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霸行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不低头
一队队商旅正往丝绸城进发,此城为汉军和西域各部落百姓一起建造,公孙续亲自设计,在加上军中的测绘和土木人才共同商议,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城池就出现在西域。
城内军营中,将官们在训练士兵,最近也爆发了点小战事,各部将领都希望自己能被派出去执行军务。
大帐内,赵云将手中的一封情报交给曹仁后说道:“你们都来看看,安息国也太不安生了,这一年内,安息国上下都忙着招募军队,表面上好像是要弥补之前一战损失的三十万精锐,可实际上,他们对西域还是没有死心,他们是想继续进攻。”
曹仁看过情报后又交给夏侯渊等人,而后请命道:“大帅,末将请求率军出战安息国,这群蠢货太不识好歹,这两年我们没去动他们,他们还以为我军都是好欺负的,前几次那些部落的叛乱肯定是出自安息国的手笔,在西域劫掠商旅,这事情影响很大,虽然所有部落都已经保证会约束自己的部下,可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因为利益而出卖我们。
现在这个情况,只有将他们打怕,打趴下,他们才会老实,安息国已经没有多少精锐了,传说中的安息回马箭也难以对我军造成伤害,末将只需两万联军即可击溃安息国在边境上的五万部队,大帅,我们必须做出强硬姿态,要不然,西域的某些部落首领可能又要动歪心思了。”
“大帅,末将请战、、、、、、”
“末将请战、、、、、、”
夏侯渊等人也接连请命,他们最渴望战斗,因为全军之中,他们最需要战功,比起公孙续的那些老部下,他们受到的待遇虽然不差,可由于是降将的缘故,他们的地位肯定要低些,更主要的是,他们自身没有足够的战功,所以最好的赏赐肯定落不到他们头上。
“公孙源,你怎么看?”赵云看着麾下大将公公孙源问道:“安息国现在是越来越猖狂了,看样子当年那场教训还不够惨烈啊。”
“相对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发展经济,这是主公离开前嘱咐我等的任务。”公孙源眯着眼睛回道:“主公说过,只要我们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安息的落败就不远了,我们现在是在和他们打经济战,很明显,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占着上风,要不然安息国也不会搞这些小动作,总而言之,安息现在也坐不住了。
只是,若是真要开战的话,我军虽然不惧安息,可也还是要承担不小的风险的,西域被我们建设成现在这个样子实属不易,一旦战事开启,西域的商业肯定会受到影响,西边的商人恐怕难以前来进行贸易,这有悖于主公原来的计划。”
“可是我们就这么干等着吗?”夏侯惇问道:“要我说,发展经济是必须的,赵王殿下的计划和初衷都没错,可安息国太闹腾了,这样也会让南来北往的商人感到恐惧,如此也会影响西域的商业。”
“不错,所以,我们确实该做点什么。”公孙源笑道:“但不一定是要发动大规模战事,曹仁将军如果真的率领两万大军击溃了安息过边境上的五万大军的话,那战事会直接升级到两国开战,这样不合适。
我们可以用局部战事来敲打一下安息国,同时,西域内部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也该解决解决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矛盾重心转移,我们可以让人传出话,就说安息国想要抢掠西域部落的财产,他们眼红西域的财富,如此,西域各个部落必定同仇敌忾,正好也可断了安息国策反某几个部落的心思。”
“局部战事影响不够大,恐怕难以震慑安息国吧。”夏侯渊皱着眉头问道:“游牧民族组建的国家向来好战,不把他们打痛他们是不会低头的,小打小闹,终究不能让安息过肉痛啊。”
“局部战事只是其一。”公孙源看着众人说道:“我们还有外交途径,除去派遣使团质问安息国外,我们还可以派遣使团出使贵霜,贵霜国与安息国也不见得是好盟友,而且,这两年来,我们这边与贵霜也是往来密切,通商之后,贵霜也是受益者,如果现在安息在这件事情上影响到了贵霜的利益的话,你们觉得贵霜过会怎么样?”
“漂亮,就这样干。”曹仁笑道:“将安息孤立起来,如此一来,安息还能怎么放肆,如果我们再能挑起安息和贵霜的矛盾的话,西域这边将会一直太平。”
“军师,你以为如何?”赵云看着沉默寡言的李儒问道:“此计可行否?”
“可行,不过需要仔细筹划。”李儒面无表情的点头说道:“曹仁将军仍可出兵,不过要把握分寸,既要把他们打痛,又不能把他们打怒、、、、、、”





霸行三国 第953章 :谋划安息2
众将仔细商议一番后,初步计划就制定出来,公孙源率领使团出使贵霜,曹仁率领六千骑兵巡视边界,同时,西域境内现在有不少关于安息国的传言。
南来北往的商人在贸易之余最喜欢坐下来闲聊几句,这样既能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又能增广自己的见闻,而茶楼、酒楼无疑就成了最好的去处,再加上绝大部分茶楼、酒楼都要各民族的表演,那些喜欢凑热闹的人肯定不会错过。
“听说了嘛,安息似乎想在边界上闹事啊。”丝绸城内最大的万籁酒楼中,一名胡人打扮的商人对同桌上的其他同伴说道:“我亲眼看见安息国的骑兵追赶贵霜国的商队,当时我那商队也差点遭殃,好在我那商队里的随从们及时亮出汉军旗号,这才免了一灾啊。”
“大胡子,你命可真大啊。”另外一名汉人打扮的商人说道:“这安息国也太会闹事了,他们就是见不得我们过的比他们好啊,边境上时常发生商旅劫掠事件,绝大部分都是安息国的军队做的,他们以追捕叛逆为借口,变着法的想抢我们的东西啊。”
“可不是嘛,为了这事,我听说好多部落首领都闹起来了。”那胡人说道:“他们都希望赵大帅出面去与安息过谈判,要不然那些边境上的部落可就危险了。”
“你还别说,搞不好咱们赵大帅一生气就率军打进安息国内了。”另外一名胡人商人笑道:“安息国也太自不量力了,还想闹事,我可是真希望大帅能把他们打趴下。”
“唉,哪有那么容易啊。”人群中最为年老的一名汉人叹息道:“打仗就是烧钱啊,大帅虽然不想我们受苦,可这战事也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啊,你们也不想想,军中粮草,战马铠甲,兵器物资,还有将士们的俸禄赏银,这些都是钱啊。
没有足够的钱财,大帅就是想打也难啊,再者,一旦开启战事,我们这些行商的还不得最先遭罪,大帅肯定也不愿意我们受苦啊。”
“要我说,只要大帅愿意打,我第一个捐款资助军队、、、、、、”
“算我一个,大胡子,我也捐款,将士们流血卖命,为我们营造了行商的好环境,我也愿意捐款资助他们、、、、、、”
“我也是,我也是啊、、、、、、”
西域各地现在都掀起了一阵反对安息国的热潮,这主要是由当地百姓和南来北往的商人发起的,因为安息国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都不能容忍安息过的一再挑衅。
消息传到安息国内后也引起不小的震动,说实话,安息过并没有打算发动一场较大的战事,至少现在不行,两年前,公孙续抓捕了击溃并俘虏了安息国的大部分精锐,那一战之后,安息国元气大伤,而更重要的是,公孙续当时扣押了所有俘虏,将他们留下来开荒采矿,不管安息国的使者怎么请求,公孙续总是用安息国的军队造孽太多,需要赎罪这个借口来搪塞。
有一次,安息国的使者也实在是说急了惹怒了公孙续,结果被公孙续几声冷哼给吓跪了,西域之中都盛传公孙续是个绝对强势的人,谁敢惹他谁就得死,那一次,公孙续生气后直接就要率领十几万大军朝安息过进发了,最后还是以安息过的认错而告终,从此,安息国再也不敢提起释放俘虏的事情,只是有时候会旁敲侧击那些士兵什么时候算是赎罪完毕,不过,公孙续也从来不会给他们一个准信。
安息国的这些俘虏是不可能被放回去的,公孙续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让自己的敌人变的强大,但同时,他也不愿意背负扣押俘虏的名声,所以,每当安息国的使者前来询问的时候,公孙续都会提出赎买的策略,并且,这价格是相当的高。
赵云执掌西域军权之后也继续采用这种办法,安息国必须拿出足够的钱财或是货物赎买他们的将士,对于那些王公贵族,或是家里特别有钱的将领的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不等安息国的使者与赵云谈妥,他们家里人私底下前来找赵云商谈,最终,这些俘虏中的有钱有地位的将官都被赎买走,剩下的都是穷鬼,不仅他们家里拿不出钱赎买他们,就连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国君,也不愿意花费这样一笔费用。
手上有了十几万人,赵云不可能白养活他们,在公孙续离开前,他就和几位军师一起商议好了,建设西域是个长久浩大的工程,仅仅是各处要塞就需要不少劳力来修建,而正好,这些俘虏就可以派上用场。
西域没有现成的城池,所以公孙续要从头开始,好在右北平那边的匠作营早就研制出公孙续需要的建筑材料,并且也早就应用于军事和民用。
水泥的产生无疑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往,若是要修建军事要塞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深山开采石头,而且是那种大石头,只有用这种石头才能修筑坚固法城墙,可开采石头本身就是个费时费力的工程,再加上运输,然后再修建城池、要塞的话,那得多少年才能修筑出公孙续需要的要塞啊。
有了水泥之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公孙续掌控下的所有地盘现在都在用水泥修建军事建筑,高顺更是在长江北岸修建了一个个堡垒。至于西域这边,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就行。修建城池不是难事。
这些俘虏对回去已经死了心,连他们的国家都不会来赎买他们,谁还肯为他们出钱,再者,其实给汉军干苦力并不是苦差事,相反,很多俘虏甚至觉得这差事不错,根本就不像是在恕罪。
公孙续下令厚待俘虏,只要这些俘虏肯老老实实工作,每天都还会算工钱,如此一来,这些俘虏吃喝不愁,性命无忧,而且还能给家里寄钱,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不少俘虏更是让人带口信给家里,要家人迁徙到西域这边来,这里的繁荣已经超过了安息境内,若是能在这里安家立户,那也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而且,这些俘虏大都想通了,等赎罪完毕被释放后,他们也不打算回去了,留在这里挺好,至少比以前的日子要好。
殊不知,这一切全是出于公孙续的计策,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军事强大的安息国,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安息国,从一开始,公孙续就在算计安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安息国很快就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霸行三国 第954章 :渡江计划1
荆州,长江沿岸,高顺照例又率军巡视长江北岸的防务,自从高顺统筹荆州军务以来,他就从没放松对江东军的监视,不过,江东军这几年也很老实,他们也不想主动去招惹江对岸强大的敌军,但是长江两岸的将士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渡江战事终会打响,只是,谁也不知道是哪一天而已。
江夏城内,高顺检阅了江夏驻军之后勉励了将领们几句,然后就吩咐各营将士回归自己的驻地驻防,于此同时,一支大约五万人的军队已经从襄阳出发,现在正朝江夏进发。
晚上,江夏军营中灯火通明,由于是前线阵地,所以江夏的将领们都提防着对岸的敌军,即使是像这样平常的晚上,他们也会一丝不苟的巡逻,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将领还抱着松懈的心思,可惜的是,高顺是荆州统帅,他不可能容忍自己的部下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几次突击检查之后,军中那些带有松懈心思的将领和士兵不是被贬就是被杀,高顺治军讲究的就是赏罚分明,谁要是犯在他手上,那绝对得受到相应的惩罚。水军大将蔡瑁曾在营内饮酒,结果被高顺吊起来打了一顿,长沙守将张辽有次演习的时候不小心践踏了百姓的庄稼,结果也是被点名批评,而后又加倍补偿百姓。
总之,高顺这人从来不会去跟别人讲人情,谁也别想跟他套近乎,于是乎,荆州上下都知道高顺这人是绝对不能惹。
“这半年来,诸位辛苦了。”高顺看着营内众将说道:“虽然这几年江东军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事,但是诸位一直都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为保护荆州的安定与和平做出很大贡献,我已经上奏陛下,想必用不了多久陛下的赏赐就会下来。”
“职责所在,不敢言功、、、、、、”营内众将都正襟危坐,在高顺面前,他们可不敢马虎。
“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肯定有疑问,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我们都还不进攻江东。”高顺继续说道:“唉,赵王殿下当初定下发展大计,要用经济实力拖垮江东,这几年来,我大汉实力增长迅速,丝绸之路的开通更是为我大汉开辟了新的一条财路,诸位多多少少都参与了一点通商的事情,想必也知晓通商之后我大汉得到的好处。”
“殿下英明、、、、、、”
“嗯,赵王殿下也一直记挂着诸位,如果不是你们镇守荆州,我大汉将士也不可能这么放心大胆的去打通丝绸之路。”高顺一直在观测将领们的神情,停顿了一会后,高顺从怀中拿出一份圣旨说道:“今天,我来这里有两件事情,一是照常巡视军务,很明显,诸位都做的很好,我也很满意。
这第二嘛,呵呵,有一件事情我要吩咐诸位一起去完成,蔡瑁、张允、黄祖听命,尔三人立即组织军士准备从江夏渡江攻打江东。文聘、苏飞听命,你二人率领一万水军前往合肥,以协助合肥守军渡江作战。”
帐内众将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最后,还是蔡瑁试探性的问道:“大帅,这,这是要攻打江东吗?”
“呵呵,难道诸位不想攻打江东吗?”高顺反问道:“这是陛下的圣旨,前天中午才送到我手上,陛下与赵王殿下仔细商议过后决定对江东发动突袭,你们以为本帅只带了五千护卫来了吗?哼哼,襄阳那边的五万援军很快就会抵达,只要你们能在对岸占领一个据点,我们的援军很快就能打过去。”
“哈哈哈,好,好啊、、、、、、”张允拍手叫好道:“等了这么久,总算是要渡江了,可是,大帅,这是否有点仓促,我军是否需要从长计议。”
“哈哈哈、、、、、、”高顺哈哈大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也很不错,不过,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为了这次战事,赵王殿下已经准备了大半年了,我们只是渡江的前锋而已,用不了多久,豫州、徐州、兖州的援军会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届时,我军兵力会超过三十万,不要以为这一次又是小打小闹,之前的那些骚扰只是为今天的突袭做掩护而已,连你们都想不到我军会在今天发动渡江战役,敌人就更加想不到了。”
“赵王英明、、、、、、”
“好既然你们都知道了事情的重要性,那我就来布置具体任务。”高顺说道:“在江夏战事打响的时候,其他地方暂时不会有多大举动,等到敌军主力被我们吸引过后,合肥将士就会对庐江发动袭击。”
“大帅,合肥守将乃是纪灵,其麾下也不过三千将士而已,突袭的话恐怕不够啊。”黄祖拱手说道:“依我看,文聘和苏飞的援军当早日出发才是。”
“黄将军说的有理。”高顺点头说道:“不过,我军为这场战事已经准备的够多了,张辽已经率领两万将士从荆州绕道豫州,而后分批潜入合肥,此刻,合肥主将乃是张辽,文聘、苏飞的主要任务是等张辽军渡江之后维护江上通路,保证合肥将士的后路不被影响,同时又要保证我军后续兵马能从合方向继续增兵。”
“江东孙策和孙权面和心不合,大帅的意思是要两路进军,以张辽那一路为主攻吗?”文聘皱着眉头问道:“相比较起来,孙策肯定比孙权难缠很多,那我军的任务主要就是缠住孙策的兵马了,以协助张辽击破孙权。”
“不错,整体计划正是如此。”高顺满是欣赏的看着文聘说道:“殿下有令,要我们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代价攻下江东,所以,我们前期主要进攻孙权的防区,但是,张辽那边渡江之后,主要战场就在我们这边了,孙策的部下才是江东军主力,只有消灭了江东军主力部队,我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江东,计划就是如此,诸位可都明白了?”
“明白、、、、、、。“
“这次之所以没有事先通知诸位,这也是殿下的意思。”高顺眯着眼睛看着众人说道:“根据我军细作的情报,江东军有安插了奸细在我军之中,所以,只要我们有太大的动作,江东那边都会得到音讯,这一次突袭,江东军细作事先不知,有利于我军突袭,明白吗?“
“明白、、、、、、”




霸行三国 第955章 :渡江计划
随着高顺在前线的一系列调兵动作,襄阳这边很快就给予支持,之前出发的五万大军距离江夏不过三十里,渡江战事快要打响。
“襄阳守军出现调动,似乎有大动作。”襄阳城内,一辆再平凡不过的马车上,一名妙龄少女拿着一份密报自言自语道:“必须尽快通知大兄,,不能耽搁了、、、、、、”
就在这少女想将襄阳这边的情报传达给江东的同时,又有个消息传来,当今大汉大将军,赵王殿下,在四万大军的护卫下已经今日荆州,这一切都来的这么突然,之前并没有谁知晓赵王要来,毕竟公孙续的身份那么尊贵,他要出行的话肯定是会通知下面的官员的,可这一次,荆州官员也只是在公孙续进入荆州的那一刻才知晓。
“果然,要渡江了、、、、、、”马车内的少女再也等不及了,她想将这消息告诉给自己兄长,好让江东将士做好准备。
南阳境内,四万骑兵护卫者公孙续前进,为了统一长江两岸,公孙续筹备了大半年,从兵员调遣,物资运送,再到安排大将等等,公孙续都做了充足的准备,这几年来,高顺也没闲着,他在荆州时常督促部下盯紧江东军,有时还会故意搞出些大动作迷惑敌军,甚至,也有那么两次,高顺还指挥部下渡江成功,只不过后来又被打回来了。
长江北岸一直在发展,一直在进步,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在公孙续和其幕僚们的努力下,长江北岸越来越繁荣,相比较之下,长江南岸就要差很多了。丝绸之路的开启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江东的经济,可惜的是,为了防止江对岸的细作大批潜伏进来,孙策下令对岸的商队不能过江,双方需要交易的话也不能过界,于是乎,江东的商人们只能拿着自己货物跟对岸的商人交换,赚点蝇头小利。
为了封锁长江,也为了抵御江对岸的军队,孙策在这几年也没停下来,先是凿船沉江,制造人为障碍,防止荆州水军战船渡江,而后又花费大力气打造铁索封锁长江,不让对岸的军队有过来的可能,总之,孙策也不愿意束手待毙。
不得不说,孙策的这一系列举措还是有点效果的,可如果荆州水军真有决心渡江的话,这些举措最多也就只能耽误他们一点时间而已,再者,长江这么长的防线,孙策能全部防守住吗?当然不可能。
天刚亮的时候,江夏军营内就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声,在这之前大部分将士只是觉得今天有点反常,比之以往提前了一个时辰埋锅造饭,不少有经验的将领隐隐猜到可能又要搞突击演习了,可当各部主将传达了高顺的帅令的时候,将士们这才知道是要打响渡江战事。
荆州水军的船只往来于江上清除那些阻碍战船行进的江中沉淀物,至于那些铁索,已经有士兵利用火药和火油在解决。
将对岸,江东军大营外,孙策策马狂奔进来后立即下令擂鼓聚将,三军将士立即进入警备状态。
“公瑾,对岸到底什么情况,了解到了吗?”大帐内,孙策盯着地图问道:“是演习是真的要渡江,为何细作没有传来情报。”
“目前我也猜不准,不过,如果说是演习的话,那这动作也闹的太大了。”周瑜回道:“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反击,绝对不能让他们渡江成功,否则、、、、、、、”
“报,襄阳密报、、、、、、”
孙策从亲卫手上接过密报后,仔细阅读起来,看着那熟悉的娟秀笔迹,孙策的眉头开始紧缩起来。
“小妹怎么又去了襄阳,就算要打探消息也不用去襄阳啊。”孙策怒道:“公瑾,立即启动紧急方案,这次不是小打小闹了,是要决战了,他已经到了荆州。”
“连赵王都来了,唉,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啊,这几年,高顺一直想拖垮我们。”周瑜叹气道:“也罢,这一天终于来了,好在我们也不是全没准备,只是,伯符,你认为他们的主攻方向在哪,是我们这边,还是仲某那边?我们现在才得到消息,仲某那边呢?他能处理好吗?”
“该死,来人,传我将令,命令庐江守军警戒,江对岸的军队要打过来了。”孙策下令之后又继续吩咐道:“还有,让小妹赶紧撤回来,战时状态,荆州那边肯定会更加警戒,我们的细作和情报人员必定会遭到他们的追杀,大兄亲自来荆州督战,肯定不会允许消息外泄,小妹那边有危险、、、、、、”
襄阳城外,一众大小官员都在城外站着,远处,赵王的旗号已经出现在视野中,公孙续骑着骏马,在卫士们的保护下缓缓前进,道路两旁,围观的群众都时不时发出高喊声,他们对公孙续有股莫名的崇敬。
自从长江北岸统一后,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是越来越好,尤其是商业之路的兴起,不少百姓也都在农忙之余做点其他事情赚点钱财补贴家用,这生活质量,自然就慢慢提升起来。
“夫君,听说江南水乡风景别致,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里多逗留一段时间。”公孙续旁边的几匹骏马上坐着几位美貌的妇人,这次南下,公孙续的几位夫人随行,这一路上也算是比较热闹。
1...373374375376377...3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