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山河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在华盛顿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和野村大使虽然进行了极其紧张的谈判,但日本政府继续坚持它的主张——绝不可能从苏联以及法属印度支那撤军,在这一点上,更是达到寸步不让的地步。
在日本本岛,甚至就是一般日本人也逐渐感觉到,一触即发的战争乌云开始笼罩太平洋上空。但是,日本报纸每天大量报道官方消息,说什么日本政府绝不放弃最后一线和平希望,决心继续尽最大努力,调整日美关系。与此同时,报纸上却又大放厥词说:美国要求日本从苏联以及法属印度支那撤兵,等于逼迫日本自杀,美国是蛮横无理的,而日本则是一贯主张和平的,为了避免战争,日本不惜作出最大的让步如此等等。
总之,这些宣传报道都是官方式的,对于日本军政高层首脑来说,他们是想通过这些宣传使日本民从相信一个事实——一切都是美国不对,日本即便是不得不对美国发动战争,那么也是迫不得已的自卫战争,是为了从美英的压迫下解放东亚各民族,为奠定世界和平基础而进行的”圣战”。
就这样,日本政府一手控制了这个国家全部宣传机器,进行了上述对内宣传,但是在人民中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些议论。
“见鬼去吧,日本早就要打仗了。哪里想什么和平,说什么为调整日美关系作最后努力,不过是麻痹美国的权宜之计罢了!”
11月27日,当来栖三郎作为特命全权大使从羽田机场出发,取道香港飞往美国的时候,报纸把他称为协助野村驻美大使、使太平洋恢复和平的使者,并热情洋溢的写道。
“……这是尽了最后的努力,但愿成功!”
可是,就在来栖出发的时候,在日本的民众中间却又流传着一些别样的议论。
“去他的吧。这也不过是打掩护,联合舰队不是早就出港了吗!”
尽管此时日本国内的保密极端严格,而且当局还加强了言论统制,舰队的行动全不为人所知。但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街谈巷议的事不可小视。在那些模模糊糊难以捉摸的传说背后,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事情的真相。
对于普通的日本民众来说,或许他们会用各种谣言来佐证自己的猜测,但他们并不知道,就来栖大使飞往美国的这一天——11月27日,大本营海军部却已经作好了战争的准备,制订了批准了海军对美英荷作战计划,同时还发布了命令联合舰队开始作战准备的《大本营海军部第一号命令》。
而根据这一命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立即命令所辖全舰队进行作战准备,并向南云海军中将率领的空袭珍珠港的机动部队下达了下述命令。
“机动部队务必极为荫蔽地于12月7日前在单冠湾集结,并加油完毕。”
在下达这一命令之后,在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的长官室内,山本五十六神情严肃的站起身来,他踱步到窗边,透过窗口可以清楚的看到港内的战舰,现在袭击珍珠港的诸项事宜都已准备就绪。随着命令的下达,机动舰队正在进行着集结,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战就要打响。
但是,山本五十六的心中却没有一丝的踌躇满志。当初,他为了大本营同意他袭击珍珠港的计划曾经费尽周折,甚至几次以辞职相威胁,而现在已经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他却仍在期望着日美谈判能够成功,日本政府能够收回对美的作战决心。袭击珍珠港他是有把握的,尤其是近半年的强化训练,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变得非常强大。但是,袭击珍珠港得手之后呢?
“那不过是去唤醒了一个沉睡着的战争巨人而已”
轻轻的喃语一声,山本五十六的眉宇间流露出了浓浓的忧色,接下来的形势,他难以估计,也不敢估计。
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曾奉命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美国给予了他太大的冲击,而除非美国的社会给予的冲击之外,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和德克萨斯的油田才真正告诉了山本五十六美国的真正力量。
而现在,为了日本帝国的未来,他却不得不一手唤醒这个沉睡着的战争巨人,这或许就是最让人觉得悲哀的地方——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日本不得不去挑战一个巨人,将一个不愿意战争的巨大拖入战争之中,而其目的竟然是为了击败这个巨人,赢得战争。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场赌博了,即便是作为一个赌徒,山本的心底此时也没有任何底气,而唯一能期待的恐怕就是……
想到这里,山本五十六的视线不由的朝着西方看去,然后轻声自言自语道。
“或许,现在只有那里能够决定未来了!”





山河血 970.第970章 莫斯科的冬天(上)求月票!
一九四一年七月上旬,对于世界而言,震撼人心的事件一件件的纷至沓来,几乎整个世界都用惊疑地、惴惴不安地目光凝望着苏俄,人们用疑惑而以震撼的眼神注视着苏联,注视着苏联在德国大军压境并向莫斯科猛扑的疯狂进攻面前,能否挺得住。
那些天,德军战车隆隆,滚滚而来,斯摩棱斯克高地伊俨成了一堵岿然屹立、坚如磐石的门槛。战争似乎巳经耗尽了它积存的蛮劲,在这里骤然松弛了下来。但是,斯摩棱斯克地区依然是战火纷飞,炮声轰隆,整个空间充满了死亡、痛苦、憎恨、绝望和希冀。战斗夜以继日地进行着,战场上尸横遍野,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他们当中既有这块土地上的保卫者,也有外来侵略者。
无论是对于入侵者亦或是保卫者来说,他们都深知一个他们早已知晓,使守卫者心惊肉跳、入侵者势在必夺的道理: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深夜三点钟。黎明前,斯大林从克里姆林宫回到在孔采沃的别墅,突然他被高射炮和四联装高射机枪的射击声惊醒。他急忙穿上衣服,走到楼顶供日光浴用的露天阳台上,看到一道道雪亮的探照灯光,象是在似明未明的天空上,扫荡那些高射炮弹爆炸进发出的浓密火花。腾空的火花此起彼伏,异常浓密,甚至令人觉得,天空深处有许多大花圃,花圃内鲜艳夺目的玫瑰花正在白光巨帚的扫荡下飘落。
弹片在四周呼啸着,榴霞弹钢珠嘶叫着落下来,在地上发出僻啪的声响。传来飞机发动机的轰隆声。但高空中没向莫斯科落下一颗炸弹。只是在远处,机关炮射出一串串金色的光点,短暂地闪烁一下。显然这是某个高射炮连在向一架看不见的飞机疯狂扫射。
斯大林站在小亭的檐下,每当他在阳台上散步遇到雨时,常到这里暂避一下。
空袭警报很快就解除了。天空中还有几处弥漫着硝烟。天色已明。事后,斯大林得知,原来是一场令人恼火的、危险的误会。是苏军轰炸机群执行战斗任务后向莫斯科附近的一个机场返航,由于迷失了航向,向莫斯科飞来。对空情报站没识别出这些飞机,但上报了飞机的航向。结果,发出空袭警报,莫斯科虚惊一场。
斯大林命令副国防人民委员麦赫利斯把国土防空总部主任、炮兵上将沃罗诺夫和保卫莫斯科的国上防空第一军军长、炮兵少将茹拉夫廖夫叫来,彻底查清事情的原委,而自己忙着去参”加政治局会议,处理那些急导待办的成堆事务。
他来到克里姆林宫,走下汽车,看到入口的拱门下卫队在换岗。克里姆林宫警卫处处长梅利尼科夫前来换班,见到斯大林,立刻命令这支人数不多、排成两列的卫队”立正!”他自己也一动不动地站定。斯大林边走边向大家颔首致意,突然又停住脚步。他想,这些手持卡宾枪,警卫克里姆林宫的年轻人,他们的岗位不仅在大门口,而且在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上,他们肯定能看到发出空袭警报时克里姆林宫外的情景。
“在空袭的时候你们感觉怎样?”斯大林问他们。
“一切照常,斯大林同志,大家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梅利尼科夫答道。
“发出警报以后,大街上的情形怎么样?”
梅利尼科夫带着鼓励的眼色环顾战士们的脸说。
“祖比科夫上尉,你回答斯大林同志的问题,”
然后梅利尼科夫又向斯大林解释说。
“祖比科夫今天的岗位视界最好——由尼科利斯基塔楼至枢密院塔楼……”
阿列克谢?祖比科夫肯定地说道,从克里姆林宫城墙上,他可以极清晰地看到红场和高尔基大街的起点,直到中央电报局大楼。在他看来,警报发迟了,因为紧跟着就听到了飞机轰鸣声和高射息高射机枪的对空射击声。只是稍后,在高尔基大街上,在地铁“革命广场”、“志愿队”车站的方向上,拥来稠密的、衣帽尚未穿戴齐全的人群,有许多人扶老携幼,还带着行囊……
“真有点丧魂落魄的样子,斯大林同志。”
面对斯大林的问题,祖比科夫上尉最后如实的回答道。
斯大林向办公室走去,他尽管他的神色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他的心底却压抑着一丝怒火,开始认真的思考着方才听到的情况。他在办公桌旁坐下之后,告诉走进室内的波斯克列贝舍夫,他要和莫斯科军区司令防空助理格罗马金将军通话……当他拿起听筒的时候,他仿佛见到了高尔基大街上拥挤奔跑的人群,想到莫斯科街道的发生的混乱,顿时他整个人就变得怒不可遏起来。
“请问,为什么发出空袭警报,为什么向自己的飞机开火,”
电话中的斯大林声音显得有些低沉,由于在盛怒之下而若断若续,格罗马金预感到事情不妙。
“斯大林同志,对空情报站还没有学会根据发动机的声音区别我方飞机或是德军的飞机。”
格罗马金抑制着自己的慌乱心情回答,但他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对空观察员通过线路明确报告,有飞机朝莫斯科方向飞来。我在指挥所别无所知,因为没有通知我这是我方轰炸机,况且,我方轰炸机没有必要在夜间飞临莫斯科上空……当然,我犹豫了一下,因此发出警报稍迟了些……不过,今后凡有企图进入莫斯科上空的飞机,我仍将下达予以击落的命令……”
斯大林想象着格罗马金那张圆圆的脸,他那几乎长在一起的浓眉下面严肃地细眯着的眼睛,他当然不会产生了一种赞赏之情:将军是对的……不过,他却非常清楚的知道,现在他必须依靠这些将军,在战前,或许他可以任意杀戮或是流放这些将军,但现在,他必须依靠这些人。
“好吧,格罗马金同志。”
依如战争爆发后一般,斯大林表现出了他的慷慨与大度,他甚至主动的向格罗马金道过歉,随后才接着说道。
“我满意您的回答……今夜这段插曲权作一次空袭演习吧……”
斯大林放下听筒,直到这时他才想起,高射炮兵居然连一架飞机也没有击落。
这怎么可能呢?
从那以后,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斯大林心头一直压抑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从未能平息下来,甚至随着德军的进逼而更加强烈了——两个月前,9月15日,完成集结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向莫斯科发起了进攻,“台风行动”展开了。
而在近两个月后,就在斯大林于红场检阅出征保卫莫斯科的部队之后的第二天,第一枚炸弹终于落在了红场,更为准确的来说,是数枚远程炮弹落在了红场上,从那时起,炸弹与炮弹便开始不断的与莫斯科城中落下。
战争正在摧毁这座“红色的心脏!”
也正是从那时起,斯大林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让将军们保证“绝不能让那怕一发德国人的炸弹落在莫斯科城内”,事实上,现在,即便是保住莫斯科,击退德国人的进攻,在某种程度来说,都属于一种奢侈的想法。
当然,作为苏联人民的领袖,斯大林绝不会让悲观的失败主义心态影响到他的决心,甚至在他看来,现在——就在德军攻入莫斯科市区,防御部队同德军展开激烈的城市战的时候,上帝又一次站到了俄国的一边——今年的天气比往年冷了十几度。
当然,不能将所有的一切都寄希望于严寒的天气,相比于天气的帮助,斯大林同样也知道,现在莫斯科需要的是什么。
“马雷舍夫同志,安排高尔基市的工厂生产什么样的坦克,又安排科洛缅斯科耶的工厂和莫斯科的工厂生产什么样的坦克,你可别弄错了。现在前线最需要的是‘t34’型和‘kb’型坦克……”
提及前线的需要之后,斯大林停下来,通过电话筒他听到了马雷舍夫低哑的声音:
“斯大林同志,现在必须帮助坦克修理总局……不是前线所有的人都懂得,打坏的坦克不是战争中的废物、不是垃圾……坦克根本不可能被全部摧毁,即便是看似被炸成了废铁的坦克也是有用的……它有几千个零件……即便是在最坏的情况下,用三辆坦克也能修复出两辆来。”
“我们能帮点什么忙呢?”
马雷舍夫的回答让斯大林的心头一喜,现在,保卫莫斯科需要更多的部队,同样需要更多的坦克。
“请命令麦赫利斯同志发动前线的政工人员。这可以帮助我们弥补新坦克生产上的空档,因为现在工厂正向东部拆迁,需要在新的地区重建……”
“好。再见,马雷舍夫同志。”
在听取了马雷舍夫的建议之后,斯大林把话筒放在电话机上,拿起一支蓝铅笔,俯身在桌子上的台历上将马雷舍夫的建议记录了下来。
就在他准备拨通麦赫利斯的电话时,突然,剧烈的爆炸席卷着冲击波袭来了……




山河血 971.第971章 莫斯科的冬天(中)求月票!
废墟留在了后面!
目标在前方闪动!
大地被冰雪覆盖,像是冰柜中的冰块,灰尘、烟雾、隆隆的声响,坦克履带从冰僵的尸体上碾压过去,轧过自己人的尸体,轧过敌人的尸体。
轰鸣的“斯图卡”在空中俯冲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一枚枚炸弹准确的投在建筑物和工事的顶部,炸弹爆炸后,钢铁破片拍打着坦克车的装甲板。
麦克风中不断传来人们的叫喊声。
“拼了,杀死他们,杀死他……站起来,开炮……看准机会,下手……干得好,托马斯,干的好!再给他来一发炮弹,送他下地狱!”
“注意,过来,过来,威克,过来!”
扶着钢盔,威克走了过去。
“烟筒的左边有敌人的坦克在运动!有七辆,方向是面包厂!”
“托马斯的,过来!”
“那边有俄国人的t34!”
“让给他,让给他,我们正要开过去!”
一个嘶哑的声音,似乎在表明他的头脑在发热,眼睛在冒着火,这是一支坦克部队的先头部队,越过被俄国人放弃的阵地,朝着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列宁共青团汽车厂”的方向冲去,那座汽车厂现在只剩下了厂房,工厂的机器据说已经迁走了,也许新的工厂是突劂斯坦的某个地方。
在飘浮不定的烟雾中,到处都是断垣残壁,入目的一切景象,都是横七竖八的瓦砾堆,这片断壁残垣就是曾经的列宁共青团汽车厂所在,而在瓦砾间还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灰色大衣的战士,那是这座工厂的占领者,占领这里是半个多月前的事了。
天空中下着雪,斯蒂芬站在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地洞里,那是秋天时那些俄国战俘挖建的,因为挖的极为仓促,所以对于高个头的斯蒂芬来说,他的脑袋几乎顶到了洞顶,先前在这里住着人,也许这会已经变成了鬼魂。
不过虽说这个地洞并不大,但对于斯蒂芬和他的步兵排来说,能够找到这样的一个地洞,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在第一次雪降下来之后,对于德国士兵而言,最幸运的事情恐怕就是找到一个可以遮挡风雪的房间,而俄国人显然更为了解这里的冬天,他们早就摧毁了几乎所有的房屋,而四下透风的房间并不见得能够让人感觉暖和些。
相比之下,这种地洞反而是最舒服的,只需要在入口处装上一个门,就足以挡住大多数寒风,若是还不行的话,还可以像现在这样,将几块破帐蓬片挂在门上,而那个油桶制成的炉子,则又能使这个地洞里变得如夏天一般温暖。
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地洞中,摆着六七个战士们从变成废墟的俄国人的家中弄来的床垫,甚至还铺了层被子,进入地洞后,斯蒂芬和其他人一样脱掉了靴子,然后将冻肿的双脚放在炉边,以温暖那没有一丝暖意的双脚,或许,他们在第一场大雪降下的时候得到了冬衣,但是德国的靴子并不适合俄国的冬天,如果能从俄国人的尸体上扒到一双合适的靴子,无疑是极为幸运的事情。
“该死的俄国人!”
斯蒂芬少尉听到战士们的抱怨声,尽管大家都围着火炉,不需要忍受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但是,战斗却从未曾停止过,在战斗中,他们不仅要同天气作战,更要同那些誓死不降的俄国人打仗。
原本,按照司令部的计划,“台风战役”只需要十天就能够结束,但是,现在这场战役已经进行了快两个月了,虽说有时候,先前部队甚至或以用野战炮炮击红场以及克里姆林宫,但是俄国人的抵抗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在城市的废墟之中,俄国人更是达到寸土必争的地步,激烈的战斗从清晨,直到黎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中上演着,像老鼠一般的俄国人通过地铁、下水道,不断的浸透到他们的后方实施进攻。
“如果打到克里姆林宫,一定要绞死斯大林!”
韦德在一旁抱怨了一声,似乎现在俄国人的抵抗都是斯大林的缘故,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斯大林的那道特殊的命令,也许,他们现在已经占领了莫斯科,或者说,像其他地方一样,守卫莫斯科的部队已经投降了。而斯大林却命令枪毙所有擅自撤退的人,这一命令使得没有任何人敢于撤退。
“与斯大林无关,毕竟,这里是俄国人的首都!”
德鲁夫在一旁插口说道,同时他将一个饭盒递给少尉,在火炉上烧着一锅马肉汤,在三天前的战斗中,发现的一匹被炸死俄国战马,也许它曾属于一名俄国传令兵,冬天的低温使得马肉并没有腐烂,最后这匹便成为了大家口中的美食,尤其是在他们于菜市场的废墟中发现了一些胡椒之后,胡椒和马肉便成为了真正的美食。
当一场战斗之后,一份胡椒马肉浓汤可以驱走他们身上的寒意。
伸出指尖发痒的双手,接过那碗浓汤的时候,斯蒂芬只感觉没有一丝热意的双手更痒了,这是冻伤的迹象,喝一口汤,胃里立即暖暖的极为舒服。
饭盒里的肉少的可怜,仅仅只有两块,这是因为大家都想着,少吃点肉,也许可以多喝两天,不过辣辣的浓汤依然能让人感觉极为舒服。
“我听说,日本人现在仍然在进攻,如果他们的攻势顺利的话,也许,明年战争就可能有结束了!”
尽管现在“回柏林过圣诞节”在每一个东线战士的心中,都不过只是痴人说梦,但斯蒂芬和所有人一样,都相信,俄国人很快就会战败,他们很快就会投降。
“日本人?”
德鲁夫在一旁嘲讽的笑道。
“那些黄猴子根本就不可靠,少尉,难道你没注意到吗?我们昨天交战的部队,就是从西伯利亚调来的,如果日本人真的在进攻的话,那么,俄国人又怎么可能把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到莫斯科!”
“那是因为,俄国人总能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新的部队!”
“也许,斯大林有一台机器,专门用于制造新的部队!”
在战场上总有着这样那样的谣言,在击毙并俘虏了超过六百万俄国军队之后,在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俄国的力量已经被耗尽的时候,斯大林却依然能够源源不断的投入新的部队,这不能不让他们感到震惊,在战场上,他们更是不断的面对如潮涌般的俄国人,以至于在战场上开始流传着一个“神话”,俄国人拥有制造人类的机器,所以他们才拥有源源不断的军队。
“那不过只是……”
突然,斯蒂芬的话被剧烈的爆炸打断了,炮弹落在了地洞附近,只震得地洞的洞顶落下了些许灰土,下一瞬间,地洞的门被推开了。
“快,快,俄国人在进攻!”
“乌拉!”
在满是冰雪的瓦砾中,穿着土黄色军衣的俄国士兵端着莫辛纳干步枪,举着红旗朝着德军的阵地冲去,在红旗附近,一名拿着手枪的俄国军官大声叫喊着。
“同志们,为了斯大林!为了俄罗斯!乌拉!”
“乌拉!”
伴着着身边的人,猫着腰的伊万叫喊着,他冲的即不靠前,也不靠后,也许是经历了几次惩戒营的生死考验之后,他已经知道如何在惩戒营中生存下去。冲得太靠前,会被德国人打死,太靠后的话,又会被……他不由的将视线朝着左右两翼的瓦砾看去,在那里操作着马克沁机枪拿着冲锋枪的政工干部在盯着他们,如果他们不能冲开德国人的防线,那么死的就是他们。
前进是死亡、后退同样也是死亡!
“为了俄罗斯!”
“乌拉!”
百米外的咆哮声,让斯蒂芬紧张的看着视线并不怎么清楚的街道,在他的身边,机枪手已经操作着mg34机枪,瞄准着街道的,一但敌人的身影冲出那团薄雾与硝烟,密集的弹雨就会倾倒在他们的身上。
“呼……”
就在斯蒂芬放松呼吸的时候,突然,几个身影隐约显现了,他几乎是本能的扣动了冲锋枪的扳机,在这一瞬间机枪、步枪欢腾起来,密集的弹雨被倾倒在街道上,一个个呼喊着口号的俄国人甚至没有看到敌人,就已经倒了下去,
在咆哮着冲锋的人群中,伊万向前冲锋着,但是他的眼睛却没有注意到前方,而是在发现身边的一个战士倒下之后,他像是也被子弹击中一般,倒在了瓦砾间,只不过与其它人不同的是,在他倒下的时候,他的手中仍然抓着枪。
1...408409410411412...5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