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行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不低头
“宪和,你说什么?”,这使者乃是跟随刘备多年的一名谋士,名叫简雍,刘备连忙扶起他问道:“你是说颜良答应我们了?好啊,哈哈哈,颜良已叛,汉中那边的压力就没了,快,去把军师找来,我们一起商议商议。”
当听到简雍已经回来之后,诸葛亮也兴冲冲的跑过来,一进门,他就看到了刘备脸色洋溢着笑容,诸葛亮心中大定,他知道,简雍肯定是带回了好消息。
了解到事情的始末后,诸葛亮看着简雍说道:“只有颜良同意吗?徐荣呢?他不肯与我们联合?”
“没办法,我能说动颜良已经是千难万难了,那徐荣始终不肯低头。”简雍回道:“若不是军师在荆州的布置起到了效果,再加上颜良的家兵正巧赶到的话,恐怕那颜良也不会松口的,颜良的那个结义兄弟文丑原本还想擒杀我,结果当他得知自己儿子死在荆州后也呆住了,呵呵,说起来也很是惊险。
在下趁机继续说服颜良,同时又放出消息说公孙续很快就会知道我出使汉中的事情,纵使如此,那颜良也还是犹豫不决,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颜良明显是动心了,再加上痛失爱子,他也思考不了那么多,徐荣本想劝劝他,结果却被颜良给踢倒在地。
这一脚可算是把颜良踢上绝路了,文丑以为颜良决定叛乱,而徐荣也这么认为,那文丑与颜良乃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他一向以颜良马首是瞻,结果还没等颜良发话,他就先控制住了徐荣,大错以成,无奈之下,颜良只得同意。”
“徐荣呢?他有说什么没有?”诸葛亮问道:“汉子的汉军有很大一部分听命于徐荣,他也是我们要争取的关键对象啊。”
“徐荣不肯松口,当世文丑已经制服他,而且,文丑出手太狠,颜良制止不及,徐荣已经受了重伤。”简雍回道:“可惜啊,要是那徐荣也肯定松口的话,事情就更容易了。”
“是这样啊、、、、、、”诸葛亮皱着眉头陷入思考中,他似乎是想从简雍的言语中找到点什么。
“军师,有什么不对吗?”刘备焦急的问道:“你是担心我们没能说服徐荣?”
“暂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对。”诸葛亮回道:“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现在这个结果却是最合理的。”
“哦,何以见得?”
“若是连徐荣都被我们说服的话,那十有八九是假的。”诸葛亮解释道:“颜良身后有颜家,颜家也是冀州的世家大族,而徐荣只是一个出身苦寒的低贱之人,只是徐荣与颜良最大的差别之处。
当年徐荣受公孙续赏识才有今天,可以说,徐荣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公孙续,而颜良不一样,就算他不投靠公孙续,仅凭颜家嫡系长子的身份,他的荣华富贵就不会少,而且,这些年,公孙续在北边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损害到了很多世家大族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颜家,据说颜家的土地已经失去了五成,要说颜良对公孙续没意见,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再者,颜良此人心高气傲,能力也出众,可公孙续偏偏就将他安置在西凉这苦寒之地,攻打富饶的徐州、豫州、荆州的时候都没颜良的份,渡江作战的时候没有颜良的份,攻打西域,劫掠安息的时候,也没有颜良的份。
这些年,颜良一直呆在西凉,每天除了整训军队之外还得大力整治当地政务,事情做不好就会遭到公孙续的责骂,试问这些年,颜良从西凉这穷乡僻壤得到了什么好处?
反观公孙续麾下另外三位统帅,高顺镇守荆州,南下江东,那可都是富饶之地,赵云镇守西域,掌握着丝绸之路和西域的贸易市场,那里面的油水谁能知道,徐荣掌管着河套、草原等地的贸易,又开辟了直接通往西域的上路,仅仅是那些商队孝敬给他的钱财礼物,每天都可以装上百辆车子,可颜良呢,他虽然也掌管着丝绸之路,可毕竟是众人眼皮子底下,再加上公孙续一再警告要鼓励通商,所以,他压根就得不到多少好处。”
“原来如此,难怪军师从一开始就说要把重点放在颜良身上,原来是这样。”刘备点点头说道:“听到军师这么一分析,我算是彻底明白其中的关键了,军师洞察人心,非常人能及啊、、、、、、”
汉中和成都这边距离江东还是远了点,就算当天有什么消息也不能及时传过去,一月之期已到,公孙续又在江东那边暂时解决了山越这个大难题,高顺在零陵集结兵马后就率领大军朝西蜀进发了,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战,终于打响了。
高顺这边只率领了三万大军,要想拿下西蜀全境,仅仅靠这点人马肯定是不够的,按照原计划,除去高顺这边之外,汉中那边将会出动将近二十万大军,同时,公孙续已经从荆州,江东等地调集十万大军前来支援高顺。
战事一开始就已经投入这么多兵力,足见公孙续对攻打西蜀的重视程度,为了支援前线作战,荆州、江东等地的粮草全部运往荆州南部,关羽此刻就领兵作战荆州南部镇守高顺大军后方,以保证前线军队的粮草所需。
而此刻,公孙续正在与部下们交接手头上的事宜,从山越等地招降而来的三万山越军已经集结完毕,此刻正朝零陵出发,山越首领沙摩柯也请战出征西蜀,可以说,这一战,公孙续是动用了手上大约八成的山地战部队,如果不是因为骑兵不适合大规模入蜀作战的话,恐怕他会一口气将三万选锋军全部调来。
“是该结束了啊。”大营内,公孙续看着眼前关于西蜀的沙盘叹息道:“这么多年,总算是快结束了,希望这场战事不会进行的太久吧,天下动乱多年,百姓流离失所,汉人元气大伤,若非我北疆男儿镇守北部防线,击退塞外胡人,恐怕五胡乱华的悲剧已经拉开序幕,我绝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霸行三国 第989章 :出兵伐蜀2
高顺作为首先对西蜀发动进攻的统帅,他很快就击破了蜀军的几道封锁线,作为公孙续麾下四大统帅之一的他,从一开始就打得蜀军毫无还手之力,若非蜀军凭借着城池和天险的优势,恐怕高顺的大军这时候已经打进蜀地心腹地带了。
“二十天,这才二十天不到啊。”刘备焦急的在大厅内走来走去,前线的战报让他很是忧愁,高顺能打,也敢打,这一次,是公孙续亲自在其后方压阵,荆州、江东等地的物资、兵员都源源不断的经过公孙续的调度被送往前线。
蜀军引以为傲的天险和城池只能是滞缓高顺大军的速度,想要完全阻止那是不可能的。在高顺眼中,这世界上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即使敌军有天险可以凭借,可他高顺却拥有这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拥有最优秀的士兵,更有数不清的攻城器械。
准备了这么多年,公孙续已经囤积了足够的火药,高顺对火药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正是有了这个优势,他才能如此之快的接连击破地方城池。
“汉中那边什么情况?”刘备看着诸葛亮问道:“颜良有什么异动没有?汉中那边可是集结了将近三十万大军,若是这时候他在我们背后插上一刀的话,我们可就难了。”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颜良已经是听调不听宣了,公孙续在不知道颜良叛变的情况下就发动了战事,现在想收手都难。”诸葛亮回道:“依我看,颜良现在是待价而沽,他是在等公孙续给他足够的好处,不得不说,颜良掌管了汉中三十万大军,这的确足够影响到战事的结局,颜良不肯动手帮我们,他也不敢这么做,所以,目前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我们自己了。”
“也罢也罢,只要汉中那边不捣乱,我们集中自己手上全部的力量还是能够应付高顺的。”刘备叹口气说道:“唉,可惜我军没有对方那么多犀利的武器,尤其是那种被称之为火药和手雷之类的武器,实在是惊世骇俗,我军将士难以抵挡,也难怪当年袁绍和曹操会败退的那快,那么迅速。
当初司马懿为了争取一点喘息的时间,秘密联络北匈奴南下,后来有传言说公孙续只派了三千虎贲就杀得北匈奴三十万人马溃不成军,死在虎贲将士手下的北匈奴人有数万之多,当时我怎么也想不通虎贲军怎么可能这么厉害,现在见识到他们那么多犀利的武器后,我算是懂了啊,我这个侄儿,呵呵,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放眼天下,没有谁在这一点上做的比公孙续更好。”诸葛亮点头回道:“这一点我承认,只是,武器并非战事的决定性因素,一切还得看
霸行三国 第990章 :兵临城下1
距离高顺出兵已经有快两个月了,公孙续调集了荆州、江东、西凉等地的人员、物资、兵力,为的就是能够一战而定蜀地。
颜良的出兵意味着刘备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当得知汉中那边由徐荣镇守,颜良亲率十万大军拿下葭萌关之后,益州各地驻兵都人心惶惶。没办法,刘备取得蜀地的时间太短了,他根本来不及消化自己吞并的那些地盘。
再加上刘备谋夺益州的手段并不光彩,而且又没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好益州本地势力与追随自己多年的那些部下之间的冲突,所以益州本土势力对他也只是表面上的奉承而已,真到了紧要关头,他们一个个都出卖了刘备。
颜良率领的十万大军中有一半是张鲁原来的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后,汉中军被裁减了将近一半,剩下的都是精锐。也就是说,颜良即使是耗尽了手上的十万大军也没关系,汉中那边随时都可以再给他支援十万人,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益州守军的防守在颜良大军强大的攻势面前都不值一提。
蜀地,成都城外,颜良先一步率军抵达,比之高顺那边,他遇到的阻碍要小很多,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刘备把主要力量都掉过去应对高顺,留在西边的防御力量并不强,再加上这段时间反水的驻兵太多,这也就导致了颜良这路大军进展神速。
抵达成都后,颜良只是围而不攻,此时,徐荣从汉中又调集五万精锐朝成都进发,一来这一路上颜良招降了太多俘虏,二来嘛,益州险要之地太多,不把这些关卡城池掌握在自己人手上,徐荣会很不放心。
五天后,在徐晃的协助下,高顺指挥大军击破了阻挡自己的敌军,两路大军在成都城下汇合,彻底完成了对成都的包围。
“都来了、、、、、、”城楼上,刘备看着城外旌旗招展的汉军阵形说道:“都来了啊,高顺和颜良都是身经百战的统帅,汉军将士又是虎狼之师,从草原打到海外,从北疆打到西南,就没有他们打不败的对手,唉,就算我们退入西蜀,也终究是躲不过他们的进攻啊。”
“亮有一计,或可为主公除去此二人。”诸葛亮现在说话也不像以前那般自信满满,若是以前,他出计策的时候向来都是打包票,哪像现在还加了个或字。
刘备盯着城外汉军的阵形没有说话,旁边陈到忍不住问道:“军师有何计策,何不详细说来?”
“大军远征在外,统兵大帅权力太大,高顺、颜良掌管了公孙续麾下太多的兵马。”诸葛亮解释道:“我想,哪怕公孙续再怎么英明,这个时候肯定都是不会放心的,尤其是益州之地太过险要,若是高顺或者颜良占据益州的话,公孙续恐怕得耗费更多的钱粮兵马才能拿下。
没有哪一个上位者不会担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会被取代,所以,我敢肯定,公孙续现在也不放心,我们若是能利用好公孙续的疑虑之心,想来还是会很容易除掉高顺和颜良的,再者,公孙续自己也清楚这将是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战,高顺和颜良早已是功高震主之辈,留着他们终究是个祸患。
想必颜良和高顺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个道理,要不然颜良为何在抵达成都城外的那一刻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呢,高顺来了之后也只是继续围困,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拿下成都的那一刻,也就注定了他们会彻底失去公孙续的宠幸,所以,他们不敢擅自进攻,主公,我们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主公,军师之言甚是有理,我们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啊、、、、、、、”看着刘备只是拿着望远镜观望城外汉军的阵形,陈到忍不住提醒几句,其实,这些天谁都感觉得出来刘备对诸葛亮有点冷淡了,或者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失望吧。可是,所有人都清楚,这个时候只有诸葛亮这位军师才有办法解决困局,故而,当诸葛亮提出这个计策的时候,陈到等人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
“来了、、、、、、”刘备放下望远镜笑了一笑说道:“这次是真来了。”
“谁来了?”陈到连忙问道:“是又有敌军来了吗?”
“我要等的两个人,来了一个。”
诸葛亮的脸色瞬间变的煞白,别人或许不明白刘备在说什么,但他最清楚,自己主公要等的,无非就是公孙父子二人而已,现在来了一个,那必定是公孙续无疑了。自己刚刚想好的计策不可谓不妙,但有一个前提就是高顺和颜良远征在外,公孙续对前线不够了解,若是连公孙续都来了的话,那这个计策根本有没有实施的可能。
“威武,威武,威武、、、、、、”一阵阵呼喊声由远及近,原本安静的汉军阵形瞬间变的躁动起来,那些勇猛沉着的汉军将士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沸腾了。
“恭迎大将军、、、、、、”三军将士接连跪下,远处,公孙续在三千虎贲精锐的护卫下靠近城墙。在这些将士心中,公孙续永远是他们的大将军,即使是加封赵王之后,也只有大将军这个称呼最能表达他们的敬意。
“众将士平身、、、、、、”公孙续大手一挥喊道:“诸位辛苦了、、、、、、”
“不辛苦、、、、、、”
“汉军威武、、、、、、”公孙续很自豪的看着自己的部下们吼道:“汉军威武、、、、、、”
“大将军万岁,大将军万岁、、、、、、”
“他这是在炫耀吗?”诸葛亮看着士气高昂的汉军将士苦笑道:“这次,唯有死战到底了,主公,属下等都准备好了。”
“还有个人,他肯定会来的。”刘备脸上并没有沮丧的表情,也没有因为眼前的困局而感到焦虑,相反,在看到公孙续号令全军,指点江山的那副派头时,他脸上满是自豪之色,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豪。
“侄儿拜见叔父、、、、、、”公孙续策马来到阵前,典韦和数十精锐卫士护卫在其左右,黄叙、马超等人也是各自拿着弓弩兵器警戒,这个时候,他们不允许出现一丁点意外。
“好,好,好,哈哈哈哈、、、、、、”刘备连说三声好,而后仰天大笑,笑声中夹杂着伤感与自豪,他似乎想把自己这几十年的委屈、沧桑等所有的情感都笑出来、、、、、、
霸行三国 第991章 :兵临城下2
“叔父,大局已定,何不早降?”公孙续行完礼后劝道:“城墙再怎么坚硬高大,也难以抵挡我麾下雄兵猛将,叔父乃心怀天下之人,必定不愿生灵涂炭,侄儿恳请叔父放弃一切抵抗。”
“叙儿,你叔父我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我手中还有宝剑,麾下还有忠勇将士。”刘备回道:“男儿自当有男儿的结局,你难道就认定我不会死战到底吗?”
“二十四年前,北疆边塞防线空虚,草原胡人屡屡南下。”公孙续看着城楼继续喊道:“当时我父与家乡众位叔伯都是血性男儿,他们都自发组建队伍前往边塞抗胡,那时候叔父你还未成年,可你依然提枪跨马随从,即使是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事后朝廷并未给你们半点封赏,当地守将甚至贪墨了你们的功劳,但是,你们没有半句怨言。
当年黄巾乱起,天下各地都深受其害,叔父你背井离乡,远赴各地作战,为的就是想要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在抓捕大批黄巾俘虏之后,叔父念及他们都是贫苦百姓,不忍杀之,故而多次违抗将令为俘虏求情,即使是拿自己的功劳去换他们的性命你也毫不犹豫。
当初我流落草原,鲜卑数十万大军南下抵达长城一带,南匈奴亡我之心不死,意图攻取河套,侵犯我并州、河东等地,当时我北疆军队大多集中在北部一带布防,叔父那时完全可以领兵北上攻打冀州、并州等地,为自己争取一块地盘。
可是你不仅没有这么做。而且还秘密派人协助我冀州,并州将士布防,叔父虽然从未跟别人说起,但侄儿心中早已知晓。若是你我沙场对决,我相信叔父会倾尽全力,因为叔父也是当世英雄,也想一统天下,建立不世功绩,但若是以胡人南下,以汉家子弟残敌在异族铁蹄之下作为代价,叔父定然不会接受。
因为叔父你自由生长在北疆,看到了太多的民生疾苦,见识到了胡人南下后的惨状,所以,你绝不能容忍我汉家子弟遭受异族蹂躏之苦,故而你放弃了抢占地盘的最好机会,之后也不得不颠沛流离、、、、、、、”
“哈哈哈哈、、、、、、”刘备再次仰天大笑,笑够了之后,他看着公孙续说道:“我刘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皇族血脉,又是七尺热血男儿,你刚说的那些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这没什么好值得炫耀和显摆的。
若是换做其他人,比如袁绍、比如曹操,比如你父亲跟你,我相信,你们也会这么做,个人荣辱事小,民族危亡事大,叙儿,若是有一天,需要你用现在的地位,族人的性命,甚至你自己的性命去换取我汉家子弟的生存,你告诉我,你可愿意?”
“我愿意、、、、、、”公孙续毫不犹豫的回道:“若是真有这一天,我公孙续愿意第一个冲锋在最前线。”
“好,说的好。”刘备赞赏的看着公孙续喊道:“其实,这一天曾经来过,而你,也就是这么做的,这些年,中原诸侯争夺地盘的时候,你在北疆训练将士,征战异族,夺取草原,加固边塞,打出了我汉家男儿的威风。
仅仅这一点,你和你父亲就强过我太多,南下中原之时,你虽是为击败对手而来,但却从不滥杀,即使是对待俘虏,你也很是宽容,这一点上,曹操和袁绍都比不过你。仁者无敌,我想,这应该也是他们那么快就被你击败的主要原因。
我相信,若是再有草原异族南下的话,你肯定会毫不犹豫放弃眼前的大好形势,转而率领麾下精锐远赴草原击杀异族入侵者,世人都以为你是要一统天下,但叔父知道,你要做的事情比这意义更大,在这一点上,叔父很是佩服。”
城外的汉军将士此刻眼中已经是狂热的眼神,一直以来,他们都把公孙续当作神对待,是公孙续率领他们走向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也是公孙续,带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击溃了异族入侵者。
城楼上的蜀军此刻也对公孙续投去尊崇的目光,这是汉家子弟对公孙续应有的尊敬,经过刘备这么一解说,他们才算是更多的了解了这位当世豪杰的可敬之处。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自愿去做的、、、、、、”
“很好,你做的那些事情,是每一个汉家男儿都该去承担的责任。”刘备严肃的喊道:“这些事情,你能做得,为何我就做不得,我刘玄德,也是血性男儿。所以,你之前说的那些功劳都不算什么,因为这本来就是我的责任。
叙儿,你能来送我最后一程,我很开心,也不枉我当年对你的宠爱,只是,你叔父我并非懦弱之人,你既然来了,那就给我一个体面的死法吧,我麾下将士没有贪生怕死之徒,我死后,他们也就失去了效忠对象,不会对你构成威胁,我希望你能好生安置他们,众将士、、、、、、”
“战,战,战、、、、、、”城楼上的蜀军将士这时候都群情激奋,他们高声呼喊着求战的口号,即使城外的对手是他们的数倍之多,但他们没有半点畏惧之情。
两军将士这时候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好战之意,他们并非天生的仇敌,也没有什么生死大仇,但是,他们都是热血男儿,都是沙场勇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沙场对决是最好的选择。
诸葛亮这时候没有说话,有生以来,他第一次感到了疑惑,眼中也充满了迷惘之色。一直一来,他都是以辅佐刘备夺取天下为首要目标,所以有时候他会用一些有伤天和的手段,甚至会牺牲许多无辜百姓。
但是,到现在为止,诸葛亮发现者自己似乎并没有了解刘备,或者说了解的不够彻底。他无法站在谋士的角度去看待一个诸侯想要看待的问题。
陡然间,诸葛亮想起了司马懿,那个同样优秀得要逆天的年轻谋士,他为曹操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但诸葛亮总是感觉到曹操对司马懿并非那么亲近。现在,他明白了,曹操其实从心底里就厌恶司马懿,因为司马懿从来没有考虑过天下百姓,也无法站在曹操的角度看待所有问题。
“我错了吗?”诸葛亮看了看刘备,而后又看了看公孙续后自言自语道:“我错了吗、、、、、、”
霸行三国 第992章 :劝君归降1
一场旷世之战并没有发生,公孙续只是劝说刘备投降,当看到蜀军被激发出最后的战意的时候,公孙续只是摇摇头苦笑,而后吩咐高顺加派人手围困城池,城池外挖掘壕沟,构建防御工事,弓箭手每隔两个时辰换一批,如此一来,城内守军被死死困住了。
“是我对不起诸位。”两天后,城墙上,刘备看着城外那严谨的防御工事说道:“诸君抛妻弃子追随于我,我却没能给诸位带来什么,大局已定,我不想再连累诸位了,你们都散了吧。”
“父亲,我们还没输,孩儿愿为父亲冲锋陷阵、、、、、、”旁边一名年轻人跪下说道:“父亲,您可不能就这么丧气啊。”
“封儿,你看看城外敌军的阵形,这是高顺布置下的。”刘备扶起他说道:“高顺此人,用兵如神,号称攻必克战必取,汉军优势太明显,我军只剩下这一个城池了,别说是我们,恐怕就算是高顺自己也破解不了这样的困局,一切都成定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