样性巨大的人气强大的消费力等,虽说某没到过葛逻禄的领地,依我看,这些条件葛逻禄没有吧?

    没有库罗有些无奈地说。

    看到有些失落,郑鹏安慰他说:库罗兄不用失望,其实经营就是为了赚钱,赚钱不一定要货多人多,经营一点特色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某一方面需要有名气,你们族不是马多吗,要不弄一个马市,多找点好马,做出名气后,只要别人一想到买好马,就想到你们葛逻禄族,到时想不赚大钱都难,钱可通神,只要手里有了钱,到时想哪里繁荣不成?

    库罗眼前一亮,如小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

    说得正高兴时,下面突然传来吵闹声:

    你干什么,撞了人想走?

    那个,抱抱歉,是我的马儿不小心,我赔你。

    当,你当然得赔,你知不知我这身衣裳多贵,是苏州上等绸子。

    喂,你们竟敢当街打闹,真当我们武候看不到?住手。

    郑鹏郭子仪和库罗听到动静,到窗前向下一看,只见一个衣着华贵的大唐中年人,一脸恶狠地对一个胡人打扮的少年指责着什么,有二个武候在了解情况,旁边有围了很多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听他们说话,应是胡人少年的马撞了大唐汉子,弄脏了衣裳什么的。

    库罗一看到,面带愠色地说:大唐什么都好,就是人很高傲,看不起外人,我们葛逻禄的族人,也经常受到你们欺负,也不想想每逢有战事,我葛逻禄的勇士都是积极响应奋勇杀敌,这就是你们的回报?

    郭子仪和郑鹏对视一眼:眼前这位小兄弟,好像怨念不小呢。

    大唐现在是天朝上国,国大民骄,偶尔在外人面前显摆一下有些优趣感很正常,可郑鹏不想库罗对大唐有太大的误解。

    于是,郑鹏开口道:库罗兄,其实你误解了。

    误解?库罗有些不满地说: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刚才那人凶狠的样子,就像草原上要吃人的恶狼,飞腾兄还想帮他说话不成?

    说到这里,库罗感觉自己说错了什么,连忙说道:某说很多大唐人不好,不包括两位好兄弟。

    郭子仪为人豪爽仗义,郑鹏大方机智,特别是赚钱时还拉库罗,大方的郑鹏出主意出本钱,还肯把赚到的钱平分,库罗从没试过手上有那么多的现钱,对郑鹏和郭子仪自然倍有好感。
1...9192939495...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