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庶子成皇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一个郡王,做的却比那些亲王都要出色,只可惜皇明有制,皇族不可掌兵,不然,崇祯真想让他做一名上阵领兵的总督大员。

    “我大明,自武宗之后,鲜有此等勇悍之皇族了吧...”崇祯皇帝喃喃自语,话中透着凄凉。

    “可是皇上,祖制不可违,南阳郡王,还是过大于功......”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猛然回头,见到是户部右侍郎王鳌永,冷笑道:“过大于功王爱卿,朕看,你是也能上城督战,身先士卒了”

    “臣不能,臣是文官。”王鳌永恭恭敬敬道,“文人提笔安天下,自古如此。”

    一时之间,崇祯皇帝竟无话可说。

    是啊,文官,这帮毫无作为的文官,除了弹劾这个,争辩那个,几乎就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皇上,这是福王朱常洵的奏疏。”内阁首辅范复粹适时宜地递上一份奏疏。

    崇祯看过以后,淡淡一甩,“传给他们看看!”

    群臣将朱常洵的奏疏一一传阅,很快掀起了轩然大波。

    “昔我太祖淮右布衣,尚建立大明盛世,今有南阳郡王,勇壮而先登,何愁不能中兴大明!”

    崇祯皇帝的一席话,让群臣之间的议论声渐渐低了下去。

    “启奏皇上,臣弹劾南阳郡王朱由桦!”王鳌永看完奏疏,出列铮然道:“我皇明有制,皇族不可掌兵!”

    “依祖制,臣请将南阳郡王废为庶人,关押凤阳至大狱,不若,祖制不遵,朝纲何存!”

    “请皇上降旨,废朱由桦为庶人!”

    他这话说完,至少是余名东林臣子跪拜列出,




第二十九章:三百年来未有(求收藏!)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京师紫禁城,皇极大殿。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崇祯皇帝极为亲信的老太监,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王承恩,正尖着嗓子喊道。

    “禀皇上,臣有事禀奏!”内阁首辅范复粹站了出来。

    “有何喜事,爱卿快快言明!”崇祯皇帝一副欣喜欲知的模样,完全不知道自己说漏了嘴。

    尽管这个事之前满朝文武都已经知道了,崇祯皇帝也确定了来源是否准确,但不拿到台面上来显摆显摆,终究是缺少了什么。

    “上天凉德,薄怒人怨,以致鲸鲵四起,闯贼自商洛山出,沿途攻我州县,掠我土地,贼众围困洛阳城,百姓苦矣。”

    范复粹大声说道:

    “南阳郡王朱由桦,奉福王常洵之令,亲临登城,逢战必先,激斩贼首十数,乃遇骤雨数日,洛河决堤,水淹贼军,洛阳大捷!”

    “皇上,此为天公作美,欲兴我大明!!”

    范复粹说完,重重地跪到皇阶之下,连磕三个响头。

    听着这番话,尽管崇祯心中已知这是内阁事先商量好的做作之词,但依旧难掩内心激动。

    “天欲兴我大明,大明万岁,皇上万万岁!”群臣伏跪满地,不断山呼。

    是啊,几万去挡几十万,这本是一场必败之战。

    那李闯自从在商洛山逃出以后,有如神助,在中原一带无人可挡,手下贼寇迅速增至数十万。

    没过多久,全国各处都兴起一句“迎闯王,不纳粮,有田种”的所谓口号,崇祯皇帝苦于无人可用!

    如今,喊出那句口号的贼首李岩,已经因李自成猜测至死。

    自天启七年登极以来,崇祯皇帝就很少有过今日这种浑身血脉沸腾的感觉。

    曾几何时,他的志向是那么远大,匡扶大明,这四个字如今看来却又是那么遥远。

    十四年的时间,天灾、接踵而至,北方鞑虏虎视眈眈,中原腹地又饿殍遍野,富庶的南方甚至收不上百两税银。

    泱泱大明,居然被化外之蛮欺负到了家门口!

    这又何其可悲

    崇祯皇帝好想,他真的好想做一个如光武帝刘秀那般中兴之君,开创盛世皇朝,让大明基业的延续下去。

    可十几年下来,他起初的雄心壮

    壮志被磨灭得一干二净,如今还在苟延残喘的无非只是个躯壳而已。

    崇祯皇帝从龙座上站起来,浑身都在激动的颤抖。

    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内忧外患,难以为继,但这场洛阳大捷,似乎燃起了他消沉已久的斗志!

    此刻,洪承畴率马科、吴三桂等八员总兵,十几万大明官兵正与那清虏皇太极血战松锦。

    襄阳已失,洛阳再陷,崇祯皇帝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维系下去,所幸,这个时候,出了这么一个朱由桦。

    一个郡王,做的却比那些亲王都要出色,只可惜皇明有制,皇族不可掌兵,不然,崇祯真想让他做一名上阵领兵的总督大员。

    “我大明,自武宗之后,鲜有此等勇悍之皇族了吧...”崇祯皇帝喃喃自语,话中透着凄凉。

    “可是皇上,祖制不可违,南阳郡王,还是过大于功......”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猛然回头,见到是户部右侍郎王鳌永,冷笑道:“过大于功王爱卿,朕看,你是也能上城督战,身先士卒了”

    “臣不能,臣是文官。”王鳌永恭恭敬敬道,“文人提笔安天下,自古如此。”

    一时之间,崇祯皇帝竟无话可说。

    是啊,文官,这帮毫无作为的文官,除了弹劾这个,争辩那个,几乎就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皇上,这是福王朱常洵的奏疏。”内阁首辅范复粹适时宜地递上一份奏疏。

    崇祯看过以后,淡淡一甩,“传给他们看看!”

    群臣将朱常洵的奏疏一一传阅,很快掀起了轩然大波。

    “昔我太祖淮右布衣,尚建立大明盛世,今有南阳郡王,勇壮而先登,何愁不能中兴大明!”

    崇祯皇帝的一席话,让群臣之间的议论声渐渐低了下去。

    “启奏皇上,臣弹劾南阳郡王朱由桦!”王鳌永看完奏疏,出列铮然道:“我皇明有制,皇族不可掌兵!”

    “依祖制,臣请将南阳郡王废为庶人,关押凤阳至大狱,不若,祖制不遵,朝纲何存!”

    “请皇上降旨,废朱由桦为庶人!”

    他这话说完,至少是余名东林臣子跪拜列出,



第三十章:谁家天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天下,究竟是谁家天下。

    崇祯皇帝环视阶下群臣,这些如今的重臣们大眼瞪小眼,一个“戏”字贯穿着整个朝堂。

    他深吸口气,昂首挺胸,话音铿锵有力:

    “司礼监拟旨,南阳郡王朱由桦守卫洛阳有功,朕心甚慰,着即前往封地南阳就藩,立府为王,并赐地五百倾,以为永业。”

    “臣下朝后就拟旨。”王承恩赶紧点头。

    “可是皇上...”群臣中仍有人想要出列。

    “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散朝!”崇祯皇帝心神俱疲,拂袖而去。

    王承恩站在原地动也不动,看着下面逐渐议论开的群臣,转身的时候,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这个消息,也随着早朝结束后,迅速传播到整个京师内外。

    明代私下的消息传播速度其实是非常快的,只是官面上由于种种原因,将原本三五天就能传到的消息,强行拖到了半月甚至更久。

    圣旨由司礼监拟好,还没来得及发出去,南阳王朱由桦之名,便是传散到了大半京畿,甚至连关外正鏖战的皇太极都有所闻名。

    且不知鞑清上下如何议论朱由桦大败李自成一事,京师内外的大街小巷,却已经在对朱由桦这个名字津津乐道。

    亲自登城打败流寇首领李自成,击退几十万流寇大军,如今又赐地就藩,普天之下,又有何人能做到

    那唐王朱聿键招募一支私军勤王连胜几场,可他已年仅四十,这位南阳郡王不仅没有私兵,居然还只有二十五岁。

    如此年轻就有这般成绩,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更重要的是,如今天下对大明皇族的印象都不怎么样,可朱由桦打破了这一点。

    从前那些掌兵藩王,就是唐王朱聿键都被废为庶民,关押在凤阳大狱,这个南阳王朱由桦何德何能,居然不罚反升。

    若无过人之处,当今皇帝怎能如此厚爱于他

    除了对朱由桦这个人的好奇以外,更多百姓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毕竟谁做皇帝又能怎么样。

    反正是你朱家天下。

    ......

    几日后,陈府。

    当今兵部尚书陈新甲,杨嗣昌门生,万历三十六年举人,崇祯十三年晋兵部尚书。

    其实兵部尚书这个职位,早就成了一个人人躲之不及的差事,无它,只因这个位子掌管兵事。

    自弘治初年贾俊以后,举人没有做过尚书的,当时军事危急,东林党们起了内部矛盾,因为谁都不愿当兵部尚书。

    陈新甲一向不怕承担什么责任,所以他当上了。

    很多人都是一样的想法,方今兵事愈发糜烂,各处大败,除了地方上的要员以外,几乎都要兵部尚书来擦屁股、背锅。

    陈新甲之前那些兵部尚书,最后的下场不是被下狱就是革职查办,几乎没什么好结果。

    “阁老真是明察秋毫,那王鳌永果然要弹劾南阳郡王,顺便还借机除掉了暗通清虏的吴昌时,真乃第二大喜事!”陈新甲笑着说话,起身为范复粹斟茶。

    范复粹是鲁党,杨嗣昌是帝党,陈新甲虽初出茅庐,资历还比不上这两位前辈,但却也是杨嗣昌举荐,算得上帝党门生。

    “哼,王鳌永自恃党徒众多,便肆无忌惮,多次连皇上旨意都不放在眼内,此次老夫也算是替皇上除了这一祸害!”范复粹冷语道。

    “还有吴昌时,此人为周延儒门生,又是复社首魁之一,除掉了他,复社再造谣时也要掂量掂量!”

    陈新甲起身踱步,沉吟:“不过范阁老,这王鳌永还只是小喽啰,有钱谦益等人在,东林党很难扳倒。”

    “这个以后再说,说说那位南阳郡王,皇上为何对他和唐王截然不同,你知道其中缘由吗”范复粹喝口茶道。

    陈新甲恭敬的摆出请教



第三十一章:一不小心成了天下焦点(求收藏!)
    几日之后,湖广枣阳,白水河畔。

    依水扎营,这是每名军将的常识,这还是因为有水源做什么都方便,官兵的饭食和马匹的饮用水,都可以就地取材。

    现在大明各支官军中,判断强弱的标准除了固定的人数以外,主要还看两点,其一是主将的家丁人数,其二就是骑兵数量了。

    家丁是军将们用个人钱财养活的一支私人武装,寻常战斗基本都是勇猛的家丁带头,后面那些乱叫着上去打酱油。

    明初,太祖朱元璋创立卫所制,行将三百余年,早已不堪,卫所兵不堪一战,多数只是炮灰。

    嘉靖中期,以戚继光、李成梁为首的一批军将开启募兵制。

    本来嘉靖皇帝是不同意的,但奈何卫所兵实在不顶用,打个小小的倭寇,居然几百人被几十人追着打。

    戚继光所部的戚家军,只需要三千人,就能击败数倍的倭军,而后镇守蓟州时,简直成了杀人机器,直令俺答入关称臣。

    同一时期的李成梁所部辽东铁骑,更在辽东大地上纵横捭阖。

    这支李成梁的私人武装甚至在后世成了华夏历史上知名的强军,在前后几十年间,拳打女真各卫,脚踢蒙古诸部,哪里不服打哪里。

    当年建虏老祖宗奴儿哈赤的外祖父欲太嚣张,李成梁直接发兵将整个城寨夷为平地,但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收养了个当时看起来根本啥都不是的小屁孩。

    李成梁给这个小屁孩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奴儿哈赤”。

    奴儿,是表明他是奴隶的身份,哈赤则是通古斯野猪皮等一长串的简称,然而就像皇太极本名黄台吉一样,这名字也被鞑子们美化成了努尔哈赤。

    这还没完,投降鞑清的东林党们顺便还编了个奴儿哈赤因为长得太帅而绿掉李成梁的英雄故事,简直不害臊。

    现如今大多数将领中,家丁十几个的是大多数,多一些的有个几十上百个已经很厉害了。

    当年的李成梁,最巅峰时期足有八千家丁,这个数量,只是听到就足以令很多人丧胆。

    杨嗣昌统御的各部明军之中,贺人龙算得上是最骁勇敢战的,左良玉兵多,但小心思同样不少。

    在白水河岸驻扎了多日,依旧没听见左良玉前来会合,倒是等到了两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第一个传来的,是杨嗣昌的道歉信。

    为什么道歉,这还要从头说起。

    当初贺人龙一直为朝廷尽心尽力的剿寇,然而各种功劳全然不算,反倒芝麻绿豆的小过错抓的厉害。

    朝廷的手段让贺人龙是服的不行。

    有点小错,立马给你革职,让你戴罪立功,然后自己抛头颅、洒热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好容易打败了流寇,最后换料的是官复原职。

    你会问然后呢,然后就没了!
1...91011121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