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行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不低头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檀石槐缓缓说道:“现在有很多人失去了草原男儿的血性,输了几场就以为我们联军会一蹶不振,现在我就告诉你们。
此战,我鲜卑大军必赢,之前输掉的那几场是我故意为之,为的,就是使骄纵汉军,使其得意忘形,现在,老夫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当然,这些天我们的损失有点大,就连我的亲兵卫长血熊也去了,这些都出乎老夫的意料之外。我知道你们很多人还不理解,现在老夫就来给你们一一解惑。”
檀石槐停顿一下,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而后继续说道:“想必此战之前你们都听说过公孙续这个人,据说他是汉朝难得一见的年轻将军,足可跟西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相提并论。
其父亲公孙瓒是幽州刺史,上我们也跟他交过手,落了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公孙续的本事远在其父亲之上,对于这个天赋极高,从小就在军营长大的公孙续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从一交战你们就应该看出来此人打仗经验丰富,手段老辣,而且也很沉得住气。
其麾下大将徐荣,想必各位很熟悉吧,短短几年就威震辽东,几年前就率军踏平三韩,直指扶余,同时招纳了不少流民,早就在塞外自成一国。
对于这两个人联手,老夫也没有绝对把握击败他们,徐荣老练沉稳,公孙续骁勇剽悍,这两人如果精诚联手,我们是该退军。这些都是大家看在眼里的,但是,有几点你们没有发现。
第一,几年前徐荣不过是一个汉军小卒,公孙续提拔他后他才有机会掌兵,按理说徐荣应该知恩图报才对,但是随着徐荣的战功的积累和自身在军中威信的提高,难保不会有别的心思,就像在座的一些人一样,你们觉得呢?”
檀石槐说完这话又故意停顿了下,大帐中顿时议论纷纷,大部分首领都在说自己对檀石槐是如何如何忠心等等,脸上更是配上真诚的表情,当然,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檀石槐在乎的不是这个,他需要这些人摆出个姿态就够了。
接着,檀石槐又继续说道:“从前年开始我就不断派人在三韩地区传出流言说徐荣有自立之心,现在应该是有作用了。
第二,徐荣虽老练,但是公孙续太年轻,年轻人会干什么呢?在一番大胜过后肯定会骄傲自满,尤其是在他眼中鲜卑军不足为虑的时候,今天你们应该看到了。
公孙续先派人单挑,后又派人斗阵,赢了千匹战马就喜不自胜,明显还是孩子心性,连赢两场后就妄图以区区两万骑兵攻击我大军,说明他现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已经失去基本的判断了。
徐荣劝阻住了反而落得一顿马鞭和呵斥,公孙续的这种行为至少会让徐荣寒心,如此下去两人必定心生芥蒂,将帅不和的情况下,你觉得汉军还有几成胜算?”
众人听了这话后顿时眼前一亮,檀石槐不说他们还真没有意识到,现在檀石槐详细解释后他们才发现其中的奥妙,这正是应了汉人那句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有几个人能理清这里面的奥秘呢。”
檀石槐等众人消化掉这些信息后又继续说道:“一开始,汉军坚持不战,我还以为公孙续真的是少年老成,现在看来不过是徐荣为他制定的计划而已,也只有徐荣才能这么沉稳。
但是,现在的局势超出了徐荣的控制,公孙续明显也感觉到徐荣在军中的地位不利于他的统治,从今天战场上公孙续说的那番话就能看出来,可惜徐荣不够圆滑,不然早晚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还有一点你们都没有注意到,公孙续招募草原仆从军本意是弥补自身兵力的劣势,但异族骑兵哪是这么好控制的,尤其是在待遇不公的情况下,公孙续为了稳定仆从军的军心,竟然大量赏赐这些人、
而且到目前为止,仆从军都没有正面跟我们交锋,不用干活又能有大量赏赐,这让很多汉军将士都眼红,但是公孙续竟然没有意识到,我都怀疑公孙续是不是儒家学说的书看多了,要不然就是傻了。
现在仆从军之所以还能被他掌控那只是因为他目前还在优势中,只要我们奋力一搏,四万仆从军将是压垮公孙续的最后一根稻草,老夫早就派了不少人混进去了,只要时机已到,仆从军反而会被我等所用。
到那时候他是想哭也都来不及啊。以上种种都是我们必胜的理由,想必汉军中有能人异士能够看出,但是现在的公孙续能否听得进去呢?
就算是霍去病当年也不过是个年轻气盛的娃娃而已,还不是得靠他舅舅罩着,现在公孙续自己一个人,能顾虑到那么多吗?所以大家不要再有什么担心了,回去好好安抚手下将士,不出一个月,汉军必败。”
檀石槐的话一说完,所有人才算是放心了,草原霸主雄风仍在,没有谁再敢生出二心。
就在鲜卑军中军大帐中分析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汉军大营,公孙续的帅帐中,公孙续与戏志才,贾诩,徐荣正在一起喝着小酒,吃着烤全羊,同时商量接下来该怎么打仗的问题。
四人脸上皆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神色,要是檀石槐能看到这番景象大概会感叹:“汉人狡诈啊。”
霸行三国 第38章 :示敌以弱
鲜卑军中自那夜檀石槐一番教导后所有部落首领都斗志昂扬。这五天来他们都在不断给自己手下的骑兵打气,虽然公孙续表现的骄傲自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天的失败对鲜卑军的打击太大。
很多士兵都有畏战的情绪,草原男儿的血性被打的没有剩下多少了,为了半个月后的决战,檀石槐也指示所有首领必须将士气提起来。
大量物资被赏赐下去,一头头牛羊被宰杀,一个个骁勇的士兵被提拔,鲜卑军营中顿时成了赏罚分明的军事重地,经过一系列措施,鲜卑士兵的士气终于给提上来了,草原人的凶性还在,为了钱财和赏赐,为了拥有更多的牛羊和更高的地位,所有鲜卑士兵现在都迫切与汉军一战。
汉军大营这边一切依旧,徐荣负责粮草和后军的安全,同时看住了仆从军,高顺自上次大战过后再军中的威望直线上升,现在大营的安全和防守都由高顺负责。
公孙续这几天一直在军中饮酒作乐,时不时的还要拉上赵云等人比试武艺骑术和骑射,虽然有徐荣等人的不断劝谏,但是公孙续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觉得军中演武没有多大意思,好几次都率领亲兵出去围猎。
这些信息通过内奸和探子不断传进檀石槐的大帐中,这更加坚定了檀石槐的设想。其实想想也就这么回事,当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不也在军中围起了自己的游戏场吗?
而且霍去病当年也有不管士兵死活的时候,自己吃剩下的美食直接就倒掉,军中却有不少士兵都忍饥挨饿,年轻将领再怎么厉害也还终究是太年轻了啊。
少年老成的后起之秀不是没有,但不是每个朝代都会有的,恰巧,公孙续这些年太顺利了,也骄傲了。
自从有几次出去打猎后公孙续的心似乎收不住了,接连几天,公孙续都是在外围猎,有几次甚至于鲜卑军的刺侯遭遇了,差点招来鲜卑军大军的围攻,自此以后公孙续才算是收敛了。
至少出去的次数减少了,也不会离汉军大营太远。一转眼,离上次两军交锋都过去八天了,这八天汉军大营十不断有事发生,除了公孙续爱折腾外,仆从军和汉军也发生过不少摩擦,有两次甚至都大打出手,汉军仗着兵甲犀利,只是有几十个人受伤而已。
但是仆从军死了将近两百多人这事差点引起两军混战,后来公孙续虽然强制压下这件事情,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汉军内部已经矛盾重重了。
这些消息都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到了檀石槐那里,而且檀石槐也了解到,虽然汉军大营中有徐荣在调解矛盾,公孙续也时不时的露一下面,但是总的来说公孙续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而徐荣也因为官职的原因,压制不住骄纵的仆从军和一些汉军将士,所以,矛盾一直都只是压制,并没有解决。檀石槐一直在大帐内分析这些信息,和连一直守候在檀石槐身边,这是檀石槐特意要求的。
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在临死前除了帮儿子稳定住在部落中的地位,也更希望能多教点东西给他,部落就要交给和连,但是檀石槐却不是很放心,现在能指点多少就指点多少。
汉军大营中,徐荣多次求见主帅公孙续汇报军中情况,但是公孙续只召见过两次,军中将领看了都心急,现在的公孙续和出征前完全是两个样子了,都疏远了军中几个重要将领。
赵云文丑一直带领游骑在外巡视,高顺张飞关羽主要负责练兵,黄忠主要负责出征前招募的亲卫少年营两千人的训练,这几个人都还没有发现军中的问题。
颜良徐荣负责军中大小军务,发现的问题较多,但是很多事情没有公孙续出面是解决不了的,这不是能力威望的问题,关键是公孙续才是主帅,军中第一人。
如果徐荣或是颜良出面做了一些越权的事情,哪怕做的再好这也是在挑战公孙续的威信,这也是上位者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才会有徐荣不断求见公孙续的那一幕的发生。
就这样连续过了五天,公孙续还是不召见徐荣,这几天仆从军闹事越来越凶,原来由于没有与鲜卑军交战,这些仆从军就不会有赏赐,他们与汉军不同,他们的赏赐全部来源于劫掠。
汉军有官饷,幽州军自从公孙续推行军事改革后平时的赏赐也是很丰厚的,所以汉军压根不用操心这些事情。但是仆从军的人军纪本来就差,全靠公孙续压制着,现在公孙续不管事,他们就有了别的心思,有一部分人偷偷溜出去想抢劫一些小部落。
但是方圆两百里内早就没有了那些小部落的存在,不仅没有抢到啥反而还引起不小的混乱,文丑在外率千人队巡视的时候正好遇到一队大概一千人的仆从军,本来文丑是要将他们押解回来等候处置的,但是这仆从军不服管更对文丑挑衅。
文丑本来就是个暴脾气,一直没有捞着战功,还被这群人挑衅,一时气愤不过就率军攻击了这一千人两军交战互有损伤,文丑这方死伤三百,仆从军战死五百,俘虏三百,其余的打散了跑了。
这件事情传回大营后被有心人利用传的越来越凶,最后成了汉军要杀光仆从军,只是现在还没有到下手的时候所以才会采取这种文火煮青蛙的办法,这下仆从军就不安分了,等着死可不是草原人愿意的。
几个万夫长不断要求公孙续给出合理的解释,公孙续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不得已处罚了文丑才算平息了这件事情。汉军虽有怨言,但终究是没有酿成大错。
檀石槐看着形势对自己越来越有利就开始着手准备总决战了,现在的鲜卑军还有兵力上的优势,只要能策反仆从军,这仗就算是赢定了。就算不能策反,好歹也不让他们跟自己做对。
自从被惩罚过后文丑很不服气,老是没事就去找仆从军的麻烦,有几次跟张飞和颜良喝酒的时候就扬言要报仇,更有几次竟说出公孙续赏罚不明,厚此薄彼的话,颜良无奈,只得向公孙续申请把文丑调走去后方押运粮草,连同跟文丑闹事的那一千游骑也给调走了。
汉军大营这才算是平静了下来。一切都朝着檀石槐预计的方向发展,到现在为止,公孙续的优势已经慢慢减弱,檀石槐也坚持不战,只等最后总决战。
这让公孙续很生气,虽然公孙续多次派人去挑衅叫阵,但是檀石槐压根就是不搭理,最多也就是派点人去应付下,只要汉军不是真的进攻,檀石槐都不让鲜卑军出击。
现在的形势反而改变了。一开始公孙续防守不远出击,慢慢才会占有优势,现在换成了檀石槐防守不进攻,慢慢扳回优势,在这样的一增一减中,檀石槐已经大致部署好决战的任务,而公孙续还只是不断派人叫阵,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汉军这边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安稳,贾诩戏志才两名军师也很少露面,现在能够见到公孙续的也就这两名军师了,汉军将士一直都是卖力的训练。
黄忠训练的亲卫少年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这批少年是公孙续这些年挑选出来的,只是趁着这次东征成军带出来历练,暂时黄叙和典满任校尉统领这两千人。
张飞主要还是盯着他的重骑兵,其他将领各司其职,慢慢将前面的矛盾化解掉了。大军也期待着决战,毕竟出征已经两个月了,孤军远战,将士们也会思家。
更重要的是,军中粮草已经不足,只够大军半个月之用,后续粮草一时也接济不上,当然,鲜卑军这边也遇到了这种情况。所以鲜卑军也迫切希望决战,早日结果了这批汉军他们才好去发财。
汉军大营两百里外,这里早就超出了两军的侦查范围,本来有些游牧的小部落也早就远远逃逸了,现在这里除了飞鸟走兽再无其他生命。
但就在这时候,二十名骑兵策马奔过然后分散开侦查一会后其中一个什长说道:“这里有座山,附近有水源,适合大军扎营,张兵陈彪,你们两个回去禀报军师就说找到适合大军扎营的地方了,其余人随我继续侦查。”“喏。”众骑兵领命后都各干各的去了。
晚上,一直大约三万人的军队在这扎营,游骑散出了将近七十里开外,中军大帐中,几员将领围着个圈子在商量事情。
其中一人赫然是应该留守幽州和三韩的徐庶和徐晃等人,周仓廖化裴元绍也在,还有两个年轻校尉也参与讨论,只听周仓说道:“奶奶的,兜这么大一个圈子,总算是要到了,就这点路骑兵五天就可以走完,我们都走了将近一个月了,一路上还不准让别人知道,真是憋死我了,这下好了,总算是可以活动筋骨了。”
徐晃听了这话后慢慢的抬起头说道:“没有主公和军师的手令,谁也不准私自离开大军,就连暗哨出去侦查也必须是有手令才行,你要是敢违背军令,耽误了主公的大计,我会第一个杀了你。”
说完又冷冷的看了周仓一眼,周仓本来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刚才那话本来也就是随便说说的,但现在被徐晃这么一盯,心里也发虚了,一路上徐晃就是这么干的,而且徐晃也有这个权力。
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徐庶,直接领导人是徐晃,他们都有公孙续的手令,掌管生杀大权。
徐庶放下手中的地图后看着众将说道:“主公已经传令来,文丑将军马上就要来和我们一起执行任务,从现在起所有人都要待在大营中,周仓裴元绍,你们二人要是忍不住就自尽吧。
这场胜利关乎主公的事业,我们布了这么一个局,有谁要是敢来破坏谁就得死,别怪军法无情。
公明,从明日起便在此整训军队,务必使那两万杀手锏的战斗力恢复起来,我们辛苦这一个月就是为了将他们秘密送到战场做最后一击,这一个月也辛苦他们了,这几日不要在乎物资,烹羊宰牛,犒赏三军。
周仓裴元绍廖化,你们以前是黄巾,现在是官军,要认识自己的处境,能不能为自己搏个出身就看你们这次的努力了。
关平,关羽将军把你留在我这也算是给你的一个机会,这几****就跟着徐晃将军整训军队,不能出一点差错。关羽将军对你期望很高,可不要叫他失望才好。”
原来这两名年轻校尉中的一个叫关平,这还是关羽在去丹阳募兵的路上路过一个叫关家庄的时候受了义子,关平的亲生父亲非常仰慕幽州兵的威名,一直想让儿子有个好出身,遇到关羽后毫不犹豫让关平认其做义父,更把全部家业搬到了幽州。
关平现在才十六岁,本应该呆在公孙续的亲兵少年营,但是关羽有意让他先磨练,就送到了徐庶这边。
关平听了徐庶的命令后马上站起来跪下领命,年轻白净的脸也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吩咐好这些事情后徐庶又转头对另外一个年轻校尉说道:“夏侯兰听令,你跟在子龙将军身身边征战将近两年了,所以,这侦查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大军能否保密,能否安全的躲过鲜卑军的暗哨就看你的了。”
“属下必不负军师所托。”这人是夏侯兰,比赵云小八岁,从小跟赵云一起长大,一身武艺也是赵云手把手教出来的,两年前满了十五岁后就来投奔赵云,一直担任赵云的亲兵,这次被赵云派到徐庶军中听令。
这群也算是历史上小有名气的将军在徐庶和徐晃的带领下正进行着一项任务。
事关重大,徐庶和徐晃不得不重视,这是这两个人第一次独立领兵,而且是作为奇兵决定大仗胜负的关键,所以两人都再三强调军纪。
徐庶心里清楚,只要他们这边安排的好,胜利必属于幽州军,主公已经花了两个月的时候做障眼法,为的就是现在。徐庶很期待,这一仗注定自己要天下闻名,也会决定自己在幽州军中的地位。
汉军大营,公孙续和贾诩戏志才接到了徐庶的密报,知道决战是可以拉开了,三人相对一笑,一切全在不言中。
霸行三国 第39章 :决战1
又过去了六天,两军粮草都难以维持,檀石槐经过多方面分析觉得决战时机已经到了,再拖下去的话反而会完全打磨掉汉军的战斗**让汉军有撤退的想法。
所以,檀石槐很正式的送出战书约公孙续决战,公孙续也欣然同意,两军约定明日晌午在平原上摆阵决战,一战决定胜负。
两军早就在准备决战,所以,到现在也就没有啥准备的了。
第二天,公孙续留高顺率四千千陷阵营和关羽麾下的六千精锐步兵以及其他步兵三万留守大营,为了安全起见,张飞率三千重骑兵和两千公孙续的亲兵卫协助高顺镇守大营。
然后公孙续率大将徐荣颜良关羽黄忠和六万五千精锐骑兵并四万仆从军赶往决战地点,檀石槐这边率领自己的心腹将领和骑兵十三万赴约,留和连率三万骑兵镇守大营,这镇守大营的三万骑兵有一万是檀石槐绝对的心腹和精锐,其余两万人只能算临时征召的战士。
由于这次决战是骑兵对决,公孙续也不打算采取以前的策略,反正是骑兵对骑兵,就看谁更厉害了,公孙续摆出了个箭矢冲锋阵,赵云率自己的五百亲兵和从仆从军中挑选出的死士最为箭头。
以其他仆从军为箭矢的腰部,并派一万汉军尾随,其他人分成三队,左右两队各两万人分别由关羽颜良率领,只等看准了机会就上去厮杀。
公孙续和黄忠徐荣率一万五千骑兵作为最后的力量,胜则全部投入摧垮鲜卑军,败则以这一万五千人殿后,保证大军安全撤离。
檀石槐也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战法,他就以七万骑兵也摆出了个箭矢阵,跟公孙续摆出的阵型一样,左右也留下各两万人的骑兵寻找战机,剩下两万人留作预备队。
双方采取的战法都是稳中求胜,要来个针尖对麦芒的对决。
檀石槐在阵后看到公孙续摆出的阵型后叹息道:“才华横溢,虎熊之将,冠军侯再生也不过如此,可惜终究还是年轻了啊,就让老夫来教教你怎么打仗吧,你错就错在不该对仆从军抱以太大信心。
你不懂草原的生存法则啊,更不该用汉家腐儒的观点对待他们,这次,你会明白的。”说完檀石槐就下令道:“不要给敌人有喘息之机,摧垮他们的头部我们就赢了。全军冲锋。”
双方几乎同时下令冲锋,顿时安静的草原响起了雷鸣般的喊杀声,两军在广袤的草原上相向对冲。
汉军的箭矢部位有赵云和他的亲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都是身经百战之辈,个个都是赵云手把手教出来的高手,才一接战汉军就稳占上风,压制住了鲜卑军的猛攻。
两军将士相互追逐,砍杀,射击,没有人愿意死在这,他们只想着杀死对手,自己活下去。
混乱的战场上不断有士兵落马,也不断有士兵被砍中或是射中,呼喊声,痛苦的呻吟声此起彼伏,一个仆从军将士刚投出手中的投枪射中了一个鲜卑军士兵就被另外两人刺穿了胸膛,另外一边一个仆从军来了铁板桥躲过对方的进攻然后就躺在马上一枪倒刺中了敌人,结束了对方的生命。
赵云在鲜卑军中杀得兴起,一杆长枪舞起来密不透风,本来长枪这种兵器只能用来刺,但赵云现在枪术大成,早就能做到用枪来进行砍杀,一个个拦着赵云的路的鲜卑士兵的喉咙被割开,来不及喘息也来不及止血,所有敢于跟赵云对阵的鲜卑军士兵都纷纷落马。
眼见自己这一方的士兵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还是被压制住,檀石槐并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惊慌或是焦急,反而冷静的传出一条条命令,鲜卑军这边不断改变阵型,赵云和他的亲兵已经突入进了鲜卑军阵内,但现在赵云已经无法再次突进。
而且,由于赵云突进的太快,后面的仆从军反而没有跟上,两军拉开了一点距离,先前的鲜卑军还会适当的后撤或是让开,但是现在鲜卑军士兵变的非常顽强,死死顶住了赵云的进攻。
不仅如此,不时有鲜卑军士兵瞅准机会向箭头部位的汉军暗下毒手,已经接连有三十多名亲兵身亡,赵云不得已,只得下令剩下的人围城个圆阵,等待仆从军赶上来援助。
就在赵云这边的圆阵刚刚组好的时候,檀石槐突然下令左右两边等待机会的骑兵各出五千将汉军军阵冲断,本来赵云的先头部队就跟后续仆从军来开了距离,现在被这一万人来回一冲,距离拉开的更大,赵云现在只能靠着圆阵坚守。
仆从军被凶悍的鲜卑军逼得慢慢后退,虽然有不怕死或是武艺高强的仆从军想向前冲,但是都被接到死命令的鲜卑军用身躯挡了下来。
眼见箭头和箭身部位的士兵渐渐分开,公孙续也忍不住要下命令去营救赵云,但是,这个命令一旦下了的话可能就导致这场战役的失败,公孙续现在输不起,他只能希望赵云能够支撑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