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悍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其实经过了调查,老东西并不知道他儿子给满清通风报信,还把粮船的消息泄露出去。但是他也清楚名下的药铺和北方有生意往来,老头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是多一条退路。
当然在顾振华眼里,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汉奸行径。而且搜查了陆家之后,发现的财产也是惊人的。陆家拥有良田12万亩之多,当铺,绸缎庄,茶叶铺,药铺总数超过25家,甚至在南直隶还有他们的生意。
另外又搜出现银二十三万两,黄金三千两,绸缎五千匹,古玩字画不计其数。房产五处,骡马一百三十匹,佣人三百多人。
这些财产加起来,就超过了一百万两,是十足的老肥猫。靠着明朝低微的俸禄,攒一万辈子,也弄不到这么多钱。毫无疑问,陆堃是个大贪官。
在剐了老东西之前,专门有人特意抬着陆家的财物,在老百姓面前展示。
“大家伙看看,都好好看看,这些才是陆家的冰山一角。他们家把药材卖给了鞑子,每一块银子里面,都藏着无数人的血,现在老东西要被剐了!”
“杀得好!”
“国公爷英明!”
“快点开刀吧,我们都等不及了!”
老百姓叫嚷着,这时候负责行刑的手里握着各式各样的刀具,也到了陆堃的前面,早有人到了两桶水,把老家伙身上的脏东西冲干净。
刽子手扯开了陆堃的衣服,露出了雪白的大肉,刽子手冷笑道:“老家伙挺肥啊,一会儿保证让你死死生生,妙不可言。”
就在这时候,突然从人群之中挤出了一个大汉,怀里抱着一坛子酒,大声的喊道:“大人,小人要给陆老大人送行,还望恩准。”
士兵毫不犹豫,架起了这家伙就往外面拖:“你给汉奸送行,也是想当汉奸吗?还不快滚!”
“军爷,小人不想当汉奸,小人只想敬一杯酒,求求您了!”
“让他进来吧。”就在撕扯的时候,顾振华正好带着人从外面过来监斩。
“多谢大人洪恩,小的给您磕头了。”
顾振华打量了一下这个眼前的人,五短身材,十分的壮实。
“你怎么想着给陆堃送行?”
“回禀大人,就在五年前,小人饥寒交迫,倒在了陆家门口,是陆家送给了小人一件棉衣,小人才能活下来,这几年小人屠狗为生,恩情不敢忘记,现在陆家要被剐了,小人只想给他敬杯酒。”
顾振华点了点头:“陆堃你听到没有,一个屠夫都知道忠义,你领着大明朝的俸禄,靠着大明朝百姓活着,却勾结鞑子,残害百姓,你的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了?”
这个屠夫千恩万谢,跑进去给陆堃敬了一碗酒,陆堃就在刀子临身的时候,眼中也闪过两滴浊泪。
足足将近百位涉案的商人,士绅,官僚,全都被执行了剐邢,切完之后,他们的尸骨烧成灰烬,立刻扳着黄泥,送进砖窑,一天之后,烧成了砖头。
老百姓早就排成了长龙,来抢这些特别的砖!





悍明 第一百二十二章 耕战商
砖窑外面,挤满了老百姓,有的人甚至推着小车,赶着牛车跑来了。队伍排出去老长,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等着。
终于砖头出窑,还热得烫手,大家纷纷争相购买。
“给我们吧,多少钱都行啊!”
“十文钱一块,大家伙可悠着点,比起普通的砖可贵了三倍啊,买个一两块意思意思就成了。”工人还在劝说,哪知道老百姓都不干了。
“也太小瞧人了,先给我来十块。”
“十块也不大方,我要一百块!”
很快就哄抢起来,卖得比什么都热闹,大家伙纷纷出钱,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一窑砖全都抢光了。还有更多的老百姓买不到砖头,只能摇头叹息。
工人忙得满头大汗,不过看着卖得这么热闹,也兴奋起来:“大家都等着啊,还有好几十个没剐完呢。下一窑的砖我们把汉奸的名字也都印上去,大家都等着啊!”
“好嘞!这是十两银子,算作定金,我们老爷说了,要拿这些砖头,铺在路上,千人踩万人踏。”
“好主意啊,这帮狗汉奸就该这个下场。”
杀汉奸,卖砖头,很快老百姓的热情就推到了极致。而就在这时候,安国军全面招兵的工作也展开了。
没有年轻人不崇尚英雄,安国军的声望如日中天,条件差不多的青少年都争着抢着要加入军队。
而且这时候,顾振华还公布了安国军的待遇细则,顿时更是引爆了民众的热议。原本被视作畏途的军营,一下子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就像是一块磁石一样,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忍不住侧目。
隆盛茶馆之中,聚集了南来北往无数的客商,归德百姓也都愿意到这里喝茶,只是这几年战乱。茶馆逐渐萧条,惨淡经营。可是这几天,顿时又变得热闹了,原因很简单。这里有专门的说书先生,讲解安国军的新政,成了老百姓了解政策的窗口。
“诸位三老四少,今儿个不讲三国,不说隋唐,咱就聊聊这安国军。说起这安国军那可是大明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忠字当头,勇字为先。杀鞑子,除汉奸,从来不含糊。”
“行了。快说正题吧,大家伙都等着听呢,这待遇到底怎么样啊?要是成,俺还想着把小崽子送去呢。”
说书先生哈哈一笑:“要送趁早,我可告诉你。天底下就没有这么美的事。”
“真的?那您快说说啊!”大家伙全都露出了期待的目光。
这个说书先生不慌不忙,拿起了茶杯,喝了一口,才笑着说道:“大家伙都知道大明的军户吧,世代当兵,负担比起寻常老百姓还重,每年都有大量的逃亡。几近崩坏。以后又有了募兵,可是也是层层盘剥,真正能到当兵的手上的没有几个子。可是这安国军就全然不一样,蓟国公他老人家是苦心焦思,想出了一套全盘的计划,不光把待遇提上来了。还要保证能落实下去。”
说书先生顿了顿,又接着说道:“首先,招兵训练分开,所有士兵先进入新兵训练营培训,合格之后。补充各个部队。这样也就没有了兵归将有的问题,士兵也不至于沦落成某个将军的家奴。而且训练有详细的规定,不达标的不上战场,这样也就保证了士兵的安全。
至于大家伙最关心的饷银问题,安国军也有详细的计划,每个士兵月俸一两白银,棚长,哨长,营长,次第增加。而且给的可是足色银,实打实的,比起大明的边军,至少提高了五成。”
老百姓一听这话,全都频频点头,给的钱不算少啊,一两银子,咬咬牙,攒几年,说不定也够娶媳妇了。
不过也有人有些怀疑,忍不住问道:“先生,一两银子不少,只是谁都知道这当官的手黑,当军官的手更黑,到手究竟能有多少啊,这心里可没谱啊!”
“哈哈哈,这就是蓟国公高明的地方了,军饷发放不经过各级军官,而是由专门的银号发钱,每个士兵都立一个册子,到月领钱,不愿意领,还能存着,保证安全。再告诉大家伙,士兵最多只能取走一半,剩下的一半必须存着,等到退伍的时候,才能一起领走。如果不幸战死,这笔钱交给家属。这么一来啊,当兵的在军营里头也就不至于胡作非为,把钱都挥霍了!”
“嗯,这个办法好,可是要是钱不够,想多取点怎么办啊?”
“没有个不够的!”说书先生又笑道:“安国军除了发军饷之外,还规定每天每个士兵至少一两肉,一个鸡蛋。常服两件,训练服两件,我就这么和大家伙说,就连厕纸都给发。要是省钱的,饷银都能全部存下来。如果还说钱不够,那恐怕就是不走正路,该打屁股了!”
说书先生一句话,逗得大家伙全都笑了起来。
“真是难为国公爷了,处处替我们着想,我这就让小崽子报名去。”
“别着忙啊!”说书先生笑着叫住了急性子的大汉,又说道:“大家伙听我把话说完了啊,这些还只是军队里头的待遇,还有其他的东西那!”
一听还有好处,老百姓就更热情了,一个个全都聚精会神,听着先生讲解。
“这凡是参军的家庭,都能多领五亩土地,日后要是立功了,也会奖励土地。另外国公爷还说了,以后归德都屯田了,地主士绅也就没有了,那村子里的大事小情归谁管啊,总要有人办事吧。每个田庄选出几个老成持重的人出来,军人家属优先。其他的上学啊,经商啊,务工啊,总而言之,你能想到的,军人都有优待。”
先生说到了这里,忍不住叹口气:“人家都说士农工商,军户都不入流了,可是到了咱们国公爷的治下。军人的地位可就提高了,都快要取代士人了。老夫就是痴长了几岁,要不然我也不再这里耍嘴皮子了,早就去当兵了!”
还没等说书先生感慨完。这些老百姓全都撒腿就跑,不管是家里有合适的年轻人,还是一左一右,亲朋好友,全都争相通知,这样天大的好事要是错过了,那可就赔大发了!
顾振华在军制上面,的确倾注了不少的心思,要保证战斗力,要激励百姓从军。要防止军阀化,保证军令畅通。
在原则上,顾振华是参考秦制,耕战结合,用屯田拴住百姓。进而拴住军队。秦国能以一己之力,横扫六国,这套制度早就证明了威力,其实朱元璋搞得军户制度,也隐隐有秦制的影子,不过老朱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到了顾振华手里,又往前走了更大的一步。他把募兵和指挥分开,新兵首先在新兵营之中,完成三个月的初级训练,掌握了初步技能之后,在配属给军队实习。原则上再学习三个月,一共半年之后。这些新兵才投入正式的战斗序列。
如此一来,军队的招募训练,消耗补充,全都掌握在了顾振华的手上,其他的将领专心负责一摊。谁也别想越权挑战顾振华。
而且新兵的补充形成制度化之后,也彻底杜绝了私兵的问题,明军当中盛行的家丁制度就被顾振华给彻底捏死了。
另外顾振华又引入了金融概念,用银号发军饷,把将领和钱隔开了。没有了士兵招募的权力,也没有了发银子的权力,军阀化的基础就消失了。每个将领都只能一门心思的打仗了,至于其他的想法,趁早别有。
当然能做到这一点,也和顾振华丰富的资源分不开,至少上千万两的银子,就是他最大的依仗。顾振华已经着手成立安国银号,也就是未来银行的雏形。
这套新式方法极大的限制了将领的权力,有些人难免会有想法。不过却最大限度保证士兵利益,得到了底层兵丁的强烈拥护。而且安国军的人数还没有过万,新兵营又惟命是从,顾振华的威望又高,因此没有人能阻止。
当然有些东西就是越早越好,不然等到地盘大了,人多了,再想推行什么政策,掣肘也就多了,因此趁早把规矩定下来,对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果然随着了解安国军待遇的人越来越多,一场空前的参军热潮就席卷了归德,甚至周边的地区都得到了消息,无数的青年纷纷涌来。
其中人数最多的就要数山东,豪格带领清军进入山东之后,烧杀抢掠,坏事做尽,而且又推行剃发易服,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山东各地的百姓纷纷组织队伍,抗击清军,甚至向南明上书,希望明军能够尽快开进山东。
不过南明迟迟没有动静,让老百姓望眼欲穿。就在这时候,安国军在虞城大胜清军,斩首三千有余,极大的鼓舞了山东百姓的抗清斗争,一时间烽火遍地。
而且大量的山东百姓视安国军为最大的希望,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曹县,单县等地,涌入河南。每天都有上千人之多,而且不只是老百姓,还有拉着数百武装的民兵投靠,忙得康乐笙他们晕头转向,昏天黑地。
“国公爷,这是康乐笙送来的报告,山东百姓热情高涨,这是好事,只是军队全都忙活着招人,只怕影响作战啊!”方剑鸣忍不住说道。
顾振华眉头紧皱:“还能不能抽调一些人手了?”
“难,分田要人,修筑城池河道要人,招兵练兵用人,我们已经把所有识字的人都派出去了。”
“不,还有一伙人,也是时候把他们的力量释放出来了!”顾振华敲着桌子,胸有成竹的说道。




悍明 第一百二十三章 卖人
宽阔的官道上面,二十驾怪模怪样的马车冲过,尘土漫天,引得无数人侧目。这些马车只在一面装着车厢,高度有两米多,就像一面移动的小城墙一样,在车厢上面还留着不少的小孔,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不过当他们注意到每驾车上都有五名安**的士兵之后,老百姓的思绪顿时就飞扬起来,怕是什么了不起的神秘武器吧。
“听说过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没,怕是咱们蓟国公也有了武乡侯的本事,弄出来了了不得的东西!”
“木牛流马自己能走,怎么还用马拉着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好东西要到战场上才用,平时就用马拉着。遇到了鞑子之后,往出一赶,雷烟火炮,鞑子一看,望风而逃!”
老百姓不清楚,议论纷纷,其实这玩意不算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中原地区见得少,在九边一带,大明军队曾经大量装备,正是所谓的偏厢车。
车队一直到了府衙门口才停了下来,顾振华得到了报告之后,急忙走了出来。
“李先生,几天没见,您这是给我送礼来了啊!”
李济伯顿时哈哈大笑:“既是送礼,也是讨账啊,国公爷,先看看这偏厢车造的怎么样吧,要是合用,就大规模装备吧,既能打仗,又能运输,当年戚继光可是仗着偏厢车威震蓟镇,杀得草原血流成河啊!”
顾振华当然知道偏厢车的大名,顿时也来了兴趣。急忙来到了车前,仔细的大量。这种偏厢车比起普通的马车大一点,车辕三米多长。宽也有两米多,全都是使用上好的硬木制作,十分结实。
跳上车去之后,两米出头的车厢,能给士兵提供很好的掩护,预留的射击孔正好向外发射弹丸。
李济伯也笑着说道:“国公爷,这个偏厢车又做了一些改进。比如厢板分成了两块,可以拆下来,装在两边。这样走崎岖道路的时候。就能避免一侧过重,造成倾覆,而且单纯运输的时候,也能多装东西。士兵坐着也舒服。”
李济伯说着让士兵将厢板拆了下来。马车的另一半也有槽口,轻松的安装了进去,一下子就由战斗状态变成了寻常的马车。
不过看细节,还有不少别具匠心的地方,比如厢板四周都用铁皮包裹,在厢板里面还钉着一层兽皮和棉布,能增强对弓箭和火器的防御能力。
顾振华看了看,十分满意。他笑着问道:“李先生,这偏厢车怕是能装几百斤的东西吧?”
“没错。寻常的一驾偏厢车能装五百斤,现在制造的经过强化,至少能装七百斤。配上一门虎蹲炮,六杆火铳,再加上长枪腰刀,粮食饮水。一架偏厢车足够供应二十人作战的需求。要是几百驾偏厢车连起来,还能结成车阵,组成坚不可摧环形防御,在野战之中,一样不用怕鞑子。”
顾振华听得连连点头,看了又看,忍不住点头说道:“李先生,既然这偏厢车这么厉害,大明的边军也不少装备,为何在野战之中,就是打不过鞑子呢?”
李济伯顿时痛苦的摇了摇头:“哎,说到底还是缺少训练啊,大明一般的火铳能打三四十步就不错了。要是偏厢车遇上了鞑子,往往只能射击一轮,鞑子涌上来,没人敢接战,自然就溃退了,多好的武器都没用。戚继光能仗着偏厢车驰骋,是因为戚家军军纪严明,即便敌人到了眼前,也能从容射击,这才能发挥偏厢车的作用。我看爵爷练兵和戚继光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才斗胆自作主张,造了二十驾偏厢车!”
“好,造得好!”顾振华也说道:“李先生,安**保证能发挥出偏厢车的威力,让鞑子胆裂魂飞。我看偏厢车该造,还该大造,马上动员归德的工匠,先造出一百五十驾再说。”
李济伯一听,顿时苦笑道:“国公爷,你怎么比老夫还心急啊,这偏厢车总要摸索一下战术,适应了再大造不迟啊!”
“李先生,我是想摸索一下,可是时间不等人啊!”顾振华说道:“这次鞑子来劫粮,被我们干掉了三千多人,我一直担心他们不甘失败,会南下报复,河南和山东都是平地居多,偏厢车正好能发挥作用。”
李济伯一听就摇了摇头:“国公爷,要说防着鞑子,我看也不用这么着急吧。豪格吃了大亏,可是并没有南下的动作,相反把主力撤掉了济南府,看样子是要放弃山东,撤回京畿啊!”
“拳头收回去,再挥出来,打人才更疼。鞑子是甘心吃亏的人吗,他们退了,只能证明要全力应付李自成,要是大顺军撑不住,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上万,甚至十几万的清军了。”
李济伯这时候也明白了顾振华的想法,忍不住说道:“的确如此,看来安**全力扩充,已经势在必行了,只是国公爷有详细的腹案没有啊?”
顾振华哈哈一笑:“我找先生过来,就是商谈这件事情。”
顾振华摆了摆手,让人把二十驾偏厢车拉到军营,然后和李济伯直接到了府衙内院。
两个人做好之后,顾振华先说道:“李先生,充实力量,是当前最紧迫的事情,人是一切的根本,河南究竟战乱,人口损失惨重。而江南一带又歌舞升平,还没有感受到压力,很难找到合适的兵。”
“国公爷,你这是向招募山东兵啊,山东民风剽悍,这个想法不错。”
“李先生果然敏锐,我是想从山东移民五十万到一百万,填充开封府,南阳府。乃至湖广一带。百万人口,至少能挑出三万精兵,七万民兵。训练好了,就能让安**的战斗力暴增一倍。”
“国公爷,这个想法很好,至少咱们的人手都到了极限,不说别的,光是归德一地的屯田田庄,就把安**识字的人几乎都占用了。要移民。要招兵,要训练,还要开疆拓土。就算把咱们劈成八瓣也不够用啊!”
“是啊,要是给安**十年时间准备,自然不用怕鞑子,可是现在时间不等人。难道我们还能束手待毙吗?”
“国公爷你想干什么啊?”
李济伯一听顾振华的话。就猜到了这位国公爷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杀许定国,杀陆堃,搞屯田,这么多大事,一样都没有找他商量,这位就自己干了。可是现在偏偏把他请了过来,这事情肯定小不了。
“国公爷。你就说吧,老夫撑得住!”
“哈哈哈。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是想和商人合作,把屯田的事情承包给他们,让他们帮着组织移民,帮着管理田庄,帮着收地租!”
李济伯听了这几句,顿时吓得手脚都冒汗了。
“顾振华啊,顾振华,你这是要把大明朝的天下交给商人不成?”李济伯瞪圆了眼睛,从太师椅上霍然而起,把脑袋摇晃的如同拨浪鼓一般。
“搞屯田,搞清洗,还能借口前线,不得不为,可是把屯田交给商人去做,这不是等于让商人干朝廷的活吗,乾坤颠倒,别说是外人,就连老夫都不同意!”
顾振华也点点头,他早就料到了是这个结果,屯田好歹前人还干过,可是承包给商人,却是前所未有,受到的阻力和非议也必然大得惊人。
“李先生,我这么干,也是被逼无奈,不借助商人的力量,就凭着咱们,没有三五年时间,别想发展起来,而鞑子根本不可能留给咱们这么多时间。唯有商人重利,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好处,这帮人就能拼命干活,把他们的积极性吸引出来,安**就能快速发展。”
李济伯还是摇了摇头:“国公爷,你也说商人重利,要是商人不择手段,大肆的压榨,你就不怕商逼民反吗,搞不好要重蹈覆辙啊!”
“李先生,你先听我把计划说完,我让商人组织屯田,肯定不会做撒手掌柜的。首先他们招募的人越多,开发的土地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多。每一亩土地前三年我们收七成田租,其中只给商人一成,老百姓的那部分我们不动。另外田庄的民兵不归商人管,因此他们想乱来,也要顾忌老百姓的意见。”
李济伯一听,眉头紧锁,忍不住说道:“要是这么做,说白了只是借助商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也未尝不可。只是一亩田收成不过百斤,一成才是十斤,一千亩地也不过是一万斤,值不了几个钱,还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商人未必愿意啊。”
顾振华微微一笑:“李先生学问就在这里,我可以准许商人利用田庄的劳动力,只要正常完成种田任务,其余时间商人可以组织老百姓干活。”
“干活?干什么活?”李济伯吃惊的问道。
“什么活都行,织布,做衣服,打铁,买卖,烧砖,建房,总之能赚钱的,都可以干。挣得利润归商人所有!”
李济伯听完了顾振华的话,顿时呆住住,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脑中飞速的转动着。半晌他才喃喃自语:“如此一来,商人是有利可图了,可是这岂不是把老百姓卖给了商人,用他们的血汗,为商人赚钱吗?”
顾振华也摊摊手,忍不住说道:“李先生,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李济伯也苦思冥想半晌,忍不住说道:“国公爷,老夫的确没有办法了,只是你可要做好背骂名的准备啊,士农工商,一下子把商人提到了农民之上,岂不是和士人夺权么,他们能同意吗?”
“士农工商,那些士人把农民变成佃户,恐怕比我这个好不了多少吧?”
“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这大明的读书人向来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这种大事情,一点出现了失误,他们肯定会抓住不放的。”
1...4950515253...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