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苍雪龙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Yana洛川
以秦军如今的威势,攻下七国之后七国遗民再反也不会闹出太大动静,嬴政虽然手段强硬,但是并非暴君,各国之间想要融为一体肯定需要磨合,只要处理得当,大规模的造反并不是一定会发生。
对秦王还有秦国那一班臣子莫名有信心,燕执不担心那所谓的亡秦必楚亡秦者胡,只是史上秦国二世而亡,偌大的帝国仿佛一夕间便彻底崩坏,算算时间,那打的不可开交的楚汉两方与现在并没有隔太久。
楚汉之争中的武将谋士,就算比他们小也应该小不了多少,如果楚国项氏一族不曾反秦,如果刘邦不曾起事,那些胸怀大志的人又会去哪儿?
等这次回去,或许他可以着手找一下那些后世名臣,楚汉之际能者辈出,他记住的虽然不多,但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说不准找到一个就带出来一群呢?
待会儿有时间,或许可以让江旐去问问,龙氏一族中有没有一个叫龙且的小孩儿,被楚霸王信任有加的大司马,自小培养以后肯定不会差。
站在舆图之前的蒙武将军看着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些什么的俩人,神色一凌直接走了过来,“你二人可有什么想法?”
这俩人虽然年轻,但是都算不上是新兵了,带兵打仗那么多年,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秦国拿下三晋,他们这些老将们没有派上用场,全是这些年轻的小将统率有方,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用兵雷厉风行,虽然稳重不足,但也是可圈可点。
用兵稳妥有稳妥的好处,大胆也有大胆的好处,王上让他带着这两个年轻人,也是打算让他们尽力而为,让自己在旁边看着以免他们胆子太大收不住势头。
半蹲在这两人跟前,蒙武将军脸色一如既往的严肃,瞬间将思绪飞远的燕执给扯了回来。
正了神色的燕执和李信对视一眼,然后率先开口,“将军,项氏一族与楚王负刍虽然不和,但是到底是楚人,如果我们直接大举发兵,最大的可能便是项氏回过头来直接与我们正面相对。”
“与项氏一族之战必不可免,楚人善攻不善守,今冬变数太多,来年如何还需从长计议。”待燕执说完,李信在旁边接着说道,他们俩的意见一致,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是怎么打还要好好合计合计。
让他们在这里守上个几年将楚国逼上绝路然后自乱阵脚虽然也行,但是明显不像是他们俩的风格,不可取不可取。
发现周围的将领们都停下来看着他们,燕执挑了挑眉,和李信点了点头然后同蒙武一同走到舆图前面。
蒙恬自小被蒙骜和蒙武两位将军教导,行军打仗中规中矩,和他一起时燕执还会收敛一些,但是和李信一起,那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左右有蒙武将军在旁边,如果他们的想法实在不行,蒙武将军肯定不会同意,如果可行,那接下来就是他们俩敞开手脚的时候了。
天气太冷的时候长矛会被冻裂,寻常士兵只能守在火堆旁边,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什么也做不了,将下相平舆郢都三座城点了出来,燕执抬眼扫了一圈,然后看着蒙武将军说道,“不如,我们先等昌平君被拥立为楚王......”
“然后,再和楚王负刍交涉......”
眨了眨眼接了一句,李信与燕执一左一右站在舆图旁边,三两句将他们的想法讲了出来。
蒙武将军安排他们没什么意见,但是如果能让事情变的更简单些,就算冒点险又有何不可?
但凡氏族,肯定是以家族的利益为先,项氏一族想要推昌平君上位,其原因也不过是楚王负刍与其他三家达成了协议欲瓜分项氏以及项氏附属的一众小氏族。
项氏一族不会坐以待毙,为了自保他们也不会任由负刍坐大,楚国式微已经必不可免,项氏一族想保住宗族又想保住楚国,怕是有点难度。
一个一直在秦国生活从来没有去过楚国的楚王,一个在秦国高居相邦之位忽然反秦的楚王,想让他动摇再简单不过了。
昌平君在秦国那么多年,秦国国力如何再清楚不过,如今的楚国能否和秦国相抗一眼便知,还是说他以为成为楚王之后,楚国便能在短时间内再强大起来,然后和秦国分庭抗争?
与其想着如何应对项氏一族,不如想着在昌平君身上下点功夫,项氏一族世代为将,就算派人去游说也没什么结果,兵戎相见的话胜负也尚未可知。
楚王负刍已经主动求和了,肯定是不希望再和秦国打下去,为王者并不都和他们家王上那般英明,为了保住周围的土地而牺牲另外的疆土并不少见。
秦国打出函谷关那么多年,其余几国为了自保而割让的土地不少,为了讨秦国欢心而杀掉的肱股之臣更是不少。
“灭国之战不同于攻城拔寨,若能让楚人自觉秦国更好而欲迁往秦国,将军以为楚人还会拼死抵抗吗?”李信指着青阳所在的位置,然后接着说道,“龙氏为楚人,却为楚王所不容,项氏为楚人,同样为楚人所不容......”
听出了李信话中的意思,燕执不紧不慢的收回目光,楚国虽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先弄出来一个“四面楚歌”啊。
“或者,我们可以先不出兵,只多派人去楚地游说,给他们的内讧再加把火,将军以为如何?”
木虽朽,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
已经腐朽的楚国,就算没有疾风,用火一点一点也能将他们烧成灰,没人说非得兵临城下才能打败对方。
怎么能稳妥的拿下楚国已经有蒙武将军在了,旁边这一众将领也都是久经沙场,灭国之战急不来。
赵国被灭,百姓对秦国却没有什么抵触,被骂的更多的是赵王还有一心卖国的郭开,这几任楚王比赵迁也好不到哪儿去,楚人应该不会不会和赵人差太多。
想当然的以为楚国也可以用他们攻打赵国时的套路,燕执和李信兴致勃勃,期待着以后大军挥师南下将楚国纳入大秦的疆土之中。
然而,对之前的话没有什么其他反应,对于这个主意蒙武却摇了摇头,“你们以前不曾与楚军交战,还不清楚楚人的性子,他们同韩赵魏不同,游说在他们哪儿起不了太大作用。”
楚人信奉巫神,且极其排外,秦国能派过去人就已经不错了,还想再那边用流言,那就更不可能了,楚人这些年被秦国忽悠怕了,更不相信外面传来的消息了。
兵家之事深不可测,山东六国不能一概而论,他们还是太年轻了。
提议被蒙武将军打了回来,燕执和李信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地方,“楚人不信外人,但如果消息是他们自己人传回去的呢?”
“龙氏一族我亲自去一趟,燕执留在营中坐镇,李信带人去郢都之外等候调遣。”一句话将接下来的事情敲定,蒙武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散了,然后把舆图取下来准备好好和这两个小子讲讲楚国国内的情况。
不亲自和楚人接触,他们永远不知道楚人能搞出来什么奇怪的事情,想靠嘴皮子来拿下楚国,现在的楚人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忽悠了。
现在最好忽悠的已经变成了齐国,老法子不能用了。
大秦之苍雪龙城 96.第 96 章
将亡之国, 精悍之兵亦不曾少,不说其他, 只项氏一族便足以让他们头疼许久。
楚国屈氏自几十年前元气大伤, 连带着王族其他两氏也跟着没落,三氏的私兵加起来也不如项氏一族强盛。
蒙武将军的脾气向来不好, 能这么耐下心思给他们讲解琐事的机会不多,燕执和李信正了神色蹲在旁边, 然后看着蒙武在地上划出几天蜿蜒曲折的线。
不像是舆图, 更像是......河流?也不太像......
没看懂这简易的线条是什么, 燕执撞了一下李信的肩膀, 然后有些犹豫的开口问道,“将军,这是什么?”
“楚国境内氏族的分布, 你们俩好好听着。”自带威严扫了一眼旁边两个年轻的小子, 蒙武画起图来极为熟练。
领兵在外舆图不能时时带着,记在什么地方都不如记在自己脑子里,所以他们这些在这里待了好几年的将领几乎都将楚国的地势牢牢的记在心里, 比看着舆图方便多了。
项氏一族在下相,与百越之地交集甚多, 而屈景昭三氏的兵马一直跟着王都转移,他们和王族熊氏关系亲密, 就算会出现争执, 也不会狠到对项氏和龙氏等氏族的地步。
之前对楚国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传闻, 只这次跟着蒙武将军过来后才特意去查了些楚国的消息, 听的有些恍惚的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原来楚国的水有那么深。
合着他们之前查到的那些还不能让他们了解楚国,蒙武将军说的这些才是真正的楚国。
“楚人这么强悍吗,吴起变法让他们变强,最后连死了也不得安生,灭族灭了七十多家,他们人真‘多’,在下佩服。”托着脸有些呆滞的听蒙武讲完楚国氏族之间的恩恩怨怨,李信忍不住感叹出声,久居南疆,这楚国果然不同凡响。
楚国本就地广人稀,一下子处死那么多人,他们是嫌弃国内人太多了吗?
吴子带兵一绝,最后却折在楚国,果然蛮夷之地不堪教化。
感叹了好几句之后,李信拍了拍身上的皮甲然后站了起来,“将军,分出一部分人前往郢都是为何?”
“长安君还在昌平君身边,秦统领隐藏在郢都之中,你是锐士营出来的,到时和秦统领一同,若事情有变,不必请命,一切以保存自身实力为先。”简单说了两句,蒙武示意这两人可以离开了,“秦统领处已经派了人去送消息,到时你带兵留在郢都之外的山林之中,莫要轻举妄动。”
“诺。”
等两个年轻人离开,蒙武捏了捏眉心笑骂了一句,“比蒙恬那小子还难管教,真松手将人放出去,也不知道倒霉的究竟会是谁。”
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蒙武又加了一盏灯在书案旁,拿出干净的竹简开始写些什么。
燕执和李信在军中也有好几年了,作战风格也显现了出来,这俩小子行事更多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不是口口相传教出来的,所以带着些磨不去的野性,倒也是好事儿。
如果都像蒙恬那么中规中矩,他们拿什么来和不要脸的楚国干架?
还有龙氏一族,如果王上想要将人收入麾下,那些不知道躲在哪儿的龙氏私兵就不能是私兵,得编入秦军步伍才行。
这龙夫人不愧是项氏出来的女儿,已经这种情况了还能冷静下来和他们谈条件,寻常男儿也不一定能做到这样,实在不容易。
秦楚边境暂且安稳,因为楚国内乱楚王求和,所以现在还不曾动兵,但是北方云中上郡代郡便不似这边安稳了。
阴沉的天空之下星月无光,已经抵挡过匈奴几番进攻的秦军面容陈肃,看着远方不知什么时候还会再冲上来的匈奴士兵恨不得将他们活活撕碎。
他们不能一直躲在城池里面,外面还有属于他们的田地和房屋,虽然没什么能被匈奴抢走的东西,但是那些凶残的外族人经过后不会给他们留下半点东西,哪怕是拿不走的房屋也会一把火烧掉。
百姓可以暂时躲在城中,东西却没法全部带进来,要想不让匈奴再烧杀抢掠,唯有将他们赶的更远。
老秦人不会永远备受欺凌,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
黯淡的星子在空中隐隐约约,不知过了多久,城墙之上悄然有了动静,又到了换岗的时间。
秦赵两国打了几百年,现在赵国灭亡,赵公子嘉为代地郡守,守在关外的三十万赵军也换上了秦国的黑甲,见面只会厮杀的两方士兵现在也能心平气和说上几句话了。
再怎么说秦赵同宗同源,现在更是一家人,而外面的匈奴人,就算秦国不曾将赵国灭掉,必要时候他们也得共同抵御。
非我族人,胆敢犯我疆土,必将承受他们的滔天怒火。
自城墙下来的士兵们看着城中整夜不熄的灯火,眸中皆有光芒闪烁,有几位将军在,他们这次定然能将匈奴打的再也不敢南下。
灯火通明的郡守府邸中,已经几日不曾休息好的赵嘉眼底带着明显的青黑,但是精神却出奇的好。
匈奴将大部分兵马都放到了代地雁门关,估计是魏人告密,说他这个赵公子现在任了秦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守城。
可是他们怎么忘了,比起匈奴来说,秦人算什么,算朋友!
更何况,现在三晋都没了,他魏国一群亡国之臣还在矫情什么,被秦人打下来百姓能安居乐业,被匈奴人进入中原,他们都想去北方喂狼吗?
恶狠狠的用袖子抹了一把脸,目露凶光的赵嘉早没了平日的贵公子模样,若是在这里再待上几年,他甚至觉得自己也能变成上马能砍人下马能搏斗的勇士。
但是再看看自己的身材板儿,赵嘉遗憾的叹了一口气,还是只想想吧,上马不被自己砍倒就够了,还想砍人,还是等下辈子托生个好地方,就他父王那一副风吹一下就能吹倒的模样,他能长成如今这幅模样已经是祖宗保佑了。
用冰水洗了把脸清醒了一下,看着外面已经微微亮的天色,赵嘉拍了拍脸,然后到正厅等着几位将军过来。
因为匈奴人将绝大部分兵力放在了这里,所以自咸阳而来的几位将军都在雁门关,原本李牧将军的三十万兵马,加上自关中调过来的四十万大军,如今这七十万大军将几个郡围的固若金汤,他们粮草充足,只看匈奴人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一身利落劲装快步走到正厅,赵嘉全无忙碌了几日的疲累,他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能亲自和李牧将军一同抵御匈奴,如果一直待在邯郸,如果赵迁一直坐在王位上吃喝玩乐,如果秦国不曾雷厉风行对赵国出兵,可能他这辈子就留在那三百户的封地碌碌此生了。
区区三百户的封地,锁住一个废太子,如果他真的心如死灰就那么过下去,最后便宜的还是赵迁。
他赵嘉怎么会是受不了打击的人,还心如死灰,可去他的吧。
大步走进厅中让身后的士兵将东西都收拾好,早早过来的蒙恬正擦着长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到赵嘉过来后拱手行了一礼,然后继续皱着眉头想着自己的事情。
看着神色郑重的蒙恬,赵嘉深吸了一口气只待其他将军过来,匈奴攻城攻了那么多天,总算该他们反击了。
自咸阳来了那么多武将,赵政偏偏将阿执派去了南边,险恶用心瞒得了别人却瞒不了他,待这次事了,他定要和阿执好好说说,等以后有机会了便常驻雁门关。
阿执小时候便说过,和李牧将军一同驻守边关实乃人生一大乐事,有李牧将军在这儿,就不信阿执不来!
大秦之苍雪龙城 97.第 97 章
天色将亮, 霜雪纷飞,踏着风雪而来的王翦和李牧神色凝重, 看到已经等在厅中的众人后也只是点了点头。
看到王翦和李牧一同出现, 赵嘉眼中光芒更盛,连李牧将军都回来了, 离他们大举反击的时候还远?
旁边的蒙恬同样放下了擦拭着的长剑,扭了扭手腕看着两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眸中战意似乎能冲破风雪。
李牧将军与匈奴打了几十年的交道, 用兵不按常理, 尤其擅长设伏截击, 王翦将军与之不同,在战事上,老将军求的永远只有一个字——稳!
如今关外的秦军之中不只有骑兵, 嬴政为重创匈奴, 将关中最为精锐的弩兵步兵甚至重甲兵都调到了这里,那些大型的云梯投石车等军械也运来了一大半,誓要将匈奴打的不敢再犯大秦边境。
李牧手中一直只有云中的三十万骑兵, 还不曾统领过各种兵种混杂在一起的大军,而王翦带兵几十年, 攻城略地各种兵马都统领过,加之他是秦国老将, 所以自一开始, 大军主帅一职便落在了他身上。
明白自身不是全战之才, 李牧对此并无意见, 不必以敌对的立场兵戎相见便能和王翦一同作战,这同样能让他热血沸腾。
武将之间,尤其是能统领一军的武将,说是没有半点争强好胜之心那是假的,虽然这次主帅不是他,但是论起军功,他手下三十万骑兵能拿的不比那四十万关中军少。
自觉站在旁边没有说话,赵嘉看着一个个冒着风雪过来的将领,愈发期待接下来的反击。
虽然他自己不能上战场,但是后方也不能有一点差错,他能站在这里,那就意味着这场战事他的存在必不可少。
将领们分散在各方,赵嘉揉了揉脸,感觉还要等一会儿人才会到齐,于是动了动脚步挪到一本正经的蒙恬旁边,“蒙将军......”
无奈的往旁边挪了挪,蒙恬一手捂脸不等这人说完就直接道,“阿执在秦国很好,非常好,王上待他比待长安君都用心,千真万确,绝无假话。”
想说的话就这么被堵住了,和蒙恬之间只有一个燕执可以聊天的赵嘉眼角抽了抽,然后神色不变接着开口,“我没有要问阿执情况的意思,蒙将军想多了。”
上下打量了这前赵国公子现秦国郡守一番,蒙恬离旁边的火盆远了点,将最暖和的地方让给这身娇体弱的估计连他一个拳头都扛不住的人,然后才挑了挑眉等着这人接下来的话。
不说阿执,那就是接下来的战事了,毕竟他们俩才认识没多久,没熟悉到勾肩搭背的地步。
看蒙恬站在那里一本正经的模样,赵嘉摇头转身,他还是去研究舆图去吧。
没有注意到旁边的小动静,王翦和旁边的李牧低声说着些什么,待到厅外一身材高大眼窝深邃的外族人终于赶过来,然后才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都收心。
匆忙从关外赶回来的羌瘣在门口抖了抖身上的雪花,待身上没那么多湿气后才在末尾站定,然而,王翦点将第一个点到的就是他。
神色一凌迅速走到前方抱拳行礼,脸上被屋子里的火盆蒸出来些许汗珠的羌瘣面容冷肃,似乎还不曾从外面的厮杀之中缓过来。
“羌瘣,你带骑兵三万,绕到敌人后方,截断他们撤退的后路。”在舆图上画出一条路线,王翦在距离雁门关两百里的地方点了一下,“冯去疾,率领三万弓.弩兵,与羌瘣一同出发。”
厅中气氛很快严肃了起来,赵嘉微笑着看着战甲基本没有时间褪下战甲的将领们一个个沉声领命,拢紧了外衣站在旁边没有说话。
七十万大军的分配,自然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安排好的,厅中站着的几十位将领,哪个放出去都能独当一面,军令一条条下达,直到外面堆了积雪又被扫干净,王翦老将军的话才终于到了尾声。
将领们一个个都安排了任务,接下来就是不用上战场的文官了。
赵嘉掩唇轻咳了一声,待到厅中人都换成了其他人,然后才慢悠悠走到王翦跟前,二者对视了一眼然后换了位置。
前方战事可以交给这些将军们,后方城池的安抚再让他们来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眼中闪过一抹微光,王翦脸上的冷厉稍褪,然后拍了拍李牧的肩膀无声交换了一个眼神。
郡守赵嘉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让代地的百姓归心,自然不会像表面看上去这般无害,幸好这人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想复国的意思,不然,这代地定然会拖住他们攻打其余几国的脚步。
扯了扯嘴角将肩膀上的手拍了下来,李牧毫无顾忌的白了旁边的老将军一眼,想起来这些就心塞。
赵国这么多年出来一个靠谱的容易吗,结果又被祸害的宁肯背上恶名也不肯再和赵国扯上关系,他不心塞谁心塞。
每次想起来这些都想将生死不知的赵迁从深山老林里拖出来暴打一顿,李牧冷笑一声,随即表情恢复了正常凉凉开口,“郡守之能足以令后方稳固,上将军还有什么不满?”
“并无,李将军多想了。”不慌不忙说了一句,王翦整了整身上的盔甲,“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再看着了,一起出去看看?”
余光看着两位将军离开,赵嘉摇了摇头,然后看着眼前的官吏正了神色。
武将们能聚集在这里,各郡的文臣官吏却没有办法放下手中政务赶到这里来,所以,大部分政令还是要等他们商议完送过去的。
不是所有文臣都和他一样身体强健冬日里也能骑马出城,等那些柔弱的走一步喘两声的人来到雁门,仗都打完了。
脸上沟壑纵横的王翦老将军走出郡守府,风刮在脸上和刀子一样,转身,早习惯了雁门关寒冷冬天的李牧神色如常,还挑衅的朝他挑了挑眉,“将军可是受不住这关外的寒风?”
相处了那么多天,对李牧的脾气也了解的差不多了,王翦老将军没有反驳,只是摇头叹道,“年纪大了,比不得李将军正值壮年。”
听着老将军这不轻不重的话,李牧也没再挤兑人,只是蹲在路边儿捧了把积雪使劲儿的搓了搓手。
在外面不能生活的时候,雪是他们用来保暖的最好工具。
这人也是大度,知道他心里不太爽快,竟然也忍了他这么多天,也是难得。
秦人能有如此心性,一跃而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的一个也是理所当然。
将翻涌的心绪压下,李牧拍了拍发烫的手,正了神色看着旁边面容沉肃的王翦老将军,“关外天气难定,上将军是留在雁门关,还是与我等一同出关?”
方才所有的武将都已经安排到了,他们二人带兵与匈奴正面想抗,却不一定非要两个人都去。
王翦老将军年纪大了是不争的事实,就算带兵依旧悍勇无双,身体也可能经不住关外的风雪。
迈步走在前面,王翦伸手接过马鞭,拍了拍被牵过来的骏马然后利落的翻身上马,待旁边李牧也稳稳落在马背上后才缓缓说道,“有王贲蒙恬从旁协助,李将军用兵如神,老夫放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