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明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宵壬午
“喝~”
可就在这时,身旁又一把斩马刀朝自己刺了过来,戚继光不敢再多停留,腰眼用力一扭,整个身子从马背上掉了下去,等那斩马刀从马背上空飞过后,戚继光用铁枪一点地面再次坐了回来,然后双手用力那么一轮,只听“啊啊”两声怪叫,那两名猫儿庄骑兵纷纷落马。
“走!”
戚继光头也不回,对身旁将士吩咐一声,打马就要往外冲。
“将军~你看!”
一旁将领叫住戚继光,双眼发光的望着远处层层包围之外。
“那是......”
就见在猫儿庄层层大军之外,西边和南边,两股‘洪流‘正凶猛而来,戚继光能够见到那两杆大旗。
“汤!”
“俞!”
“是汤将军和俞将军!”一旁副将们纷纷大喜,情不自禁的欢呼了起来。
“援军来了!跟本将杀出去!”戚继光心中也是大喜,有了汤克宽和俞大猷,自己不光能够杀出包围圈,甚至可以把这伙叛军尽数剿灭!
“杀~~”
有了援兵的到来,戚家军顿时士气大涨,本来是被叛军压着打,现在反了过来,开始压着叛军打了。
而猫儿庄包围圈的外围,此时已经被汤克宽和俞大猷的部队给反包围住了,一时间猫儿庄的骑兵受到里外攻击,加上人数没有官兵多,溃败之势渐渐浮现。
山顶山,杨休看着情势差不多了,一摆手道:“传令,全军朝京师撤退!”
一时间山上令旗挥舞,猫儿庄将士开始朝着山谷外撤退,当大部队都撤出山谷后,蛙子率领一千骑突然杀出,把官兵全部阻拦住。
杨休这一逃可没有直接逃出关外,而是回到了京师。一路上俞大猷和汤克宽没少趁机袭击杨休,零零散散也损失了几千人,这几千人对官兵来说不算是啥大事,但对杨休来说可是天大的损失。
回到京师后,杨休与宴卿、顾顺、孟元等人商讨了接下来的对策。开始把北直隶附近大大小小各部人马全部召回,大有与官兵在京师决一死战的姿态。
而汤克宽和俞大猷追到京师后并没有发动攻击,京师城墙高大,而且猫儿庄在这里人数众多,不宜攻取,于是两人直到等董震借兵归来,这才开始对猫儿庄发动总攻。
王崇古在山东聚集了二十万大军,加上俞大猷当初来时带的五万大军、汤克宽带来的五万大军。再加上董震从辽东借来的十万大军,共计四十万,浩浩荡荡,把京师团团围住。
而杨休一方,当初的十万铁骑所剩无几,剩下的也就三万左右。而近期从北直隶大量招收的新兵,经过几仗下来也就剩下六万来人,加一块还没到十万。
这种兵力上的差距,再也不是当初与张溶时可以忽略的了,毕竟现在官兵从上到下,董震、王崇古、俞大猷、汤克宽、戚继光,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这一次,估计再也没人会认为杨休能够打胜仗了,不过这样正好,这是杨休希望的。他想要把董震引到关外,就必须要制造出真的败逃的迹象,现在双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自己败逃了,董震也不会怀疑其他。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腊月初一,董震正式对京师发动总攻。
腊月初三,杨休弃城一路北逃。
腊月初十,杨休在宣府外平原伏击董震。杨休一众藏于地下,用雪做掩护,董震一行如何都没有料到,因此吃了一个败仗,在宣府外留下一万多具尸体。
腊月十一,董震开始猛攻宣府。两日后、就在宣府即将告破时,叛军突然开始往城上泼水......第二日、水凝成冰,官兵无奈只好暂时放弃攻城。
五日以来,猫儿庄时常有将士在城楼上对城下官兵大骂,气的官兵一个个直咬牙,但是也拿叛军毫无办法。
第七日,宣府上的冰终于开始融化,官兵大喜、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般,根本不用董震如何招呼,不要命的往城上冲。
几日来憋在肚子里气,让他们都杀红了眼,就想着攻下宣府,然后好好教训一下猫儿庄的兔崽子们。
然而......当官兵气势汹汹的冲上宣府城墙后,竟然发现、整个宣府都空了。一个人都没有了,官兵把宣府翻了底朝天,也没发现一个叛军的身影。
董震这才知道,他上了杨休的当,原来杨休早趁着这几天的功夫跑了。叛军们这个气阿,一个个憋的脸红脖子粗,就是没地方杀,成天嚷嚷着追出关外,把杨休大卸八块了。
出关。
这可是个大事,董震虽然是讨逆大将军,但也不能轻易出关,何况现在杨休已经逃了,整个北直隶连带着京师已经攻回来了,再某种意义上来讲,他讨逆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可是、董震不出关,手下的兵不干阿,成天有一些将领来上他这嚷嚷着要出关。董震没办法,只好上奏隆庆帝,把战况汇报了一遍,然后再结尾上请示,是否要出关追击。
董震这下可是给隆庆帝出难题了,现在朝廷没有银子,出关打仗费用太大。如果董震什么也不说,谁也不提这事,隆庆帝也可以不提。可现在......董震已经问了,是否要出关追击,难道隆庆帝会拒绝?那不是说,杨休这造反的罪过就不追究了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贼 第三百七十四章 激战御河口(一)
寒风冷冽、夹着着带着冰丝的雪花,吹打在人脸上仿佛刀子一般生疼。
远处白茫茫的地平线上,渐渐扬起漫天的雪花,旌旗猎猎、铁甲狰狰,挺立如林的红缨长枪几欲刺破长空。
一支阵容庞大的官兵犹如滚滚铁流、汹涌而来。
汹汹而进的官兵阵中,刘汉雄壮的身躯随着战马的步履而起伏不定,精芒闪烁的虎目直直的凝视着前方隐隐的城廓,经过十天的急行军,大军终于进抵虎峪口了。
从虎峪口再往北一百里便是御河,从御河口渡过河水再往东北便进入了猫儿庄地界。
“传令。”刘汉悠然高举右臂,朗声道,“大军停止前进,在虎峪口休整两天再行。进。”
刘汉的军令迅速传达下去,汹汹而进的官兵阵形顷刻间折了个弯、折道东去,向着远处苍茫的地平线上,那隐约可现的虎峪口一侧的城廓开去。然而没过多久,陶敬便拍马匆匆赶来,焦急地向刘汉道:“将军,大军何故折道北去?”
刘汉道:“大军累日疾行,将士多有疲惫,可在虎峪口休整两日,待将士们养足了精神再出关不迟。”
陶敬道:“将军不可,此时正宜挥师疾进、直捣猫儿庄,且不可予敌从容布置之机。”
刘汉虽然心中对陶敬的才能钦佩,却不喜陶敬的处事作风,蹙眉道:“本将军已有计较,陶大人休要多言。”
陶敬急道:“杨休大军刚败,一路出宣府逃回关外,这对猫儿庄留守的将士是极大的打击,此时若我军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猫儿庄,造成大军压境之势,则内忧外患并起,猫儿庄守军势必风声鹤唳、不战而自溃!若我军缓缓进兵,不光猫儿庄的守军会有喘息之机,杨休也可趁着这段时间回援猫儿庄......将军且三思!”
安东中屯卫指挥使薛才上前劝道:“陶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将军且三思。”
身后其他几位将军亦拍马上前,齐声劝道:“请将军三思。”
“罢了。”刘汉眼见诸将皆支持陶敬,只得不悦的喝道。“传令,大军继续前进,直取猫儿庄。”
大军继续出发,不过刘汉的脸色却是异常阴沉,杨休带给他的耻辱他深深刻在心里,时刻期待着报仇的那一天。而这一天,终于要到来了。
关外、拖都西北五十里外。此时白茫茫的雪原上,搭起一片白色的帐篷,其中最大的一顶金顶帐篷前,插着一杆挂着太阳和月亮的大旗。
吉仁太、赤那锵然拜倒,向巴特尔道:“末将等参见大将军。”
巴特尔挥了挥手,说道:“两位将军请起。”
“谢大将军。”
吉仁太、赤那谢过巴特尔,分居左右而座,吉仁太向巴特尔拱了拱手,问道:“大将军急召末将等前来,不知有何急事?”
巴特尔将桌案上的一卷帛书推到吉仁太面前,凝声说道:“这里有大明天子密旨一封,两位将军请过目。”
吉仁太将密旨展开、匆匆阅罢旋即脸色大变,吃声道:“大明天子欲敕封大将军为顺诚王,以上都为治所,世袭罔替,替大明世代镇守北疆?”
“什么?”赤那闻言也吃了一惊,有些不敢相信的接过密旨,匆匆看罢这才转向巴特尔道,“大将军,这......究竟是真是假?”
一直以来,受过汉人封赏的草原民族就只有黄金部落的可汗。而他们这些生活在大草原最西北边的牧民,则被誉为暴民和匪徒,也正是因为如此,巴特尔虽然同意了瓦剌,是瓦剌的王者,但也只能称自己为将军。因为就算是图门和俺答,都不会认同他为一方汗王的。
而现在......大明天子竟然要封他为顺诚王!
巴特尔道:“本大将军也是有些不敢相信哪,所以才连夜将二位将军请来。”
吉仁太道:“大将军成了顺诚王,要说好处那是显而易见的,从此那些黄金部落就不会再看低我们了,而且大明也会因此与我们互通贸易,我们有了粮食、铁器,不光不会怕黄金部落,就算是北面的那些长毛鬼也不用在怕了。可是~~大明皇帝真会这么好心,平白无故封大将军为顺诚王?这其中别是有什么诡计。”
赤那道:“能有什么诡计?”
吉仁太想了想,说道:“会不会跟杨休造反有关?”
“你的意思是说,朝廷敕封本将军为顺诚王,是为了对付杨休?”巴特尔恍然大悟道。“嗯,很有可能,若不是你提醒,本将军竟险些忘了杨休还在造反!”
——————————
猫儿庄、守备将军衙门。
青子正召集黑牛等一众留守猫儿庄的高级将领议事,忽有小校入帐急报:“将军,探马于虎峪口、团山境内同时发现官兵踪迹。”
“官兵竟来得如此之快!”巴图凛然失色,青子在这段期间,从大草原上又收拢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俺答、图门齐齐葬送在北直隶,整个大草原都没了主人,而青子正好抓住这个时机,现在的猫儿庄已经不是往日的大同府关外小城了,俨然成为了整个大草原的中心。而这巴图,正是这些大小部落中的一个头领。
“正是。”
“有多少人马?”
小校道:“进至团山的官兵皆为骑兵,约有三万骑。进至虎峪口的官兵约有骑兵一万,步兵五万。”
黑牛击节道:“糟糕,官兵竟有四万骑兵、五万步兵?”
青子急摊开地图放于案上,从地图上找到团山、虎峪口的位置,向黑牛等人道:“几位将军请看,团山位于猫儿庄之西,相隔约八百里,虎峪口位于猫儿庄以南,中间虽有河水阻隔,可相距不足二百里!”
顾诚以手比了比,霍然道:“也就是说,这两路敌军很可能同时进至猫儿庄!”
这顾诚是顾顺的弟弟,当初顾顺跟随孟元去了北直隶,而顾诚则是留在了猫儿庄。
“不错,如果将军不能及时回师截住其中一路。”青子的神色变得无比凝重,沉声道,“最多再有十日,这两路大军便可会师于猫儿庄城下!到了那时候,局面可就十分被动了!官兵擅长攻坚,兵种之间的搭配不是我军能够比的。”
巴图急道:“可将军自从出了关就失去了消息,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青子沉声道:“眼下也没有别的良策了,猫儿庄城内人手不多,巴图将军、你速回草原,集结大军南下,最好能够赶在官兵到达猫儿庄前赶回来。”
巴图应道:“青将军放心,十日之内,本将一定率五万大军南下回援!”
青子点了点头,又向顾诚道,“顾诚将军,官兵势大、马步军相加不下十万之众,而且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如果将军大军和巴图将军不能及时回援,仅凭城中两万步卒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猫儿庄的,所以请将军立即将城中五万壮丁武装起来。”
顾诚凝声道:“将军是要这五万壮丁协助守城吗?可他们未经训练,未必能帮得上忙。”
青子摇头道:“不是让他们协助守城,而是让他们保护老幼妇孺离开猫儿庄,分散到草原深处去暂避风头!可将五万壮丁分为百队,到时候分头行动,如此一来,就算猫儿庄守不住,也至少可以留下猫儿庄的血脉,把损失降到最低吧。只要人在,就总会有恢复元气的那一天。”
顾诚凝声道:“明白了,末将这便去召集城内壮丁,疏散老幼妇孺。”
巴图、顾诚向青子抱了抱拳,转身扬长而去,目送两人的身影没入沉沉黑暗之中,青子才喟叹一声,眸子里掠过一丝愧疚。其实如果事情放在十天前,青子一定会信誓旦旦的保证会守住猫儿庄的,但现在形式不同了。因为在十天前,杨休还占据这北直隶,因为在十天前,猫儿庄的将士们还坚信着自己战无不胜。
可现在......青子没有把握。
黑牛一直怔怔的坐在那里,等巴图和顾诚都走了后,这才瓮声瓮气的问道:“我们打哪一路。”
黑牛知道,青子留下他就是要去阻击一路官兵,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青子一笑,他忽然觉得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自己身边还有黑牛、顾诚等将在,虽然暂时手下可用之兵没有官兵的多,但也不至于束手就擒。官兵想要攻下猫儿庄,那也会付出血的代价!
青子伸手一指南方,毫不犹豫地说道:“往南!去御河口,虎峪口的官兵必在此渡河!”
“御河口?”黑牛目光一凝,沉声道,“你想打虎峪口这路?那团山那边怎么办?”
青子微眯着眼睛,说道:“这路官兵多是步兵,官兵的步兵善攻坚,不善遭遇战。我们只要重创了这支官兵,那猫儿庄就可以挺到将军或是巴图任一一人归来,到时候团山那路骑兵,对我军构不成丝毫威胁。”
黑牛虽然比较憨厚、反应也总是慢半拍,但这并不说明他傻。此时裂开大嘴,用他那粗大的手指点在地图御河口的位置,憨笑道:“我不会让官兵渡河,你就能守住猫儿庄,是不是?”
青子郑重的点点头,重复道:“你不让他们过河,我就能守住猫儿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贼 第三百七十五章 激战御河口(二)
虎峪口往东北一百里便是御河口,刘汉的大军正在连夜渡河。
五艘渡船每次来回只能运送两百名士兵渡河,照这样的速度计算,要将六万大军以及一万匹战马还有粮草辎重全部渡过河水,至少需要十多天时间!
“不行,太慢了!”陶敬霍然转身,向身后的刘汉道,“将军,这速度实在是太慢了,照着速度什么时候能过河?还得多找些渡船来。”
刘汉满脸苦涩道:“这渡口沿河上下数十里已经找遍了,只有这五艘渡船。今年这该死的天气不知为何,水流如此的湍急,根本冻不上,而且河面上的桥梁也都被猫儿庄拆卸掉了。”
“没有渡船就伐木造筏,或者干脆架俘桥!”陶敬焦急的在地上直打转,他可不想错过大好的战机。
而刘汉呢,他心里也着急想要攻下猫儿庄,可现在过不了河,陶敬还一个劲儿的在这里催促自己,心里的火气顿时就上来了,对着陶敬大吼道:“伐木造筏、架俘桥,你说的清楚,你去看看、这该死的鬼天气冻不上河,到是把木头冻的梆梆硬,你难道让士兵用牙去咬不成?”
陶敬身子一激灵,被愤怒的刘汉给吓住了,他没想到......刘汉会发这么大的脾气。
“哼!”见陶敬终于是安静了下来,刘汉喊道:“薛才!”
薛才急上前,他可不想步某人的后尘:“末将在!”
“从现在起,你负责斥候!大军过了河水便是猫儿庄,这可是杨休的地盘了,记得多派游骑斥侯,严密注意周边的动静,但有风吹草动、即刻报与本将军知晓。”刘汉说罢,又伸手拍了拍薛才的肩膀,缓声说道,“薛将军行军多年,经验丰富,今后前途不可限量。”
薛才目露激动之色,他辛辛苦苦当个卫所指挥使不容易,何况是个下等卫,如果刘汉愿意提拔他,他至少可以当个参将,猛的挺起胸膛大声道:“多谢将军赞赏。”
“好,去吧。”
“末将遵命。”
薛才向刘汉锵然抱拳一礼,随后转身带人渡过河水,去侦查河对岸的地形去了。
看着这一幕,一旁的陶敬心中暗惊。他没想到刘汉的心机也是如此之深,先是与自己大发雷霆,随后在自己面前去嘉奖手下将领,这是摆明了告诉自己,整个军营他说了算,警告自己不要耍什么把戏阿。
御河口、刘汉军大营。
由于渡河缓慢,五千骑兵已经先行渡过了河水,而剩下五万步兵以及粮草辎重却仍旧滞留在河水南岸,刘汉不得不下令分兵扎营,一边多派游骑斥侯监视河水北岸的动静,一边静心等待大军渡河。
肆虐了整整一天狂风暴雪终于渐渐平息,杨休从雪地中站起身自,将自己背上那已经高过马腿的积雪掀起。
第几天了......杨休自己也不记得,因为有几天暴雪太猛烈,就连白天都仿佛跟黑夜一样,让人无法分辨时间。回过头朝着身后望望,除了白之外他看不到任何东西,也不知道董震的大军到哪了,那帮家伙都是一群南方卫所兵,对关外天气、地形都不熟悉,这一场暴雪过后,估计被活埋的人就得不少。
宴卿的身影出现在杨休身后,低声道:“将军,我军战败的消息恐怕已经被朝廷宣扬的沸沸扬扬了,代王绝对不会在继续看戏,猫儿庄恐怕有难。”
杨休明白这些,不过他们现在的第一任务不是歼灭官兵、甩开官兵,而是先摆脱掉该死的暴雪,离开这个......下一脚或许就会让自己陷入两仗多高雪坑中的鬼地方。
“当初想要出了关,借由关外地形伏击官兵,呵呵、没想到阿,竟然把自己都给搭里了。”杨休苦笑着摇摇头。
宴卿同样很郁闷,人在厉害也算不过老天阿,谁知道会突然下起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暴雪。
“传令前队,十人一组手拉手前进,在前面探路,后续部队离前队五丈远距离。”杨休下令道。
————————————————
御河口、次日黎明时分。
十天过去了,大队人马依然没有全部过河,而有了薛才的巡逻,也让得两岸的官兵难得清闲、放松了几日。
整个军营中的那种轻松氛围渐渐的也让刘汉松了口气,人老了、精气神大不如前,虽然心中一直告诫自己要时刻警惕,但不知不觉间还是会出现分神。
而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有一个人在身边无时无刻的提醒着他。本来......他有一个这样的人,那就是代王派给他的陶敬,但自从那天刘汉把他吼了一顿后,刘汉就到了河北岸,而陶敬留在了南岸。
“报~~”
一声长啸,将寂静的黎明打破。
从睡梦中惊醒,刘汉匆匆披上一袭轻袍,掀帘而出,疾声问道:“何事?”
急促的脚步声中,身披重甲的亲兵已经冲到了帐前,厉声道:“将军大事不好,叛军率一万铁骑突然出现在前方十里外。”
“十里?再有一刻钟就能杀到御河口了。”
“是吗?”刘汉鹰目里悠然掠过一丝寒芒,冷然道,“叛军不守着那猫儿庄,借着猫儿庄城坚而守,竟然还敢出城受死。哼、一万骑,就想来攻打本将。”
“速速点齐过河的五千骑兵,随本将迎击叛军!”
亲兵昂然道:“遵命。”
“来人。”刘汉闷哼一声,疾声道,“替本将军更衣披甲!”
“咚咚咚~~”
“呜呜呜~~”
官兵大营内顷刻间响起绵绵不息的号角声以及战鼓声,一队队全装惯带的骑兵从辕门里汹涌而出,在大营前的空地上开始结阵。
官兵堪堪结好阵形,北边地平线上便出现了黑压压的骑兵群。大地开始颤抖、树梢上的浮雪莎莎直响。
“轰隆隆~~”
千军争先、万马奔腾,上万只铁蹄狂乱地叩击在白茫茫的大地上,卷起漫天雪花,惊雷般的蹄声从远处滚滚涌来,充塞着整个御河口,天地间再听不到任何别的声响,只有那雄浑至令人窒息的隆隆声,回荡在原本即将的黎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贼 第三百七十六章 激战御河口(三)
“昂昂昂~~”
官兵大营内,低沉绵远的号角声一转,陡然变得激昂起来,马蹄声疾,安东中屯卫指挥使薛才、大同府新任参将魏青,并骑而出,两将身后。数百精兵手持大旗,汇聚成一片遮天蔽日的旌旗之林,从辕门里汹涌而出。
“唏律律~~”
亮至令人窒息的马嘶声中,一匹雄健地骏马从辕门里冲出,奔至辕门前猛地人立而起,前蹄腾空、傲啸长空~~刘汉傲然跨骑在马背上,眸子里充满阴冷的杀机。
1...125126127128129...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