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周硕
周硕把车停在了楼下。虽然他已经尽量降低了发动机的声音,但楼上还是突然亮起了几盏灯。在厚厚的窗帘背后,又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这个深夜来客。
原本老旧的筒子楼里,不知何时竟然变得干净整洁了起来。走廊里,更是安装了昏黄的夜灯,以供人行走夜路方便。
“儿子回来了!”周母的耳朵尖着呢,早早就听到了楼下的汽车声。打开门,循着周硕的脚步声就迎了上来。
“妈——”周硕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起来,周母今年已经四十九了,再有一年就满了五十岁。脸上已经渐渐有了苍老的痕迹。头上也多了不少的白发。
“嗨,挺老大的人了,不行掉金豆了知道不?”周母在周硕后背上拍了一下,笑道:“快点走,还没吃饭吧?我给你做了最喜欢吃的四喜丸子。如今咱们日子过得好了。四喜丸子都是拿肉馅做的。哪像你小时候,有一次去人家吃席,因为四喜丸子里面是煮鸡蛋,竟然还哭鼻子了……”
周母拉着周硕,絮絮叨叨的说着话。一些儿时的糗事和家长里短,这时候听来却份外的亲切。
“爸,五叔!”周硕推开门。看到客厅里的人愣了愣,随即开口喊了一声。
“回来就好,还没吃吧?”周爸点了点头,严肃的坐在桌边。从桌上的饭菜来看,显然是家里已经做好了许久。
“大侄子回来了,快来坐!”周硕的五叔反而比周爸更加热情的招呼起来。还特意在周硕的空位上摆上酒杯,倒满了酒。
看着这一副熟悉的画面,一种回家的温暖,深深的缠绕在了周硕的胸口。一时间,竟然有些近乡情怯起来。
周母在他身后推了一把。笑眯眯的说道:“还发呆干嘛,快点过去吃饭吧。”
“哦哦,好。”周硕点了点头,傻傻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有在这一刻,他紧张了大半年的内心,才终于放松了下来。
“妈,你也吃吧,怎么等我到这么晚。”周硕给周母夹了她最喜欢吃的熘肝尖,堆在白白的米饭上。
“好,一起吃!”周母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周硕也是真饿了,再加上许久没有尝过家里的味道,吃起饭来简直如同风卷残云。三下五除二,就刨下了一大碗饭。
咕嘟、咕嘟——哈——
喝下一杯啤酒,顺了顺气。周硕把眼睛一扫,就看到了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的五叔。他心下了然,这顿饭恐怕不仅仅是一次家常便饭而已。
“五叔,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周硕好奇的问道。
五叔欲言又止,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叹气说道:“你刚从美国回来,我实在是不想拿这些烦心事儿来麻烦你。不过实在是,哎,我权且一说,你就权且一听吧。”
五叔喝了口酒,这才下决心说道:“你不在绣城这段时间,咱们渤海省的大环境是越发的糟糕了。具体到绣城,那就是比糟糕还要糟糕。从年初开始就已经有苗头了,这半年时间里一大片国企都开始撑不下去。就说咱们市最有名的绣纺,全厂足足8000多人现在竟然全部停产下岗……”
他说到这里拍了一下桌子,痛心疾首道:“绣纺绝大多数都是女工啊,你知道她们有的人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吗?在发廊里当小姐!咱们软件园这边经济条件好,发廊就特别多!有一次公、安组织扫黄,抓了一个小姐。你说怎么着?她老公就在外面不远,等着接她下工!俩人都是下岗职工,一个月生活保障不过三百多点,连吃馒头都不够!”
“这不是要开学了,前两天一家人孩子学费都拿不出。吃饭的时候妻子刺了男人两句,四十多岁的爷们一时想不开就跳了楼!”
“北门口那边有一家女儿馋肉馋的哭了,男主人当天买了一大块猪肘子回来,和了老鼠药来吃。第二天,三口人就这么灭门了啊!”
“我说这些,你应该知道现在咱们绣城,表面上看经济发展迅速,内里却是冰火两重天!”五叔三十多岁的汉子,眼圈竟然都有些红了起来:“这些情况不是个案,也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听说你回来了,不仅泰.和区的区委武书记,就连江市长都派人递话过来,想问问你有没有办法帮助解决一批人。”
“哎,绣纺那都是些心灵手巧的好姑娘啊!这些下岗的,哪个又不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五叔抹了抹眼角的泪痕,嗞的喝了一口酒。他慨然道:“我知道,这些都是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我也好、江市长也好,都没有立场让你来背这个包袱。可市里现在也是没用办法,僧多粥少根本顾不过来了。”
周硕默然半晌,他原本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待绣城的发展。却忘了这是1995年,夜生活繁荣的背后,正是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
在灯红酒醉的背后,并不是后世那些自愿堕落的失足妇女,而是走投无路的下岗女工。
“泛翰集团可以再消化一千人,并且以后的招工会向下岗工人倾斜。”周硕低头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
“太好了!”五叔喜出望外,拍掌笑道:“这下绣纺可是能喘口气了。”
周硕伸手止住了无数的兴奋,反问道:“五叔想过没有,即使我泛翰集团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这一千人,和整个绣城面临的挑战相比,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总归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计啊!”五叔倒是没有周硕这么悲观,笑道:“你一点、他一点,市里还有不少企业能过得去,这个坎总是能迈过去的吧。”
“恕我直言,你们现在的思路就不对。”周硕严肃的摇了摇头说道:“大下岗说到底,还是国家为了改革需要,才把国企工人推向了社会。不这么做,国家就没钱改革。但市里现在这么做,结果还不是把压力全都自己扛下来了?我说一句冷酷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那,你的意思是?”五叔被周硕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虚心请教。
周硕伸出手指头,一根一根的掰着说道:“三条路,一是要开展再就业培训。二是要增加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线。三是要鼓励下岗工人创业自救。”
“你继续!”五叔双眼放光,不知道从哪里变出来一套纸笔,竟然把他的讲话记了下来。
周硕点了点头,详细的说道:“好多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并非是好逸恶劳,而是缺乏专业技能。现在绣城好多地方都在开展建设,起码有技术的建筑工人需求就很大。说到底,并不是把下岗工人向社会一推了事,而是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ps: 说几句,首先我要向大家道歉,由于查资料粗心大意,908工程接手的上华是华润的子公司这一点没有注意到,结果造成了背景错误。幸亏有人在书评区和贴吧提了出来,这里打上一个补丁,并且向大家道歉。并且感谢youup_ni同学的指正。
不过解释一下,我被人在书评区骂的够呛,所以不怎么去书评区了。把书评区的管理,也委托给了朋友。可能是他不了解这个背景,所以把你的指正当成恶意贴删了,我向你道歉,非常对不起。
电子重生 第二百三十六章 绣城制霸
相对来说,南方因为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商品经济活跃。下岗工人投亲靠友,很快就能找到工作。然而在东北这些老工业基地,往往一家两代人都在一个工厂。他们在过去几十年里,自认是“工厂的主人翁”,从来没有培育自主谋生的技能。一旦失去了国企的工作,马上就成了无产者。
其中又以在计划经济年代有“国老大”之称的渤海省,情况最为严重。仅仅一省,便有数百万人下岗待业。别以为这个数字不算什么,这数百万人可都是上有老小有小的壮年劳动力。若是辐射开去,全渤海省几乎一半以上的人要受到影响。
这些优秀的产业工人,以往数十年工龄结果也许只能得到几万块的买断补偿,原来的“主人翁”就这样被赶上了社会自生自灭。
但是大下岗,说到底只是那个波澜壮阔大时代的一部分而已。诚然有很多人因此而穷困潦倒,但九十年代,仍然是中国经济展最迅的一个时期。
九十年代的中国可以说遍地是商机,遍地是财富。即使不是站在周硕重生者的角度,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依然在创造着不输于重生者的财富神话。
一方面是国企活不下去,另一方面则是打出一个牌子来,立起招兵旗,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的私企。只不过建国以来四十多年的惯性思维,让不少人觉得离开了国家就活不下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至于说究竟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走,是不是应该让这些人承受改革的阵痛。周硕真的无能为力,也不愿意去想。既然自己到了这个时代。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过好也就足够了。
江大桥几乎是火烧屁股的拍马而来,第二天周硕还没有起床。竟然就被他堵在了卧室里。
“江市长,你这样也太不尊重别人**了吧?”周硕哭笑不得的看着风尘仆仆的江大桥。
他松了松衣领,猛的用手扇着风,看起来来的很是匆忙:“**?要是**能救救全市这几百万口人,我把我的**都卖给你怎么样?”
“哈哈,江市长太会开玩笑了。”周硕笑得有些尴尬,这么大一领导耍起赖来,还真是个无解的问题。
“好了,我来可不是为了跟你开玩笑的。”江大桥正色道:“我这是从省城连夜赶回来的。你的那三个设想我想和你具体的聊一聊。”
周硕挑了挑眉毛,点头道:“好,江市长有什么问题,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要说江大桥这个人,周硕的看法还是很正面的。这个人性格和手腕或许软了点,能力又比不上大港冯开贵这样的实干家。但有一点,他这个官做的确实是心里装着百姓的。不论能力的话,态度确实非常真诚。
“你那三点,不仅是我省里也非常重视。”江大桥谨慎的说道:“下岗工作刚刚开始。绣城算是渤海省的一个试点。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下岗工人找到一条重新适应社会的道路。所以你提出这三点,非常的符合要求。”
周硕勉强的笑笑,他说的这三点本来就是后世成熟的解决方案。整个渤海省的下岗大潮将会持续至少五年。未来三到五年时间,才是下岗人群压力最大的时候。
全国国企数量最多的就是东三省,东三省里下岗压力最大的就是渤海省。这一套措施。对渤海省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江大桥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不知道你说的这三点。是否有详细的可执行方案?”
“当然有。”周硕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比如说第一点。组织再就业培训。一方面要扭转工人的意识,不能再万事靠国家了,而是要到社会上去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则是要赋予这些工人在社会上谋生的技能。”
“有的工人能够凭自己的手艺,就找到新的出路。但社会上是没有办法消化那么多产业工人的,这就需要不少人学习新的技能。像是咱们绣城,目前建筑行业就比较景气,可以考虑对工人进行建筑行业的培训。不仅是让工人上建筑工地,电工经过培训之后可以接装修的工作,管工和木工也能在工厂里找到类似的工种。除此之外,还有服务业也能承担很多的就业需求。”
周硕顿了顿,迟疑的说道:“哪怕是半导体和信息产业,也一样可以从下岗工人中吸收一部分。关键的,还是要重视起社会上的培训力量。”
“社会培训?”江大桥停下记录的笔,挑了挑眉毛说道:“我记得绣城的社会培训,目前可是一职高执牛耳啊!”
周硕尴尬的笑了笑,他就是怕江大桥会有不好的联想。下岗职工培训肯定要涉及到不少的培训业务往来,作为绣城培训业的盟主,他这也算是瓜田李下了。
“没错,一职高目前在绣城的培训机构里面,确实是影响力比较大。”周硕想了想,诚恳的说道:“为了体现泛翰集团的社会责任感,我代表一职高表个态,可以免费为一万名下岗工人提供培训服务。”
“一万人!”江大桥吓了一跳,解决下岗职工是重要,但绝不能以泛翰集团背上沉重包袱为代价。他有些紧张的说道:“会不会是太多了?我看一两千人,也差不多了。”
周硕摇了摇头,无所谓的笑道:“就一万人吧,其实也没有多少钱。”
这倒是他的真心话,一万人看起来数量很多,但社会培训成本又不高。这一万人的学费,撑死也就是一百万美元打住了,不过是联众棋牌一个月的利润而已。相反,这一万人接受了泛翰集团的培训,在社会上这将会是多么大的一支广告?泛翰集团不是终端产品生产商,和知名度比起来美誉度更加重要。
“这样吧,帮人帮到底、送佛送上西。”周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利落的说道:“泛翰集团拿出一亿人民币,起一个泛翰助学计划。这个计划面向绣城地区所有的困难家庭学生,为他们提供学费和奖学金。”
“一个亿!”江大桥咽了咽口水,这半年绣城市府虽然宽裕了不少,可也不敢说拿就拿出来一个亿。
“没错,一亿的助学贷款。不仅面向下岗职工家庭,农村的贫困学生也可以申请资助。当然,这些是有前提的。学生毕业之后,需要来泛翰集团供职一段时间。”周硕当然不可能当冤大头,白来的东西人们就不会珍惜。接受资助并且付出一些代价,也能保证受资助人更有学习的动力。
“这是当然嘛,呵呵。”江大桥轻松的笑道:“别说是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了,社会上多少人就是倒找钱,也要削尖了脑袋想进泛翰集团呢。”
若非这江大桥已经是被周硕折服过的,他也不敢一下拿出这么多钱来。不然岂不是在**裸的向人说,我是个冤大头,快来宰我啊!
江大桥这人周硕打过这么久的交道,也算稍微了解一些他的为人。一方面确实有为百姓做点实事的心思,另一方面却也有些软弱。若是不能趁着他在位的时候,给泛翰集团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太可惜了。
说白了,周硕确实是想要拉这些下岗工人一把,但心里也有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九九。
江大桥能在绣城做多久?一届还是两届?谁也说不准。任期结束之后是接市委书记的班子,还是上到省里去?这也是不好说的事情。
但泛翰集团却是要在绣城一直呆下去的,可以预见的二十年里,绣城都将是泛翰集团的老巢。
趁着下岗大潮,再就业培训能帮助一批现在的成年人,助学计划则能帮助一批未来的成年人。这样深积厚培,二十年后泛翰集团就是铁打的江山。不论绣城的主政者换成了谁,在汹汹民意面前都不可能对泛翰集团下手太重。
周硕微微一笑,托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的福,一亿人民币不过才一千万美元出头而已。他现在手里至少还有一亿两千万美元的贷款,还真是不怎么在乎这些小钱了。
不过人毕竟都是现实的,只是撒人情出去似乎不怎么保险。他想了想,觉得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人望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上,还不如把自己彻底和绣城经济捆绑在一起。想想如果二十年后,绣城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经济里,或多或少的都有泛翰集团的股份,还有比这更霸气的托拉斯吗?
似乎是觉得江大桥的表情还不够精彩,周硕再接再厉的说道。
“除此之外,泛翰集团还可以拿出两亿人民币来,成立一个资助下岗职工创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另外在市区收购一批房产,用于低价租借给下岗职工来创业……”
“哎?江市长、江市长!”
周硕恶趣味的看着江大桥的脸,期待着他精彩的表情。不过失望的是,这次江大桥竟然直接被他的大手笔砸晕,彻底的石化了。(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二百三十七章 猎头
中国人虽然重储蓄轻消费,但对于下岗职工来说,仍然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这些人里有的是夫妻双下岗,有的则是好不容易顶替了父母辈的编制进厂,结果好日子没过多久就下了岗。这些人家里有小孩、有老人,下岗职工可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是五口甚至是七口之家的顶梁柱。
若非是现在下岗的人数还不多,社会上非得乱了套不可。即使如此,面对这从来没有过的局面,江大桥也已经麻了爪。这时候突然冒出来周硕这么一个强援,市府简直就是抓住了大救星一般。
只不过在这种时候,原本已经提上日程的9o8工程,就不得不先放一下了。刘侃在周硕的说明之后,也非常理解的先行回转华晶,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展。
但凡做事,总是离不开人、财、物这三要素。具体到下岗职工这里,实际上人的观念转变才是最重要的。1995、96年的社会上,只要你踏实肯干、有闯劲儿,赚钱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哪怕是跨个包袱走街窜巷的卖冰棍,一天少说都有几十块钱的利润。
若是租个门店找个路子做点批行业,比如说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或者建筑材料,一天赚个千把块都是轻松容易。当然,成功的多,失败的也是不少。做买卖先要有渠道、有技术,这都是人、是关系,归根结底还是要扭转人们对下海的畏难观念问题。
为此。周硕特别从香港雇用了两家猎头公司,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筛选了数以千计的候选人。最终把人选锁定在了一个香港人身上。
黄二,第一批从弯弯来大6展的人。魔都名仕学院院长、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弗格商业战略顾问公司总经理……
他有一长串逼格爆表的头衔,但这并不表示他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人物。通过香港猎头公司的调查,黄二曾经是八十年代弯弯老鼠会的一个小高层,做了三年牢出来之后,因为名声烂了大街这才不得不到大6来打拼。
不过在大6他倒是找对了路子,凭借当年在老鼠会练就的口才。专门给先富起来的这些人开培训班。用点心灵鸡汤和似是而非的管理学段子,讲讲励志的成功学,竟然也混的风生水起。即使如此,他的年收入也不过几十万人民币而已。在周硕的银弹攻势下,屁颠屁颠的就北上了。
“我不信任你。”周硕板着脸,看着这个一脸和气的胖子:“虽然我花钱请你来做培训,但你必须把老鼠会的那一套扔掉。如果让我现你有什么不法行为。我会亲自把你扔进监狱。”
黄二好不着恼,笑呵呵的点头道:“周生你放心啦,我是很专业的。客户的要求就是我的使命,根据培训人群的不同,我都会重新设计演讲内容的啦。”
周硕听的微微一愣,奇怪道:“你不是台湾人吗?怎么说话一口香港味?”
黄二摊摊手。无所谓的说道:“就像我说的,顾客才是上帝。你们大6人看港片比较多,连电视主持人都一口香港味的普通话,我当然要入乡随俗啦。”
周硕略微怀疑的点了点头,半信半疑的说道:“好吧。我会安排一次试讲。如果情况良好,我们就签署合同。”
黄二笑嘻嘻的站起身来。主动伸出手说道:“周生,我黄二别的不行,给人洗脑可是专业级别的啦!”
约定好试讲的时间,把黄二打走。周硕动用猎头公司寻找的正主,这才姗姗而来。
和黄二比起来,这人的待遇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周硕亲自起身,在楼门口等来了一辆汽车。集团小车班里最好的一辆奔驰,被派到省城专门从机场把人接了过来。
高摩是香港前创兴银行的投资部经理,和黄二不同,他的履历简直漂亮的令人指。其本人出身林海省,八十年代末的留学生,一路拿奖学金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在美国做了一段时间的风险投资经纪人,很是挖掘了几个成功的项目。直到被创兴银行相中,挖了过去做投资部的经理。
在投资部做了三年经理,经手的项目平均为创业银行的投资回报率增加了五个百分点。若非是在香港混的不怎么如意碰上了玻璃天花板,高摩也不会这么容易就北上。一方面是周硕诚挚的邀请,另一方面大概也是能离家近一些,他这才答应了泛翰集团的招揽。
当然,周硕为此付出的代价可也不小。高摩的父母在林海省住的习惯了,不愿意到渤海省来。但是为了照顾高摩的需求,周硕不仅专门在他老家拉了一根电缆,就为了能够实现视频通话。更是在绣城的海滨包下来一段沙滩,作为高摩一家团聚时候的度假别墅。
他的香港人老婆,被周硕安排在泛翰集团的公关事业部,专门负责媒体关系和广告投放。上大学的女儿,则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的预科班。更不用说生活保姆和配车了,虽然高摩在泛翰集团领的薪水没有创兴银行高,但生活品质起码上了两个台阶。
香港的资本家们,有几个敢说自己在香港有私人海滩的?
“这是我们目前第一步要做的事情,组建两个基金会。”周硕把计划书摆在高摩的面前,诚恳的说道:“这也算是对高先生的一个考试吧,如果做得好,接下来泛翰集团所有的对外投资工作都将由你负责。”
高摩仔细的翻看了一遍周硕交给他的计划书,语气谨慎的说道:“恕我直言,我想知道这份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解决下岗工人的创业难题,还是……”
周硕闻言,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咂了下嘴,不由感觉到高摩确实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一方面,他确实有帮助市府解决下岗职工就业的想法,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借此把泛翰集团的根基在绣城牢牢的扎下来。高摩欲言又止的部分,显然是觉了周硕的这部分打算。虽然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容,不过确实不方便落在纸上。
不管怎么说,周硕还是希望在江大桥面前保持一个泛翰集团端正的态度。
“商业计划,非常忌讳这样的鼠两端。上层目的不明确,下面执行就一定会造成混乱。”高摩看着周硕的眼睛,尖锐的说道:“如果周先生是希望把握绣城的经济命脉,光是提供廉价的经营场所效果是不明显的。风险投资不光是要把钱投下去,还应该帮助创业者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手里的资源。”
猜你喜欢