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行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不低头
大部分人迫于董卓的淫威都不敢反抗,更别说当面反对董卓。就算那些内心正想反抗的也明白现在形势对自己不利,没有必要做无谓的牺牲。可是这些人中偏偏有一个不怕死的。
袁绍挺身而出,大骂董卓。董卓威胁说:“你敢不听我的,难道我的剑不锋利吗?”袁绍也拔刀相向,说:“你的剑锋利,我的宝刀就不锋利?”
两人争执不下,李儒也没有让士兵上前逮捕袁绍,他在等,等别人附和袁绍,今天这情形,正好来个一网打尽。可惜,没有人来满足李儒的心愿了。袁绍见没人支持自己也是气的脸色发白,愤怒之中,袁绍大步离开,他知道自己再在这里呆下去也没有多少意思了。
袁绍离开后董卓再次说要废少帝,众人仍然不敢反对,过了一刻钟后有士兵回报说袁绍把官印挂在东门上,奔冀州去了。李儒冷笑两声:“这袁绍也还算聪明,知道在洛阳再难有所作为,就去了冀州,这样也好,呵呵呵。”
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注意到了董卓和李儒神色的变化,他猜想袁绍应该是跑了。内心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现在这情形,也只能委曲求全了。
思考完毕后,袁隗带头拥护董卓的提议,百官再无人敢反对。董卓笑呵呵的抓住袁隗的手,似乎在安抚袁隗,又似乎在向众人宣示自己与袁家的联手。两人各怀心思,面上却是一团和气。
宴会结束后董卓对于袁绍的离开还是有点不放心,董卓看得出来袁绍是个人物,再加上袁家的势力,搞不好将来会成为自己的敌人。董卓紧锁眉头,陷入沉思中。
过了一会,董卓转过头对留下来的侍中周毖和校尉伍琼问道:“袁绍这一去,会有什么后果?”
这两人刚才表现的很积极,董卓这才把他们留下来看看他们是否对自己是真的支持。
周毖说:“袁绍愤然离去,若要除他,他势必反叛。袁氏四世在朝为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英雄豪杰必去投奔他,函谷关以东就是他的地盘了。不如对他不加追究,封他个郡守,他就不会作乱了。”
伍琼也同意这种说法,董卓点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很合理,而且,董卓觉得幽州军对自己来说始终是个威胁,现在袁绍跑到冀州去,正好可以用来牵制公孙续。于是董卓就派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事后,董卓又召见李儒,“文优,你告诉我,刚刚那些支持我的人中有几个对我是忠心的?”
“岳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何必再来问我。”李儒淡淡的回答说:“一个都没有。他们现在之所以支持你,一是因为您掌管军队,二是因为您现在的地位。
过了今晚后,刘协为皇帝,只要当天下人都认为刘协是正统的时候,朝中百官也就不会反对了,到时候您是扶持刘协上位的人,我们站在正统这一面,没有人会记得刘辩,朝中百官想反对也没有正当理由。
除非他们造反,而且,只要他们敢乱来,那他们就是造反。到时候我们就正好有借口剿灭他们,天下,就都是岳父的了。”
董卓听了恍然大悟的笑道:“不错,就是这个理,那你说,我的权力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
“只要您不称帝。”李儒拱了拱手回道..
九月三十日,董卓请少帝升文德殿,齐集百官,拔剑在手,让李儒宣布废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接着又废了何后。刘辩母子放声痛哭,群臣无不悲伤。
尚书丁管愤怒高叫:“贼臣董卓,胆敢欺天,我要用热血溅他!”
说完就用手中象简去打董卓,董卓命武士把丁管推出杀了。董卓请陈留王登基,把何后母子与帝妃唐氏锁在青阳宫。陈留王刘协登基后改元初平。
董卓自封为宰相,入朝不拜,带剑上殿,作威作福,肆无忌惮。李儒劝董卓重用名士,以收买人心。董卓就征召蔡邕,以来可以提升自己的名望,而来,蔡邕现在也算是公孙续的准岳父,这种方式也算是再次向公孙续示好。
蔡邕害怕董卓的势力,只好应征。董卓大喜,一天连升蔡邕三次官,拜为侍中,待遇优厚。
董卓现在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如果他真的听李儒的,做好自己事情,或许他真能这样显赫的度过一生。可是,权力会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像董卓这种一生都在追逐权力的人。
一旦梦想实现的,内心的那种狂喜和失落不是别人能够理解的。为了发泄内心中的这种情绪,好色的董卓每天都寻欢作乐,宫中漂亮的宫女都没有逃过董卓的魔掌,甚至,在皇帝的龙床上****宫女。此外,董卓为了炫耀自己的军队和战功,他时常带领自己的三千亲卫出城狩猎,二月的一天,他领兵来到阳城,见男女村民正敬奉土地神,就命令士兵把所有男人杀死,砍下千余颗人头,挂在车下,把妇女和财物装上车。回到洛阳,说是杀贼大胜归来。随后在城外焚烧人头,把妇女与财物分给军士。
董卓的这一切残暴行径李儒都看在眼中,他也很想劝阻董卓,而且,李儒也曾好几次上奏要约束西凉军的军纪。可就算董卓真的采纳了也于事无补,西凉军残暴成性,又有董卓带头干坏事,那些将军们肯定不会听李儒的。
原本不安分的朝臣们现在变得更加不安分。越骑校尉伍孚本认为董卓会做个忠心的臣子,但是当他看到董卓的这些谢伟后,内心也是嫉妒愤怒。于是有一天上朝时他暗带短刀,直刺董卓。董卓力大,双手抓住伍孚手腕。
吕布赶来,擒住伍孚。董卓命武士把伍孚零刀碎剐。
公孙续回了幽州后仍然很关注洛阳的情况,当每天接到来自洛阳的情报了解到现在的董卓可谓是丧心病狂,公孙续也是暗自摇头,内心也在为洛阳的那些他牵挂的人担忧,“希望他们不要出事,也希望董卓还有点理智。”
思考再三后,公孙续秘密派人送了封信给王允,大意是自己可以出兵讨伐董卓,但是需要王允做内应。
深夜,远在洛阳的王允将又一封信放入暗匣中收好后就继续为自己的反董事业想办法去了。
随着董卓在洛阳的胡作非为,洛阳的权贵和百姓早已对西凉军恨之入骨。但苦于董卓的淫威和西凉军骁勇,鲜少有人敢于反抗。就算有,也被西凉军抄家灭族。王允也算是个忧国忧民的大臣,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就在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向文武百官发出邀请,表面上是为自己贺寿,暗地里,王允想通过看看能否找出几个自己的盟友。
当晚,王允在后堂宴请百官,喝酒喝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他为什么哭。王允方说:“董卓乱政,天下苦不不堪言,黎民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之中,我等却无能为力,我王允愧对先帝,愧对天下百姓啊。”
说完就又放声大哭起来。这哭声可谓是凄惨至极,似乎是自己全家死光了一般。众百官被王允的哭声一感染,再加上自己这段时间来也是一直在担惊受怕之中,搞不好明天就会因为董卓的一个不高兴而被抄家灭族,一想到这样的命运,众人也都跟着哭了起来。
王允一个人哭只能用凄惨来形容,这众人一起哭就显得壮观了。恐怕要是董卓见了也会被这氛围感染吧。
就在这泪水即将成灾的时候,却听见一人放声大笑:“哈哈哈哈,满朝权贵,却在王允大人的生日宴会上哭丧,当真是壮观啊。王允大人,我看你也别办什么酒宴了,直接每人一件孝衣,岂不更是美哉。”
众人哭的正在兴头上,被这么一打扰全都愤恨的盯着这个出言狂妄的家伙。仔细一看,原来是又矮又黑的曹操,再加上曹操最近可以讨好董卓而且他家又是宦官出身,众人的怒火被一下子点燃了,全都准备把怒气撒在曹操身上。
可是曹操也不傻,刚刚把众人都得罪完了,哪有不赶紧走的道理。喝完杯中最后一滴酒,曹操笑呵呵的看着众人说道:“诸位继续哭吧,我曹操就不陪你们啦,有谁哭倒哭病了,我曹操改日登门拜访,诸位,告辞了。哈哈哈哈哈”
说完曹操就大步向外走去,完全不顾众人在他背后对他的诅咒和谩骂。
第二日,董卓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听着李儒向自己汇报昨天晚上王允生日宴会上的情况。
当听到曹操笑骂众人的时候董卓也禁不住笑起来:“哈哈,文优,你说这曹操是不是很有意思。竟然得罪了这么多人,不过这朝臣百官一起放声大哭确实是壮观啊。改天,我得让他们专门在我面前哭一次,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伤心。哈哈哈哈哈。”
李儒笑而不语,在他心中,朝堂上的这些人都已经不值一提了。
过了几天,董卓召见曹操,想问问当晚的具体情形。曹操来到相府,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站在一边。董卓问:“孟德为什么来晚了?”
曹操说:“我的马瘦走不快。”
董卓说:“我有西凉进来的好马,奉先去挑一匹赐给孟德。”吕布就走出去。董卓体胖,坐累了侧身向里躺到床上。
曹操老老实实的呆在一旁,不一会董卓就打鼾起来。老实的曹操突然从袖中抽出一把刀,慢慢走向熟睡中的董卓,董卓却从床里的镜子中看到他的举动,忙坐起来问:“你想干什么?”
这时,恰巧吕布也牵着马来到门外。曹操连忙跪下来,说:“我得到一口宝刀,来献给宰相。”董卓接过刀,见有一尺多长,上镶七宝,非常锋利,让吕布收下。
曹操又解下刀鞘交给吕布,出门看马,备上鞍子,说:“我骑上试试。”然后就上马飞奔而去。
吕布何等精明,他看出曹操的反常,于是就向董卓说道:“义父,事情不对啊。曹操有问题。”
董卓被他这么一提醒也感觉到了不正常,正巧这时李儒走了进来听了此事,就说:“马上派人去请他,他要来,就是献刀,不敢来,就是行刺。”
董卓派人去找曹操,好久才回来报告,说是曹操没回寓所,骗出东门,飞马而去。李儒说:“此事必有同谋,得捉住曹操,让他供出同谋。”董卓就发下文书,画上曹操的画像,捉拿曹操,捉住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此时的曹操早已逃出去,只想着早点逃回自己的老家。
霸行三国 第66章 :反董开始
一路上曹操躲来躲去想逃过董卓的追捕,好不容易逃到中牟县,本以为差不多安全了。就大胆的跑到酒楼,想去吃顿好的,结果还是被巡逻的军士认出来了。
被军士捕获,送到县衙。县令名叫陈宫,字公台,曾见过曹操,所以尽管曹操矢口否认,仍被他认出,陈宫是个很正直的县令,在当地很有威望,他认出曹操后就大声呵斥曹操:“大胆逆贼,丞相待你不薄,你却意图行刺。待明日我将你押解进京。看丞相怎么处置你。”
曹操本还想反驳,陈宫却没有给他机会。大手一挥,就有军士把曹操押进监狱了。
当夜,陈宫暗派亲信提出曹操,问:“听说丞相对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自寻死路?”曹操慷慨陈词:“董卓擅自废帝,****宫女,屠杀百姓,西凉军更是胡作非为,整个洛阳怨声载道,我曹操大好男儿,若不能替天行道,岂不是枉为人哉。”
陈宫看出曹操不像是在说假话,又见曹操一脸正气的样子,内心对他也很是佩服。毕竟敢行刺董卓,天下也还真没有几个,能在行刺失败后安全逃出来更是不简单,足见曹操是有勇有谋。陈宫何尝不知道董卓乱政,洛阳附近的百姓不知道被西凉军屠戮了多少。
陈宫早就想跟随有识之士去匡扶正义,眼前的曹操就是个最好的人选。
曹操见陈宫并没有像白天那样呵斥自己,而且深更半夜把自己弄出来更不像是审讯。想到这里,曹操也明白陈宫并不是董卓的死忠分子,其实想想也是,像陈宫这种人,只是忠于朝廷,又怎么可能会跟董卓一路走到底呢。
要不是因为董卓现在还站在大义那一边,恐怕天下早就反了他。不过,这也不远了。
陈宫扶起曹操,又替他解开绳子,“孟德受委屈了,为了避人耳目我不得不这样。”
“先生言重了,我连董卓都敢杀,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说完,曹操又抓住陈宫的手说道:“先生可知天下将乱矣,我曹操欲假传圣旨,号令天下有志之士诛杀董卓,请先生助我。”说完曹操就要对陈宫下跪。
陈宫连忙扶住曹操,“孟德不必如此,我已经打点好了,我们连夜离开,躲开董卓的追捕。早日逃出去才是首要。”
于是陈宫弃官不做,换了衣服,与曹操各背宝剑,骑马直奔谯郡。走了三天,来到成皋,天色已晚。曹操想起附近住着他父亲的朋友吕伯奢,就和陈宫前去投宿。
吕伯奢说:“听说朝廷到处捕捉你,你父亲逃到陈留去了。你怎么来到这里?”
曹操说了中牟被捉及陈宫弃官放他的经过。吕伯奢拜谢了陈宫,出去安排一下家人,说:“老夫去打些好酒来相谢陈县令。”
说罢,骑驴离去。曹操久等吕伯奢不回,与陈宫悄悄来到草堂后,听到后堂中有人说话:“绑上再杀!”曹操大惊,只以为吕家要杀他,就拔剑冲进去,见人就杀,把八口人全杀死,又到厨房搜寻,却见绑着一只大猪。
陈宫说:“孟德太多疑,误杀好人了!”二人慌忙上马逃离。
走不多远,碰见吕伯奢回来,问:“贤侄与使君怎么就走了?”曹操说:“我是有罪的人,不敢久留。”
突然一指,说:“那人是谁?”
吕伯奢一回头,被曹操一剑砍下驴背。陈宫惊问:“方才是误杀,为什么故意杀他?”
曹操说:“要不杀他,他见家人被我杀死,就会带人捉我们,我们要大祸临头了。”
陈宫听曹操这样辩解,早已怒发冲冠,甚至都想拔剑杀了曹操。
陈宫指斥曹操不义,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当夜,二人到客店投宿。曹操睡熟后,陈宫认为留下曹操必为后患,就拔剑想杀曹操,又一转念,认为杀了曹操也是不义的行为,连夜独自走了。
曹操醒来,不见陈宫,猜知陈宫弃他走了,慌忙赶到陈留,去召集自己的家族势力去了。
就在曹操积极为反董大业行动的同时,袁绍也在经营自己的势力。同样在为反董大业努力的当然还有北方的公孙续。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着。
这些年公孙父子名声太显,公孙续不想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至少在自己的实力,没有达到最强大的时候,自己还得继续隐忍下去。
北方,幽州,公孙续这段时间一直呆在家里陪着自己的母亲。这么多年,自己父亲在外拼搏,自己也在外努力,却留下母亲一人在家中担心。
公孙续一直都觉得对自己母亲有愧疚,虽然母亲深明大义不会说什么。但是公孙续能感觉到母亲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有这样的温馨,对公孙续来说是最奢侈不过。可惜,这种奢侈注定不不能长久的。
辽东传来急报,徐荣已经完全攻下三韩之地,现在需要公孙续去主持大局,北方草原很多事情也需要公孙续的决断,是弃还是守,公孙续应该给个准确的答复。
在告别母亲后,公孙续快马加鞭来到了辽东,赵云等人早已来此等候。
大帐中,公孙续高坐上位,看完徐荣传来的最新战报。公孙续最后下令道:“三韩之地尽入我手,实在可喜可贺。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幽州军一直在开疆拓土,是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我打算让徐荣领兵驻守三韩,好好整治这块地方,争取尽快能恢复生产,成为我军的又一个后方。你们怎么看。?”
这个问题看似是在询问所有人,实际上,武将是根本不搭边的。几个谋士商量过后都一致同意公孙续的决定。
众人商量好后,公孙续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重新说道:“现在,我来给大家说明一下我们现在的形势。我军除了并州幽州的势力意外,我军现在正规军还有三十万,骑兵十五万,主要分布在三韩,辽东,还有草原。
步军十二万,十万在徐荣麾下,我不打算调回这十万人,三韩新定,太不稳定,现在需要我们大力支持开发。不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方很有可能会失去。这样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另外海军虽然已经有了三万人,但是比起陆军来,海军还是太弱,不能派上真正的用场。并州新入我手,也是相当不稳,匈奴会时常骚扰并州。
我打算辽东草原和三韩各调两万骑兵驻扎并州,再加上并州本来的兵力,拼拼凑凑也能有十万,这样算是能完全稳住并州,只要并州能发展好,为我军夺取河套地区打下基础,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
河套地区必须在三年内打下来,这样我们才能暂时缓解生产和粮食危机。以此为基础,争取五年内出海占领南洋。这一切,都还需要诸位一起努力。”
“愿为主公效命。”众人听了之后都跪下说道。
“好,现在我来宣布一下这段时间内商讨出来的结果。徐荣继续镇守三韩,以审配为军师辅佐之,对三韩的移民不能间断,必须加快三韩的汉化。颜良领兵镇守草原,以沮授为军师辅佐之,为我军守好这个大后方和马场。高顺领兵镇守并州,以田丰为军师辅佐之。希望诸位不要辜负我的期望,我们一起努力,为我们的未来努力。”
“主公英明。”众人再次示意。
幽州明面上的军力在二十万,十万在公孙瓒手中,十万在公孙续手中。很多人都在担心或期待这对父子反目,毕竟形势已经有点往这方面发展了。
这也是公孙续一直要把自己的势力往外发展的原因,现在公孙续的势力已经将幽州包围起来,在贾诩等谋士看来是将幽州包围起来,这样可以为将来取得幽州的统治权做准备。其实少数人心里明白,公孙续这是慢慢将幽州保护起来了。
商议过后,公孙续留在了辽东,现在关东地区肯定热闹非凡。公孙续现在还不想参与,他在等,天下人反董,那时候才是自己又一次出现在天下人面前的时机。现在公孙续决定将自己的军队调整一下。
陷阵营一直以来都是五千人,加上辅兵和预备兵,总共一万,已经先行开往并州,随高顺镇守并州。选锋军经过损失和补充后达到了三万之多,这是只听命于公孙续的军队。白袍军七千,清一色精锐的轻骑兵,赵云统帅。
重甲骑兵被公孙续消减为一万五千,不过战斗力和质量明显要比以前强上很多,其余普通骑兵多以轻骑兵为主毕竟要养那么多重骑兵是根本不可能,公孙续也负担不起。
至于剩下的各个将军的亲兵以及公孙续自己的亲兵加起来恐怕也有一两万,比如公孙续就有五千亲卫,还不包括少年卫,赵云也有三百精锐的骑兵亲卫,张飞的三百燕云骑,关羽的五百刀斧手,黄忠的四百弓骑兵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个人武装。
在等待天下变乱的这段时间,公孙续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武艺,讨董大业中英雄际会,尤其是作为敌人的吕布,如今恐怕已经达到甚至会超过黄忠的高度吧,这也是公孙续最期待的事情。三国战神从来只属于吕布,而挑战吕布,也成了公孙续的目标。
每天,公孙续除了完成给自己规定的训练外,还必须要跟赵云和张飞交手一次,跟高手过招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公孙续深深明白这个道理。这么多年来公孙续一直在努力。
自己上辈子的本事也是苦练出来的,他这一世也没有放松过。不过那些特种兵的本事在别的方面会有很大用处,至于这战场上的功夫,自己还必须得狠狠练才行。
公孙续的身边有这样一群高手算是公孙续的运气。张飞这些年来武艺突飞猛进,已经能跟文丑打平了。赵云自然不用说,连黄忠都由衷赞叹的人能差到哪里去。
关羽这段日子已经练成自己的最强三刀,还有一招拖刀计正在苦练中,黄忠年纪虽大了点,但刀法已入化境,乃是众人中最高的一个。
颜良,文丑更是不用说了,两人虽然要镇守边疆,很少跟众人交流武艺,但是边疆有战场,那才是淬炼武艺最好的场所。至于太史慈,长枪短戟,弓箭拳脚,样样精通,就连水军的甘宁也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水上功夫,陆战虽然差点,但只要到了水上,甘宁绝对是前五。
至于远在洛阳的典韦,他那身贴身步战的功夫就连黄忠也只能甘拜下风,再加上那身恐怖的力量,典韦绝对有资格排幽州军众将的前三。
其余比如徐晃,周仓,夏侯兰等人自然是不用说了,有了这么一群牛气哄哄的老大,他们的武艺怎么可能落下,就算有这可能,也会被赵云等人拉出来练手,想不进步都难。不进步就会被打到进步,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公孙续的武艺原本也还算可以,就现在的水平来说,也能在黄忠手下走过一百回合。虽然也还是占了点战马和兵器的优势。
但是,公孙续是最年轻的一个,槊法虽熟练但还没有大成,弓箭方面倒是能排前五,近战功夫才是公孙续的强项,恐怕连典韦也无可奈何了。这就是公孙续穿越的好处。上辈子的特种兵功夫没有落下,才使得公孙续能与这群绝世武将并列。
就这样一直呆在辽东,边等边提升自己。终于,右北平还是传来了调令。公孙瓒要求公孙续回去右北平商量大事。
这大事是什么公孙续自然是知道的。他等的就是这一天。公孙续明白,自己父亲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叫自己回去的,现在派人来传命,只能说明,袁绍曹操那群人给了自己父亲很大压力了。天下人都在看着,幽州该有所表示了。
接到调令的时候,公孙续只对自己的部下留下一句话:“给颜良和高顺传令,一切按原计划行事。”然后就带着赵云,关羽,张飞,太史慈以及黄叙,典满两员小将赶往右北平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