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明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宵壬午
“......&%......&。”不多时,倭寇也发现了这支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官兵,不过他们并没有害怕。他们与明军太了解了,知道明军的战斗力非常弱,就算对方人多,自己等人也一定会胜。
然而让这些倭寇感到奇怪的是,这群士兵见到他们以后并不急着挥刀直上,而是以五人为一组,站列开来。一名手执狼筅的士站在最前面,后面跟着的是长矛手,长矛手身边又护着短刀手,左右两边又各有一名士兵手执大盾护卫侧翼。
这伙倭寇没见过这个阵势,不过这个阵势在后世可是大大的有名,这个阵势叫做三才阵,是戚大将军研发出来专门对付倭寇的几个阵法之一,最适合在狭窄的地方和追击敌人的时候用。
这伙倭寇没见过三才阵的厉害,见到明军后一个个嚎叫着抡起刀迎了上去。
这群倭寇并不是新倭,也不是没有遇见过明军。所以虽然看到眼前的明军人多势众,却还想着能和以前一样冲砍一阵,杀出条路来。
明朝中后期的倭寇之所以能够横行东南,明军军治松懈自然是一个原因,还一个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倭寇手中的刀。
倭刀,是以唐刀为原型发展起来的一种砍刀,长短并不局限,一般的倭寇身上一般也都佩上长短各一把,长刀用来砍削,短刀用来刺劈。倭刀的最厉害之处在于采用了从中国唐代流传下来的包钢技术,用这种技术打造出来的刀具锋利无比,唯一的缺点是成本太高,当年差点没把大唐朝也弄的破产。所以到了明朝,军备上很少用到包钢的武器。
明军常备的武器是木柄的矛,长矛适合大规模野战,但是小规模的混战中,长矛的木柄往往被倭寇手中的砍刀削断,从而落了下风,死伤极重。不过,今天这帮倭寇遇见的明军,并不是往日那种清一色的长矛队。
当先一把狼筅,伸出五米开外,械首尖锐如枪头,械端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附枝最短的也有好几寸。杆身用沸油浸泡过的竹竿所制,即使是倭刀,也难以砍断。阵中的短刀手,执的是厚背大刀,倭寇手里的倭刀和这种厚背大刀相磕,一碰即断。
当先冲过去的一批倭寇,还没冲到明军身边就被狼筅绊倒,一边的长矛手毫不留情的狠狠刺下。有几个比较灵活的倭寇好不容易躲过了狼筅,贴了上去,却被盾牌死死抵住,盾牌手身后的短刀手闪出身来就是一刀。
几乎就在瞬间,已经有上十名倭寇倒在了血泊当中,而对面的明军却是,毫发未伤。
这一下可把这伙倭寇给打蒙了,他们与明军交手无数次,每次都是明军被他们打的落花流水,哪被明军打的如此狼狈过?
领头的倭寇见情景不妙,这些明朝官兵一个个不慌不忙配合的非常默契,知道自己等人不是他们的敌手,立刻下了撤退的命令。
“......%¥¥&%¥&*&。”
在倭寇头领的指挥下,还剩下的三百多名倭寇调转方向,朝着杭州的方向一路逃窜而去。
看着倭寇竟然逃走,罗曼城暗暗松了口气,他也和倭寇打过不少次交道,不过......赢的那几次都是跟着胡宗宪的大部队,靠着人多才赢的。他自己遇到过几次倭寇,都是没打几下就逃跑了。
没想到,这次逃跑的竟然不是自己,而是倭寇?
“娘的,没想到这帮倭寇逃起命来速度也是不慢阿!”
戚继光被罗曼城说笑了起来,道:“其实倭寇没那么可怕,只是我们的卫所官兵武器简陋,平时疏于抄练而已,要不然的话倭寇岂能如此猖狂?”
“戚将军,倭寇可朝着杭州的方向去了,我们是不是得快些追上?”见到倭寇的逃逸方向,罗曼城担忧着问道。
“恩,这样、本将与罗将军分为两路兵马,一同追击倭寇,别让他们又跑了!等追上后用信号弹相互联络。”戚继光道。
“恩,这样甚好。”罗曼城点点头,于是带着自己那乔装成商人马夫的部下从西侧迂回朝着倭寇追剿而去,戚继光则是带着不下紧跟在倭寇身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贼 第二百八十八章 报捷报灾(上)
大同府、鞑子一年一度的秋季大扫荡又开始了,休息了一个夏天的大同官兵即将迎接新的挑战。
虎峪口。
大同总兵刘汉前几天就接到了猫儿庄的信,说鞑子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了,还攻击了猫儿庄,失败后一路南下正朝着虎峪口而来。当初刘汉被杨休所擒,不过杨休离开猫儿庄时并没有带他和柴方。
眼下,数千明军,数十门红夷大炮,正聚集在虎峪口一带,悄悄的等待着。
距离虎峪口十里处,数万鞑靼骑兵扬起马蹄,向着虎峪口奔去,准备入关,却不知道虎峪口边,一张大网已经张了开来。
“刘将军,有响动。”一名士兵从竹筒上抬起头来,对着城楼上的刘汉喊道。
取较粗的竹筒,把半截埋到地下,把耳朵贴在上面,可以听见十数里外的大批马队奔跑的声音。
真来了?城楼上一阵旗帜变幻,城楼和山坡上的数十门大炮立刻全部装上了火药,炮口直对着虎峪口。埋伏在城楼和树林里的明军,也纷纷装上了弹药,握紧了长矛,静静的等待着最后的命令。四面城墙上的旌旗,则纷纷放下。
渐渐的,马蹄声越来越近,用耳朵也已经可以听见。
“父汗,长城上的守军似乎并不多。”黄台吉在马背上扬起身来,望了望远处的城楼,“我们也不必和他们纠缠,直冲进去就是。”
“等等。”老奸巨滑的俺答,皱了下眉头,他已经在猫儿庄吃了一次亏,所以他绝不允许自己再败一次。手掌微微抬起指着前方道:“我们从这里进关,明军应该不会不知道,怎生到了眼下,却是丝毫防备也没?”
“大汗,兴许是明军没想到我们会这么快进关,主力还都在大同。”黄台吉把手放在额头上,搭了个凉棚,向前方张望着。
“不对。”俺答微微摇了摇头,不置可否。“我们攻了猫儿庄,而且还大败,按照明军将领来说,他们应该第一时间邀功,然后同知长城各隘口的。”
“管他有没有兵,我们一鼓作气冲出去便是。”老把都满不在乎似的扬了扬马鞭,“若是再从其他地方绕行,不但耽误时候,也未必没有明军阻击。”
“传令。”俺答又沉思半晌,“前锋马队以三骑为一排,拉长队形通过碍口。若明军势大便立刻转向东南面的白羊口隘口,从那里出关”
城楼上,刘汉伏在跺口边,远远的望着拉的老长的骑兵队伍,眉头锁得紧紧。
“刘将军,鞑子似乎起了疑心。”张衡抬头瞧了瞧,在刘汉身边说道。
“俺答果然是只老狐狸。”刘汉心里一阵懊恼,一只右拳,重重的砸在城墙上,“恐怕是我军将士埋伏的太深,反而引起了他的疑心。”
“眼下却是该如何做?等俺答进入山谷以后便令城楼上开炮,打死几个是几个。”
刘汉并不急着回答,两只虎眼直直的盯着远处。
“将军。”望着越来越近的鞑靼骑兵,张衡渐渐有些焦虑。
“开炮。”刘汉闷闷的说了一声。
“什么?”
“我让你传令开炮。”刘汉又重重的丢下一句话。
“轰......”城楼上,数十门红夷大炮同时发出了怒吼。数千正在奔驰着的鞑靼前锋队,顿时为之一缓。
“张衡、传令长枪兵出击,等第一轮攻势结束,再率你部骑兵冲锋!”又一条命令,从刘汉的嘴里蹦了出来。
张衡这一回没有丝毫迟疑,传令后自己上得战马,率领游击将军部三千骑,随时准备朝着俺答大军猛冲而去。
“大汗,明军出来了。”老都把抖动缰绳,奔到了俺答身边。
俺答勒住马蹄,也是一言不发,只直直盯着前方。
两边人马越靠越近,相距已经不到一百丈。
“飞。”明军阵中,一片密集的铁弹飞出,铺天盖地的压了过去。
蒙古骑兵们也纷纷俯下身来,把身体贴在马上。
但即便是这样,也有上百匹马匹和骑兵中弹,摔倒的人马又绊倒了一片人马,顿时四下一片人吼马嘶。
“撑。”明军阵中又是一片齐吼,一支支油浸过的长矛,呈四十五度角撑起,地面上顿时现出一片密林。只不过,这一片密林却是一片枪林,一片死亡之林。
马匹奔跑时的冲击力,可以使马背上的骑士轻易削掉一个人的脑袋,但是遇见了撑在地上的长矛,却也同样会让撑在地上的长矛刺穿自己的身体。
转眼之间,虎峪口边,长矛刺穿马匹的声音,骑士从马背上摔落的声音,以及马蹄踩到人身上时发出的骨折的声音,和着一阵阵惨叫,响成了一片。有的长矛,甚至穿透了整个马的身体,又从马背上的骑士身体里穿过,连人带马,钉在了一起。
城楼上,又是一阵令旗变幻。
“杀......”埋伏在关外山下的两千伏兵突阵而出。
俺答看着一路逼近的明军,嘴角却不禁露出一丝笑来,两手伸到腰间,束紧了腰带。
“全军突击。”俺答的手,又一次扬上了半空,“冲过隘口。”
远处的草原上,一只雄鹰看见了地面上的猎物,震翅疾飞而下。
“嗷......嗷......”大批的鞑靼骑兵,催动了马蹄,雷鸣般的马蹄声,又一次在虎峪口附近响起。
鞑子的铁骑几乎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在冲锋,明军的阵脚已经开始松动,纷纷向两边溃散而去。
“快,快,冲过去。”老把都和辛爱,黄台吉,一起催促着各自所属的队伍。眼下不是厮杀的时候,冲过隘口才是关键,到那时可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
浙江、杭州府境内。
戚继光与罗曼城两人一路追着倭寇跑回了浙江境内,一路上倭寇左冲右撞想要甩掉身后的戚继光,可每当他刚甩掉戚继光罗曼城的人就从旁边跟了上来。这罗曼城的兵虽然不精,但却可以阻挠倭寇的速度。
当倭寇想要把罗曼城吃掉的功夫,身后的戚继光已经赶了过来,这让倭寇大为恼火。于是三股人马形成了一个奇妙的阵势。倭寇想跑、但跑不掉,戚继光剿灭倭寇,却有追不上。
冬日的第一缕阳光终于从天空的射出,照亮了微微有些寒冷的大地。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在海盗上,还有这自己的家人,等着自己抢完年货回去过年呢。
倭寇的头领名叫郭兴,并不是真正的倭寇,之前是浙江沿海的一个商人,是走投无路才投靠了倭寇,经过几年的打拼当上了头领。
眼看着自己一路上越逃离海越远,郭兴心中也是焦急,可怎么办呢?身后的明军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根本毫无胜算。
“头领~前面~前面......”
正在这时,身旁一名手下突然惊呼了起来,郭兴抬起头往前面一瞧,就见眼前的山上有着大批的火光。
“明军在这里有埋伏?”郭兴顿时大惊失色,不敢耽搁,招呼着队伍朝另外一方逃窜。
“......%¥¥#......&¥¥”
山上,杨休手掌拿着账册走出山庄,这一次真叫人赃并获,认他们再如何狡辩也难逃一丝了。勾结倭寇,哼、不知道嘉靖帝最恨的就是倭寇吗!
“将军,山下好像有人。”一名亲兵在杨休耳边道。
“有人?”
这山并不高,杨休领着几人找了出视野开阔的地方,借着月光正瞧见一伙倭寇正狼狈地逃窜着。
“倭寇!”杨休大惊,当机立断组织人手朝山下拦截而去。
其实郭兴也是倒霉,如果他没有改变逃跑的方向,或许杨休等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他们,毕竟山上离着山下还有一段距离呢。可他们这一跑,乱哄哄、顿时就让山上的杨休等人察觉了出来。
“头领~山上的官兵杀过来了!”
郭兴见到对面大约二百名官兵朝自己杀了过来,起初有些惊慌,不过片刻后就释然了。这伙官兵就二百人左右,而且他们手中拿的是清一色的钢刀,并没有之前那些官兵手中乱七八糟的武器,应该和以前那些大明官兵一样不堪一击。
于是,郭兴打起精神,一马当先带着倭寇冲了上去。
可是......杨休这二百官兵,可不是浙江卫所的兵,而是猫儿庄的精锐官兵。他们手中的刀,也不那一碰就断的残次拼,而是猫儿庄工匠锻造的精品!
“杀啊!”
猫儿庄的将士高举手中的钢刀,凶猛的冲进倭寇的队伍中。他们也时常听说,海上的倭寇有多凶残,有多厉害,今日他们到是想见识一下,这些倭寇是否有边关的鞑子还厉害?
“&¥*#%%¥”
仅仅是一个汇合的交锋,倭寇的队伍瞬间被猫儿庄的将士撕裂,随着一个倭寇的大叫声,开始有倭寇不断的向后逃跑。
“弟兄们冲阿!都说倭寇凶残,不过如此吗!”猫儿庄的将士气势如虹,冲杀的尽头更猛烈了!
这边杨休杀的尽兴,远处戚继光也追与追了上来,于是两人上演了一处前后夹击,这群倭寇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没用上一会就被杨休和戚继光全歼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贼 第二百八十九章 报捷报灾(中)
“戚家军果然厉害!”战后杨休见到戚继光,不住的赞叹着,刚才打仗时他特别留意了下,戚继光的兵几人一组,进退有序毫不慌乱,真是训练有素。
“大人过奖了,大人的兵才真是厉害,把倭寇打的抱头鼠窜。”戚继光同样很钦佩杨休,原本他只以为杨休只是靠着朝廷有人,才来江南作威作福的公子哥。不过经过刚才那一战他才知道,原来杨休手下的兵各个都是精锐,他敢打保票,整个江南的卫所中,找不出一支这样的队伍。
“哈哈,戚将军,你我二人也就不要在这里谦虚了,走、回杭州!今儿个这年,想必过的会更加热闹!”
————————————
严府。
“下官陆基给阁老请安。”通政司右通政路基小心翼翼的在严嵩身前跪下,磕头道。
“恩?”严嵩正在小睡,听到声音呻吟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等看清来人后这才道:“子业(陆基表字)阿,你怎么来了。”
陆基从袖子中拿出一本奏折,双手捧起道:“阁老,浙江送来的折子。
通政使司的职责就是接收各省官员送进京的奏折,以及发放皇上、内阁的指令。所以外地送来的奏折,一般情况下都会最先到通政使司。
“奏折?送去内阁就好了,拿我这来做什么?”严嵩并没有去接奏折,一般送进京的奏折程序是这样的。奏折会先到通政司,由通政司整理,然后送到内阁,如果只是一般的折子,汇报地方政绩之类的事物内阁会直接票拟,然后给皇上过目,再由司礼监批红返回通政司发回去。不过奏折中如果是参朝中某位重要人物,或则是那种写着直呈给皇上的奏折,到了内阁后内阁会先给司礼监,由司礼监掌印太监过目,觉得不会惹的龙颜大怒后,才会呈给皇上过目。
所以不管是哪两种折子,通政司都应该先送去给内阁,而不是拿来给严嵩。
“回阁老,内阁那已经送去了,这份是下官抄录下来的。”陆基依然高举着奏折道。
听陆基说已经送去了内阁,严嵩这才吃力的坐起身,从他手中把奏折接了过去。
......
“啪嗒~”奏折无力的从严嵩手中掉落,惊的跪在一旁的陆基抬起头。
“阁老......”看着严嵩那空洞的眼神,陆基小心翼翼的叫了一声。
“去、去把这奏折,给严世蕃看看。”严嵩脸上满是怒色,但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大发雷霆了,只能颤抖着,用手指指着地面上的奏折道。
“是、下官这就去。”见到严阁老这幅模样可把陆基吓够呛,慌忙的捡起奏折就跑了。
......
“桄榔~”
巨大的红木书柜被严世蕃一脚踢翻,严世蕃满脸的狰狞,独眼中散发着恶鬼般的凶芒。
“废物!废物!全是废物!”
鄢懋卿罗龙文等人全部低着头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一个巡抚、两个布政使、一个按察司,竟然斗不过一个毛头小子,全他娘的是废物!”
鄢懋卿等着看严世蕃的气儿发的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小阁老,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压下此事阿,这事要是抖了出来,我们就全完了。”
“压!压什么压!”严世蕃猛然回头,怒声道:“折子都送到京里来了,你敢压着不给皇上看?过两天人在被杨休运到京中,我拿你压啊!”
严世蕃一通大吼,顿时把鄢懋卿几人给说没动静了,事情确实是这样,这事儿想压是压不住的。
就在几人乱的跟无头苍蝇似的时候,严嵩在管家的搀扶下走进书房。
“爹!”见到严嵩,严世蕃惊讶的叫了一声。
“见过阁老。”鄢懋卿几人纷纷行礼。
严嵩扫了一眼满地的狼藉,像是没看到一般绕过倒下的书架,走到桌案后坐了下来,这才不痛不痒的道:“这个时候知道急了?严世蕃,我当初就告诉过你,可你却不听,现在怎么样?”
“爹。”严世蕃叫了一声,上前道:“您老人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自己儿子上断头台?再说了,我做这些不也都是为了咱家吗,我有做错吗?”
“唉!”严嵩叹了口气,看着自己唯一的这个儿子,还是无法狠下心来。
“你以前做的事儿多了,被皇上知道的事儿也多了,不也哪次都没事吗,这次急个什么劲儿?”
“这......”严世蕃一时语塞,想了想自己老爹说的有道理阿。自己杀害杨继盛、沈链,结党营私,贪污纳贿,什么事儿没做过?哪次不都安然无恙?这次自己是在怕个什么劲儿呢?
严嵩不等自己儿子回话,继续说道:“这次与往次不同的,就是多了一个杨休而已,接下来你知道怎么做了?”
得到严嵩的提醒,严世蕃顿时茅塞顿开,一拍手掌道:“对阿,把杨休给调走不就行了?不过......得找个什么由头呢?”
——————————
大年三十的夜晚,京城飘飘荡荡下起了雪,让年味儿更浓厚了。
正月初五,兵部尚书杨博本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可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打破,不得不穿上官府,跟着来报信的差役一块儿回了兵部衙门。
在兵部衙门内,两名传讯兵齐肩而立。
“说。”杨博进了堂内,随手脱下身上的大氅,对两人道。
“回大人,大同(浙江)军情!”两人同时开了口,像是在抢着说一般,说道最后两人互看了一眼,不知道谁应该先说,他们连个这事儿都挺急。
“一个一个说,你、先说。”杨博没好气的瞪了两人一眼,指着右边的传讯兵道。
“是!”传讯兵面带喜色,报道:“给大人报喜,浙江捷报,在胡部堂的部署下,戚继光将军及钦差杨大人、海宁为指挥使罗将军,与腊月二十九日,歼灭流窜与沿海地带,劫掠年货的倭寇。共歼灭倭寇340余人,俘虏倭寇110人,我军伤亡极小。”
“好!”杨博拍案而起,大声的叫了声好。没想到这才刚过了年就有捷报传来,皇上要是听了这等大捷,一定会高兴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贼 第二百九十章 报捷报灾(下)
这边传讯兵报着捷,两人都很欢喜,旁边那传讯兵脸色可就难看了,因为......他是来报灾的!
“将军?”此时杨博正处于兴奋之中,几乎忘了还有一个传讯兵的事情,那传讯兵只好自己开口提醒他一声。
“哦,对、你要汇报什么?”杨博这才想起还有一人,脸上带着笑容,把刚才被人从家中拽来的那股郁闷都忘记了,坐下对那传讯兵问道。
那传令兵脸色很难看,迟疑的道:“大同府......报,鞑子与腊月二十八与虎峪口入关,总兵刘汉率兵拦截......战败,六千大军伤亡两千四百余人。鞑子入关后一路南下,劫掠大小村庄无数,周边卫所与......与几个月前,损耗严重,无法抵御鞑子的劫掠。”
“阿!”杨博猛然站起身,没想到今年的鞑子竟然来的如此迅猛,还没入关呢就把总兵刘汉打了个灰头土脸。还有......虽然那传讯兵没说清楚,但杨博也知道,那所谓的几个月前损耗眼中的卫所,就是之前杨休带兵所灭的了。
杨博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体验了大喜大悲,一时间很难消化。
“这事儿得赶快告诉徐阁老。”杨博起身又穿上大氅,然后急急忙忙朝着内阁值房而去。
今年这个年嘉靖帝过的挺混乱,首先、得到杨休的奏折,知道江西巡抚、布政使以及浙江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几个府的知府竟然集体与倭寇串通,私卖茶叶、丝绸瓷器。
不过后来想了想也就气消了,浙江那边乱,他本来心里就知道,也有准备。至少现在让他知道,杨休是个可以用的人,是个可以做事儿的人。于是嘉靖帝转怒为喜,他这一高兴,整个西苑里都显的喜庆多了。
1...9495969798...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