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懒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千年龙王l
“杀!”站在盛彦师下首,卢志新高声喊了一声杀。
数十柄鬼头大刀便落了下去,他本应是跪着等待被屠杀的一员,如今成为了杀人者。身份转变之大,令人唏嘘。
秋雨淅淅沥沥的下起来,一场秋雨一场凉。
云浩早就盼着这么一场大雨,行在门前连杀了半个月的人。可谓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臭味儿和血腥味顶着风能飘出去几里地。
李二坚持要看完这次血淋淋的屠杀,刚刚从高丽撤回来的十六位,已经分散到中原各地。随时准备弹压可能出现的异变!
自古以来,统治者的势力范围都只能达到各个府道州县。至于乡下,都是这些门阀的势力范围。干掉了这些门阀,官府的权威将会有极大的提高。
尤其是在中原这些地方,门阀的势力更是根深蒂固。当初隋炀帝三伐高丽,其中也有削弱山东门阀的考虑。只是门阀们明里暗里的拆台,让隋炀帝折戟沉沙。
这一次李二大不相同,他是夹着进攻高丽胜利之余威。汉人政权失去统治几百年的辽东都拿回来,千古一帝的名头已经稳稳戴在脑袋上。现在收拾这帮孙子,正是时候。
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叛乱,但终究没有酿成大祸。这归功于李二多年来,对内政的全身心投入。整个中原地区基本上吃饱穿暖,这让经历过隋末大乱的那些人非常满意。他们不断告诫后辈,当今的皇帝是个号皇帝。至少在他的治下,华夏子民可以吃饱穿暖。
“雉奴你说说,爹爹是不是杀戮过重了!”李二杀了很多人,但如果说彻底干掉了门阀势力,那就是一个笑话。李二深知,生存了千年的门阀势力会反扑。或许自己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可这些人等得起。
千年之间,出现过很多强力的皇帝。门阀一般会在这样的时候选择蛰伏,待到温和的皇帝继位,他们就会像惊蛰之后的虫子一样,纷纷出土干些事情。一场风浪就烟消云散,怎么可能会成为千年门阀。混迹了千年,这点儿底蕴还是有的。
“父皇!颜夫子教导孩儿,皇帝狩牧天下靠的就是读书人。当年萧何制律三千条,最后还是得官来执行。所以才有皇帝与士大夫公天下的说法,也就是说皇权想要统治这个国家,绝对离不开的就是读书人。
孩儿本来也这么觉得,皇家与读书人是合作关系。他们是帮着皇家管理天下,就好像忠实守护羊群的牧羊犬一样。
可经过济州府这件事情之后,孩儿不这样看。孩儿认为楚国公说得比较对,对待读书人要用羊肉加大棒子的办法。这些读书人煽动性太强,会愚弄普通百姓为他们所用。国家的基石在于民心,而民心则是随着舆论的变化而变化。舆论,正是这些读书人对抗皇权的武器。
儿臣认为,对待读书人可以分而治之。听话的,给羊肉喂得肥肥的。不听话的,大棒子招呼,就像父皇现在做的一样。以雷霆之势,剿灭天下宵小之辈。所以,儿臣认为父皇做的没错,反而是对我大唐今后的稳定有利。
毕竟朝廷就是朝廷,要有朝廷的威严。这些以舆论控制人心的做法,应当坚决制止。舆论,一定要控制在朝廷手里。他们著书传道,也都得朝廷控制才行。只要对朝廷不利的东西,一律予以弹压。如此,才能保证我大唐的长治久安。
而且儿臣认为,知识都掌握在儒家的手中。长此以往会出现一家独大,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大汉武帝时期,可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父皇也可以重现百家争鸣,不让儒家专宠于前。骊山书院的模式,就是很好的模式。
儒家,道家,墨家共同传播他们的学问。并不形成一个学派的势力,长此以往学派的势力就会大大削弱。朝廷也会有一批,懂得多种学问的可造之材。这是孩儿的一点儿浅见,说得不对还请父皇指正。”说到最后,李治一脸谦虚的对着李二施礼,努力将自己打扮成一个乖宝宝。
李二眼神中充满了诧异,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李家有子初长成,很令李二欣慰。尤其是二儿子李泰除了每日里给皇后请安,剩下的时候全都钻进武德殿下面,火药对大唐实在太重要,如此重要的人物,可不敢让这位老大急冲冲的弄出一具天使过来。
云浩撇了撇嘴,这些话要是李治会说,那才是真正的怪事?
本质上说,这些人也太不小心。李治跟杜如晦,利用飞艇参与运输书信的消息。飞艇的运输能力在这年代,绝对是军用还是民众,长安到济州府的消息,四天就传了过去。。
杜如晦出的主意,那还能差得了?年近八旬的老家伙,早已经在李二的手下,被打磨成了一个琉璃球!敏锐的洞察力,多年的君臣相处。杜如晦已经太过于了结李二,有些时候李二想坐的事情还没做,杜如晦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雉奴不错,句句话都说道了点子上。朕也觉得,话语权都掌握在这群读书人手里。还不知道天下,有几人虎牙几人造反。!”





懒唐 第四百零五章 醍醐灌顶
“老师,济州府传来消息说。这些天雉奴在父皇面前屡屡进言,父皇已经夸赞了他几次。您说……会不会出什么变故?”李泰忧心忡忡的对岑文本说道。
“此事不可不防!殿下的《括地志》第一卷已经编纂完成,不如借着机会出京探望一下陛下。决不能让晋王殿下专美于前!”岑文本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忧心忡忡。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夺嫡之争已经很惨烈,如果这时候晋王李治再加入进来。那楚汉争雄,可真的就变成三国混战。到时候鹿死谁手,变数增加了不止一个级数。
“可太子那边会不会掣肘?现在朝政他管着,估计他不会看着孤王那么容易的去济州府吧!”听到老师也这么说,李泰只是高兴了一瞬间,就开始发愁起来。太子李承乾的主要对手是自己,他能让自己去远在万里之外的济州府讨老子欢心。
岑文本也有些发难,想了一会儿说道:“按礼制,亲王无旨不可出京。此事不可让太子知道,不然他一定会设法阻挠。不过可以请皇后娘娘出面,只要娘娘出面了太子也不好说什么。”
“母后?母后能通融?她可一直是心向太子!”
“既然晋王殿下都可以去,殿下又有何不可。大唐以孝道治天下,一个孝子去看远在万里之外征战的父亲。这正是尽人子之责!殿下想要去济州府,只要死死咬住一个孝字。皇后娘娘也没有理由不支持你!”
“好,孤王这就进宫去求母后。”李泰一下子站起身来就往外走。
**************************************************************************
“太子殿下!这些天晋王殿下天天呆在陛下面前,御前传来的消息说……”
“说什么?”李承乾一边欣赏着称心的舞姿,一边捻了颗葡萄送进嘴里面。
“陛下多次夸赞晋王殿下,还说晋王殿下深识大体。”于志宁有些忐忑的向李承乾禀报,作为东宫洗马他已经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身在东宫,他的一切身家名望前程。一切的一切都系在李承乾的身上,李承乾如果完蛋,他这辈子也就完蛋了。
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本来就不牢靠,魏王李泰深受大唐两代帝王的宠爱。他对太极宫里面的那个位置虎视眈眈不是一天两天,明里暗里使出的手段也不是一次两次。太子东宫跟魏王府的争夺,已经日趋激烈。
现在好了,居然又有人加入了行业竞争。这让想进行垄断经营的于志宁,深感忧虑。
“雉奴?青眉皂眼儿的,父皇不会考虑他的。”李承乾笑着挥了挥手,如果说李泰是他的竞争对手,他还有些忌惮。可李治他绝对不会忌惮,即便他倒了太子也会在年长的皇子中产生。甚至他以为,远在吴地的李恪都比李治要有威胁。
“殿下!大位没有传承之前,殿下且不可大意!”褚遂良大踏步的走了进来,看到称心眼皮跳了一下。
“老师来了!来人,赐坐!”李承乾见到褚遂良连忙站起身来,对这位老师李承乾表示出了十分尊敬。
“谢殿下!”褚遂良嘴上说,脸上却一丝一毫谢的意思都没有。大大方方的坐到了椅子上,看了一眼称心重重嗑了一声。
“退下!”李承乾挥了挥手,称心施了一礼退了下去。褚遂良这样方正的夫子,绝对看不惯称心。现在能忍着不发作,已经是最大克制的结果。
于志宁看着退下的称心,扭过了头心底泛起了一阵恶心。这样一个千娇百媚的女人,居然是个兔爷。看了这位美人称心,于志宁甚至回家连女人都不愿意碰。总是觉得,家里的姬妾和这位兔爷一样。
看到称心退了出去,褚遂良的脸色好了一些。
“殿下!如今大事未成,需得防患于未然。晋王虽然年纪还小,但却是皇后娘娘所出。不可不防啊!”
“老师的意思,孤如今应该如何做?”听了褚遂良的话,李承乾的脸色也郑重起来。以前光想着李治年纪小,却忽略了李治也是长孙所生的事实。
按照传统,皇帝只能在皇后生的孩子里面产生。如今皇后所出的只有三个人,也就是说皇位的继承将会在三个人之间选一个。这样说来,李治还真是一个对手。
“如今晋王在御前,不能让晋王专美于前。”
“老师的意思是……!孤也去御前?”李承乾狐疑的道。现在太子监国,朝政都掌控在他的手里。如果可能,他巴不得老爹永远不回来。
“太子监国,怎么可以轻动。”褚遂良苦笑着说道。
“那……!”李承乾有些不解的道。
“殿下不去,魏王殿下可以去啊!”褚遂良神秘的一笑。
“青雀!他……!”李承乾觉得自己听错了,现在李泰对他来说是比李治更加可怕的敌人。李泰受宠的程度,可是十倍于李治。要是让李泰在老爹面前待时间长了,那对李承乾的威胁不言而喻。出这种主意,李承乾感觉自己的老师已经老糊涂了。
“晋王是狼,魏王是虎。此计乃是驱虎吞狼,看着吧魏王不会看着晋王专美于前。殿下只是不要阻挠就是了,另外殿下要给陛下上一封奏疏。就说社稷之担沉重,殿下没有陛下的教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企盼着陛下早日回京,还有殿下思念父亲的话,不用老夫教吧!”
“殿下!若是济州府虽然远,但如果乘坐火车的话,算起来也用不了几天。如果乘坐飞艇那更快,魏王即便在御前,也待不了几天。这是釜底抽薪啊殿下!只要陛下回了京,无论是魏王还是晋王都不可能整天围着陛下转。反而是太子殿下您,可以经常向陛下请教朝政。”于志宁听到褚遂良的话,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
“对对对!此计可行!此计可行!”李承乾也是眼前一亮,乘坐火车最多也不过是十几天时间。他李泰就算是想专美于前,也么几天工夫。自己太子地位,可不是区区几天就能撬得动的。
“属下这就去帮太子拟定奏章!”于志宁好像屁股中箭一样的往殿门口窜。
“老夫告退!”褚遂良对着李承乾拱了拱手,算是施礼!
“老师再留一会儿!”李承乾连忙挽留。这种主意,当年的孔颖达也未必想得出来。李承乾很庆幸,自己有了这么一个好老师。
“不必了,于志宁扶老夫出去。”褚遂良一声吼,于志宁立刻像是哈巴狗一样的窜了回来。由严肃的东宫洗马,变身大号哈士奇。
“于志宁,将老师妥善送回府里面去。哦!陛下赐孤的玉如意,给老师带回去。”李承乾恭敬的说道。
“诺!”于志宁赶忙点头儿,这位太傅可比孔颖达靠谱多了。
搀扶着褚遂良走出大殿,褚遂良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对着于志宁小声说道:“于志宁,陛下让你任东宫洗马是为了什么?”
于志宁脸色一僵,不明白褚遂良这么问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回答。
“呃……!还请太傅指点!”于志宁也是多年宦海混过来的,反应不是一般的快。知道这时候,说得多错得多,干脆虚心向老先生请教。
“东宫洗马其他的责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匡扶太子殿下的得失。如今太子殿下德行有损,这是你东宫洗马的失职。陛下要怪罪下来,你……!”褚遂良轻轻的点了点于志宁的脑袋。
于志宁的后背一瞬间就湿了,秽乱宫闱这种事情可大可小。万一被皇帝知道了,一怒之下会怎么做很难说。山东一下子砍了好几千颗脑袋,皇帝的杀心已经飞起。自己这颗脑袋,还能不能长在脖子上很难说。
“还请夫子救我!”于志宁差一点儿就要屈膝跪下去。却被褚遂良一把拉住!
“这里是东宫,你不要这样。现在能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唯一的机会就是现在上书,将那个兔爷的事情说给陛下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你的性命。”褚遂良继续低声说道。
路上走过的内侍和宫人,远远的看着这两位位高权重的大人走来,离得很远就站定身形躬身施礼。
看着褚遂良上了马车,于志宁心里发苦。称心在太子殿下心中的地位,他太清楚了。皇帝如果知道这件事情,称心是铁定活不了。如果太子李承乾知道这事儿是自己干的,那后果……!
日后李承乾真要是成了皇帝,难保不会惦记着这件事情报复。
向前一步是死,向后一步也是死。告密是死,不告密也是死。于志宁恨不得现在死了算了,太他娘的折磨人了。
垂头丧气的回了家,于志宁待在书房里面好久好久。研好了墨,案头的笔提起来放下,放下又提起来。下定了决心鼓足勇气笔落到了纸上,变成好大一个墨点。饱读诗书的于志宁,也算是博学多才。可今天,他似乎觉得自己不会写字了。
实在是写不下去也憋闷的要紧,于志宁推开书房的们。这才发现时间已经到了深夜,院子里满是蛐蛐的叫声。池塘里面的蛤蟆也附和着在叫,弄得于志宁一阵的心烦。说了好多次,把池塘里面的蛤蟆都弄死。这帮下人也不知道都在干些什么!
常随靠着柱子在打盹儿,狠狠踹了这混蛋一脚。背着手就往月亮门走!
于志宁信步游荡在自己的家里,脑子里混乱的像是一团浆糊。两个声音不断在脑子里面吵架,一个代表现在的皇帝,一个代表未来的皇帝。伴君如伴虎,说得真他娘的对。
浑浑噩噩的走着,不知不觉居然来到了马棚。两个马夫正在马棚里面喝酒,男人特有的邪笑引起了于志宁的注意。
“大哥!你说得是真的,绣春楼那小娘们儿……!”
“那是,你大哥是什么人。兄弟,告诉你个乖。就那小娘们儿,干一次这辈子都值了!”
“大哥!要是让老鸨子知道她家姑娘被你开了包,还不让人打断了你的腿?”
“我说兄弟,这人呐!活一天就算一天,今天还管明天事?先快活了再说!死,谁他娘的不会死。皇帝老子就算到了日子,也不是一样会死?你哥哥我活了三十多年,看着死了两任皇帝了。咱们这些蚂蚁一样的人,有今天没明天。活着干死了算,就你想的多!来喝酒!干!”
常随刚要冲进去呵斥,被于志宁一把拉住。
今天不管明天事!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于志宁明白了一个道理。得罪未来的皇帝,自己不会立即就死。可得罪了现在的皇帝,立刻马上就会被送上断头台,还是全家都被送上去那种。
只是一瞬间,于志宁就下定了决心。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利用价值。李承乾一定会忘记这段不愉快的事情,毕竟帝王都是利益动物。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利用价值。
回到书房里面,于志宁奋笔疾书两封奏章飞快写好。一封是以李承乾的语气,阿谀奉承自己的老爹。充分赞扬了老爹万里征战,赢得胜利的伟大功绩。然后述说了一位儿子,如何的惦念自己的老爹。长安的事情很多,没您的英明指导儿子我应付不来。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肉麻的呼唤,老爹你快回来吧,我想死你了。
第二封奏章自然是以他自己的名义写给皇帝……!
第二天,第一封奏章被李承乾誊抄了一份驿递给远在济州府的李二。而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同一天有同样一份奏章也被驿递给了济南府。
李承乾认为今天是个好日子,因为一大清早他向长孙请安的时候。长孙和他提起,李泰想要到济州府军中!!




懒唐 第四百零六章 意外
两封奏章几乎同时摆上了李二的案头,许敬宗腰弓得像是只煮熟的虾。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地面,耳朵竖得老高。
李二先看到哪封无从知晓,但许敬宗猜想应该是于志宁的。因为摆放奏章的时候,许敬宗将于志宁的奏章放到了李承乾的上面。虽然这不符合规矩,但许敬宗相信李二这时候应该不会在意这种细节。因为他特地挑选了一个李二心情不是很美丽的时段,将奏章呈递上去。
果然,传来茶杯落地粉身碎骨的声音。任谁知道,自己的儿子成为兔爷,都不会很高兴。尤其是李二现在心情非常不好!
杀了太多的书生,所有人都以为五姓七家被杀怕了。却没人考虑道,老百姓信谣传谣的热情不可阻挡。而读书人的话,老百姓一般都是相信的。因为,他们代表了知识。
明面里面的谣言没有了,可私底下茶余饭后被窝床榻上的谣言就更加不堪入耳。
说什么李二的内府有多少多少美女,每天要淫死多少多少个。说什么孙思邈发明了一种奇术可以换腰子,一安就给李二安好多个,腰子的来源都是那些忠贞爱国的读书人。不然,李二绝无能力完成第一条谣言之壮举。
还说朝廷某大佬,在某某某大国有多少多少房产,在某某某抢过开的钱庄里面有多少多少存款。某位搞马车的大财主,原来是李二的连襟。炼火油的生意,被某某某大佬承包。赚的钱不入国库,全都进了私人腰包。某某某在修建某大桥的时候,贪污了多少多少钱。直接导致了豆腐渣工程,不信你看看桥才修好十年就要封闭检修。
云浩看到李二转过来的百骑司奏报之后,不禁感叹大唐自媒体想象力之丰富。
换腰子?自己跟老孙算是熟人,怎么没听说过他还能搞换肾手术?还给李二一换就是七八个,看了八遍才算确定,人家说的是腰子不是葡萄。对于能有七八个腰子,别说现在就算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云浩也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说房玄龄在某某某大国有一条街的房产,还在某某某大国的钱庄里面有多少多少存款。存款的数目,很接近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我的个老天,大唐钱庄掏空了也没这么多钱。难道说房玄龄有乾坤大挪移的本事,将大唐钱庄掏空了去某大国?
胡说八道也有个限度,大唐周边有这样的大国么?这年月,放眼地球也没这样的大国。大唐周边的国家,无不在看李二的眼色。李二打个喷嚏,那些国家的国王皇帝就会瑟瑟发抖。
搞马车生意的富商会是李二的连襟?长孙他爹死的早,只留下了长孙无忌和长孙俩孩子,怎么就出来个能嫁给富商的连襟?再说人家长孙家好歹也是贵族,即便是庶出的闺女也没有嫁给富商的道理。在权利面前,富商就是个屁。
炼火油的生意,估计是在说自己。天地良心,掌管火油生意的是兵部。这种东西,即便是云浩这样的权贵把持在手里,李二也不会放心。不让李二放心的人,脑袋还会安稳?
最可笑的就是大桥检修,你家大桥建成之后使用了十年,还不得检修一下?
多么愚蠢的谣言,可老百姓就是信这个。越是传得邪乎,就越是相信。中国人几千来,喜欢嚼舌头的毛病从来就没有改过。如果说这个国家谁最爱国,必然是那些勋贵们。因为国家就是他们的,祸害这个国家就等于是祸害他们自己。或许他们有仗势欺人,或许他们也会腐败堕落。可有一点他们是不变的,那就是维护大唐的利益。没了大唐这口锅,大家都吃不上饭。只有这口锅里面的饭足够多,才能让更多的人吃饱。
不得不说,读书人这招儿很损。信谣的人多,传谣的人更多。反正大家都是痛快痛快嘴,今天马车超载被衙门的差役拦住罚了款。这需要骂,大骂特骂。至于路被压得泥浆泛起,这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还说什么货拉少了不挣钱,一趟货拉下来还不够马的饲料钱。
昨天在大街中间摆摊,被衙门里面的差役掀了摊子。这需要骂,大骂特骂。反正修好的大路光走人有些浪费,自己在那里摆个摊子,算是废物利用。至于晚上留下的一地狼藉臭气熏天,以及马车通过时的艰难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反正只要是朝廷的事情,不管对错都要骂。为骂而骂,那些读书人说的话,正好成为最为有力的武器。痛快了嘴,有了好心情。明天选一个差役吃饭的时候驾驶超载马车,选一个差役不常来的地方沿街摆摊。朝廷官办的市场谁去,不但要缴纳管理费,还需要缴纳税款。朝廷有的是钱,为啥还要向咱老百姓收钱。卖地皮不就够花了?
云浩的意见是抓那些谣言的源头,反正这年代也没有微信一类的东西。即便是后世的微信,你还不是得有选择的信?微信微信,稍微信一点儿就成了,真要是全信了,年都能过错。至于老百姓,给他们吃饱穿暖还有安定的生活环境。官老爷不去抢人家的粮食存款,不去祸害人家的老婆闺女。糊涂蛋才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去追随求那些什么人权之类的口号性的东西。
被云浩劝导了一下,李二的心情好了很多。谁料想,又来了这么一出。这要是传扬出去,那想而知会传成什么德行。或许连李二都得被捎上!
“回复青雀,让他不要来了。朕三日之后启程回京,无忌!你看看,这是家事,你这个娘舅倒是可以操操心。明天你就乘飞艇回去吧!”李二铁青着脸,将奏章递给了长孙无忌。处理这样的事情,长孙无忌再合适不过。相信回到长安的时候,那个叫什么称心的,一定连渣都剩不下。
1...295296297298299...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