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唐的村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吴笔
桂娥见到《复蛋传说》并不惊奇,而是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她拉住李承乾的手,说:“进来。”
李承乾跟着进去。
桂娥到了里面,然后走到门边,把眼睛给闭上,微抑起头。
李承乾看着一愣。
桂娥闭着眼睛,催道:“快呀!”
“这……”李承乾没想到桂娥也有主动的时候,于是不客气地吻下去。
但是好奇她怎么这么主动,所以意思了一下,就放开了。问其原因。
桂娥从另一处拿出了一本《复蛋传说》来。
……(未完待续。)
来到大唐的村官 第697回:【太子妃是什么样的人】
第697回:【太子妃是什么样的人】
……
“咦,你也有一本?”李承乾说道。
桂娥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说:“昨天一出来的时候,就知道了,方娘昨天去排队买《红楼梦》,拿到这本,就给我看了。你真是有办法,竟然把当时讲的故事给出成书了,还能跟着太子妃的《红楼梦》一起卖出来!”
李承乾摆手,说:“我只是找到那个书商而已,说是太子的人,让他一起把这书送出去就好。只要书送出去了,那么就是把广告给打出去了!”
“嗯,今天酒楼的小二,可是找上门来了,要多加些复蛋呢!”桂娥喜悦地说道。
这么快就有广告效果了?
李承乾愣了一下,随即就了然了。
《红楼梦》这本迷很多,广告效果当然是不错。随着第三本《红楼梦》卖出去,很多的人都知道了复蛋这东西的存在。而能成书迷的,自然是有文化的人,而在唐朝这个古代的社会,有文化的人都是有钱的人。大部分农民和穷人,都是没有读过书的。
所以这些有钱人,自然是酒楼的重要消费者了。
他们在看到《红楼梦》这本喜爱的书打的广告,就会好奇了,复蛋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原因能让太子妃都来推荐,看着里面说的是吃的东西,又是什么美妙的味道?
他们脑子里开始想像这新鲜的东西,于是都想去试一试是什么样的。于是这时候才发现,这复蛋哪里能买得到?
他们把《复蛋传说》给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地址,里面只是在讲一个故事而已。
而崔家的酒楼。在这时候推出了复蛋。
有人在酒楼里吃到了,觉得新鲜。美味,于是问是什么东西,当听到“复蛋”这个词,和《复蛋传说》里的名字一样,于是问了出来。
店小二当然是说复蛋和书里是同一个东西了。这是用秘法腌制的鸡蛋,不但美味,而且能让人力大无穷,生死人肉白骨!
要是李承乾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扁店小二一顿。啥生死人肉白骨,这是食品不是药品,就算是有点儿医疗功效,那也只是处于保健品的范围内而已。要是把功效和作用给夸大了,那小心有关部门找你!
而吃货兼书迷听到这话,高兴起来了,这就是复蛋的卖处吗?
于是相互转发通知,这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吃复蛋了。
《红楼梦》的书迷有多少?
李承乾不知道,连苏宓都没有算出来。反正每一次印刷上万册的《红楼梦》都会在半个月内给抢光的。
上万册书。就算有一部分书是被一人多买,或者是非长安的人来卖,剩下长安的书迷,扣去不会来酒楼吃饭。和对复蛋没兴趣的人,就给他一个最低的概率,十分之一的转换率就好了。那也是有上千人啊!
上千人。一人一颗复蛋,那是上千枚了。
这么多的数量。酒楼不来找桂娥加货才怪!
当然酒楼最大的纳客量,也就是一次上百人。所以没有办法一下子满足这上千人的要求。
所以暂时没有办法表现出一次就要消耗掉上千枚。而且复蛋酒楼的消息传扬出去,也不是一下子就传到所有人的耳朵里。传到耳朵里后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就来酒楼里吃,所以这个传送出去的效果,会慢慢地起效,听到的书迷会络续地来酒楼。上千人只是一个总数的概括而已。
“嗯,有效果就好,按我的想法,接下来要复蛋的人,只怕会更多,所以复蛋要准备好,看一下消耗的速度是多少,该腌制的时候,给大力腌制出来。这过一个多月就是除夕了。复蛋的故事就是除夕,到时候只怕有很多人为了一个好彩头,给家里卖两颗回去放着平安过除夕,所以除夕可能会是一次大销售高峰!”李承乾对桂娥说道。
桂娥眼睛亮亮的,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这复蛋才开始卖两天呢,李承乾就已经看到那么远去了,为复蛋想得那么多了,她如何不感动?
“嗯,好,我听你的,鸡蛋接下来除了送去给国公府和皇宫里的,其他的会用来腌成复蛋的!”桂娥点头。
这件事说完,李承乾拿起《复蛋传说》,问道:“你也喜欢看《红楼梦》?”
要不是桂娥买《红楼梦》,那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复蛋传说》,所以李承乾猜到。
桂娥点头,说:“那是当然,现在长安里哪一个女人要是没看过《红楼梦》,都没脸跟别人打招呼了!”
李承乾噗哧噗哧地笑了两下,没想到长安里的《红楼梦》热已经高到了这个程度了,只怕比后世的“东京热”强大得多了!
三本从落在了李承乾前面的桌子上,桂娥原来已经转过了里面,把她的收藏给拿了出来。
她说:“这三本,可是好不容易才买到的,第一本是后来知道才买的,错过了珍藏版的,后面两本,都是方娘去帮我排队买来的,我跟方娘一人一本!”
“行啊,真是厉害!”李承乾夸道。
桂娥双手微捧下巴,憧憬地说道:“真不知道太子妃长的什么样,是个什么样心思的女人,竟然如此孝顺,在皇后病躺床上时,想出了这样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她转头望向李承乾,热切地问道:“你是在太子殿下手下做事的,一定是见过太子妃对不对,你说说,太子妃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没想过桂娥会问起这个问题。
李承乾愣了一下,苏宓是他老婆,他心里对她的印象极好,所以说道:“太子妃,是一个青春貌美,气质高贵,性格温柔的女人,她心思细腻,这一点在书上可以看出来,不是心思细腻,只怕也写不出《红楼梦》来!”
《红楼梦》是李承乾抄袭来的。但他要给温柔的太子妃举个实例,只能拿这书来说了。
说完后,李承乾感觉桂娥的表情有点儿怪了。
认真看了看她的表情,觉得她的表情比刚才冷了一些,有一股醋的味道!
“呃?”李承乾不解了。
怎么突然就变脸了呢!
“细腻是细腻,但是红楼梦里写了很多阴谋的事情,不知道这太子妃,是不是心里有这些事的人!”桂娥怪怪的说道。
这下子,李承乾算是听明白了,不能在一个女人面前夸另一个女人啊,那样会死人的!
“这个……”李承乾眨了眨眼,老婆被前妻说是充满阴谋的人,这当然不能表示同意了。他说,“其实,太子妃并不是那种人,宫里这些事情其实有很多,知道了写进书里也不足为奇。而且,我听说……”
说到这里,他故意拖长了一下声音。
桂娥虽然心里在变相地吃醋,但是心里还是忍不住被他给吸引了好奇心。
“我听说,太子是个阴险的人,而这本书不是太子妃一个人创作的,是她和太子一起创作的,所以,里面那股阴险的气息,是来自太子的!”李承乾损自己道。
桂娥眨了眨眼睛。
太子啊,对于桂娥来说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听到关于太子的八卦,就像后世里普通人喜欢听英国皇室的黛安那王妃,还有后来的威廉王子的八卦新闻一般,两种心情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听到太子有这样的一面,她的八卦之心灾膨胀了起来了。
“真的吗,太子真的是这样的人?”她小声地问道。
李承乾觉得自己拿自己来刷,那也没有什么,于是继续说道:“是啊,太子的性格,是有点阴险!”
“比如呢?”桂娥想要知道具体事实。
李承乾眼角的肌肉抽了抽,然后咬牙说:“比如,他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这可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变过。有一个神医,带着孙女进宫给皇后看病,这神医爷孙两可是很厉害的,最后把皇后给医好了。但是对这样的一个恩人,他却因为神医孙女长得丑,所以给她取了个外号。”
“什么外号?”桂娥眼睛里闪着八卦之火。
“河马大姐。”
“为什么?”桂娥没明白这外号的含意。
“因为这个神医的孙女后来被皇后封为华真公主了,所以她高兴得不得了,嘴巴又大,笑起来,嘴角都到耳根了,跟河马似的,于是就取了这个外号了。”
他说完后,伸手把自己的嘴角给拉开,拉得很长,虽然没有到耳根,但是看上去也很滑稽。
桂娥看得一呆一呆的,然后看到李承乾那形象的样子,不由噗哧地笑了出来了。
笑完后,她评价道:“这样看来,太子是有些儿……”她看了看外面,怕被人听去了,“没心没肺的!”
她的话说得很小声,就怕别人听到。
李承乾嘴角的肌肉抽了抽。
这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没有了?”桂娥还是没有满足八卦之心。
不过李承乾想到刚才桂娥的小动作,说道:“太子的事可不能乱说,要是传出去了,那可就不得了了!”
……
推荐:《控魂武尊》,书号:2893945
天元大陆,武者为尊。少年龙阳在亲眼目睹父母惨死的悲剧之后,如何剑走偏锋,取神炼之体,破魂力禁锢,靠着坚定不屈的信念和磨灭一切的斗志,一步步走向巅峰。(未完待续。)
来到大唐的村官 第698回:【修街路】
第698回:【修街路】
……
桂娥一听,觉得也是,要是被人知道了,好可就不好了。
于是她闭上了嘴。
因为太子的事情,也把太子妃的事情给带过去了。
太子妃也是皇宫里的人,不能说。
而且想想,她也觉得好笑,怎么去生太子妃的醋了。
而且对于李承乾,她也觉得不应该吃醋的啊!
她眼珠转了转,然后又想到,应该吃醋!
应当在她矛盾地想来想去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方娘的声音。
“夫人,酒楼里又来要复蛋了!”方娘的脚步声有些儿急,说道。
刚才李承乾两人进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关门,所以现在方娘匆匆进来,看到门开着,桂娥两人安好地坐着,所以没有怀疑,也没有看到不该看的东西。
“是吗,怎么这么快又来了,不是昨晚来过一次了吗?”桂娥奇怪的问道。
“不知道,那酒楼的总管亲自上门来了,要我们加货呢!”方娘脸上又喜又急地说道。
桂娥看向李承乾。李承乾说道:“接下来几天,复蛋的需求量只怕会越来越大,所以你们要多做一下准备。复蛋的腌制时间,有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你们可以拿出不同时间的复蛋来试吃一吃,看最短的时间是多少天,这样一来,就可以缩短腌制的时间了,我想半个月的应该也能吃吧,到时候把现在的复蛋又能拿出来卖了!”
桂娥点头。说:“我这就去吩咐周叔去清点复蛋,然后腌制新蛋!”
桂娥和王家庄要忙起来了。李承乾呆在这里也不能帮上忙,所以转了转。回皇庄办正事去了。
工部的人很快就和李承乾打招呼了,表示会很快把修路的事情安排下来,然后和鲁工头商量,具体事情就由他们工部和鲁工头去做就好了。
过了几天,在听工作汇报时,鲁工头就表示工部那边的工期已经安排下来了,预计从十一月底开始,到明年二月就能完成第二段路了。
这几天,李承乾又迎来了一笔生意。
京兆尹找上了水泥厂。要向水泥厂买水泥,因为要过年了,长安里有一段青石路破破烂烂的,想要修补一下。
那是一段通向西市的街,运往那里的货车都是又大又重,路被压得越来越滥。而青石路,要重新按照原来的石板路来修,那本钱可是很大的,京兆尹去找皇帝申请。那是很麻烦的。
但是路不修,又是他的失职。
他的目光很快看到了军部的人正在使用的水泥上了。
除了长安外的路在铺水泥,李靖手下的军方也在修水泥路和水泥建筑,看到那些水泥路非常棒。不比青石板路差,而且听说本钱也少,是他的部门能承受得起的。所以他就找上了水泥厂了,要用水泥来修这一段路。
这是生意。不用李承乾亲自出面。
不过朱刚烈厂长,就是那朱和尚出了家还回家生的儿子。他在向李承乾汇报工作时,告诉了李承乾。
李承乾抬起头,问:“就是那一段回宫里的路,每次都巅个不停的?”
老龙点头。
“靠,这可恶的京兆尹,现在才想到修这路,早干嘛去了!”李承乾生气地说道。
他一直要经过那一段路,现在想起来就生气。
他决定道:“既然他要修,那这生意就跟他做,把水泥多卖些给他,不要少了,要是他没技术工,让鲁工头的手下们去友情支援一下,尽快把那段路给修好了!”
朱刚烈连忙应了下来。
这边的工程在顺利的进行,在间谍院那边,关于侯君集的调查任务,也进行得很顺利。
当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后,李承乾三个李进宫去找老李了。
这次调查到的人,上下二三百人,深入到大唐的朝廷很多部门,有大官,有小官,还有一些退休干部,要动起来,那是对大唐小小地动了一下筋骨。
老李此时坐在龙榻上,看着李孝恭和李靖两人整理好的黑名单,上面数百个人名,让老李的脸色越来越黑。
他过了好一会儿,才把眼睛从黑名单上拿下来,抬起头看向下面三人,说道:“朕看着这些人名,就如看着一片好树林里长了一棵坏树,要挖掉这棵树,就要斩掉他的根,让他活不了。这树有主根有旁根,大的主根斩掉了,小的旁根也就活不了了,没有了作为!”
他对黑名单一指,说:“这里的人亦如此!”
然后他就没有再指示了。
李承乾和两个老头子下去后,就匆匆赶回去整理新的名单了。
很快,一份新名单出来了。
这份名单,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必须砍头的,不能留活的。第二个等级,是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的,贬官,流放,全家为奴。第三个等级,是不动一分,让他们官居原位。但是别想有任何机会再上升了。
这份新名单很快交到了老李的手上了。
老李对上面的名单划掉了几个,然后让李靖准备好动手。
这要杀要罚的官员,就有上百个,动起手来,可是工作量非常重的,所以他们需要做足准备了。
这兵力方面,应当是必须准备好的。
要调动兵力,就要向老李申请。
所以李靖要先准备好计划,然后把计划拿给老李看,老李觉得可以了,才能把兵权交给李靖。
抓捕的时期,已经定下来了,就有十二月中旬。
要抓的一百多号官员的具体计划,也慢慢地出来了,并且由李靖亲信抽出了不少的武将,开始吩咐下任务,到时候由他们带领小校尉,分头去抓人。
其他的小官员容易抓,但是侯君集可是兵部尚书,要动起来可是大事,这事要详细计划好才行。
特别是,兵部尚书下来了,谁来当这个兵部尚书?
这个难题,不用李承乾来担心。
李靖和老李商量去了。
很快,老李和李靖商量出了一个人,由李绩来当兵部尚书。
李绩,原名徐世绩。因战功显赫,赐李姓,和李世民冲了个世字,所以把名字的世去掉了,改名作李绩!
……(未完待续。)
来到大唐的村官 第699回:【保暖手套】
ps:感谢xc的月票!今天才发现,大神之光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了6个,真是太让我惊喜了。我没办法查到是哪几位读者是我的大神之光,我在这里感谢你们!
第699回:【保暖手套】
……
李绩,似乎接触过几次,但是李承乾对他的印象不太深。
能在侯君集被拉下来时顶上去的人物,应该是有资历,有能力,又是忠心的人物了。
老李在确定下李绩的名单后,就召李绩进宫去商量事情了。
至少商量什么,只怕和接职,还有配合动手的事情有关了。
从那后,李绩就成了李靖的狗腿子,李承乾好几次与李靖见面时,都看到了李绩跟在李靖的后面。
有好几次不是太核心的会议,李绩也参与了进去。
天气随着时间的消逝慢慢地变得寒冷了下来,李承乾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但是唐朝的衣服不太保暖,穿了好几件,感觉冷气还是直往衣服里钻。苏宓拿出了皮毛袄给李承乾穿上。
“棉花呢,还有没有棉花?”李承乾对苏宓问道。
苏宓摇头,说:“殿下,棉花都被打成了被子了!”
棉花也才几亩而已,摘下来后,被李承乾全拿了,弹成了棉花被,也才十多张,送去给皇后,弟弟妹妹,最后只剩下两张,本来要送给崔挹这些朋友,但是剩下太少了。于是李承乾拿去送给了桂娥一张,一张送给了武家。想到武润娘那可爱的模样。李承乾就不忍心她受冻了。
这么多张棉被,那些棉花能做出来。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剩下棉花的?
李承乾看着天气越来越冷,还在想着要做一件棉大衣,看来是没机会了!
不过皮衣穿着也保暖,所以李承乾也不追求那么多了,明年棉花种出来了,就有得棉花用了。
但是到了十一月底,天气突然一夜间冷了五六度,就有些让人受不了了。
李承乾每天早上还要早早地去上早朝,早上这一出门。寒风一吹,身上穿着皮毛袄,外面再穿上朝服,那倒是不冷,但是露在外面的手,却是冻着了。
于是李承乾在想了,要是能做一双棉手套,那倒是爽极。
没棉花了,李承乾想办法。
在下了早朝后。他到房间里,拿出剪刀,在棉被上剪了一个口子,然后掏出不少的棉花。
掏出来后。去找裁缝,画出手套的样子,让他们做出五六双来。
两天的时间。手套出来了。
肥肥厚厚的,李承乾戴上去紧手。苏宓戴上去宽松。但是能将就着用。
东宫里的几个重要人物,一人一双手套发送了下去。大家都为李承乾的奇思妙想而高兴。
晚上的时候,苏宓悄悄地说道:“殿下,晚上妾身戴上手套吧,这样就不冻着你了!”
于是晚上时,苏宓真的穿上了手套,李承乾就感觉布料在他身上游来游去,那感觉不爽极了。
“别,脱了!”李承乾把住她的手,然后把手套拿下来,扔掉。
他接着拉着苏宓的手,进了怀里,说:“捂捂就热了!”
捂热了后的手感,果然是不错。
于是从这一天起,每天晚上李承乾都多了一件工作,就是给老婆捂手,不然生活都不幸福了。
第二天,李承乾戴着手套,去上早朝了。
“咦,殿下手上戴的是何物?”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李承乾望去,侯君集。
“原来是侯尚书,我这手上戴的是手套,用棉花做成的。”李承乾对他笑着说道。
侯君集眼睛往他的手套上盯了好一会儿,这个过程中,他的手因为寒冷而一直在搓手。
这时他说道:“这天气冷下来了,我等来上朝的人有老有少,每个人手都被冻得受不了,人人都要和臣一样时不时地搓一下手,而臣刚才见殿下却完全无所谓,难道是这手套的功劳吗?”
听他这样一手,李承乾眼睛扫了一下其他人,果然,他们都像侯君集一下,时不时地搓一下手,就算是手藏到了袖笼里,也能看到袖笼在动。
穿着冬装的朝服,袖子依然长,手藏在里面,一边搓着手,就可以看到腹部的衣服在有节奏的动,要是不知道的人,还有点现代的常识的人看到了,还以为是这些儿大官们龌龊到了无下限的地步了呢!
“不知殿下可否把手套借于臣试试!”侯君集请求地说道。
李承乾一愣,这侯君集说了半天,不会是来削剥自己的吧?
不过对方也是一个人物,都来请了,那李承乾能说不给吗?于是李承乾把手套拿了下来,给侯君集了。
侯君集是李承乾最近在调查的人物,但是这不是还没有老李的命令下来吗,所以调查的一切都是保密的,这见面当然是当成平常的样子来对待了。
他戴上手套后,一下子就咦了一声,道:“这东西真是宝贝啊,竟然如此暖和!”
说完,他贼亮的眼睛望向李承乾。
李承乾看这侯君集的样子,是要来削剥自己的手套的吧,这才一戴上,就找出了这样的借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