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Vinilla
赵行义和洪近全大半年没见,自有许多别后事要叙说.赵行义等人知道,洪近全要跟去南方办厂,也都有亲朋好友要托付,这一说,又耽搁了一天.梅兰妮等人方才下了山.
来时三人,归时多了个和尚.
来到了孝感村,上了船,就沿江而下.曹娥江上游又称剡溪,两岸风景十分秀丽,和后世的景色不能同日而语.或急或徐,或泻或漾,两岸山青树绿.让梅兰妮看不够.
过了绍兴,来到钱塘江,又从钱塘江来到杭州.杭州是江南名城,众人便在此地停留两日,进城游逛.买些手信,方回苏州.
能海和洪近全住教堂.还好教堂已经十来年不传教了,否则,佛家弟子出入天主教堂倒要成了笑谈.
梅兰妮到家时,已是二月八日.
二月十二就是县考日子.三胞胎却是很放松,梅兰妮知道,这是考出精来了,很知道考试的窍嵌.
叶,屈二人却是有些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入考场.
梅兰妮对那两人说了很多宽心的话.
秦炼告诉梅兰妮,她不在的时候,陈步云来找过她了,说起帐纱布的价,愿意定在每匹三百三十.并说,别家也已经有这样的棉纱了,也是每匹卖三百三十.
梅兰妮问,”纱帐现今卖多少一顶?”
秦炼道,”还是六百文.但是,不久就会降下来,这样的东西,都无法厚利的.”
梅兰妮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那我们就卖三百三十?”
秦炼说,”过些时日,三百三十这个价位都保不住.毕竟很多人家或是自家人,或是家奴在干这活,成本只算成两碗饭,又肯起早贪黑.三百文的价,也有的赚.”
梅兰妮深深叹了口气,怪不得后世发达地区的工厂都往第三世界搬迁,劳动报酬高,实在是竞争不过人家.但是要她象别人那样使唤人,她又做不到.
其实,不论前世后世,开工厂都要碰到这样的问题.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优势的,至少他们知道要提高劳动效率.
陈步云还是很快找来了,他把”十美图”的钱给梅兰妮送来了,每幅缂丝以二千的价买给了苏州的一个富豪.这样的价比盐商抄出来的价更合理些.
如果梅兰妮没有做帐纱布生意,那她就不能真正领会这个时代赚钱的艰难.她还会嫌这套缂丝卖的少了.现如今,她已经知道过去的抄作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有幸让她赚到过了,眼下,她已经恢复理性了.心平气和地赚钱.自己经营了作坊后,才知道经营的艰难.
两人还是谈定了帐纱布的供应价格.每匹三百三十文.陈步云定了二十匹.
华家的纺织作坊的速度已经由三天三匹,提高到了两天三匹.所以对于二十匹的订单不觉的吃力.
陈步云走后,梅兰妮按照大家事前商量好的,从一万六千两银票中数出了两千两,让三胞胎给李果送去,作为画稿提供费.
李果先是推辞了一番,在华家的坚持下,最后才收下了.
三胞胎他们后天要去长洲县考试,李果便问了各方面的准备情况.又吩咐考试注意事项.
讲到沈德潜果然秋闱中了,他没有回苏州,直接就上京城去考春闱了.李果很有些感慨.
三胞胎想,如果,他知道沈德潜今后十多年的风光岁月,还不知会怎样呢?
十二日这天,三胞胎和叶,屈二人,早早的赶去了长洲县衙,他们要在那里考试.
苏州读书人多,但是三个县衙在一个城里,所以并没有很拥挤.
再说,这个地方的县里的人对这种考试操作已经非常熟练了.
过了年,就向县衙礼房报名,写下了姓名,年龄,籍贯,及三代的履历.还要有五人的结保.比报考公务员的政审要严格的多.
梅兰妮他们早有准备.请了苗年,李果,还有另外三个秀才做保.那三个秀才都是廪生.
梅兰妮付给他们每个人担保费.按时价保一个人二十两银.他们见是沈德潜所推荐的小学生,并没有疑虑,加上钱也很丰富,便都填写了保单.这年头,秀才和名士做保,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加上华家这五个孩子,年纪还幼,更不会有人起疑.倒是叶,屈二人,还是很担了一些心事.
考生进去后,大门关闭了.送考的人还站在门外.相互搭着话.
梅兰妮看见林永青来了,心知他不放心叶,屈二人,怕事情穿帮.笑着告诉他,人都进去了.他点了点头.讲了几句后,便自去了.
梅兰妮来到十梓河西小桥下,寻自家的船.
其实,这长洲县衙离华家一点都不远.从他家到走锦帆泾到十梓河也就几百米的距离.上了岸,从小巷穿到长洲县前,便到了.
这天考试,十梓河和十全河里的船都停的满满的.有些路远的,要停泊到考试完毕.县考要连考五场,三天时间.这和高考就有些象.不过,人数要少.一个县也就只有几百个考生.
梅兰妮回到家中,赶紧召集边峰,秦炼,梅朵开会,商讨船厂等事宜.
清穿物语 133 风力织机
为了不使三胞胎考试分心,所以,关于南方置产业的事情,大家就没有明说.现在,三胞胎进了考场,家里几个人就趁此机会开会讨论.
边峰拿出计划书,”我准备,先和万,洪二人南下,选址,买场地,真到了建厂的时候,大哥再过来.”
梅朵说,”我问过林永青了,由于康熙年间的海禁,把人都往内地迁移,就是到了现在,那里还是人烟稀少.齐逸说过,晚清时,曾在那里建过一个船厂,如果可能,就选在那个位置.据说,就在马尾镇.”
秦炼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据说,马尾船厂的位置还是左宗棠亲自选的,是一个天然良港.位于闽江分流马江北面.又说是,那个位置离出海口还有一段水路,那段路小岛密布,地势复杂,若非本地人引航,根本无法达到福州.”
边峰记了下来.其实,他们对那里都不熟悉.
边峰说,”那我过几日就和他们先走了.只是联络实在不方便,我在外面也只得见机行事了.”
几个人又进行了建厂的核算.几天忙下来.三胞胎他们也考完了.
也没人问他们考的好坏.他们五人在一起时还讨论着考试的试题.
边峰带着洪,万二人,及能海和尚去了南方.
梅兰妮和秦炼投身织机改造大业.
秦炼把朱达和他的助手一起带到了庄子上帮着干活.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忙了十几天,梅兰妮和秦炼先做成了一台简单的风力车床.这个成功大大的鼓舞了他们.
徐春来和朱达在一旁看见这台机器能消铁如泥,目瞪口呆了.
心想,怪不得华家老大的本领高,原来人家有个厉害的娘.朱达是更坚定了跟着秦炼的决心了.有这样的家传技艺,哪里还愁生意.
有了车床,又做出简易刨床,磨轮等.
通过陆本临买的煤,和铁矿石,也运了过来.这年头,铜,铁等金属都是朝廷控制物质,十分难弄.也是陆家牙行的本事大,才能弄一些,但在数量上每次有限制.
秦炼的作坊第一次炼钢.把人分成三拨,每人看守四个时辰一天.
梅兰妮也装模作样的在炉眼边检查.其实,这个小钢炉就比炼丹炉大了点,每次最多也只能炼出一吨钢.
这样过了四,五天,秦炼看后决定要出钢了.
把钢水引到做好的模范里,那温度,即使是春天,几个人也是大汗淋漓.又引湖水加以冷却.梅兰妮第一次知道,炼钢是如此艰苦的行业.
但是,徐春来等人看到炼出的钢,眼睛发绿了,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好钢啊.
在梅兰妮包头蒙脸的跟着秦炼干活的时候,老乐亲自从苏州过来了.
一见面,就告诉每兰妮,”大喜啊,五个少爷都上榜了.”
哦,这就是说,全过了第一关了.
梅兰妮自然心里高兴,但是,她也不会为这事回苏州.
她对老乐说,”先别乐,四月份还得考呢.那几家保人还要打点,府试还要多一位保人,你看是请冯大夫做呢?还是请金家阿伯做?”
老乐想了想,”我看是请金家做好,金家种菜,和农还沾边.”
”那你去和金家先说好,府里礼房也去打点一下,再准备了给各保人的礼,我过几日就回去.”梅兰妮显得很低调.
老乐只得自己回苏州了.
梅兰妮继续和秦炼做织机,两人比对着图纸.核对各种部件和零件.秦炼还制了把卡尺,这东西可是金属加工必备.徐春来等人学会用后,就手不离尺了.
梅兰妮看着秦炼这里没什么大问题,便回苏州去打点家里五人的考试事宜.
梅兰妮亲自带了礼品去李果那里拜访.
李果见五个学生都过了关,自然心里很高兴.真是可造之材啊.
加上梅兰妮做事大方.于是,也很愿意为他们的事情出面.
由他去礼房为五个学生报名,那就简单多了.李果曾做过李煦的幕僚,苏州府的老吏还是认得几个的.虽说时隔十几年了,当初的小吏已经混成了老吏,也是有实权在手的.加上,当年是他们求李果办事,而现在是李果求他们,还恩的同时,还有一种优越感.所以,这五人报名的事情很顺利.
梅兰妮还打听苏州知府的事,李果很是欣赏她这样的思路.
梅兰妮看来,这是理所当然,要考试,总得把考官的脾气弄明白.这年苏州的知府是傅椿.李果并不认识他.
但是,李果说,”前年,他才上任,就和三县知县勘察了虎丘一带,并勒石永禁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因为,先前开的染坊把虎丘的河流都染了.所以,这两年,染坊都迁到了娄门外.今冬,又通溶苏州各河道.”
梅兰妮回去把这事说与那五个考生听.三胞胎一听,就知道了首尾.叶,屈二人还木着.三胞胎自然会为他们讲解其中关键.
老乐参与了报名的过程.两次报名让他很有感触.联想到陆天香,将来的报考,是否会为了自己的缘故受到牵连.心里一时七上八下的.又想到叶,屈二人身上,那两人是什么人他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梅兰妮能让那两位过关,到时候,天香的事求到她面前,还能不成?想到这里,心里做了决定,一定要更尽心尽力工作.为天香赚一份人情来.
四月十六的考试在苏州府衙考,这时的苏州府衙位于道前街福民桥处.离华家并不远.考虑到考试那日船只肯定多.梅兰妮和三胞胎说,考试那日让水妮早些把船撑过去,几个人就在船上吃喝休息.考完了,几个人汇合后,走回来便是了.
又关照了梅香,水妮让她们用心做事.两人身受重托,更加兢兢业业.
安排妥当后,梅兰妮回到庄子.
这时早稻已经种下,油菜和冬麦也要熟了.
去年的鸡和鸭开始生蛋了,老农把大鸭大鸡卖了一些,又添了些小鸭小鸡,又把鸭蛋收集了腌制成咸蛋.庄子里的蔬菜也有收获,老农经常让申妈妈一早撑船到集市上把庄子的咸蛋和蔬菜买了,庄子上陆陆续续的也有一份收入.虽然,看着不多,但庄子上的吃喝都能自给了.
庄子上现在人多,铁匠作坊里加上新收的徒弟,就有四人.学堂里住着先生带着家眷.许木匠带着儿子在庄上干活.再加上梅兰妮规定,中午为工人们和学生们提供一顿午餐.这每日的开销就很大.别人不想,老农不能不盘算.
学堂里的先生,请的是申老农大女儿婆家的本家兄长,许兴.
许兴今年三十来岁,给自己取字本兴.早年也读过几天书,但是要考功名那是远远不够的.只能回乡下种田.偏他爱读杂书,有了钱就去租书看.种田倒不上心,家里日子过的很拮据.他浑家难免要埋怨.由许木匠许寅把他介绍到华家庄子上来.梅兰妮见他字认得不少,简单的道理也讲的清楚.对于文化方面,他还很好学.便留下了他.条件开的相当好,一年三十两银,包吃住,四季衣服.
许兴本人倒不曾料到事情如此顺利.毕竟他是没有功名的.想来,梅兰妮是看在了老农的面上.对老农的大女婆家,倒是好好谢了一番.
申家大女嫁的是许寅的弟弟许辰.许寅也得了庄子上的木匠活,收益比许兴还好,虽然不包四季衣服,但平日里包吃住,每月又有四两银的工钱.许家当然很高兴,连带着让申大女也回娘家走亲戚.见到女儿的体面,申老农夫妇更是对庄子事事尽心.
学校里的管理事项,梅兰妮也是交代给了老农夫妇.所有庄子上的职工子女,都可以来上学,不收分文.但是,所有上学的孩子,根据年龄不同,老农每日要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做.梅兰妮可不想培养四肢不勤的读书人,她的目的是有文化的劳动者.
上学的孩子中午免费在华家庄子吃一顿饭.
这样的好事,还能有人不愿意?申义宝,赵阿婆的三个孙子孙女,顾四平的两个儿子,纺织作坊里的女工的子女,都送来读书.
学里有近十个大小不一的学生,孩子们在一起,自然有得吵闹,一个眼错,那帮小子就上树掏鸟窝,下湖捕鱼虾,日日有故事.那许本兴的日子过得也蛮丰富的.
梅兰妮又安排李义牛和他现今的帮手李忠平的三儿李义河,茶香,还有新收的铁匠作坊的徒弟张庆等人午后安排一个时辰跟着认字读书.
茶香十分的踊跃,梅香可是认字的.
许寅带着三弟许申在庄子上做木匠活,许申只有十五岁,见差不多大的几个都能去许兴那里认字.心里向往不已.
许寅厚着脸皮向申老农提出能不能也让许申加入他们一起.老农也同意了.这下许家更是感激.
四月里,还是殖珠的好时间,梅朵组织了庄上的妇女,学习殖珠,梅兰妮成了当仁不让的师傅.
几日后,茶香和她二嫂,及纺织作坊的几名女工,就学会了殖珠.
老农更是对此事用心万分.十几日后,湖湾的水面上吊挂起了一条条的珍珠蚌网袋.
老乐见了那漂在水面上的葫芦,心里激动不已.梅朵并没什么高兴.其实那也只有两亩水面的珍珠.
她私下对梅兰妮说,”如果要产大珍珠,就要引进日本的池蝶蚌.这种蚌是长在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中.”
日本这个时代常进贡的真珠就是池蝶蚌珠,个大,光泽好.
油菜收下来了,麦子收下来了.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老农更是合不拢嘴了,油菜收了又种上了黄豆和玉米.老农现在已经掌握了轮耕的概念.麦收了,地里的棉苗已经几寸高了,学堂里的孩子们有事忙了,每日早上,拿着小花锄,跟着老农给棉苗松土.
就在这时,秦炼的风力织机做成了.
清穿物语 134 助理
梅兰妮第一次试着用风力织机,速度是提升了不少,根据风力来定,风力快,速度也快,风力慢,速度也慢,就这样,平均每天的速度是十五米.比三个工人干两天都多.缺点就是声音很嘈杂.
噪音问题,梅兰妮一时还无法解决.
有了第一台机器,第二台就很快出现了.
梅兰妮不用人工织纱布了,一个工人看两台机器,两个工人分成两班,一个从卯时干到午时,一个从午时干到酉时结束.赵阿婆在吃饭时替换她们.
另外,由于织布的速度快了,纺纱也要跟上,所以梅兰妮扩大了纺纱机,现在可以同时纺二十二根纱.
风力大时,大家就纺纱织布,风力小时,或没有时,就搓棉条,后来,梅兰妮把搓棉条也改成了风力,所有的事情就加倍的快.这样一来,作坊平均每天出纱布五匹左右.大大降低了成本.
秦炼和梅兰妮又设计第三,第四台织机.这一台机器要织平布,另一台机器要织帆布.有了造前两台机器的经验,这两台就快很多了.
朱达和徐春来他们对梅兰妮母子俩彻底服气.
就在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老乐报喜来了,五个人全通过了府试.
这在穿越众看来是计划内的事,大家还是很高兴.一次通过,降低了成本啊.
老乐还告诉梅兰妮,今年夏天,棉纱帐行情看好,毕竟价廉物美,夏天用起来舒服.梅兰妮早些日子送了两匹棉纱帐布给老乐和鲁妈,他们做了帐子用,夏天果真比以往风凉许多.虽然坊间已经有人也织出来了,但是,工艺还不完善,没有华家的棉纱帐光洁均匀.所以无箴绣坊的纱帐供不应求.绣坊里的女工日夜加班.陈老板这次雄心勃勃,要进一百匹面料.
老乐已经把苏州存放的三十六匹面料送了过去,剩下的....
梅兰妮笑道,”没有问题.今天你们就歇息在庄子上,明儿一早,装船去娄门,和王老板说好,这次我们染得多了,让他再让上几文.而且,我们染的色彩又淡,他更加省事.”
老乐忙答道,”这个我有分数,这次是多少?”
”五十匹.”
”这才十天,奶奶,你就织出这许多,莫非,织布坊里又多安了织机?”
梅兰妮笑道,”没有增加机器,只是请了风神娘娘帮着织呢.”
”奶奶你说笑了.”老乐也笑道,觉得梅兰妮说话风趣.
没过多久,另两台织机可以使用了.一部机器是织出的布和平常的布差不多,只是更平整细洁.可以做一般衣物.
可是另一部机器出了布,让妇女们纳闷了.
赵阿婆摸着织出的面料,”这做衣裤太厚实了.而且每匹用花量大,一匹要用五斤半棉花.”
梅兰妮道,”这不做衣服,这是帆布,做帆用,但也能做其他东西.”
顾李氏也摸看着帆布,”做这布伤手,太硬厚了.”
梅兰妮并没有多说什么,她知道,这是秦炼为船上准备的.只是这船还没有造出来,这帆布总不能就这么放着吧.梅兰妮想了一晚上.
第二日就和秦炼商量着要造缝纫机了.有现成实物,把它山寨出来,是省力的.很快山寨出五台来.那些妇女第一次见梅兰妮用缝纫机拼布料,都惊呆了.
梅兰妮并没有满足,又和秦炼一起山寨锁边机和摇袜机.
她自己还设计了一台很简易的小型织带机.
农村里的女孩,几乎人人都会织带,小小的梭子拿在手上左钩右穿的一段段带子就织出来了.而且花样繁多.梅兰妮的织带机织出的带子和布料没什么两样.赵阿婆等人一旁看了,这又是派什么用场?
梅兰妮的事情多,自然要找帮手.她趁空回到了苏州.
三胞胎他们有两个多月没见梅兰妮了,一见面亲热地,”娘,你回来了,大哥没跟你回来?”
梅兰妮摸摸他们的光脑袋,”出息了,考上秀才了.”
齐逸纠正道,”娘,明年考过了,才算秀才,现在还不算.现在只是童生.”
叶惟世和屈仪奉也恭恭敬敬地,”婶娘.此番还亏的婶娘的事先提醒,表弟们的解说,我们才能考过.”
齐逸忙解释道,”这次的策论就是出题评论,为了大利损了一些人的小利.还好娘你事先讲了傅椿之事,我们心里有了数.娘,我还在文里写上‘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那几个心想,这是你写的么?
梅兰妮满脸笑容,”能帮着你们那就最好了.那你们现在还跟着苗夫子念书吗?”
楚濂说,”这事我们正要和你商量.苗夫子那里就告一段落了,李果老师愿意收我们做授业弟子.所以我们跟着李果读书.李果说,他要把我们介绍给赵文信.”
梅兰妮悄悄地飘了一眼叶,屈,”那个,嗯,他很有名吗?”
齐逸说道,”娘,你忘了,他是苏州有名的琴师,琴做的好,也抚得好.”
梅兰妮认真点头,”是这样,瞧我的记性.怎么,李夫子要把他介绍给你们认识?”
”不止是认识,老师说,要让他指导我们琴艺呢.”楚源说.
”那你们要好好努力.”
叶,屈二人立刻说,”婶娘尽管放心,我等不会松懈.”
梅兰妮脸上出汗了,这样累不累啊?
她看见桌子上摊的几张画,”这是谁的画?”
”这是李果收藏的华?腔?裉跗?我们把它临下来,娘,前些日子我们忙着备考,没时间画,趁此时我们赶紧再画一套,你看如何?”楚源说.
”不错,我近来也忙,你大哥把那些机器都造出来了,我的织布坊也日渐完善.是也好久没有缂丝了.”
正说着,梅香进来了,”师傅,你回来了?”
梅兰妮见到梅香,想起正事来了.
”助理?”梅香问,”那是做啥的?我能干么?”
楚源道,”助理就是象你现在这样,我们这个宅院里,你负责帮着管理.我娘让你做的助理,就是除了帮她管宅院,还帮她管庄子上的一些事.反正,就是她管不过来,你帮着管.”
梅香认真地想了想,”师傅如果管不过来,那我也管不来的.”
齐逸笑道,”现在我们这个宅院你就管的很好,每天吃什么,换季的衣物,园子里有哪些活要做.保安队的活动什么的,你不是都管的很妥贴?”
梅香说,”那都是跟师傅学的.”
”就是,你再继续跟她学其他事的管理.”楚濂也说.
梅香道,”那行,我就做了.只是,我不在,我们这里怎么办?总得有人做做日常的事.”她想起鲁妈是不能担当宅院中事情.许多工作如果没有自己和水妮的帮忙,她都没法做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