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山河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一个壮丁食用几何?一日行军多远?携背多少物资?”
管明棠笑了笑,如果说先前在火车上与林少白谈论脚踏车,只是浅谈的话,那么现在同于秋扬谈论脚踏车,却不由自主的带着一些后世的观点。
“暂且不说壮丁食用多少,一匹马一天食用多少马料?又能驮载多少物资?别说短期内无法改良得出新型战马,即便是培育得出新马,中国军队能养得起马吗?”
接连几声反问只让于秋扬的神情微愣,管明棠或许不知道,但他却知道,军队养马的成本,这也是各师多则只有两三百匹马,少则数十匹马的原因——养不起!而军政部对新编遣的精锐部队,更是宁可买汽车,亦不愿买马,购买良马价格昂贵,养马更贵,但汽车……汽车又岂是人人都能开?
即便是征用壮丁,可如查组织不好,便会造成巨大浪费,无论是两年前的中原大战还是之前湘赣等地剿匪,有很多部队民夫征发几个月,不过仅仅抬了几次伤兵,绝大部分时间随着部队奔走,虽说壮丁没有工饷,可壮丁总要吃饭,而按照规定各部队在平时调动时,最多三兵一夫,战时最多一兵一夫,这上百万军队打仗,每天的浪费又是多少?
“所以就中国现在的交通状况来说,脚踏车,远比其它交通工具更为适用!”
对于这个论点,管明棠倒是极为自信,原因非常简单,几十年后,中国可是有着“脚踏车王国”之称,中国无论城市、乡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脚踏车。
“脚踏车最适合中国?”
“没错,咱们先看制造难度,如果拿火车、汽车、脚踏车比较,脚踏车无疑最为简单,若是以其使用来看,火车需要铁路、汽车需要公路,而脚踏车,即便是乡间土路亦可正常行驶,而火车运行需要大量煤炭、汽车需要汽油,煤炭中国尚可解决,而汽油却需进口,但脚踏车,人力脚踏即可!”
这会管明棠几乎是在那掰着手指头说道着脚踏车的优点,在说道这些优点时,他甚至看到了一个以前曾经忽视的东西,如果说一开始说“脚踏车”只是应付了事,那么现在再提脚踏车,却是真正看到脚踏车的优点,甚至动起了制造脚踏车的念头。
“以行军打仗来说,徒步行军,步兵背负武器、粮食一周行军最多也就是……”
不待管明棠猜测出一个数字,于秋扬倒是主动接腔说道。
“300华里,至多400华里,如果再远的话,那士兵体力严重透支,到时很难投入战斗。”
“可如果换成脚踏车呢?假如一个士兵骑一辆脚踏车,脚踏车不仅可供士兵骑乘,而且还可以携带50公斤物资,我想一天至少可以行军100华里!也许会更多……”
一天行军100华里、携载50公斤物资……在心下思索着这些优点,于秋扬只觉眼前一亮,可以稍加思索后,却又摇头说道。
“如果按这个行军速度的话,那大炮肯定跟不上!”
“那只是理想条件下,如果用脚踏车运输物资呢?比如专门研制一种重载脚踏车,每辆脚踏车可以装载150公斤,甚至两百公斤物资,用这种重载脚踏车保障军队后勤供应,应该远优于马车或者人力板车吧!”
“可能吗?一辆脚踏车运200公斤货?”
于秋扬的脸上全是一副不可置信之色,在他看来这根本就不可能,他自己也有一辆脚踏车还是花了60多元买的德国脚踏车,即便是那辆脚踏车,也不过只能带两个成年人罢了,一辆脚踏车除了骑行者之外,还能再装载200公斤货?那岂不是一车顶两马?
“当然有可能!”
极为自信的点了点头,管明棠愈说愈是心动,在这个时代,脚踏车只不过是有钱人的玩具或者带步工具罢了,而在几十年后,对于中国人来说脚踏车不仅是交通工具,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生产工具,脚踏车的用处可谓是被发挥到了极至。
记得小时候工厂里发福利,一辆小货车的货,没几辆脚踏车就能把它全搬走,不仅能带着几袋面粉,而且还能行驶于窄窄的田基小路,即便是后世机动车也会自叹不如。甚至于不少有都能用两辆脚踏车合载一根粗大的木料,木料搁在间一辆脚踏车的尾架上,木尾搁在后一辆脚踏车的车把上,两辆车就这么一前一后,狭窄的村道上前进,当然少一点技巧或配合都不行。
“不过,现在的生产的那些普通脚踏车,肯定不能带那么多货,如果对那些脚踏车进行改造,或者专门研发一种脚踏车的话,一辆脚踏车带上200公斤货肯定没问题!”
为了说服于秋扬,管明棠从衣袋中拿出一杆笔,然后先在纸上画出一辆脚踏车,随后又闭上眼睛思索着记忆中小时候见过的那些脚踏车载物架。
“二哥,你看,在后座两边加挂两个吊架,吊架的大小可以直接参考弹药箱、炮弹箱的尺寸,以便于军用物资运输,当然也可以携带粮食之类的物资,不过像粮食什么的最好置于车座架上,货物可以用皮带固定……嗯……”
画出简单的图型之后,管明棠不无得意的直起腰身说道。
“赶马车的至少需要老师傅,开汽车也要专门培训,可脚踏车,最多一个礼拜,是个人也就学会了,用人力拉大车,一辆大车需要多少人?若是行军几百公里,一辆大车上的东西,还没到地方,不定就被他们吃完了,一辆脚踏车是没有大车能装东西,可……”
“可脚踏车比大车的速度快,而且一辆脚踏车只需要一个人,一辆大车至多只能拉1000斤货,若是人力,需要三四个人,一天至多行军50里!”
看着那看似简单的图纸,于秋扬的目光发生了变化,甚至变得有些狂热,这些脚踏车不仅可以载货,若是临时某部需要强行军又阻击敌军,又可以集中部队脚踏车,以脚踏车快速行军,快速到达目的地,步兵转而可成“骑兵”。
“可以说脚踏车自身经济轻便的优良特性使得它非常适合我国国情。在城市之中,早就推行及于车警机关,工商阶层,可谓是需求愈广,但是在军队之中还尚未推广,所以……”
“所以,明棠你想办脚踏车厂,然后在向军队出售这种脚踏车?”
这会于秋扬总算是明白了管明棠的用意,看着那纸上的脚踏车,不由的在心里思索着自己能帮上什么忙。
“军队?顶多只是一部分罢了!”





山河血 89.第89章 战场故地观厂行
闸北位于上海北部,其地名与吴淞江上的两座石闸息息相关。苏州河系上海与苏、锡等地往来便道,来往船只一直较多,于是“自吴淞江通行小轮,于是新闸、老闸之间,亦见起色”。不过,1900年之前,除苏州河北岸一带有些市集外,闸北基本上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
租界自建立之初便不断进行扩张,为了不使闸北被租界侵吞,1900年4月,粤商陈绍昌等联合地方绅商,筹集股款,向两江总督刘坤一申请,“拟于新闸浜北二十七保十一图地方建造桥梁,兴筑沿河马路,承办一切事宜”。在得到允许后,他们便在闸北自辟商埠,创办了“闸北工程总局”。
自闸北工程总局始,开辟道路成了建设闸北的首要任务。首先修筑的是东部的南北干道——宝山路,接着又修筑了西部南北走向的干道——新大桥路和新闸桥路。后来,为了将这几条干道连接起来,人们又先后在新大桥路与新闸桥路之间修筑了海昌路,在新闸桥路和宝山路之间修筑了南、北川虹路,在宝山路和北四川路之间修筑了宝兴路。这样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闸北道路的系统脉络已基本形成,加之此时沪宁铁路全线通车,于闸北修建新上海站,随着旅客的增加,商店、旅馆、饭店、银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车站周围不断出现,这些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一起奠定了闸北作为上海“北大门”的交通枢纽地位。
工厂和商店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一条条公路和铁路的周围。一战期间中国实业大兴,因此,闸北的兴起可谓“正逢其时”。相较于老城厢的南市,闸北如同一张白纸,空地较多,地价便宜,兼有苏州河的水运及沪宁、淞沪铁路的陆运之便,大量资本得以迅速进入闸北,不数年间许多工厂已在闸北的大地上拔地而起了。其交通、水电等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加之外部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闸北的民族资本发展极其迅速,被人誉为“华界工厂发源之大本营”。
多达数百家成规模的工厂使得闸北成为中国的工业基地所在,尽管这里以轻工业为主,但却象征着中国工业的未来,商务印书馆的印书声、荣记湖丝的造丝声、美利华时钟的滴答声,声声入耳……这或许就是闸北。
而此时,乘车来到闸北,映入管明棠视线的却是一片断垣残壁,偶尔还可以看到一些建筑与建筑间,施工队正在那里建筑着新房。
“这都是几个月前,日本人炮击、轰炸造成的!”
坐在汽车中,于秋扬提及日军对上海的入侵,脸上依然全是一副悲愤之状,就在几个月前,他曾与此同日军血战数月。
“1。28事变的时候,日本人入侵重点轰炸闸北,就是因为整个中国的工业文化中心在闸北,”
此时恰好汽车驶过北福建路,在经过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时,悲愤不已的于秋扬指着路边的商务印书馆说道。
“商务印书馆大量古籍资料囤放在闸北,日本长官当时就表示,建筑设备炸掉都能重建,而这些古本炸掉就没有了,也足以见出日寇的歹毒。”
在于秋扬悲愤填膺的向管明棠说道着日军对闸北的轰炸时,管明棠只是静静的看着车窗外那偶尔映入视线中的废墟,整个人沉默着,在外人的眼中他或许是在思索着什么,而实际上,此时他的内心深处却掀起了一阵阵惊涛,在他的视线中,在那废墟之间涌现出了一幕幕只存在于历史画片中的画面。
在闸北这个聚集着大量工厂、工商业繁荣之地,完全被炸得稀烂,在断垣残壁之间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街道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砖块和木板。在街道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得这里燃起一阵阵雄雄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直到进入已经停产的飞人脚踏车制造厂的时候,管明棠依然沉浸于那历史的悲痛之中,如果说过去,他只是从纪录片中看待那一切的话,而此时在前往闸北的路上,他却是深切的最直观的感受到了这场战争,甚至感受到了这场明为轰炸,实为屠杀、旨在摧毁中国工业的轰炸!
以至于在和林少白说话时,他也是时尔走神,时尔沉思,时而叹息。
“管先生,……”
注意到管明棠的走神,林少白试探的询道。
“嗯?”
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管明棠有些茫然的看着林少白,然后又看着那间规模并不算大的工厂厂房,便对林少白说道。
“林经理,我们去厂房里看看吧!”
提出去厂房,不过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先前在经过闸北的时候,那些战争遗留下的断垣残壁实在是太过惊人,而管明棠知道,那不过只是开始,真正的毁灭性的打击在5年后,5年后日本的陆海空军将会对闸北实施毁灭性的轰炸、炮击,一座座曾象征着中国工业希望的工厂在轰炸、炮击中被完全摧毁,甚至就连同闸北,这个在上海繁华仅次于租界的地方,也随着这场战争之后沦为全上海最贫穷的地方,直到二十一世纪依是如此,曾经的繁荣完全被战火摧毁……而闸北的遭遇未尝又不是一个国家的命运的缩影?
沉默着,在林少白的引领下,一行人来到了飞人脚踏车厂的厂房,厂房的规模并不大,只有四五百平方,而在厂房内整齐的摆放着几十部机器,在机器之间,甚至还有一些脚踏车零件,那是滞销的脚踏车零件,甚至其中还有几辆完成组装的脚踏车。
“哎……”
手扶着一辆脚踏车,林少白不由发出一声长叹,看着这空寂的厂房神情中透着些悲伤之状,但更多的却是无奈。
“管先生,你身处美国,美国为世界第一汽车强国,可能有所不知,于中国来说,过去数十年间脚踏车的用途渐行渐广。邮政、电报两局,从十几年前大量采用脚踏车作为交通工具,使得脚踏车需求激增。而且华人学生及洋行华员此时也开始将脚踏车用作往返的代步工具。但英、法、德等欧洲传统脚踏车工业强国,却因为一战的损耗,没有能力再度扩大对中国脚踏车市场的进口。也就是从那时起上海脚踏车制造业乘机开始破土萌芽……”
在提及上海脚踏车制造业的开始,林少白那满面的无奈之状,变得有些痛苦,曾几何时这座工厂曾承载着他的梦想,甚至于他的希望,而现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脚踏车虽属轻便工业,惟期间制造方式,在简单中是有繁复过程的。如飞轮和链条必须准确和润滑,淬火尤须深具经验。如钢圈必须圆准和坚硬,车架必须依照一定的角度。其它如牙齿盘、把手、花古筒等等无不有其复杂的制造过程,看似容易,实在并不如理想中之简单,可以说,脚踏车虽属消费工业,但其却又有为机械工业培养人才之用,相比普通机械工业,脚踏车投资亦小许多,回报亦快,因此若长时发展的话,其完全可为机械业之先行……”
在寂静的工厂厂房内,管明棠和于秋扬等人只是听着林少白的感慨,在听着他的感慨时,管明棠则试着推过一辆已经组装好的飞人脚踏车,偶尔的还会弯腰仔细检查脚踏车的做工,这辆自行看起来和小时候见过那种“28寸凤凰”有点相似,虽说这只是“小厂货”,但仔细查看做工却是极为精细。
“林经理,这脚踏车的做工的确不错!”
虽说并未怎么接触过脚踏车,但仔细查看一番,管明棠还是发现这辆脚踏车,比刘若玉的那辆日本脚踏车的做工还要精良此许,至少表面上看似如此。
“那是当然!“
肯定之中林少白的语间又带几分得意、几分自傲,但神情中却又有几分失落之状。
“自我华货出产以来,数十年间与洋货竞争,除需持以“价廉”之外,又需持“以质取胜”方可为市场所受!其它工厂且不说它,单是飞人制造脚踏车及主要车件,远在一二八役之前,就因出品素质及售价,堪与英德货无分轩轾,甚至优于日货,前几年不少优良车件,曾远销至南洋。”
提及此事,林少白即显得非常得意,自创办飞人脚踏车厂以来,他即不断研究脚踏车以及其制造工艺,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其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得飞人脚踏车质量不逊于德国货,一跃成为上海知名的国产名牌。
当时看着飞人脚踏车销量日增,他甚至开始着手计划购置机器、扩建厂房,以提高自车产量,进而使飞人脚踏车销至全国,甚至出口海外,却外人竞争市场。
“那,为什么会停产?”




山河血 90.第90章 小车乾坤谁人知
质量极佳、款式新颖,价格适中,按道理来说,这产品应该极受欢迎不是,可看着这空无一人的厂房,于秋扬的心下依还是有些疑惑,虽说他心知与日人低价倾销不无关系,但即便是日人倾销,也未曾影响到英德脚踏车销售,这飞人脚踏车怎么会说垮就垮了?
于秋扬的问题使得林少白无奈的苦笑道,那几分自得、几分骄傲此时完全被浓浓的无奈,甚至愤怒所取代。
“还不是日本人!”
愤恨不平的哼了一声,林少白的语间出透出些几分怒意来,若非日本人低价倾销,飞人又何至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正当竞争,不管是英国货还是德国货,我都不曾怕过,更何况是日本货,正当竞争,无非以质取胜、以价取胜,各方所比拼者,一为工艺、二为价廉,但最可恨的是日货全无正常竞争之心,其所行、所为皆可用卑鄙来形容!”
愤恨的话语从林少白口中道出时,众人皆可感受到他内心强自压抑的怒火。
“过去,相比英德脚踏车,日货更适合于我国经济条件,从十年前开始,日货输出数量已凌驾英德之上,而我国商则以质、以廉寻求市场,求以质优级、操以价廉,国货销售到也未受其扰,然从去年开始日商见我国产品异军突起,即加嫉视,相率贱价倾轧,其为降底成产成本,使用劣料制造脚踏车,原本应为优质碳钢管所制车架改为普通钢管制成,总之极尽手段,以降低成本……可国人不识,只是因取其便宜,争相购买。日本脚踏车质量低劣,实在是用不到两个月,既不堪使用。上海人后来笑称这种脚踏车是“礼拜车”,说的是这种脚踏车只能骑一个礼拜,就开始松松垮垮,毛病也都出来了。”
听到“礼拜车”,管明棠不由想起刘若玉的那辆撞坏的脚踏车,那辆脚踏车不过只是撞在墙上,车架即靠弯曲,前轮叉更是直接断成两截,这质量当真是太过不堪,甚至还不如后世许多南方乡镇企业生产的脚踏车,至少那脚踏车还堪骑用,那像日本货那样,连撞都不能撞上一下。
“可即便如此,国人却贪其便宜,往往首购日货,而因业间同行虽意欲同日货竞争,然其资力薄弱者,无法与日人竞争,现在上海的脚踏车制造业,除橡胶轮胎未遭重大打击外,其他车件之厂号无不是陷入困难、停滞。而我这飞人……日人实在是太过恨。”
无奈的苦笑一声,林少白紧握着车把的手指关节亦有些发白,或是觉察到自己太过情绪化,林少白转身向管明棠笑了笑,不过那笑容却比哭还难看许多。
“原本,英产、德产脚踏车进口单价虽略高于日产脚踏车,但相差不大,而国产脚踏车则略低于日货,其质量大都与日货相当,甚至优出些许,所以虽有市场竞争,却影响不大。但自去年之后,日产脚踏车的进口单价一路下滑,去年年初之时日产脚踏车的报关价的31。69两关银,市售价亦近50两之高,而到了今年年终,日产脚踏车的报关价不过12。14两关银,市价至高不过25元,而且现在日产脚踏车仍不断降价,其低价倾销策略显而易见……”
在林少白于工厂车间内诉说着日人的倾销压轧时,于秋扬却是扶着一辆脚踏车研究了起来,过去脚踏车对他来说不过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而现在经过昨日管明棠的一番讲解之后,他便觉这脚踏车或许在军队中还真有大用,而且还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交通工具”。
而汽车、摩托车需要汽油的,且容易损毁,行驶受地形影响也大,对后勤压力较大。骑兵开销也大,马价昂贵不说,马要养大的,容易生病,需要****饲料,而且还不能连续行军,长行军速度还不如步行。而反观脚踏车生产成本低廉,坏了维修也简单,士兵只需要稍经培训即可学会换带补胎之类的技术,而且不需要燃料,速度也还可以,若是真向管明棠所说的那样,研制一种“重载脚踏车”于军队之中肯定用途极大。
若是能于军中推广,这个念头稍起,于秋扬的眉头便皱成了一团,于后勤任职时,于秋扬深知骑兵之贵、辎马之昂,在很多部队之中都有“吃空饷”之说,而高明者则是“吃马饷”,军队购买大都是就近于马市中采购,2岁幼驹或者5到7岁的成年马,价格更是按战马、辎重马不同从数十到数百元不等,而即便是最劣的骡子仍需四五十元之多,而饲养费用更多达一百余元,若是换做战马,所需用则高达一两千元之多,若是长官上报的“空马”百匹,一年吃“空马”便可获得数万元“马饷”,至于上峰简查则更简单,只需四字“马病而亡”,如此四字回复,即便是报至总司令那里,总司令也挑不出个理来。
正因为明白“军马之利”,所以于秋扬的眉头才会皱成一团,若是推广重载脚踏车,至少各师“帐册”上的少则四五百、多则千余匹“辎重骡马”自然也就没了用处,到那时各部长官可不就少了数万甚至数十万元的进项?
不用细细思索,于秋扬都明白,若是自己真的弄出这个“载重脚踏车”,没准瞬间就会被推至各部长官的对立面,现在的国民革命军,可不是当年北伐那会的国民革命军了,虽说吃空饷之风于中央嫡系中微乎其微,但“马饷”却是各部通例,对此军政部同样也是心知肚明,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可……
虽说想通了其中的利害,但于秋扬的心下还是有所不甘,尤其是这会飞人的这位林经理提出一辆脚踏车报关价不过十几元,单是养一头骡子的钱都够买十辆脚踏车的,即便是专用脚踏车再贵,不过就是加上骡子的价格。但十辆脚踏车的功用岂是一头骡子所能相比,全国近百万军队,即便是排除地方以及其它杂牌,仅以中央嫡系计算,全军至少有数万头骡马,每年仅次一项开即多达千万之多,为何从今年政府开始于所有公职人员以及部队军官开收“国难捐”,不还是因为财政紧张,若是能省出这么一笔钱来,一年所省出的费用,没准就够……
“林经理,你是脚踏车的内行,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反复思索后,于心下做出决定的同时,于秋扬看着面前的林少白问道。
“于长官,不知有什么问题?”
“像这样的一辆脚踏车的载重通常是多少?”
拍了拍身边那极为常见的脚踏车,于秋扬郑重其事的问道。
“像这种28英寸脚踏车,是最常见的脚踏车,通常能带着两个成年人……”
“那怎么样才能让他携带200公斤货呢?”
一听于秋扬的问题,管明棠顿时明白了他的用意,看来自己昨天的那一番解释已经在他心里面埋下了引子,其实何止是他,即便是自己又未尝不是?
“200公斤?”
惊问一声,林少白却是摇着头说道。
1...3536373839...5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