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曼婚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秋李子
陈铭远沉吟一下才道:“曼娘,我明年就要参加会试了,虽说我从没说过,但大抵中试是没有问题的。”中了进士就入了仕途,入了仕途有时并不是像别人想的那样,而是艰险更多。陈铭远的声音放的很低:“三皇子他,一日诏书不明发,一日就不名正言顺。”
纵然朝中人人都认为,三皇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名不正则言不顺。况且二皇子虽则体弱多病,但三皇子后面还有四五六三位皇子,虽说无嫡立长,二皇子因体弱被排除,但也有立贤之说,三皇子名分一日不定下,等到后面几个弟弟长大,那时情形就和现在不一样了。
三皇子希望朝中出现请立太子的风声,是正常的。但今上未到五旬,还算不上年迈,谁说这件事难免就触了逆鳞。用新进官员来提这件事是最好不过得了,陈铭远一旦得官,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成功了还好,不成功?
曼娘从小生长官宦人家,这些自然也是晓得的,可是陈铭远一开始就和三皇子绑到了一起,就算陈铭远想撇清也撇清不了。曼娘轻声道:“你是三皇子的伴,不是想撇清就能撇清的。再说,若有个万一,我就陪着你一起就是。”
臣子请立太子,是为臣子的本分,纵然皇帝大怒,也不过是会贬斥而已,不是杀头的罪。陈铭远当然晓得这里面的道理,可是若被贬斥,说不定就贬到千山万水的地方,怎么舍得妻儿受苦?但若不答应也是不可能的。此时听到妻子这样说,什么都没回答,只是把妻子抱紧。
这件事夫妻之间既有了默契,陈铭远也就在心里定下,每日依旧书不提。转眼到了九月雪琳婚期已到,陈大太太虽嫁过一个女儿,可小女儿总是要多娇宠一些的,打发了女儿出嫁就有些心里不爽,虽有韩氏陪着说笑,但还是难解郁闷,索性把家事全都委给曼娘,自己庄子上住了几日。
曼娘虽是头一次全部照管家事,可她一直都帮陈大太太料理,接过来也驾轻就熟,并不得一点抱怨。到了十一月,林琉玫婚期也到,礼部为她择婿,也是精挑细选,最后选了镇国公的二儿子,非长非幼,这位公子又生的相貌堂堂,也没什么劣迹,新安郡主亲自瞧过,这才点头应了。
林琉玫现在有寿阳县主的封号,礼部也派官员来料理她的嫁妆,新安郡主当日说过不要林家一点东西,现在也说到做到,嫁妆全是自己私库拿出。新安郡主的东西,自然是原来福王府的,里面好东西不少。
林家派了那位嗣子过来,说要给妹妹添妆,林琉玫却不过面子,只收了一根簪子,但回了一套头面回。也算是不忘林家本家的表示,这让那位嗣子松了口气,他虽是林家子,但却不是嫡支而是旁系,晓得名头虽好听正经过日子还是要和那位名义上的妹妹多来往才是。
新安郡主既说过这事由林琉玫处置,当然也不会反对。再加上徐家多少也为林琉玫备些嫁妆,各亲眷处送来的添妆,林琉玫的嫁妆只比当日新安郡主出嫁时少了八抬,那八抬还因为是制度如此才不得添上的。
嫁了林琉玫,徐明晋又娶了媳妇进门,曼娘这个徐家姑奶奶也是忙得不得了,转眼忙过了年,就是春闱时候。陈铭远这日一大早起来,拜了祖宗,别过爹娘,也就考场。陈大太太已经从雪琳出阁的难过中走出来,瞧着儿子背影喃喃地道:“也不晓得他这回能不能得中?”
作者有话要说:发现越早期越野蛮,汉朝动不动就砍大臣头什么的。。。
做官的,还是生在宋明好一些,当然,宋朝最佳。
l





曼婚 无90无题
陈家虽是世代官宦之家,但九阿公这一支是因荫袭入仕的,陈大老爷也没中进士,陈大太太盼着儿子高中的心比谁都要急迫些。韩氏是最会说话的,张口就想说定会高中的,嘴刚张了下就看见旁边的曼娘,忙又转了话头:“婆婆平日虔诚向佛,定会如愿的。”这话让陈大太太听了心里欢喜。见一边的曼娘脸上神色似乎十分忧虑,陈大太太忙开口道:“曼娘,你先坐下罢,阿远今年不过才二十三,就算是举人都还是年轻举人,再走一科也没什么。”
曼娘自然不能告诉婆婆,自己是为的丈夫一定能中而心里忧虑,而不是为的丈夫不能中。只是轻声应是才道:“媳妇也是晓得的,毕竟当日我父亲也是走了三科才中。”韩氏也笑了:“当日我还记得,亲家老爷中了后,我爹还说,徐家真不愧是名门,这进士都接二连三的出。”
这话让陈大太太微微一叹:“哎,但愿我们家,也像这样。”这支现在虽称富贵,可却欠了一点清贵,也不仅是陈大太太这样想,号称不问世事的九阿公前些日子也把孙子叫,好生问了一番,临了还赏了陈铭远一块砚,那砚还是当初九阿公初次觐见仁宗时候,仁宗赏赐的,说唯愿以书香传家。此时赏给陈铭远,意义不言自明。
此时曼娘更觉心乱如麻,但又不能把心里话说出,只得道:“方才三婶子说的对,婆婆虔诚,定会如此的。”陈大太太勾唇一笑也没再说,管家娘子已进来,说有事要回,曼娘对陈大太太行礼后自理事。
曼娘走了韩氏才笑道:“三哥和三嫂,真是天生一对,哎呀呀,说到稳重谦和为人妥帖,媳妇真是连三嫂的脚后跟都比不上。”韩氏的嘴乖会来事,陈大太太也是喜欢的,不由瞅她一眼:“似你这般,不也很好。”
说着陈大太太才像想起什么似地看向陈二奶奶:“你也好,你们三个媳妇,我个个满意,没有一个不满意的。”陈二奶奶恭敬地道:“那是因为婆婆好,媳妇们才好。”这话拍的陈大太太十分满意,韩氏又来凑趣几句,陈大太太也渐渐把对儿子的担心收起,毕竟怎么说,陈铭远高中,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有很好,没有的话,还有下回呢。
三场已毕,出场这日一大早陈家就打发人接,若不是出门不方便,只怕陈大太太还会亲自接,等陈铭远一跨进来,陈大太太就上前牵着儿子的手左看右看,问个不停。
陈大老爷在旁边轻咳一声:“他也不是头一回进考场了,况且父亲还在里面等着呢,你先让他回洗把脸,换换衣衫再见父亲。”陈大太太也晓得自己太过激动,但还是对丈夫道:“能一样吗?这是会试考场。”
陈大老爷也要让着太太:“你说的有理,可是这一家子,你瞧瞧,老的老少的少,还有怀着孩子的,你不坐下,别人也要站着陪你。”韩氏已经有了七个月的身孕,这样时候,自然也要出来陪着丈夫婆婆等候,陈大太太瞧了一眼才道:“好,好,你说的也有理。曼娘,你就带阿远先下,洗把脸换换衣裳见过你祖公公再来。四奶奶,你赶紧坐下吧,你这孩子,就是太拘礼了,别人能站,你可千万不能站。”
陈铭远这时候才总算逮到机会开口:“娘,我没事的,大家也都散了吧,您再让大家都等着我,儿子下回可再不敢考试了。”陈大太太啐儿子一口:“什么下回?难道你还想等下回?”陈四爷扶了韩氏坐下才笑嘻嘻开口:“三哥,这话可不能说,连祖父都说,你和我们弟兄是不一样的。”
说着陈四爷就问陈二爷:“二哥,你说是不是?”陈二爷的思绪早就不晓得飞到什么地方了,听到四弟问话才回神过来:“自然,祖父可是说过,三弟是陈家千里驹。”陈铭远又是一笑也就和曼娘一起离开。
陈二爷看着弟弟离开,心里又有那熟悉的羡慕,可是就算再羡慕陈二爷也晓得,自己无法取代弟弟在祖父父母眼中的位置,即便有一日成就能高过弟弟,也是如此。不仅仅是嫡庶之别,还有其它的东西。
陈二爷心里叹了声,幸好嫡母再怎样也给自己寻了个好妻子,长相出众持家有道,这以后的日子总算还能过得。
陈铭远一进了屋,曼娘就亲自端来洗脸水,伺候他洗脸梳头,又让他衣衫换掉,这才端来一碗粥:“先喝这个垫下肚子,等会儿午饭给你备了你喜欢吃的菜。那几日,熬坏了吧?”陈铭远接过碗,也没用勺,就着碗一口把粥喝干才对曼娘道:“不熬是不可能的,中了也是必然的,只是中了之后,”
陈铭远顿一下,曼娘接过碗放到桌上,坐到丈夫身边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再说我们这样人家,难道还正经有顺顺当当一辈子不遇到点事的?那也不过是外人以为罢了,旁的不说,我祖父还有曾祖父荫庇呢,有年还不是差点被弹劾丢官。再说,”
曼娘瞧着丈夫:“你是三皇子伴,这是改不了的。只要不谋反不叛逆,有些事,不是不想就能不做的。”陈铭远当然晓得这个道理,只是人有了儿女之后,想法和原来就不一样了,但妻子说的很对,这些事,不是不想就能不做的。
春雨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奶奶,奶娘说,姐儿吵着要见三爷呢,还有老太爷那边,也遣人来请了。”曼娘让人进来,奶娘抱着睐姐儿走进来,睐姐儿瞧见父亲,双手就张开要爹爹抱。
陈铭远和女儿也很亲,接过睐姐儿就往她小脸上亲:“乖女儿,想不想爹?”睐姐儿只会说几个单字,见爹爹亲自己,也先用口水在爹脸上洗了个脸才叫:“爹、爹。”曼娘拿过手巾给丈夫擦着脸,嘴里就在抱怨:“叫爹比叫娘还清楚呢,小丫头,怎么就忘了谁生的你?”
睐姐儿从小就爱笑,现在也不例外,只是嘻嘻笑着看向娘:“凉,凉。”咬字不准,还是把娘叫成凉。曼娘不由捏下女儿小鼻子:“是娘,不是凉,都教过你多少遍了。来,给娘抱,你爹要见你曾祖父呢。”
睐姐儿见曼娘对自己张开手臂就把小脑袋往陈铭远臂弯缩,陈铭远把女儿抱紧些:“没事,祖父也很喜欢睐姐儿,我抱着一起过就是。”说完陈铭远就问奶娘:“喂饱了?也尿了吗?”
奶娘急忙回答:“已经喂饱了,姐儿现在一天能吃一小碗饭了。尿也把过了,姐儿现在可乖的很,要尿就会说。还从没见过这么乖的孩子。”陈铭远又在女儿脸上亲亲:“我的女儿哪能不乖,走,见你曾祖父,看他那里有没有什么好东西,要晓得,你曾祖父那边可是有许多好东西的。”
说完陈铭远就抱着睐姐儿走了,老远都能听见父女俩的笑,曼娘不由微微摇头就打发奶娘丫鬟跟上。
九阿公的住处是座很精致的院落,前后三进,前有楼阁后有花园,花园里还有座小屋,九阿公就在小屋那里等陈铭远。
陈铭远一路走到那小屋外,等候着的小厮见陈铭远来了,忙推开门,奶娘丫鬟也在外面等着。九阿公正坐在窗前,面前是刚沏好的茶,看见孙子抱着曾孙女进来,眉毛微微一抖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示意孙子坐在那里,端起杯茶,睐姐儿历来不怕人,此时也一样,伸手就要抓杯子。九阿公把曾孙女的手放好:“乖,你还小,喝不了。”
睐姐儿能听懂,只是看着自己的爹,眼巴巴的样让陈铭远笑了,点下女儿的小鼻子:“你还小呢,来,你曾祖父这里的茶点可是好的,尝一块。”说着就拿块芝麻酥给女儿。九阿公嗅一下茶香就把杯子放下:“年的茶,不管存的再好,都失了些香味。也不晓得今年的新茶什么时候才能到?”
九阿公嗜茶,陈家在家乡还有一个茶园,每年的茶都是选最上等的供给九阿公,剩下的才是别人喝或者送人。陈铭远听了就屈指一算:“还有一个来月,祖父也不用等那么久。”九阿公的眉微微一抖:“每年就是这时候最难熬。”
看见孙子脸上笑容,再看向坐在他怀里,专心致志啃糕点的曾孙女,九阿公这才缓缓问道:“你真定下了?”陈铭远掏出帕子,给女儿擦着手上的碎点心屑,笑着说:“祖父,这不也是您一直以来的教导?您年轻时候,又甘心这样蛰伏吗?”
因姐姐成为外戚,于是不得不把雄心壮志藏起来,九阿公叹气,也想像陈阁老一样,入阁拜相,指点江山。可是做不到的,毕竟陈家已经说过,自己和姐姐是过继,虽是为了父母之后能有诰封,却让自己的梦想破灭。而儿子没有才能,幸好孙子成器。
要博大富贵,怎不要冒风险?九阿公也明白自己的孙子也是有志向的,对陈铭远点点头:“你有了主意就好,横竖这件事,又不是抄家灭族的罪名。”臣子谏立太子,这是理所应当的,毕竟早日定下国本,才能让群臣放心,不然等到众皇子长大,那时还没定下太子,难免又是一场纷争。
陈铭远应是,怀里的睐姐儿觉得无趣,伸手扯爹爹的头发,嘴里还叽叽咕咕的笑,九阿公手一张开,睐姐儿想一想就站起来往九阿公怀里扑。九阿公摸一下曾孙女的头发,看着陈铭远:“睐姐儿都一岁多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想不出章节名什么的。。。
l




曼婚 高91高中
陈铭远的手轻轻一拍,睐姐儿就笑了,陈铭远脸上的笑容也很浓:“是,到这个月十九,就一岁两个月了。”九阿公话有些意味深长:“该给她添个弟弟了,阿远,如果,你也晓得,没有几年是回不来的。你也舍不得妻女随你那么远。”
陈铭远自然明白,但想到曼娘的话,陈铭远突然觉得,或者妻子并不介意跟自己那么远的地方。但妻子不介意,自己又怎会舍得?更何况睐姐儿还那么小,陈铭远对九阿公点头:“孙子晓得。”
九阿公满意地点头,把睐姐儿抱给陈铭远:“阿远,虽然说若到那时,你可纳妾跟服侍你,可是嫡出和庶出,特别是长子,还是有不同的。”陈铭远心里在告诉自己,曼娘不会像别人一样,遇到这种时候不肯跟丈夫。但还是道:“是,孙儿晓得,曼娘,她也晓得。”说着陈铭远接过睐姐儿,九阿公的眼眯一下:“你娶了个好媳妇,吧。”
陈铭远抱着睐姐儿行礼退出,一直都很乖的睐姐儿突然扭动起身子来,嘴里还哼哼唧唧的。陈铭远正打算哄女儿,奶娘就笑着上前:“三爷,姐儿这是要尿了,姐爱干净,从不肯尿在身上。”说着奶娘就接过睐姐儿快走几步往草丛了,等了少许奶娘抱着走出来,果然睐姐儿就重新很乖地依在奶娘怀里。
陈铭远让奶娘抱着睐姐儿回,自己又往陈大太太那了一趟,陈大太太怎么问,陈铭远也就细细地答了,至于那些别的,陈铭远当然不会和自己的娘说。
放榜时候也飞快到了,陈铭远不出所料,中了第十名,殿试后也中在二甲。这让陈大太太十分欢喜,若不是陈铭远竭力反对,她就要请戏班子来唱戏了。不过也摆了酒席,亲朋好友都来贺喜,热闹了一天。
等到了晚上陈铭远才满身酒气地回来房里,曼娘接了人就亲自服侍他宽衣洗脸,又给他沏上浓浓的茶来。睐姐儿已经在学走路,虽然不很稳,但已经能摇摇摆摆走了,奶娘刚牵着她走过来。睐姐儿瞧见爹,嘴里叫着就要扑过,但还没走过就闻到一阵酒臭。睐姐儿嫌恶地把鼻子捂住,转身扯住奶娘的手就蹬蹬蹬往外跑。
曼娘不由哈哈大笑,打陈铭远一下:“你瞧,还喝这么多,连你闺女都嫌弃你。”陈铭远也笑了,拉住妻子的手一拽,曼娘就被他带着扑倒在他身上,曼娘的手捏他一下:“你啊。”陈铭远醉眼朦胧,但声音却很清楚,捧起妻子的脸:“曼娘,我是又高兴又……”
从此之后,就真正入仕,仕途沉浮,不是只有四个字能说得清道得明的。曼娘的手抚上他的脸:“我知道,嫁鸡随鸡,我和孩子的生死荣辱都在你的手上。是大雁总要高飞。”高飞了,就会遇到艰难遇到险阻,再不是原先那样无忧的贵公子。
陈铭远的眼开始慢慢的清亮,门外已经有人问,分辨不出谁的声音:“奶奶,要关门吗?”曼娘不晓得自己有没有回答,但能听到关门声,接着陈铭远的唇就落到曼娘的唇上。做个闲散官员,也能保住一世富贵,可是那样的富贵,不是陈铭远要的,总要经风受雨,增加阅历才能得到想要的。
过了很久,曼娘睁开眼,屋里屋外都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手被陈铭远的手拽住,接着陈铭远的声音响起:“曼娘,随我回家祭祖吧。”高中了总是要回一趟家乡炫耀于乡里,谁也不能免俗,陈家也是如此。回乡,就能见到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曼娘轻轻应了声,陈铭远把妻子抱紧一些,再没有说话。
选了个好日子,陈铭远就回乡祭祖了,上次回乡时候还是少年,这回就已有妻女,又中了进士,陈铭远还是十分踌躇满志,一路抱着睐姐儿说东说西。睐姐儿已经渐渐能说一整句话了,陈铭远说什么,她就在那点头,乐的陈铭远直说自己的女儿聪明,曼娘见这对父女这样,知道再说不下来,只有笑着摇头。
一路到了家乡,先到陈家安顿下来,九阿公在家乡的宅子一直都有人看管打扫,曼娘和陈铭远住下后,先到族内各家拜访。本来已病在床上的陈老夫人听的外孙女和外孙婿都回来,还带了自己的的曾外孙女,高兴的连病都好了一大半,虽然从陈铭远那边论起,曼娘要改口了,但在陈老夫人心里,曼娘还是自己那个乖巧懂事的外孙女。
睐姐儿会说的话越来越多,见人也不认生,见了陈老夫人,让她叫曾祖母就叫,行礼就有模有样地跪在地上拱手。把陈老夫人乐的合不拢嘴,抱着外曾孙女就不肯撒手,强要曼娘把孩子留给自己住一晚。
曼娘也晓得外祖母的心,况且又有奶娘丫鬟服侍,笑着应了,只是又道:“后儿要带着睐姐儿回我娘家,到时外祖母可要把睐姐儿还回来。”旁边陪着的人已经笑了:“三嫂子这话错了,你啊,该叫大祖母才是。”曼娘当然晓得,可是夫家的堂房祖母,又哪有外祖母那么亲密?
曼娘笑着把这话混过,陈老夫人怎么也舍不得放开曼娘的手,孙辈也不算少,可是自己儿子和邱家那几个都远在厩。算来,只有曼娘是自己从小看大的。可惜曼娘虽算嫁进陈家,也是住在厩,哪像原先还能常过来看看自己?
陈老夫人心里想着,嘴里就道:“我曼娘叫什么都成。”说着唤丫鬟:“我也老糊涂了,快把我给睐姐儿预备的东西拿过来。”丫鬟忙应了,从里面抱出一个匣子,陈老夫人把匣子整个递给曼娘:“我当初出阁的时候,你外曾祖母给我预备了一套头面,你娘出阁时候,我让她带一对镯,你姨母出阁时候带走一对簪,剩下的钗给你舅母了。这些,就留给你闺女,这丫头,我瞧着可着人疼。”
首饰头面不稀奇,曼娘和陈氏当年陪嫁里面都有不少,但要的是陈老夫人这一片心,曼娘郑重谢过,又让春雨她们收下。旁边的人又笑道:“姐儿才一岁四个月呢,就连嫁妆都备下了,也不晓得谁家的哥儿这么有福气?”
自然也有人再顺着说几句,曼娘也跟着说笑一会儿,见外祖母虽然面上带笑,但精力看来有些不济,也只有把睐姐儿留下,就再别家坐坐。
陈家开祠堂祭过祖,曼娘也就和陈铭远往徐家,见了徐老太太,自然又是一番欢喜,曼娘远道回来,出阁的那些姐妹们也要回来看望,八小姐九小姐十小姐十二小姐十四小姐都是嫁到这附近的,也差不多同时到娘家,再加上各自生下的孩子,这家里顿时到处莺声燕语是笑语欢声。
都是出了阁的姐妹,对外说起全是徐氏,见了面彼此都很亲热,十二小姐少了尖刻、十四小姐了原先畏缩,再加上孩子们彼此打闹,一时众人都十分亲热。
可惜热闹过后还是要离,曼娘和陈铭远在徐家住了三日,虽觉有说不完的话,也晓得要收拾行装进京。徐老太太虽舍不得孙女,可也晓得这是人之常情,从箱子里拿出不少东西给睐姐儿,说的理由和陈老夫人一样,给外重孙女做嫁妆。
曼娘收了,又答应等徐老太太明年大寿时候再回乡贺寿这才离,转身见祖母依旧站在门口,一头银发已经十分醒目,眼睛不由一酸就流泪下来。陈铭远晓得妻子心情,把妻子的手握在手心:“你也不比太过忧心,说不定陛下会把我免官,到时我就带了你,索性回家乡来住。你看这青山绿水,房子又宽大,比在厩舒服多了。”
曼娘不由笑了:“好,就依你,什么都依你。”至于丈夫说回家乡的前提,曼娘全没在意。陈铭远也笑了,不由看向妻子小腹,妻子一直都还没消息,是不是自己前些日子过于忙,不够努力的缘故?
曼娘感到丈夫的眼变的有叙辣辣的,嗔怪地打一下他的手把睐姐儿抱过来,掀起车帘指着外面的树木告诉女儿那是什么。陈铭远含笑看着这一切,想把这一幕长久地留在脑海中,好等真有那一日时,能回忆起这一幕,好解掉远离妻女的相思之情。
回到厩已是六月,到家那日,恰是韩氏生产,给陈家又添了个胖小子。陈大太太照例赏赐,未免要问起曼娘,毕竟两个妯娌都添了儿子,陈二奶奶又怀了身孕已经三月有余,按说曼娘也该再有了。
曼娘当然晓得婆婆的心思,回来路上曼娘已觉得有些不适,不过日子浅,还是先不说出来。陈大太太见曼娘并不慌乱,也明白他们少年夫妻,这种事是急不来的,只又寻太医开了张方子,说有助孕效果。
曼娘接了方子却没有抓药,让春雨等人告诉陈大太太,已按方抓隐用了。曼娘屋里用的人,除赵妈妈外,都是曼娘从家带来的,自然只听从曼娘的命令。
转眼到了韩氏儿子满月这日,曼娘也出来坐席,戏刚唱了几句,上了一道鲜鱼。曼娘就用手掩一下口,似被那鱼的味道呛到。陈大太太正好看见,不由看向曼娘,曼娘脸上微带羞怯之色,对陈大太太附耳说了两句,最后又道:“全是婆婆您心疼媳妇,不然,也没有这么快。”
这真是意外之喜,陈大太太顿时喜色盈面,叮嘱厨房给曼娘上些清淡的食物。秦婉柔坐在她们旁边正好看见,若有所思看曼娘一眼,这才对曼娘道:“我有些热,想花园歇一会,你带我吧。”
作者有话要说:陈同学算我写过的少有的对仕途很有进取心的男主了。赵同学虽然也书考进士,但他更多的是在家族荫庇下进行仕途的。甚至某薪面,他还不如妻子婉璐有决断。而陈同学是要反过来庇护住家族,所以有时需要博一下。而陈同学曾为皇子伴,在无嫡长的情况下,所可选择的道路其实不多。
1...3435363738...1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