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山河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在南京的日本驻华大使馆内的宴会厅,一场盛大的招待宴会正在举行着,在宴会厅上处处悬挂着日本以及中国的国旗,两国国旗于宴会厅间如彩旗一般悬挂着,而在乐队的演奏台上,广田弘毅这位作为天皇特使访问南京的外交官,则在那里用着热情洋溢的言语去描述着千百间中日两国的友谊,在他的言语中,中日两国间的战争,则变成了“不愉快”,似乎大有一笑抿恩仇的意思。
而在他说话的时候,站在台下的汪精卫则只是面含微笑的看着这位天皇特使,而其它南京各部要员以及德、意、保、罗等国大使亦是面带微笑的端着酒杯。
这场招待宴会是日本人提出的,如此高调的宴会在这个敏感时期,自然引起了各国大使的注意,至少在今天下午,英、美、苏等国大使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询问消息,他们所询问的无非是中国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呢?
“……日本与中国虽有分歧,但相同却多过分歧,日中两国本是同文同宗,而在此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展开之际,日本帝国愿意同中国展开更为广泛的合作,以期消除中日两国间的误会,并希望有一天,日本帝国与中华民国共同携手,为了亚洲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努力!我提议让我们为中日两国间的友谊!”
话声稍稍一顿,作为一名外交官,广田弘毅在这个时候立即耍起了他的小聪明。
“同样也为亚洲的独立与解放干杯!”
果然,在广田弘毅提出这两个建议时,一些亲英美的中国官员虽说有些心不甘,但却也只得举起手中的酒杯,为所谓的亚洲独立与解放而干杯。
策略!
没有人知道,作为天皇特使的广田弘毅在抵达南京前,东京方面就已经达成了共识——争取在某种程度上同中国达成共识,至少暂时避免中国倒向英美,甚至东京方面亦准备在一些问题上作出让步,当然,更为重要的使命却是离间中国与英美等国的关系。
而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其才会大张旗鼓的在南京举行这场招待宴会。
“这个……”
在中央军校内的官邸中,一直关注着日本大使馆宴会的蒋介石在得知广田弘毅的“小聪明”后,却只是哼了一声。
“且不说东北尚为日战,单就是日本人之狼子野心,实难为友,现在他这艘大张旗鼓于南京举行宴会,其旨在离间我国与美英之关系,总裁,这事需小心应对啊!”
站在委员长的身后,陈布雷用谨慎而小心的言语提醒道,作为蒋介石的身边人,他自然知道这位委员长的心思,同样是因为知道他的心思,这会说话才会这般的小心,谁知道现在委员长的心思有没有什么变化。
“小心……”
冷冷一笑,蒋介石的语气中却流露出几许自得。
“在过去或许需要小心,但是现在,美英等却是有求于我国,美国之太平洋舰队遭此奇袭后,损失极为惨重,至少在未来一年内,美国海军亦无力阻止日军之进攻,日本对英美施加压力之下,英美等国必将尽全力促成我国对日宣战,昨天,美国大使……”
昨天美国大使在第一时间求见了他,在甚至还转达了罗斯福的一些希望,其自然是希望中国能够在这场“世界局势大变动之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至于美国呢?“美国将是中国最亲密并且最值得信任的伙伴”,当然,自然的也免不了提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冲突,而冲突的关键则是“东北”。
现在美国人焦急、英国人欢喜,至于日本人,亦是狂热中带着些紧张,因为即便是最没有战略眼光的日本人也能看得出,现在真正影响太平洋战争进程的或者说影响日本在南洋进攻的,只有中国了,在亚洲只有中国能够阻止日本的进攻。
这种为他人所需带来的自信与骄傲,同时都在蒋介石的身上体现着,只不过,他既没有答应,同样也没有一口拒绝,反倒是给予了对方许多希望,那些希望足以让美国相信中国是站在他们一方的,其实,对于这一点美国人并不会怀疑,蒋介石同样也明白,现在美国最关心的问题恐怕还是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才会对日本宣战。
“这次广田弘毅之所来南京,就是为了安抚我们,安抚我们为他们自己争取时间,所以……”
回头看着陈布雷,蒋介石沉思片刻后,对他说道。
“看看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谈一谈中日两国间合作的可能,当然,还要提东北,我们不提东北,日本人也知道,现在他们和中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东北,嗯,还有南洋的华侨,这些问题都和日本人去谈,这是回避不了的!”
“卑职明白,总裁!”
其实不单陈布雷明白,就是南京的许多官员亦非常清楚,对于日本而言他们之所以对中国持以所谓的“友好”,所思所图无非只是为了争取时间,一但其完成对南洋的入侵,对中国形成了全方面的包围,加之苏俄战败,到时形势即会对中国不利,除非中国能够与德国保持紧密关系,获得德国的支持,否则,待日本对中国形成包围,且中国又为德国所抛弃时,即是中国再战之日。
“委员长,近日在南京亦有一些声音,他们认为随着莫斯科的沦陷,苏俄战败已不可避免,呼吁我国应趁此机会,果断对俄宣战,从而……”
陈布雷一边说,一边看着委员长,自莫斯科沦陷之后,南京各界便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一些人认为行政院当初阻拦通过“四国条约”将陷中国于大不利,而现在日本在太平洋的大胜,似乎无不意味着属于英美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的一种“不要错过这班车”以及“突破日德封锁”的思绪,便开始在南京的军政界中弥漫着。
“嗯……”
沉吟片刻蒋介石并没有说话,对管明棠或许他有些许不满,但在另一方面,却又极佩服管明棠的“国际眼光”,当初他推测的一切都已经应验了,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有所顾虑,毕竟,管明棠一再强调“美国最终获胜”,这一点,虽说于国防委员会诸人倾向于同德国结盟,但却不否认“无论战局如何发展美国至少能得平手”的结果。
而在另一方面……蒋介石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现在越来越受到德国军事顾问团影响的参谋部以及国防委员会,他们相信德国会获得最终胜利,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布隆伯格元帅还曾提出过他的忧虑,但在莫斯科战役后,便再也不见忧虑之意,于他看来,德国已经赢得了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如何决择呢?





山河血 989.第989章 风云际会
南京,当北中国一片冰天雪地的时候,这座中国的首都,一场大雪却匆匆的消融了,虽说今年的北方比往年更为寒冷,但南京依如往年一样,不见北地的酷寒。基督徒的圣诞节刚过,一场冬雨,倒是使这座涅槃重生的城市陷入冬季的阴冷之中。
早在民18年,国府定都南京的第二年,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飘然来到南京,受委托主持制定南京的城建规划,随后一个以南京城西北的颐和路为中心的上层住宅区开始建设,几年后,颐和路一带便成为南京有名的“使馆区”,即便是在战后的重建中,这里依然是南京的使馆区。
而分布在这里的一座座使馆,使得颐和路成为中外关系的集中映射地,这里的各国大使馆的一举一动,在某种程度上,亦能反应出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间,时常有中国政府要员出入的大使馆,第一当数德国大使馆,那是因为中国与德国越发紧密的经济、军事以及工业上的合作,而排于第二的则是美国大使,原因非常简单,在中国的战后重建中,美国资本所占比重极大,在民30年,美国已经是第一大华投资。
如果说与德国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合作,那么中国与美国的合作无疑是更为全方面的,正是来自美国的资本使得南中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一手促成中美合作的,并不是其它人,而是中国建设银公司总裁宋子文,在南中国,宋子文有着“中国摩根”的称谓。
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称谓并不仅仅局限“赞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建设银公司投资了数以百计的企业以及项目,而在南中国但凡是排得上名号的企业之中,都有建设银公司的身影,而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宋子文更是利用种种关系,与纽约的金融财团取得联系,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为国内引入了十余亿美元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宋子文则可以说是美国金融财团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方,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在华利益的某种代表。
“tse-ven,”
望着面前的宋子文,这位在中国政府内极有影响力的“商人”,高思缓声说道。
“现在,在华盛顿,有一些声音,是与中国有前的!”
话声稍稍一顿,高思继续说道:
“华盛顿有一些国会议员认为,中国极有可能成为日本以及德国人的盟友,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对中国实施严格的管制,比如,冻结中国在美资本。”
“冻结中国在美资本!”
对于高思这位美国大使的话,宋子文并没有怀疑,他几乎是立即便从沙发上蓦地起立,神情激动的说道。
“高思先生,如果华盛顿这么决定的话,那么无疑是在迫使中国被迫站在德国一方,即便我们有百般的不愿意,亦只能选择同德国甚至日本结盟!”
“但是,tse-ven,你必须要明白,现在华盛顿对于特使的造访存在着诸多的忧虑?”
对宋子文上下打量一下,高思用无奈的口吻说道:
“你应该明白,现在太平洋的局势对美国并不怎么有利,甚至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
他思索一阵,半晌,这才开口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以及伦敦,无不在担心中国的选择,相比于日本,中国可以出动数百万军队,如果你们的军队从云南进攻缅甸,或者从新疆进攻苏联,那么,对于同盟国而言,这一切无疑是灾难性的!”
“高思先生,你应该知道,我们同日本之间存在的矛盾远大于共同点,即便是政府愿意,国民亦不会同意与日本结盟!”
此时相比于先前的紧张,这会宋子文反倒冷静了下来,美国政府冻结中国在美资产,不到最后时刻,美国绝不会那么做,中国在美国资产最多的是北方公司,而华北的那位是有名的亲美,这么做无疑是把华北的那位推到美国的对立面,罗斯福是绝不会那么做的。与其说是美国政府准备这么做,倒不是如说美国政府现在比过去更渴望中国能够清楚的表明态度。
“可是这种事实还是存在的。”
高思摇头说道。
“或许,对于中国目前国民的意愿是不可能同日本结盟,但是,在南京亦有许多官员认为,你们应该同德国以至于日本人进行合作,从而谋求贵国的利益,可无论是中国选择与德国合作亦或是同日本进行合作,我们无论如何是都不会赞同的。”
一面思索,宋子文一面喝水,那模样看似平静,可实际上他的心底这时却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沉默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开口说道。
“高思先生!”
宋子文依然还是试探的问道。
“你应该知道,现在,我们政府在这场战争的立场分成三个派系,第一个自然是倾向于同德国结盟,第二个,则是倾向于同美国结盟,我本人亦是如此,但这两者,所占比例各为三成,而绝大多数人并不赞成我们卷入这场战争,他们更倾向于,在完成准备之后,向日本宣战,收复东北四省以及台湾,我想这一点,贵国亦是清楚的,”
“当然!”
“既然非常清楚,那么贵国的是顾虑什么呢?”
“你应该知道,tse-ven,现在美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可以说,世界和平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美国希望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发挥的作用。”
“高思先生,我直截了当的说吧,现在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卷入这场战争,实际上原因非常简单!”
“哦!”
“为什么我们当年不惜一切与日本签字停战条约,甚至我们一位极为出色的将军差点为些付出生命代价?”
看着高思,宋子文认真的说道,但他的心底却知道,除非美国能够开出合适的开价,否则他的那位姐夫是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表态。
“是因为通过那一战,我们明白,我们的国力与日本的差距有多大,即便是我们侥幸击退了日军,亦将是一场惨胜,甚至战争将会陷入僵持状态,我们之所以停战的目的在于为了争取建设的时间。”
“嗯。”
眉头紧皱着,高思知道宋子文说的是实话。
“这么说吧!我们现在不愿意卷入战争,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战争的准备,比如,中央现在有40个军的军队,但是这40个军中有20个军使用的是苏械,有15个军使用的是国械,还有5个军使用的是杂式武器,现在空军的飞机主要是苏制旧式飞机,除去少量的德国先进战车外,大都是苏制老式战车甚至还缴获的日制战车,在这种情况下,高思先生,即便是我们确实想发挥作用,恐怕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宋子文的回答让高思立刻紧皱双眉。
等了一阵,宋子文又接着说道。
“还有,抗战军兴使得政府意识到中国的军事工业极为落后,尽管经过几年的建设,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提供足够的弹药、军械,在军械不足、兵工厂产能不足以及装备老旧的情况下,高思先生,中国军队又如何能够做战呢?”
“tse-ven,这是您的看法还是?”
高思试探的问了一声,宋子文似无奈的耸了耸肩膀。
“你知道,我并不是军人,这是在家庭聚会上听委员长所说!”
说到这,宋子文的话峰一转,然后又说道。
“高思先生,你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也许是在联美亦或是联德的问题上,我国政府内存在着分歧,但是我们在对日本的态度上,却是统一的!”
“当然,这一点,罗斯福总统亦深信不疑……”
毕竟中国的东北由日本占领着,从宋子文的话中,高思终于摸到了中国的底线——中国参战的问题,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利益问题,问题在于美国能够向中国提供什么!
“tse-ven,我认为贵国应该争取成为《租借法案》受援国。”
突然,高思看着宋子文,不无认真的说道。
“众所周知,你们在几个月前,曾试图争取成为受援国,但是现在,随着局势的变化,如果中国有这方面的意愿,我相信华盛顿一定会乐意向中国提供援助。”
向中国提供援助,从而将中国拉上美国的战车,以期牵制日本的进攻,这是华盛顿作出的决策,而这一决策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愿意同日本决裂。
高思眨了眨眼睛,用不无玩笑的口吻说道。
“tse-ven,正如你说的那样,中国军队的装备过于老旧,我想这恰恰是美国可以提供的帮助,你觉得呢?”
“这……”
高思的试探让宋子文连忙振作精神,不无激动的说道。
“如果美国同意将中国纳入《租借法案》受援国的范围,那自然再好不过,但是……高思先生,您应该明白,即便是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从武装军队到投入军队作战,都需要时间!而且,我们可能仅向日本宣战!”
思索良久之后,高思才回答道。
“tse-ven,我相信华盛顿能够理解这一点!”




山河血 990.第990章 华盛顿的选择
“昨天,1941年12月22日”那是一种人人听了都永远不会忘记的声音。“——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突然遭到蓄意的攻击……”
《太平洋战争》
“杀死所有的日本鬼子!”
在整个美国,同样的声音在美国的大地上回荡着,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异口同声的,信誓旦旦的发出这样的誓言,所有的美国人都咬牙切齿的诅咒着日本人。时代广场图片新闻橱窗的前面,整天围着一堆堆哭丧着脸的观众,身着制服的水兵,气字轩昂地向围上来的听众发表讲演:“我们很快就会打败他们。”,与此同时全国各个城市里,青年人蜂拥报名参军,陆军和海军征兵站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那天晚上,波托马克河畔的樱花树,那是东京公民在一九一二年送的礼品,被人因气愤而莽撞地弄倒了四棵。在全国各地,许多日本血统的美国人合伙花钱在报纸上表态,或者向白宫发电报,明确表示忠于美国,可是,这还不足以制止人们砸破他们商店的橱窗,也不足以制止“爱国的”美国公民联合抵制日本人的商店和一切日本货。
甚至这种冲击一度扩大到所有的亚洲人,面对愤怒的美国人,当警察局将日本人和其他轴心国的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被误认为是日本人的中国人,纷纷在自己的超市、影院、杂货店以及洗衣房等地插上中国的国旗,甚至华商会亦在报纸上打广告——“我们中国人,已经和日本战斗了十年!”,诸如此类的报道更是屡见报端。甚至于美国政府为了给国民树立信心,更是将中日战争的新闻记录片加至片头,以此来告诉美国人——日本军队并不可怕!他们或许可以在东南亚横行无阻,但这些未曾一败的军队,也曾被人阻止过——被中国阻止过。
中国和日本已经战斗了十年!
在1942年的元旦到来的时候,不仅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通过报纸得知了这一点,在美国国会之中,那些国会议员们,更是将中国视为潜在的盟友,在他们看来,或许现在只有中国人能够阻止日本人了。
白宫对面的拉斐特广场显得萧瑟凄凉,凳子上空荡荡的,再没有游人去坐,而几乎每天,每当有汽车经过白宫时,开车的人,坐车的人从进入白宫范围,在驰过白宫的时候,都转过头来,嘴唇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白宫。同样每天都有上千人沿着白宫前的铁栏杆步行通过,他们静静地走着,望着白宫,似乎每人都在静静地、不发任何声响地看着白宫,等待着,希望看到报复的信号。
美国人,每一个美国人都渴望报复日本,都渴望着听到胜利的消息。但所有的消息无疑都是灾难性的——曾被寄于厚望的菲律宾的麦克阿瑟将军,没能阻挡日本人的脚步,美菲联军正在溃败。英国的“z”舰队——“威尔亲王号”战列舰以及“反击号”重巡洋舰被击沉。日军正在向巴丹半岛、正在向马来半岛、正在向沙捞越进军,正在向夏威夷的每一处进军——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们的脚步,至少现在,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们!
失败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世界、整个美国、整个华盛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紧张而期待的注视着白宫,他们希望从白宫听到好消息。当美国人把视线投向白宫时,1942年新年的第一天,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中,罗斯福总统正在同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举行会谈。
“昨天,我已经给贵的蒋介石主席去了一封信!”
尽管在内心深处存在着优越感,但无论是在给蒋介石的去信中,亦或是此时罗斯福都没有流露出一丝优越感。
“现在,我想,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明白,为什么在几年前,蒋主席和许多中国的朋友说:中国是在为自身而战,同样也是在为英美诸国而战,只是,明白这一点,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话声稍顿,罗斯福又继续说道。
“就我这一生而言,我从来没见过像日本这样一个卑劣、无耻的民族!我想,对于这一点,你们应该是赞同的!”
在罗斯福说话时候,魏道明则注意观察着罗斯福的神色,此时他严肃极了,脸和嘴唇下垂,郁郁寡欢。他往日白里透红的脸色现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古怪、沉重、灰暗和扭曲的表情。
作为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自然知道,现在华盛顿被什么样的阴云笼罩着——被失败的阴云的笼罩着,他甚至能够理解美国人——在抗战军兴的初期,中国不也曾被这样的阴云所笼罩吗?甚至首都亦差一点被占领。
只不过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一点有些难以接受罢了,自第二次英美的一百多年来,从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威胁到美国的本土,现在,美国人既愤怒,又悲观,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罗斯福用一种呆滞、没有抑杨顿挫的声音流利地、不打顿地一直说下去,好象面前放者一份预先拟就的稿子,照本宣读似的。魏道明能够猜出来,现在对于美国而言,对于罗斯福来说,他们固然希望中国加入战争,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却又明白,至少在短期内,中国是不可能卷入战争的,原因非常简单——在中国没有完成战争准备之前,南京是决定不会向日本宣战的。
“总统先生,虽然现在的局势不容乐观,但是总统先生,我国政府深信未来的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
“当然,”
罗斯福注视着魏道明,他继续说下去。
“对于胜利,我们从不曾怀疑过,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现在,一个全新的问题展开在我们两国的面前,我们应该来讨论一下具有头等重要性的问题: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国家今后怎么办?”
“今后?”
在魏道明的诧异中,国务卿赫尔在一旁说道。
“根据我们从香港获得的信息,现在两个师的中国军队,已经被部署在香港界河一带,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贵国用于阻挡的日军可能的对香港的入侵!”
赫尔的话令魏道明的眉头微微一拧,他已经接到了国内发来有关香港的秘电。
1...416417418419420...5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