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电子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周硕
微软、intel、ibm或者甲骨文、非死不可和谷歌,更不用提还有后来崛起的苹果,也只有华星在后世有追赶思科的可能。其他领域,百度恐怕比不来谷歌,企鹅也大不过微软,也就阿里巴巴有着“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的头衔。
可那是有当时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工业市场做后盾,真的是阿里巴巴的技术水平多雄厚吗?牛星的成功与其说是技术的成功,不如说是商业的成功。如果中国只是印度那样空有庞大的国土和十数亿的过敏,却连点像样工业也做不起来的国家,阿里巴巴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吗?
所以说,在周硕的心里,通信真的是仅次于芯片制造的第二大事。
自从1994年联通公司组建,虽然仍然未能在市场上对电信构成威胁。但仍然促使电信公司改进了他的市场步伐。
不断增加的装机量,不断提高的装机速度,以及不断下调的通信资费,越来越好的服务态度……
这些改变在移动垄断市场的时候是不可想象,但正是联通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
“杨总您好,我是泛翰集团的周硕,这是华星集团的总裁李宝贵。”
周硕在打量着眼前这个老人,这个他嘴里的杨总今年已经有六十多岁了,但看起来仍然精神健硕、目光炯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微微起身主动的伸出手来。手上没有老年人常见的那种干瘪和老人斑,反而丰润细腻又结实有力。
“泛翰集团啊!”杨总笑了笑,和周硕与李宝贵握过了手,伸手请两人坐了下来说道:“说起来我这可是怠慢了,周总为联通提供了早期的发展资金。渤海省联通的业务发展也是最好,可以说是联通的大救星啊!”
“杨总说的哪里话,胡老嘱托的事情,我们当然要尽力而为。再说也只是一些正常的商业行为,泛翰集团也赚到了钱嘛。”
周硕嘴里的杨总本名杨继昌,是1996年3月接任的第二任联通董事长。胡老之前推荐的联通第一任董事长赵晨如今已经退了二线,临走之前推荐了杨继昌做上了这个位置。
周硕在话里点了一下胡老,也是表面自己的立场。当初拿出十个亿的设备投入到联通来。那是有胡老居中牵线搭桥,是卖了人情的。杨继昌一句大救星把人捧的高高的,周硕自己却把调门给拉了回来。直接表面自己对联通的投入是人情、是生意。唯独不是情怀……
一则这杨继昌不是胡老的人,周硕总要在他面前把胡老为联通的付出坐实了。这联通是电子工业部联系三部委成立的没错,但第一任董事长赵晨的班底深厚,身上打着胡老的标签是个事半功倍的好事。
二则这杨继昌本身背景实在不简单,虽说是赵晨推荐了他,但为了让他答应做这个联通的董事长。可太不容易了。不仅副总.理出面联系,甚至是当时的总.理亲自做了工作。这才让他答应上任。他本人之前是国.家经贸委常务副主任、中.纪.委委员,到联通这种刚打开局面的央企来做董事长。绝对不能说是向上走了一步。
两者虽然级别同是副省部级,但是要看到是从中央部门到了央企,杨继昌绝不是赵晨那种从电子工业部司长过来的没有根底的开拓者。
周硕如果不搬出一两尊后台来,真的未必会被人重视起来。
“不知道今天二位来联通,究竟是有什么事情呢?”
周硕和李宝贵对视一眼,后者轻轻点了点头,周硕这才说道:“是这么回事儿,我和李总之前联合成立了一个无线基站项目,目的是要研发用于2g无线通信的服务基站。其中包括宏基站技术,以及分布式基站和室内基站。项目研发的成果已经经过了中科院的验收,完全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周硕这么一说,杨继昌便“哦”了一声,惊讶的抬起头来。
国内不是没想过做基站项目,毕竟目前中国开设大力推广无线通信,基础设备却完全来自外国企业。
联通为了筹集基础建设资金,才不得不打着擦边球搞了个“中中外”的把戏,但这里面饮鸩止渴的隐患实在太大了。各地电信基础设施大量的使用外国产品,互相之间标准不同组网困难。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因此受到电信的攻击,指责联通罔顾国家通信安全……
如果有可能,联通真的是希望能够统一采购国内的设备。价格便宜,不用消耗宝贵的外汇资源。系统成套,组网安全而且稳定。电信再指责联通会破坏国家安全也没有了理由——这是最重要的,联通的服务品质差点,或者设备成本高一点都不是问题。但来自电信用国家安全为借口的攻击,却是在挖联通成立法理的根基!
“周总说,你们的无线基站设备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杨继昌不可置信的问道。
“我们请中科院无线通信行业的专家组成了成果鉴定委员会,已经得出了鉴定结果。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一致认定,我们的产品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周硕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摞文件摆在杨继昌的办公桌上,笑道:“杨总请看,这是我们的鉴定报告。”
杨继昌拿起桌子上的鉴定报告仔细的看了起来,然而看着看着,眉头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
鉴定报告写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周硕既然敢拿出来,那起码从文字上绝对是做的滴水不漏。但杨继昌本身就是经贸委出来的常务副主任,对这里面的猫腻知道的可是太多了。国内这几年不能说才有的学术腐败,但随着社会上越来越看重金钱,专家教授们也已经渐渐开始向着“砖家叫兽”进化了。
周硕手里的这份鉴定报告写的滴水不漏,但越是如此,杨继昌才越是疑神疑鬼。
无他,不敢相信国内技术能追上国外技术而已。
这不是杨继昌看不起中国人,这怎么可能?堂堂中央副省部级领导,多少还是会对国家有些信心的。但这个年代的领导们实在是看过太多放卫星的事情,国内隔三差五就冒出一个追赶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国际知名、国际同行业第一之类的成果,但实际上新瓶装旧酒那都是有良心的,更多的都是草台班子野狐禅,连民科都不是的骗子!
这份鉴定报告如果写的有些瑕疵,比如说性能上比国外设备稍有不如,这也就罢了。毕竟国内人工便宜,质量不行可以数量凑嘛。能用国内设备,哪怕总成本超出一些,问题也不大。毕竟国外设备要花外汇,这不只是经济账,还是政治账。
但看看这份报告里怎么写的?技术标准不仅不比国外设备低,甚至有些性能指标还要更高!设备价格只有国外价格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产品体积更小,耗电量更低,维护费用更少……
开什么玩笑?这不又是在搞大跃进那一套了吗,不顾实际情况放卫星,最后亏还不是要联通来吃!
杨继昌心中只是稍微一转,就想出七八种这里面的猫腻来。比如说自己这边放了行,设备上了一半,然后突然说后续研究还没有完成!怎么办?你联通赞助一点研究开发款项吧,不然之前已经买了的一半设备也用不上了啊!
要不然就是设备使用寿命不达标,设计使用寿命十年的设备,一两年就给你报废了。但你组网已经用了全套人家的技术,还怎么使用其他企业的设备?于是也就只好花费大量的资源去不断的更新设备。
……
这样类似的手段,杨继昌听到、看到、经历到的太多了!而这一切手段的开始,往往就都是一份漂亮的不像话的报告!
想到这里,他轻轻的放下这份科技成果鉴定报告,刚想开口,突然想起了周硕之前抬出来的胡老的关系——这做人,终究还是不能快意恩仇的啊!
“咳咳。”杨继昌清了清嗓子,淡淡的说道:“周总这份报告我看了,想让联通采购你们的基站设备也不是不行,但……”(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五百一十一章 时不我待
“但——”杨继昌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淡淡的说道:“你们毕竟是新研发的系统,究竟能否顺利稳定的运行还没有先例。”
周硕挑了下眉毛,辩驳道:“我们的技术是经过中科院……”
“中科院的鉴定不说也罢,咱们国内本来就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又上哪里找人去做出信服的鉴定?”
杨继昌话没有说死,但周硕的脸色还是忍不住变了一变。他这话表面上似乎是在说中科院鉴定的权威性,但实际上潜藏的意思何尝不是在怀疑泛翰集团和华星集团在作假?只不过或许看在两家的面子上,没有把话说明白而已。
既然没有撕破脸,周硕倒也没有放弃努力。忍不住问道:“那杨总的意思,您看什么机构给出的鉴定才值得信赖呢?”
“这个嘛。”
杨继昌想了想,说实话,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他说中科院的鉴定不可靠,说实话这和他本人的经历有些关系。作为经贸委的副主任,他见过太多国内吹到天上的技术,拿到国外去反而被打脸的事情。不是说国内的科学家们就多么学术败坏,一定会坑蒙拐骗似的。但也确实受限于国内的科研水平,研究人员坐井观天,自己把一些很平常的技术当个宝。
这样由于见识和情报问题导致的认识偏差,由此闹出了不少工作中的麻烦。这些事情未必就发生在中科院的身上,但也真的是让杨继昌在工作上碰到不少的恶心事儿。
要说偏见,或许这也能算是一种偏见。但并非是有意的恶意偏见,就好像做了刑警总觉得社会上坏人多。当了计划生育科医生就会怀疑这世界上没有好男人类似。他这个职业,让他碰到的特殊案例太多了而已。
但中科院本身已经是中国最高的科研机构了,你不相信它,你信谁的?如果中科院的成果鉴定你不认可,那你认可谁的?
所以说周硕的这个问题一抛出来。杨继昌就有些为难了。
“要不然这样吧,你们的设备可以选择一个地级市城区,我们先进行一个区域性的试用如何?”
杨继昌想了半天,这才有些不情不愿的说道。基站是个整体系统,包括射频模块和处理模块,还有网络设备、交换设备、数据设备、处理设备…。很多系统配合。才能完整的了解其性能。这就好像一台电脑,就算你gtxtitan显卡,配个i3+1g内存,还是别想玩的了孤岛危机。
“李总,你看呢?”周硕歪头看向李宝贵。小声探寻道。
“一个地级市城区,有三套宏基站也就够了。剩下的分布式基站和室内基站,我看整个下来可能要投入两三千万……”
李宝贵有些肉疼,不过他想了想,还是咬牙说道:“不过能拿下国内市场的话,这个价格不算高!周总你要是没意见,我也同意了!”
周硕转过头来,正色看向杨继昌说道:“好。杨总既然要试用,那就试用好了。这一套设备款我们两家先垫上了,反正只要试用通过。我们三家之间的合作机会还多得很!”
李宝贵或许觉得两三千万有些肉疼,他卖程控交换机,也许一个省一年利润也就这么些。但换成移动基站,也不过是区区一个城区的投入而已。当然,移动通信的利润,也同样不是固定电话能够比的。
但是周硕知道。未来中国移动通信设备的市场将会有多大。华星集团正是凭借着这一块市场,从一个小有些名气的地方集团。一举成为了仅次于思科的通信设备提供商。
杨继昌这时脸上才露出笑容来,点头道:“好。只要你们的设备能够通过三年的试用,我一定支持联通通过对你们基站设备的采购案!”
“三……三年!”
周硕惊讶的看着杨继昌,飞快的摇头道:“杨总,三年时间未免太久了吧?我们的设备三年后,性能肯定会落后于国外的产品。就算我们研发出后续型号,那是否还需要试用?再说这三年时间里,就任由外国设备占领中国市场,我们三年后要花费多少代价才能重新夺回来?”
实际上周硕还有一个问题没有问出口,别人不知道,他可是太知道了。杨继昌在联通的任期不过到2003年,三年后距离他卸任也就剩下两年半时间,这么点时间哪里够把进口设备赶出中国的?
虽然这一世有他出手,联通“中中外”的问题减轻了许多,但很多地方还是引进了外国资本。第三任联通董事长刘建宇还是会面临清理“中中外”资产的问题,谁知道会不会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出去?不仅清理外资,顺手也把他们给清理出去?
刘建宇是从地方邮电局一直做到邮电部司长的,后来又做过工信部的司长,自己有自己的跟脚。不像杨继昌是前任王晨推荐,其人也是相对不怎么对口的经贸委过来,相对要好说话一些。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谁知道到时候会是什么情况?
这几年还好说,移动资费居高不下,基础设施投资不完善。等过了2000年之后,移动通信市场的行情将会急速增长。没有了胡老、宋老,等到杨继昌也不在任了,周硕和李宝贵未必不会被某个白手套最后给踢出局。
所以最保险的做法,还是抓紧时间在2000年以前就把持了国内市场。只要国内大量成系统的使用了他们的设备,想改换门庭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杨继昌不会想这么多,眼睛一立道:“不试用这么久,你们设备的使用寿命、负载能力和维护成本之类的数据怎么得到?年轻人,不要太过浮躁、太过好高骛远!试用的久一点,也是对你们负责!”
说白了,杨继昌还是不信任他们的技术。设备试用的时间短了,确实有些东西不好发现出来。比如说使用过程中面临很多突发情况的能力,比如说抗击恶劣环境的能力,比如说使用习惯的问题……
最主要的,还是设备的使用寿命。i3的cpu未必不能玩孤岛危机,超频也是一种办法啊!超频了,使用上性能感受不会差多少,但是却会让设备的寿命大大缩短。
同样的设备硬件,思科的设备如果只有100万行代码,优化的好正常频率也就跑起来了。但你泛翰集团的设备用了300万行代码的话,让cpu超频也不会跑不起来。但思科的设备也许能用三年五年,你超频之后或许一两年就不能用了,这怎么行?
还有就是设备潜力的挖掘,碰上通信密集的情况,比如国内有些会议啊,除夕拜年啊,或者是某个要人投票让选手复活的电视节目……
程序优化做得好,系统超载有富裕,在这些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更稳定。如果程序做的不好,或者干脆硬件系统有问题,碰上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崩溃。
所以说,杨继昌真的是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他们。想要打消他这个疑虑,一时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取信他。
然而周硕却知道,自己这个设备真的是不比国外的产品差——甚至比国外的产品还要好得多!从硬件设计到软件优化,这套系统都是他亲自指点下研发出来的。前世多年移动设备研发经验,再加上目前泛翰集团对sparc架构的研究,移动基站射频模块和服务器性能完全超越了国外的同档次水平!而价格,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面对杨继昌的不信任,他不禁有些愤怒了。但这时候不是置气的时候,做生意总不会可着自己的心情来。
“杨总,三年时间我们实在是等不来。能不能缩短一些,一年、一年半?1998年末通过试用,你看怎么样?”
“不行!”杨继昌想也没想,一口回绝道:“我必须对国家的通信安全和联通公司的商业形象负责,没有切实可靠的案例证明系统的性能,我不可能同意联通大规模使用你们的设备。等上三年时间而已,我可以保证,只要这次通过了试用,三年后你们的后续型号将不再需要试用!”
“三年!”
周硕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他真的想就这样点下头来。但是今天一步退让,三年后也许他就要奋力的追赶上十步!时机稍纵即逝,泛翰集团和华星集团,谁也等不起这三年。未来的华星集团等了这三年,所以就一直要被人称作世界“第二”的通信设备提供商。
“杨总您说我们的设备没有可靠的案例证明系统性能,那如果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案例呢?也许没有三年时间的试用,但如果有欧洲发达国家电信商能够采用我们的设备,是否也能说明我们的设备不比外国产品差?”
周硕抬起头来,双目炯炯有神。(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五百一十二章 亲自出手
“周总,周总——”
李宝贵收回点餐的目光,看向对面正在出神的周硕,轻轻的叫唤着他的名字。
俩人从杨继昌那里出来已经是中午了,李宝贵提议先解决一下午饭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在路边找了一家饭店坐了下来。
“啊?哦,李总有事?”周硕回过神来,笑了笑看向正在做餐前准备的李宝贵,轻松的问道。
“周总,你之前在杨总那里,说的欧洲发达国家使用案例,究竟是什么意思?”
“李总听说过荷兰telfort公司吗?”周硕没有直接解释,反而向李宝贵反问起来。
李宝贵静静的仔细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的:“没有,我们华星集团的业务暂时局限于国内,对国外、尤其是欧洲的情报不太了解。”
李宝贵这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正常历史上他可不是暂时局限于国内,而是未来三年都没有大规模的走出过去。对于欧洲,他确实派了一些业务员过去,但都是抱着熟悉市场的态度。主要是收集当地的商业情报,停留在有枣没枣打三竿,混个脸熟的阶段。
周硕没有深究,直接解释道:“荷兰telfort公司是荷兰的一家电信服务商,在1995年他们就已经在荷兰相关部门拿到了电信运营牌照。但是直到现在,telfort公司仍然没有开展无线通信服务。”
李宝贵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你的意思是说,向这家荷兰telfort公司推销我们的设备?”
周硕摇了摇头,说道:“不,不是推销我们的设备。而是为荷兰telfort公司提供成套的技术解决方案。李总,单纯的出售设备,那我们就永远只是工厂。只有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制定行业标准,我们才能发展成行业顶端的国际大企业。”
“技术解决方案……”李宝贵细细咀嚼了一番这个词汇,心有所悟的点头道:“不错。我们要卖的应该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的设备。但这个解决方案,恐怕不好做吧?卖设备,只要生产出来就行了,但这个解决方案,应该就是说要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做的意思……”
“呵呵。李总真是好见识!”周硕由衷的赞叹了一句,点头道:“没错,成系统的为客户解决一切面临的困难,这才是我们出售的商品。具体到这家telfort公司,情况就要复杂的多了。这几年世界范围上无线通信的市场越来越大。为何他们却在拿到牌照的情况下迟迟不进行投入?”
周硕这个问题可把李宝贵的好奇心勾引起来了,若是按照他的想法,假设能够在中国拿到一张电信运营牌照,华星哪怕散尽家财都愿意啊!这样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只要一张牌照在手,还不是想筹集多少钱就有多少?
李宝贵百思不得其解,好奇的问道:“周总,为何这家荷兰telfort公司迟迟不进行网络建设?”
周硕慢条斯理的将餐巾叠起来。然后侃侃而谈道:“荷兰是西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移动业务的竞争非常激烈。李总大概不知道,这个只有1600万人口的小国。竟然有5家电信运营商在竞争!除了telfort公司以外,其他4家公司里还有沃达丰、orange、t-mobile和kpn,他们均是世界级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从各个角度研究电信服务的技术和模式。”
李宝贵虽然是个中国土著电信设备提供商,但作为未来的世界第二,他不可能对国际上的电信服务商不了解。光听名字。他就能把这四家名字和其资料对上号。沃达丰是起源于英国的跨国电信商,orange是法国电信的下属企业。而t-mobile则是德国电信的下属企业,kpn是荷兰规模最大的电信服务商。这四家公司在国际上也是声名在外。
想想荷兰这个风车之国的小小地方就塞了四家国际知名企业,都够重新打上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在这样激烈的战况下,可想而知实力不足的telfort公司过于谨慎并不奇怪。
“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贸贸然杀进去,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啊!”李宝贵忧心忡忡的说道。
这时餐厅将两人点好的菜品端了上来,周硕安静的等服务生上完了菜再离开,这才说道:“李总这是对自己的技术没有信心啊?”
“那当然不是!”
李宝贵反应有些激烈,有点控制不住自己脾气,恼道:“我又不是杨继昌,怎么会不知道咱们这套基站系统里有没有水份?要我说中科院给出的鉴定只认为是同行业产品先进水平,这才是低估了我们的技术能力!”
李宝贵这也就是在作为合作伙伴的周硕面前,才稍稍的发了一点牢骚。他也知道,当前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受到这样的刁难实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就杨继昌这个态度还算好的,只是比较谨慎的对国内技术进行怀疑。有偏见深重的,根本不相信你国内会有好技术,连怀疑的机会都不会给你——这种人恐怕在领导岗位的还不少。
“这不就是了?李总,多少对自己产品有些信心嘛!telfort公司相对其他四家大公司显得有些弱小,所以迟迟不敢进入电信领域。但如果我们能把整个系统的造价大幅降低,是不是就能帮助他们树立起进入市场的信心?”
1...205206207208209...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